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导学案6.1

合集下载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了解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作用;3. 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a. 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含义;b. 修养的重要性和作用;c.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d.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指导原则。

2. 法律基础a.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内容;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c. 法律基础与社会秩序的关系;d. 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讨论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

2. 深入讲解:a. 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含义;b. 修养的重要性和作用,如培养健康的价值观、道德品质等;c.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素质的关系,如修养对个人性格、行为等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d. 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指导原则,如诚实守信、自律尊重、关心他人等。

3. 师生互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的练习,让学生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如如何对待他人的隐私、如何对待他人的财物等,从而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思考。

4. 引入:引入法律基础的概念,让学生谈谈对法律基础的理解,讨论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5. 深入讲解:a.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内容,包括宪法、法律、法规等;b. 法律的作用和意义,如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等;c. 法律基础与社会秩序的关系,如法律的存在和实施是社会秩序的基础;d. 公民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如言论自由、人身权利、履行合同等。

6. 师生互动:进行法律基础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一些违法行为的后果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法律权益。

7. 总结发言:让学生总结和归纳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关键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引入和深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的相关内容。

2. 互动讨论: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讨论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教案(1)
正当程序通过正当程序追求实体公正的结果。正当程序具有中立性、参与性、公开性和时限行等基本特征。
二、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增强法治意识,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权利与权力、权利与义务、自由与平等、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
讨论:法治与法治的区别
讨论:联系自身实际,让学生举身边的例子,讲身边的,如何培育法治理念;
提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举例:比如,同样是在路口闯红灯,普通老百姓被拦住又是开罚单又是扣分,而特殊牌照车辆则扬长而去,你想想老百姓心里会是什么滋味?明明是违了章该罚他也不会服气。
总结:必须强调的是,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运用法律的手段
服务大局,按照法治的方式服务大局。依法正确履行职责是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课程导入:
1、由李天一的案例引发的思考
2、在公共汽车上抓小偷只要对方先动手自己就可以正当防卫打死小偷吗?
3、“拾到钱不还”只受道德谴责吗?
一、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
二、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防止冤案错案的发生
•提高司法的公正性
•提高司法人员素质
•与国际接轨
•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

政治第六课的导学案

政治第六课的导学案

第6课做守法公民 6.1 认识依法治国[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增强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2、知识与能力:知道依法治国的含义、本质及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了解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懂得依法治国同时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学重点]:依法治国的含义、基本要求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一、依法治国1、主体:2、“法”:3、核心:4、本质:5、根本目的:6、基本要求——7、重要前提——8、意义//重要性——二、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小字部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林肯的话的左侧)(P80)利用教材P76的两幅图片——“无序”与“有序”,结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有家规,国有国法”等格言,谈谈自己的感想。

提示:从小到班规、校规,大到国家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去谈。

(通过观察比较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的交通“有序”和“无序”的图片,谈感想,是为了让学生感悟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到国家、社会和个人的生活都需要法律)小结:国家的治理需要法律,那么什么是依法治国,怎么样去治理?下一活动要探讨的。

活动:认识依法治国案例分析,理解依法治国的意义案例一:新快报讯(记者林靖峻赖欢欢肖萍) 假白酒害人不浅!截至昨天,在广州假酒中毒事件中死亡的人数已上升至8人,另有至少18名中毒者住院治疗,部分重度中毒患者病情。

案例二:记者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安机关获悉,8月4日上午8时许,喀什市公安边防支队集体出早操,行至怡金宾馆前时,突遭两名犯罪嫌疑人驾车袭击,并引发车上的爆炸物,造成16人死亡,16人受伤,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之中。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严肃查出这些案件有何重要意义?2、列举一些类似事件,说说这些事件反映了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什么问题?(鼓励小组竞争,看谁讲的好)3、学生发言,教师总结:依法治国是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的需要,是社会和谐有序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制教案一、引言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律意识的重要内容。

通过这样的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具备合法合理的行事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增强法律意识,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了解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2.掌握法律知识,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4.培养学生审视自我、反思行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要求;2.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3.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4.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和要求•导入: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为什么需要进行思想道德修养。

