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孽海花》与晚清翰林文化
论《孽海花》中晚清士人的“卖直”
关键词:“ 卖直” ;孽海花 ;晚清;士人
中图分类号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9 - 8 1 3 5( 2 O 1 5 )0 2 - 0 0 6 2 - 0 4
董伟 岩
( 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 ,陕西汉 中 7 2 3 0 0 0 )
摘
要 :“ 卖直” 由古代谏 官制度发展 变异而来,谏议 的场所 由朝 堂之上转换 到朝堂之 外的士
人之 间, 并且在儒 家传 统经世致用观 念与晚清科举 制度影响 下, 在西方列强入侵 的刺 激下兴盛起来 , 成为一种奇特 的政治话”可 以启发 民众 思想、开启 民
1 8 4 0的鸦 片战争作 为历史节 点, 使中国逐 步进入 晚清 社会 。 晚清时代 的中国, 不同于历史上其它朝代 :
封建专制社会走 向末路 ,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层面 的弊端 逐渐暴 露;西方列强不 断入侵 ,在鸦片战争后
的一百 多年里 ,中国和外 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一千多个,国格 日渐丧 失。古老的中华文 明遭遇 到前所 未有 的危机与挑战 ,同时,它 自身也或被动或主动地 进行某 种演变 与革新 来克服这种危机 。谏 官制度面对 这种危机也不得不做 出反应 。作为古代吏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谏官制度 自周代 以降,历经两干 多年直
官员为求得赏识也不惜冒死 向皇帝直谏 。 自周 以降,历代谏官 虽然名称各异 ,劝谏 的本质却始终如一 。晚
清时代 ,社会 危机加深 ,列 强对 中国的欺凌加剧 ,西方 自由、民族思潮传入 ,使部分士人 的思想意识开始 觉醒 ,以一种不 同于 以往历代士人的新 身份 走向政 治舞 台,开始 向近代知识分子转型 。晚清士人 的人格具 有矛盾性,他 们一方面深 受科举 制荼 毒,思维僵化 ,贪 图功利 ,缺少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和经验 ;另一方 面又切身感受到 “ 西学东渐 ”之盛 ,受儒家忠义思想影响 ,他们也力 图进言献策 , “ 师夷长技 ”来 改变 国家 和 民族岌岌可危之态势 。他们梦想像谏官一样 当面向君 主上陈 自己的改 良之策 ,可是 能够登上朝堂 向君主 直面劝谏 的士人毕竟少之又少 ,大部分士人只能默默做 一个普 通的官吏或者埋首苦读祈求金榜题名 。这些 无缘 向君主 当面劝谏 的士人不满于 自己的 “ 治 国良策 ”无人 问津、 自己的 “ 忠心”不被人 赏识,于是他们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什么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什么
导读:本文是关于生活中常识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操作方法《官场现形记》——作品以晚清官场为作品的主线以及主要对象,主要是描写了封建社会时期旧官场的腐败、黑暗和丑恶的情形,是晚清谴责小说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作者是吴趼人,带有一定的自传性,文章内容主要是描写了殖民化下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状况、道德面貌、以及世态人情,揭示了了晚清社会与封建制度行必将走向灭亡、无法挽救的历史命运。
《老残游记》——作者是刘鹗,小说以一位走方郎中老残的游历为主线,深挖社会矛盾,特别是作者在书中敢于直接斥责清政府官员贪婪成性,误国害民,以独特的方式指出了当时清政府官员的昏庸甚至比贪官更甚。
《孽海花》——作者是曾朴,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与名妓傅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当时30年间重要历史事件的侧影及其相关的趣闻轶事,加以剪裁提炼,最终成篇。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
时代的悲剧——读《孽海花》有感平常学习生活中我不太愿意去读传统经典的书目,因为文言文和半白话文都不如现在的文字读来顺口易懂,对于传统经典也需要正真地静下心来阅读,体会,领悟。
所以利用暑假之际,在众多书目中选择了《孽海花》这本书。
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传统经典,我对明清小说更感兴趣。
半白话文虽然也有点绕口,但比文言文更易懂,而且故事性强。
章回体小说的结构,每一回开头联系上回,结尾则是“且听下回分解”,阅读时就像坐在了古时的茶楼中,手边一碗清茶,几盘瓜子,听着台中的说书先生缓缓道来。
而选择这本书,也是因为“好奇”。
比起读过的四大名著,经常看到的聊斋,有所耳闻的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孽海花》我是前所未闻,书名也叫人捉摸不透,不知道这本小说大致讲的什么,看了小说的简介才略知一二。
