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合集下载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在多学科、跨学科学习中具有普遍价值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包括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理解、问题解答等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运用分类、归纳、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情境,让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践。

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还对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

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科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培养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兴趣。

以下是一些在科学课堂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1.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提出问题、引发讨论和展示有趣的实验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积极思考和主动提问的惯。

2. 实践科学探究:设置科学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践。

通过实践探究,学生可以体验科学方法和过程,培养观察、记录、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3. 培养科学思维: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如观察力、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探究性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实验结果、理解和思考,促进学生之间的科学交流和合作。

通过交流与合作,学生可以相互研究和启发,提升科学核心素养。

5. 关联实际应用:将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通过以上方法和策略,科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科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同时也为他们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

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怎样落实核心素养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广大中学语文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二、倡导多元思维的训练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发展多元思维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运用和训练。

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还可以通过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能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素养核心素养中的“情感品质”是指学生发展情感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引导,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情感共鸣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体验作品中的情感表达和情感体验。

还可以开展一些绘画、写作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情感的交流和共鸣。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交流能力。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核心素养中的“实践品质”是指学生发展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活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还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体验活动和社区服务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和应用能力。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多元思维、情感素养和实践素养。

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核心素养的培养水平。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一、目录1.引言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4.结语二、详解1.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2.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通过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律,正确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综合、比较等思维方式,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培养审美趣味,提高审美鉴赏和创造的能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和工作的必备素养。

具备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1)优化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要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深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审美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教师还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拓展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保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拓展教学资源,包括课外读物、网络资源等。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

2022版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分别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语文的核心素养。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呢?一、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的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看到乡亲们吃水困难,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了一口井。

解放后,乡亲们为了感激他,在井边立碑纪念的故事。

全文篇幅短小,故事性比较强,句式简单,语言浅显易懂,易于理解。

可是,课文的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对于毛主席,学生了解得不多。

特别是低学段的孩子,稍不注意就会变成形式上的说教,就会失去教学的效果。

那如何从课堂上无形的渗透这一点呢?为此,我便通过在晨读或者阅读课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学生讲革命前辈的故事,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故事并开设故事大赛等形式,通过观看类似的红色影片做铺垫,课堂上又要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通过对词语的理解、课文内容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毛主席,让他们感悟毛主席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质,学习并弘扬革命优良传统,饮水思源。

又如,在讲授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课程内容时,将端午节中包粽子的节日活动引入课堂,以丰富的文化教育形式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涵义的认知,让学生从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二、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言运用能力。

语言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语言经验;具有正确、规范运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有效交流沟通;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具有深厚感情。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如何在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从教走向学
——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课程理念之一即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如何落实核心素养,我在平常的教学中摸索出了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
以往教学中,我作为课堂主导者,总是站在教师的角度来审视我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的教学目标总是从自身出发,忽视了学生。

我们要从学生角度去描述,转化为学生清楚的学习目标,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

这就要实现教学目标从“教”到“学”的转换。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兴趣提升
基于语文学科素养下的教学日标,我们必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思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倡导合作探究
新课改背景下,更加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确了有效的学习是主动学习而并非被动接受学习。

那么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小组内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在分享和探究的过程中,拓展学习的深度。

四、完善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思维、能力等纳入其中,如学习态度、思维发展、课堂表现、作业质量等,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也不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

”语文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知识层面的教学中,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远发展。

我们需要从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改进,努力构建一个与新课改、核心素养要求相契合的语文课堂,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生的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所需的、并且是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素养。

它包括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能力。

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将核心素养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们所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

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1. 知识与素养脱节问题。

一些教师将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

这就导致学生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而不能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这样就出现了知识与素养脱节的问题。

2. 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的倾向性问题。

一些学科教学中,可能出现了对某一种能力的过度强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导致了学生素养的失衡。

3. 教学资源不足问题。

一些学校和地区在教学资源上面存在着差距,一些资源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而一些资源条件较差的学校则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源来进行素养培养,导致了学生的素养水平的差距。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解决:第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注重素养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调整课程的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加容易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多元化评价,综合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仅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还要综合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和地方教育局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教师教学素养的提高,促使教师更好的将核心素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加大对学校和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提高学校整体素养培养的水平。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在语文课堂中如何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简介随着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听说读写能力、文化素养、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在语文课堂中如何有效地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方法和策略。

