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细菌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感染性腹泻
泻,金黄色葡萄球菌腹泻等 。
• 按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病程小于2周,大多数感染性腹泻 表现为急性腹泻。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 痢疾、霍乱等。
•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至2个月,介于急性腹
泻与慢性腹泻之间,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
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滥用抗生素,
使
注意事项: • 1.粪便不可混有尿液。量少许。 • 2.要选择有脓血、粘液的那部分,如无脓血应从粪便表
面不同部位和粪端采取。
• 3.将采到的粪便放在清洁的小瓶中,最好不要放在纸盒 中,以免水分蒸发,大便干燥。
• 4.夏季粪便容易发酵,所以必须在截取小儿大便后30 分钟内送交检查。
临
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长达数天,甚或 数周,往往起病急。以肠道症状最为突
内送检。
• 注意事项: • 不能污染上大便 。 • 前、后段尿不要,接取中间尿液。 • 女性月经期暂不宜留尿 。
大便留取方法:
• 大便标本的留取大便常规检查,用竹签或木片采 取约蚕豆大一块新鲜粪便。
•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可 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采取。
尔森氏菌肠炎等 。
②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 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 伴有发热,粪便性状、白细胞 。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 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 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 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
•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疾病, 每年全世界估计有320万≤5岁的儿童 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 1﹣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 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 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
• 按病程分类
• 急性腹泻 病程小于2周,大多数感染性腹泻 表现为急性腹泻。多见于细菌性食物中毒、 急性肠道感染,如病毒性肠炎,急性细菌性 痢疾、霍乱等。
• 迁延性腹泻 病程在2周至2个月,介于急性腹
泻与慢性腹泻之间,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小儿,
免疫功能低下者和滥用抗生素,
使
注意事项: • 1.粪便不可混有尿液。量少许。 • 2.要选择有脓血、粘液的那部分,如无脓血应从粪便表
面不同部位和粪端采取。
• 3.将采到的粪便放在清洁的小瓶中,最好不要放在纸盒 中,以免水分蒸发,大便干燥。
• 4.夏季粪便容易发酵,所以必须在截取小儿大便后30 分钟内送交检查。
临
潜伏期可短至数小时,长达数天,甚或 数周,往往起病急。以肠道症状最为突
内送检。
• 注意事项: • 不能污染上大便 。 • 前、后段尿不要,接取中间尿液。 • 女性月经期暂不宜留尿 。
大便留取方法:
• 大便标本的留取大便常规检查,用竹签或木片采 取约蚕豆大一块新鲜粪便。
• 标本以病人粪便为主,水样便采取1~3mL,可 用直肠棉拭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 采取。
尔森氏菌肠炎等 。
②分泌性腹泻
指病原体或其产物作用于肠上皮细胞,引起肠 液分泌增多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腹泻病人多不 伴有发热,粪便性状、白细胞 。 属于此类腹泻的除霍乱外,还有肠产毒性大肠 杆菌肠炎、致泻性弧菌肠炎、非O1/非O139霍乱 弧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隐孢子虫肠炎,以 及常以食物中毒形式出现的腊样芽胞杆菌腹
•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最常见的一类疾病, 每年全世界估计有320万≤5岁的儿童 死于腹泻占同龄儿童死因的24.8%。
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每儿童患病 1﹣12次;发达国家,每年每儿童患 病1﹣5次。由此可见,感染性腹泻仍 是当前一类重要的疾病。
传染病 细菌性痢疾 病理学课件
2023/6细/8 菌性痢疾(大体)
细菌性痢疾(镜下)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病理变化 ③溃疡形成: 约发病一周,假膜溶解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浅 表性溃疡。 ④愈合: a. 溃疡趋向愈合时,粘膜上皮再生修复,不形成明显瘢痕; b. 少数较大的溃疡,愈合后可形成表浅的瘢痕,一般不引起 肠狭窄。
三、发病机制
痢疾杆菌经口进入胃,大部分被胃酸杀灭,仅少部分进入肠道, 通过肠道的防御功能,肠粘膜上皮分泌的特异性抗体的排斥作用, 使其不能侵袭肠粘膜而发病。当受冷、暴饮、暴食、过度疲劳等诱 因使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即使感染少量病原菌也会致病。痢疾杆菌 侵入肠粘膜上皮后,首先在上皮细胞内大量繁殖,菌体裂解后释放 出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肠粘膜炎症。痢疾杆菌必 须侵入肠粘膜才能致病,故痢疾杆菌对肠粘膜的侵袭力是致病的主 要因素。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好发年龄:2~7岁儿童 (2)病因: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氏痢疾杆菌 (3)特征:起病急骤,肠道病变和临床症状常不明显,而全身中毒症 状严重,数小时后即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卡他性肠炎、滤泡性肠炎。 (5)发病机制: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健全,对痢疾杆菌毒素高度敏感。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病变部位:主要累及大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最重。 根据肠道炎症的特征和临床经过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 2、慢性细菌性痢疾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病理变化
