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PPP_模式的廓清与创新_王灏
PPP项目社会资本退出机制探究
PPP项目社会资本退出机制探究□郭艳鹏【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庞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缺口非常大。
城市公共产品与服务一般由政府承担,但是目前政府的财政捉襟见肘,同时社会资本在运行和维护等方面也更具有效率意识,所以引进社会资本势在必行。
当前,PPP模式作为政府和民间资本合作的新模式,但各级政府着眼点更多放在了引进民间资本以解决资金难题,对于民间社会资本的退出却没有清晰详细的规定,这样一来,社会资本有很多的顾虑,导致PPP项目落地率比较低。
本文就从PPP的概念、发展历程等方面入手,进而分析社会资本退出的原因以及退出的途径与方式,最后提出一些完善PPP退出机制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PPP模式;社会资本;退出机制【作者简介】郭艳鹏(1992.3 ),男,河南漯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投资管理学一、PPP模式简介(一)PPP模式概念。
PPP全称为(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可以翻译为公私伙伴关系、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公共/私人合作关系等,主要特征是政府和社会资本是伙伴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PPP模式主要是指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合作,合作的领域主要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领域。
以往公共物品由政府独立的兴办运营,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社会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增长迅速,但是这些项目建设周期漫长,资金需求巨大,政府财政无力应对。
那么就需要引进社会资本,实质上PPP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向社会或者民间资本购买公共服务,政府对这些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及定价进行监督。
这样民间资本的介入不管是在建设还是运营上都会比单独由政府提供效率要高,同时也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社会资本主要负责项目设计、建设、运营、维护等大部分工作,项目的收益主要靠项目的使用者付费以及政府的财政补贴,政府在PPP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价格和质量的监督,以保障公共的利益。
ppp讲座
(四)当前政府主导的PPP模式 当前政府主导的PPP模式是狭义的PPP模式,即:指政府与私人部门组成 特殊目的机构(SPV),即项目公司,针对特定项目与政府签订特许经营 合同,并由项目公司负责项目设计、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特许经营期 满后,将项目无偿交给政府。其原理与BOT有相似之处,只是更加强调公 私部门的全程合作,利于政府对项目的控制。与广义的PPP相比,狭义 PPP模式下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更为紧密和深入,信息更加对称。 (五)政府推行PPP模式的目的 1、控制地方政府债务,使地方债务规范化发展,使政府债务风险维持在 可控范围之内,推动政府量力而行、将资金用于重点项目,给债券市场 提供新的主流品种,建立新的资金流通平台。 2、消除费用的超支,缓解财政压力。 3、有利于转换政府职能,促进投资主体的多元法。 4、可取长补短,合理分配风险。 5、规范市场行为,一定程度上保证投资人的权益。 6、加快项目进程,提高服务质量。
(二)企业的主要期望 1、出资适度、提高撬动施工任务的比例,不并表,不增加企业的债务 2、总投资合理:参与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和评审,施工图有优化空间、 防止财政评审和审计不合理。 3、偿还投资时间短:双方协商确定可接受的平衡点。 4、近量以财政补贴或可快速变现的资源冲低投资,降低运营和融资风 险。 5、资金成本不低于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提醒:资金成本与地方经济、 财政实力相关联),并有一定的回报。
四、PPP模式的实施要点
(一)项目选择
1、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税收结构稳步增长;(如2014年GDP超过3000亿元的城 市,约59个) 财财部规定:PPP项目每年财政补贴的费用不得超过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10%; 按照最新修订的预算法,政府预算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 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保基金预算,简称“四本预算”,是一种预算管理理念。 预算分为收支二条线,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包括各种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 收费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转移性收入和其他收入(罚没收入 等)。 地方财政总收入(全口径)=地方财政收入+上划中央收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 收入+基金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和社保基金)+上划中央收入。 预算支出是国家对集中预算收入有计划分配和使用而安排的支出。主要有以下 几项:基本建设、企业改造、地质勘探、科技费、流动资金、支农、事业费和 经费、国防、补贴、预备费、专项及其它等。 预算的科学管理:财政预算规划及年度财政预算,经人大批准。 2、发改委、财政厅(首选)的PPP项目库,纳入国家PPP项目库的,财政部给 总投资10%的补助,国家试点的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城市,三年内财政部给 一定的补贴,直辖市每年5亿元,省会4亿元,其它3亿元。
