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实用】医院制度-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第一篇: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1、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进入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红细胞类制品2~6℃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振荡暂存。
5、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用血,避免浪费。
8、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班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班记录,每月底盘存库存血液一次,统计数据报表财务科。
9、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高州市中医院血库资料血液贮存质量信息反馈制度一、临床医师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提高输血治疗效果质量。
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一、科(室)人员验收血液时,要认真检查血袋包装,内容包括: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或条形码),储存条件。
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后签收。
二、科(室)工作人员接收血液时,检查完毕应立即分类存入冰箱;血液外界停留不得超过半小时,血液要轻拿轻放,切忌粗暴扔摔等动作。
三、全血和成分血在专用冰箱内储存,实行24小时监测记录,一般每4小时记录一次;如发现温度异常或报警时,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和登记。
四、发放血液时,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4、血浆呈重度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它须查证的情况。
五、科(室)发血单应双签字,字迹应清楚。
保存期为10年。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简介
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贮存质量监测和信息反馈的制度,确保血
液贮存的安全性和质量。
监测要求
1.对于每批血液贮存,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
2.监测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血液成分检测、感染病原体检测、
贮存条件监测等。
3.监测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并记录监测结果。
监测流程
1.血液贮存前,工作人员必须对贮存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正
常运行。
2.将贮存血液分为批次,每批次必须有唯一的标识码,以便追踪。
3.每批次血液贮存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质量监测,确保贮存血
液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4.监测结果必须准确记录,并储存备查。
信息反馈
1.监测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2.监测结果应以书面形式报告,并附上详细的监测数据。
3.监测结果应根据风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
质量问题处理
1.发现血液贮存质量问题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确保问题不
会进一步影响贮存血液的安全性。
2.相关部门必须进行调查,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防止类
似问题再次发生。
3.责任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定期审核
1.血液贮存质量监测制度必须定期进行审核,确保其有效性和
适用性。
2.审核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必要时进行改进。
以上规范和制度的实施将确保血液贮存质量的安全和可靠,为
医疗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血液质量监控工作,确保血液质量和供应安全,提高血液相关产品的质量水平,制定本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采集、加工、贮存、输血等血液相关工作的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在血液质量监控管理中应遵循安全、科学、公正、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血站应成立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实施本制度。
第五条本制度应与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相衔接,确保血液质量监控工作的合法性。
第二章质量控制第六条血液质量监控管理采用逐级质控的方式,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最终控制三个层面进行。
第七条血液质量监控的主要内容包括:血液采集质量监控、输血合理性监控、血液传染病检测质量监控等。
第八条血液采集质量监控主要包括采集操作规范、采集设备维护、采集过程质量控制等。
第九条输血合理性监控主要包括输血指征的正确性、血液成分的选择合理性、输血前后患者病情的变化等。
第十条血液传染病检测质量监控主要包括检测方法的准确性、设备的运行状态、人员培训合格率等。
第三章质量评估第十一条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应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估体系。
第十二条质量评估主要包括对血液采集点、血液质量监控设备、工作人员等方面进行评估。
第十三条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改进血液质量监控工作。