①肠粘膜急性卡他性炎: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 ②假膜性炎: 肠粘膜表层坏死,与渗出的大量纤维素、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和 细菌形成假膜。 肉眼,假膜呈灰白色、糠皮样,如出血严重或被胆色素浸染时, 假膜则分别呈暗红或灰绿色。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肠道传染病》PPT课件
• 肠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肠道传染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肠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经 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 体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肠道传染病可 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寄生虫性等类型
高危人群识别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 群,应特别关注。
管理策略
对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 卫生等。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患者教育和家属参与重要性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接种效果评估
对接种者进行定期随访和 效果评估,确保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社区环境整治和消毒措施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 、污水等污染源。
消毒措施
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减 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宣传教育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 护意识和能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预防
无症状感染、急性阿米巴痢疾(发热、腹 痛、腹泻、粘液血便)、慢性阿米巴痢疾 (腹泻、贫血、消瘦)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加强水源 和粪便管理,及时治疗患者和无症状感染 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伤寒与副伤寒病原菌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 胞减少
• 肠道传染病概述 • 常见肠道传染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临床治疗方法探讨 • 并发症处理及风险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肠道传染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道传染病是指由各种病原体经 口侵入肠道并能由粪便排出病原 体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不同,肠道传染病可 分为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 寄生虫性等类型
高危人群识别
儿童、老年人、孕妇及免疫低下人群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危人 群,应特别关注。
管理策略
对高危人群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接种疫苗、注意饮食 卫生等。同时,加强病情监测和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患者教育和家属参与重要性
患者教育
向患者详细解释肠道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等,提高患 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接种效果评估
对接种者进行定期随访和 效果评估,确保疫苗的有 效性和安全性。
社区环境整治和消毒措施
环境卫生整治
定期开展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清理垃圾 、污水等污染源。
消毒措施
对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等进行定期消毒,减 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
宣传教育
加强肠道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防 护意识和能力。
疫情监测与报告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预防
无症状感染、急性阿米巴痢疾(发热、腹 痛、腹泻、粘液血便)、慢性阿米巴痢疾 (腹泻、贫血、消瘦)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食物,加强水源 和粪便管理,及时治疗患者和无症状感染 者Βιβλιοθήκη 伤寒与副伤寒病原菌
伤寒杆菌和副伤寒杆菌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
症状
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 脉、玫瑰疹、肝脾肿大、白细 胞减少
《传染病》PPT完美版课件
公共卫生与传染病控制
建立健全的公共卫生体系
完善传染病监测、报告和处置机制,提高应 对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共同应对全球传染病威胁,分享防控经验和 资源。
促进科研与技术创新
推动传染病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防 治效果。
提高公众参与度
鼓励公众积极参与传染病防治工作,形成社 会共治局面。