方法和策略1.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语言交流的积极性。

同时,通过阅读课文、写作活动等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表达能力。

2. 加强文化素养的培养。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选读名著、传统诗词等,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3. 培养信息素养。

在信息时代,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文献检索、信息筛选和整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惯。

5. 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

语文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还应注重拓展学生的语文研究空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语文素养。

结论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加强文化素养培养、注重信息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以及重视课外拓展和实践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发展。

这些方法和策略需要教师的积极实施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在科学课堂中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
科学核心素养是指具备在科学领域中获取、分析、理解科学信息,对科学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和论证,参与科学决策,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落实科学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教育者和教育体系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科学课堂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需要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强调探究和思考
科学核心素养重在学生自主研究和思考,因此在课堂上,需要强调探究和思考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和尝试解决问题,而非仅仅关注答案。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背后的原理和规律。

2. 结合实际、生动形象
科学是一门具体的实践性学科,因此在课堂中,需要将理论知识结合具体实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模拟操作、观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配合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现科学实践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热情。

3. 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落实科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生的成果,更要注重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师需要倾听和引导学生的思考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4. 评价体系的创新和完善
落实科学核心素养需要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的实践和探究过程的评价,而非单纯的答案和成果。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报告、课堂展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总的来说,在科学课堂中落实科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注重过程、强调实践,营造探究思考的氛围,并完善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才能培养学生成为具备科学素养的人才。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落实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语文课堂的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学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从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人的语言,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高师生互动的频率,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 鼓励学生多方面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3.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际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人才。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并且鼓励他们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

2. 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现代小说、散文等,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教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包括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

通过以上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素养。

2. 提供写作指导,教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写作,包括写作结构、行文技巧等方面的指导。

3.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

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通过文学作品的解读,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意义,引导学生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滋养。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

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引言: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在教学中,核心素养的落实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协作能力、信息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四个方面,探讨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方式。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升学生的协作能力协作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团队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在语言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并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科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查找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和归纳。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提高他们获取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

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是核心素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例如,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通过角色扮演和交流活动,让学生模拟真实的跨文化交流情境。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他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

总结: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打造高效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 落实核心素养

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教育的核心是课堂教学。

如何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掌握核心素养,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

本文将就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落实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培养积极学习氛围要想打造高效课堂,首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学生参与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案例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待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通过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会更加主动地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建设互动式教学模式传统的一言堂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

建设互动式教学模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之一。

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的参与度,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

通过建设互动式教学模式,学生将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三、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核心素养,在打造高效课堂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例如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

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小组项目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

通过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社会,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进行形象化展示,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加强对课程内容的解释和阐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通过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愉悦感和满足感。

三、注重交流,在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中提素养
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像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

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唯我独尊。

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四、智慧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提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培养整本书阅读的习惯”。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老师逐步体验到“孩子童年是最美好的岁月,童书是最美妙的种子”。

引领儿童共读一本本书,就是在他们的童年播下一粒粒最美妙的种子,那是文化的种子、语言的种子、审美的种子、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

研究表明,整本书阅读,能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能增强语言能力,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增强文化自信,挺起“精神脊梁”。

阅读是培养青少年文化自信的精神摇篮,用阅读丰盈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让孩子在“整本书阅读”中受益终身。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指的是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文将从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塑造和社会交往促进四个方面,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传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

但传授知识不仅仅是灌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提问以及情境模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知识的联系和整合,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思维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归纳总结和解决方案制定等思维活动。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引导他们进行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塑造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对于其核心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讲授案例、进行情感教育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等方式,塑造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如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合作互助、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等。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和对学习的主动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四、社会交往促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团队项目等方式,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知识传授、思维能力培养、情感态度塑造和社会交往促进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1.回归学习本质—解决问题要真正实现这一改变,就需要深刻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进而回归到学习的本质。

纵观人类社会,无论是思想发展史、社会进步史,还是科学发现史、技术革新史,无一不是在不断发现新问题中解决问题,又在解决问题中发现新的问题;而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来讲,都是在不断的自我追问中寻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只是,在现代知识的海洋中,我们似乎迷失了自己。