ppp项目基本知识了解
中国式PPP崛起之路:政策与发展脉络全梳理文/民生证券研究院宏观研究员朱振鑫有的公共物品政府没能力独立提供,又鉴于公益性不能完全由市场来提供,于是便有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
广义的PPP是指由政府(Public)和社会资本(Private)通过多种方式合作(Partnership)提供公共服务或公共基础设施(Public),BOT、BT等简单的投融资模式都包括在内。
狭义的PPP则在此基础上更强调社会资本参与项目的运营和管理。
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的PPP,在中国都不是新东西。
广义的PPP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之后,政府开始加大力度引进外资。
在一些技术相对复杂的基础设施领域,外资也顶着“专家”的光环参与进来。
1984年,深圳沙角B电厂成为内地批准的第一个BOT项目,这也是第一个广义上的PPP项目,实质是政府和外资合作。
随后,以1994年泉州刺桐大桥为标志,民营资本从也逐步开始进入PPP 领域。
狭义的PPP则相对较晚,北京地铁4号线算是第一个成功由社会资本参与运营管理的PPP项目,从2003年开工到2009年正式通车,一直到后续的运营管理,该项目都充分展示了PPP项目的高效率,受到社会广泛认可。
本来中国的PPP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发展,但事实上,在2009年到2014年间,PPP几乎陷入停滞。
核心原因有两个:(1)金融危机之后,伴随着天量的信贷和投资刺激计划,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兴起,这个“影子政府”根本不需要搞PPP项目,而是直接以企业身份行政府融资之实,通过贷款或者非标就把资金问题解决了,所以很多纯粹出于融资目的的广义PPP项目就没了动力。
(2)前期很多采用PPP模式的项目逐步进入矛盾高发期,很多项目在后续的建设、运营、移交等环节出了问题,政府嫌麻烦,社会资本担心风险,PPP模式两头遇冷。
直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之后,PPP才一步步重获新生。
[实用参考]13个PPP成功典型案例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13个PPP成功典型案例近日,针对各地普遍反映的推进PPP项目缺少操作经验、缺乏案例指导等问题,经有关部门、机构以及各地发改委推荐,国家发改委公开发布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大理市生活垃圾处置城乡一体化系统工程等13个具有一定代表性、示范性的PPP项目案例,供有关方面参考借鉴。
此次发布的PPP项目案例涉及水利设施、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公共服务、资源环境等多个领域,涵盖BOT、TOT、BOO等多种操作模式。
这些项目是各地引入市场机制、推进PPP模式的有益探索,在社会资本选择、交易结构设计、回报机制确定等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3个PPP项目案例包括:1、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一、项目概况北京地铁4号线是北京市轨道交通路网中的主干线之一,南起丰台区南四环公益西桥,途经西城区,北至海淀区安河桥北,线路全长28.2公里,车站总数24座。
4号线工程概算总投资153亿元,于20GG年8月正式开工,20GG年9月28日通车试运营,目前日均客流量已超过100万人次。
北京地铁4号线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首个PPP项目,该项目由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京投公司”)具体实施。
20GG年,北京金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和天津理工大学按国家发改委和北京市发改委要求,组成课题组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专题评价研究。
评价认为,北京地铁4号线项目顺应国家投资体制改革方向,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探索和实施市场化PPP融资模式,有效缓解了当时北京市政府投资压力,实现了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和运营主体多元化突破,形成同业激励的格局,促进了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提升。
从实际情况分析,4号线应用PPP模式进行投资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功,项目实施效果良好。
二、运作模式(一)具体模式4号线工程投资建设分为A、B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A部分为洞体、车站等土建工程,投资额约为107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70%,由北京市政府国有独资企业京投公司成立的全资子公司4号线公司负责;B部分为车辆、信号等设备部分,投资额约为46亿元,约占项目总投资的30%,由PPP项目公司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简称“京港地铁”)负责。