第四章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第十四条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记录与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个人应建立血液质量监控工作记录,包括操作规范、设备维修、培训记录等。
第十六条血站应建立血液质量监控档案,包括质量检查、评估结果、措施改进记录等。
第五章员工培训和考核第十七条血液质量监控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八条血液质量监控工作人员应参加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操作规范、设备维护、血液传染病检测等。
第六章外部监督与执法第十九条血液质量监控工作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条对于违反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人员,相关部门应及时进行处罚和整改。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为保证血液制品在贮存期间的质量要求,规范其监测及信息反馈的工作流程,结合不同的血液制品特制定此制度。
一、血液和血液成分来源必须是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中心血站,未经批准不得自采自供血液。
二、血液及成分血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和登记: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物理外观、血袋封闭及包装,血袋的外包装内容(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及血型、血液品种和容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条形码、储存条件),数量与发血单相符,方可入库登记。
三、血液及血液成分的保存:1、根据A、B、O、AB血型和血液品种的保存要求及采血或制备时间的先后顺序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保存箱内,并做好血型的明显标示①悬浮红细胞,2℃—6℃35天内用出;②洗涤红细胞、新鲜液体血浆,2℃—6℃在24小时内输注;③手工分离或单采血小板,22℃±2℃水平震荡保存,24小时(普通袋)或5天内(专用袋)输注;④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20℃以下保存,在一年内用出;⑤普通冰冻血浆,-20℃以下保存,在四年内用出。
2、储血室周围无污染源,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室温控制在28℃以下,每天定时紫外线消毒,紫外灯符合感控科监测要求。
3、储血冰箱内禁止存放其它物品,储血冰箱内有温度自动记录和报警装置,并有外设温度计,双重温度监控,定期检测其性能并作好记录,如发生报警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4、储血冰箱每天记录4次温度,每周定期用消毒剂擦拭内部一次,每月空气培养监测一次,并符合菌落监测标准。
四、血液及其成分在规定期限内贮存使用:血液在储藏、运输、使用等过程中会发生报废情况,正常情况的血液制品报废须严格控制在1%以下。
1、报请科主任或项目负责人,记录原因做好登记并签字,科室按月上报医院备案;2、经手人员认真填写血液制品报废登记,内容包括:血液制品种类、数量、血袋编号、采血日期、报废日期、报废原因等;3、血液制品在保存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应作报废处理;①标签遗失、破损、字迹不清,血袋有破损、漏血②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血液中有明显凝块③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④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有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4、超过保存期或存在其它须查证的情况的血液,患者因故未输完或输血反应而退回的血液应作报废处理。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工作,提高血液使用效率,确保病患的用血需求得到及时满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血液保存管理工作的科室和人员。
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血液保存管理体系,落实责任人,确保血液保存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先进的原则,保障血液使用的安全和有效性。
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健全血液保存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血液保存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及时记录和追踪血液的采集、检测、保存和使用情况。
第六条医院应当定期开展血液保存管理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血液保存管理水平和意识。
第二章血液的采集第七条医院应当设立专门的血液采集点,符合卫生标准和规范。
第八条医院应当严格遵守血液采集操作规范,确保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和安全。
第九条血液采集点应当设有医疗废物处理设施,保证血液采集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得到妥善处理。
第十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采集记录,并妥善保存相关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第十一条医院应当定期对血液采集点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血液采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第三章血液的检测第十二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检测的标准和流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三条血液检测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第十四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检测的记录和档案,及时追踪和管理检测结果。
