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18学年高一11月月考语文试卷 含答案

高2018級第一期11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題命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注:所有选择题答案均按题号顺序填涂在机读卡上(含单选和双选)】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在海外追逃行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疑犯杨秀珠走向穷途末路....,正在考虑放弃申请政治庇护,准备回国受审。

②虽说自驾车游览野生动物园景区是一种刺激、新潮的游览方式,但不曾想动物园养虎..遗患..,有游客不守规则并因此丢掉了性命。

③“供给侧”改革在实践中不可能一挥而就....。

因为它是对过去30多年改革注重需求端的重大思路调整,是一项长周期经济改革。

④2018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⑤在以“物欲”为核心的传统发展观的驱使下,科技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人对自然的破坏也发展到无出其右....的地步。

⑥以改变“思想贫困”状态为重点,将更多的资金用于教育扶贫,相比之下见效虽慢点,却不失为脱贫釜底抽薪....的良策。

A. ①④⑥B.②③⑤C. ②④⑤D. ①③⑥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在网约车被合法化后,使得中国城市出行市场的固有竞争格局被打破,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改革也应尽快启动,以对接市场。

B.日本主流媒体《朝日新闻》用四个整版罕见地刊登名为《日中战争》的专题报道,对侵华战争进行全面冷静的反思。

C.近日,受暴雨、洪灾等恶劣气候、环境因素影响,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各大机场和车站的多条航班和列车被迫延迟或停运。

D. “长征七号”火箭首发搭载了多用途飞船缩比返回舱,作为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的首次实验飞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3.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文化自信①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②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

③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④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一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

高2018级高一下期4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第Ⅱ卷均答在答题卷上。

第Ⅰ卷阅读题( 61分)一、现代文阅读( 2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是一国之学,是国家之学,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之学。

“国学”是阐释一国“固有之精神”的学问,正如近代国学家梁启超所言:“学术思想在一国,犹人之精神也。

而政事、法律、风俗及历史上种种之现象,则其形质也。

故欲觇其国文野强弱程度如何,必于学术思想焉求之。

”中国“国学”既为中国之学术,那么,何为中国“国学”之“本”?“国”原义是指邦国、疆域。

“国学”的“国”是指“国家祖国”。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而文化也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得到繁荣发展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不仅有阶级性,而且还具有社会性。

“中国”指我们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中国的“国学”指由我们自己的国家产生、发展的学术,其“根”在本国、其发展亦在本国。

“国学”的“国”不仅指“国家”,而且还指“祖国”。

“国家”是在阶级社会才产生的,然而“祖国”在阶级社会产生之前就存在。

“祖国”有自己本土的古老文化,并且这种文化会一直传承延续到有阶级的社会,甚至再延续到阶级消亡的社会。

“祖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也是文化概念。

“祖国”与“国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祖国”的外延一般来说大于“国家”的外延。

“称呼别的国家时,国家这个词应该用复数形式,因为它们每一个都是许多个而不是一个。

”而称呼“祖国”时,“国家”相对于自己而言具有唯一性。

“本”原义是“根”,这里所说的“国学”之“本”,即“国学”之“根”。

“国学”离不开“本国”,“国学”是在自己的祖国孕育成长。

中国“国学”之“本”即“中国”。

日本学者山田孝雄说:“国体的宣明是国学的第一要义……把国学看成文献学,就止于丢失精神的形骸,同时也丢弃了我国特异的意识。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