所以,回归对问题的探求,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回自己应有的智慧,应是学习的本意。

2.学习方式改变—问题化学习从以讲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中间的桥梁是“问题化学习”。

“问题化学习”让我们看到,所有的教学必须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去设计,必须让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能够发生并且展开。

需要在教学中强调问题化学习。

以真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问题矩阵,就是试图让孩子在学习中,在对问题的追寻中,慢慢形成一个知识结构——从低结构到高结构,从本学科的结构到跨学科的结构,从知识到真实的世界。

在问题化学习的过程中,以认知建构的方式去重组问题、重组内容,让学生在问题与问题的联系中,在综合地带和边缘地带,进行知识的碰撞,进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

这就是问题化学习方式极具价值之处。

同时,问题化与情景化是紧密联系的,问题往往产生于情景。

真实的生活情景在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教学中具有重要价值。

如果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不起联系,那么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景缺失。

情景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知识是素养的媒介和手段,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景。

如果脱离情景,知识就只剩下符号,知识的应用和知识蕴含的文化精神就无从谈起。

3.教学模式的变革—“活动课程”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1.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注重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师应该通过文化课程和文学作品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注重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反思。

教师应该及时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总之,落实新课标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具备独特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研究和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使命。

1、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自主发展,从“被动研究”转向“主动研究”。

学生的自主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需要树立服务学生的新型教学观念,紧密围绕学生的需求设计和实施教学。

教育只是外部影响,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和意愿研究,他们永远无法达到最高水平。

在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选择退出。

因此,在终身研究的环境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唤醒他们的主动性。

2、联系现实社会生活,从“知识研究”转向“生活应用”。

在课堂研究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科知识本身,而忽略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我们需要问自己,为什么需要研究这个知识,这个知识是来自生活的吗?这个知识研究可以得到什么?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看到,研究这个内容本身就是为了生活所需。

我们可以采用情境化研究设计、生活化应用和现实问题探究等手段,让课堂与生活建立紧密联系。

3、教学活动应入情入理,从“学科本位”转向“教育本位”。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学科研究,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需要超越学科的范畴,注重教育本位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德育的手段。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落实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受到了广泛关注。

但是在具体的学科教学落实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教师认识不到位在学科教学中,一些教师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核心素养只是课程标准上的一种要求,而不是课堂教学的重点。

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实践。

3.课堂教学过于注重应试在应试压力下,一些学科教学偏重于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核心素养的培养。

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4.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科教学中的评价体系往往偏重于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考核,缺乏对核心素养的评价机制。

无法有效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实践。

5.学生自身意识不足一些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和意识不足,缺乏对核心素养的自我培养和实践,导致了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不足。

二、对策建议1.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性,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实践。

2.调整教学内容学科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将核心素养与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自觉地培养和实践核心素养。

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科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对核心素养的兴趣和热情,使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学习的一部分。

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需要教师、学校和学生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加强教师培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落实核心素养教育,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

希望各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共同努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当今社会,核心素养已被广泛认可为学生必备的综合素质。

它不仅包含学科知识和学术能力,还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人文素养等。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必须重视的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同时,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法,模拟真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中重要的能力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在科学实验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验设计。

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让他们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是核心素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学生合作的项目和活动,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探讨问题、交流意见,并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分享与合作的意识,提高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组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

四、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也是重要的任务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展示文化作品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文化意识和道德素养。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点出发,思考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应该重视和关注的任务。

通过注重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社会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篇一提出了核心素养以后,关键是教师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围绕学科领域的核心内容,设计恰当的情境,提出反映学科本质和学科思想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有效参与,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究与思考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核心素养的落实,显然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它更是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建立学科核心内容(概念)学科核心内容(概念)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高中生物的核心内容往往体现为学科的核心概念。

学科“核心内容”一般是指学科中的主要内容、关键内容。

核心内容往往是一组内容或一类内容组成的知识群。

每一组核心内容都蕴含一个基本的、反映其学科本质的特征。

而这些本质特征往往反映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从学科的角度看,核心概念是位于学科中心的概念性知识,包括了重要概念、原理、理论等的基本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从教学的角度看,有利于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和层次,抓住教学中的关键;有效控制教学内容容量,合理安排“脚手架”知识;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不是掌握更多的事实内容。