第十五条医院应当对血液检测设备和试剂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医院应当采用质控措施,监测血液检测过程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第四章血液的保存第十七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规范和流程,确保血液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第十八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标准操作程序,明确血液的分类、保存温度和有效期限等。
第十九条医院应当对血液进行定期检查和监测,确保保存条件符合要求。
第二十条医院应当建立血液保存的记录和档案,及时追踪和管理血液的使用情况。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公主岭龙宇医院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1、领取或接收血液、血液成分后,要认真检查核对验收,外观检查合格、血袋密闭良好、标签填写齐全清楚、包装合格、数量与取血单相符,即可存入贮血冰箱,并登记。
应登记入库日期、采血日期、贮血号、献血者的血型、品种、容量、经手人。
禁止接受不合格的血液入库。
2、血液、血液成分应按品种、规格分类。
以采血或制备日期的先后顺序将标牌悬挂于贮血冰箱中。
凡超过保存期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一律不能使用。
3、贮血室周围无污染源(如传染病房、细菌室、厕所等)、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室温控制在28℃以下,定期消毒。
4、贮血冰箱内严谨放置其他物品,以防止血液污染。
冰箱内空气每月培养一次,五,、霉菌生长,一般菌落<8CFU/10min。
5、接受由医护人员送来的输血申请单和血样管。
认真核对受血者姓名、性别、年龄、血型、住院号、临床诊断、输血史、申请全血或血液成分的品种、数量、预定输血日期、血常规、肝炎病毒标志物、抗HIV、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医生签章、血样管上必须贴有标签,记录受血者姓名、血型、住院号。
6、交叉配血前认真核对患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三天内的)和供血者标本。
复查ABO血型和Rh血型,均无误时进行交叉配血实验。
交叉配血的主副管均无溶血或凝集,供者的血液方可给受血者输注。
填写交叉配血结果,检验者签全名、日期。
两人值班时需相互核对并签字。
7、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血液或血液成分不能发出:血袋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渗漏。
血液中有明显的凝块。
血浆层进行性变色、浑浊度增加或呈异常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逐渐增多的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晃动的血液,血浆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的血浆出现溶血或红细胞呈稀泥状。
红细胞的颜色呈暗紫色或红褐色。
过期或其他需要查证的情况。
8、血液发出后,立即将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管保管于2—6℃冰箱七天。
凡输血后需要再配血者,应重新抽取血液做交叉配血实验,不能用输血前的血样管。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一、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血液按不同包装分类放置,按有效期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每日观察血液质量有无变化,如发现异常(如颜色不正常、分界不清、有溶血、脂血、凝块、雾状、絮状物、气泡等)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处理。
二、不同品种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不同品种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悬浮红细胞4±2℃CPDA:35天机采血小板22±2℃轻振荡冰冻血浆-20℃以下1-5年冷沉淀-20℃以下1年三、每天定时监测冰箱温度并记录。
1. 有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的储血冰箱每天记录温度2次,每次间隔约12小时。
2. 储血冰箱温度失控或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报警时,当班人员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其他人员接到不间断温度监控装置的报警短信后,应督促当班人员完成上述工作,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及时将血液转移至备用储血冰箱。
四、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保存期限保存,过期血、破损血要及时取出,存放在专用固定位置,并做好明显标记,不得与合格血放在一起。
及时填写报废审批单进行报废处理。
五、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
六、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检测每月一次,菌落数<4cfu/15min(90mm培养皿),无霉菌生长。
七、输血科负责质控工作人员应定期检查各项相关检测记录,发生问题时应及时向科主任报告,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八、当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协调解决问题:(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液贮存质量检验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检验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目标本文档旨在规范血液贮存质量检验的流程,并建立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制度。
检验流程1. 血液收集:- 使用无菌器材进行血液采集。
- 采集血液样本必须按照血液样本采集操作规范进行。
2. 样本处理:- 将血液样本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