《孽海花》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男女主人公分别是状元和名妓,故事背景则是同治年间到甲午战败30年间。
时间跨度大,塑造的人物也很多,除了封建士大夫官僚,还有外国人。
要知道古人除了名还有字,除了字还有名号职称,刚开始的几回就有点头晕,认认真真梳理并记忆后才弄清男主人公金雯青和他身边的一众兄弟同僚。
读到最后却发现《孽海花》原来是残本,三十五回后就没有下文了。
所辛男主人公结局来得早,第二十四回就被女主人公给气死了,女主人公也在第三十二回交代完毕,才不至于总有一种没有结局怅然若失的感觉。
这两人的情感纠葛也是书中一大亮点,后文自会细说。
鲁迅先生评价《孽海花》,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的确如此。
小说按情节大致可以分成几部分,第一回便开门见山的道出了主旨,“三十年旧事,写来都是血痕;四百兆同胞,原尔早登觉岸”。
除去第一回楔子,前六回写了男主人公状元金雯青初入仕途并升官发达以及他的一众兄弟同僚。
第七回和第八回男女主人公相遇,喜结连理。
第九回到第十七回是金雯青同爱妾傅彩云也就是女主人公出使外国的经历。
第十八回到第二十四回,金雯青遭人陷害,自己也发现了傅彩云瞒着他的风流韵事,最后活活被傅彩云气死。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缘起和纠葛
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缘起和纠葛作者:李九华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13年第05期晚清文坛根植于中国封建王朝分崩瓦解的土壤,时列强环伺蚕食,传统痼疾频发,社会积弊甚重,“谴责小说”即兴起于此时,且超越了当时同样兴盛的“政治小说”,是这一历史时期最具代表的文学样式,《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谓其中的“弄潮儿”,这些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历史转型特征,为中国近现代新小说的发展框定了雏形。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都褒赞过他们,胡甚至认为吴趼人、李伯元、刘鹗的作品与世界第一流文学比较而“无愧色”,不过有意思的是,胡适后来又否定了自己的过高评价。
之后有更多学者提出了质疑,认为“谴责”的提法也不妥,但是这么多年的研究习惯使然,沿用了“谴责小说”之称。
围绕清末四大谴责小说的发表,发生过一些复杂纠缠的故事,个别细节成为似乎无解的“公案”。
伴随时间的流逝,当事人和知情者逐渐淡出视野,厘清这些问题似乎变得越来越困难。
四大谴责小说的缘起复杂晚清报刊业的迅速发展和稿酬制的确立,使各大小说报刊周围汇集着一些职业小说家,创作了批量的小说作品。
不过,在最具代表性的四大谴责小说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和《官场现形记》是为写小说而写的,另外两部的撰写动机属机缘巧合。
刘鹗写《老残游记》主要有两个说法。
其一是“兴到赠友”说,刘鹗的儿子刘大绅先生说“《老残游记》一书为先君一时兴到笔墨。
初无若何计画宗旨,也无组织机构,当时不过日写数纸,赠诸友人”,这个说法和晚清以前多数长篇章回小说缘起相似,不过此说并非唯一,还有一个“赠稿助友”说,有史料介绍,刘鹗的朋友连梦青因受中俄密约事件的牵连,跑到上海租界避难,生活极其困顿,刘鹗“知其耿介”,就写了《老残游记》赠稿接济于他。
后来连梦青也成了《绣像小说》的办刊人员,还写了小说《邻女语》,刘鹗以“蝶隐”的名字为他加评,此是后话。
这两个说法并存,却相矛盾,前者一时兴到不为发表,无意稿酬,后者为友撰文为发表,以稿酬为目的,到底连梦青事与《老残游记》的创作有多大关系,还值得推敲。
从《孽海花》看晚清的女性解放
历史的艺术再现:《孽海花》的现实映射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 历史的艺术再现:《孽海花》的现实映射郭日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广东,云浮527200)摘 要:《孽海花》是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它不仅是普通的记载故事的小说,而且还是一部历史小说,被誉为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展示了从同治到光绪三十多年间的社会迁移。
关键词:《孽海花》;谴责小说;晚清文人;尚情晚清时期,外有列强环伺,内则王朝统治者不思进取,内忧外患下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谋求救国的方法。
《孽海花》以清朝传统官僚金汮为主要人物展开时代面貌,被誉为晚清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一、记录历史细貌《孽海花》继承了中国的“史传”传统,小说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
从金汮中状元开始写起,以金汮和傅彩云的故事为主线,生动地记录了从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三十年间的时代推移与社会变迁。
