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86634

合集下载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完整版)新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推荐文档

第一单元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单元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计算有万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教学重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课时安排:5 课时信息窗1:第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能说出数位的名称及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会读会写千以内的数。

2、经历千以内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较大数意义二、重点难点1、计算单位百、千的认识,以及万以内数数位顺序。

2、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课题1、谈话导入课题:2、学生仔细观察信息窗,并回答:A.你看到了什么?从这些信息中你体会到了什么?B.学生观察并交流汇报。

(提出问题)2、探索新知:(一)千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千是多少?”。

A、你认为一千是多少?学生说一说。

B、交流:a、根据回答让学生用小棒数一数,感知 10 个一百是 1 千。

b、再让学生用计数器数拨出 1 千来(关注学生拨珠过程,适当引导),近一步感知 10 个一百是一千,并理解百、千的十进制关系。

2、让学生再用计数器拨一拨,一个数一个拨。

3、让学生感知一千的多少,1000 页纸,1000 粒玉米粒。

4、感知“千”这个计数单位和“千”在数位顺序中的位置。

(二)百的认识1、解决问题“一百二十五是多少”。

A、学生合作尝试用计数器拨珠认识一百二十五从99 开始,边拨边数,数到125。

(关注99-100、101、110 几个段的拨珠)B、怎样写一百二十五?为什么这样写?学生写一写,说一说写数的方法。

C、学生说一说 125 的组成。

并说出为什么。

2、尝试:三百和八百零八怎样写?并说一说组成。

(关注空位)(三)千以内数的读法1、376 是多少?怎么读?学生说一说怎么读,读数的方法。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教案(教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概述本教案是根据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

教案涵盖了全册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测量、数据统计等,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对简单几何图形的认知,能够进行基本的图形分类和识别。

3. 引导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4.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能力,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5. 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观察力、注意力等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100以内数的加减法1.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教学难点: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正确进行加减法运算。

3.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分组练习、游戏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的特征和分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几何图形之间的异同。

3. 教学方法:运用实物模型、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第三单元:测量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工具进行简单测量。

2. 教学难点:掌握测量方法,能够准确读取和记录测量结果。

3. 教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使用尺子测量长度、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等。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1. 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够运用数据回答简单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数据的含义,能够运用图表展示数据。

3. 教学方法:采用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分析能力。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册)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目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1.在平均分若干物品的过程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理解余数与除数关系中的重要性。

3.体会数学与正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会读、写有余数的除法的算式。

教学难点: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磁铁卡片。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猜图的游戏。

出示磁铁卡片,按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红黄绿顺序排列。

师:我猜第15个应该摆放绿色的卡片,第20个应该摆放黄色的卡片,对吗?谁愿意上来验证一下?学生验证。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卡片的颜色呢?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了。

【设计意图:利用猜颜色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自主提出“为什么老师这么快猜出来,有什么秘密?”的问题。

这一生成性问题,引发了学生的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你问我说师:我们班参加过野营的同学请举举手,好吗?(同学们纷纷举手)请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参加野营得最大感受。

(学生发言)野营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学生说说)既然大家都这么喜欢野营,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野营中遇到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带着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师:请大家仔细地观察画面,你能够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够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①10片饼干,每人分3片,可以分给几个人?②7根火腿肠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③17瓶酸奶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④12个草莓平均分给3个人,怎么分?【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出相应数学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一起看看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欢迎查阅!最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事物有规律的排列,初步培养学生发现美和欣赏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循环排列的规律。

【教学难点】例1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地板图的画,电脑课件,白纸、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小东家做客,你们想去吗?那我们快点出发吧?(1)引入大家看,一路上春光明媚,蓝蓝的天上漂着朵朵白云,地上绿草青青多美呀!连路旁的电线杆的颜色也是这么的漂亮,你们发现这些电线杆的颜色有什么特点呢?(2)学生汇报规律。

(3)教师小结:像这种重复出现的排列规律,是我们一年级已经学过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板书课题:找规律)师:好吧!让我们继续走吧!二、探究新知(一)门的规律1、引入师:好了,小东家到了。

