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人不及佳句法如何——浅谈高适诗歌语言的自然特色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高适的最著名的诗
(原创版)
目录
1.高适的简介
2.高适的诗歌创作特点
3.高适的最著名的诗及其特点
4.高适诗歌的影响和价值
正文
高适,字达夫,唐代著名诗人,与岑参、王之涣、杜甫等人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
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婉美、高远而著称,他的诗歌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善于抒发自己的感情,以及对生活、社会、自然的深刻理解。
高适的诗歌中,最著名的当属《登鹳雀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鹳雀楼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理解,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被誉为唐代最美的诗歌之一。
这首诗的开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阔的自然景色,诗人以此表现出自己宏大的气魄和广阔的胸怀。
除了《登鹳雀楼》外,高适的其他诗歌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例如,《赋得古原草送别》描绘了诗人对故土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将进酒》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高适的诗歌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方法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第1页共1页。
高适诗歌风格特点
高适诗歌风格特点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风格独具特色,体现了边塞地区的特殊文化氛围和历史背景。
高适的边塞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情感深沉。
高适在创作边塞诗歌时,常常表现出对边塞地区的深情厚爱和对士兵的同情。
他的诗歌中常常充满着对家国、亲友和生命的思考和关怀,如《别董大二首》中的“家在东北马嵬县,身依南陲万里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句子,表现出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守卫边疆的战士的敬意。
第二,意境高远。
高适的边塞诗歌往往以广阔的天地和壮美的景色为背景,表现出他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致融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如《别董大二首》中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表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由的向往。
第三,语言简练。
高适的边塞诗歌语言简练、雄浑有力。
他善于用短小有力的词语表达深刻的意境,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表现出他对壮阔景色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四,形式多样。
高适的边塞诗歌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他的诗歌有五言、七言、九言等不同的诗体,也有长篇叙事诗和短小精悍的抒情诗。
他的边塞诗歌常常采用对仗、叠词等技巧,使诗歌更具音韵美和节奏感。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一)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一)高适边塞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主要描写中国北方的边塞景色、边塞生活以及边塞军事,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主题。
其特点包括:1.深情写景:高适边塞诗以细腻而丰富的笔触,描绘了边塞地区壮丽而独特的自然景色。
诗人运用富有感觉的描写手法,将高原草原的浩渺壮丽、沙漠的广袤辽阔、雪山的险峻和边塞中的城堡、关隘等元素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天地相隔:高适边塞诗中的景物常常给人一种天地相隔的感觉。
作者通过描绘边塞地区的辽阔、荒凉、气势和边塞守军对抗外敌等场景,表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激烈对抗。
这种对抗与边塞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军事紧张氛围相呼应,形成了作品的独特魅力。
3.崇尚英勇:高适边塞诗中常常倾诉诗人对边塞守军的崇敬之情。
诗人从守险中的英勇、背离乡土的辛酸以及面对艰苦环境的顽强等方面,赞美边塞守军的忠诚、勇敢和坚持不懈。
这种崇尚英勇的精神在高适边塞诗中得到了深刻表达和践行。
4.朴实深沉:高适边塞诗追求朴实的艺术表现形式,用深沉、含蓄的语言描绘边塞地区的辛酸、苦难和忧伤。
诗人通过朴素的文字,展现了边塞地区特有的沉重氛围和生活的艰辛。
这种不张扬的艺术风格使得高适边塞诗更具感染力和思考性。
由以上特点可以看出,高适边塞诗是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文艺形式,呈现了边塞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人文历史以及军事风貌。
它深受读者喜爱,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流派之一。
高适边塞诗的特点1. 深情写景•细腻而丰富的笔触•浩渺壮丽的高原草原•广袤辽阔的沙漠•险峻的雪山•城堡、关隘等壮丽元素2. 天地相隔•边塞地区的辽阔、荒凉、气势•人与自然、人与命运的激烈对抗•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军事紧张氛围相呼应3. 崇尚英勇•对边塞守军的崇敬之情•守险中的英勇与背离乡土的辛酸•面对艰苦环境的顽强4. 朴实深沉•追求朴实的艺术表现形式•深沉、含蓄的语言描绘辛酸、苦难和忧伤•沉重氛围和生活的艰辛的展现以上即是高适边塞诗的主要特点,这种深情写景、天地相隔、崇尚英勇和朴实深沉的表现形式,使得高适边塞诗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独特而珍贵的一部分。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
高适(724年-788年),唐代著名诗人,号崇雅,曾任太子詹事。
他一生写下了大量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