06
传染病的未来展望
发热
多数传染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如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 等。
毒血症状
如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乏力 等,常见于流行性感冒、登革 热等。
神经系统症状
如意识障碍、抽搐、昏迷等, 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狂犬 病等。
传染病的诊断方法与标准
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表现
收集患者的病史、接触史、旅行史等流行 病学资料,有助于判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
预测
根据已知的流行病学资料,运用数学模型等方法预测未来疫情的发展趋势,为制 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预测内容包括疫情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强度等。
04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与诊断
传染病的临床表现
皮疹
部分传染病在病程中会出现皮 疹,如麻疹、风疹、猩红热等 。
消化系统症状
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霍乱等 。
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
流行性感冒起病急骤,全身症状重, 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无明显的流行 特征。
水痘与带状疱疹
水痘的皮疹为红色斑疹、丘疹、疱疹 和结痂同时存在,而带状疱疹的皮疹 为沿神经分布的簇状疱疹,伴有神经 痛。
麻疹与风疹
麻疹的皮疹为红色斑丘疹,出疹顺序 为耳后、发际、颈部、躯干、四肢, 而风疹的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出疹 顺序为面部、躯干、四肢。
感染性腹泻演示文稿课件
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也是引起腹泻 的原因之一,如阿米巴原 虫、贾第鞭毛虫等。
抗生素使用不当
长期或不适当使用抗生素 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从而引起腹泻。
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或毒素污染的 食物可能导致腹泻和其他 消化系统症状。
03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A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泻、腹痛、发热等症状,以 及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接种对象
轮状病毒疫苗主要针对婴幼儿,霍乱疫苗则适用 于特定的高风险人群。
接种建议
根据当地腹泻疾病流行情况,结合医生建议,选 择合适的疫苗进行接种。
05 感染性腹泻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细菌性腹泻爆发事件
总结词
大规模爆发、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
详细描述
某地区发生细菌性腹泻爆发事件,短时间内大量患者就诊,经调查发现是由一种 常见细菌引起,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当地政府采取紧急措施,加强水源监测和食 品卫生管理,并开展宣传教育,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感染性腹泻演示文稿 课件
目录
• 感染性腹泻概述 • 感染性腹泻的病因 • 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 感染性腹泻的预防与控制 • 感染性腹泻的案例分析 • 结论与展望
01 感染性腹泻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感染性腹泻是一种由病原体引起 的消化道综合征,以腹泻为主要 表现。
分类
根据病因,感染性腹泻可分为细 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和真菌 性腹泻等。
开展腹泻疾病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腹泻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个人防护措施
勤洗手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 是在上厕所、处理食品、换尿布
之后。
分隔食物
感染性腹泻ppt课件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病人 病原携带者 受感染的动物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病人
腹泻病人、亚临床病人
病原携带者
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健康携带者 流行病学意义
活动是否受限、带菌和排菌时间长短、从事职业等有关
受感染的动物
动物传染源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弯曲菌肠炎、沙门菌肠炎、耶氏菌肠炎、食物中毒等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人群分布
以婴幼儿和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 发病率 不同经济、文化、卫生、职业人群之间发病率有明显差异
流行形式
可以呈现为散发、暴发或流行 一般经水和食物传播的感染性腹泻以暴发和流行为主 霍乱、痢疾、沙门菌感染 致泻性弧菌感染、致泻性大肠杆菌感染
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 InfectioFra biblioteks Diarrhea
感染性腹泻
引言
感染性腹泻(infectious diarrhea)
指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以腹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 肠道传染病
腹 泻 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急性腹泻 急性起病,病程2周以内 迁延性腹泻 超过2周但未超过2个月 慢性腹泻 反复发作,持续2个月以上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 coli, EIEC)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amorrhagic E. coli, EHEC)
