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上)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五年级有两个班,共有学生90人。
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两个班级的学习风气都较好,同学之间能相互团结互助,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大胆创新,但有个别学生兴趣不高,知识面较窄,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全册教材内容本课程有两个教本,即《人自然社会》和《千岛海韵》。
《人自然社会》五年级教材是依据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编写的,共有36课,涉及《浙江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标准(通用部分)》内容纲要中的10个模块的内容:安全教育:《在灾害面前》、《当我们面临恶劣天气》、《我是家庭小医生》;《常消毒保健康》;心理健康教育:《一起来困难少》、《校园碰碰车》、《记忆直通车》、《当别人进步时》;公民道德教育:《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海瑞的故事》、《我是网里快乐的鱼》《为生命喝彩》;性健康教育:《他和她不同》、《大大方方交朋友》;环境教育:《关爱地球共建家园》、《走进自然亲近生命》;国防教育:《五十六个民族五时六朵花》、《碧海蓝天写忠诚》、《军中绿花开海岛》、《邻家哥哥去参军》法制教育:《铁窗里的故事》、《外交部的来信》、《我的权利我知道》;理财教育:《小小信用卡方便你我他》、《有趣的广告》、《有意义的压岁钱》;民间艺术:《从小锣书说起》、《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文史与人物:《鉴湖女侠轩亭洒碧血》、《居贫志不卷的思想家王充》、《万首诗篇留青史》、《鬓毛虽衰乡音未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科学泰斗钱学森》;《回到七千年前去看看》、《新石器时代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千岛海韵》是舟山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组织全市中小学部分骨干教师组织编写的舟山市地方课程。
这套教材从2003年6月着手编写,历时15个月,于2004年8月完成试用稿,送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并获通过,后由浙江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本册内容分为“追溯渊源”、“海岛烽火”、“缅怀英烈”、“东海前哨”、“军民共建”、“展望未来”6大模块。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教学内容:一、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认同感。
2. 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土人情5. 家乡的保护与发展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地考察法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 利用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3.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3. 学生实地考察报告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比较感兴趣,但在讲解家乡的特色产业和风土人情时,学生的积极性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情况,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我还计划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特色文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教学计划详述1. 课程名称: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2.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0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家乡的自然环境第5-8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第9-12课时:家乡的特色产业第13-16课时:家乡的风土人情第17-20课时:家乡的保护与发展4. 教学资源准备:图片、视频、实物、实地考察地点等。
七、教学活动设计1. 家乡的自然环境:观看家乡自然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之美。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家乡的公园、湖泊等自然景观。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开展历史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的兴趣。
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敬启者:感谢你对教学工作的重视和关心。
根据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的特点和任务,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熟悉地方文化、历史和传统。
2.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地方文化的基本知识和概念。
2.地方传统艺术形式的欣赏和学习。
3.地方历史和地理的基本知识。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提问、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情景教学法。
运用真实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方文化和历史。
3.合作学习法。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1.导入环节。
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入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梳理。
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基本知识进行讲解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和掌握重点。
3.案例分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和历史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4.互动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5.实践体验。
组织学生到地方博物馆、展览馆等地方参观和实践,加深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6.创作表演。
组织学生进行地方文化和历史的舞台表演、手工制作等活动,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五、教学评价:1.日常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日常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2.考试评价。
定期进行考试,检验学生对地方文化和历史的掌握程度,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
3.综合评价。
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和参与情况,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进步。
六、其他工作:1.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班级管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地方活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自然风光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如山水、湖泊、植被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自然风光的形成原因,了解地理、气候等知识。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自然风光的情感。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文化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如古建筑、历史人物、民间传说等。
2.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历史文化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第三课时:家乡的民俗风情1. 让学生展示自己家乡的民俗风情,如传统节日、民间艺术、饮食习惯等。
2. 引导学生了解民俗风情的来源和意义,培养学生的民俗素养。
3. 培养学生传承和发扬家乡民俗风情的意识。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发展1. 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产业特点、资源优势等。
2. 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经济发展的优势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培养学生的经济发展观念,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第五课时:家乡的环境保护1. 让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环境问题,如污染、生态破坏等。
2. 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环保知识。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家乡环境保护活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 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分析家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及成果。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掌握本学期地方课程中所有主要知识点和技能要求;2.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地方特色文化之我所在a. 学习本地方的地理位置、人文特点和历史渊源;b. 了解本地方的传统手工艺和传统节日;c. 学习本地方的地方特色美食和名胜古迹。
2. 第二单元:地方民俗文化之我知道a. 学习本地方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b. 了解本地方的婚嫁习俗和葬礼习俗;c. 学习本地方的传统乐器和舞蹈。
3. 第三单元:地方历史文化之我理解a. 学习本地方的古代历史和名人故事;b. 了解本地方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历史古迹;c. 学习本地方的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
三、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文化等信息,生动直观地教授知识点。