2018-2019学年四川省树德中学高一下学期5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
(摘编自《快递包装垃圾成灾》,《中国青年报》) 材料二:为解决快递包装产生的污染,近年来各方都开始积极行动。国家层面,《推 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等 政策出台,引导快递业的绿色发展,规范快递包装的使用。菜鸟、京东、苏宁等电商企 业也积极响应,从推行“无纸化”电子面单,到推行共享快递盒、可循环快递袋等,都 在力争减少快递包装污染的产生。但记者在走访北京多家快递站点后发现,大多数商家 尚未使用这样的绿色包装。对于全国上千万小电商卖家来说,成本较高是他们不愿使用 绿色包装的主要原因。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总工程师曲睿晶指出,包装物材料替代、点对点回收、建立绿色 账户等措施,有利于提高包装物的回收率,但对于电商平台、快递公司及消费者来讲仅 仅是开始,其示范性远远大于实际可操作性,离成为趋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分不清彼此。
⑧我对母亲的思念就是如此。不知道是因为想母亲而想起苦菜,还是因为想苦菜而
想起母亲。
⑨一次,战友们在一起聚餐,照例点了鲜嫩的苦菜芽,我吃着吃着就走神了,拿着
筷子的手在空中悬了好大一会儿。战友们以为我喝多了,其实是想起母亲了。
⑩那一刻,我的思念悄无声息地回到了老家东崖头村,回到了那片生我养我的故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主要论述中西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中国医学和文学的关系,主旨明确。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分述中国传统医学与古典文学关系时层次清晰。 C.文章援引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意存说明传统医学需依托文学作品来传播。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综合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方法。
回到了母亲身边,回到了她老人家调拌好的苦菜旁,贪婪地嗅着那诱人的鲜香……
⑪记得有一年我从部队探亲归来,正是苦菜肆意生长的季节。母亲为了让我顿顿吃 上新鲜可口的苦菜,每天都会早早地去田野挑苦菜。归队前,母亲问我,你们首长爱吃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小说中风景描写的考察,可以从有效性、适度性、技术性这三个维度进行。

风景描写的有效性是指小说中风景描写的必要性,是就其价值与意义而言的。

在小说创作中,风景描写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其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从而实现“圆形”人物的塑造要求。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既可以展现人物周围的环境,又可以揭示人物的身份、气质和个性,展示人物的隐蔽心理结构,并与创作主题紧密相连。

朱光潜说:“人的思想情感和自然的动静消息交感共鸣,自然界事物常可成为人的内心活动的象征。

”风景描写还有助于小说空间的构建,尤其体现在以地域空间为表征的外在物理空间和以情绪空间、哲理空间为代表的内在心理空间的开拓上。

小说空间是一个虚构的艺术空间,往往由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这两个层面构成。

在物理空间中最为重要的是时空的构建,时空与涉及人物出场、情节推进的风景关系紧密,比如展示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呈现时序中的自然环境,进而折射社会大环境。

小说中的风景描写是不是越多越好呢?我想这需要坚持一个适度性的原则。

在有效性的基础上,风景描写过短和冗长都是一种弊病。

英国小说家毛姆曾说:“黎明和夕阳、夜晚的星空、万里无云的暗天、白雪皑皑的山岭、阴森幽暗的树木……所有这一切,都会引来没完没了的冗长描写。

许多描写固然很美,但离题万里。

这是到了很久之后,作家们才明白,不管多么富有诗意、多么逼真形象的景物描写,除非它有助于推动故事的发展或者有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某些情况,否则就是多余的废话。

”毛姆点出了风景描写的有效性问题,同时也批评了尺幅“冗长”的缺陷,暗含了风景描写应遵循适度性的原则。

许多人都有过阅读外国经典小说时因过于冗长的风景描写而被迫翻页寻找故事情节的不适阅读体验。

小说是写给读者大众看的,而读者大众是一种“意义动物”。

从传播学和接受学的角度来看,读者大众更希望读到的是有意义的风景,这种有意义的风景是与人物的命运、故事情节的推进和社会宏观背景相关联的,从而“通过类比获得某种对于普遍性和事物关联性的宏大感受”。

四川省成都市2018树德中学高三下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2018树德中学高三下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题有点问题,3题,题干反转,选A。

实用类A改为B树德宁夏高2018级第六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备课组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

”法国启蒙思想家、法学理论奠基人孟德斯鸠在其名著《论法的精神》中试图从地理、宗教、民情、风俗中追寻法的精神。

他们虽然都没有洞悉法最终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经济物质条件,但都从德与法的关系角度,阐释了一个民族的德性惯习极大地影响到法的内容与形式。

在这个意义上,德与法相互交融,德乃人们心中之法。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

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法治成功的内在标志,是法律被民众所普遍尊重和信仰,而不是畏惧、忌惮法的强制力,即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于日常社会生活之中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引导并赢得“人心”。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

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

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然而,现代社会,道德与法律相对分离,法律获得相对独立性和自足性,有助于形成适应现代工商业社会生活的法律体系、树立法律权威、构建现代法治国家。

当然,在分析法律的相对独立性、看到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同时,充分认识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一致性,对法治国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法律与道德相对分离的命题,既解释了在社会稳定时期,法律可以作为相对独立的系统看待,又肯定了道德与法律的作用其实难以决然剥离。

