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合集下载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

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周应平;李曼;侯福平【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21 例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和X 线、CT、MRI 影像表现.结果21 例中,20 例单发,1 例多发.其中股骨12 例,胫骨3 例,肱骨5 例,趾骨1 例.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髓内征象、骨质破坏、骨膜反应或骨化、软组织肿胀和肿块.结论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影像表现具有的一定特征性,密切结合临床和病理能够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2(002)017【总页数】3页(P109-111)【关键词】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X线;CT;MRI【作者】周应平;李曼;侯福平【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昭通,6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骨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ECG)一般是指局限于骨的组织细胞增殖症,属于组织细胞增多症-X的一种类型。

本病少见,好发于青年和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于全身骨骼,随发病部位的不同其影像表现的差异性较大,长骨易发于干骺端和骨干,骨骺罕见。

影像和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易变形性,极易误诊为尤文肉瘤、骨髓炎、非骨化性纤维瘤等。

通过总结分析21例病理证实的儿童长骨嗜酸性肉芽肿,对照相关骨病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中,男16例,女5例,年龄 7个月~14岁,平均(7.5±4.7)岁。

临床以疼痛不适、活动障碍、患部肿胀、低热纳差等就诊。

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20例,随访观察证实1例。

累及部位,股骨12例,胫骨3例,肱骨5例,趾骨1例。

1.2 影像检查方法21例ECG均做X线检查,12例行CT检查并有8例行增强扫描,7例行MRI检查同时5例行增强检查。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误诊9例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误诊9例
未完 全 明 确 , 献认 为 它 是 一 种 具有 明显 临床 及 病 理 学 特 征 文 的慢 性 炎 症 性 疾 病 . 疫 调 节 异 常 是 其 可 能 发 病 机 制 , 免 I型
起 淋 巴结 病 变 . 部 疼 痛 明显 ; 局 主要 病 理 成 分 为 L n eh n a g ra g
细胞 和嗜 酸性 粒 细胞 浸润 ,但 外 周 血 嗜 酸 性 粒细 胞 不 升 高 。 此外 还 应 与 恶 性 淋 巴瘤 、 性淋 巴结 炎 、 部转 移 癌 , 慢 颈 神经 纤 维瘤 、 kl z 鉴 别 。 Miui 病 c 综 上 所 述 .正 确 诊 断 嗜 酸 性 淋 巴 肉 芽 肿 关 键 依 靠 病 理 学 。结 合 嗜 酸性 淋 巴 肉芽 肿 的 特 点 抓住 4个 要 点 , 利 于 临 有
度 色 素沉 着 。 者认 为 患 者 可 能 与 免 疫 复 合 物堆 积 致 皮 肤 致 笔
嗜 酸 性 淋 巴 肉芽 肿 发 病 率低 且 少 见 ,再 加 上 病 程 长 , 临
敏 而 发痒 ,患 者 反 复抓 痒 使 皮 下 微 血 管 破 裂 形 成 色素 沉 着 ; 患 者 血 常规 大 部 分 检 验 结 果 为 WB < 0 1礼 ,但 嗜 酸 性 粒 C l× O
[9 1 1陈宗羡, 田跃雷 , 李冬梅. 青年脑 卒中患者血清脂 蛋白() a 与氧化
低 密度 脂 蛋 白含 量 相 关性 分 析 f . 北 北 方 医学 院 报 ( J河 】 医学 版 ) , 2 0 ,35: - 5 0 6 2 () 4 2 . 2
【0 as N l d H ,hmasn L e a.Ei oyo n s 2 】N es H, ya IT o s e ,t 1 tlg fa d r k n o i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作者:张英军侯如蓉来源:《中国现代医生》2012年第01期[摘要] 目的分析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案。

方法对20例经病理学确诊的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全组20例患者中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39岁;临床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性肿块,以腮腺区最为多见(41.4%)。

所有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均增高。

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组织增生并形成淋巴滤泡,生发中心极性存在,血管周围及滤泡间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行单纯手术治疗的3例患者中有2例复发。

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和病理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

