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课程五年级(上册)教(学)案
福建省小学地方劳动课五年级上册教案
福建省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五年级上册% 劳动、今天我生日1.制作贺卡目标要求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
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
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
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二、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
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试制贺卡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三、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出示两种贺词。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在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时,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计划详述1. 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5-8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第9-12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第13-16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7-20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视频、实物、实地考察地点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环境:观看家乡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公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方历史概况1. 学习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历史变迁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地方地理特色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探究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地方风土人情1. 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
2. 学习家乡的语言、方言特点。
第四章:地方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和发展现状。
2. 探究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原因。
第五章:地方文化名人1. 学习家乡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2. 分析文化名人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方文化》。
2. 参考资料:地方志、地方文化网站、相关学术论文等。
3. 实地考察:地方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基地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章:地方历史故事分享1. 让学生分组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家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第七章:地方特色美食制作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教授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地方特色美食。
第八章:地方民俗表演1. 让学生学习家乡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如舞蹈、戏剧等。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或看到哪些新闻吗?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行动在线1、精打细算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
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
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1五年级地方教案(第一周)
10家庭理财小能手
1、了解中国历史的变革和传统文化。
2、懂得生活的礼仪。
3、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学法用法的能力。
4、掌握理财小知识,学会理财。
通过小组讨论、自己阅读、也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要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魅力辽宁
11山川锦绣展画卷
2四季分明有特色
3文物宝藏会珍奇
4历史遗迹话沧桑
1、了解家乡辽宁的概况及历史;
2、珍惜家乡的自然环境,明确历史责任
学生采用自学、谈心、讨论等多种方式的学习,了解自我、保护自我和塑造完美的自我
本学期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措施
学生基本情况:
五年级学生大多进入青春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生理心理上都发生微妙的变化。本册书中“人与自我”专题中主要讲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怎样,如何成为理想的“我”。
学生有一定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竞争意识,大多数学生有自尊心,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主要任务。
提高措施: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6、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乐于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懂得关心和养护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7、树立“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激发爱军习武、献身国防的思想感情,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总计1课时
课题
地球生命保护伞
4、了解科技发展改变我们的生活.
通过小组讨论、自己阅读小组讨论、查找资料的方法去学习。
新疆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方教材(试用)《新疆——凝固的历史》(五年级上册) ,一共六个学习单元。
第一单元介绍新疆的古墓群;第二单元介绍新疆的故城;第三单元介绍了新疆丰富的文物;第四单元介绍新疆的艺术宝藏;第五单元介绍新疆的军事遗址;第六单元介绍新疆的革命遗址。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2 9.6-10 古墓丽影——“楼兰美女”来自何方 13 13-17 “地下博物馆”——阿斯塔那古墓群 14 20-24 楼兰故城 15 27-10.1 交河故城 16 4-8 龟兹故城 17 11-15 精美的丝织品 18 18-22 实用的毛织品 19 25-29 有趣的钱币 110 11.1-5 古老的文书 111 8-12 神秘的岩画 112 15-19 沉默的石人 113 22-26 绚烂的石窟艺术 114 29-12.3 烽火台 115 6-10 格登山纪功碑 116 13-17 “一炮成功” 117 20-24 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118 27-31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11 遥远的见证1.1古墓丽影——“楼兰美女”来自何方教学目标:1.了解“楼兰美女”的来历。
2.了解古楼兰地区的历史事实。
3.通过古“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探寻祖国西部边陲灿烂的文明史。
教学重点:“楼兰美女”的来历教学难点:“楼兰美女”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楼兰美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楼兰美女”的来历:1.导课出示图片: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二张图片,让他们形容她的容貌,再出示第三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能否找出这三张图片上的“美女”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回答)2.文字介绍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
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
古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家乡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地理篇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探讨家乡的地理特色和资源。
第三课时:民俗篇1. 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
2. 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第四课时:文化遗产篇1. 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和保護情况。
2. 学习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意义。
第五课时:家乡名人篇1. 介绍家乡的名人和杰出人物。
2. 学习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采用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感受家乡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地方地理和民俗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 实践体验活动的场地和设备。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重点突出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历史的奥秘。
第二课时:地理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地理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地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重点突出地理特色和资源。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地理的奥秘。
第三课时:民俗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民俗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民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重点突出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掌握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教学内容:了解家乡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发展成果,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事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物产资源、历史名人、现代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六、第六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欣赏家乡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建筑特色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古民居、古建筑等,培养学生对家乡建筑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
《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
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
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太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们家乡特色的饮食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蓝色海西”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海峡西岸海外贸易的传统,感受先辈们拼搏进取精神,形成开阔的视野,养成博大的胸禁,体会海峡西岸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
3、通过“人文海西”的认真阅读,了解先贤们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卓越才情,培养充沛丰满的爱国爱乡情感。
4、通过“红色海西”了解将军们的战斗故事,感受他们非凡的革命意志和毅力,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
5、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神秘的民间信仰之时,可以深刻地体会两岸血缘相亲的浓郁情缘。