但是,当命题转向治国方略,亦即究竟是“依法治国”为主,抑或是“以德治国”为要,答案当然毫无疑问地指向前者。

2021树德中学高2018级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树德中学高2018级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树德中学高2018级二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高三语文备课组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二三十年,书面阅读与数字化体验的迅速普及,湮没了民间文学口头讲述的生活现场。

同时,信息社会文学艺术的发展趋势是融合创新,受众的审美意识变得新奇自由,而传统民间文学的审美表达以传承性和群体性为主,其走向衰落似乎是一种必然。

每个时代的民间文学既反映着历史环境,又彰显出时代背景,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是中华儿女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

由乡音、乡俗和家乡故事传说而编织起来的童年记忆,往往在人们心中孕育出“底色的乡愁”并镌刻在人的一生中。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民间文学,反映着民族友好、社会和谐的中华文明主题,有对孔子、屈原、诸葛亮等人物的思想品格认同,对牛郎织女、孟姜女、白蛇传、梁祝等故事类型用各自的方式接受并传承。

从某种意义上讲,在千百年的历史演进中,分散在中华大地上的群众,通过民间文学的形式传承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如今,中国民间文学的人物形象、故事类型、叙事结构等被外来的文学系统挤压,尤其儿童成长初期所接受的童话几乎全是西方文本--白雪公主替代了田螺姑娘、小红帽替代了阿凡提。

长此以往,孩子们对中国民间文学逐渐陌生以致淡忘。

面对严峻的传承危机,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民间文学的创新能力和传承能力,使其重新回归日常生活,有效融入当代社会。

首要的是深度发掘中国民间文学的智慧资源,汲取中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教育资源、伦理资源、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增强人们接受本土智慧资源的信心。

比如,以中国民间文学资源为素材,开发原创游戏产品,让中国民间文学资源进入当代文化消费领域。

最近几年,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工程就是很好的尝试。

通过对盘古开天辟地、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进行再创作,让故事里的经典形象重新立起来,让传统民间故事得到保护和传承。

传统民间文学的传承多是口口相传,在失去原有传承场景的情况下,需要采取新的传承方式。

2018届成都一诊语文试题.docx

2018届成都一诊语文试题.docx

文I 卷(共 70 分)一、代文 (35 分)( 一 ) 下面的文字,完成1— 3 。

(9 分) “ 物狂”度量治理格局盛玉雷①“双 11”来之,消者、商家、快公司、相关行政部已起身来,极准。

数年展演,如今的“ 物狂”更有条不紊,社会也多了一份从容自信。

②从“促日”到“狂”,从一家独唱到百花放,随着的推移,“双11”的雪球效愈加著。

背后的社会心,也了从惊喜到挑剔、从到平静的擅。

“双 11" 概念初之,参与促的商有 20 多家,但活所迸的火花,却点燃了公众的消激情,第二年就遭遇了快的尬。

人在践中逐步懂得,上物不只是“一手交、一手交”那,而是一需要各方同参与的治理。

以“双11” 点,梳理些年来商等行的成与,能清晰感受到社会治理面生的迁。

③当“双 11”成象活,它不是一种象,也成一次合大考。

考考核商平台的水平,考物流企的承能力,考政府部的管理效,也考参与者的社会信。

如今,快等情形也会生,但已不像当初那般无力 : 物流装上“ 警雷达”,可巧借大数据手段排兵布 ; 多部主作,消陷阱化管⋯⋯去 8 年的“双 11”,“天猫”平台交易就了从 5000 万元到 1200 多元的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不断成的社会共治力量。

④如果“双 11” 展至今形成的可影响,有于和挑的及破解,那么在新代得消市,尤其需要社会各方面携手加治理,极主划。

从一定意上,“双 11”映照着社会运行机制的“健康度”,也度量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代化的水平。

⑤十九大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求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化水平。

度了廉价促梢的早期展段,今天的消域,更加注重用的个性化需求。

“双11” 足人日益增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更多可能性。

夯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激活“双11”的展潜能,就能架起一座沟通生与消的固梁,共同做大市、完善服。

⑥其,“双 11”早已超越的关系,成中国社会展活力的一个影。

以“双 11” 契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我就能激更多增活力,凝聚更多展能。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川省成都树德中学2018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你是个独立的人,无人能抹杀你的独立性,除非你向世俗妥协。