作者是有意识地要反映历史的面目的,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创作意图: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这三十年是我中国由旧变新的一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一时期内飞也似地进行。
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影和相联系的一些细事,收摄在我的笔头的摄影机上。
[1]作者借金汮的经历,一一描摹了社会的变化:金汮虽做了状元,但听几位士人相谈谈论西学时亦一片茫然,不禁羞愧道要抓紧“学些西法,识些洋务”,可见当时洋务运动的如火如荼;借褚爱林的话讲述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此外中法战争、中俄争端、甲午战争、台湾人民英勇抗日等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也在小说中经由不同人的口提及。
除了大事件的背景还原,作者还同步写了社会的思想发展变化,从一开始洋务思想的盛行,到维新思想与革命思想的发展壮大。
如对于历史上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六经伪注论”,这事件依然首先出现在几位士人的讨论中:“广东南海......就窃取了寄坪的绪论,变本加厉,说六经全是刘歆的伪书哩!”鲁迅说《孽海花》“书中人物,无几不由影射”。
近代文学作业
赏析《孽海花》赏析《孽海花》《孽海花》作为历史小说,刻画人物性格吸取了我国古代“良史”的实录精神的同时又借鉴了《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时弊”的讽刺手法,以写实笔法评说事件、权衡人物。
即使对威毅伯(影射李鸿章)这样的人物,亦绝非一概骂倒。
这样的写法使得这部作品的主人公金雯青能够被赋予代表晚清知识分子形象、状态的责任(其实选择这个课题让我着实纠结一番怕自己把握不好这部著作,所以我还是从百度文库上借鉴别人的思想写了进来)。
金雯青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人形象。
中国传统文人士子作为一个生产精神文化的特别群体, 作为一个缺乏独立经济基础的社会阶层, 具有天生的依赖性、寄生性和附着性。
他们从属于统治阶段, 以自己独自掌握的文化知识为其服务他们对政治保持着长久不衰的浓厚兴趣, 以极其热情和执著的精神把“ 学而优则仕” 作为价值实现的唯一途径。
“科名是读书人的第二生命”,文人们只有通过把才学售与帝王家才能获得安身立命的位置, 因此功名仕进是历代文人士子始终不肯放弃的追求, 即便在兵荒马乱的时代, “一听见开考的消息, 不管多垒四郊, 总想及锋一试”。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念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犹如一个充满巨大向心力的吸盘, 把文人士子紧紧吸住, 成为他们生活方式。
金雯青便是其中欣欣向荣的幸运及第者。
他以状元的身分在小说中出场, 这种特殊的身分蕴含了特殊的意义。
“状元”是自实行科举制五百多年以来中国社会最令人艳羡的头衔和荣誉,是中国士人们梦寐以求的价值体现。
这一身分的赋予使金雯青无疑便成了传统文化的负载者。
小说略去了他十年寒窗、攻史啃经、习作八股的历程, 直接从他蟾宫折桂, 成为天子门生的显宦荣耀时着笔, 却正是借“状元”这一身分所负载的文化积淀意义, 来暗示金雯青有着千百年来文人学子的普遍经历。
在他身上, 具备一般旧文人的优点和劣习, 学问“数一数二”,“文才扬名一时”, 诗词文赋, 金石版本无所不通, 更还有与“蕊宫榜首”彩云的“再世姻缘”的艳遇。
《孽海花》的评论
《孽海花》在近代小说中的地位中国近代小说(1840-19)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古代向现代的过渡中具有独特的中介意义和变革意义,是“五四”新小说的先驱。
20世纪初,中国近代小说就开始为西方文学界所关注,其中清末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曾朴名著《孽海花》就有多种译本。
《孽海花》是一部章回体小说,全书共三十五回。
它以主人公状元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姻缘为叙事线索,贯穿了中国近三十年的政治和历史,规模宏大,反映了我国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政治、文化方面的情况。
一、它是一部政治历史小说。
作者曾朴身处特殊的历史时期,他力求通过描写平民生活从而反映在动荡年代高级知识分子的命运,以纪实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历史的变迁,因而使这部小说有很浓郁的政治色彩和历史色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因而称之为“政治历史小说”。
人常说一部好的小说,它不仅反映当时的人,当时的事,当时的社会,更重要的是它会影射到某类人,某类事,某个社会甚至是某个时代,横贯某个时代、某个区域的大社会的政治、历史、文化背景。
