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沈德潜《古诗源》:“子桓诗有文士气,一 变乃父悲壮之习矣。要其便娟婉约,能移人 情。”
王夫之《姜斋诗话》:“曹子建之于子桓, 有凡之隔,而人称子建,不知有子桓,俗论 大抵如此。
(一)诗歌 《燕歌行》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摇踵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
(4)注重文学与哲学的结合。
第一章 建安与正始文学
一、建安文学繁荣的社会原因
建安文学的时间段限,上起汉献帝元年(公 元196)下到魏明帝太和六年(公元233)指 汉末魏初的文学,共27年。 其主要作家大 都生活在汉献帝建安时期。
(一)儒学失去统治地位,思想意识的解 放。
谢灵运:“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奇才敏捷,安 有继之?”(李瀚《蒙求集注》)
明代张戎《岁寒堂诗话》“韩退之之文,曹子建 杜子美之诗,后世所以莫能及也。”
二、创作 曹植的诗歌创作,可以曹丕称帝为界,划 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歌,主要是抒写自己政治上的雄心 壮志和对建功立业的向往。代表作他的 《白马篇》。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 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 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 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 辨析的意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
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古代文学史三~四编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1、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他们在诗歌中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乱离的社会场景,悲歌慷慨,是汉魏风骨的代表诗人,在五言诗歌发展史上处于承先启后的重要地位。
曹植被誉为“建安之杰”。
2、建安七子:指东汉建安年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等七位文学家的并称。
他们均以诗文显赫当世,是曹魏文学集团核心成员,与三曹同为建安时代的重要作家。
其中以王粲、刘桢成就最高。
3、建安风骨:建安诗坛,指汉末魏初时期诗歌。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一.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
借古题写新事,如《薤露》、《蒿里》,乐府旧辞皆为挽歌,曹操却用悲凉苦恨之调。
二.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他的诗特别能表现出他的个性,有政治领袖人物的宏大气魄,本色质朴大抒情浓郁,表现了他高远的志、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如《短歌行》写得高远阔大,有君临天下之气度,与坚若盘石的信心和意志,能激发起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论曹操《观沧海》的艺术性及其意义此乃我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山水诗。
沈德潜《古诗源》评曰:“有吞吐宇宙气象。
”全篇着眼一个“观”字,“水何澹澹”四句,观海之静,由大到小,由整体到局部。
“秋风”二句观海之动,景象壮阔雄伟;两个“若出”,想象奇特,博大广袤。
整个诗篇虚实相生,动静相映,情景浑然,风格雄肆苍劲。
简述曹植《白马篇》诗歌的内容与艺术是曹植诗歌的代表作,此作品通过对一个武艺高强、勇猛无畏,又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英雄形象,以爱国勇士英勇卫国的精神的描写,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渴望,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自考_古代文学史一_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个小结一、建安时期【简答】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抒情。
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二、正始时期【简答】司马氏篡位与政治恐怖曹叡去世传位曹芳,249年司马懿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天下名士去其半”,改元嘉平。
263年,嵇康被杀。
同时标榜“名教”巩固政权。
(1)在此背景下,昂扬的建安气概变成如履薄冰的忧生之嗟。
1、韬晦曲折的方式批判名教中人的虚伪龌龊。
2、对现实社会失望转向追求理想的人生境界。
(2)玄风:崇尚老庄思想(玄学的基础),建立玄学理论。
三、太康时期(西晋初)(一)背景民和俗静,家给人足。
司马氏政权拉拢名士,同时维护名教中人。
(二)创作政失其本,士无特操,普遍求实逐利。
四、永嘉之乱【理解】永嘉之乱是指晋朝怀帝统治时期中原地区发生的战乱,这时期国内主要矛盾从汉族统治阶级内部转化为汉族统治阶级与割据的西晋地图少数民族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从晋怀帝永嘉元年的307年到311年五年中,由于晋朝国内没有武备、从永嘉三年起连续遭受旱灾、蝗灾等严重自然灾害、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等因素影响,使内迁割据都城附近的匈奴集团占领洛阳,晋怀帝被匈奴军队俘虏,并且在次年遇害,史称:“永嘉之乱”。
永嘉之乱后,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
五、南北朝【理解】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
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奉南朝为正统,出身于北周八柱国的李唐宗室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第一章建安诗歌概况(先看一下“补充”)一、形式:四言中兴(曹操)、五言中兴、七言奠基(曹丕《燕歌行》)。
【选择】二、建安风骨【名词解释】建安时期民不聊生,崇尚悲凉,儒学动摇,诗歌重视抒情。
诗人多带着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和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此时期作家众多,诗作丰富,在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课件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5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简答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6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悲愤诗 蔡琰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 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 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 回疑。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二节 刚健诗人左思与刘琨
二、刘琨 P168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课后练习
1、史称“少负壮志,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的诗人是( )
A.左思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2、名词解释: “左思风力”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答案
1、B 2、C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单选
课间休息和课后均可签到, 同学们签到一次即可!