(余光中)②逗哏和捧哏是一棵菜,一场戏。

捧哏是绿叶,逗哏是红花。

(唐杰忠)③知识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已经掌握知识的幻觉。

(霍金)④做过的事不要后悔,错了就改,后悔也没用。

(杨洁)⑤人生的价值不在寿和富,而在光和热。

(周有光)⑥现在大家强调创新,强调应用,往往忽略了基础的部分,这是值得担心的。

(吴文俊)人类文化博大精深,名言警句教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答案】做一个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人在假期中我读了《鲁宾逊漂流记》,这本书是英国18世纪的小说家笛福的代表作,讲述了鲁宾逊在孤岛上28年的生存经历,小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读完后,我被鲁宾逊那种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所折服,被他那克服困难的勇气所震撼。

由于船只失事,鲁宾逊漂到了荒芜人烟的岛上,他独自生活,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是充满信心,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使“生活过得很富裕”,开辟了新的天地,创造了自己的“小王国”,从中体验到了亲手创造劳动成果的巨大欢乐。

在整部小说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鲁宾逊跟大自然作斗争的故事,用了五六个月的时间做了一只独木舟,做成后才发现挖条河把它放到海里需要十二年工夫,便只得放弃它。

后来又花了两年时间,才在入海方便的地方另造一只。

他偶尔发现一点稻麦种子,种了一些,但种不是时候,毫无收成,于是,他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再种,终于在第四个年头吃上了自己种的粮食,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他还自制烤炉烤出了香喷喷的面包。

鲁宾逊不断地劳动着、创造着,百折不挠地斗争着,尽管很多事情都是白做的,但他从来没有灰心失望。

书中还写了他与野人的斗争,以及和“星期五”的友情,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不但有了船只、面包,还有了牧场、种植园和自己的住所。

四川省成都市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18届新高三语文零诊模拟试卷(含解析)

成都高2018 届新高三零诊模拟测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在历史学家的研究接近尾声之时,他将会面临这样的挑战:你研究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处?你是否只是从自己的工作中找点乐子?你是否比一个很少读书的街头路人对人类本质的认识更深刻?你是否从历史长河中发现了规律,能够用来预示人类未来的行动或国家的命运?有没有这样的可能:归根结底“历史没有任何意义”,它没有教给我们任何东西,它浩瀚无涯的过去只是错误的一再上演,而这些错误注定要在未来更大的舞台上,以更大的规模发生?我们不时会有这种感觉,而且还有许多疑虑冲击着我们的进取心。

我们真的知道什么是过去,过去真的发生了什么吗?或者,过去只不过是一堆鲜有“定论”的“荒唐事”?我们对于过去发生的认识,总是不完整的,很可能还是错误的,因为历史已经被相互矛盾的证据和存有偏见的历史学家所遮掩蒙蔽,或者也可能被我们的爱国心或宗教偏见所曲解。

“绝大部分历史是猜测,其余的部分则是偏见。

”即使一个历史学家认为自己克服了诸如国籍、种族、信仰或阶级等偏见,他在材料选择和遣词造句上的细微差别,都会暴露出他的私人偏好。

其次,我们通过从过去所得到的结论来推演未来,但是由于变化的加剧,导致这一行为会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更有风险。

今天一些年轻的物理学博士甚至认为,他们所学习的学科近几十年的改变,超过了此前有历史记载的所有时期。

每一年,甚至每一个月,都有一些新的发明、新的方法或者新的情况迫使人们对行为和观念做全新的调整。

更有甚者,机遇的因素,或者说是自由的因素,似乎会进入到金属和人本身的活动运行中。

我们再也不能确信,原子,更小的有机体,如我们所认为的在过去发生反应那样,将一如既往地会在未来发生相同的反应。

电子,如同库柏的上帝一样,神秘莫测,其奇妙的运行以及一些怪癖的特点或情况,或许就能打乱国家之间的平衡。

正如亚历山大,当他酗酒致死,导致了他的新帝国分崩离析;或者如腓特烈大帝,由于俄国继任沙皇醉心于普鲁士道路,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的灾难。

2018年四川语文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2018年四川语文高考试题(word档含答案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

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以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

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

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

片面地强调空间的公共性或片面地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私人性,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

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

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

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

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

四川省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含答案

四川省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三)含答案

四川省2018届高三考前适应性考试(三)拟题袁先锋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

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

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

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

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

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

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

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含答案

高考语文适应性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春望》中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 ,______ ”。

《离骚》中诗人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后悔没有看清道路,犹豫想要退隐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 ”。