感染性腹泻
第一节 病原学
感染性腹泻
第二节 流行病学特征
二、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方式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猪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全身中毒性损害,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 质器官变性、坏死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受累器官包括:肺、肝、肾、心脏、横纹肌及神 经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进一步发展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红细胞及细 菌混合所致,假膜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3)大约1周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表浅。 (4)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起病急骤,病原体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2)好发年龄:2~7岁儿童。 (3)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为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一般为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学(第9版)
3. 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最多。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淋巴组织
MPS吞噬
菌血症
潜伏期(10天)
细菌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毒血症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肿胀(第1周)
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第2~3周)
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猪和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急性全身中毒性损害,主要累及全身毛细血管,引起循环障碍和出血,以及广泛的实 质器官变性、坏死而导致严重功能障碍,受累器官包括:肺、肝、肾、心脏、横纹肌及神 经系统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黏液分泌亢进,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 (2)进一步发展形成特征性的假膜性炎,大量纤维素、坏死组织、炎细胞、红细胞及细 菌混合所致,假膜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 (3)大约1周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溃疡多较表浅。 (4)临床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黏液脓血便)。
病理学(第9版)
(二)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3.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起病急骤,病原体为毒力较低的福氏或宋内痢疾杆菌。 (2)好发年龄:2~7岁儿童。 (3)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 ,一般为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4)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一般为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病理学(第9版)
3. 儿童及青壮年患者多见,全年均可发病,夏秋两季最多。
病理学(第9版)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细菌
小肠淋巴组织
MPS吞噬
菌血症
潜伏期(10天)
细菌内毒素 再次入血
败血症、毒血症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肿胀(第1周)
细菌随胆汁再次进入小肠
肠壁淋巴组织 坏死和溃疡形成(第2~3周)
《传染病腹泻》课件
政策对话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政策对话,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全球传染病 防控体系,提高应对传染病腹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各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能力建设,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05
传染病腹泻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一名5岁儿童因腹泻入院,经诊断为 轮状病毒感染。该患儿出现发热、呕 吐、腹泻等症状,经治疗病情得到控 制。
病原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细菌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性 较强,可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存活。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性 较弱,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
存。
寄生虫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 性因寄生虫种类而异,有些寄生 虫可在宿主体外存活较长时间。
03
传染病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腹 部X光检查等。
疫苗接种