- 在处理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操作规程。
3. 质量检验:- 对血液样本进行质量检验,确保血液贮存质量符合规定标准。
- 使用合格的检验设备和试剂进行检验。
4. 结果评估:- 根据质量检验结果,评估血液贮存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 将评估结果作为决策依据。
信息反馈制度1. 检验结果:- 对于每个血液样本的质量检验结果,实验室将及时记录并生成检验报告。
- 检验报告应包括检验结果、质量评估以及相应建议。
2. 反馈渠道:- 发送检验报告给相关人员,如负责血液贮存的医生或护士长。
- 反馈渠道可以是电子邮件、短信、或其他适合的方式。
3. 反馈内容:- 检验报告应提供明确的质量评估结果,指出贮存条件是否合格。
- 如果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报告应提供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4. 反馈时效:- 实验室应在质量检验完成后的合理时间内反馈结果。
- 反馈时效应在设立的时间范围内完成。
其他注意事项- 检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相关安全、无菌操作规程。
- 检验设备和试剂的使用应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 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接受定期培训。
- 检验报告应保持准确、可靠,并保存在适当的档案中。
以上即为《血液贮存质量检验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的内容。
希望本文档能够提供相关流程和制度的指导,并确保血液贮存质量的监控和改进。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与信息反馈制度概述本文档旨在制定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并介绍相关的信息反馈制度。
通过遵循这些准则和制度,能够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为患者提供可靠的输血服务。
检测准则1. 血液贮存温度要求:- 保存红细胞需在2-6摄氏度之间,定期检测温度记录。
- 冷冻血浆和血小板需在冷冻温度下保存,定期检测冷冻设备的温度和运行状况。
2. 贮存和标签:- 使用符合卫生监管要求的贮存,确保无损坏和泄漏。
- 每个血袋应有明确的标签,标注供应商信息、有效期和保存温度要求。
3. 血液样本检测要求:- 对供血者提供的血液样本进行ABO血型鉴定和传染病筛查。
- 使用合格的试剂和设备进行样本检测,定期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 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活动,记录并分析其结果,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信息反馈制度1. 贮存温度监测:- 实时监测贮存设备的温度,并在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发出报警。
- 定期汇总温度记录,记录存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温度变化。
2. 检测结果反馈:- 检测结果应及时反馈给供血者,确保他们得知自身的检测结果。
- 对于检测出的异常情况,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 不良事件上报:- 建立不良事件上报制度,要求所有异常情况必须上报,并进行及时调查和处理。
- 不良事件的处理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
总结血液贮存质量检测准则和信息反馈制度对于确保血液贮存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贮存温度、使用合格的贮存和标签、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以及实施信息反馈制度,都将有助于提高血液贮存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 注意:此文档为根据提供的信息所做的简要概述,并没有引用未经证实的内容。
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质量管理制度
(一)目的
规范已合格入库血液成分的储存方法、储存条件符合质量监控要求,确保血液保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血液成分入库后储存过程管理。
(三)职责
1.所有值班岗位人员执行。
2.实验室负责人和质量监督员监督执行.
(四)工作制度
1.血液运输及入库应由具有相应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血液保
存区域除本科室人员外,非授权人员不得入内。
2.值班岗位人员负责血液保存区域安全,须做好防火、防盗、防水
淹等工作,定期检查和更换灭火器,检查门、窗等设施是否安全。
3.血液贮存设备不应作为他用,待检血液、自体储血应分别应单独
存放,不能与合格血液成分混放.
4.血液保存设备应运行可靠,温度稳定、均衡,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5.值班人员负责随时检查贮血冰箱及温度监控系统报警装置是否正常.
6.保持贮血室内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7.各种血液成分的标准保存条件
(1)全血和悬浮红细胞分别保存在2一6℃有明显标志的专用储血冰箱内。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
1.目的
为提高医疗质量,保证临床输血安全。
2.目标
通过《血液贮存质量监测与信息反馈制度》的实施,可以保证血液质量,规范血液的监控,提升医疗品质。
3.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院。
4.名词定义
无
5.内容
5.1 与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指定的绍兴市中心血站(简称血站)订供血协议,确保临床用血均来自血站。
5.2 血液的接收、贮存参照《输血科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相关条款执行。
5.3 输血科每天应对冰箱储血筐中的血液进行整理,并检查血液的质量。
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及时与血站联系,反馈血液质量问题,退回血站做报废处理,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
5.3.1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5.3.2 血袋有破损、漏血;