《庄子•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列子虽然免于行,“______ ”;惟有顺应天地万物之性,驾驭六气变化,“______ ”才是真正的无所凭借。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冯翊①西楼郎士元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

近郭乱山横古渡,野庄乔木带新烟。

北风吹雁声能苦,远客辞家月再圆。

陶令②好文常对酒,相招一和白云篇③。

【注】①冯翊:唐代郡名。

②陶令:陶渊明。

③白云篇:陶渊明《和郭主簿》诗中有“遥遥望白云”之句,后以“白云篇”称隐士之诗。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倚”“望”表现诗人盼归之状,“凄然”“苦”则揭示出他的心境。

B.西楼暮天、古渡野庄、北风雁声都是诱发诗人内心伤感与愁苦的景物。

C.诗人客居他乡,“再圆”之月更添离愁,深沉的情感与景物有机交融。

D.前三联景中叙事,侧重叙事,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自然贴切。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3.下面是首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的会徽,采用了传统的印章形式,请写出该会徽中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 60 个字。

答:______。

4.参考材料一的方式,分别写出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反驳的话。

要求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每处不超过 30 字。

材料一:众人聊起京剧大师谭鑫培演出的《秦琼卖马》。

胡适说:“京剧太落伍,甩一根鞭子就算是马,用两把旗子就算是车,应该用真车真马才对!”黄侃反驳说:“如果这样的话,唱《武松打虎》,也一定要用真老虎吗?”材料二:李贺考进士。

四川省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四川省2018届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上交答题卡。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 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春节是民俗,更是中华文化经久不息的情感盛宴,每个家庭的快乐与团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全社会不约而同的互动与和谐,让寒冬因春节而有活力而有温度。

春节是对人生社会的美好礼赞,充满了真诚祝福,是体现人民幸福指数的直接标尺。

春节更是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直接追求,是中国文化助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凝聚的引擎。

长期以来,对春节的研究只在民俗学的范畴去把它当作传统文化遗产来研究和对待,而忽略了春节的文化基因价值和精神引领地位,忽略了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文化节点和经济抓手。

春节文化的弘扬,最核心的就是认识和总结春节形成的生态学意义、春节发展的社会学意义和春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学意义。

对春节文化的研究,不该仅于民俗学意义上的事象总结与评价,而是要将春节文化当作民族文化的主流体系和撬动杠杆来认识,要站在文化自信的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春节文化。

党的十九大把建设文化强国放在了前所未有的突出地位,文化自信,就要找到我们的文化坐标,重新认识和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民族气质的文化战略,寻找文化走向国际的路径。

春节,同样像“一带一路”一样是中国通向世界的充满活力的有形动脉。

春节,应该以更加鲜明的特色,更加完整的体系,更加灵活的方式,携带着中国文化语汇和精神,携带着中国人民的激情与风采来感动世界。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语文试题(一)Word版含解析

2018年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法律法规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具体规则,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运用法律法规和公共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

”这里的法律法规当然包括各个部门法,其中,商法也不例外。

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融入商事法律制度,首要一点是找到商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性。

首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部分,商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

商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极其重要的部门法律,与其他法律一道肩负着构筑社会主义法治秩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使命,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相一致,充分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法治。

同时,商法作为直接以保障营利为宗旨的部门法,对于促进社会成员创造财富和推动国家繁荣昌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法中调整各利益相关者权利保护与企业治理的诸多制度安排,对于增进社会主义民主尤其是经济民主、推动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提升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均具有重大意义。

这使得商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性。

其次,商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内在的契合性。

商法的本质是市场规则。

其不仅规定了公司、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市场主体设立、经营、变更、终止的法律规则,而且还规定了法人财产权、股权、职工参与权等各类市场主体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基本权利;不仅规定了为公司提供融资渠道的证券法律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风险防范和保障的保险法律机制、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支付工具的票据法律机制等一系列市场交易机制,而且规定了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权利与商法目标实现的法律责任机制。

这些规则,为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四川省树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阶段性测试 语文 PDF版含答案

高2017级高二下期4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5分)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基本特点歌剧只重歌唱,舞剧只有舞蹈,唯有中国古典戏曲综合了歌、舞、文学、绘画等很多艺术种类,是最综合的艺术。

但是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个艺术种类在戏剧艺术中并不是拼凑起来的,这些不同的艺术种类,都是根据“戏剧”的原则综合起来的。