PPP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PPP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方案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目的与范围 (3)二、PPP项目绩效评价概述 (4)2.1 PPP项目定义及特点 (5)2.2 绩效评价的重要性 (6)2.3 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7)三、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8)3.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9)3.2 评价方法选择 (11)3.3 评价周期与频次安排 (12)四、PPP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流程 (13)4.1 评价组织与职责分工 (14)4.2 评价准备与启动 (15)4.3 评价实施与过程监控 (16)4.4 评价结果与反馈与应用 (17)五、PPP项目绩效评价保障措施 (19)5.1 组织保障 (20)5.2 制度保障 (21)5.3 技术保障 (22)5.4 风险防控保障 (23)六、结论与建议 (24)一、内容概括本方案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PPP项目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对项目实施过程及结果的全面评估,确保项目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平衡发展。
方案涵盖PPP项目绩效评价的目标、原则、方法、指标、标准和流程,为项目各参与方提供清晰的实施指南,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高效管理。
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点,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确保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实用性,为PPP项目绩效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1.1 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各级政府纷纷加大了PPP(公私合作)模式的应用力度。
PPP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模式,将公共资源与市场力量相结合,有助于提高项目的运营效率、降低投资风险、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PPP项目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一系列问题,如项目进度滞后、投资超支、收益分配不公等。
对PPP 项目进行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ppp模式案例
ppp 模式案例临汾拉开城建改造大幕投资采用PPP模式编辑: 裴芬芬2015-09-18 11:37:29 来源: 山西青年报原标题: 临汾拉开城建改造大幕临汾拉开城建改造大幕,涉及15项城市建设改造重点项目和40 个“城中村” 改造项目。
9月15日,临汾市举办了城市建设改造PPP项目推介洽谈会,15个市区城市建设改造项目及尧都区、临汾经济开发区辖区内的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被列入洽谈清单,这些城改项目吸引了100多家投资企业的目光,其中不乏有央企掌门人的身影。
临汾市委书记罗清宇称,这些项目将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实施的方式。
当天,有8 个城改项目被投资商看中并达成框架协议。
罗清宇称,临汾市物产丰富、资源富集、交通便利、区位优越,近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态势。
但是,临汾的发展也面临着城市化问题的通病,由于城市化水平不够、城市承载能力不足,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聚集和流动,扼杀了许多商机。
罗清宇说,此次实施城市建设改造,临汾市委、市政府决心举全市之力,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和精神,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改造,提升城市的承载能力,打造宜居城市、生态城市。
临汾市市长岳普煜表示,当前,临汾已进入一个转型发展、全面发展的历史阶段。
临汾不仅在城市建设上要实施大规模的提质改造工程,还围绕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建设,储备了总投资近40亿元的5大类50个项目;围绕国家信息惠民工程示范城市,储备了总投资10 亿元的项目;围绕西山片区主体功能区建设,储备了总投资近500亿元的项目;围绕光伏扶贫发电工程,储备了总投资100 亿元的项目; 围绕尧都区城东老工业地区搬迁改造项目,储备了总投资30亿元的项目。
岳普煜说,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计划实施临浮一级路、翼城古县高速等重点项目,旅游景区开发上将实施陶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壶口景区、乾坤湾景区、曲沃桥山风景区等重点项目。
这些项目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丰厚的投资回报,他期待着各位企业家的参与和开发。
PPP项目扩展应用及创新模式-案例分析