2.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实地,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亲身感受地方文化,加深理解。
3. 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小组任务,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本地方的地图和风景图片,引发学生对本地方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探究与讨论: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自主了解本地方的地理特点、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
3. 知识讲解与展示: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实物展示,教授本地方的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历史故事等知识点。
4. 活动设计与实施: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本地特色手工艺品、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与评价:通过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巩固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成果,并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分级阅读教材、地方文化读本、地方文化地图册等。
2. 多媒体资料:地图、图片、视频、音频等。
3. 实物展示:地方特色手工艺品、传统乐器、民族服饰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的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 通过学习地方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方历史概况1. 学习家乡的历史发展脉络,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分析历史变迁对家乡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地方地理特色1. 学习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特征。
2. 探究家乡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第三章:地方风土人情1. 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节日庆典。
2. 学习家乡的语言、方言特点。
第四章:地方特色产业1. 了解家乡的支柱产业和发展现状。
2. 探究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原因。
第五章:地方文化名人1. 学习家乡的文化名人及其成就。
2. 分析文化名人对家乡文化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方文化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地方文化特色。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利用实地考察法,让学生亲身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2.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的能力。
3. 学生对地方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五、教学资源1. 教科书《地方文化》。
2. 参考资料:地方志、地方文化网站、相关学术论文等。
3. 实地考察:地方历史博物馆、文化遗址、特色产业基地等。
4. 网络资源:相关视频、图片、音频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六章:地方历史故事分享1. 让学生分组搜集家乡的历史故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提炼出家乡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
第七章:地方特色美食制作1.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来校教授家乡特色美食的制作方法。
2. 学生分组实践活动,亲自动手制作地方特色美食。
第八章:地方民俗表演1. 让学生学习家乡的传统民俗表演艺术,如舞蹈、戏剧等。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地方课程的兴趣。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介绍地方历史名人地方传统艺术地方特色美食地方旅游资源【教学时间】课时安排:每学期共计15课时教学时间分配:地方特色文化介绍(3课时)、地方历史名人(2课时)、地方传统艺术(3课时)、地方特色美食(3课时)、地方旅游资源(4课时)【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组织实地考察、采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二、第一章:地方特色文化介绍【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地方特色文化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我国各地特色文化的代表例子地方特色文化与民俗、历史、地理的关系【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地特色文化。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概念的理解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注学生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第二章:地方历史名人【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成就和对地方文化的贡献。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崇敬英雄的品质。
【教学内容】地方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地方历史名人的成就地方历史名人对地方文化的贡献【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地方历史名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地方历史名人的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地方历史名人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有需要,可进行补充讲解。
五年级上学期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教学计划(一)、传统文化一、学情分析孩子们学习了几年的地方课程知识,对中华传统文化、安全及有关的环境问题有了很多的了解。
本学期继续进行这几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的: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以“一山一水一圣人”为代表的齐鲁文化最为突出,发源于齐鲁大地的儒家文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
本套教材以齐鲁文化为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旨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册包含“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本学期学习“经典驿站”“名人长廊”两部分:“经典驿站”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
包括“诗经”“韩非子”“淮南子”“战国策”“人物长廊”展示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有代表性的名人志士。
领悟其智慧、风骨、胸怀、操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坐标,为塑造人生信念奠定基础。
包括“姜尚”“管仲”“孙武”“司马迁”“苏轼”四、教学措施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借以授以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民族文化精髓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尝试,获取知识技能。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课时安排:根据实际情况,两个单元可采用7-8课时进行教学(二)安全教育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
2、有机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材的体系结构,将情感目标、技能目标、知识目标三个维度融为一体。
3、倡导学习方式多样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4、结合教学建议,认真探索小学安全教育课程的教育规律。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地方学科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分析: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海洋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本教材,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
三本教材文字表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效运用图片、图表,做到图文并茂,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二单元;《安全教育》第1-8课;《环境教育》第1-9课。
第二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三四单元;《安全教育》第9-15课;《环境教育》第10-18课。
《安全教育》将告诉同学们:怎样与同学相处?遇到危险怎么办?身陷火场怎样逃生等一系列的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
教材融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传统文化》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德育渗透:通过安全教育教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快乐成长!通过环境教育,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世界,爱家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时间:2022年9月-2023年1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地方课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对家乡地方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加强对家乡的归属感;3. 提高学生地方课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 第一单元:家乡的历史和文化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背景,介绍家乡的名人和传统文化。