师:他家的门可是最新科技的产品——密码门。

只要输入正确的密码,门就会自动打开。

2、出示密码门。

(1)导入师:小东已经输入了三排密码,最后一排他想留下来考考我们。

这排密码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小组同学进行讨论,比一比哪组最快找到密码。

3、学生汇报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规律)(1)竖着看——每排都有哪4个图形,缺少哪个图形就填哪个图形。

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2)斜着看——每一斜行的'图形都相同,所以根据斜行来填。

学生说教师演示课件。

(3)横着看——根据学生说的演示课。

师:从第一排到第二排有什么变化?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

师:第二排到第三排有什么变化?第三排到第四排会有什么变化?师小结:第一排的第一个图形移到了第二排的最后一个,其余三个图形都按原来顺序往左移动一格。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分配:信息窗1—分食品 2课时信息窗2——搭帐篷 2课时我学会了吗、丰收园 1课时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裴家庄小学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拨一拨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数、读数的兴趣。

2、利用计数器,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正确数、读万以内的数。

3、让学生灵活运用数来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数数时,数到“拐弯”的地方学生易错(个位或十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重点练习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自己总结出的读数方法。

特别注意中间、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三: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和简单的求近似数
教学过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做鸟巢。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整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最新整理)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全册教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二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运算:包括整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法运算等。

2. 量的计量:包括长度、面积、重量、时间等计量单位及其换算。

3.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包括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等。

4. 数据的初步认识: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

2. 教学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挂图、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方法。

3. 练习: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2. 主要内容:数的认识与运算、量的计量、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数据的初步认识3. 重点与难点:乘法运算、面积的计算、数据的表示和分析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巩固基本知识和方法。

2. 提高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实践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教案根据二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编写,内容丰富,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全册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一单元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内容:野营——有余数的除法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除法的意义,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材通过学生春游时分面包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有时会有剩余,然后结合具体实例抽象出有余数的除法。

通过野营时分小鱼的活动,引出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无论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还是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教材都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体会有余数数除法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几个小朋友分食品的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关平均分的问题,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让学生通过分一分,得出结果。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一些小朋友参加野营活动的情境,通过提出一些有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学习有余数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并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体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合作、交流、表达,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重点;除法竖式的写法,运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分配:信息窗1—分食品 2课时信息窗2——搭帐篷 2课时我学会了吗、丰收园1课时课时1 有余数的除法信息窗1—分食品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通过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平均分有剩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第13页例4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认识除号,会写、会读除法算式;2、经历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等数学活动,掌握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方法;3、感受用除法表示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体会所学内容的价值。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练习本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谈话。

师:同学们,谁知道我国的动物国宝是什么?生:大熊猫。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同学真聪明,现在小精灵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晶晶是一个可爱的大熊猫,它十分好客,今天它请来四个小伙伴来它的家里做客,它给每个朋友都准备了竹笋作为午餐,可是,晶晶该怎样把竹笋分给他的朋友们呢?你们知道吗?生: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那好,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黑板(出示例3课件),晶晶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应该放几个呢?请大家帮晶晶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师: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平均”是什么意思呢?生:平均就是每个盘子里放的竹笋同样多。

师:回答正确,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那接下来,我们用小棒代替竹笋,用4张纸表示4个盘子,请同学们亲自动手来把这些竹笋平均分一分。

(请一名同学来上台演示一下)师:谁和他的分法不一样?(提问两名学生)有的同学一个一个地分,有的是两个两个或者三个三个地分,但是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几个竹笋?生:每个盘子里放3个竹笋。

师:请大家回忆我们的操作过程,结合图说一说这幅图(课件)表示的含义。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

(设计意图: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平均分的实践活动,激活学生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再通过直观图,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竹笋的统一表象。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案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全册教案   青岛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数的数,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及两步的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空间与图形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2、指出并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3、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统计与概率1、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掌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实践与综合运用1、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2、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的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2、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识。