单纯手术容易复发,手术联合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中图分类号] 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1-132-02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ZHANG Yingjun HOU Rurong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the Affiliated Zhongshan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4,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feature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 Methods Twenty cases of 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 which were diagnosed by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bout their clin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Results The average age of the 20 patients was 39 years old,and males were more than females.The specimens presented mainly as a single or multiple nodule,most frequently in parotid gland region. The eosinophilic cells had increased in each case.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ed lymphoid tissue hyperplasis formation of lymphoid follicles with active germinal centres. There was diffuse infiltration of eosinophils in interfollicular and perivascular zones. 2 of 3 patients who selected surgery alone were relapse. Conclusion 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disease which had distinctiv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features. Surgery alone is easy to relapse,but surger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would improve therapeutic effect.[Key words] 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Surgery;Radiotherapy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ymphoid granuloma,ELG)是一种慢性、良性肉芽肿性疾病,发病率较低,主要累及皮下组织、淋巴结、涎腺等,好发部位为头颈部。

腋窝淋巴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论文

腋窝淋巴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论文

腋窝淋巴结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中图分类号】r55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594-01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为我国肿瘤专家金显宅[1]等1937年首先报道。

曾用名一度混乱。

1948年日本学者kimura(木村哲二)将其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故得名木村病或kd,且延用至今。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1岁。

于2012年3月20日以“右腋下肿物6年”为主诉收入我院。

该患于6年前无诱因发觉右腋下有一肿物,约“鸡蛋”大小,无疼痛,未经任何诊治。

6年来包块逐渐增大,现有“手拳”大小,因影响外观及右上臂的内收动作,今来我院要求手术。

病来无发冷、发热,无消瘦,饮食、二便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右上臂肿物切除病史(7年前)(后查得其病理结果为:软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专科检查:右腋下可触及一肿物:10.0×6.0cm,质软,无压痛,表面光滑,边界不清,活动度可。

彩超检查结果:右腋下见一肿物,上至腋窝顶部,下至腋中线平乳头水平,夹于腋前、后线之间,隆起于皮肤表面2-4cm,内呈腺体样强回声,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极低回声团,形似淋巴结,较大者大小约3.5×2.5cm,探及中央型树枝状血流信号,呈静脉样频谱。

术前两次血常规检查结果均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分数(1.01×109/l 及3.66×109/l)和百分数(10.2%及34.0%)升高。

手术简要过程:患者于全麻下行右腋下肿物切除术。

于深筋膜前方切除成堆淋巴结,沿胸大肌腱外缘向上向后游离显露腋静脉,切除成堆淋巴结,逐层缝合,止血可靠。

病理组织镜下所见:送检淋巴结结构尚存,淋巴滤泡增生、增多,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有嗜酸性小脓肿形成。

结论:淋巴结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

2 讨论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虽有多种假设,但尚未有一种得到确证。

此病好发于亚裔中青年男性,常侵犯皮下软组织并形成肿块,以头颈部及四肢发病率较高,半数以上病例还同时侵犯淋巴结及其他部位。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附1例报告)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附1例报告)

B超提示颈左侧 至锁骨上窝可见多 个大小 不等 、 异常 回声 区
相互融合 , 颈部 MR 示颈部左侧及 下颌 下腺旁淋 巴结融合样 I 肿块 , 最大者位于左 侧胸廓 入 口, 实验室 检查 外周 血 自细胞 总数正 常 , 嗜酸性粒细胞高 达 2 6 0/ , 于正 常值 的 .4X1 L 5倍
起病缓慢 , 程较长 , 病 有报道病程 可长达十几 年 , 自发性 消 有 退, 也有反 复消长者 , 主要表现 为无 痛性皮 下结节 , 大涎
患者 , ,4岁 , 女 7 反复颈左 侧肿物 三年余 之 主诉就 诊 , 于 三年前发现颈左侧耳 后区淋 巴结 肿大 , 于外 院行 MR 检查 提 I 示左 侧舌根 占位伴 颈淋 巴结肿 大 , 诊断 为舌 根癌 , 行左 侧 舌
嗜酸性淋 巴肉芽肿 ( L 又称 金 氏病 或木村病 ( D) E G) K ,
是一种临床 比较罕见 , 多发于颌 面部 皮下组织 和淋 巴结 的 肉 芽肿性病变 , 本文通过 一例 患者 三年 多的诊 治过 程 , 就该 病
D I1.99jin 17 49 .020 .1 O : 36/. s.62~ 9221.26 0 s
现代 肿 瘤 医 学
21 0 2年 2月
第 2 第 2期 0卷
MO E N O C L G F b 2 1 , O .O O 0 D R N O O Y,e .0 2 V I2 ,N . 2
・0 4 1・
嗜 酸性 淋 巴 肉芽肿 的临 床 特征 和 治 疗 ( 1 报 告 ) 附 例
E G是 慢 性 发展 的 良性 疾 病 , 断 名 称 较 多 J 嗜 酸 性 L 诊 ,
完全消退 , 因放 疗 结 束 后 未完 全 消 退 的 病灶 可 逐 渐 缩 小 , C A G等 发现单 纯放射治疗 2 G 一4 G , 效 块缩 小 <7 % 以上 即可 0

