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范文

初中物理电阻教案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4章“电流与电路”的第3节“电阻”。

具体内容如下: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和电阻R之间的关系,公式为I=U/R;4.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及其表示方法;2. 掌握电阻的影响因素,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与电阻之间的关系;3. 熟练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能进行相关物理量的测量和数据处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电阻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2. 电阻的影响因素及欧姆定律的应用;3. 电阻表的使用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电阻表、笔记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电流是如何产生的。

2. 讲解电阻的概念:介绍电阻的定义、符号及表示方法,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

3. 探究电阻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值的变化,分析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4. 讲解欧姆定律:阐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5. 电阻的测量:介绍电阻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测量电阻值。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电阻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2. 电阻的影响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3. 欧姆定律:I=U/R;4.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填空题:电阻的符号是____,它表示____。

2. 选择题:下列哪个因素会影响电阻的大小?A. 材料B. 长度C. 横截面积D. 温度3. 计算题:一个电阻值为10Ω的电路,通过它的电流为2A,求电路中的电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较好,但在运用欧姆定律计算时,部分学生存在误差。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

《电阻》教学设计(精选4篇)《电阻》教学设计篇16.3 电阻教学设计1、学问和技能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知道电阻及其单位,能进行电阻的不同单位之间的变换;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能依据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推断、比较不同导体电阻的大小。

2、过程和方法重点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与自主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体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让同学建立将物理学问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自制电阻定律演示器,一节干电池,一只演示电流表,一个开关,废日光灯管的灯丝(图1),或固定在胶木板上的用直径0.3毫米以下的铁丝绕成的螺旋状线圈(铁丝线圈),酒精灯一个,小灯泡一只,电源一个,导线若干。

1课时1.复习提问:将一只灯泡、一个演示电流表、一节干电池和一个开关连接成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一位同学到前面来连接电路,其他同学审查连接过程是否正确)2.引入新课用电阻定律演示器做演示试验.将导线ab代替灯泡连入上述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流表的示数;再将导线cd代替ab,接通电路,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两次示数不同.提出问题:上述两次试验,用的都是一节干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那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大小为什么不同呢?3.进行新课原来,导体能够通过电流,但同时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以金属导体为例,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的电子跟金属正离子频繁碰撞而形成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在相同的电压下,导线ab中通过的电流大,表明ab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小,导线ab的电阻小;导线cd中通过的电流小,表明cd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导线cd的电阻大.不同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这部分教材是通过演示试验引出电阻的概念,明确怎样用试验的方法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为讲授打算电阻大小的因素作好预备,并说明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板书:〈一、电阻用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字母r表示.二、在国际单位制里,电阻的单位是欧母,简称欧,符号是ω.〉提出问题:导体的电阻既然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你猜一猜它跟哪些因素有关?你能不能设计一组试验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电阻是否跟材料、长度、导线的粗细有关)在同学提出猜想的基础上加以归纳,用图2所示的装置做下面三组同学试验.(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制作它的材料是否有关.交代新课开头的试验所用的导线是锰铜线ab和镍铬合金线cd,将电流表示数填入表1内.表1: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ab 锰铜相同相同相同cd 镍铬合金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有关.)(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导线cd和ef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示数填入表2内.表2:讨论导体的电阻跟长度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 1米相同相同ef 0.5米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都相同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是否有关.用镍铬合金线cd和gh做试验.将试验测出的电流表的示数填入表3内.表3:讨论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的关系导线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电压电流电阻cd 相同相同 s 相同gh 2s提问:分析试验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导体的材料、长度都相同时,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以用人在街上行走作比方,街道越长,街面越窄,行人受到阻碍的机会越多.同理,导体越长、越细,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受到碰撞的机会就会越多.导体的电阻还跟什么因素有关?请大家看下面的演示试验(图3).演示试验:把铁丝线圈(或日光灯管的灯丝)按图3接入电路,用酒精灯缓慢地对灯丝加热观看加热前后,演示电流表的示数有什么变化.提问:从电流表示数的变化,得到什么结论?(导体被加热后,它的温度上升,电流表示数变小,表明导体的电阻变大,这说明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板书:〈三、导体的电阻打算于它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导体的电阻由它自身的条件打算,因此,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所以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为了表示导体的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应取相同长度,相同的横截面积的不同材料在相同温度下加以比较,课本上的表列出了一些长1米、横截面积1毫米2、在20℃时的不同材料的导线的电阻值.提问:从查表,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导电性能好?(银的导电性能最好,因此,在相同长度和横截面积的状况下,它的电阻最小.其次是铜,再次是铝.)看课本中的小注,介绍电阻率的概念.练习题:(1)电阻的国际单位是什么?0.2兆欧=______欧.(2)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3)有两条粗细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长20厘米,另一条长1.3米,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4)有两条长短相同、材料相同的导线,一条横截面积0.4厘米2,一条2毫米2,哪条导线电阻大,为什么?(5)“铜导线比铁导线的电阻小.”这种说法对吗?应当怎么说?《电阻》教学设计篇2学习目标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案: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第3节电阻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银铭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稔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以实验导入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银铭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银铭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银铭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银铭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银铭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2.实验报告:
-根据课堂实验,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结论。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电阻与导体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3.思考题:
-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至少三个实例,并简述其原理。
-探讨为什么电阻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以及如何减小电阻对电路的影响。
-使用PPT、视频等教学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电阻的影响因素和计算方法。
-设计互动游戏、讨论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
5.分层次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题和实验任务。
-提供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6.课后作业和评价,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电压是电路两端电势差的体现。”
2.教学过渡:教师通过电流、电压的关系引出电阻的概念。
-提问:“电流和电压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电阻这一概念,了解它对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二)讲授新知
2.解题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针对共性问题,进行全班讲解。
-针对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提问:“同学们,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电阻的练习题、实验报告等,巩固所学知识。
-布置有关电阻的计算题、实验报告等作业,巩固课堂所学。

