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特色,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意识。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1. 家乡的地理位置2. 家乡的气候特点3. 家乡的自然景观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1. 家乡的历史沿革2. 家乡的文化传统3.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五、教学安排第一单元:家乡的自然环境(2课时)第1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讲解、讨论)第2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二单元:家乡的人文环境(3课时)第3课时: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讲解、讨论)第4课时:家乡的名人故事(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第5课时:总结与反思(小组分享、总结发言)六、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图书资源:介绍家乡的图书、故事集、名人传记等。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等。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讲解家乡的自然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景观等。
3. 讲解家乡的人文环境: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名人故事等。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色。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引导他们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
福建省小学地方劳动课五年级上册教案
福建省小学地方课程教案五年级上册% 劳动、今天我生日1.制作贺卡目标要求1.教给学生制作贺卡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2.通过写贺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沟通师生情感,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
准备工作~1.卡纸、彩纸、剪刀、胶水、彩笔等用具。
搜集精美的图案。
2.录音机、磁带。
3.课前查阅有关教师节来历和意义的资料,摘抄记录一些有关“歌颂老师”的语句。
活动过程一、激情导入。
(1)讨论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内容和自己摘抄的语句。
(2)同学们,有人说,教师犹如一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有人说,教师是春蚕,吐丝去编织美丽的绸缎。
老师们把一切都献给了我们。
教师节快到了,你们想准备送什么礼物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呢老师看谁的提议好!(3)学生交流讨论,确定赠送的礼物。
]同学们,师恩难忘,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双手和诚心,自己动手制作礼物送给我们敬爱的老师们。
我提议我们今天每人做一张贺卡,来作为教师节的礼物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大家说好吗二、学做贺卡。
(1)介绍贺卡样式的制作方法。
(出示老师自制的几张贺卡)①讨论:仔细观察,这几张贺卡包括哪些内容(师生小结:包括“贺卡封面”、“贺卡主题”、“贺词内容”三部分)②指导:同学们,老师的这几张贺卡,精美吗要想做张式样好的贺卡,就得多花心思,仔细揣摩。
可以把卡纸对折,也可以经过剪、裁、贴制作一张更为特别的贺卡。
(教师讲解制作的方法和步骤)…(2)学生试制贺卡请同学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试着做一张贺卡。
(学生试制,老师巡视指导)(3)设计贺卡封面。
贺卡的样式做好了,下面我们应该给这张贺卡配上精美的封面和图案了,请大家拿出自己收集的一些图案,可以把它们画上去或剪贴上去,也可以自己想象图案,来制作贺卡的封面。
①学生绘制贺卡封面。
②教师巡视指导。
③出示学生做的贺卡,评价激励。
&三、学写贺词。
(1)比较贺词,力求情真意切。
老师这儿有两种贺词,你们比一比,哪一种写得好(出示两种贺词。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在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时,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计划详述1. 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5-8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第9-12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第13-16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7-20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视频、实物、实地考察地点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环境:观看家乡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公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第一周8.28——9.3教学内容: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目标: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明史。
教学重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
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E、小组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反思::::::::第二周9.4——9.10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黑龙江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波涛驯服成清涓细流。
这座塔现在已成为英雄城市哈尔滨的象征;来哈尔滨的人,无不到这座塔下拍照留念。
1957年,英雄的哈尔滨人民战胜特大洪灾之后,建塔纪念,故名为防洪纪念塔。
该建筑群由塔和古罗马式回廊组成,塔高22.5米,塔座上、下两层水池标志着1957、1932年两次特大洪水的水位。
塔身浮雕再现了战胜洪水的生动景象,塔顶是防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地理位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