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

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表现
.
骨嵴; 溶骨性破坏,常累及一侧附件 晚期常病理性骨折,呈楔形或扁平椎,密度增高 椎间隙不窄 15岁以下扁平椎除非证实为其他原因,一般应首先考虑
为嗜酸性肉芽肿
.
.
.
病例1
男,8岁,颈痛一月
.
.
短管骨
斑片状溶骨性,或小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皮质变薄,多 有骨膜反应
.
预后
良好 部分病例不经治疗可以自行修复
实验室检查:肿瘤相关抗原(OV、BR、C199、AFP、CEA) 阴性,ESR36(0-15),三大常规无特殊阳性发现。骨髓 穿刺无异常。腹部各脏器B超未见异常,胸部X片及CT未见 异常。ECT示左侧颞叶、额叶、顶叶之间骨质代谢异常增 高,拟恶性肿瘤骨转移可能性大。。
.
病例3
.
病例3
.
病例3
.
临床表现
性别:男:女=2.4:1 年龄:1~25,儿童及青年 部位锁骨、胸椎、颈椎。多发,以椎体多见 病程:10天~5年 症状体征:疼痛、肿胀,病理骨折 化验检查:价值不大,部分可见白细胞高,嗜酸高,血沉 快。
.
X线表现——长骨
以股骨最常受累,其次为胫骨、肱骨等,骨干多见,其次 干骺端,多单发,病灶起源于骨髓腔并累及骨皮质,骨皮 质可变薄,甚至穿破、断裂,病变周围可见较局限软组织 肿块
嗜酸性肉芽肿的X线 诊断
.
概念
朗 格 汉 斯 细 胞 组 织 细 胞 增 生 症 ( Langerhans Cell Histocytosis, 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的异常分化,组织学 上以骨质破坏、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增生及嗜 酸性细胞浸润为特点 1987年以前曾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包括:
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 韩-雪-克氏病(Hand-Schűller-Christian Disease) 勒雪氏病(Letterer-Siwe Disease)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Z AN i n HO H G Yn  ̄u URuo g rn
De a t n fRa i to c l g t e Af l td Zh n s a s i lo a n Un v r i Xime 3 0 4, i a p rme to d a i n On o o y,h f i e o g h n Ho p t fXi me i e s t i a a y, a n 61 0 Ch n
是 一 种慢 性 、 良性 肉 芽 肿 性 疾 病 , 病 率 较 低 , 要 累 及 皮 下 发 主
及 周 围软 组织 淋 巴滤泡 增 生 , 发 中心极 性 存 在 , 区完 整 , 生 套 滤 泡 内 见 嗜 酸 性 物 质 沉 积 , 泡 间 毛 细 血 管 及 高 内 皮 静 脉 明 滤
治疗 方法 包括 手 术 、放 疗 和小 剂 量类 同醇激 素 治疗 等 。 有 研 究 者 I 1 为 手 术 为 主 要 的 治 疗 方 法 , 是 多 数 研 究 13 2] ,认 但
者 [ 1 为 放疗 应作 为该病 的首选 。因 多数 病例 肿 块边 界 不 17 41 -认
清。 手术 很 难彻 底 切 除 , 术后 容 易 复 发 , 故建 议 术后 结 合 放 疗. 照射 范 围包括 瘤 床 区和 周 围肿 胀 区。 该病 对 放疗 敏感 , 有 效 率 可 达 到 1 0 对 于 病 变 部位 特 殊 、 块 较 大 、 围浸 润 0 %, 肿 周