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3、在解决简单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的思想方法,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乘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鼓励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和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重点
计数单位千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设想
教学时,先介绍一下本单元“手拉手”活动的有关背景,再运用讲故事的形式介绍农村学生来到城市看到的情境。然后,通过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引入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
1、巩固数位顺序器的知识
2、100是多少?你能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吗?
(2)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25呢?
(3)师小结:125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4)思考:300和808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1)一个一个的数,从一百七十八数到一百九十一。
(2)、一十一十的数,从五百八十数到七百一十
(3)、一百一百的数,从二百数到一千
2、我说你写
3、432、304、84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1、在讲课时,应先让学生复习几个一是十,几个十是百,然后引出相邻数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2、学生写数比读数好,读数时经常漏写数位,把汉字写为数字,应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
课 题
信息窗2参观学校-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 法
老师讲解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课 型
新授、练习
学 法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 时
2
教学准备
2、1000是多少?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吗?
3、写出下列各数:一百三十八、六百零六、六百四十、五百零六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教师带领大家参加手拉手联谊活动,你能接着编个故事吗?(出示信息窗2情境图)
(三)提出问题
1、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数学信息?
做好记录,板书在黑板上
(5)师:多少个一千是一万,也可以说,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师板书)
(6)同桌合作,一千一千地数,从一千数到一万,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
2、学习写10000
(1)根据一千的写法你能根据它们推出一万的写法吗?
(2)师根据数位表强调10000的写法。
3、自学其它问题
(1)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2)怎样写一千五百、六千零五十和三千零五呢?
计数单位万的认识
教学难点
理解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教学设想
教学时,可续接信息窗1的故事,带领同学们来到联谊学校,然后参观了学校的多媒体教室、图书室等。找出相关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最后通过计数器,动手操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数位顺序,完成本课目标。




第1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巩固数位顺序器的知识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七)板书:
1来到城市
-千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是多少? 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10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面有10个一百。 写作:125
读作:一百二十五课后反(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到过城市吗?喜欢城市吗?今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到城市去参加手拉手活动,好吗?
(三)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你能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数学信息?
做好记录,板书在黑板上
(1)一千有多大?
(2)怎样写一千
(3)三百有多大
(4)怎样写三百?
(5)……
(四)探究新知
第一单元
课 题
信息窗1来到城市-千以内数的认识
教 法
老师讲解与启发引导相结合
课 型
新授、练习
学 法
小组合作与自主探究相结合
课 时
1
教学准备
数位顺序器、小黑板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2、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3、会读写千以内的数。
(3)、一百一百的数,从八千六百数到一万
2、我说你写
3、4321、3004、8040、5400每个数中的“4”各表示多少呢?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了10000的大小,并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大数的写法和读法,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生活中的大数,并将它写出来好吗?
(七)板书:
2参观学校
1、体会1000的大小
(1)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师提供材料(一本100页的稿纸、一盒200根的牙签、一本500页的书)先自己推想1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全班交流
(4)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
(5)师:多少个一百是一千,也可以说,一千里面有多少个一百?
(1)一万有多大?
(2)怎样写一万
(3)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4)……
(四)探究新知
1、体会10000的大小
(1)先自己推想10000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一万的大小,然后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看哪个小组合作的好。
(3)全班交流
(4)师利用计数器进行演示一千一千的数到10000
-万以内数的认识
1、一万是多少?
10个一千是一万,一万里面有10个千
2、怎样写一千二百五十六呢?
写作:1256
读作:一千二百五十六
第2课时
(一)巩固复习
1、我说你写
2、10个一百是( ),10个1千是( ),一万里面有( )个一千。
3、8936里面有( )个千、( )个、( )个十、( )个一。
(师板书)
(6)同桌合作,一百一百地数,从一百数到一千,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
2、学习写1000
(1)你能根据一百的写法推出一千的写法吗?
(2)师根据数位表强调1000的写法。
3、自学其它问题
(1)怎样写一百二十五呢?
(2)怎样写三百和八百零八呢?
4、学习数的组成
(1)想一想:125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数位顺序器、小黑板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让我们感受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
2、计数单位“万”的认识,体会十进制计数原理,理解10个一千是一万,从面认识计数单位“万”。
3、通过计数器记数,帮助学生学习万以内数(中间、末尾有0)的读、写及组成。
教学重点
4、学习数的组成
(1)想一想:1256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2)说一说:怎样在计数器上拨出1256呢?
(3)师小结:1256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
(4)思考:1500、3005和605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呢?
(五)巩固练习
1、(1)一个一个的数,从九千九百八十七数到一万。
(2)、一十一十的数,从八百九十数到一千零二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