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哈尔滨市政府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从此便成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三、总结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篇一:五年级地方课教案】五年级地方课教学进度表1、节约一滴水珍惜一粒粮教学目标:1、通过互动学习,使学生懂得浪费粮食、浪费水资源的严重性和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俭意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了解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动态,并能结合实际进行经常性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反思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堂前奏1、同学们,你们平时关注新闻报道吗?你能和老师说说你最近听到或看到哪些新闻吗?2、学生自由说自己最近听到的新闻。
新闻前沿1、下面老师带领大家走进新闻前沿,关注我国民生,了解时事动态2、出示西南五省旱灾图片,教师进行新闻报道。
校园视角1、现在我们再把视角转向我们校园,看看我们的校园发生了什么。
2、出示校园中学生在洗涮时费用水的视频资料。
3、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事件?4、学生自由谈一谈。
畅谈感想1、刚才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可能有话要说(学生在观察上面的图片时可能会发出一些惊叫或是一些笑声,教师可以仔细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把看图片时的情形表达出来),那就请你把刚才的情感表达出来吧!行动在线1、精打细算从刚才的图片中,可能有的同学还没有意识到我们节约的重要性,那们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算一笔帐。
(1)一毫升的水大约是20滴。
一个水龙头滴水,1小时就滴水800毫升,像这样计算,你知道一个水龙头一年滴水多少毫升吗?(7008000毫升)(2)一个人每天喝水量约为2500毫升,照此计算,这一年的滴水可以使多少人得以生存一天吗?(约2803人)(3)如果我国13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滴水,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天吗?(约520000人)可以让多少人生活一年?(约1424人)(4)750克的大米可以使一个人生活一天。
750大米大约30000粒,照此计算,一人一天节约一粒米,13亿人一天可以节约多少粒大米?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天?可以使多少人生活一年?2、通过刚才的计算,大家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畅谈节俭做法。
新疆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地方课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方教材(试用)《新疆——凝固的历史》(五年级上册) ,一共六个学习单元。
第一单元介绍新疆的古墓群;第二单元介绍新疆的故城;第三单元介绍了新疆丰富的文物;第四单元介绍新疆的艺术宝藏;第五单元介绍新疆的军事遗址;第六单元介绍新疆的革命遗址。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2 9.6-10 古墓丽影——“楼兰美女”来自何方 13 13-17 “地下博物馆”——阿斯塔那古墓群 14 20-24 楼兰故城 15 27-10.1 交河故城 16 4-8 龟兹故城 17 11-15 精美的丝织品 18 18-22 实用的毛织品 19 25-29 有趣的钱币 110 11.1-5 古老的文书 111 8-12 神秘的岩画 112 15-19 沉默的石人 113 22-26 绚烂的石窟艺术 114 29-12.3 烽火台 115 6-10 格登山纪功碑 116 13-17 “一炮成功” 117 20-24 西路军进疆纪念园 118 27-31 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纪念馆 11 遥远的见证1.1古墓丽影——“楼兰美女”来自何方教学目标:1.了解“楼兰美女”的来历。
2.了解古楼兰地区的历史事实。
3.通过古“丝绸之路”历史的了解,探寻祖国西部边陲灿烂的文明史。
教学重点:“楼兰美女”的来历教学难点:“楼兰美女”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楼兰美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楼兰美女”的来历:1.导课出示图片:首先让学生观察第一、二张图片,让他们形容她的容貌,再出示第三张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看能否找出这三张图片上的“美女”有什么联系。
(学生自由回答)2.文字介绍在孔雀河下游的铁板河三角洲,曾发现了一片墓地,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
出土时她仰卧在一座典型风蚀沙质土台中,墓穴顶部覆盖树枝、芦苇、侧置羊角、草篓等。
古尸体肤指甲保存完好,肤色红褐色富有弹性,眼大窝深,鼻梁高而窄,下巴尖翘,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种特征。
最新五年级环境教育全册教案(山东科学技术版)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地方课程(环境教育)教学计划半堤小学2017年2月五年级上册环境教育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结合山东的地理资源及环境变化,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使学生掌握山东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总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使学生掌握山东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分课目标与重难分析:1 、山东矿藏知多少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山东矿产资源的分布特点。
2.使学生熟悉山东主要的煤矿、油田、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地。
3.使学生了解山东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4.通过分析山东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节约、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寻求替代品的必要性与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
2、广袤大地物产丰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知道家乡有哪些物产,了解家乡的经济特征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2.在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听爷爷讲家乡的变化》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了解家乡的过去,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2、通过调查、访问、对比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
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3、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4、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点: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行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