临床 探讨 ・
或美 国 瓦里 安 2 E 3 X直 线加 速 器 ,射 线 种类 为 r 线 、电子 射
无 法与 淋 巴瘤 、 、 癌 转移 瘤 等相 鉴 别 。 病 的确 诊依 靠病 理 组 该
织学 结 果 , 现 为有 显著 生 发 中心 的淋 巴组 织增 生 及淋 巴滤 表 泡形成 , 滤泡 内见 嗜酸 性 物 质 沉 积 , 泡 间 毛 细血 管 及 高 内 滤 皮 静脉 明显 增 生 , 酸性 粒 细胞 在 淋 巴结 内灶性 聚 集形 成 嗜 嗜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疗体会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疗体会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3期 l
20 0 2年 9月
河南 大学 学报 ( 学科 学 版 ) 医
Junl fH n  ̄ nvri Me ia S i c ) o ra o e m U i st e y( dcl ce e n
Vo12l No . .3 S p. 20 e 02
本 组 男 3例 , 1 , 龄 3 女 例 年 7岁 ~6 3岁 , 均 5 后 行 两 次 手 术 切 除 , 于 术 后 半 年 和 3 n复 发 , 平 1 均 mo 经
1 2 发 病 部 位 和 病 程 .
例 1为 左 腮 腺 区单 发 肿 块 , 现 0 5 。例 2发 每 周 1次 静 脉 推 注 , 发 .a 连用 4周 , 块 基 本 消 退 , 肤 瘙 肿 皮 生 于 双侧 颌 下 多 个 肿 大 淋 巴结 , 现 1 。 例 3先 后 痒 消 失 , 发 a 随访 4 o m n未 见 肿 块 生 长 现 象 。 在 腹 股 沟 、 骨 上 窝 、 侧 腮 腺 区 出 现 肿 块 ,3 胸 右 1a前 首 发 于腹 股 沟 。例 4先 后 出 现 左 侧 腮 腺 区 、 股 沟 、 腹 左 块 ,0 1a前 首 发 于左 肘 上 内侧 。 13 临床 表 现 和诊 断 .
嗜 酸 性 淋 巴 肉 芽 肿 诊 疗 体 会
李新 青 , 大铭 , 晓 霞 吴 孙
( 河南 大学 淮河 医院 口腔 科 , 河南 开封 4 5 0 ) 7 0 1 摘 要 :日的 : 讨 对嗜 酸性 淋 巴 肉芽肿 的诊 断和 治疗 经验 。方 法 : 3 探 对 a来 我科 收 治 的 4例 嗜酸 性 淋 巴 肉 芽肿进
2 讨 论
本 病 病 因 不 甚 清 楚 , 般 认 为 属 于过 敏 性 , 复 一 反 发 作 中逐 渐形 成 的 炎 性 肿 物 J 。亦 有 人 报 道 患 者 血