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广泛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

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确定,探究问题围绕核心内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出。

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有效参与是为解决关键问题的而设计的,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发生的,是针对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的。

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

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核心素养
马鞍山市丹阳中学宁卫国
摘要: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
见》中,“核心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


学实践中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评价等要
从根本上改变,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开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
的新未来。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课程改革
2014 年 3 月,一个崭新的概念——“核心素养”,首次出现在国家文件中。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核心
素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

今天,这个概念
体系正在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对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件大事:核心素养细
化了党的教育方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要求的具体
化;它体现了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基本素质的新要求;也体现了学生适应未来生
活的内在需要。

最重要的是“核心素养”的发布,将大力引导学生在全面发展的
基础上培育良好个性。

基础教育从此有了明确的“质”的规定性,它必将引导中
国基础教育由知识教育逐步走向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的教育,真正实现从应试
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开启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未来。

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
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
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

从指标选取上看,它
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 不仅
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

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
构建。

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是“学生在
学校教育的学习场所习得的、以人类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为基轴而编制的教育
内容,与生存于生活世界的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作为关键能力的内核” 。

核心素养是作为客体侧面的教育内容与作为主体侧面的学习者关键能力的统一
体而表现出来的。

因此,核心素养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


心素养也不是各门学科知识的总和,它是支撑“有文化教养的健全公民” 形象的心智修炼或精神支柱。

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

“核心素养” 在实践层面的落实,落脚点必然是课堂——转型的课堂。

转型,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
一、课堂教学学习目标,要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
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且重视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方向转型。

这两个方面涵盖的最核心部分是学习素养和关系素养。

学习素养包括学习的愿望和主动学习的动机、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其中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奠定良好的学习素养显然是最重要的任务。

关系素养主要涵盖人格与心理、生理以及品质与品德两大方面,前者主要指与自身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能自我规划、自我约束和自我调节,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而后者主要指与他人的关系素养,要求学生有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有沟通意识
和交流能力,有国家认同、国际视野、社会公德、社会责任,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自觉关心生态与保护环境等。

二、课堂教学方式,要向情境式、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转型。

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情境,如果教学活动所应依存的情境缺失,学
生就不能在知识与现实生活间建立起联系。

情境化教学是启发引导的必要条件,
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途径和方法,也是核心素养实现的现实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
中形成和发展的,因此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式的教学方式。

例如我校
的大河源课程之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等,让学生将亲
身经历与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的获得来重构知识,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

这些活动体现了学科特点,可以更好地实现“核心素养”下的培养目标。

三、学生学习方式,要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型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学
习方式转型。

自主合作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所有的教
学必须围绕学生自主学习产生问题、自主或合作解决问题为主线去设计,以真
实的问题形成问题链,让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知识结构。

而学生采用不同
学习策略,自主以解决简单问题,合作以解决复杂问题,通过师生、生生的互
动交流,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完善所
需的核心素养。

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习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式。

它要求学生必须活
学活用学科知识和技能,在运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深入培养各项相关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养成。

四、课堂教学评价,要向培养人的核心素养的评价角度不断拓展。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围绕学科知识的掌握展开,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重要
意义,而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

基于“核
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评价将走向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使“评价促进人
的发展”这一理念变得更为突出。

五、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
意识与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要把教学中心由“教”转向“学”。

教师的重要作
用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之上,
从而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开展“以学生自主活
动为主” 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更重要的是要
求教师以学生学习为主线,关注学生问题生成、实践、操作、思维转化、
问题解决的全过程,指导并促进他们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学习探索,进而
形成独立思考、实践和学习能力,而不仅仅是放手让学生自学。

六、要积极倡导原生态的教学。

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知识授受为任务和以“记—练—考”为特征的教学方
式、模式,这种教学几乎把思维都剪辑和阉割了,学生没有多少再思维的意义和
含量。

要把原生态的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原生
态的问题情境和文本本身,从而有更多自己原生态的思维介入。

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核心素养的实施必将紧跟国家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不断完善,这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一个充满魅力的挑战。

我们广大教师愿意接受
这个挑战,承担起这个光荣使命,成就我们教育理想的守望与践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