该书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同治初年起到甲午战败止的大约三十年间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洋务运动从发动到失败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形成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xx在《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中说过:“这书主干的意义,只为我看着这30年,是我中国由旧到新的一个大转关,一方面文化的推移,一方面政治的变动,可惊可喜的现象,都在这时期内飞也似的进行。
我就想把这些现象,合拢了它的侧影或远景和相联系的一些细节,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它自然地一幕地展现。
”试图在这部小说里容纳30年历史的本质内容,并表现出它的发展趋势。
《孽海花》是一部历史小说。
不同于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演义小说”,它具有近代意义的新概念。
它“把奇妙和真实”结合在一起,塑造“个人与社会历史命运更紧密结合的人物”,表现历史的本质和趋向,最终“把小说提高到历史哲学的地位”(引号为卢卡契言论)。
孽海花的主要内容
孽海花的主要内容《孽海花》是韩国虚构作家金庸的小说,被誉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女孩子和两个男孩子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情故事,以及三人在各自命运风雨中的斗争和成长。
小说中的女主角是海花,一个生长在半岛上的孤儿。
她有一颗温柔善良的心,喜欢帮助弱小的人。
然而,她一直孤苦伶仃,甚至有时会受到欺负和侮辱。
在这样的环境中,她遇见了两个男孩子:一个是叫光海的少年,另一个是名叫龙涛的青年。
光海是一个聪明、机敏、充满活力的人。
他和海花一样都是孤儿,他们从小学在一起,互相成为了对方最亲密的朋友。
光海一直暗恋海花,尽管在很多过程中,他都没有向海花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另一个男孩子龙涛,外表冷酷,却内心深沉。
他是一个江湖人物,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父亲。
在某次相遇中,他发现海花的美丽和善良,深深地爱上了她。
然而,他的江湖身份和过去的秘密令他无法向海花坦白。
海花渐渐地发现,自己也爱上了光海。
她尝试向他表达自己的感情,但是得到的却是冷漠和拒绝。
光海一直认为自己和海花只是朋友的关系,他的心里却一直有着另一个女孩子。
而龙涛却不断地关心着海花,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离不弃。
在一次事故中,海花遭受了危急的伤害,光海和龙涛都在她的身边守护。
在这个时候,三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最终,龙涛离开了海花,回到了他的江湖生活中。
而光海则醒悟,发现自己一直爱的人就是海花。
光海和海花在一起了,他们一起面对人生旅途中的各种困境和挑战,互相支持和鼓励,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整个小说通过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感情纠葛,表达了人生中的成长和爱情之间的关系。
金庸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人类内心的善良和深情,让读者们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情感。
小说的结局虽然并非完美,但是它却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心。
当时的文化背景《孽海花》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韩国文学的代表作。
当时,由于历经日本殖民统治、内战和战后的分裂,韩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都充满了动荡和不确定性。
孽海花
《孽海花》无情无义傅彩云《孽海花》,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朝曾朴著。
作者以状元郎金雯青(影射洪钧)与名妓傅彩云(影射赵彩云)的婚姻生活故事为情节主线,将同治中期至光绪后期这30年间历史阶段政治和文化的变迁史,加以剪裁提炼,熔铸成篇。
就政治演变而言,小说以同治中后期为背景,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光绪前、中期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展历程:从中法战争到中俄领土争端;从甲午海战到台湾军民的反抗侵略;从洋务运动到维新派兴起,以至资产阶级革命领导的广州起义的失败。