嗜酸性肉芽肿

嗜酸性肉芽肿
• 1、确诊LCH是单发还是多发; • 2、给脊柱适当的休息、支撑; • 3、随访患者,及时发现复发。而非直接手
术。
附注2
谢谢
临床表现
• 起病缓慢,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或因病理性骨折就诊。
X线表现
• 长管状骨:多见于骨干或干骺端,髓腔内 溶骨性破坏,形成边界清楚的透亮区,周 围硬化带包绕,多无明显骨膜反应。
• 脊柱:边界清楚的溶骨性破坏,有不同程 度的椎体压缩,甚至成完全扁平的硬币状, 很少累及相邻椎体,椎间隙一般正常。
朗罕氏细胞增多症的ຫໍສະໝຸດ 种类型• 勒雪氏病(Letterer-Siwe Disease): 又称急性播散性组织增生症X,属于爆
发性,常见于3岁以下儿童,表现为发热, 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累及多 个腹腔脏器,常迅速致命,所占比例10% 。
朗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三种类型
• 韩-雪-克氏病(Hand-Schűller-Christian Disease): 又称慢性播散性组织增生症X,发病缓 慢,多见于老年患者,典型的三联征是: 尿崩症、突眼症、颅骨缺损。
建和椎体高度的部分恢复,认为小剂量的 放疗对椎体单发病灶的患者是有效且安全 的,且不影响儿童的椎体骨骺发育。
常用放疗剂量 :30-40Gy/3-4周。
病灶内皮质激素治疗
• Raab P ( Z Orthop Grenzg,2000 ) 报道病灶内注射甲强龙可作为孤立的骨病
灶的治疗方法之一,效果确切,创伤较小, 费用较低。
手术
• 四肢骨:病灶范围大于骨骼宽度50%以上, 有病理性骨折风险者可考虑外固定或手术 内固定治疗。
• 脊柱:病灶引起脊柱显著的不稳定,畸形 或压迫导致神经损伤出现可考虑手术治疗。 一项研究表明:儿童术后的随访功能差于 非手术组。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诊断分析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imphoid Grannuloma,ELG)的临床和病理特点,对其发病机理进行初步分析。

方法利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方法观察6例ELG病变组织中的CD21、CD35、IgE、IgA、IgG和肥大细胞,对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所有病例为均为男性一,年龄13~36岁,平均25岁,病变均位于头颈部。

组织上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嗜酸性粒细胞大量浸润、淋巴细胞浸润及滤泡形成、纤维组织增生为基本病变。

免疫组化显示病变组织中IgE明显增多,主要分布在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及生发中心外浆细胞内;肥大细胞大量增生。

外周血IgE水平升高。

术后随访,全部存活。

结论ELG是一种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的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后虽常复发,但预后良好。

其发病可能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关键词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IgE 肥大细胞Ⅰ型变态反应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Limphoid Grann-uloma,ELG),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了,病程较长,以皮下肿块,浅表淋巴结肿大为表现为慢性良性病变。

常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此病临床较少见症状不典型,故常误诊误治。

为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我们收集6例,对其临床病理特点作进一步观察,并对其发病机制作初步分析。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病例选自我院病理科2003年1月~2006年10月存档材料。

经重新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收集所有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

1.2 临床资料本组6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13~36岁,平均25岁。

病程从1个月~20年不等,平均4年。

均发生于头颈部,其中2例位于腮腺区,2例位于乳突下(其中一例呈双侧对称性肿大),1例位于颌下,另1例位于颞部。

临床表现为皮下软组织无痛性肿块,生长缓慢,大小为2~8cm不等,质地较硬。

表面皮肤粗糙,有色素沉着并伴有瘙痒者2例。

皮肤疾病

皮肤疾病

回顾性分析5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结果:ELG5例均为男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大,其中1例并肾病综合征,2例有反复湿疹样皮疹,1例2次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无肝脾大,生长发育良好。

最初单纯化疗4例均复发,经配合局部放疗或加用环孢素等治疗后未复发。

表1参10(原文摘要)070751 恶性淋巴瘤患儿血清一氧化氮、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张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5).-1008~1009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放射免疫法对39例恶性淋巴瘤患儿及33例健康体检儿(对照组)血清NO及ET水平进行测定。

结果:恶性淋巴瘤患儿治疗前NO及ET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01);Ⅲ、Ⅳ期高于Ⅰ、Ⅱ期患儿;缓解者接近对照组水平(P>0.05);复发患儿高于缓解患儿(P<0.001)。

表2参8(原文摘要)070752 干扰素与阿霉素联用对成神经细胞瘤细胞生长及凋亡的影响/李爱敏…∥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33(6).-364~366070753 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MDM2和P53蛋白表达的研究/刘壮…∥白血病淋巴瘤.-2006,15(4).-252~25446例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作为病例组, 12例儿童淋巴结炎患者作为对照组。

用免疫组织化学超敏S-P染色法,检测2组患者病理组织的M DM2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病例组M DM2蛋白过度表达率为6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53蛋白阳性率为19.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 DM2蛋白过度表达率在病理分类高度恶性、患者血清LDH增高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患者的B状态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53蛋白阳性率在病理工作分类、临床分期、B状态、血清LDH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以耳后肿物为表现的淋巴结木村病1例26