而所谓“戏剧”的原则,就是通过矛盾冲突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

因此,这些被综合的艺术种类,固然是遵守各自的规律,还要遵守“戏剧”的规律,于是各种艺术种类到了古典戏曲中,都起了一定的性质上的变化。

同时,由于戏曲综合了各种艺术种类,所以戏曲作为戏剧也产生了性质上的特点。

这样在戏剧的基本原则之下,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形成了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特点。

作为表演艺术来说,戏曲艺术主要综合了音乐和舞蹈。

音乐和舞蹈是比较单纯的艺术。

舞蹈是用人的身体动作来表现思想、感情、情绪,音乐是用声音表现思想、感情、情绪。

二者都要在自然的形式下表现一种意义(或“意蕴”)。

作为艺术形式来说,它们都是“表意”的。

这里所谓“表意”的“意”,同时包括了“理智”和“情感”两个方面,在艺术中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而这两种因素在艺术中的结合又不是机械的,在总的“表意”的特点下,我们又可以把艺术分为“再现的”和“表现的”,前者侧重表达一种理智的思想,后者侧重于表现一种情感。

以此来说明绘画、戏剧与音乐、舞蹈的关系,也的确有它方便的地方。

结合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问题,中国戏曲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表情”的因素竟占三分之二,这样,中国戏曲在艺术上的特点也就容易看清了。

话剧是没有歌舞的,这自是常识,但由这种明显的区别带来的艺术特征上的不同,就常常为人所忽视。

2018最新试题资料-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带答案)

树德中学2018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带答案)5树德中学10题。

(9分,每小题3分)留侯论(宋)苏轼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老人也,其事甚怪。

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世人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获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

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

庄王曰“其主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

高祖忍之,养其全。

成都树德中学高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定稿

成都树德中学高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定稿

成都树德中学高2015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稽.查/稽.首裨.益/裨.将刹.那/古刹.数.落/数.见不鲜B.骠.勇/骠.马秸.秆/桔.梗内讧./杠.杆摒.弃/敛声屏.息C.挣.揣/挣.扎盘踞./拮据.商埠./阜.盛交恶./深恶.痛绝D.处.理/处.所恫.吓/胴.体手腕./婉.谢和.面/曲高和.寡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撺掇缉私队徇私舞弊不近情理B.切蹉连锁店喁喁私语手屈一指C.阴骘冷飕飕一诺千金胼手砥足D.坐镇文绉绉度长挈大秀外慧中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做文章原本就要自出机杼....,自行发挥,而不是迎合他人的嗜好。

如今,他已经攀上写作的高峰,“峰高无坦途”,相信他定能书写出更美的画卷。

B.阅卷时所看到的许多作文,至今记忆犹新。

有的感情真挚、观点深刻;有的字字珠玑,读来酣畅淋漓、满口余香;有的却不堪卒读....、难以入目。

C.今年初以来,由于干旱少雨,库区水体富养化加剧,局部水域水葫芦大面积繁殖。

7月,省政府下达了三个月内还库区一片洁净的“军令状...”。

D.对于..重庆市忠县三峡橘海与天池山景区间的石屋群,专家有不同看法,而它也一直以神秘的色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探访者。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地图代表一个时代的科技发展,在被人类发明、利用的过程中,地图反映了历史、地理、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传递着特殊的文化信息,积淀了厚重的文化。

B.在正常工作的两个月昼内,“玉兔”号月球车利用搭载的测月雷达等科学设备,获取了着陆区月壤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以及月壳的浅表结构等重要数据。

C.川菜的创新已经不是新鲜话题,但从市场反馈来看,效果确实有限,这是由于传统川菜的特点已经深入人心的原因,想要进行改变还需要长时间的摸索与尝试。

D.高端测试技术是英特尔独有的、最新测试技术,选择落户成都,不仅将助力英特尔成都工厂的全面升级,更有助于中国ICT产业持续创新并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德中学高2015 级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论述类文本阅读辉煌与寂寥:墨家学派衰落成因赵建成①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

当时学者以儒墨并称,非儒即墨,二家并为显学。

然而盛极一时的墨家学派,在秦汉之后几乎销声匿迹了。

作为墨家学派创始人的墨子,其生平事迹已经开始变得模糊,或者说遭到漠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皆立传记,仅在《孟子荀卿列传》的最后对墨子附以24 字的内容,简略不备而又含糊不明。

在秦汉之后,墨家几乎再无传人。

②盛极一时的学术流派突然衰落,这是一个颇有意味、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略窥其原因。