教学进度:9月-10月,共8个课时。
2. 第二单元:家乡的地理特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
教学进度:10月-11月,共8个课时。
3. 第三单元:家乡的风俗习惯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和饮食文化。
教学进度:11月-12月,共8个课时。
4. 第四单元:家乡的名胜古迹教学内容: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和旅游资源。
教学进度:12月-1月,共8个课时。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实践教学法:通过参观、调研、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亲身体验和认知。
3.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具,生动形象地呈现地方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四、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发言质量、互动能力等;2. 作业评价:包括作业的完成情况、准确性和创新性等;3. 项目评价:包括实践项目的完成情况、成果展示和报告等。
五、教学资源准备:1. 教材教具:地方课教材、多媒体教具、图片、视频等;2. 实践活动资源:参观名胜古迹、调研问卷等;3. 图书资料:与家乡历史、文化、地理等方面相关的图书、报刊等。
六、教学过程安排:1. 阶段性教学目标设定:每个单元开始前,明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进行明确和共享;2. 启发式教学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点,进行课堂导入;3. 知识传授和拓展:通过多媒体教学、图片展示、故事讲解等方式,传授地方课知识,拓展学生的认知;4. 实践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实地考察等实践活动,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体验和认知;5. 学生表现及作业评价:通过课堂参与、互动、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价,并及时给予反馈;6. 教学总结和复习:每个单元结束时,对本单元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复习,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篇一」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研究学习课程的载体,它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它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特点是淡化课程的学科性,使课程资料呈现非学科性,它对课程的要求是体现人文精神,呈开放性特点。
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地方社会和文化的需要。
所以各任课教师应根据本学科的教学特点,以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课改精神。
同时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尽可能应用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教学活动的有限时间,到达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以下课程计划。
二、基本情景本学年,我继续担任地方课教研员,本学科是一支任教教师最不专业的师资队伍。
所有教师均为兼职,基本上没有参加与本学科相关的培训活动。
许多教师没有足够的经验,甚至没有具体的应对学科教学的措施。
许多教师手边也没有配套的教学用书和统一的课程资源,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但学校很是重视该学科,为了加强地方课教学,构成研究氛围,充实研修力量,我镇中心小学专门成立了地方课程研修小组,我担任研修小组长,为今后的集中教学和团体研修创造了必须的条件。
三、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科学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让学生热爱生命;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创新素质、审美素质、实践本事、思想素质和具备适应地方生活的基本素质,使其生动活泼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善于协作的团队精神;培养学生自主、自律、自理、自强的品质。
四、具体措施1、地方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多读书看报,每位教师手边至少要有一本该学科的专业杂志,不断提高本学科的知识应对本事。
同时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2.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多种多样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快中展开学习活动。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外活动等资源,帮忙学生拓宽和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为学生获取多种信息和多方知识提前收集信息做好准备。
绝不打无准备的仗。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
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及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方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地域认同感。
2.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3.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地理位置与概况1. 让学生通过地图等资料,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二课时: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沿革,认识家乡的历史名人。
2. 引导学生探索家乡的文化特色,如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第三课时: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1. 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2. 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景观与古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第四课时:家乡的经济与社会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认识家乡的主要产业。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社会事业,如教育、医疗、交通等。
第五课时:家乡的人民与生活1. 让学生了解家乡人民的生活习惯、民俗风情。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人民的幸福生活,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深入理解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讨论等。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等。
3. 学生对家乡的认识程度,包括知识掌握、情感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反思教学评价是否全面,是否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4. 针对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地方课程教材或资料。
2. 收集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用于教学展示。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以下是____字的详细内容: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地方课,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自己所在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并能够展开地方文化的认知,了解自己所在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
2.能力目标:通过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地方的情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于自己家乡地方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地方知识: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
2.地方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
3.地方保护:地方环保、文化保护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
2.教学难点:科学合理地开展地方特色文化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方法1.情境引入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展示地方的风貌和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讨论交流法: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地方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的方法。
3.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活动,深入了解和体验地方的文化和景观。
4.游戏竞赛法: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地方知识的兴趣和掌握。
五、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收集和准备相关的地方知识和资料。
(2)准备地方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3)选择合适的实地考察场地。
2.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展示地方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自己所在地方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引发学习欲望。
(2)基础知识讲解:讲解地方的地理位置、地貌、气候、资源等基本知识,并使用形象化的教具进行演示。
(3)地方文化介绍: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文化知识。
(4)地方保护教育:通过讲解环保和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家乡地方的意识和行动。