以耳后肿物为表现的淋巴结木村病1例26

以耳后肿物为表现的淋巴结木村病1例摘要】淋巴结木村病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lymphoid,granuloma),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

本病好发于头颈部皮肤,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临床误诊,现将其临床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减少耳鼻喉科医生误诊。

【关键词】淋巴结木村病;诊断;误诊【中图分类号】R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50-01资料患者,xxx,男,26岁,主因“发现耳后肿物十余年”入院,多年来未见明显增大,无红肿、耳痛、耳瘘,无头痛、听力下降。

专科检查:右耳廓后可见一肿物,大小约2cm*1cm*0.5cm,呈皮肤颜色,触之质地较硬,无红肿、疼痛、流血及流脓。

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界限明显。

入院后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9.3,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EO#0.82×109/L,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于入院后2天全麻下行耳后肿物切除术,术中于耳后肿物表面做一长约2.5cm的梭行切口,沿切口处充分分离肿物组织,分离至肿物的根部并完整剥离肿物,肿物颜色为暗灰色,切除该肿物组织,同时进行出血处止血处理。

患者术中未见明显出血,术后予常规抗炎、止血等治疗,伤口愈合可,未见明显出血。

于术后2天出院,并于门诊拆线。

术后病理回报:淋巴结木村病(血管淋巴组织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随访一月未见明显复发。

木村病(Kimura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lymphoid,granuloma),最初由我国金显宅医师于1937 年首先报道,以嗜伊红细胞性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命名。

1948 年日本学者木村哲二对该病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解释,因此命名为“木村病”[1]。

木村病,又名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angiolymphoid hyperplasia with eosinophilia),是一种血管丰富,内皮细胞增生和大量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炎性病变。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一例报告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一例报告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一例报告
龙霞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2009(33)12
【摘要】@@ 1 病例资料rn男性,8岁,因"全身包块6+个月"于2006年3月20入院.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数枚花生米至蚕豆大小无痛性包块,质韧,活动可,未予重视.3个月前包块明显增多,在其腰背部,胸部均见多处包块广大小不等,质硬,活动差,表面无红肿及溃烂,无明显触痛,无发热、咳嗽及气促,无消瘦、盗汗及纳差,精神好.
【总页数】1页(P1096-1096)
【作者】龙霞
【作者单位】贵州省石阡县人民医院儿科,55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5
【相关文献】
1.上臂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一例 [J], 陈红桃;白少君;陈莹;杨柯;曹新生
2.鼻背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J], 李文鹿;王绪凯;刘法昱;孙长伏
3.儿童腮腺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3例 [J], 窦训武;朱雪明;尹德佩;杨素娜;樊明月;杨代茂
4.放射治疗耳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J], 郭燕春;王旬果;陈少

5.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性胃炎合并多发性溃疡一例报告 [J], 贺正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胡小毅;罗莉
【期刊名称】《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5(032)001
【摘要】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多累及头颈部浅表淋巴结和软组织的慢性肉芽肿病变.病理学上表现为淋巴滤泡形成或滤泡样结构增生,存在生发中心.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该病变组织对放疗极为敏感,此外,还可采用化疗、手术等方法.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但容易复发,早期患者的确诊较困难,应引起口腔颌面外科医生的高度重视.
【总页数】2页(P69-70)
【作者】胡小毅;罗莉
【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南宁,53002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8
【相关文献】
1.2例颈部嗜酸性粒细胞性淋巴肉芽肿病人的护理 [J], 杨玉芝;刘忠俊;
2.嗜酸性肉芽肿误诊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1例 [J], 谢忠
3.腭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一例并文献复习 [J], 李洋;毛济雄;高润涛
4.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CT表现及文献复习 [J], 高鹏; 成新玲; 董志辉; 张翔亚; 陆方方; 范真真
5.多层螺旋CT诊断在以多发结节、肿块为特征的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的意义[J], 张军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6例报告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6例报告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6例报告
贺晓燕
【期刊名称】《贵州医药》
【年(卷),期】1991(000)005
【摘要】1937年金显宅等首先报道了“嗜伊红球增多性淋巴母细胞瘤”7例,认为这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肿瘤性疾病。