③首先,就其根本而言,墨家的学说过于理想化,或者说就是一种空想。

墨家思想有着十分严密的逻辑关系,其最根本的主张是兼爱,几乎一切观点与主张皆由此生发:因兼爱而非攻,反对战争;物质财富是有限的,少数贵族的奢侈生活必然会导致下层民众的贫困,故主张节用、节葬、非乐;儒家礼制的繁琐与用度之多又与此相冲突,故墨家非儒;尚同与尚贤是墨家的为政之本,是针对当时天下混乱的形势而提出的政治纲领,其实质也是为了贯彻其兼爱的主张。

④那么,作为其出发点与立足点的兼爱,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主张呢?墨子认为,天下一切混乱皆起自不相爱。

解决的办法是,使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则可消灭一切祸乱之源头。

(《墨子·兼爱》)但正如《汉志·诸子略》墨家类小序所云,“推兼爱之意,而不知别亲疏”,这种无差别、一视同仁地爱一切人的主张显然不符合人性发展的实际,也忽略了宗法制度、血缘关系的社会现实,墨子所设想的理想社会图景可望而不可即,不可能实现。

⑤其次,一种学说往往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思想层面,二是实践层面。

在先秦诸子中,墨家比较有影响的多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其思想的深度不足。

因此,一旦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这种学说也就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秦汉之后,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墨家的主张不符合新秩序的要求,几乎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因此走向衰落;而同为显学的儒家学说则恰恰相反,获得了空前发展,二者命运迥然不同。

⑥同时,墨家的主张对人在实践上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往往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

庄子对墨子的人格非常欣赏,但他仍客观地指出:“墨翟、禽滑釐之意则是,其行则非也。

将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腓无肢、胫无毛,相进而已矣。

乱之上也,治之下也。

”庄子还评价墨家非乐、节葬、节用诸说曰:“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

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墨子对于人的要求实在太高了,他自己虽能做到,但无法为天下人普遍接受,所以实际上恰恰偏离了圣人之道。

⑦最后,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家学术流派,如儒家、道家、法家等,其学说都不是停滞不前的,而是不断地注入新的内涵。

除创始人外,还不断涌现出重要的代表人物,使本学派的理论有大的推进,如儒家的孟子、荀子、道家的庄子,法家的韩非子等等。

反观墨家,墨子之后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人物,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所以,不能与时俱进,也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删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界百家争鸣,今天看来,当时的儒家和墨家可谓最盛,非儒即墨,是因为两家均为显学。

B.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人所立传记,详细记载,唯独对墨子的传记,简略而又含糊。

C. 墨家主张节用、节葬、非乐,而儒家礼制上的繁琐与用度之多与墨家的主张相冲突,所以,墨家对儒家持否定态度。

D. 在秦汉之后,墨家并没有出现特别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也没有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新的理论与学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 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墨家学说衰落的原因,并论证了衰落带来的影响。

B. 文章用较大篇幅论证了墨子学说的过于理想化和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

C. 文章提到了墨家的许多主张,用以证明兼爱是墨家学说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D. 文章第六段引用了庄子的话,旨在说明墨子对人的要求太高,常人难以做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认为,兼爱即天下兼相爱、交相利,爱人若爱其身,视人之室、家、国若其室、家、国,如能这样,则一切混乱都可消除。

B. 墨家学派衰落的根本原因出在其学说上,其最重要的主张即兼爱思想过于理想化,甚至可以说就是一种空想。

C. 墨家比较有影响的都是实践性的主张,但因其思想的深度不足,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

D. 一种学说要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必须不断地完善与发展。

不能与时俱进,是墨家学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答案】1. C 2. A 3. C【解析】1. 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 项,强加因果。

B 项,《史记》中并无墨子的传记。

D 项,“没有提出像儒家和道家一样提出过心的理论和学说”错,原文“也没有提出超越墨子的理论与学说”。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A 项,没有谈影响。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C 项,“都是”扩大了范围;“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在实践层面上也因此没有出路”,因果倒置,应该是“在实践层面上没有出路,让这种学说失去了发展的空间”。

点睛: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涉及的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看看有没有曲解文意、张冠李戴、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张择端的春天之旅祝勇①时至今日,我们对张择端的认识,只有《清明上河图》跋文中的寥寥16 个字:“东武人也。