2. 分析家乡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第二课时:地理篇1. 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 探讨家乡的地理特色和资源。
第三课时:民俗篇1. 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
2. 体验家乡的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第四课时:文化遗产篇1. 了解家乡的文化遗产和保護情况。
2. 学习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法和意义。
第五课时:家乡名人篇1. 介绍家乡的名人和杰出人物。
2. 学习名人的事迹和精神品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地方文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
3. 采用实践体验法,组织学生参加民俗活动,感受家乡文化。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地方历史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地方地理和民俗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和表现。
五、教学资源1. 地方历史、地理、民俗等资料书籍。
2. 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3. 实践体验活动的场地和设备。
六、教学活动第一课时:地方历史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历史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家乡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重点突出重要事件和人物。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历史的奥秘。
第二课时:地理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地理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地理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重点突出地理特色和资源。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共同探讨家乡地理的奥秘。
第三课时:民俗篇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民俗图片,引发学生对家乡民俗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和传统习俗,重点突出民俗活动和传统手工艺。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祖国的美——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区的兴趣和认知,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重点:1. 学习和了解中国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了解祖国各地方的文化。
2. 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
教学准备:1. 地方文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料。
2. 学生小组合作任务的相关材料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资料引起学生对中国各地方文化的兴趣。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思考,如:“你们去过哪些地方?那里有什么有趣的事物或特色文化?”二、学习地方文化(20分钟)1. 分小组让学生选择一个地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
2. 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关于选定地方的文化、历史、名胜古迹等方面的资料。
3.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所收集到的资料,交流彼此的发现和感受。
4. 教师辅导学生总结归纳各地方的特色文化和风土人情。
三、展示与欣赏(15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PPT、海报、手工制作等),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地方文化。
2. 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展示,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合作活动(15分钟)1. 小组间合作,设计一个游戏或活动,让其他小组参与,体验和了解各地方的文化。
2. 学生进行游戏或活动,通过互动体验地方文化,加深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地方文化知识和体验。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亲身感受和体验各地方的文化。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历史、地理特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地方特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3. 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地域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特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自然特点,掌握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2. 第二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民间习俗、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感受家乡的独特魅力。
3. 第三课时:家乡的物产资源教学内容:掌握家乡的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旅游资源等,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
4. 第四课时:家乡的历史名人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名人,传承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
5. 第五课时:家乡的现代发展教学内容:了解家乡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现代发展成果,激发学生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家乡的典型事例为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物产资源、历史名人、现代发展等方面的认识水平。