第三节 其他建安诗人 P153
燕歌行二首·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
六、南朝乐府《西洲曲》
作品简介
《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
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诗 中描写了一位少女从初春到深秋,从现实到 梦境,对钟爱之人的苦苦思念,洋溢着浓厚 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出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纯熟的表现技巧。
原文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臵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潜虬‛喻深藏不露、孤高自赏的生活,‚飞
鸿‛喻奋进高飞、声名动世的境界。 ‚豳歌‛,指《诗经· 豳风· 七月》,诗中有 ‚采蘩祁祁‛等描写春景之句。 ‚楚吟‛,指《楚辞· 招隐士》,其中有‚春 草生兮萋萋‛之句。 ‚无闷‛,语出《周易· 乾卦》,意谓大德之 人,避世而无所烦忧。
分析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选读
【教学要求】 1、一般了解本时期各种文类、体裁的发展概
况;‚玄言诗‛的形成原因和‚淡乎寡味‛ 的特点。 2、掌握三曹的文学成就;‚山水诗‛的兴起 原因;‚骈体赋‛的形成;六朝小说的成就。 3、重点理解‚建安风骨‛的含义;陶渊明诗 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及文学史影响;谢灵 运山水诗的特点;‚永明体‛、‚宫体诗‛ 在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阅读二: 陶渊明:《归园田居》、《饮酒》、《杂诗》、 《读山海经》 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登江中孤屿》 沈约:《别范安成》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 还望京邑》、 萧纲:《咏内人昼眠》 庾信:《拟咏怀》 南北朝乐府:《子夜歌》、《木兰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魏晋南北朝部分
三、西晋诗歌
艺术特点:一是它的结构很奇特。一般咏 史诗多借史实以言志,少用比兴,而这首诗 和其八“习习笼中鸟”却采用了比兴。二全 诗皆以上下、大小、高低、贵贱、贤愚等正 反对比,来说明阴阳易位,贤愚颠倒的极不 合理的事实,达到讽喻的最佳效果。
一、建安诗赋
3、王粲的《七哀诗》共三首,这是第 一首叙事诗,记述了诗人离开长安到荆州 途中所见所闻,深刻描述了东汉末年军阀 争战,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人民苦不聊 生的悲惨情形。诗人面向血淋淋的现实生 活,毫不掩饰地加以暴露,充满悲愤之情 的血和泪的控诉。
一、建安诗赋
《七哀诗》,可说是“建安风骨”的代表 作。这固然主要是社会原因,但和“粲性躁竞” 的个性气质也分不开。因此王粲的诗中哀怨悲 惨的气氛,胜于慷慨悲壮之气。当然,这不一 定是王粲诗的缺点,反之,这种尽性缘情之作, 正是六朝缘情绮靡诗风的开始, 比“哀而不 伤”的温柔敦厚诗教有很大的突破。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
主讲教师
刘孟虎
一、建安诗赋
(一)背景知识 从魏晋开始,历经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中古期的第一段。五古在魏晋南北朝进入高 潮,这段文学是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 为标志的。期间,文学的自觉性和创作的个 性化,在这些变化中是最有意义的。
一、建安诗赋
这期间宫廷起着核心的作用,以宫廷 为中心形成了文学集团。集团内部的趋同性, 使文学在不同时间内呈现出一种不同群体性 的风格,从而使文学发展的阶段性相当明显。 文学家族的大量出现,与政治的权力一起世 代相传。南朝以后逐渐减少。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说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 说
六、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一)建安、正始文学 1、建安风骨 代表作家: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2、正始之音 代表作家:竹林七贤 (二)两晋文学 1、西晋 太康诗坛:三张(载、协、亢)二陆 两潘一左 2、东晋 玄言诗,孙绰、许询、王羲之 3、晋宋之际 陶渊明及其田园诗
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 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 (宋)范晔《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 列传》等并立,都是重要的标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概 说
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 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
一方面是由于当时哲学思考蔚为风气,不过从根本上说,还是 作家自我意识加强、重视个体价值的结果。阮籍的《咏怀诗》是把 文学与哲理结合起来的最早的典型。陶渊明的田园诗,谢灵运的山 水诗,也是富于哲理的内涵的。他们的诗有一个相同的出发点,即 认为个体生命不仅在社会中存在,而且,从更高的意义上说,也是 面对整个宇宙存在的;从自然的永恒、圆满、自足、自由来看待社 会的动乱、虚伪、束缚,世俗的成功就不足道了。因此,他们的诗 歌颂了在个体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中追求解脱、追求“适己”、“快 意”的生活。 这一种文学与哲理的结合,给中国古代文学的面貌带来了极大 的改变。这使文学(主要是诗歌)摆脱了简单地、就事论事地反映 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的传统,表现了作者更为深邃的心理活动,并 把读者引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思考。诗歌的内涵,由此变得更加丰 富、深沉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什么是文学? (独特性、抒情性、求新求美)
• 《文心雕龙· 总术》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 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此种观念大约起于东晋,到宋 代成为普遍的认识。《文心雕龙》论述各种文体,就是按 文、笔两大类排列的。 有韵无韵,是从形式着眼,但内中隐含着性质的分别。 因为有韵的“文”,主要是诗赋、颂赞、箴铭等最注重文 采、抒情性较强的文体;无韵的“笔”,则主要是论说、 章表等虽不排斥文采、但更倾向于实用的文体。但不能从 基本性质上成为文学与非文学的分水岭。 在萧绎的《金楼子· 立言》中,对文笔的区分,就摆 脱了文体形式的基准,而从更重要的性质着眼了: 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谓之文。……至若文者,惟须 绮穀纷披,宫徵靡曼,唇吻道会,情灵摇荡。 要求于“文”的是三点:辞采之美、声调音律之美、 能够撼动心灵的强烈抒情性。从美学特征来认识文学的, 比较直接地把握住了文学的本质。