接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疫苗, 如轮状病毒疫苗,以增强免疫 系统对腹泻病原体的抵抗力。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腹泻的认识 ,了解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控制策略与方法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 告传染病腹泻病例,以便采取必要的 控制措施。
隔离和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 进一步传播。同时,对接触者进行医 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
泻和慢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可能出现发热、
腹痛等症状。
02
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等,它们主要通过消化道
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开展政策对话,共同探讨如何改进全球传染病 防控体系,提高应对传染病腹泻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研讨会等方式,加强各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能力建设, 提高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水平。
05
传染病腹泻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案例一
一名5岁儿童因腹泻入院,经诊断为 轮状病毒感染。该患儿出现发热、呕 吐、腹泻等症状,经治疗病情得到控 制。
病原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细菌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性 较强,可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
下存活。
病毒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性 较弱,需要在宿主细胞内才能生
存。
寄生虫性腹泻病原体对环境适应 性因寄生虫种类而异,有些寄生 虫可在宿主体外存活较长时间。
03
传染病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与标准
诊断方法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查进 行综合判断。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腹 部X光检查等。
疫苗接种
接种针对特定病原体的疫苗, 如轮状病毒疫苗,以增强免疫 系统对腹泻病原体的抵抗力。
健康教育
提高公众对传染病腹泻的认识 ,了解其传播方式和预防措施
,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控制策略与方法
疫情监测与报告
建立有效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报 告传染病腹泻病例,以便采取必要的 控制措施。
隔离和治疗
对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防止病毒 进一步传播。同时,对接触者进行医 学观察和预防性治疗。
泻和慢性腹泻。细菌性腹泻的特点是发病急、症状重,可能出现发热、
腹痛等症状。
02
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病原体有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等,它们主要通过消化道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食物中毒
(microbial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
一 、概述 (outline) (一)流行病学特征 1 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2 夏秋季发生率高 3 动物性食品是主要中毒食品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二) 中毒发生的原因 (三个环节) 1 食品被致病菌污染 2 食品中污染的致病菌有繁殖的机会 3 食用前未加热或未彻底加热
血常规:WBC N ,慢性可贫血 便常规:粘液脓血便,WBC≥15个/HP 病原学:便培养,注意取样 免疫学:尚未推广 核酸检测:未推广
七. 并发症及后遗症
败血症:儿童,老年人,HIV。
溶血尿毒综合征(多见于痢疾志贺菌感染) 关节炎(变态反应):病后2周内,激素有效 耳聋,失语,瘫痪(中毒性脑型) 瑞特综合征:青年男性多见,眼炎,尿道炎, 关节炎
侵袭性腹泻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重,常有发热。 腹痛较重 排稀便、粘液便、粘液血便及脓血便。 里急后重 便次多,便量少/次。 脱水少见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广谱抗生素应用过程中或应用以后出现 机体本身抵抗力明显下降 菌群紊乱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状芽 胞菌、肠球菌、念珠菌等过度生长 金黄色葡萄球菌、难辩梭状芽胞菌可引起伪 膜性肠炎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
(epidmiological features)
1 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2 食物中毒种类分布特点
3 季节性及地区性分布特点 全年可发生,但第二、第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 是高发季节
食物中毒分类 (types of food poisoning)
细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
感染性腹泻的课件
静脉补液用于重度脱水病人及不能口服的轻、中 度脱水病人;轻、中型病人可口服补液。 (三)抗菌治疗(辅助治疗) 作用: 减少排菌量,缩短排菌期,减少腹泻量。 药物: 环丙沙星,呋喃唑酮(痢特灵)。上述药 物可选择一种,疗程3天。
二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 见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等)及肠道的痢疾三联征:便 次多量少的粘液血或脓血便、痉挛性 腹痛、里急后重。
【临床表现】
• 分型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轻型 2) 普通型(典型) 3)重型 4) 中毒型 2 慢性细菌性痢疾: 1) 慢性迁延型 2)慢性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1)消化道症状:
腹痛:脐周、左下腹
腹泻: 粘液浓血便、次数多、量少,里急后重感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症状
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 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 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 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 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 弧菌缺乏免疫力,有可能取代O1群霍乱弧菌蔓延 到世界各国,有人预言,这些流行可能标志着第 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因此,对O139群霍乱弧 菌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霍乱的临床表现:分三期
1 泻吐期: 急性起病。剧烈腹泻(特点 为水样便,典型为米泔水样便,每次便 量大,无明显不适和腹痛),每日十余 次或数十次。少数伴有呕吐(特点为无 明显恶心,呕吐物为水样,喷射性,性 状与大便性状相同),一般无发热。一 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
2 脱水期: 持续和大量泻吐,导致水和电解质
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 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 舟状腹、哭无泪等。 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 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血钾表现等 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3天。
二 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引起的常 见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特征: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发热等)及肠道的痢疾三联征:便 次多量少的粘液血或脓血便、痉挛性 腹痛、里急后重。
【临床表现】
• 分型 1 急性细菌性痢疾: 1)轻型 2) 普通型(典型) 3)重型 4) 中毒型 2 慢性细菌性痢疾: 1) 慢性迁延型 2)慢性急性发作型 3)慢性隐匿型
【临床表现】
1急性菌痢:
1)消化道症状:
腹痛:脐周、左下腹
腹泻: 粘液浓血便、次数多、量少,里急后重感
2)全身感染中毒症状症状
O139群霍乱弧菌是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 泰国等地出现的大批霍乱样腹泻的病人吐泻物中 分离到的一种新型的霍乱弧菌。由此菌株引起的 疾病在临床和流行病学上与O1群霍乱弧菌无法区 分,故也被WHO定为霍乱。由于人群对O139群霍乱 弧菌缺乏免疫力,有可能取代O1群霍乱弧菌蔓延 到世界各国,有人预言,这些流行可能标志着第 八次霍乱大流行的开始。因此,对O139群霍乱弧 菌的防治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一)霍乱的临床表现:分三期
1 泻吐期: 急性起病。剧烈腹泻(特点 为水样便,典型为米泔水样便,每次便 量大,无明显不适和腹痛),每日十余 次或数十次。少数伴有呕吐(特点为无 明显恶心,呕吐物为水样,喷射性,性 状与大便性状相同),一般无发热。一 般持续数小时至2~3天。
2 脱水期: 持续和大量泻吐,导致水和电解质
严重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症状。 表现:口渴、皮肤弹性差、手指皱缩、眼窝下陷、 舟状腹、哭无泪等。 血压下降,脉细弱、心音低钝、尿少甚至无尿 神经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血钾表现等 此期持续数小时至2~3天。
WS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ppt课件
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及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所致的腹泻。 )、
3.3.1(粪便常规检查:粪便有性状改变,常为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稀便、水
样便。黏液便、脓血便或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多见于沙门菌、侵袭性大肠
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弯曲菌、耶尔森菌等细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泻。稀便、
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
(WS271-2007) 制作:张 健
1、范 围
❖ 本标准规定了除霍乱、痢疾、伤寒、 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依据、 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 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感染性腹泻的诊 断和报告。
2、术语和定义
❖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 2.1 腹泻 diarrhea
A.2肠致泻性大肠杆菌肠炎
❖ 大肠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多有鞭毛。主要抗原为O、H、K抗原。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有5 个病原群:肠致病性大肠杆菌( EPEC)、肠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EHEC,VTEC),肠集聚性黏附大肠杆菌(EAggEC)。该菌 对热的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强,55℃60min或60℃15min仍有部分细菌存活。在自然界的水中可存 活数周至数月,在温度较低的粪便中存活更久。
水样便,镜检可有少量或无红、白细胞,多见于肠产毒性大肠杆菌、轮状病毒、隐孢子
虫、气单胞菌等所致的腹泻。病原检查:从粪便、呕吐物、血等标本中检出O1血清群 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志贺菌属、溶组织内阿米巴、伤寒沙门菌以及甲、乙、丙型