1957年金显宅等对本病作了进一步的观察,提出本病并非肿瘤而是肉芽肿性疾患。

1964年林丛较详细地描述了该病病变特点。

【总页数】1页(P297)
【作者】贺晓燕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7.6
【相关文献】
1.儿童嗜酸性粒细胞淋巴肉芽肿一例报告 [J], 龙霞
2.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J], 单华超;李远;牛晓辉
3.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附1例报告) [J], 王蒨;郭俊俊;刘慧娟;车宇;李量;张智策;蔡英全
4.鼻背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1例报告 [J], 李文鹿;王绪凯;刘法昱;孙长伏
5.短篇及病例报告:咽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两例报告 [J], 马瑞琴;陶正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附8例报告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附8例报告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附8例报告
袁玉刚;韩德民;于振坤;黄志刚
【期刊名称】《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年(卷),期】1999(6)4
【总页数】2页(P247-247)
【关键词】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病例报告
【作者】袁玉刚;韩德民;于振坤;黄志刚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9
【相关文献】
1.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附1例报告) [J], 王蒨;郭俊俊;刘慧娟;车宇;李量;张智策;蔡英全
2.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附4例报告) [J], 俞峰;滕洪安;王志宏;毕迎春
3.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四例报告 [J], 孙沛勇;陈丽霞;张玉庚
4.COP方案治疗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附一例报告 [J], 郑武平;夏立平
5.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征:附3例报告 [J], 吴治钦;陈兆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 常 片 、 颅 、 盆 、 骨 拍 片 及 肝 脾 B超 均 无 胸 头 骨 长 异 常发现 。 髓 检查 : 核 细胞增 生活 跃 , 、 之 骨 有 粒 红
收 ,h达血 药 峰 值 浓 度 , 4 以代 谢 物 由粪 便 2 近 9 排 出 9h后 尚有 1 . 的原药 及代 谢 产物 由尿 G 37
排泄 。据资 料表 明 , 大剂量 服用 发生 中毒 分两期 :
第 1 即可 托 品期 , 期 主要 表现 为 高热 、 肢 潮红 、 皮 烦躁 , 绪 易激 动 , 孔对 光反 射 迟钝 或 消 失 ; 情 瞳 第
Ⅱ期 为 呼 吸抑 制 即 阿 片 样 期 , 要 表 现 为 呼 吸 不 主
6个 蚕 豆 至 黄 豆 大 小 的 淋 巴结 , 中 , 固 定 . 质 较 无
压 痛 , 围皮 肤 及 软 组 织无 红 肿 , 部皮 肤粗 糙 , 周 局 少许 色素沉 着 及抓 痕 。 它 部位浅 表淋 巴结 不大 其 心肺及 腹部 检 查均正 常 。实 验室检 查 : C 1 WB 8 0
例 3 男, 2岁 6月 。 以 昏迷 、 吸 急 促 6 呼 h主
儿 童 嗜酸 性 淋 巴 肉芽 肿 1例报 告