幼读书,游学于京师,后习绘事。

”②他画“清明”,“清明”的意思,一般认为是清明时节,也有人解读为政治清明的理想时代。

这两种解释的内在关联是:清明的时节,是一个与过去发生联系的日子、一个回忆的日子,在这一天,所有人的目光都是反向的,张择端也不例外,在清明这一天,他看到的不仅仅是日常的景象,也是这座城市的深远背景;而张择端这个时代的政治清明,又将成为后人们追怀的对象。

③ “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

那一天刚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个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风中颤动,包括彩色招展的店铺旗幌、酒铺荡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绸衣飘动的纹路,以及弥漫在他的身边的喧嚣的市声……所有这些事物都纠缠、搅拌在一起,他铺开画纸,轻轻落笔,但在他笔下展开的,却是一幅浩荡的画卷。

④没有内心的强大,支撑不起这一幅浩大的画面,张择端要以自己的笔书写那个朝代的挺拔与浩荡。

这不是鲁莽,更不是狂妄,而是一种成熟、稳定,是胸有成竹之后的从容不迫。

他精心描绘的城市巨型景观,并非只是为了炫耀城市的壮观和绮丽,而是安顿自己心目中的主角——不是一个人,而是浩荡的人海。

汴京的平民和商人,是城市的魂,构筑了城市的神韵风骨。

⑤画的主角是以复数的形式出现的。

他们互不相识,但每个人都担负着自己的身世、自己的心境、自己的命运。

他们拥挤在共同的空间和时间中,济济一堂。

于是,这座城就不仅仅是一座物质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座“命运交叉的城堡”。

⑥在这座“命运交叉的城堡”里,潜伏着命运的种种意外和可能。

张择端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城市的空间中,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座城市的真正魅力在哪里。

他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一个变化的空间。

他画的不是城市,是命运的神秘与不可知。

在多变的城市空间里,每个人都在辨识、寻找、选择着自己的路。

选择也是痛苦,但没有选择更加痛苦。

张择端看到了来自每个平庸躯壳的微弱勇气,这些微弱勇气汇合在一起,就成了那个朝代里最为生动的部分。

⑦没有汴河,就没有汴京的耀眼繁华。

在《清明上河图》中,河流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但这只是张择端把汴河作为构图核心的原因之一,对于他来说,这条河更重大的意义,来自它不言而喻的象征性——变幻无形的河水,正是时间和命运的赋形。

⑧河道里的水之流,与街道里的人之流,就这样彼此呼应起来,使水上人与岸边人的命运紧密衔接、咬合和互动。

没有人数得清,街市上的人群,有多少是赖水而生;没有人知道,饭铺里的食客、酒馆里的酒客、客栈里的过客,他们的下一站,将在哪里停泊。

对他们来说,漂泊与停顿是他们生命中永远的主题。

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并非一个定格的场景,铁打的城市流水的过客,它是一个流动的过程。

它不是一瞬,是一个朝代。

⑨汴京以130 万人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城市,成为东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商业文明的壮丽顶点。

这座因水而兴的城市没有辜负水的恩德,创造了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文明。

但另一方面,水也是凶险的化身。

汴河的泛滥曾给这座城市带来过痛苦的记忆,它在空间上的漫漶正如同在时间上的流逝一样冷酷无情。

河中的泥沙淤积严重,河床日益抬高,使这条河变得不稳定,而这种不稳定,又使整座城市,以及城市里所有人的命运变得动荡起来。

因此,朝廷每年都要在冬季枯水之时组织大规模的清淤工作。

然而,又有谁为这个王朝“清淤”呢?于是,张择端凝望着眼前的花棚柳市、雾阁云窗,他的自豪里,又掺进了一些难以言说的伤感与悲悯。

张择端一线一线地描画,不仅为了这座变幻不息的城市从此有了一份可供追忆的线索,更在思考日常生活中来不及生发的反省与体悟。

⑩甚至连《清明上河图》自身,都不能逃脱命运的神秘性——近一千年过去了,这幅画被不同时代的人们仔细端详了千次万次,但每一次都会发现与前次看到的不同。

以至于今天,每个观赏者对这幅画的描述都是不一样的,研究者更为画上的内容争吵不休。

⑾直到此时我才明白,《清明上河图》并非只是画了一条河,它本身就是一条河,一条我们不可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取材于祝勇同名文章,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题目“张择端的春天之旅”一语双关,既指张择端在清明时节观赏汴河之景,也指《清明上河图》呈现了春天的“上河”之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