方兴地产于2011年1月26日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管理委员会等相关各方签署协 议,成功成为长沙梅溪湖国际服务和科技创新城开发招募项目的投资人。据悉, 这是方兴地产第一次踏入长沙,也是其首次涉足土地一级开发。
该项目的前期工程建设预计需投入128亿元。作为梅溪湖项目的投资人,方兴 地产需成立项目公司来负责筹集并承担该项目开发范围内的征地拆迁、补偿安 置的所需全部资金,合计85.2亿元。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发范围内的基础设施 和公用设施等建设工程所需资金也需要项目公司自行筹集。
2008年以前,长沙的城市格局是“西文东市”,河西地区以发展文化 教育为主,土地价值相对较低,平均为104万元/亩,折合楼面单价平 均703元/平方米。
先导区成立以后,大量基础设施的投建,迅速提升了河西板块的土地 价值。2012年成交单价达到515万元/亩(平均楼面单价达2189元/平 方米),是2008年的5倍。
监督支持
1.与融资机构及相关 合作单位签订合同 2.组织项目开发建设 3.组织项目运营
1.接管PPP项目
1.向政府移交项目
2.自己运营或另找运营 2.清算SPC
商
土地一级开发的PPP
长沙梅溪湖项目背景
长沙的梅溪湖项目 位于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核心区域,总占地约11452亩(约8 平方公里),总建面约1134万平方米,涵盖高档住宅、商场、超五星级酒店、 5A级写字楼、酒店式公寓、文化艺术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众多顶级业态。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解读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解读1.引言PPP模式是调节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种方式。
新常态下的中国式PPP模式,将以“产融互动”为标志,本质特征是“融资+管理”双管齐下。
旅游业改革亦应顺应新思路,通过创新融资方式,引导社会各类资金进入旅游产业。
或许,中央力推、地方热捧的PPP模式是突破融资瓶颈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大发展的重要抓手。
2.何为PPP?2.1PPP概念定义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公共部门与私人企业合作模式,是指政府、营利性企业和非营利性企业以某个项目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合作关系的模式。
PPP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英国公共服务领域开始应用的一种政府与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方式。
2012年12月,由于造成大量地方政府债务、项目全寿命期的效率不高、项目的成本高于一般传统模式10%-20%等原因,财政部出台通知(财预[2012]463号),将盛行多年的BT 模式叫停。
PPP模式可有效解决公共供给效率低下、政府资金匮乏等问题,各级政府转而关注新常态下的PPP模式。
按照2014年1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指导意见》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概念定义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
”(发改投资[2014]2724号)。
《指导意见》指出:PPP模式的适用范围主要为政府负有提供责任又适宜市场化运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
燃气、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及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公路、铁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等交通设施,医疗、旅游、教育培训、健康养老等公共服务项目,以及水利、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等项目。
PPP模式具有伙伴关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大特征,常见运作形式在《指导意见》按照经营收费情况将PPP模式分为经营性(BOT、BOOT)、准经营性(BOT、BOO)、非经营性(BOO)三类。
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
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PPP项目一般是由政府投资,私人部门承包整个项目中的一项或几项职能,例如只负责工程建设,或者受政府之托代为管理维护设施或提供部分公共服务,并通过政府付费实现收益。
在外包类PPP项目中,私人部门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
以下是关于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欢迎大家阅读!国内ppp模式案例分析2020年,地方投资迎来了久违的火爆。
2020年1-4月,国内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大幅增长近40%,这是2020年“4万亿”以来从未出现过的。
火爆背后的推手是谁?PPP模式功不可没。
根据我们的统计,2020年9月以来PPP项目持续增长,累计签约超过2万亿。
有人说PPP是“走老路”,“小4万亿”,也有人说PPP是“新融资平台”,这不完全对,但也不完全错。
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全国正在招标的PPP项目达到8042个,总金额9.3万亿,一万个人心中有一万个PPP的样子,实属正常。
如果想要更清楚的理解PPP,不能只是自上而下理论分析,更重要的是自下而上的案例分析,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