5.3.3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5.3.4 血浆呈糜状或暗灰色;
5.3.5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5.3.6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5.3.7 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5.4 各类血液及血液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进行保存,对于超过血液失效期的血液,一律做报废处理,报废血液登记后按医疗废物处置。
5.5 血液存放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各种血液成分正常周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根据临床用血需求,科学、合理用血,并做好血液贮备工作,既要保证充足的血液供应,又要减少血液过期报废。
5.6 输血器材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并做。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与信息反馈制度
1、输血科有专用的计算机管理设施用于血液管理。
2、制定有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的登记制度,工作记录等资料保存完整(电子文档有安全备份)。
3、血液贮存环境
①贮血冰箱定期进行细菌监测并符合血液贮存符合规定,并有监测记录。
②不同血型的全血、成分血分型分层存放或在不同冰箱存放,标识明显。
③储血冰箱有不间断的温度监测与记录。
④血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期符合要求。
⑤贮血冰箱定期消毒,记录保存完整。
环境要求,记录保存完整。
4、输血器械符合国家标准,“三证”齐全。
5、血袋按规定保存、销毁,有记录。
6、一次性输血耗材进行无害化处理,有记录
7、科室能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8、临床在输血科(血库)领出血液进行检查核对。
:
①按规定检查从血库领取的血液必须核对已和受血者作过交叉配血试验的血袋,并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②血液发出前,必须书面确认用于输血的血液,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无误。
③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医院血液保存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提高血液保存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涉及血液采集、保存、使用和输血管理的部门及人员。
三、职责1. 医院输血科负责血液的采集、保存、检验、发放等工作,确保血液质量。
2. 临床科室负责患者的输血治疗,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使用血液。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工作。
4. 医院护理部负责对临床科室输血护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5. 医院医务科负责血液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四、血液保存要求1. 血液采集后,应在2小时内将血液送至输血科进行保存。
2. 血液保存温度应控制在2-6℃,冷藏保存,避免阳光直射。
3. 血液保存期限:全血及红细胞制品为28天,血小板制品为24小时,血浆和冷沉淀为35天。
4. 血液保存时,应按照血型、血液成分、保存期限进行分类存放。
5. 保存血液的冰箱、冷库应定期检查,确保温度稳定。
五、血液发放与使用1. 临床科室需要输血时,应向输血科提出书面申请,明确患者姓名、床号、血型、血液成分、用量等信息。
2. 输血科接到申请后,核对相关信息,确认血液质量合格,方可发放。
3. 临床科室接收血液时,应与输血科人员进行双人核对,确认血液信息无误。
4. 输血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患者安全。
5. 输血完毕后,临床科室应及时填写输血记录单,并将相关信息反馈给输血科。
六、监督检查1. 医院医务科定期对血液保存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 输血科负责对临床科室血液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 医院感染控制科负责对血液采集、保存和使用过程中的感染防控工作进行检查。
七、奖惩1. 对严格执行血液保存管理制度,保障血液质量,取得显著成效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血液保存管理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部门和个人,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制度
血液储存质量监测规范制度
一、储血冰箱应有温度记录装置和报警装置。
二、值班人员负责每日三次检查储血冰箱温度及报警装置是否正常并记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血液质量安全。
三、全血和悬浮红细胞保存在4℃左右的专用储血冰箱内,并做好明显标识;冰冻血浆保存在-20℃以下的专用冰柜内,并做好明显标识;血小板保存在22℃左右的血小板专用振荡保存箱内。
四、观察血液成分的保存质量
(一)全血和去白悬浮红细胞标志清楚,外观颜色正常,无溶血、乳糜凝块、气泡、渗漏、及冰冻等状况。
(二)冰冻血浆呈冻实状态,标志清楚,外观颜色为淡黄色,包装完好。
(三)液态保存血小板标志清楚,外观为淡黄色雾状、无凝集、无纤维蛋白析出和气泡,血袋无破损。
五、血液制品存放要求
(一)血液存放时应按采血日期先后顺序摆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各种血液成分正常运转保证血液质量并杜绝血液浪费。
(二)全血和去白悬浮红细胞不得堆积,值班人员每天应对储血架整理一次,便于发血寻找。
(三)冰冻血浆应按血型整齐存放在专用储血冰柜内。
(四)单采血小板应单层、不得紧密堆积。
六、储血冰箱内每周消毒一次,每月做细菌培养一次。
七、每天监测血液保存期一次。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
血液储存管理制度血液储存管理制度主要是为了规范血液采集、储存、保管、输血等流程,确保血液采用和输血安全、有效和合法。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和血液采集和输血相关的人员,以及与血液储存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