中国古代文学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庾信的生平
庾信(513~581),字子山。 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为界,分为前后
两个时期。 前期在南朝度过,是一位宫廷文学侍臣。 侯景之乱为他后期写作《哀江南赋》提供
了很多形象素材。 后期屈仕西魏、北周 ,“虽位望通显”,
但“常有乡关之思” 。
庾信前期诗文
二、齐梁诗人集团
南齐竟陵王萧子良文学集团 梁代萧衍、萧统文学集团 萧纲文学集团
三、宫体诗的生成
南朝民歌从市井进入了宫廷 梁、陈时,许多诗人是宫廷待臣或者帝王
贵族。他们沉溺在奢侈荒淫的生活中,把 诗歌作为消遣娱情的玩物。 梁简文帝萧纲公开提倡 “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
1、谢惠连、颜延之、鲍照、谢朓、王融、 沈约、何逊、阴铿等。
2、谢灵运与颜延之并称“颜谢”,与颜延 之、鲍照并称“元嘉三大家”。他们的诗 的共同特点是“尚巧似”。
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1、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 认识加深了,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 无论在文学史上还是美学史上都是具有积 极意义的。
2、山水诗的出现,改变了“诗言志”的传 统。
鲍照的生平
鲍照(414?~466),字明远。出身寒微,但 才华出众、极有抱负。
《南史》本传:“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 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 ‘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 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 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
刘宋时期山水诗兴盛的原因
1、文人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2、受魏晋之后隐逸之风的影响。
文人徘徊于出世与入世、朝廷与山林之 间,或借访道游山写其超然世事的情趣, 或借写山林化其心中郁结,借歌咏自然 景物来排遣郁闷。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三)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魏晋南北朝文学书目
《六朝美学》袁济喜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史》王仲荦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12月版《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门阀制度与永明文学》刘跃进著三联书店1996年3月版《六朝世族中的谢氏集团》丁福林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世族与六朝文学》程章灿著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中国中古诗歌史》王仲陵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版《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中古文学与文化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林庚等编中华书局1962年8月版《三国两晋十六国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南北朝隋诗文纪事》周建江辑校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胡国瑞著湖北人民出版社1979年5月版《八代诗史》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2月版《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魏晋南北朝诗学》陈顺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11月版《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逯钦立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詹福瑞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版《乐府文学史》罗根泽著北平文化学社1931年1月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萧涤非著中国文化服务社1943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再版)《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黄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侯忠义著春风文艺出版社1989年3月版《汉魏六朝小说史》王枝忠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6月版《魏晋南北朝赋史》程章灿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2月版《六朝文章新论》 谭家健著 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4月版《后汉书》 范晔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三国志》 陈寿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晋书》 房玄龄等撰 中华书局2000年1月版《建安文学概论》 沈达材著 北平朴社1932年1月版《三曹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曹子建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版《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黄节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胡笳十八拍讨论集》 中华书局1959年11月版《曹氏父子与建安文学》 李宝均著中华书局1962年版(上海古籍出版 社1978年10月再版)《曹操集译注》 安徽亳县《曹操集》译注小组 中华书局1979年1月版 《王粲集》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5月版《三曹资料汇编》 中华书局1980年9月版《曹丕》 章新建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版《三曹年谱》 张可礼著 齐鲁书社1983年5月版《王粲集注》 吴云、唐绍忠注 中州书画社1984年3月版《曹植集校注》 赵幼文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6月版《建安文学讨论集》 《艺谭》编辑部编 黄山书社1984年11月版 《曹植新探》 钟优民著 黄山书社1984年12月版《建安文学编年史》 刘知渐著 重庆出版社1985年3月版《建安文学论稿》 张可礼著 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年9月版《建安七子集》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9年7月版《建安七子集校注》 