3.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交流、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2. 辅助材料:家乡地图、图片、视频、案例等3. 网络资源:关于家乡的官方网站、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等六、第六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川、河流、湖泊等,欣赏家乡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第七课时:家乡的民间传说与故事教学内容:讲解家乡的民间传说和故事,让学生感受家乡的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第八课时:家乡的建筑特色教学内容:介绍家乡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古民居、古建筑等,培养学生对家乡建筑文化的认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第一课时小学生礼仪教育(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教学的参与过程,更多的了解语言文明知识及讲文明的重要性。
2、通过本节课使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加深对语言文明礼仪的认识。
通过发现身边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来规范学生的行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语言文明是心灵美和讲文明、有教养的具体表现也是小学生所必须遵守的日常行为规范。
但是,我们有许多同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说话粗俗、傲慢等,严重的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给他人留下了恶劣的印象。
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使自己的语言文明,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
活动一: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语和校园礼貌用语学生对照教材自己学习,深刻领会这些礼貌用语,活学活用。
活动二:知识问答要做到语言文明,首先要会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你会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吗?现在我们来做个问答竞赛,看谁说得又快又准。
你想别人帮的忙,应该说什么?(请帮个忙)早上起床后见到别人说什么?(早上好)平时见到别人要说什么?(您好)晚上睡觉前对人要说什么?(晚安)分别应该说什么?(再见)别人送你时,你应说什么?(请留步)别人帮了你的忙时要说什么?(谢谢)不小心碰了别人或打扰了别人,应说什么?(对不起,请原谅,很抱歉)对方向你道歉时你应说什么? (别客气,没关系)对老年人应该怎样称呼?(老大爷、老奶奶)活动三:语言文明的注意事项要待人有礼,就要说话文雅,不用粗野庸俗甚到下流的词语。
平时多用请求商量的口气说话,少用命令的语气说话。
如“您请坐”、“请打开窗户”、“好吗”、“请你让开点”等。
同学之间不要称“小姐、先生、哥们、姐们”。
平时,我们对老师,家长以及对他人说话一定要和气,要做到热情而且有礼貌。
以前,可能有些同学没有注意到说话要文雅,往往会出言不逊而得罪人,或者说话过程中时不时带些粗话、脏话。
这些都是不文明的表现,要注意克服和纠正。
课堂小结:说话文明有礼是我们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它会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五年级上册地方教案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
《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
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
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太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们家乡特色的饮食习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通过“蓝色海西”这组课文的学习,了解海峡西岸海外贸易的传统,感受先辈们拼搏进取精神,形成开阔的视野,养成博大的胸禁,体会海峡西岸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
3、通过“人文海西”的认真阅读,了解先贤们的成长故事,感受他们的卓越才情,培养充沛丰满的爱国爱乡情感。
4、通过“红色海西”了解将军们的战斗故事,感受他们非凡的革命意志和毅力,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秀品格。
5、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神秘的民间信仰之时,可以深刻地体会两岸血缘相亲的浓郁情缘。
四、具体措施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进度表第一课国菜之尊佛跳墙一、教学目标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自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年级家乡教案(吉林省地方课程)
三、了解我省知名的大学
如: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延边大学
议一议:你还知道省内外,国际上哪些著名的大学?你想上一所怎样的大学?请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教学内容】: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
阅读科技普及的内容。
三、展一展。
搜集反映我省科技最新成果的有关文字,图片或把自己动手制作的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拿出来,和同学一起展一展,让大家共同分享科技带给我们的快乐。
【教学目标】:
了解吉林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情况。
【教学过程】:
一、师导入。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和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一样,都是完整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在调整中稳步发展,特殊教育也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二、探究。
生读职业教育这部分,结合图形了解我省的职业教育情况。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为学生将来建设家乡,为家乡做贡献,做好坚实的情感基础。
【活动重点】:
使学生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
【活动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通过询问成人或查找资料,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传统饮食风俗和习惯。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吉林省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有着丰富的饮食习俗,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
假若电视台进行“满汉全席”厨师大赛。请同学们为我省选手支一招,让他利用我省独特的饮食资源,制作具有地方风味的食品或菜肴吧!