本文将围绕高适一生的诗歌创作和经历展开,探讨他的诗歌风格、创作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一、高适的诗歌创作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广泛而丰富。
他的诗歌创作以七言古诗为主,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清新的文学风格著称。
在他的诗歌作品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对生活的热爱、对人民的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忧虑。
在他的诗歌中,往往能够感受到他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慨。
二、高适的诗歌风格高适的诗歌风格清新俊逸,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他笔下的风景和人物形象,常常充满生动性和真实感。
在他的诗歌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对自然美的追求,还能够感受到对人性的抒发和对道义的体验。
高适的诗歌风格,无疑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唐代诗坛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三、高适的诗歌创作特点高适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口吻,他的诗作常常融汇了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的现实,兼具了艺术性和思想性。
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常常能够感受到对人民的爱、对社会的忧虑和对国家的期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
四、高适的影响高适一生写的诗加经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被后人传颂,更被后世诗人所借鉴和模仿。
在唐代诗歌史上,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更是一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文学巨匠。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时代特色,更具有时代超越性,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篇章。
高适一生从头到尾写的诗加经历,展现了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和深厚功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更具有时代特色和超越性,成为了我国诗歌史上的重要宝藏。
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高适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作品深受后人喜爱,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创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影响力更是延续至今。
高适燕歌行艺术赏析
高适燕歌行艺术赏析高适是古代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文人之一,他不但是伟大的诗人,而且是一位非常出色的燕歌行者。
他的作品既有地方特色又具有普遍性,令人叹为观止。
高适的燕歌行艺术,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燕歌行艺术发展史上最高境界之一。
高适的燕歌行艺术以集体形式出现,构思新颖,结构严谨,和声绝佳。
他的燕歌行作品博大,抒情、诗歌朗朗上口,情调深沉,极具意境和艺术价值。
此外,他还结合当时的社会生活,通过象征性的人物和事件,创造出了极具意象的诗歌情节,满足了人们的艺术需求,得到了跨越时空的赞赏。
高适的燕歌行艺术以深远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积淀为根基,充分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艺术和人文精神的发扬光大。
他在燕歌行中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比如通过描写各种动物来象征人们的精神活动,运用几何舞蹈表现深情的情绪,并以独特的旋律来表达美好的理想,把燕歌行艺术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
此外,高适的燕歌行艺术还融合了满洲文化元素,歌颂了自然风光,强调了地方特色,并将古典文化与满洲文化进行了有机融合,不仅拓宽了满洲文化的视野,而且更是加深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提升了其思想文化内涵。
高适的燕歌行艺术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杰出的代表,可以说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青山老,比玉树新”。
他的燕歌行艺术承载了他独特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他的燕歌行作品深受后来文人的影响和赞赏。
希望未来的一代可以积极传承他的精神,以更多的新活力和精神,塑造时代精神文化,引领社会潮流,给后人留下更多珍贵的文化遗产。
至此,本文对高适燕歌行艺术进行了深入赏析,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多元文化结合、融合传统文化艺术及推进文化发展等方面,把握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凡的艺术价值。
高适燕歌行艺术不仅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而且成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为当代人们和未来的世界指明了道路,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简谈杜甫诗歌的语言特色
简谈杜甫诗歌的语⾔特⾊
⾼度凝练与丰富多彩的语⾔是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之⼀。
杜甫诗歌在语⾔运⽤上是极其成功的。
这与他“语不惊⼈死不休”锤炼不⽆关系,⽽更主要的是他向古代⽂学遗产、向民间语⾔学习,以及天才的创造、运⽤的结果。
杜甫诗歌语⾔的主要特点:概括性强,精练准确,丰富多彩,通俗⾃然。
如《登⾼》这⾸诗通过叙写⽆边秋⾊、不尽长江以及诗⼈的孤苦形象,抒发了诗⼈万⾥悲秋的复杂感情,表现诗⼈博⼤胸怀和深沉隐忧。
这⾸诗不但⼯对整饬,⼀⽓流转,情景交融,⽓势磅礴,境界雄浑,风格沉郁,⽽且语⾔凝练,字字精当,其中颈联更是历来被⼈与为⽤字精练的范例。
⼗四字含有他乡做客、万⾥做客、经年做客、潦倒做客;深秋登⾼、独⾃登⾼、多病登⾼、暮年登⾼等多层可悲之意,义丰词约,概括性极强。
所以这⾸诗被⼈誉为“旷代之作”。
杜诗语⾔的丰富多彩,表现在他对千姿百态的⾃然与⽣活景物的描绘上。