吴云主编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曹丕集校注》 夏传才、唐绍忠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建安文学新论一一全国第三届建安文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建安文学述评》 李景华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7月版《建安七子综论》 韩格平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魏晋文学史》 徐公持主编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9月版《阮籍评传》 韩传达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嵇康集校注》 戴明扬校注 中华书局1962年7月版《嵇康集译注》 夏明钊译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1月版 《阮步兵咏怀诗注》 黄节注 《阮籍集校注》陈伯君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版中华书局1987年10月版《陆机集》 金涛声校点中华书局1982年1月版 黄葵点校 中华书局1988年8月版《潘岳集校注》 董志广校注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郭璞研究》 连镇标著 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7月版 《东晋文艺综合研究》 张可礼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1月版《东晋诗歌论稿》 陈道贵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版《志怪小说与人文宗教》 王连儒著 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搜神记》 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9月版《陶渊明》 梁启超著 商务印书馆1923年版古直著中华书局1926年版 傅东华著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萧卿望著 开明书店1947年7月版 李长之(张芝)著棠棣出版社1953年版 陶澍注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年排印本 王瑶编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8月版《陶渊明讨论集》中华书局1961年5月版 《陶渊明研究资料汇编》中华书局 1962年1月版《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陶渊明卷》 中华书局1962年11月版《陶渊明集》 逯钦立著 中华书局1979年5月版《陶渊明》 廖仲安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7月版《陶渊明论集》 钟优民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版《陶渊明论稿》 吴云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浅注》 唐满先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2月版《陶渊明论略》 李文初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2月版《陶渊明年谱》 许逸民著 中华书局1986年4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集》 李华著 巴蜀书社1988年3月版《陶渊明诗文赏析》 陶文鹏、丘万紫著 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9月版 《陶渊明探稿》 魏正中著 文津出版社1990年12月版《陶渊明年谱》 邓安生著 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8月版《陶渊明新论》 李华著 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2年11月版《山水田园诗派研究》 葛晓音著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3年1月版《陶渊明集译注》 魏正中译注 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陶渊明新探》 邓安生著 台湾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版《陶渊明评传》 魏正中 文津出版社1996年3月版《陶学史话》 钟优民著 台湾允晨文化实业有限公司1996年版《陶靖节年谱》《陶渊明年谱》《陶渊明批评》 《陶渊明传《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版《陶诗佛音辨》丁永忠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2月版《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澄明之境一一陶渊明新论》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20世纪陶学论著》魏正中著花城出版社1999年8月版《陶渊明论丛》赵治中著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11月版《陶渊明及其研究论》魏正中著文津出版社1999年11月版《文心雕龙札记》黄侃著北平文化学社1927年版(中华书局1962年9 月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三)郭绍虞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魏晋六朝文学批评史》罗根泽著商务印书馆1943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朱东润著开明书店1944年版《谢宣城诗注》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谢灵运诗选》叶笑雪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谢康乐诗注》黄节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洛阳伽蓝记校注》范祥雍校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庾信诗赋选》谭正璧、纪馥华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版《文心雕龙注》范文澜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诗品注》陈延杰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版《洛阳伽蓝记校释》周祖谟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版(上海书店2000年4月版)《鲍参军集注》钱仲联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文心雕龙校证》王利器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颜氏家训集解》王利器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清)倪皤注许逸民校点中华书局1980年10月版《庾信选集》舒宝章选注中州书画社1983年5月版《世说新语笺疏》余嘉锡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校笺》(上下)徐震堮校笺中华书局1984年2月版《江文通集汇注》(明)胡之骥注中华书局1984年4月版《水经注校》王国维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5 