3.1 副伤寒沙门菌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原体,或特异性抗原、特异性核酸片段检测阳性(详见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耶尔森菌感染临床表现
本菌易低温下生长,故又称“冰箱病”,以散 发为主。 本病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表现,热 程多为2~3天,腹泻一般1~2天,重者达 1~2周,粪便多为水样,带黏液,可有脓血便, 腹痛常见。可局限于右下腹,伴腹肌紧张和反跳 痛,易误诊为阑尾炎。 注意:它感染常引发多种肠外疾病,如结节 性红斑、关节炎、耶尔森肝炎等。
11
单胞菌
革兰性杆菌,单鞭毛,无荚膜和芽胞。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河水、海水、供水系统中 均可检测到本菌。 能产生溶血素、肠毒素和细胞毒素以及杀白细 胞素、上皮细胞因子粘附、细胞原缩因子等毒 力因子,还可产生多种胞外酶。
12
流行病学
一 . 传染源 患者、携带者。一些动物可成为贮存宿主,在传染病传播中有重要意 义。 二 . 传播途径 粪-口途径,食用污染的食物、水而传播,人与动物的密切接触也可 传播。 三 . 人群易感性 普遍易感,没有交叉免疫。儿童、老年人、有免疫抑制或慢性疾病者 为高危人群。 四 . 流行特征 1. 地区性 发展中国家以 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大肠埃希菌为 主。我国沿海地区以沙门菌属、副溶血性弧菌更常见。 2. 季节性 好发于夏、秋季。耶尔森肠炎好发冬季 3. 年龄分布 可侵犯各年龄组,最易感染的是抵抗力弱的儿童、年 老体衰者。 4. 可散发、暴发或流行
19
变形杆菌感染临床表现
此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机 会致病菌,特别是在机体抵抗力下降时使用广 谱抗生素者。 此菌感染后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 腹痛、腹泻,腹痛部位在上腹和脐周,腹泻轻 者每日数次,重者20~30次。
20
医院内腹泻临床表现
多由艰难梭菌引起,又称为艰难梭菌相关 性腹泻,即假膜性肠炎,是医院感染性腹泻的 主要病因。 (1)轻者表现为水样腹泻、发热、腹胀、 下腹或全腹散在痉挛性疼痛。 (2)严重者也见粘液便,血便少见,严重 的病发症有脱水、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 肠麻痹和肠穿孔。
7
耶尔森菌
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无芽胞,兼性厌氧。 在30~42°C均可生存。 可产生热稳定性肠毒素,121°C经30分钟不 被破坏,对酸、碱稳定。 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
8
变形杆菌
属肠杆菌科,革兰阴性菌,多形性,无芽胞和 荚膜,有周鞭毛,运动活跃 最适温度为37°C,能产生肠毒素。 在鱼、蟹及肉类中变形杆菌污染率较高。
特点: 全球性,一般为散发,可爆发流行。
多为自限性,少数可伴有严重病发症,而导致死亡。
5
病原学
1. 2. 3. 4. 5. 6. 大肠埃希菌 耶尔森菌 变形杆菌 艰难梭菌 类志贺邻单胞菌 气单胞菌
6
大肠埃希菌
埃希菌属,肠杆菌科,短杆革兰氏阴性菌,无芽胞,运动活 跃。 在15-46°C均能生长,最适宜温度为37°C,在水中可存活 数周至数月,在冰箱中可长期生存。 对酸有较强抵抗力,对高温和化学消毒剂敏感,75°C以上 1分钟死亡。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 埃希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弥 漫黏附性大肠埃希菌。
17
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感染临床表现 1.病前常有不洁饮食史。 2.往往急性起病,典型者突起剧烈腹痛、水样 便,数天后可出现血性便,发生腹痛、腹泻、 低热或不发热,需与痢疾鉴别。 3.严重者伴有剧烈腹痛、高热、血便,感染一 周后可合并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血 栓性血小板减小性紫癜、脑神经障碍等。严重 者可导致死亡,死亡率达5%~10%。
13
发病机制
1. 分泌性腹泻 2. 侵袭性腹泻:脓血便为其特征表现, 又称之为渗出性腹泻
14
发病机制 分泌性腹泻 病原菌进入肠道后,仅在小肠
内繁殖(并不侵入肠上皮细胞),粘附于肠粘膜, 释放肠毒素,与肠粘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刺激 肠粘膜分泌过多的水和Na+到肠腔,当分泌量 超过吸收能力时可导致腹泻。
15
发病机制 侵袭性腹泻 细菌通过边毛等直接侵入肠上
皮细胞 ,导致细胞蛋白质合成障碍,造成细 胞的功能障碍和粘膜的坏死、溃疡形成以及炎 性渗出,肠内渗透压升高,从而使电解质、溶 质和水的吸收发生障碍,并产生前列腺素,进 而刺激分泌,增加肠的动力,引起腹泻。
16
临床表现
潜伏期数小时至数天、数周。多急性起病, 少数起病较缓慢。临床表现不一,胃肠道 症状最突出,出现食欲缺乏、恶心、呕吐、 腹胀、腹泻,可伴里急后重,腹泻次数多 至十几次,二十多次甚至更多,呈水样便、 粘液便、脓血便,分泌性腹泻一般不出现 腹痛,侵袭性腹泻常伴腹痛。常伴畏寒、 发热、乏力、头晕等,大量失水可有脱水、 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细菌感染性腹泻
1
什么是腹泻?
健康成年人每日解成形便一次,粪便量不超过 200g。 腹泻 指排便次数增多(>3次/天),粪便量 增加(>200g/天),粪质稀薄(含水量> 85%)。 腹泻超过3w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 (chronic diarrhea)
2
腹泻分为两大类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有其他疾病引起的 甲亢 糖尿 病 小肠切除过多 类癌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溃疡性结肠炎等
3
细菌感染性腹泻
一、概述
二、病原学 三、流行病学 四、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六、实验室检查
七、诊断与鉴别诊断 八、治疗与预防
4
细菌感染性腹泻
定义:在广义是指各种细菌引起,以腹泻为主
要表现的一组常见肠道传染病。 本节是指除霍乱、菌痢、伤寒、副伤寒以 外的细菌性腹泻,属于丙类传染病。急性表现,脱 水和(或)电解质紊乱。超过14天为迁延性腹泻。
9
艰难梭菌
为革兰性杆菌,专性厌氧,有芽胞。 能产生肠毒素,包括A和B两种毒素,对酶作 用有抵抗力,酶作用24小时后仍保留全部活 性,B毒素较A毒素细胞毒性强。 艰难梭菌原为人、畜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在婴 儿时带菌率尤高。
10
类志贺邻单胞菌
革兰阴性菌,单独或成双存在,可呈短链或长 丝状,兼性厌氧,有动力,无芽胞和荚膜。 毒力比志贺菌低得多。 不耐高盐。 存在于淡水、温血及冷血动物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