1. 规范采集程序(1)开展血液采集工作必须具备医疗资质的医务人员。
在采集过程中,应确保必要的医疗设备齐全,并按照规范流程进行。
(2)采集前,应向供血者告知采集流程、器具使用、注意事项和取血量。
并要求供血者提供真实完整的病史信息和相关检查结果,以确保血液采集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在采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采血次数和采血量,以保证供血者的健康,同时确保采集的血液质量和数量。
2. 规范储存流程(1)血液应储存在符合国家规定的血液储存设备内,具备必要的通风、消毒、防渗漏等设施。
(2)血液储存时应注意储存环境,防止外界潜在的病原体污染,控制储存温度和湿度,确保血液的质量和稳定性。
(3)在储存过程中,要确保血液信息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及时记录血液条码号、有效期、储存温度和位置等重要信息,并进行有规律的检查和更新。
3. 规范输血流程(1)在输血前应对受血者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检验,确保能够输血,同时对其相应病史和药物情况进行记录,以避免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前,检查血袋标签、血型、交叉配血等信息,确保输出的血液质量和正确性。
(3)输血过程中要根据受血者情况调整输血速度和量,并密切观察输血反应,在发现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4)输血完成后,应及时记录输血信息,记录输血时间、输血人员、输血量和反应情况,以便及时追踪和应对任何不适或反应。
4. 规范血液品控(1)对血液采集、储存、输血等关键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2)建立足够的检验与评估机制,确保血液能够实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及时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3)规范血液品控程序,建立血液安全质量控制标准,保证血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血液质量监测制度
1. 血液质量是输血科的根本,各级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使质量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2. 所需血制品按医院规定进货、收发、贮存并有详细记录,严把质量关;做到每批标准血清均有效价标定的记录,操作者签名,并详细记录批号有期限,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当班人员负责对中心血站送来的血液进行核对验收工作,准确无误后签名。
4. 配血时注意使用效期内血液,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需报告负责人,并与中心血站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属于中心血站者退回,属本科原因者需查明原因,必要时履行血液报废手续。
4.1. 血浆呈暗紫色
4.2. 血液中有大量的凝块。
4.3. 血浆与血细胞分界不清。
4.4. 血浆中逐渐增多的雾状物、絮状物。
4.5. 有气泡,存放一周后仍不消失。
4.6. 有无溶血、脂肪血、过期血、污染血等,并细查血袋上的血型、编号、采血日期是否齐全。
4.7. 血袋由于热合原因而渗漏。
4.8. 经抽检发现不合质量标准的,如全血比积<30%,浓缩血小板数<4.8×1010/袋,混入的RBC、WBC数量超标者,
浓缩RBC比积<70%者,及其它指标不符合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贮存质量监测规范
1。
全血、血液成分入库前要认真验收核对。
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
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
2。
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
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
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
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4。
红细胞类制品2~60C保存,血浆和冷沉淀-20℃以下保存,血小板20~240C振荡暂存。
5。
当储血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检查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每天定时作冰箱温度记录。
6。
各类血液及成分严格按照规定储存期限保存,过期血一律不得用于临床,严格执行报废血的报批手续,并作好相关记录。
7。
根据临床和库存需要,每天作好用血计划和预约血液工作,节约血液,避免浪费。
8。
每天下班前,做好血液交接工作,核对实际库存数量、记录数量、电脑储存数量三者是否一致,作好交接记录,每月盘存库存血
液一次。
9。
储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它物品,冰箱每周消毒一次,冰箱消毒效果监测每月一次,菌落数<80cfu/10min或<200cfu/m3(培养皿90mm细菌培养),无霉菌生长。
10。
必须随时储存足量的A、B、O、AB型血液,不能空库和缺型,随时保证临床用血需要。
11。
做好储血室内的物表、地表、空气消毒工作,并作好记录。
12。
做好报废血液和医疗废物的处理工作。
13。
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实用医院制度
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
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热烈欢迎三甲评审工作组莅临检查指导
全院参与,共创“三甲”。
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誓过三甲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以评促管
三甲目标困难大,创建要靠你我他。
争创三甲院,全员齐努力。
树岗位新风,争“三甲”荣誉。
加强细节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院。
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重实效,全力以赴迎评审。
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