我们系统梳理了11个行业数十个已经进入执行阶段的案例(所有项目均来自财政部PPP项目库),中国式PPP的样子已经跃然纸上。
1、从项目来源看,主要分存量项目和新建项目。
存量项目将前期通过审批、已在运行、但尚未完结的符合条件的项目转化为PPP模式运作,主要是为了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突破融资瓶颈,如乐陵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之前已完成招标;新建项目是直接运用PPP模式开始从无到有新开始建设的项目的操作实施,如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项目。
目前的项目以新建为主。
根据财政部第2期季报的统计,各地新建的PPP项目约占PPP项目投资额的91%,存量项目占9%。
2、从整体模式看,财政部一共明确界定了6种具体模式。
包括委托—运营(OM)、管理合同(MC)、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BOO)、转让—运营—移交(TOT)和改建—运营—移交(ROT)。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两篇范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两篇范文目录1. 内容综述 (3)2. 第一篇调研报告 (4)2.1 创新环境分析 (5)2.1.1 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 (8)2.1.2 研究与开发投资情况 (9)2.1.3 创新平台与机构建设现状 (10)2.2 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案例分析 (11)2.2.1 全球典型创新驱动经济体案例 (13)2.2.2 国内成功转型的实践经验 (14)2.3 存在问题与挑战 (17)2.3.1 创新资源配置效率问题 (19)2.3.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问题 (20)2.3.3 创新环境中的薄弱环节 (22)2.4 对策建议 (23)2.4.1 强化政策支持与市场激励 (25)2.4.2 优化研究与开发投资结构 (27)2.4.3 提升创新平台功能与服务水平 (28)2.4.4 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建设 (29)3. 第二篇调研报告 (31)3.1 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32)3.1.1 国内经济结构变化趋势 (34)3.1.2 国际经济格局与影响 (35)3.2 经济结构调整路径研究 (37)3.2.1 制造业与服务业协同发展策略 (38)3.2.2 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39)3.2.3 农村与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的方向 (40)3.3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2)3.3.1 优化产业结构及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43)3.3.2 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46)3.3.3 增强区域经济抗风险能力与协同发展 (47)3.4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48)3.4.1 现行体制机制分析 (50)3.4.2 资源环境约束问题 (51)3.4.3 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52)3.5 政策建议与展望 (53)3.5.1 落实政策措施,促成结构优化 (55)3.5.2 强化环保意识,推进绿色经济 (56)3.5.3 推动区域协调共享发展 (58)4. 结论与建议 (59)4.1 调研成果总结 (61)4.2 对制定政策与未来研究的建议 (62)1. 内容综述本调研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当前经济发展的质量特征,并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行的政策建议。
ppp模式发展历程
ppp模式发展历程1.探索阶段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3年我国PP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一一探索阶段。
PPP发展程度:此阶段还没有PPP概念,主要模式是后来归结为PPP的BOT。
背景:第一,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吸引了许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一部分资金尝试性地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第二,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在土耳其首先出现了B0T模式,然后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效仿,香港商人也把这个概念带入了我国。
特征:当时,我国没有与B0T直接相关的法规,缺乏经验,审批项目时地方领导往往直接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经中央首肯后地方才批准项目。
典型项目:深圳沙角B电厂B0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北京国际饭店。
小结:探索阶段的项目都是投资人发起的,通过谈判方式和政府达成了一致,没有招标的过程。
这些项目也是地方政府自发进行的,没有中央政府的关注、总结和大规模推广。