四、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进度表第一课国菜之尊佛跳墙一、教学目标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自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文化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引导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历史:介绍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重点突出地方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家乡的地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3. 家乡的民俗: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风俗习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4. 家乡的经济:介绍家乡的主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地方特色产品。
5. 家乡的文化:介绍家乡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著名景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实际情况为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方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走进家乡,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家乡的历史与地理第3-4课时:家乡的民俗与经济第5-6课时:家乡的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7-8课时: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第9-10课时:地方文化活动实践与总结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家乡的历史、地理、民俗、经济和文化特点。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地方文化活动,表现出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3. 学生能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地方特色产品的宣传与推广活动。
4. 学生能够通过实地考察,深入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
七、教学资源:1. 历史、地理、民俗、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书籍。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观。
2. 教学内容:1) 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
3) 湖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方文化。
4) 传统节日和习俗。
3.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内容。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4.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介绍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4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文化与地理、历史的关系。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地方文化。
3)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地方文化,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第二节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4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认识到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2) 利用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班级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问题答题的方式加深对中国地方特色的了解。
第三节课:湖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方文化(4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引发学生对湖南的兴趣。
2) 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和地方习俗,增加对湖南的了解和认同感。
3)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进行湖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撰写小组报告并进行展示。
第四节课:传统节日和习俗(45分钟)1) 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要性,以及地方节日和习俗的差异。
2) 以中秋节和春节为例,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习俗文化。
3) 分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演绎,展示各地的特色风情。
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地理位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
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哈尔滨市政府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从此便成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三、总结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
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课后记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森林每年提供28.3亿吨有机物,占陆地植物生产有机物总产量53亿吨的53. 4%),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特色与文化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俗习惯5.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地域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色与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地域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三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四周: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五周:家乡的名人故事七、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特色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优势。
4. 举办家乡风俗习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5. 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进行讲述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八、教学资源1. 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5. 家乡的名人故事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介绍小学生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宣传网站;制作课件,显示教科书有关内容及收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特别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二.模拟体验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四.拓展延伸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教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谈论了发生在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在听与谈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学会了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2.远离校园暴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2.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
制作课件,显示相关案例等内容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学注意事项1. 从学生身边入手,进行正面教育2.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激化矛盾教学设计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1. 课件显示本科案例及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类似案例。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周8.28——9.3教学内容: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目标: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明史。
教学重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
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E、小组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反思::::::::第二周9.4——9.10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五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掌握五年级地理上册的基本知识点,包括我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地理分区等。
-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图片、实地考察等直观教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的情感。
-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2. 教学内容2.1 教学主题五年级地理上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我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地理分区等。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自然资源的分布、人口分布规律、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 教学难点:地理专业术语的理解和运用、地理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地理特点。
- 提问:“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人口分布、地理分区等基本概念。
- 针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进行观察和分析。
3.3 课堂讲解- 详细讲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点、自然资源的分布、人口分布规律、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4 课堂练习- 设计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5 总结拓展-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 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地理变化,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 教学评价-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的听课态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 课堂练习:评价学生的练习完成情况、解题思路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云南的矿产资源
【教学目标】
1、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它们的分布情况。
2、知道人们为什么把云南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4、感受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和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难点】
知道云南矿产资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你对云南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了解。
2、揭示课题:
云南不仅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的美称,还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至5页。
思考:
(1)观察第1页图,说说云南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其中楚雄州主要分布了哪些矿产资源?昆明呢?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
(3)云南的矿产资源分布有哪些特点?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家长指导下收集矿石标本。
2、焊接大王——锡
【教学目标】
1、了解金属锡。
2、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知道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看见过修理电器的工人师傅在焊接导线时使用的焊锡丝吗?