同时,作者更注重表现诸多政治事件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诚如作者自云:“这书写政治,写到清室的亡,全注重德宗和太后的失和,所以写皇家的婚姻史,写鱼阳伯、余敏的买官,东西宫争权的事,都是后来戊戌政变,庚子拳乱的根源。
”小说中的光绪皇帝生性懦弱,完全被慈禧太后所挟制,即使册立皇后,亦没有丝毫的决定权。
慈禧将自己的外甥女塞给光绪立为皇后,以为耳目,而光绪所宠爱的姑娘只好屈居皇妃之位,从此东、西宫争宠的闹剧愈演愈烈。
东、西宫争宠,实质是光绪与慈禧争权的表现形式。
后来,外间传言,鱼阳伯行贿皇妃,谋上海道肥缺。
慈禧就借机大打出手,立刻廷杖皇妃,并降之为贵人。
因此而引起帝后失和。
由此而后的戊戌政变、义和团运动直至清王朝覆亡,都与帝后失和相关联等等。
《负暄絮语》说:“近来新撰小说,风起云涌,无虑千百种,固自不乏佳构。
而才情纵逸,寓意深远者,以《孽海花》为巨擘。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结构工巧,文采斐然”。
而今日我想要品读的,正是孽海花中那无情无义的傅彩云。
俗话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
傅彩云便是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女人。
首先是孽海花中傅彩云对男主角金雯青的背叛,而后先后认识瓦德西和名伶孙三等。
在历代传统文学中,譬如唐传奇《虬髯客传》的红拂女,清初《桃花扇》李香君等妓女,大都是对男主角倾情至相恋。
如《虬髯客传》中红拂女对李靖的一见倾心,私自投奔:“妾侍杨司空久,阅天下之人多矣,未有如公者。
简论小说《孽海花》中的文化批评观
简论小说《孽海花》中的文化批评观作者:陈艳来源:《大观》2018年第12期摘要:《孽海花》是一部真实的谴责小说,它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当时文化发展的弊端,一方面是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实施的不足和文人“千里做官只为钱”的功利心,另一方面利己主义占据社会主导,以至于民族精神匮乏。
这些文化发展的不足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折射出晚清社会走向没落的深层次原因。
关键词:矛盾升级;忧患意识;民族英雄;爱国意识《孽海花》最初由“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续写并编著。
“爱自由者”指的是金松岑,而“东亚病夫”则是本书的著者曾朴。
本书初期由金松岑完成前六回,1903年10月在日本东京出版社创办的《江苏》杂志上发表前两回。
之后金松岑将前六回的手稿交由曾朴修改并续写,两人商定六十回的写作计划。
曾朴将前六回修改发表,续写至第三十回,陆续发表在《小说林》和《真善美》两种期刊中,约每十回出版一集,到1928年出版三十回本《孽海花》,后曾朴又续五回,即是我们现在所读的三十五回本。
《孽海花》是曾朴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清末学者兼外交官洪钧和清末名妓赛金花为塑造原型,以时间为线,中间贯穿晚清的历史事件,以冷静客观的视角描述当时的社会现状,一方面反映一系列政治、军事、外交斗争的事件;另一方面则描写维新思想的产生、改良维新运动的高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等等。
这些事件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文化现状,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当时社会暴露出的文化弊端。
一、一家不治,一国不宁的社会图景中国社会从“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之后,家的观念早已深深地融入到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中国人对“家”有其非常独特的情结,古人将家国连在一起,所以《礼记·大学》中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特别是对于一个君王来说,一家人的和谐就显得更为重要。
《孽海花》中第二十六回中“天家脱辐被底卧乌龙”就给我们讲述皇帝和太后两人关系失和的原因。
这部分的内容可能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正是这种夸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太后的专政和自私,也显示出清帝的懦弱无能。
从《孽海花》看晚清的政治思想
並及風俗
作為知識分子的雯青和出身不高的傅彩雲,反應兩極 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和涓生。 作為狀元出身的雯青和子君一樣是怯懦的 彩雲跟涓生扮演著“被啟蒙”的角色 彩雲最先從男權專制的社會中覺醒
討論問題
1.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評價《孽海花》:“書中人物, 幾無不有映射”,你覺得在第8-12回出現的人物中映射了 什麼呢?