新疆 兵 田农 六师奇 台医院( 台 8 3 0 ) 奇 3 0 8
鲁 彩 霞 牟 爱敏 ’
诉入 院 。于 入 院前 固腹 泻在 当地 购买 复方 苯乙 哌 啶约 l 5片 , 发现 时 患儿 已全 部 吞服 。查 体 : 3 . T7 4 , 6 ℃ P l 8次/ i , 吸 不 规 则 , a rn 呼 昏迷 状 , 刺 激 对 无 反应 , 眼 睑及颜 面微 潮 红 , 侧 瞳孔 约 2 双 双 mm, 对光反射迟钝 , 口周 发绀 , 肺 可 闻 及 较 多 痰 鸣 双 音, 心音低钝 , 张力 消失 , 肌 膝腱 反射 未 引出 。 碱性 磷 酸 酶 3 0 L, 酸 脱 氧 酶 2 0 L, 酮 酸 激 2 U/ 乳 2 U/ 丙 酶 2 2 L 羟 丁酸脱 氢酶 3 1 G U/ 6 u几 , 酸肌 酸激 磷 酶 2 4 L, 素 氮 1 .1 7 u/ 尿 0 mmo/ 血 清 肌 酐 lL,
× 1 L. 0 2 , 0 5 8, . , 7 / 0 / N . 9 I . E 0 1 Hb 1 g L, 3 2
合 并多 脏器 功能 障碍 。 给气管插 管 、 呼吸机辅 助 吸 氧 、 尿 、 滴 纳洛 酮及 对 症 治 疗 , 利 静 于入 院第 4天
性粒 细胞 及淋 巴细胞 浸润 。 病理 诊断 : 过敏性 炎 ① 症; ②淋 巴结 嗜 酸性淋 巴肉芽肿 经用地塞 米松 、 强 的桧 治 疗 半 月 , 大淋 巴结 缩 小 , 年 后 复发 。 肿 半
并 发多脏 器功能 衰竭 ( MoF ) 亡 。 S死 讨 论 复 方 苯 乙 哌 啶 口服 迅 速 由 胃肠 道 吸
P 1 .4× 1 L,E R 1 mm/ 支 原 体 I M C 6 0/ S 0 h. g
( 抗结 核抗 体 ( 。 、 一) 一) 肝 肾功能及 电解质测试
比为 3 5:l 粒 系增 生活跃 , . 。 嗜酸 性粒 细胞 0 2 , . 3 其余 各 阶段 细 胞 形态及 比例均正 常 淋 巴细胞增 生 活跃 , 原始 +幼稚 淋 巴细胞 占 0 0 , 熟淋 巴 . 05 成
细 胞 占 0 2 5 细 胞 形 态 皆 正 常 。红 系 增 生 活 跃 , .9, 各 阶段 细 胞 形 态 及 比例 正 常 。 本 院 病 理 科 复 阅 当
1 2 mo/ P . k a P O2. k a 心 电 图 示 p lL, O 9 1 P , C 3 8 P , 4
患 男 ,0岁 。 1 以颈部 淋 巴结 肿 大伴皮肤 搔痒 3
月之 主 诉于 19 年 l 99 2月 1 日入 院 。 病 无 明显 5 起
诱 固 , 块 逐 渐 增 大 , 部 皮 肤 搔 痒无 疼 痛 及 触 包 局 痛 , 发热 等全 身症状 。 无 曾于 当地 医院做淋 巴结括 检 提示 反应 性增 生 。诊 断 为淋 巴结炎 , 菌治疗 1 抗 月余 无 效 。 患儿 既往 体健 , 个人 史与家族 史无特 殊 记 载 。查 体 : 发育 、 营养 中等 , 双侧 颈部 可触及 5 ~
规则 , 嗜睡 、 昏迷等 个别病 例还 表现为 混合 型 。 从 本组 资 料 可 以看 出 , 用剂 量 与 中毒 程 度 服 成 正 比, 即服 用 量 大 , 临床 表 现越 重 , 后 与 初诊 预
时 问密切相 关 , 发现 , 治 疗 , 早 早 预后 越 好 。 方 苯 复
维普资讯
2 6 7
陕西 医学 杂志 2 0 0 2年 3月第 3 1卷第 3 期
啶 5片 , 面潮 红 7 颜 h主诉 入 院 。查体 : 8 9 , T3 . ℃ 烦躁 、 面潮 红 , 侧 瞳孔 3 颜 双 mm, 光 反射 存在 , 对 膝腱 反射正 常 。 、 肝 肾功 , 心肌酶 正常 。 断复方苯 诊 乙 哌 啶 中 毒 经 洗 胃、 液 及 对 症 治 疗 , 入 院 补 于 4 h症 状消 失 . 8 1周治 愈 出院 。
地淋 巴结括 检病 理 报告 : 巴组 织增生 , 淋 伴大 量嗜 酸性粒 细胞 程 润 , 巴滤 泡生 长 中心扩 大 , 淋 小血 管
及 淋 巴 结 周 围 结 缔 组 织 并 有 增 生 , 见 少 量 嗜 酸 可
哌 啶 中毒 无特 殊 解救 措 施 , 速毒 物排 出及 代 谢 加
甚 为 重 要 , 4 内 洗 胃是 必 要 的 , 且 要 保 证 尿 2h 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