2、揭示课题:
焊接大王——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6至11页。
思考:
(1)锡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2)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
(3)谈谈锡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2、小组合作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找一段焊锡丝来观察它的颜色,用小刀切割试试硬度。
3、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铜
【教学目标】
1、了解铜的特点。
2、感知铜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铜在生活中的应用和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了解铜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铜制品?
2、根据铜制品说说铜的特点。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2至16页。
讨论:
(1)铜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哪些矿石可以用来炼铜?
2、小组合作学习。
(1)铜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铜在云南的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观察黄铁矿和黄铜矿,从颜色、条痕、晶体形态和硬度上区别它们。
4、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教学目标】
1、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2、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铅和锌的储量及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铅锌矿优势。
【教学重点】
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进一步了解铅和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认识金属铅和锌的特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一猜:子弹头是用什么做的?
2、揭示课题:
有色金属中的亲密兄弟——铅和锌。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18至21页。
讨论:
(1)铅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锌是一种怎样的金属,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3)铅锌矿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2、小组交流上述问题。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比较铅、锌、锡的颜色、光泽、硬度。
5、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磷矿石的性质。
2、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3、了解磷矿资源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了解磷矿石的性质、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了解磷的作用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火柴头与火柴盒摩擦后火柴头便会着火,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火柴头是用什么做成的?
2、揭示课题:
动植物必不可少的元素——磷。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3至27页。
讨论:磷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小组合作交流。
(1)谈谈你对磷矿石的了解。
(2)说说磷矿资源的储量及分布情况。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了解第27页动手做中的测试矿石中含有磷的方法。
6、工业的粮食——煤
【教学目标】
1、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
2、知道煤的用途。
3、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煤的形成和种类,知道煤的用途。
【教学难点】
了解煤炭资源的储量和分布情况,体会云南丰富的煤炭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说一说:煤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用途?
2、揭示课题:工业的粮食——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28至31页。
讨论:煤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煤有哪些用途?为什么说它是工业的粮食?
(2)煤在云南的储量和分布情况是怎样的?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制作一块煤炭标本,带到班级来展示。
7、璀璨的“石头”——宝石和玉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2、认识各地不同的宝石,感受宝石的美。
3、学习了解简单的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宝石或玉石的形成及其特性。
【教学难点】
掌握鉴别水晶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宝石和玉石吗?它们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33至39页。
讨论:宝石和玉石是怎样形成的?
2、小组合作学习。
(1)宝石和玉石怎样来区别?
(2)云南为什么被誉为“翡翠之乡”?
(3)谈谈你对宝石和玉石有哪些了解?
3、集体交流。
三、拓展活动
学习第39页的鉴别水晶的方法。
8、地热奇观——温泉和热泉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2、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地热资源的类型及分布情况。
【教学难点】
感受地热资源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家附近有温泉吗?说说你对温泉有多少了解?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0至45页。
说一说:地热景观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学习。
(1)云南省内地热类型主要表现为哪几种?
(2)课文中所介绍的地热奇观,有你比较熟悉的地方吗?哪个地方的地热奇观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3)你知道昆明为什么会有“温泉城”之美称?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在父母的陪伴下到附近的温泉去沐浴一次,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9、闻名遐迩的石头——大理石
【教学目标】
1、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2、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重点】
了解大理石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各地区不同类型的大理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见过大理石吗?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47至50页。
讨论:大理石是怎样得名的,还可以把大理石叫做什么?
2、小组合作学习。
(1)大理石有什么作用?
(2)说说云南各个地区的大理石是什么样的,请选择一个地区的大理石为它写宣传广告词。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寻找身边的大理石,并认真进行观察。
10、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教学目标】
1、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2、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弄清合理开采资源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教学难点】
懂得正确使用资源,培养学生树立保护矿产资源的责任和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云南的矿产资源有什么特点?
2、揭示课题:
矿产资源的开采与保护。
二、探究学习
1、自读教材第52至56页。
讨论:矿产资源面临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学习。
(1)合理开采矿产资源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2)怎样有效地保护有限的矿产资源?
3、集体交流。
三、实践操作
古人常从铅锌矿中提炼银,却把铅锌当废渣丢弃,这些废渣在古矿冶炼遗址中往往堆积成山。
现在我们在开采类似于铅锌矿等伴生矿床时,你认为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