2. 有人說金雯青是末代狀元的悲哀,作者除了寫出當時人民 的蒙昧,你認為他還想諷刺什麼?
3. 你認為《孽海花》是一部歷史小說嗎?作者對 於晚清歷史有什麼描摹?
參考資料
叁
而於時政、嚴加糾纏
而於時政
第十一回:公羊學說 “民為貴”主義 公羊學派在清後期大放異彩 康有為、梁啟超根據《春秋公羊傳》 提出三世說 變法維新的學術基礎 “托古改制”
文本
“於是一變為‘民為貴’的主義……改 制變法,顯然可見。有著了這部《春 秋》,言外見得凡做了一個人,都有干 涉國家政事的權柄,不能逞著一班貴族, 任意胡為的,自己先做個榜樣……其實 這刑賞的職分,原是百姓的,從來倒置 慣了,夫子就拿這部《春秋》去翻了過 來罷了!”
第十回:我們沒有東西可賽,不要事到臨頭,拿不出手,被人恥笑,反傷國體! - 曾侯害怕夫人在手工賽會出醜
並及風俗
官本位 陳平原《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如今洋人怕百姓,百姓怕官, 官又怕皇上,已成牢不可破的循環公理了。”(《冷眼觀》文本) 其實還應當加上“皇上怕洋人,這循環公理才真正成立。
百姓怕官,官只怕皇上和洋人
顯其弊惡
俄國
清朝帝國
相似
政體相仿
孽海花读书笔记1
孽海花读书笔记《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作者曾扑(1871-1935),清末著名小说家,江苏常熟人。
《孽海花》是一部历史小说,它比较真实全面地反映了中日甲午战争前30年间地晚清政治社会演变的历史过程,生动地表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思想,改良倾向和革命思潮,因而在思想内容方面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在整个故事里,纠结着文学关于中国某种“现代”的某种描摹、观察和想象,呈现出一种看似的热闹和意味深长,然而又很可能只是另一种纪录?据说《孽海花》中的主要人物都能在历史上找到原型,而主角金雯青的原型,就是清末外交家洪钧。
又据说提起这位洪公使,最有名的逸事有两件,一是纳风尘女子赛金花为妾,并携之出使欧洲;因缘际会,成就了一段颇有意思的传奇。
另一件则是他因不通地理,误购假地图,在中俄边界纠纷中,误划了帕米尔地区的大片国土。
这两件发生在同一个人身上的事,却又奇妙的来自于不同阐释体系的评价。
娶妓女(并且是为母丁忧期间),本属于他的私事,但在传统的道德体系中,“私德”是大事,身在传统体系之中,“私德不修”的金雯青必然要被鄙薄的。
与此不同,勘界失误当然要宏大得多。
寻根究底却与中国的被动现代化密切相关。
金雯青是传统科举体制中的胜利者,通过旧的解释体系,他获得了权威;但当面对“世界”的时候,他猛然发现自己失去了解释权。
但是,从一开始,小说中的金雯青对此就不是没有紧张感和危机感的。
早在他高中状元之后省亲路过上海,与冯桂芬、云宏(容闳)等人结交,其后被人请去“一品香”吃西餐,听别人谈论西学,他已经在暗中惭愧了。
“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哪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做梦也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够有出息哩!”虽然我很怀疑一个刚刚在传统体系中大获全胜的旧文人,在衣锦还乡的志得意满之际,是否会有如此清醒强烈的自我反省意识?抑或这只是曾朴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对“金雯青”的想象?但无论如何,惭愧过了的金雯青,当然不是那种象征意义上的无知颟顸之徒,地图事件反映出的也远不只是他的愚昧。
《孽海花》: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一)
《孽海花》: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一)论文关键词:小说类型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反思批判论文摘要: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
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
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
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
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文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一、从狂飘激进的政治小说到文化反思的历史小说(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