(5)实地考察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地方的文化和景观,并进行观察记录和小结。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5篇)
小学2023-2024学年度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实现课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学年地方课程教学实施,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为课程理念,根据上级教育部门颁发的课程计划,以____为指导,____当和国家教育教学方针,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环境、传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教育。
二、教学工作目标任务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
我们把"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探索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
充分利用地方、社区、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培养环保意识和____,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和态度奠定坚实的基础。
1、安全教育方面中央领导对中学生安全的指示:"人民生命高于天,人民利益重如山"。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安全教育",要让学生在交通、校内外活动、消防、疾病预防等方面确实引起高度重视,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教给学生必要的各方面的安全知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2、环境教育方面环境保护对于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
环境教育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之一。
逐步树立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关心家乡的环保事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增长环保知识,掌握环保基本方法,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环保实践,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绿色文明意识,既是现代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历史和社会赋予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辽宁省地方课程五年级教学计划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五年级地方课程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地方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面向局部地方,满足地方或社区对学生发展的具体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发展,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专题教育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几个方面。
其内容全面,形式新颖,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体现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转变对未成年人的人文关怀方式,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不断的提高处理成长中的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3.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4.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珍贵,从而珍爱生命。
四、教学重难点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养成良好品德;2.帮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
应对各种突如其来的不测与灾害;3.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五、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知识结构和意识形态差异性大,但接受新事物快模仿力强,而且他们的性格、世界观正处于可塑性阶段。
所以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行为规范,心理健康,安全自救,生命历程的教育是至关重要。
六、教学措施1.在教学中,应是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创设各种生动活泼的活动,强调从活动中学习。
2.重视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和社会实践联系,在探索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中感知周围是的特征,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
3.主要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运用挂图、实物、多媒体等组织教学,运用观察、信息搜索、讨论、调查、社区活动等形式,充实教学过程。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和地理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地方文化保护意识和自我价值观。
2. 教学内容:1) 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
3) 湖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方文化。
4) 传统节日和习俗。
3. 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地方文化的内容。
3)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周边地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地方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4. 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介绍地方文化的定义和特点(45分钟)1) 向学生介绍地方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地方文化与地理、历史的关系。
2) 利用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不同地方的文化特色,引导学生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感受地方文化。
3)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展示自己所了解的地方文化,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第二节课: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方特色(45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分布情况,认识到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文化特色。
2) 利用地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中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3) 班级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利用问题答题的方式加深对中国地方特色的了解。
第三节课:湖南的地理位置、特点和地方文化(45分钟)1) 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湖南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地方特色,引发学生对湖南的兴趣。
2) 利用图书和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湖南的历史文化和地方习俗,增加对湖南的了解和认同感。
3) 分组研究:学生分组进行湖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撰写小组报告并进行展示。
第四节课:传统节日和习俗(45分钟)1) 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和习俗的重要性,以及地方节日和习俗的差异。
2) 以中秋节和春节为例,向学生介绍节日的由来、庆祝方式和习俗文化。
3) 分组演绎:学生分组进行传统节日习俗的演绎,展示各地的特色风情。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不同地方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的地域观念。
2.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家乡的特色与文化1. 家乡的自然环境2. 家乡的历史与文化3. 家乡的特色产业4. 家乡的风俗习惯5. 家乡的名人故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文化内涵,培养他们的地域观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家乡的特色与文化。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的事例深入了解家乡的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交流与表达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文化。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特色产业、风俗习惯和名人故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地域观念的提升。
六、教学计划第一周:家乡的自然环境第二周:家乡的历史与文化第三周:家乡的特色产业第四周:家乡的风俗习惯第五周:家乡的名人故事七、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进行分享和交流。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3.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特色产业,了解其发展现状和优势。
4. 举办家乡风俗习惯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
5. 搜集家乡的名人故事,进行讲述和讨论,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八、教学资源1. 家乡的自然环境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家乡的历史文化遗址:实地考察、图片、视频等。
3. 家乡的特色产业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4. 家乡的风俗习惯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5. 家乡的名人故事资料:图片、视频、文献等。
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