月版《庾信生平及其赋之研究》许东海著台湾文史出版社1984年9月版《玉台新咏笺注》(清)吴兆宜注、程琰删补中华书局1985年版《水经注研究》陈桥驿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5年5月版《谢灵运论稿》 钟优民著 齐鲁书社1985年10月版《文选李注义疏》 高步瀛疏 中华书局1985年11月版《文选》(1 — 6)萧统编、李善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6月版《中国文学理论史》 蔡钟翔、黄保真、成复旺著 北京出版社1987年6 月版 《谢灵运集校注》顾绍柏校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望乡诗人庾信》 钟优民著 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3月版《水经注疏》 杨守敬、熊会贞疏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文选学》 骆鸿凯著 中华书局1989年11月影印本《历史的庾信与庾信的文学》 张翥、杨萌著 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年12 月版 《中国志人小说史》 《谢宣城集校注》 《南北朝文学史》 《文心雕龙义证》 《文心雕龙今译》 《文心雕龙讲疏》 《世说新语笺疏》《诗品集注》 曹旭集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沈约集校笺》 陈庆元校笺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5年月版《文心雕龙学综览》 文心雕龙览编委会 上海书店1995年6月版《谢朓与李白研究》 茆家培、李子龙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9月版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罗宗强著 中华书局1996年10月版《北朝文学史》 周建江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版《庾信传论》 鲁同群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世说新语研究》 蒋凡著 学林出版社1998年4月版《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研究》 曹道衡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版 《世说新语译注》 张万起、刘尚慈译注 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 中华书局1998年8月版《昭明文选研究》 穆克宏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 《世说新语》(上下) 刘义庆撰 中华书局1999年2月版《鲁迅辑录古籍丛编》(1 — 4)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7月版《谢灵运集》 李运富编注 岳麓书社1999年8月版《论刘勰及其文心雕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学苑出版社2000年2月版《文心雕龙研究》(第四辑)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宁稼雨著 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曹融南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曹道衡、沈玉成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版 詹锳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周振甫译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王元化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8月版 余嘉锡笺疏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版《庾信研究》 林怡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5月版《玉台新咏研究》 刘跃进著 中华书局2000年7月版《南北朝文学编年史》 曹道衡、刘跃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补正》 杨明照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6月版 张文勋著 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6月版 俞绍初校注 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版 王守信、孔德志著 齐鲁书社2001年9月版 张少康等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石家宜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9月版 《文心雕龙研究》(第五辑) 中国文心雕龙学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2 年1月版《文心雕龙义疏》 杨明照、吴林伯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 《南朝佛教与文学》 普慧著 中华书局2002年2月版《文心雕龙的传播与影响》 汪春泓著 学苑出版社2002年6月版 《汉魏六朝唐代文学论丛》 王运熙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 《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6月版 《文心雕龙研究史》 《昭明太子集校注》 《刘勰与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研究史》 《文心。
中国文学史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文学的自觉与文学品评的兴盛(一)、文学自觉的标志1、文学从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门类。
如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后汉书》单列《文苑列传》,与《儒林列传》等并列。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体制、风格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如《典论·论文》分文体为四科八种;《文赋》分文体为十类;《文心雕龙》分文体为33大类。
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如“诗赋欲丽”,“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二)、文学理论和文学总集1、《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2、《文选》选录先秦到梁代共130人的作品,是最早的文学总集。