2、填一填
请你按照分类,把自己吃过的食物名称填入下表。(4页)。
地方课程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案
洪筑堤英雄们的主体塑像。
松花江水映衬着这座雄伟的防洪纪念塔,与美丽的太阳岛构成了一道驰名于世的壮丽景观。
地理位置哈尔滨防洪纪念塔位于哈尔滨市道里江岸中央大街终点广场,是为纪念战胜1957年特大洪水而建的。
1957年洪水威胁哈尔滨市,水位超过1932年洪峰0.58米,全市人民战胜洪水袭击,哈尔滨市政府于1958年建立此塔,以志纪念,从此便成为东北第二大城市哈尔滨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1997年11月1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访问哈尔滨,当得知当时也有上万侨居哈尔滨的俄罗斯人参加了抗洪,特意前来参观了巍然屹立在松花江畔的哈尔滨军民防洪纪念塔,并深深地致了三鞠躬。
塔由圆柱体的塔身和附属的半圆形回廊组成。
塔高22.5米,塔基用块石砌成,意味着堤防牢固、坚不可摧,塔基前的喷泉,象征勇敢智慧的哈尔滨市人民把惊涛骇浪的江水驯服成细水长流、兴利除患、造福人民的幸福之水。
塔座下部的两级水池,下阶表示海拔标高119.72米,标志1932年洪水淹没哈尔滨时的最高水位;上阶表示海拔标高120.30米,标志1957年全市人民战胜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
古罗马式回廊高7米,谐调壮观,环立着20根圆柱,上端有环带连接,组成了长达35米的半圆回廊,象征着20世纪的哈尔滨人民力量坚不可摧,牢固的堤防坚如磐石。
塔身以浮雕方式描绘了当年战胜洪水的生动情节。
塔顶为由工农兵和知识分子形象组成的圆雕,表现了战胜洪水的英雄形象。
三、总结1998年夏,哈尔滨发生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最高水位达120.89米,哈尔滨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力支援下,军民团结奋战,又一次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家园。
现在塔身上的金色曲型圆管,就是120.89米的水位标志。
为了进一步增强防洪纪念塔广场的文化氛围,1990年,在塔前的水池里安装了一组大型音乐声控彩色喷泉,给哈尔滨市增添了一大景观。
课后记热带雨林热带雨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森林每年提供28.3亿吨有机物,占陆地植物生产有机物总产量53亿吨的53. 4%),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特色与文化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俗习惯5.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地域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色与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地域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三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四周: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五周:家乡的名人故事七、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特色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优势。
4. 举办家乡风俗习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5. 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进行讲述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八、教学资源1. 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5. 家乡的名人故事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怎样保护自己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应对敲诈、勒索、盗窃等行为2. 引导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3. 让学生认识到应对突发事件,不仅需要有效的方法,也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介绍小学生自我保护的科普读物、宣传网站;制作课件,显示教科书有关内容及收集、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学生准备:收集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特别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1. 教师利用身边发生过或学生听说过的案例引入,并出示教材提供的案例,提醒学生要提高预防各种侵害的警惕性,树立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异常情况时机智地保护自己。
2. 引导交流,学生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案例,结果如何?有何启示?二.模拟体验1. 设定情景,让学生在设定的敲诈、勒索等情境中,通过个人思考、同桌交流等形式进行简单总结和归纳应对、保护的办法,教师根据需要进行点拨。
2.阅读理解,阅读“天天提醒”和“小学生自我保护歌”,了解抢劫易发生的地点及受害人群,理解和掌握正确应对危险的方法。
三.讨论提高1. 小组讨论:在家里遇到盗窃分子,应该怎么办?2. 师生共同总结并展示讨论结果,教育学生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四.拓展延伸1. 观察图片,让学生判断有无危险,方法是否得当2. 讨论正确的处理方法教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同学们谈论了发生在本校或身边的类似案例,在听与谈的过程中,尤其是一些自我保护的成功案例学会了遇到异常情况,一定要沉着冷静,机智灵活地寻求帮助或自我保护。
2.远离校园暴力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校园暴力,学会必要的应对措施2.引导学生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规范个人言行3.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查阅相关校园暴力的资料等。