•概念解释: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概念及其要求,例如:善良、正直、诚实、守信等。

•案例分析:给出几个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请学生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思想道德修养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课:法律意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导入: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学习法律知识,以及法律意识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法律知识学习: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法律条文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

例如:九年义务教育、未成年人保护法。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法律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并呈现给其他小组。

第三课: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导入:通过观看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相关的视频,引发学生对社会伦理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社会伦理教育: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社会伦理教育活动。

例如:参观社区福利院、参加志愿者活动等。

•情感体验:学生反思社会伦理教育活动对自己产生的影响,撰写个人感悟。

第四课:自我认知和自我反思的方法•自我认知: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优点与不足,并思考自己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的问题。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

思修第六章第一节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教案第六章第一节《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社会主义法律是如何运行的。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从法律含义、特征、产生与发展三个方面对“法律”进行了阐释,使学生对“法律”有了全面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法的创制、实施、法律借以产生的物质生活条件、法律内容所体现的意志等角度来定义法律,旨在使大学生深刻理解法律的本质含义。

情感目标: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法律,要在理解法律及其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的发展规律和时代价值,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法律的本质特征教学难点:法律的运行【教学方法、教具】以教材、教参、多媒体为教具,以启发法、讲授法、提问法等为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法治是现代文明的制度基石。

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

建设法治中国,离不开每个公民的参与和推动。

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大学生肩负着重要责任。

大学生要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不仅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而且要努力提高法治素养。

这就需要培养法治思维,尊重和维护法律权成,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崇德向善,努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观看案例视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二、讲授新课法律案例:同学A在校道上捡到一副眼镜,放在宿舍的桌面上,在用电脑时不小心压坏了眼镜。

捡在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妥善保管的义务吗?同学A需要赔偿吗?《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拾得人在遗失物送交有关部门前,有关部门在遗失物被领取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

因故意或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一、法律及其历史发展(一)法律的含义法律定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六章上课讲义

一套完整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案-第六章上课讲义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教学目标】阐明职业生活、爱情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帮助大学生培养高尚的职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践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规范;帮助大学生认清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家庭美德观,履行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劳动法》、《公务员法》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婚姻法》的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大学生的择业观和创业观的树立;恋爱、爱情、婚姻、家庭的内涵及其道德要求。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教学内容】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三、职业生活中法律的基本要求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第二节大学生择业与创业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一、爱情与人生二、婚姻与家庭三、家庭美德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第一节职业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的法律,就是为了调节和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活动而形成和制定的行为规范。

它们广泛渗透于职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对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具有约束引导作用,同时也是保障社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1.职业职业是从业者获得生活来源、建立和扩大社会关系、发挥其在所受教育中取得的专业技能、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专门工作活动。

职业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社会分工的结果和表现,是一种以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为纽带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

这些关系包括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不同职业从业人员之间的联系以及职业从业人员与广大职业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

正是在这些关系中,人们对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人也逐渐养成了特定的职业心理、职业习惯、职业责任心、职业荣誉感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这两者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律观。

3.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法律选择。

二、教学内容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 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4. 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目标与任务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理论观点,阐述关系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让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表见解,提高其思辨能力。

4. 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体验道德与法律的选择,增强其道德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2. 讲解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等。

3. 分析关系: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4.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讲的基本概念、理论观点。

2. 思考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4. 情景模拟:评价学生在模拟实践中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六)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一、什么是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通用11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1教学主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教学目标:用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能够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

帮助学生树立法律保护意识,增强学生敢于和善于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教学重点:怎样于侵权行为作斗争。

教学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

学生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面对生活中发生的一些违法侵权行为,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也不能进行坚决有效的斗争。

即使斗争了,也常常因为方法不当或盲目斗争,而使结果适得其反,因此,让学生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本领,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初中学生当然不可能学习过多内容、讲得很细,但要让他们懂得遇到法律问题找谁,怎样寻求帮助,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过程:导入第二框题的教学:同学们,通过前边第一框题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