(三)、新的文学思潮1、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分类、规律和价值。
2、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形象、言义、形神、意象等。
二、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一)、乱世文人的悲剧性:许多文人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惨遭杀戮。
(第8页)(二)、乱世文学的主题:1、生死主题。
(1)、感慨人生短促。
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短歌行》)(2)、认识到死亡的不可避免。
如“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
”(陶渊明《拟挽歌辞》)。
(3)、对待人生的态度:第一,勉励建功立业,提高生命的质量。
第二,服药求仙,增加生命的长度。
第三,借酒浇愁,及时行乐,增加生命的密度。
第四,顺应自然,生命与大化合一。
2、游仙主题。
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如曹操、曹植、张华、何劭、郭璞都写过这类诗。
3、隐逸主题。
如:左思、陆机、潘岳、陶渊明都写过这类事。
三、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下的文学创作(一)、士族与庶族的对立:1、士族:即世族,世代做官的世家大族。
2、庶族:也称寒族,众多的不能做官的中小地主家族。
3、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实行的选官制度。
州郡设中正官,将人分为九品,三品以上为上品,其余为下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出自曹操的()①《短歌行》②《篱里行》③《步出厦门行》④《苦寒行》2、《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①曹丕②曹操③曹植④孔融3、"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出自曹植的()①《白马篇》②《赠白马王彪》③《野山黄雀行》④《美女篇》4、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①曹丕②王粲③嵇康④左思5、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①田园诗②山水诗③咏怀、咏史诗④咏物诗6、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①《蝉赋》②《鹦鹉赋》③《舞鹤赋》④《洞箫赋》7、《思旧赋》的作者是()①向秀②谢庄③曹植④阮籍8、《三都赋》的作者是()①班固②左思③张衡④扬雄9、《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①对故乡的思恋②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对广陵城的喜爱④对友人的怀念10、《北山移文》的作者是()①孔稚珪②鲍照③丘迟④郭璞11、《兰亭集序》的作者是()①王羲之②陶宏景③嵇康④丘迟12、《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①《韩凭夫妇》②《干将莫邪》③《宋定伯捉鬼》④《李寄斩蛇》13、《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①石崇盛情待友②石崇的吝啬③石崇的奢侈和残忍④石崇的礼让14、《画王弃市》选自()①《西京杂记》②《世说新语》③《笑林》④《博物志》15、《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①细节描写②景物描写③神话故事④寓言故事16、南朝时以"九品论人,七略裁士"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①曹丕②钟嵘③刘勰④陆机17、突破传统的"诗言志"说,提出"诗缘情"的是()①钟嵘②曹丕③陆机④刘勰18、《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①《神思》篇②《情采》篇③《时序》篇④《知音》篇二、多项选择题1、曹丕的《燕歌行》()①在五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②人物心理刻画细腻动人③音节圆转流畅④多处使用典故和神话传说⑤是七言律诗2、曹植的《白马篇》()①工于起调②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③章章蝉联确良④有整齐的对偶句⑤是咏物诗3、曹植的诗()①有强烈的个性和抒情性②骨气奇高、词采华茂③多用乐府旧题写时事④多用比兴手法⑤多数是律体4、阮籍的《咏怀诗》()①多用四言诗体②多用比兴手法寄托隐衷,隐晦曲折③"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④以古寓今,思想深刻⑤是一首五言诗5鲍照的诗()①比较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②风骨欠佳③代表作是《拟行路难》十八首④完成摆脱了乐府形式⑤对后世影响较大6、《归园田居》其一()①描写了田园的宁静风光②抒发了诗人闲适喜悦之情③语言华美④诗中运用了比喻⑤有玄言成分7、陶渊明的《咏荆轲》()①以主要篇幅抒写诗人对暴政的愤恨②歌咏荆轲反暴秦的英勇行为,对其失败表示同情③塑造了荆轲除暴勇士的形象④诗中有慷慨悲壮的环境气氛的描写⑤是四言诗8、陶渊明的《桃花源记》()①是一篇独立的游记散文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③有优美的环境描写④有"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的名句⑤记作者的隐居之地9、《归去来兮辞》()①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②文中多用典故③抒情性很浓④赞美了农村的自然景物与劳动生活⑤表达了作者与仕宦生活彻底决裂的感情10、《五柳先生传》()①是一篇自况文②有生动的情节③文简意丰,表现了作者的高尚志趣④有鲜明的景物描写⑤有讽喻时政的内容11、曹丕的《与吴质书》()①主要讨论军国大事②悼念故去的朋友,品评他们的作品③抒情色彩极浓④是一篇骈体佳作⑤是一篇绝交书12、《与山巨源绝交书》()①作者嵇康②作者是东晋人③是一篇绝妙的讽刺文章④文中有"非汤武而薄周孔"的言论,故为"世教所不容" ⑤是一篇骈体文13、《洛阳伽蓝记》()①作者郦道元②作者颜之推③作者杨衒之④主要记洛阳佛寺⑤是北朝散文名作14、《兰亭集序》()①作者王羲之②作者是西晋人③是一篇骈体佳作④自由活泼地写景抒怀⑤作者是东晋人15、《陈情表》()①作者诸葛亮②作者李密③被刘勰盛赞为"志尽文畅,表之精英" 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讨论了军国大事16、向秀的《思旧赋》()①赋文很长,着意叙旧②是经友人故居,触景伤怀而作③用典故抒情④骈散相间,情辞婉转⑤是骈体名作17、《别赋》()①作者江淹②铺叙人间各种离别情状③不注重以景衬情④不用骈体⑤作者鲍照18、《哀江南赋序》()①全文直抒胸臆②几乎全用典故③作者庾信④作者江淹⑤是散文杰作三、填空题1、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这段文学以五七言古近体诗的兴盛为标志,宫廷起着核心作用,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
陶渊明不属任何集团。