“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黄鹂”、“翠柳”、“⽩鹭”、“青天”,真是⾊彩斑斓,鲜艳如画。
⾄于通俗⾃然,主要指杜甫善⽤俗语。
特别是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多写⼈民⽣活,这些俗语增强了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物性格。
如“射⼈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直接以俗语⼊诗,⽐喻⽣动,概括性强。
杜甫也善⽤⼀些典雅清丽的语⾔,形象地写出事物的情态,如“留连戏蝶时时舞,⾃在娇莺恰恰啼”;“泥融飞燕⼦,沙暖睡鸳鸯”等等,也还是做到了“清丽词句必为邻”的。
高适的诗词赏析
高适的诗词赏析高适,唐代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明快,充满了豪放的气息,被誉为“豪放派”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诗仙”。
高适的诗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高适的诗词在形式上多采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内容上涉及了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作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常常能够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景象之中。
在描写社会风情和历史事件时,他常常能够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高适的诗词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感伤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句,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句,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除了《赋得古原草送别》之外,高适的其他诗作也都充满了深刻的内涵和豪放的气息。
比如《别董大二十韵》,通过对友人的离别,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眷恋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过故人庄》则通过对故人庄园的回忆,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些诗作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展现了高适深厚的诗学功底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能力。
高适的诗词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广泛的。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就受到了极大的赞誉和推崇,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传颂。
他的诗作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后世诗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可以说,高适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就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璀璨之星,而且在后世也一直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总之,高适的诗词以其豪放奔放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而著称,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他的诗作在形式上多采用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内容上涉及了自然风光、社会风情、历史事件等多个方面。
他的诗词不仅在当时就成为了唐代诗坛上的璀璨之星,而且在后世也一直备受推崇和传颂。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2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摘要: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
在盛唐诗坛上,高适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是高适边塞诗不同于岑参等人边塞诗的突出的艺术特色。
本文就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进行探讨关键词: 高适边塞诗艺术特色正文高适有较长时间的边塞军旅生活,也做过边远地区的行政首脑,所以他既了解边塞的军旅生活,也了解社会状况。
因此,他视野广阔,边塞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高适的边塞诗与其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相应的艺术手法也是高超的在盛唐诗坛上,高适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与他同时的殷幡在《河岳英灵集》中指出:“适诗多臆语,兼有气骨。
”他的好友杜甫在《奉简高三十五使君》中,对他的诗才和诗风作了这样的评价:“当代论才子,如公复几人?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
”宋严羽在《沧海诗话》中进一步概括道:“之诗悲壮,读之令人感慨。
”下面具体来说说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㈠高适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是慷慨激昂、豪放悲壮最能代表这一特点的应是他的名作《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身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拟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烈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士,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铁衣远戎辛勤久,王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夜一声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此诗描写了征战生活的各个方面,思想内容极为复杂,但写的宾主分明。