2.试点阶段时间:1994年到2002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二阶段一一试点阶段。
PPP发展程度: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PPP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
背景: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后以及1992年底召开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设施市场化投融资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3年起,国家计委开始研究投融资体制改革问题,其中包括B0T可行性问题。
国家选择了5个B0T试点项目。
典型项目:广西来宾B电厂项目、成都第六水厂项目、广东电白高速公路项目、武汉军山长江大桥项目、长沙望城电厂项目;小结:国家计委和地方在这个阶段对诸多行业进行了B0T试点,包括电力、自来水、污水、燃气、桥梁等。
但总体成功率不高,许多项目没有签约或执行中期夭折了。
但无论成败,都为后来B0T项日运作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3.推广阶段时间:2003年到2008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三个阶段一一推广阶段PPP发展程度:在这个阶段,全国各主要城市掀起了PPP高潮。
ppp模式的财政功能、本质及风险防范
PPP 模式的财政功能、本质及风险防范赵福昌(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100142)内容提要:在城镇化和稳增长需要及防风险双重压力下,运用好PPP 就显得更为重要。
核心在于PPP 模式的财政本质认识,笔者提出时间置换和价值置换的功能考虑,时间置换可在没有财政资金对应时利用社会资本开建,价值置换是通过项目收益弥补社会投资本金和收益。
只能实现时间置换不能实现价值置换的,就容易形成隐性公共债务或延迟公共债务显化,积累风险。
PPP 模式依托项目收益形成的债务,通过项目解决;超过项目收益形成的债务,不管何种形式,最终都是以公共财政为信用基础的,应纳入政府债务管理范围。
鉴于此,项目收益能够自我平衡的项目,管制应该放松;项目收益不能自我平衡(做不到完全价值置换)的项目,采用必须基于财政能力基础。
所以,PPP 模式的财政本质而言,并没有创造新的政府信用,只是通过时间和价值置换实现了公共品的提前提供,超过项目收益的债务,不管以何种方式体现,最终都会落到财政基础上,都要基于此来判断和取舍,如形成债务都应该纳入政府债务管理。
基于此,提出采用PPP 模式的相关建议,注意项目收益测算的准确性、项目收益的全面完整性,以及综合开发中实现PPP 项目增信的应用和风险防控问题。
关键词:公共品提供PPP 政府信用财政本质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2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544(2019)11-0062-05〔收稿日期〕2019-09-10〔作者简介〕赵福昌,财政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预算、财政体制、社会保障。
中长期城镇化发展及当前稳增长需要对利用PPP 模式提出双重需求,但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又对PPP 模式运用提出了约束要求,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PPP 模式的财政本质,既充分发挥PPP 模式的财政功能有效满足公共品投资需要和稳增长的需求,又切实做好财政风险防范,促进PPP 模式充分而合理地使用,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PPP模式落地呼唤银行与金融创新
面对面MANAGER FORUM聚焦PPP 模式落地呼唤银行与金融创新PPP 是一种创新,它转变了政府投融资的理念和方法,不仅仅是融资创新,更体现了改革的深刻内涵。
P P P 是企业跟金融机构合作的桥梁,通过创新整合,可以构建出运营商+金融机构的联合模式,即专业化的运营商为载体,承担P PP 主要的风险,在基础上设置丰富的多层次的金融产品,结合银行的资金优势,形成源源不断的社会资本,加速国内融资业的发展进程。
PPP 模式之变化第一个变化是融资主体的变化。
过去政府投资,政府运营,必然还需要政府的融资。
银行直接面向政府做一些融资平台,在P P P 模式下,银行要么面向社会投资者,要么面向政府与社会投资者共同组建的特许经营的公司,服务对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二是风险要素的变化。
过去依靠政府信用的支撑,这种融资基本属于刚性兑付的约束,在不发生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前提下,项目的风险还是可控的。
P P P 属于市场化的融资,它高度依赖企业的信用和项目现金理论,风险的弹性相对比较大,增加了不确定性。
尽管如此,根据P P P 的本质要求,项目风险应该在王 灏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董事长国企管理2015.12. All Rights Reserved.政府和社会投资者之间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安排。
因此理论上的风险成本其实是降低的。
三是运作机制的变化。
公共产品本身是政府直管,过去都是政府亲力亲为、政府主导,不少人还是从化解债务危机的角度来理解。
首创集团在设计地铁4号线模式的时候,能体会到PPP不是简单的融资工具,应该是改革的内容,改革是最重要的,实际上它促使了政府和企业双向的改革,一个是政府整个的公共产品提供的行为方式、标准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同时,过去以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公共产品服务,实际上也进行了改革,建立了科学的政企关系,建立了科学的补偿机制。