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最明显。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盛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兴盛与文学的自觉联系在一起,自觉有三个标志: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2、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文学总集)3、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人物品评到文学品评刘勰《文心雕龙》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主要贡献在以下两方面:1、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
2、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揭示了创作活动的奥秘,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创作论”这一部分是全书的精华)总集的编纂是文体辨析的自然结果。
箫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自唐代以来赢得文人的广泛重视,并逐渐形成“文选学”。
新的文学思潮:努力将文学从学术中区分出来,进而探寻文学的特点、文学本身的分类、文学创作的规律,以及文学的价值。
魏晋以后,经学摆脱了经学的束缚,整个文学思潮的方向也脱离儒家所强调的政治教化的需要,寻找文学自身独立存在的意义,提出了崭新的概念和理论,如风骨、风韵及言意关系等,形成了重意象、中风骨、中气韵的审美思想。
诗歌求言外之意,音乐求弦外之音,绘画求象外之趣,各类文艺形式之间互相沟通的这种自觉的美学追求,标志着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到来。
这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服务于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动乱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战乱和分裂,成为这个时期的特征,文学典型是乱世文学。
文学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生死主题(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游仙主题(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隐逸主题(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解释:1、文学的自觉2、文笔之分3、生死主题4、游仙主题5、隐逸主题6、文学家族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开始的,其终结应以隋文帝统一中国为标志。
其时间断限是公元年到公元年,它共经历了年。
2、魏晋南北朝文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第二期是;第三期是。
魏晋南北朝诗歌经历了、、的变化过程。
3、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
第二,。
第三,。
4、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始,有陆机的《》、刘勰的《》、钟嵘的《》等,再加上肖统的《》、徐陵的《》等文学总集的出现,形成了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高峰。
5、魏晋南北朝是典型的乱世文学,文人多遭杀戮的命运,使文学创作形成了一些共同主题,它们是、、。
6、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儒学禁锢的崩溃,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理论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
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
四、论述1、动乱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
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
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骨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上册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二、文体辨析、文集编纂及文学批评的兴盛
▪ 汉魏六朝的文学写作,一方面是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文章体 类增多,作品数量加大;另一方面则是文体界限不清,写作 体例往往有所混乱。
▪ 文体辨析至南朝时变得尤为迫切。 ▪ 文体辨析的兴盛、文学流派的形成,是文学繁荣和进步的重
要标志,它一方面促进了写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批评。
▪ 1.诗歌风格 ▪ 2.文体新变
二、声律的创建
▪ 从理论上开始注意声律的追求和研究,是汉末魏晋以后的事, 与佛教的传入相关联。译经对中国音韵学的创始和发展都有 极深的影响,反切和四声的发现便是受了佛经翻译的启发。
▪ 声律的创建和运用主要是在诗歌和骈文领域。
三、诗歌的典范
▪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非中国诗史上最昌盛的时期,但许多诗歌 和诗人已成为后世景仰的典范。
一、曹操对乐府旧题的改造
▪ 2.直抒胸臆,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和抱负,如《善哉行》后 二首、《对酒》、《步出夏门行》五首
▪ 对酒歌,太平时,吏不呼门。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 良。咸礼让,民无所争讼。三年耕有九年储,仓谷满盈。 斑白不负载。雨泽如此,百谷用成。却走马,以粪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爱其民,以黜陟幽明。子养有若父与兄。 犯礼法,轻重随其刑。路无拾遗之私。囹圄空虚,冬节不 断。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德广及草木昆虫。
▪ 北朝的环境与东晋、南朝有极大差异,其统治思想以儒学为 正统,继承的是汉代以来的经学传统,统治者自上而下以至 文人学士大多不好诗文,而是崇尚质朴,即便汉族高门士人 也大多致力于政治和学术,而无心于文学创作。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地位与影响
一、文学的新变
▪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确以新变见长,每个时代、每种文体、每 位作家,皆呈现出独具的面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建安文学
1.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A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
曹操诗文俱佳,为文大胆随便。
鲁迅:“他胆子很大,文章从通脱得力不少,作文章时又没有顾忌,想写的便写出来。
”誉之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曹操擅长于写四言诗,兼有五言、杂言。
全用乐府古题。
很多具有“诗史”性质。