“爱自由者”乃吴江人金松岑(1874-1947)0金松岑肄业于江阴南著书院,1898年曾被荐试经济特科而未赴,在家乡兴办教育。
1903年到上海,参加由中国教育会办的爱国学社,当时蔡元培任此学校总理(即校长),“校内师生高谈革命,放言无忌”,金松岑非常活跃,故被中国教育会派往故乡吴江同里,发起组织支部。
金松岑热心政治,思想激进,同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鼓吹民主革命。
正值日俄战争前夕,目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故欲以小说反映当时的政治外交。
1937年,金松岑在给友人的信中回顾当年《孽海花》的创作,说:“作此书之岁,帝俄适以暴力压中国,留日学生及国内志士,多组对俄同志会(而洪氏前使俄,以重金购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图,误将帕米尔之一部分划入俄国,俄人遂据之,为言官所勃)。
赛金花于是岁方虐雏妓致死,系狱。
同时系狱者,有名将苏元春,名士沈慈,得名妓而三。
赛于八国联军入京时,因与瓦得西昵,赖一言而保全地方不少,故以赛为骨,而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
”拒俄运动是1903年全国群情激昂的热点,日本留学生组织义勇队,推举钮惕生、汤尔和归国,渴见北洋大臣袁世凯,请求发给铜械,与俄人决战。
浅论《孽海花》: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
浅论《孽海花》: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论文关键词:小说类型传统文化民族性格反思批判论文摘要: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
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
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
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
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文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一、从狂飘激进的政治小说到文化反思的历史小说(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
“爱自由者”乃吴江人金松岑(1874-1947)0金松岑肄业于江阴南着书院,1898年曾被荐试经济特科而未赴,在家乡兴办教育。
1903年到上海,参加由中国教育会办的爱国学社,当时蔡元培任此学校总理(即校长),“校内师生高谈革命,放言无忌”,金松岑非常活跃,故被中国教育会派往故乡吴江同里,发起组织支部。
金松岑热心政治,思想激进,同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鼓吹民主革命。
正值日俄战争前夕,目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故欲以小说反映当时的政治外交。
1937年,金松岑在给友人的信中回顾当年《孽海花》的创作,说:“作此书之岁,帝俄适以暴力压中国,留日学生及国内志士,多组对俄同志会(而洪氏前使俄,以重金购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图,误将帕米尔之一部分划入俄国,俄人遂据之,为言官所勃)。
赛金花于是岁方虐雏妓致死,系狱。
同时系狱者,有名将苏元春,名士沈慈,得名妓而三。
赛于八国联军入京时,因与瓦得西昵,赖一言而保全地方不少,故以赛为骨,而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
”拒俄运动是1903年全国群情激昂的热点,日本留学生组织义勇队,推举钮惕生、汤尔和归国,渴见北洋大臣袁世凯,请求发给铜械,与俄人决战。
《孽海花》拆书稿
《孽海花》拆书稿《孽海花》重点内容:清同治戊辰年,江苏吴县人金汮字雯青,高中一甲第一名状元,请假省亲,途经上海,暂住名利栈内,拜会上海道、县及各处达官贵人。
前来探望、答拜者络绎不绝。
一日同乡先辈冯桂芬字景亭前往答拜,谆谆告诫:“现在是五洲万国交通时代,从前多少词章考据的学问,是不尽可以用世的……你现在清华高贵,算得中国第一流人物。
若能周知四国,通达时务,岂不更上一层呢!”并告知每年四月英领事署后园照例举行赛花会,建议其不妨去观望一番。
届时,雯青与同乡好友陆仁祥号菶如欣然同往。