但是,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很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也是较为普遍的。

因此,我们自己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样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和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呢?这就是我们第二框题:“善用法律保护自己”将要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与目标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1.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与任务,示范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二章:道德修养与个人品质的提升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让学生明确个人品质提升的目标2.2 教学内容道德修养的定义与意义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2.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道德修养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道德修养对个人品质提升的作用,示范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总结:让学生分享对道德修养的理解与体会第三章: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让学生明确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3.2 教学内容社会公德的定义与意义职业道德的定义与意义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3.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示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总结:让学生分享对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的理解与体会第四章: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确如何构建和谐家庭4.2 教学内容家庭伦理的定义与意义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家庭和谐的构建方法4.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家庭伦理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家庭伦理的基本原则,示范如何构建和谐家庭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家庭伦理与家庭和谐的理解与体会第五章: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遵守法律5.2 教学内容法律基础的定义与意义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遵守法律的方法与原则5.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与意义主体:讲解法治观念的基本内容,示范如何遵守法律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基础与法治观念的理解与体会第六章:公民权利与义务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与关系让学生掌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公民义务6.2 教学内容公民权利的定义与分类公民义务的定义与分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6.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公民权利的概念与分类主体:讲解公民义务的概念与分类,分析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与体会第七章:刑法与犯罪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刑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犯罪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预防犯罪与维护社会安全7.2 教学内容刑法的定义与地位犯罪的概念与分类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导入:讲解刑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犯罪的概念与分类,介绍刑法的基本原则与刑罚总结:让学生分享对刑法与犯罪的理解与体会第八章:民法与民事权利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民法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民事权利的基本概念与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民事权利8.2 教学内容民法的定义与作用民事权利的定义与分类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8.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民法的概念与作用主体:讲解民事权利的概念与分类,分析民事法律关系与民事权利的维护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民法与民事权利的理解与体会第九章:行政法与行政权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行政法的地位与作用让学生掌握行政权的基本概念与分类让学生明确如何维护自己的行政权利行政法的定义与地位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9.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行政法的概念与地位主体:讲解行政权的概念与分类,介绍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权的行使总结:让学生分享对行政法与行政权的理解与体会第十章: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思维的意义与作用让学生掌握法律方法的基本内容让学生明确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10.2 教学内容法律思维的定义与特点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0.3 教学活动导入:讲解法律思维的概念与特点主体:讲解法律方法的概念与分类,示范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总结:让学生分享对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的理解与体会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至第五章主要介绍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意义、目标、方法和实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教案主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目标:1. 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

2. 掌握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

教学内容: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什么是思想道德修养。

2. 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意义。

3. 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法律基础的定义和构成要素。

2. 法律的种类和层级。

3. 法律原则的作用和意义。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学习法律知识的渠道和途径。

2. 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培养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一、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和意义:1. 导入:通过提问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思想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意义。

3.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二、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则:1. 导入:通过举例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法律基础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介绍和解释法律基础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3. 表示:组织学生分组表演不同法律种类的场景,加深对法律层级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三、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方法: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引入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话题。

2. 讲解:向学生详细介绍和解释培养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方法。

3. 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法律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法律意识的理解。

4. 总结:对本部分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教学评价与反馈:1. 在课堂上进行学生互动,记录学生的回答和观点。

2. 布置相关的作业和习题,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进行知识点的检测和巩固。

4. 根据学生表现和作业,给予相应的评价和反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认识到它们在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内涵及其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

2. 第五章:社会公德与家庭美德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3. 第六章:职业道德与个人修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和个人的修养途径。

4. 第七章: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宪法和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宪法和法律制度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

5. 第八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占总评的40%。

2. 期中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3. 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辅助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导教程》。

3. 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学术论文等。

4.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5. 教学视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1.2 教学内容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与内涵思想道德修养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思想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的关系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定义和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思想道德修养在个人成长中的具体案例。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的认识。

第二章: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基本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常见法律问题的处理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法律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律场景,培养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基础知识的掌握。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