制作课件,显示相关案例等内容学生准备:搜集身边的校园暴力事件教学注意事项1. 从学生身边入手,进行正面教育2. 要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要激化矛盾教学设计一.以学生为源,从“我”导入1. 课件显示本科案例及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讲述自己身边的类似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周 8.28——9.3教学内容: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目标:1、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明史。
教学重点:以学习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历史事实,渗透基础知识和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教学难点:巧用多媒体手段来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引导学生养成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强烈意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血泪树”下的控诉A、1951 年 12 月 15 日,伊宁县吐鲁番的农民参加了人民政府召开的公审大会。
在那颗被叫作“血泪树”的老榆树下,他们控诉了大恶霸地主买苏木压迫、剥削人民的罪行,目睹了人民政府对他的依法惩罚......B、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农民在地主恶霸的奴役和剥削下,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欢笑,没有歌声,过着暗无天日的苦难生活。
(自己家人的情况是学生最熟悉的,从介绍自己家人的情况入手引入新课。
)C、让学生通过阅读角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生活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了解家人的童年生活。
思考题1、查找资料,了解一下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2、小组汇报交流查阅资料的内容。
探究窗: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让学生通过达翰尔老人抚今追昔及新疆农村新旧面貌图对比出改革开放后新疆的变化。
活动园:A、你看过电视剧《阿娜尔罕》吗?B、你知道在那个年代他们都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吗?小结:搜索一下相关故事,给大家讲讲吧。
A、看看现在自己都拥有些什么?B、比比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有什么不同?C、自己的用品与以前有什么不同?D、同桌互相展示自己的照片,看看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变化?E、小组间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前,广大农民经历了怎样的苦难岁月? 板书设计:黑暗岁月苦难多教学反思::::::::第二周 9.4——9.10教学内容: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目标:1、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2、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3、教育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教学难点: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1、导入: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跟唱。
这首歌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集体朗读歌词(爱我中华,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2、说一说,你知道我们新疆的少数民族吗?(满族、哈萨克、蒙古族、锡伯、塔吉克、塔塔尔、柯尔克孜族、回族等)3、朗读:中华民族歌这么大的一个家庭,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如何相处呢?了解中华民族的五十六个民族的种类。
4、读一读:五十六个兄弟民族是一家想一想: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是全国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那些地方?5、尽管少数民族人数较少,但在2000多名全国人民代表中各民族都有一定的名额,这说明了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管理国家事务,共建美好家园。
6、我国各民族团结友好的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各民族的团结友好是我国的一项传统美德。
昭君出塞: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湖北省和亲使者——王昭君,王昭君已不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象征,一个民族团结融合的代表;昭君墓也不是一个故事,而是一个民族友好的历史。
文成公主入藏:青藏高原的吐蕃族首领松赞干布和唐朝的文成公主为促进西藏的经济发展所做的贡献。
三、说说我国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A、5个自治区、30自治州、120自治县、1173个自治乡。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西藏自治区拉萨B、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板书设计: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教学反思::::::::第三周 9.11——9.1教学内容:人民翻身迎解放教学目标:1、了解新疆各组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
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
2、阅读《探究窗》中投豆选干部。
理解疏勒县一区一乡当时的选举方式。
3、让学生体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的喜悦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了解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