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一、总体要求:2023年五年级上地方课教学工作计划旨在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全面了解和认识本地区的特色地方文化,包括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地方文化的基本概念、文化符号和传统活动等知识;- 熟悉本地区的地名、地貌、名胜古迹等,增强对本地区的归属感。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实际中了解并感受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活动来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 本地区的地理概况和地理特点;- 本地区的历史起源和历史文化;- 本地区的名胜古迹和文化符号;- 本地区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2. 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地方文化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用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地方文化的内涵;- 采用故事讲述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情感和价值观;- 采用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地方文化。
四、教学组织:1. 教学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将教学分为地理、历史、文物和传统节日等模块进行教学。
2. 教学安排:- 第一周:地理概况和地理特点;- 第二周:历史起源和历史文化;- 第三周:名胜古迹和文化符号;- 第四周: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
五、实践活动:1. 参观本地区的名胜古迹,了解其历史和文化背景;2. 参观博物馆和文化馆,了解地方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展示;3. 参与本地区的传统节日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和习俗;4. 制作地方文化展览,展示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理解和研究成果;5. 组织地方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科素养。
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5篇
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5篇第一篇: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素养,推进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树立良好正确的安全和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全面促进五年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订计划如下:二、教材情况分析:本学期地方课程,教材的知识结构主要是安全教育和环境教育,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进行习惯与生活的基础知识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使学生掌握吉林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环境与从文,农业与工业的方面知识,增强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古迹,阅读相关材料,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使学生热爱自已的家乡,并为建设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工作计划《五年级地方课上册教学计划》。
同时进行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的爱国教育。
四、学生情况分析:教授的年级是五年级学生,所教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各科教学知识的深化,使学生掌握更透,激发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逐步激励学生对地方课的学习兴趣。
重视课堂教学质量,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钻研大纲。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
五、本学期教育教学具体工作及措施:(一)安全教育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基本的安全意识,获得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2、乐于合群,把自己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去。
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
3、懂得珍爱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学会礼貌用语,学做一个文明观众。
5、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文化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二)环境教育1、发动学生积极设计可行性的环保活动方案,如戒烟宣传方案、废品再利用方案、垃圾分类方案、节约用水活动方案等。
2、环保宣传进社区活动。
开展征文比赛,同时汇集环保小方案,环保制作等作品,到我校所在结对村进行环保宣传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地方课程教
学计划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地方学科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地方课程是国家课程改革和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方案”中以增进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课程。
是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与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结合我校各项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环境教育、海洋教育、传统文化等方面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地方课程包括:《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三本教材,分上下两个学期完成教学。
三本教材文字表达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并有效运用图片、图表,做到图文并茂,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弹性,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难易适度,循序渐进,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一二单元;《安全教育》第1-8课;《环境教育》第1-9课。
第二学期完成《传统文化》第三四单元;《安全教育》第9-15课;《环境教育》第10-18课。
《安全教育》将告诉同学们:怎样与同学相处遇到危险怎么办身陷火场怎样逃生等一系列的有关公共安全的常识。
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
《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全面看待环境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环境素养。
教材融综合性、实践性于一体。
引导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解决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
《传统文化》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
在“经典驿站”里,我们会感悟到民族语言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在“名人长廊”里,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我们中国人曾经活的多么大气,多么自尊,多么圣洁!他们的人格是多么高尚!在“名胜佳境”里,我们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山山水水,每一处风景,都有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迹;在“艺术乐园”里,我们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当你学了这些,你会情不自禁地说: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2
德育渗透:
通过安全教育教学,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视安全,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快乐成长!
通过环境教育,教育学生爱生活,爱世界,爱家乡,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诵读和研习代表民族文化精萃的诗词、散文、政论等,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等,汲取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祖国伟业的责任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该领域的课程设置中,要特别重视齐鲁文化的内容。
通过名胜佳境,让学生了解我们山东的名胜古迹,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方面学习公共安全的常识,培养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责任感,确保学生的安全。
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2、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当地的环境和主要环境问题;感受自然环境变化与人们生活的联系;养成对环境友善的行为习惯,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独特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审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三.教学重难点:
1.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的重要性,从行动上能时时刻刻注意安全。
2.留心身边的安全隐患,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中。
3.深入理解“六个安全教育主题”的意义和内容
4、养成良好品德。
5通过收集家乡的历史、地理、人文等有关故事,了解家乡的变迁。
6了解家庭。
学生与家庭的关系。
.7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表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