错综交织的诗笔,把荒凉绝漠的自然环境,如火如茶的战争气氛,士兵在战斗中复杂变化的内心活动,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全诗雄浑深广(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悲壮激昂的艺术风格他的一些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更是写的气势磅礴、慷慨激烈。
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我们在肯定高适诗歌慷慨豪放的风格特点时,还应看到他诗歌风格深沉悲凉的另一面,这在他慨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的苦闷和关心民生疾苦的作品中,表现的特别突出。
就是他的一些边塞诗中,这种格调也表露的比较明显。
这是因为在他的诗中,为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对人民疾苦的深深同情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呈现出豪放悲凉相结合的特点。
前人所说的“悲壮”,一即他的诗既有“壮”的一面,又有“悲”的一面,如《燕歌行》就是“悲”和“壮”相结合的。
有的诗,“悲”的气氛却很浓,如《塞上》、《答候少府》、《蓟门五首》等。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盛唐时期尖锐复杂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于悲壮中透射出浓烈的哀伤之情,充分显示出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精神。
特别是到了晚年,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人民肝脑涂地,自已在仕途几经挫折,壮志未酬,作品中早期那种慷慨激昂的风格,愈益向深沉悲凉方面发展。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乾元年五月所作的《祭张巡许远文》。
通篇写的缠绵悱恻,回肠荡气,特别是结尾一段:呜呼!悖逆歼溃,干戈将止。
海岳澄清,朝廷郅理。
封功列爵,怀黄拖紫。
伤哉二贤,不予于此!呜呼孀妇,怜俜爱子!追赠方荣,赏廷兹始。
寂寂梁苑,悠悠睢水,黄蒿连接,白骨埋委。
思壮士一冥寞。
问遗形于荆杞!列祭空城,一悲永矣!真是声泪俱下,悲痛欲绝,令人不忍卒读。
这不是一篇普通的祭文,这是诗人在这场大变乱中,饱经沧桑而发的一曲无尽的哀歌!又如当他第二年出任彭州剌史时,作的《酬员外以诗代书》这首长篇五古。
通篇以沉重的笔调,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抒发了作者痛定思痛、感慨万端的复杂心情。
有名的《人日寄杜二拾遗》,也写的凄楚动人,一唱三叹。
在他前期的作品中,是见不到这种风格的,所以,以前就有人指出:“高适诗时见沉雄,时见冲缓,不一色。
其沉雄直不减杜甫。
”翁方纲亦指出:“高适诗浑朴老成,亦杜陵之先鞭也。
”这些评论,在说明高适诗歌具有深沉悲凉特点的问题上,是有道理的。
(三)在表现手法上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作为一个抒情诗人,在表现手法上,不管是反映客观世界或抒发主观感受,他不大用隐晦曲折的,而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明自己的感情和思想,殷幡所说的“适诗多胸臆”,就是这个意思。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
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第一篇:高适岑参王昌龄边塞诗的风格识记:王翰及其《凉州词二首》其一(葡萄美酒夜光杯)。
王翰是盛唐豪侠诗人中进士及第较早的一位,入仕后生活极放荡。
该诗以豪饮旷达写征战,极为劲健。
2.识记:王昌龄及其七绝诗《出塞》二首之一(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盛唐豪侠诗人。
该诗大气磅礴。
理解:王昌龄的边塞诗及连章组诗《从军行七首》。
其作品或豪爽俊丽,或绪密思清。
因王性格豪爽,故七言长于五言;而思致深刻,讲究作法,又宜于短章而不宜长篇。
为补短章的局限,他创作出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从军行七首》。
这组诗前后章法井然,意脉贯穿,于人之常情的离愁别怨,与英雄气概相结合,声情更显悲壮激昂。
清而刚,婉而健,有气骨,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理解:王昌龄的酬赠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被贬后心境变化,加之受王、孟及南方风物的影响,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芙蓉楼送辛渐》借送友以自写胸臆,用“冰心在玉壶”自喻高洁,意蕴含蓄而风调清刚。
简单运用:王昌龄为七绝高手的特点。
一。
边塞诗出手不凡。
另外,他还创作了以相关连的多首七绝咏边事的连章组诗,即著名的《从军行七首》。
为七绝连章中的神品。
二。
送别诗也很出色。
晚年诗风偏于清逸明丽,但仍有一种清刚爽朗的基调。
三。
以女性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也很出色。
四。
盛唐诗人王昌龄是专攻七绝的高手,无论写什么题材,表达什么感情,格调多样化,或高昂开朗,或低迷凄婉,或雄浑跌宕,或爽丽自然,总有一种清刚之美。
他的七绝总有一种清刚之美在。
3.识记:崔颖及其《黄鹤楼》诗。
崔颢,被称为“有俊才,无士行”。
其诗风改变的标志是《黄鹤楼》诗。
简单运用:崔颖《黄鹤楼》诗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原因。
此诗虽不甚协律,为变体律诗,却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
盖因作者以摇曳生姿的古歌行体入律,这种亦古亦律、大巧若拙的结构体制,便于表现高唱入云的雄健气格,也使声谐句对的律句更显清拔隐秀,形成寄情高远的超妙诗境。
浅析高适诗歌的艺术风格
浅析高适诗歌的艺术风格高适,作为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诗作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又展现出他个人的情感世界和思想境界。
高适的诗歌具有雄浑奔放的气势。
他善于运用豪迈的语言和壮阔的场景来营造出一种宏大的氛围。
在他的笔下,边塞的风光不再是简单的景象描绘,而是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比如《燕歌行》中“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通过对大漠、穷秋、孤城、落日这些元素的组合,展现出了边塞战场的荒凉与孤寂,同时又蕴含着一种悲壮的力量。
这种雄浑奔放的气势,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广阔的天地之间,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高适的诗作还充满了深沉的感慨。
他经历过人生的起伏和挫折,对于世事的洞察较为深刻。
在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别韦参军》中的“二十解书剑,西游长安城。