教学难点:理解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打起手鼓唱起歌A、学生自读《打起手鼓唱起歌》,再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主要内容是什么?B、教师进行讲解,请学生说说思考题:新疆人民为什么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新疆?A、学生阅读B 、感悟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新疆,给新疆带来了和平与安宁,受到了新疆人民的热烈拥护。
探究窗:《投豆选干部》学生阅读,理解疏勒县一区一乡的选举活动园:《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生阅读,了解第三十四调规定内容三、引申与探究A、除书上讲的故事,回家上网查阅新疆各族人民欢迎解放军进驻新疆和军民共同欢庆新疆解放的资料,标记在书上。
板书设计:人民翻身迎解放教学反思::::::::第四周 9.18——9.24教学内容: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2、了解各民族居住的自然风光,有名吃、旅游胜地。
教学重点:了解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名吃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3、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师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及鸟岛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4、观看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图片。
5、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片段。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
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来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6、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
连一连:长春新疆天池四川张家界西藏火焰山吉林九寨沟湖南板书设计: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教学反思::::::::第五周 9.25——10.1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新道路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农民分得土地的情况和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2、让学生事先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再小组合作讨论探究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3、激发学生对新疆历史变化的兴趣,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新疆人民翻身迎解放,并走上了社会主义新道路。
2、激发学生新疆历史变化的兴趣,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的情感。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翻身农民把歌唱的历程及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并体会其变化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学习新课阅读角:农民分上了土地A、请生说说你所了解的土地分配制度。
B、阅读课本,看第 10 、11页图片,了解农民如何分上了土地。
C、知道农民分土地的由来。
D、让学生先有所了解再进一步了解,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交流情况讲解。
思考题: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A、土地改革给新疆广大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B、小组讨论,说一说探究窗:了解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A、学生阅读,教师讲解B、了解改革的变化以及什么是“减租反霸”和“土地改革”。
C、简述电影《阿娜尔罕》情节1949年,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候,在我国西北边远的南疆却仍像一池死水,黑暗势力依旧重重地压在人民头上。
在南疆古老的喀什县的一个农村里,大地主乌斯满用威逼利诱的办法霸占贫农斯地克的女儿阿娜尔罕。
在举行婚礼的夜晚,阿娜尔罕不愿忍受凌辱,抗婚逃跑未遂。
结果反被乌斯满打得奄奄一息,扔在了马棚里。
长工库尔班同情阿娜尔罕的遭遇,帮助她逃出虎口。
这时解放军进疆的消息频频传来,乌斯满和披着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依明卡仔勾结,摇身一变为宗教界人士,俨然是一个道貌岸然的卡仔阿訇了。
他为了笼络人心,伪装愿意解除同阿娜尔罕的婚约,另一方面对库尔班放走阿娜尔罕也不追究。
村里的富裕中农买买提很早就垂涎着阿娜尔罕,这时乘乌斯满解除婚约的机会,急忙到斯地克家来求婚。
但是阿娜尔罕的心已深深爱着救过她的库尔班了,买买提只得拿着聘礼失望地离开阿娜尔罕。
由于乌斯满怀恨在心,阿娜尔罕和库尔班不得不远离家乡,双双来到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上,面对着红柳沙丘举行婚礼。
然而荒凉的沙漠毕竟不能长此生活下去,阿娜尔罕又怀了孩子,他们的生活境遇越来越糟糕。
1950年南疆终于和平解放,阿娜尔罕和库尔班又回到了家乡。
但是乌斯满的势力仍然控制着这块地方,他利用宗教势力把叛教徒的罪名强加在阿娜尔罕和库尔班的身上,尽管进步阿訇玉素甫反对他这种借宗教来报私仇的卑劣行为,但是他仍不顾一切地把阿娜尔罕和库尔班活活分离。
阿娜尔罕听到库尔班下落不明的消息后,跳入涝巴,被买买提救起。
买买提乘机再次向阿娜尔罕求婚,然而阿娜尔罕一心怀念库尔班,拒绝了买买提的要求,于是她一直被锁在买买提的果园里,和外界断绝了联系。
这时正好张杰领着减租减息工作队来到这个村子,群众沸腾的情绪越过果园的围墙感染了阿娜尔罕的心,阿娜尔罕冲出了果园,在斗霸会上揭露了乌斯满伪善的嘴脸。
乌斯满急忙利用宗教的力量来转移群众的注意力,又唆使买买提拉住阿娜尔罕的后腿。
正巧这时库尔班也回到本村来担任工作队长,他经过党的几年培养,已经是一个干部了。
库尔班同阿娜尔罕的重逢,使乌斯满胆战心惊,于是他唆使买买提的母亲造谣,并到工作队闹事,说工作队的库尔班抢走了她的儿媳妇。
然后乌斯满又指使司马仪谋杀买买提,最后嫁祸于库尔班。
一时是非混淆,乌斯满的气焰又高涨起来。
但是邪不压正,在党和毛主席光辉的民族政策照耀下,工作队领导群众终于战胜了披着宗教外衣隐藏在伊斯兰教内部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