第三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权利、履行自身义务的意识。

3.2 教学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述常见的公民权利和义务案例分析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平衡。

小组讨论法:讨论权利与义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理解。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加深学生对权利与义务的认识。

第四章:遵守社会公德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2. 法律基础的概念、特征和作用3. 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4. 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5. 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掌握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明确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三、教学内容第一节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 导入:讲解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和意义。

2. 主讲:介绍思想道德修养的目标和任务。

3. 互动:讨论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法律基础的概念与特征1. 导入:讲解法律基础的概念和特征。

2. 主讲:介绍法律基础的作用和价值。

3. 互动:分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1. 导入:讲解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2. 主讲:介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

3. 互动:讨论如何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第四节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1. 导入:讲解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2. 主讲: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3. 互动:分享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的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互动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案例,分析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第一章:导论1.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1.2 教学内容1.2.1 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1.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1.2.3 课程目标与学习方法1.3 教学过程1.3.1 课堂讲解1.3.2 学生讨论1.3.3 案例分析1.4 作业与评估1.4.1 作业布置1.4.2 作业评估1.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二章:道德修养2.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2.2 教学内容2.2.1 道德的含义与分类2.2.2 道德修养的含义与意义2.2.3 道德修养的方法与途径2.3 教学过程2.3.1 课堂讲解2.3.2 学生讨论2.3.3 案例分析2.4 作业与评估2.4.1 作业布置2.4.2 作业评估2.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三章:道德修养的实践3.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道德修养的实践意义和途径,使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修养。

3.2 教学内容3.2.1 道德修养在生活中的应用3.2.2 道德修养的社会实践3.2.3 道德修养与个人成长3.3 教学过程3.3.1 课堂讲解3.3.2 学生讨论3.3.3 案例分析3.4 作业与评估3.4.1 作业布置3.4.2 作业评估3.4.3 课堂表现评估第四章:法律基础4.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基础的含义、意义和目标,使学生了解法律基础的重要性,明确学习任务。

4.2 教学内容4.2.1 法律的含义与分类4.2.2 法律基础的含义与意义4.2.3 法律基础的学习方法与途径4.3 教学过程4.3.1 课堂讲解4.3.2 学生讨论4.3.3 案例分析4.4 作业与评估4.4.1 作业布置4.4.2 作业评估4.4.3 课堂表现评估第五章:法律的应用5.1 课程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提高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彩教案一、课程内容本课程旨在教会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唤起学生重视法律知识,掌握法律常识,从而提高学生遵守法律、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掌握常见法律的形式和条款;2.熟悉工作中需要遵守的有关法律的规定;3.学习和熟悉当时的法律法规,并融入日常生活;4.强化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

三、教学内容1. 法律与道德的内涵(1)明确法律的概念、性质和作用;(2)深入了解法律对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作的管辖;(3)重视法律对社会公德的规定;(4)分析法律与道德的联系;2.正确认识法律(1)学习和明白法律的基本内容;(2)比较不同法律法规;(3)总结法律的常识;(4)了解改革发展中法律的新变化;(5)根据不同的情况,掌握正确的行为准则;3.掌握法律(1)掌握法律的常识,增强遵守法律的意识;(2)在日常生活中适当使用法律;(3)初步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4)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专题讲座、经典案例探究等方式,从具体案例出发,激发今日课堂学习的话题,以增强学生思考、讨论和表达的能力;2.讨论法:利用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及分析,通过群体性的讨论来帮助学生掌握、巩固和灵活运用课堂知识;3.提问法:以问题形式对学习内容表述,分析问题,拓展知识,形成理论系统;4.体验法:利用联合打印,角色扮演等方法,加深学生理解课程内容,增强学生修养和气质;5.思路法:加强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问题解决能力,将课堂学习落实到实际中。

五、教学评价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激发学生热爱法律、崇尚法治,发挥学生的潜能,之所以备课,也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掌握并贯彻法律条款,从而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道德修养。