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白璧皆言赐近臣,布衣不得干明主”,深刻地表达了他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和无奈。
这种感慨并非仅仅是个人的牢骚,而是对整个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让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的困境和挣扎。
写实性是高适诗歌的又一重要特点。
他关注社会现实,用真实的笔触描绘出人民的疾苦和社会的不公。
在《封丘作》中,“州县才难适,云山道欲穷。
揣摩惭黠吏,栖隐谢愚公”,生动地展现了当时官吏的狡猾和自己在官场中的困境,反映了底层人民生活的艰难。
他的写实并非是平铺直叙的记录,而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和升华,使诗歌具有了更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
在语言运用方面,高适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刚健。
他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比如《塞上听吹笛》中的“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宁静而又悠远的边塞夜景,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这种质朴刚健的语言风格,使得他的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
高适李白的诗歌特色
高适李白的诗歌特色高适和李白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个人特色。
本文将分别讨论高适和李白的诗歌特色,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
高适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和豪情为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热爱。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许多浪漫主义的元素,使其诗歌具有深情和感性的特点。
他用大量的意象和比喻来描绘自然景观和感受,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的情感和思想。
高适的诗歌语言流畅优美,行文简洁明了。
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描写、抒情和夸张等,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在高适的诗歌中,既有对山水的描绘,也有对人物情感的抒发。
他的山水诗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宽广开阔的感觉。
他的人物诗则塑造了各种鲜明的形象,从而使人物更加立体和真实。
他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和意象与读者进行了情感的交流,使人们深受感动。
与高适不同,李白的诗歌风格更加奔放和豪迈。
他是唐代最为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作充满了浓郁的个人色彩和豪情壮志。
李白常常用宏大的笔触和奇特的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使其作品充满了幻想和想象力的力量。
李白擅长运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他的诗歌充满了力量和激情。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壮丽的山水景色、英雄般的形象和奇幻的场景。
他以诗歌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展现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李白的诗歌独具一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使人们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他强大的个性与情感。
综上所述,高适和李白的诗歌特色独具一格,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风采。
高适的诗歌以深情和感性为主,描绘了自然和人物的美妙,给人以温暖和柔情的感受。
而李白的诗歌则以豪放和豪情为主,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
无论是高适还是李白,他们都在唐诗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唐代诗人高适和李白的诗歌特色。
古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高适 封丘作 诗赏析
尊敬的读者:今天,我想和你一起探讨的主题是古诗词鉴赏,具体而言是唐代诗人高适的诗作《封丘作》。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分析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高适作品的价值所在。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1. 题目:《封丘作》2. 诗人简介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这位伟大的诗人:高适(约704年-765年),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豪放奔放的写作风格而著称。
他擅长以豪迈的笔触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和奔放的人生感慨,是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广泛流传,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3. 诗歌赏析《封丘作》是高适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放与奔放。
这首诗以描绘封丘风光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表现了诗人豪放奔放的艺术风格。
诗人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开篇,刻画了封丘战事连绵不断的景象,通过描绘战争的残酷与惨烈,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诗中“怜君尚病来,独向故园还”一句,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家园的深切思念。
诗中"碧桃红实叶,黄鸟语初惊"的句句描绘了封丘的春天景色,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盎然和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