钟嵘:“曹公古直,颇有悲凉之句”敖陶孙:“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
B曹丕擅长于五、七言诗《杂诗》《燕歌行》,在七言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著有《典论》一书,其中《自叙》《论文》两篇文章保存比较完整。
C 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作家,他的散文和辞赋也很出色《洛神赋》。
钟嵘“骨气奇高,词采华茂”“建安之杰”。
2.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A孔融的散文有《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诗《杂诗》。
B刘勰称王粲为“七子之冠冕”,其《七哀诗》三首最为有名,其辞赋《登楼赋》最负盛名。
C陈琳有《饮马长城窟行》。
D 阮瑀有《驾出北郭门行》。
E刘桢当时与曹植并称“曹刘”,他的《赠从弟》三首写得最好。
F徐干著有《中论》。
3. 蔡琰的五言《悲愤诗》是一篇长达540字的自传体叙事诗,骚体《悲愤诗》和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
第二章魏晋文学
1.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竹林七贤”,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和嵇康。
A阮籍的代表作品是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
B嵇康的代表作品是《赠兄秀才入军》十八首和《幽愤诗》。
文章有《太师箴》、《与山巨源绝交书》,刘勰说嵇康之文“兴高而采烈”,“师心以遣论”。
其特点是立论大胆,思想新颖,论辨充分,说理透辟;使气骋辞,感情充沛,词采峻烈,锋芒毕露。
文风清峻通脱。
2.西晋初年的傅玄、张华和太康年间的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名噪一时。
A潘岳为“二十四友”之首。
潘岳与陆机齐名,并称“潘陆”。
潘岳“善为哀诔之文”。
代表作品:五言《悼
亡诗》
B陆机被钟嵘奉为“太康之英”。
陆机的文《吊魏武帝文》、《文赋》
C左思《咏史八首》;辞赋有《三都赋》名扬天下,洛阳纸贵。
刘勰称“拔萃于《咏史》”钟嵘认为《咏史》诗是“五言之警策”极力推崇“左思风力”
3.刘琨代表作品《扶风歌》、四言诗《答卢谌》、《重赠卢谌》
4.郭璞工诗善赋,十四首《游仙诗》。
钟嵘认为其诗“文体相辉,彪炳可玩”,“词多慷慨,乖远玄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
5.贾谧“二十四友”:潘岳,陆机,左思,刘琨
6. 东晋的玄言诗人有孙绰、许询、恒温、庾亮、支遁等,而以孙,许为代表。
7.王羲之的文以《兰亭集序》最为传诵。
(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燕集于山阴之兰亭,各赋诗咏怀。
王羲之为序,记叙燕集之盛况)
第三章陶渊明
1. 陶渊明的三篇辞赋,《闲情赋》仿张衡《定情赋》、蔡邕《静情赋》等而作。
《感士不遇赋》仿董仲舒、司马迁同题之作。
其辞赋中最为出色的是《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散文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
第四章南朝诗文
1.南朝诗歌发展三个阶段:
A刘宋时期山水诗代表作家:谢灵运“元嘉之雄”、颜延之和鲍照,世称“元嘉三大家”。
B齐及梁初为“永明体”形成和繁荣时期,代表作家是沈约、谢朓、王融等。
C梁中叶至陈为“宫体诗”兴盛时期,代表作家是萧纲、萧绎、徐摛、徐陵、庾肩吾、庾信
2.鲍照诗歌代表作是《拟行路难》。
(钟嵘称鲍照“才秀人微”。
其风格豪放俊逸。
是“建安风骨”和“左思风力”很好的继承。
)骈文是《登大雷岸与妹书》。
他史宋代的杰出的辞赋作家以《芜城赋》最负盛名。
3.沈约除了提出诗歌声律的“八病”外,还提出了“文章当从三易”的著名论点。
即:易见事、易识字、易诵读。
4. 谢朓是永明体诗人成就最高者,以山水诗成就最为突出。
他的创作主张是“好诗圆美流转如弹丸”。
(文学史地位)他是永明体的旗帜,是齐梁诗坛之“首杰”和“冠冕”,他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他所代表的新体诗为唐代律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 萧纲提出“立身先须谨慎,文章且须放荡”
6.齐梁时期的骈文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宋元思书》、丘迟的《与陈伯之书》
7. 徐陵是梁陈时期著名的骈文作家,《玉台新咏序》为其代表作。
8. 谢惠连和谢庄也是宋代知名的赋作家。
谢惠连以《雪赋》最著名,谢庄以《月赋》最著名。
9. 江淹赋今存二十八篇,而最为世人所传诵者,是《别赋》和《恨赋》。
第五章北朝文学
1. 北魏末至北齐时期,北朝出现了几位比较正统的诗文作家,其中声名较著者有温子昇、邢邵和魏收,号称北地三才
2.庾信前期史一个宫廷文学侍从,多奉和应制之作。
后期风格改变多是乡关之思、身世之叹的作品,刚健深沉、苍壮悲凉。
以《拟咏怀》二十七首为代表。
庾信的抒情小赋有《枯树赋》、《竹杖赋》、《伤心赋》、《小园赋》等,均为传诵名作,而《哀江南赋》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赋作。
庾信又是一位骈文大家,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哀江南赋序》。
庾信是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继往开来,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 自齐梁之后,南朝散文日衰,而北朝却出现了几部别开生面的散文名著:颜之推《颜氏家训》、郦道元《水经注》、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第六章南北朝乐府民歌
1. 南朝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郭茂倩《乐府诗集》中,南朝乐府民歌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吴声歌曲;二是神弦曲;三是西歌曲。
2.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木兰诗》、《敕勒歌》、
第七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1. 志怪小说以干宝的《搜神记》成就最高。
2. 以记录人物轶闻琐事为主的轶事小说在魏晋南北朝也颇盛行,今存比较完整的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它是这一时期轶事小说的代表作。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称此书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批评
1. 曹丕的《典论o论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文学理论批评专著,提出“文以气为主”的观点。
2. 建安到西晋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学理论批评文是陆机的《文赋》
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南朝文学批评专著。
4.钟嵘的《诗品》是我国第一部论诗的著作,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
钟嵘对诗歌创作的一些重要问题,如诗的“滋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