眼见得艳丽的鲜花,优雅的中西士女,春风得意的涉外官员,加之连日来宴席间耳闻众人畅谈西方政治艺学,所有的一切令雯青坚信: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
下决心学些西法,识些洋务,入总理衙门当差,才能出人头地。
小说以金雯青中状元为序幕。
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失败了,清帝国出现了暂时的“中兴”局面。
一班文人士子又开始“歌舞河山拜扬神圣”,以为“国运是要万万年”。
金雯青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身着新科状元服,荣耀地出场的。
他中状元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背信弃义地赶走了与他有前约的天津妓女梁新燕。
梁新燕曾鼓励金雯青勤学上进,还赠银三百两,助他求取功名。
后来,痴情的梁新燕于绝望中悬梁自尽。
十五年后,金雯青在官场上和情场上已混得十分老练,在还乡丁忧期间,他结识了苏州雏妓傅彩云。
彩云的生日恰是梁新燕去世的日子,这个偶合触动了金雯青的良心。
金、傅二人一见钟情,金不顾热孝在身,背着夫人张氏,纳彩云为妾。
两年后,在朝廷重臣潘八瀛(影射潘祖荫)和龚和甫(影射翁同龢)提携下,清廷派金雯青出使俄、德、荷、奥四国,傅彩云以公使夫人身份随同出洋,游历欧洲。
傅不仅貌美而且聪慧,她很快学会西语和西方礼节,在社交场上大出风头,受到德皇和皇后接见,被誉为中国第一美人。
此间,傅彩云风流韵事不断,不仅与德国军官瓦德西有干系,还与书僮阿福鬼混。
金雯青潜心研究元史和西北地理,其余一概不予理睬。
读《孽海花》有感
读《孽海花》有感发布时间:2021-08-18T11:54:42.73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第11期作者:任玥[导读] 《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任玥河南大学文学院 475000《孽海花》是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小说以戊辰年高中状元的金雯青和名妓傅彩云的关系发展为线索,将三十年间的政治变化进行了描述,金雯青是清末传统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独特的悲剧性。
金雯青的悲剧既是他自身人格矛盾的结果,也是当时的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的压迫下产生的必然结局。
看似是讲述状元的悲剧,实则是以小见大映射日落西山还不断挣扎的清王朝,具有历史小说的厚重内涵,体现了特殊年代中国文化的冲突和嬗替。
金雯青是《孽海花》中的主人公,曾朴用写实的手法再现了中国在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之间约三十年的历史洪流中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嬗变中知识分子的文化心态和价值选择,折射出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而金雯青便是这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主人公漫长的人生过程中也有过探索和抗争,也有让人值得肯定的一面。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所存在的社会意义和悲剧性,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一、特殊时代因素解读1.时代清王朝是一个由满汉地主阶级联合实现统治的封建政权,但满足贵族处于政治权力的中心,对汉族官员多有猜忌和限制,导致了内部的迂腐、不团结、不思进取。
晚清社会,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封建的清王朝危在旦夕,这个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像金雯青一样的传统文人,而是勇于革新的新兴知识分子为社会注入新鲜活力。
2.制度清末处于新旧交替的特殊时期,封建制度的弊端暴露无疑,屡次受到强烈冲击,即将被瓦解。
新的社会制度已经传入中国,并且被少数新兴知识分子所接受,各阶层也准备通过起义等一切可行的方式让中国也实施较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
3.文化面对西方先进思想的传入,要使这一批知识分子的思想观念完全西化,就意味着要背叛已牢牢盘踞在他们灵魂中的封建传统文化,显然是完全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