"昔闻石上有僧久,樵客不可泣"一语充满了诗人寻访故园的感伤和怀念之情,通过对具体的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之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慨。
诗中"瀑作湍流雪,林因响干雷"的描写,则表现了自然界的壮美和奔放,体现了诗人豪放的艺术风格和对生命的豪迈追求。
通过种种描写,诗人将个人感怀与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诗人豪放奔放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
4. 个人观点通过对《封丘作》的赏析,我深深感受到高适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感人之处。
诗人以豪放奔放的笔触,将对家国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其深厚的情感和宏大的气势。
高适李白的诗歌特色
高适李白的诗歌特色摘要:一、引言1.介绍高适和李白2.强调他们在诗歌领域的地位和影响二、高适的诗歌特色1.概述高适的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高适诗歌的题材特点3.探讨高适诗歌的艺术风格三、李白的诗歌特色1.概述李白的诗歌创作背景2.分析李白诗歌的题材特点3.探讨李白诗歌的艺术风格四、高适与李白的诗歌比较1.共同点2.不同点五、结论1.总结高适和李白在诗歌领域的贡献2.强调他们在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正文:高适和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两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们分别以自己的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
一、引言高适和李白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为我们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风采。
二、高适的诗歌特色高适的诗歌作品以关心国家政治、社会现实为主题,表现了他深厚的爱国情怀。
在艺术风格上,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见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三、李白的诗歌特色李白的诗歌作品以山水田园、抒发豪情壮志为主题,展示了他不拘一格、狂妄不羁的个性。
在艺术风格上,李白的诗歌以清新、高远著称,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高适与李白的诗歌比较虽然高适和李白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但他们的诗歌作品在题材、艺术风格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高适的诗歌作品更注重社会现实,关心国家政治,而李白的诗歌作品则更注重个人情感的抒发,表现了他对自由、独立的追求。
在艺术风格上,高适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见长,而李白的诗歌则以清新、高远为特点。
五、结论总的来说,高适和李白都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诗歌作品各具特色,为我们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
谈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
谈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论高适诗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高适是盛唐诗坛的重要诗人之一,是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作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与岑参并称“高岑”。
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的诗歌在反映现实的深度方面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应时而生的追求不朽的功名的高昂意气,与冷峻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使他的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关键词:高适诗歌艺术成就一、其诗歌具有雄壮而浑厚古朴的特点。
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
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如在《塞下曲》中,他描绘了从戎征战时“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的壮观场面后,直言道: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这种热烈向往边功的慷慨豪情,往往使他的诗显得壮大雄浑、骨气端翔。
再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二、高适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现实性较强。
主要有以下几类:①边塞诗。
尚质主理且成就最高。
代表作如《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淫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②反映民生疾苦的诗。
这些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统治者与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之九“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东平路中遇大水》“我心胡郁陶,征旅亦悲愁。
最新-论高适边塞诗的思想艺术 精品
论高适边塞诗的思想艺术论高适边塞诗的思想艺术唐以前的中国诗歌,在题材上已经广泛开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及,而在开发的程度上则各有深浅。
边塞题材就是一片尚待深拓的莽原。
汉代,边塞战争规模宏伟,但当时的诗歌发展水平尚低,也没有大批的文人投身军旅,所以边塞诗并未得到多少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频繁,诗艺提高,边塞诗渐见成长,但仍较稚嫩。
是历史偏爱,赏赐唐人以出类拔萃的运会;是唐人精明,及时把握了大显身手的良机。
于是边塞题材一时火红,蔚成大观。
盛唐许多诗人都创作边塞诗。
如:李白、杜甫、王维等。
但就边塞诗派而言,骨干成员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人,后人简称为“高岑王李”。