PPP模式之稳定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PPP模式也不例外,变中有不变,稳定性也是PPP模式的一部分。
从项目实操视角看PPP新机制
2023年1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2023〕115号,以下简称115号文)正式发布,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切实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指明了下一步的方向,标志着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以下简称PPP)开启了新纪元。
笔者以项目实操为视角,从补贴机制、特许经营方案审批、可行性论证的开展、可研报告和方案的关系、运营评价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相关思考。
补贴机制目前的政策规定115号文关于“补贴”的表述为“政府可在严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
除此之外,不得通过可行性缺口补助、承诺保底收益率、可用性付费等任何方式,使用财政资金弥补项目建设和运营成本。
”《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中关于“补贴”的表述为“政府可以在严防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的前提下,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在项目建设期对使用者付费项目给予政府投资支持;政府付费只能按规定补贴运营,不能补贴建设成本。
”可见,《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基本沿用了115号文中的相关表述。
清华大学投融资政策研究中心开设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政策问答”(以下简称政策问答)栏目,针对“补贴”问题的解释为“关于项目运营期内政府补贴有关规定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
一是对特许经营项目在运营阶段的政府补贴不能额外新增地方财政未来支出责任。
政府对特许经营项目的补贴应是行业通行的补贴,不可以是仅针对单个项目单独给予的补贴。
二是对特许经营项目在运营阶段的政府补贴应符合‘一视同仁’的原则……”结合权威专家解读,“按规定补贴运营”通常指行业或区域规定的统一运营补贴标准,如每吨污水处理补贴、每车公里补贴等,与项目是否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不直接相关,最重要的是符合“一视同仁”的原则。
对轨道交通PPP模式的认识
作者: 王灏[1,2]
作者机构: [1]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2]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版物刊名: 中国城市经济
页码: 42-45页
主题词: PPP模式;轨道交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施过程;机制问题;交通发展;复杂性
摘要:轨道交通PPP模式才刚刚开始,要充分认识其实施的复杂性,用辩证的眼光对待PPP 模式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争议和质疑;轨道交通的建设任务还很艰巨,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巧妙利用PPP模式的各种特性,去推动解决制约轨道交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PPP发展的五个阶段
PPP(公商合作)发展的五个阶段一、探索阶段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到1993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探索阶段。
在这个阶段还没有PPP概念,主要模式是后来归结为PPP的BOT。
探索阶段有两个背景:第一,从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吸引了很多境外资金进入我国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随着改革的推进有一部分资金尝试性的进入了基础设施领域。
第二,80年代中期中等发达国家出现了债务危机,为了推动经济继续发展,在土耳其首先出现了BOT模式,然后被其它发展中国家效仿,香港商人也把这个概念带入了我国。
在探索阶段,我国没有与BOT直接相关的法规,当时对这种方式是否合法地方心里没底,审批时地方领导往往直接向中央主要领导汇报,中央首肯后地方才批准项目。
探索阶段的代表项目有深圳沙角B电厂BOT项目、广州白天鹅饭店和北京国际饭店等,沙角B项目作为BOT受到了国内外广泛认可,饭店项目由于所处行业的原因是否属于BOT项目存在争议。
沙角B电厂已经在15年特许经营期限结束后于2000年成功移交给当地政府,为项目画上了圆满句号。
由于项目较早,项目文件较简单,项目协议只有几页纸。
外商是广东华侨,项目除了商业因素外有回报家乡的意思,这也是项目顺利执行的原因。
沙角B项目也留下了一些教训,比如,由于特许经营期限较短,很多设施的设计寿命较短在移交给政府机构后需要重新建设,这个经验在1994年北京做BOT研究时被写进了报告,在后期大岳做BOT项目时对移交时项目设施的状态都做出了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探索阶段的项目都是投资人发起的,通过谈判方式和政府达成了一致,没有招标的过程。
这些项目也是地方政府自发进行的,没有受到中央政府的关注、总结和大规模推广。
二、试点阶段1994年到2002年是我国PPP发展的第二阶段—试点阶段。
我是在这个阶段开始研究和从事PPP工作的,到现在整整20年了。
国内学术界较早研究PPP也是从这个阶段开始的,清华王守清教授说他是在这期间到新加坡留学师从著名PPP专家进入PPP领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