本课程考核项目以学生讨论,论文写作为主要形式,重点考察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法律,能否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教案(绪论)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定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1.2 课程目标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本章主要介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概念、意义和关系。

2.2 教学要点(1)思想道德修养的概念与内涵(2)法律基础的概念与内涵(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包括教材、案例、多媒体课件等。

3.2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引发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思考。

(2)讲解概念:详细讲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概念、内涵及其重要性。

(3)分析关系:引导学生分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解和看法。

(6)总结讲解: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并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3.3 教学反馈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4.2 评价内容(1)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概念和内涵的理解程度。

(2)学生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关系的认识。

(3)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五章:教学拓展5.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思考和分析能力。

5.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理解。

5.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法律知识竞赛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导学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导学案

编号:编制人:樊宏燕审核人:联系领导:日期:12.2 第次修改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第四节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2、理解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3、理解个人和他人的关系4、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习重点】人与自然的关系【学习难点】个人和他人的关系一、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一、人与自然的关系二、自我生理与心理的关系三、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一)协调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坚持的原则(二)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四、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二、预习自测1、任何人要走就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必须处理好那几对关系?2、如何正确理解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4、“身心健康”表现在心理方面有哪些内容?5、简述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6、我的困惑:二、探究案1、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2、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是什么?3、论述如何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训练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或者说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的是【】A.人战胜自然 B.人依存于自然c.人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和利用自然 D.自然界朝着适合人自身生存的方向发展2.增进身体健康的基本途径是【】 A.体育锻炼 B.人际交往 C.心理咨询D.保护环境3.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培养的良好心理品质是【】A.自卑 B.嫉妒 C.宽容D.羞怯二、多选题1、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是使【】A.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影响下一代人的发展 B.人类干涉自然的范围不断扩大,程度继续加深C.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展 D经济的发展不能影响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2.“身心健康”在心理方面的表现主要有【】A.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 B.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c.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 D.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3.通过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A.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B.为人搭建一个社会支持系统C.使人心理上感到压抑和紧张 D.满足人的安全和归属的需求4.保证交往的成功进行,应当遵循的原则有【】A.宽容原则 B.诚信原则 C.平等原则 D.互助原则5.对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社会能够脱离个人而存在 B.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可以离开社会C特定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D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是对社会具有能动性【我的收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导学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导学案

编号:4编制人:樊宏燕审核人:联系领导:日期:第次修改第六章第一节法学基本知识一、法的概念与作用二、法律规范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识记法律的概念●理解法律的特征●理解并识记法律的作用●识记法律规范的含义和逻辑结构●识记法律规范的分类【学习重点】法律的特征【学习难点】法律规范的含义和逻辑结构一、预习案【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

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一、教材助读法的概念和特征法的作用法律规范:(一)概念:(二)逻辑结构(三)分类:二、预习自测1、法的概念和特征?2、法的作用有哪些?3、法律规范的概念?5、我的困惑:二、探究案1、法的社会作用和规范作用分别包括哪些?各自的含义2、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怎样在实际中应用?3、法律规范的分类?三、训练案一、单项选择题1.法的基本构成要素中最主要的部分是【】A.法律原则 B.法律规范 C.法律概念 D.法律技术2.非规范性文件是法律规范适用于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非规范性文件的是【】A.委托书 B.结婚证 C.判决书 D.单行条例3我国《商标法》第52条第l款规定,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行为的,属于商标侵权行为。

这里的“商标侵权行为”属于法逻辑结构中的【】A.假定 B.处理 C.制裁 D.分类4.我国《反垄断法》第ll条规定,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本行业的经营者依法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该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义务性规范 D.委托性规范5.合同法中规定了具有同时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发现对方不能履行合同的,可以拒绝履行自己的合同义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导学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导学案

编号:编制人:樊宏燕审核人:联系领导:日期:第次修改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第二节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识记并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在新时期如何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学习重点】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何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学习难点】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一、预习案一、教材助读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2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3 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4 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5爱国主义和弘扬时代精神第三节、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三、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主义二、预习自测1、简述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2、简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容?3、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防止哪两种错误倾向?4、我的困惑:二、探究案1、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2、怎样培育强烈的爱国情感?3、怎样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4、为什么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主义并没有过时?三、训练案一、单项选择题1、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出现狭隘民族主义。