其中最有成就的诗人是高适。
高适边塞诗多以幽蓟、河西,即今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一带的战争生活为题材,在内容和情调上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充满慷慨从戎、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二是经过清醒、理智的思考,深刻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以政论的笔调表达自己对于战争的意见,同时流露对士兵的同情和对昏庸将帅的讽刺。
一、高适的传奇经历高适,字达夫,公元702年生于唐朝观州莜(今景县)县。
祖辈做过大官,其父曾任韶州长史,后因家道中落,只得靠躬耕田垄过活。
高适早年“性拓落,不拘小节”。
20岁时,赴京求官,自以为唾手可得,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举头望君门,屈指取公卿”。
谁知,现实偏不使他如愿,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
这时,正值燕山一带发生北部游民族侵犯唐朝境的战事,高适主动前往参加战斗,把求取功名的希望寄托在战场上,但战斗结束时,他的愿望又一次落空,只得抱恨而归,长期浪游于梁、宋间(今河南商丘一带),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甚至有时不得不“以求丐取给”。
在此期间,他曾与李白,杜甫等在齐赵一带饮酒游猎,怀古赋诗。
天宝八年(749年),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授任高适为封丘县尉。
时间不长,因他不能忍受“拜迎长官”、“鞭挞黎庶”的精神苦痛,而辞官他去。
在这二三十年间,高适常能接触下层社会,因而对现实有比较深刻的感受,写了大量杰出的边塞诗和反映民间疾苦、抨击朝廷权贵骄奢淫逸的作品,每完一篇,常被传诵,由此而诗名渐著。
高适诗风特点
高适诗风特点《聊聊高适那独特的诗风》哎呀呀,咱今儿来谈谈高适这家伙的诗风特点嘿。
一说起高适啊,那感觉就像是遇到了一个性格豪爽、气场强大的大汉。
高适的诗,那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有气势!他就像是个在战场上大喊杀敌的将军,充满了力量和豪情。
读他的诗,你能感觉到那种“我要征服全世界”的霸气。
比如他那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哇塞,这得多自信多大的气派才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啊!简直就像是在告诉别人:“别怕,跟我混,有我在,你就能横着走!”哈哈,是不是特别带感?还有啊,高适的诗很有现实感。
他不像有些诗人,整天就知道风花雪月、伤春悲秋啥的。
高适可是个实在人,他会把生活中的那些艰难困苦、人情冷暖都写到诗里。
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个老大哥,和你唠唠嗑,谈谈人生的不易。
他会写战场上的残酷,会写百姓生活的艰难,这些诗让人读了就特别有感触,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啊。
另外,他还特别善于用一些简单直白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感情和道理。
不像有些诗人,非得用一堆生僻的词藻来显示自己有文化。
高适就不,他就用最普通的话,让你一读就懂,但是又能让你琢磨好久。
就好像是一个特别会聊天的朋友,和你聊天的时候不用故作高深,却能让你收获满满。
你瞧,高适的诗就是这么独特,有气势、有现实感、还通俗易懂。
就像是咱老百姓身边的一个好伙伴,既能和你一起狂欢,又能和你一起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每次读高适的诗,我都感觉像是被打了一针鸡血,浑身充满了力量,感觉啥困难都能克服了。
这就是高适诗风的魅力啊,让人不得不爱!总之啊,高适这家伙的诗风那真是独一无二的。
他的诗就像是一杯烈酒,让你喝了之后热血沸腾;又像是一本生活的指南,让你在迷茫的时候找到方向。
下次要是再读到高适的诗,可千万别错过,好好感受一下那独特的诗风,相信你也会被他吸引的!哈哈!。
浅谈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高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摘要高适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诗人,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作为一个政治诗人和边塞诗人,高适无疑是有较高的地位和较大影响的。
高适一生三次入塞,对边关战事有清晰的认识;在梁宋躬耕三十载,对平民百姓的生活疾苦有很大的感触;入仕后不辞辛苦,为国效劳。
这里就从高适的生平和其边塞诗的艺术特色加以论列。
关键字平生边塞诗慷慨激昂豪放悲壮艺术特色前言中国文人的爱国情结不外乎有两种表达途径,一者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为国君献计献策,创出太平盛世;再者就是铁血铮铮,战事边防,在祖国的边防线上建功立业,保卫国家。
然而后者更为令我激动,粗犷萧瑟的边塞境地,豪情奔放的战士品格,无一不使令自己为之神往。
大学后在任课老师的细心讲授下,文学史上以高适、岑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深深吸引了我,边塞诗中那“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高适《送董判官》)的献身精神;“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的豪情壮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燕歌行》)的深刻批判;“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岑参《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的爱国情怀,无不激荡人心,催人奋进,不愧是构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便开始了阅读高适诗集的校注,文学界先后有刘开扬先生的《高适诗集编年校注》,孙钦善先生的《高适集校注》,他们积数十年心血,广为搜索,深为耕耘,对高适诗歌进行了全面年的校勘和注释,为读者深入研究高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接着就是研读有关高适生平历史的书籍,包括一些史书等等。
在此感谢闻人贤哲们对中华文化做出的伟大贡献。
诗歌在进入唐朝以后,便进入了顶峰时刻。
唐代许多诗歌大家名扬千古。
奔放磅礴的李太白,纪实沉郁的杜工部,悲壮遒劲的高适和岑参。
其中,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
与岑参齐名,后人称他们为“高岑”,他是盛唐时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唐代疆域辽阔,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国际交流也日益增多。
举例分析高适的诗歌特点