狭隘民族主义A.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和现实 B.往往对本民族进行过度的颂扬和崇拜C-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D-主张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2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称为【】A•民族精神 B.时代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D.改革创新精神3•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自由主义4.在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任何一个具有最起码爱国情怀的人,都应该大力弘扬A.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以改革创薪为核心的时代精神c以淡泊名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以墨守成规为核心的时代精神5当代中国人实现爱国之志、成长为真正爱国者的必由之路是A.接触和体验国外的社会环境 B.拒绝接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先进东西C.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D倡导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一切领域都与西方接轨二、多项选择题1.与以往的爱国主义相比,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A.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C.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D.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实现了祖国的完全统一,促进了民族的空前团结D.大胆地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3.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 编制人:樊宏燕审核人:联系领导:日期:9.9
第次修改
第六章第一节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班级:学生姓名:组别:评价:
【学习目标】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过程、意义
2、依法治国的内涵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各自地位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
5、怎样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6、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7、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学习重点】
1、掌握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2、掌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学习难点】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一、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内容,熟记基础知识。

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然后结合课本的基础知识和例题,完成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一、教材助读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过程、意义
2、依法治国的内涵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和各自地位
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5、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6、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7、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预习自测
1、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提出过程是怎样的?
2、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意义?
3、依法治国的内涵
4、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5、我的困惑:
二、探究案
1、概括依法治国基本要求各自的地位?
2、怎样理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联系实际理解怎样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4、论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5、论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三、训练案
一、单选题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被写入宪法是在【】
A.1993年B.1997年C.1999年D.2004年
2.下列关于法制含义的表述,相当于现代西方国家所讲的“法治”的是【】A.法律和制度B.法律制度c.法制系统D.依法办事的原则
3.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B.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4.现代社会不仅需要法律这种社会规范,而且还需要道德、习俗等其他社会规范。

这表明A.法律的起源与道德有关B.有些法律规范是由社会习俗演化而来的
c.法律规范和其他社会规范的表现形式不同
D.法律不是唯一的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
5.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范畴B.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
C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D.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6.依法治国首先要确立的理念和原则是【】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7.下列有关依法治围的标志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主要不在于法律的多少B.主要在于法律体系是否完善
C.主要在于法律是否由人民制定D.主要在于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用8.下列选项中,对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兰孽,
c.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D.允许有少部分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
9.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D.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10.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是【 1 l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
B.法律的内容可以不统一
c.法律适用的结果可以随意被推翻
D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
11.在民主政治建设领域,规范人们行动的标准首先是
A.传统观念B.个人权威C,道德规范D.法律
12.下列选项中,实现法治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13.评价依法治国成败的关键是看【】
A.是否制定了大量的法律制度B.是否树立了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C.是否提高了执政党的执政水平D.是否维护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14-.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是【】
A.能否树立党的权威地位B.能否改善社会道德环境
c.能否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D.能否切实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多选题
1.在我国,依法治国是
A.治理国家的唯一方略B.民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一D.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下列关于法治与法制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B.法治与法制没有区别
C·法治是一种治国方略,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
D·法制与民主属于政治文明范畴,是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
3·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范畴B道德和法律都是上层建筑
c·法律是最低的道德行为标准D.法律是道德的重要载体
4·下列有关依法治国的标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主要在于法律数量的多少B.主要在于法律体系是否完善
C.主要在于法律是否由人民制定D·主要在于是否切实体现和维护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5·下列对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理解正确的是【】
A·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
B.任何公民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c·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D·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
6·下列有关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说法,正确的有【】
A.法律不能朝令夕改B.法律的内容应当统一
c.法律适用的结果也不能随意被推翻D·没有宪法和法律权威就没有秩序,没有秩序就没有法治国家【我的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