举例分析高适的诗歌特点高适的边塞诗1、生平:高适(701-765)是盛唐边塞诗的主要创作者,这和他的边塞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高适在人生的早年,就渴望从军,建立边功。
他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
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自天宝十二年(753)开始,高适长期从军,三度出塞,军旅生活体验丰富。
高适每次出塞都写了大量的诗或纪行,或抒怀。
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
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
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
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
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
"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
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
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
高诗以七古见长。
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
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3、《燕歌行》赏析:(1)诗题及创作背景:《燕歌行》是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之一,也是高适的"第一大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岁时 出任 封丘尉才“ 犁牛钓竿 不复见 ” , 而且漫游 中国的广
大地区 , 五十岁到五十六岁之 间出仕从军 , 五十六岁到六十六 岁他又两位节度使 ,这种生活经历在唐代诗人 中可 以说是凤
由于高适的诗 中处处彰显着 自然 的真谛 ,所 以他 强调 的 是思想 内容 的统一和篇章结构 的完整 ,而不太追 求一 字一 句 的奇警或格律的约束 。高震亨评“ 高意胜词” , 王夫之所谓“ 以 气取篇 ” 就是说 的这个意思 。 所 以读高适 的诗就如 同沈德潜所
物 到了他 的笔下却成了巧夺天工之物 。这首诗读起来质朴无
会 阶级压 迫和剥削 的本质 ; 而后 面的“ 少妇城南 欲断肠 , 征人
景 。这些语句写的十分的工整但是却没有给我们一 丝斧凿 之
华, 浅显易懂 , 开始前三句连续用韵 , 正是民歌的特点 ( 汉族 民 蓟北空 回首”却为我们呈现 出少妇思夫 、征人念家 的悲惨场 歌多押尾韵 , 如南宋 民歌 “ 若要官 , 杀人放 火受招 安 ; 若要 富 , 跟着皇帝卖酒醋 ” ) , 后面六个 三字句 , 两个 七字句音 调急促 , 春, 兄弟二人不相容 ” ( 《 淮南民歌》 ) 具有异 曲同工之妙 。
开张 , 意趣洋溢” ③。
毛麟角 , 一方面使他可 以深入 的了解下层社会 , 接触农 民的疾 苦, 切实体会到劳动人 民的意愿 和思想 比如他在 《 东平路 中遇 大水》 中写 到“ 农 夫无倚著 , 野 老生殷忧 。圣 主当深仁 , 庙堂运 良筹 。 仓廪终尔 给 , 田租应 罢收。” ; 另一方面又使他认识到官 赠崔二》 中说 : “ 缅怀 当途者 , 济济居声位 。 邈然在 云霄 , 宁肯更
成 的原 因 , 以及 给 我 们 的启 示 。 ・ 文章 编号 : 1 0 0 5 — 5 3 1 2 ( 2 0 1 3 ) 0 8 — 0 0 1 6 — 0 1
关键词 : 语言; 自然质朴 ; 表现 ; 原 因; 启发
中 图分 类号 : 1 2 2 2 文献标 识码 : A
说 的“ 浑浑灏灏 , 元气 结成 , 乍读之不 见其佳 , 久 而味之 , 骨 干 场 的败坏 、 吏治 的腐朽 、 山河的破碎 、 国家的动荡 。他 在《 效古 但 是这并不说 明高适不注重炼字炼 意 ,而是他并没有锤 沦踬?周旋多燕乐 , 门馆列车骑 。 美人芙蓉姿 , 狭室兰麝气 。 金 炼之迹 , 即使是精丽之句也散发着天然之韵 。 可 以表现在两个 炉 陈兽炭 , 谈笑 正得意 。” 方面 , 一是表现在关键字的运用上 , 如“ 新秋归远树 , 残雨拥轻
“ 骅骝 开道路 , 鹰隼 出风尘 ” , 元吴 师道在 《 吴 礼部 诗话 》 中说
“ 高适才高 , 颇有雄气 ” , 清管世 铭说“ 高常侍豪 荡感激 ” ①) 如 骏 马注坡鹰 击长空 , 与这种风格相适 应 , 他的语 言 自然质朴 , 具有 口语化 、 民歌化 的特点② 。
如高适 上面的这首诗 《 咏马鞭》 , 一件 很普通很 常见的事
每一个文学 巨匠都有 自己的风格 ,或沉郁 顿挫如秋 风落 现 出一 幅鲜艳的河山图 , 而“ 随” 、 “ 引” 则将 战士们 的飒爽英姿
在 这幅图画中人物和环境浑然一体 , 诗情 叶, 或高亢悲凉如大漠孤 烟 , 或婉转清 丽如湖光秋月……高适 豪迈情怀表现无疑 ,
的风格是雄壮豪放 ( 杜甫 在《 奉简 高三十 五使 君》 中评价 高适
朴无华的特 点。如写农 民的生活和形象是 “ 野人头尽 白 , 与我
感, 浑然天成 , 浑化无迹 。难怪宋育仁说他 “ 才力纵横 , 意态雄 高适 的语言为什么具有 这种特点 呢? 在 我看来 , 主要是高
才能写出活泼生动 的语言呢? 而高适则不同 , 他长期生活在社 会的下层对社会 、对生 活尤其是 下层 社会 贫民生活有极深的 了解 。 高适五十岁以前过 的是耕读漫游 的生活 , 他 自己曾说早 年在梁宋 “ 渔樵 十二 年” ( 《 途中酬李少 府赠别之作 》 ) , 直到五
和画意水乳交融 , 可谓 出神入化 。 二是表现在炼意上 ,高适善 于用 少数 的字 为我们勾 勒一 幅内容翔实 的画面 。 《 燕歌行》 大家都读过 , “ 汉家烟尘在东北 , 汉将辞家破残贼 ”十分 简单 的一 句话 十四个字却为我们介绍
了事件 的起 因 、 地点 、 人物 等内容 ; 再如“ 战士军前 半死生 , 美 人帐下犹歌舞” 既写 出了战争 的残酷 , 又为我们展现 了封建社
妙 于造语 , 每以俊言取致……发端既远 , 研意弥新 ” ④。 明 白如 白话 , 并且与汉代 民谣“ 一尺 布 , 尚可缝 ; 一斗粟 , 尚可 杰 ,
一个人如果 生活贫乏 、 感情 空虚 , 试 想他 如何 除了我们上 面的《 咏马鞭》 , 高适 的许多诗 都具有这种 质 适个 人的经历 ,
文 学 新 论
文艺 生活 L I TE R AT URE L I F E
2 0 1 3 一 O 3
美名人不及 佳句法 如何
— —
浅谈 高适诗歌语 言的 自然特 色
吴 延 强
( 山东大学 文 学与新 闻传播 学院, 山东 济 南 2 5 0 1 0 0 )
摘 要: 高适是 中国古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 与岑参并称 为“ 高岑” , 以诗风雄壮 豪放 、 深沉悲凉著称 , 这也是后人 津津 乐 道 的地 方, 本文另辟蹊径 , 选择 了可能并不太受关注的语言作为文章的切入点 , 分别论述 了高诗语言的 自然特 色, 形
忽相访 。手 持青 竹竿 , 日暮淇水上 。 虽 老美容 色 , 虽 贫亦 闲 放。 钓鱼三十年 , 中心无所 向。 ” ( 《 自淇涉黄河途 中作 十三首》
) ; 写怀才不遇的苦闷是 “闭 门生 白发 , 回首忆青春 。 岁月不相
待, 交游随众人 。 ” ( 《 秋E l 作》 ) 这些诗句读起来 意思都非 常的浅 显, 就像读 白话一般 , 而 其 中的一些词 如“ 青竹 竿 ” 、 “ 钓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