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 电阻的测量(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2.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2.让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教学难点】自行设计科学、完整的实验操作方案.【教具准备】(学生可2人或4人一组)干电池组(带盒)或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带灯座的小灯泡(或定值电阻)、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 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欧姆定律,并已能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的题目.例题1(多媒体展示)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V ,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A ,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同学们练习,教师请两个同学上讲台板书演算过程.解:根据欧姆定律I=R U 得R=I U =A4.0V 2.7=18Ω. (此题目是上节课欧姆定律公式的巩固应用,并且有同类型的例题.教师对学生的演算可以不做过多的讲评,直接关注其变形公式I U R =.) 师 欧姆定律I=R U 可变形为IU R =,可不可以说导体的电阻R 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而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也就是说,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导体的电阻R 就会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就会越小?(学生通过对“电阻”一节的学习及课后探究已有所理解)生: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的,和导体两端是否有电压,电压多高,以及导体中是否有电流,电流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教师肯定同学的回答并强调:对于变形公式IU R =,不能单纯从数学的角度理解,不存在R 与U 成正比,R 与I 成反比的关系,但是I U R =可以作为电阻的计算式,由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来计算这段导体的电阻.【进行新课】知识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1)提出问题:师 如果我们想知道某种灯泡的电阻是多大,该怎么办呢?(2)设计方案:师 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下面请同学们思考下列问题:a.如何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值?(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b.如何能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值?c.欲使灯泡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d.要多测几次,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是否相等,应怎样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生:器材的选取:如果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5V ,则电源用两节干电池就可以;电压表使用0~3V 量程即可,电流表使用0~0.6A 量程即可,滑动变阻器应该挑选最大电流超过0.5A 的规格.教师总结实验注意事项: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师 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我们设计的思路,对照自己桌前的器材选择你所需的实验仪器,并设计实验报告.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实验探究报告”.第*组实验探究报告(多媒体课件)[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原理:]I U R. [实验电路:][实验器材:]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V.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源: V;开关、导线若干.[实验步骤:]1.按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大致估计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最大电流值和最大电压值,选择合适的量程接入,如不能估计,则要选择量程较大的接线柱接入.2.检查电路无误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调至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3.合上开关,并迅速断开开关(试触),在开关合上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电压表指针的变化,判断电表连接是否正确(有无接反),电流表、电压表量程连接是否合适(量程大,还是小).4.根据试触的情况,调整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确保电压表、电流表连接正确.5.合上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测出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记下三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将测量的电流和对应的电压值,填入数据表格对应的空格内.注意:在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测量时,应先将滑片移在小灯泡额定电压值的位置上,先测出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值,再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逐次降低,测出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弄清楚如何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可以使其电阻值增大或减小).在读取电流表、电压表数值时,要先弄清楚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以及该量程下每一大格、每一小格代表的数值.读数时,眼睛正对刻度线,确保读数正确.(3)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4)分析与论证: 学生根据公式I U R =计算出每次灯泡的电阻值,并进行比较. (5)评估与交流:师 你能从这些数值中看出还有什么规律吗?生:灯泡的电阻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大,因为灯泡的电压越大,灯泡越亮,灯丝温度越高,其电阻值就越大.即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教师总结:误差分析——电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本身都有一定的电阻,会使测出的灯泡电阻值与真实值间存在差异,电流表和电压表连入电路的方式有两种.①外接法:如图甲所示,在外接法中,电压表的示数表示待测电阻R 两端的电压UR 、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电阻R 和电压表的总电流,即I=I R +I V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出来的电阻值I U R R =测,由于I >I R ,所以R 测<R 真,即测得的电阻值比真实值偏小.当待测电阻很小时,采用外接法可减小测量误差.②内接法:如图乙所示,在内接法中,电流表的示数表示通过R 中的电流I R ,电压表的示数表示电阻R 两端电压U R 与电流表两端电压U A 之和,即U=U R +U A .根据R U I =,待测电阻值应为RR I U R =真,而测量的电阻值I U R R =测,因为U >U R ,使R 测>R 真,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大.如果待测电阻R 的阻值很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通过电阻R 和电流表中的电流相等,由欧姆定律知U R =I R R 远大于U A =I R R A ,即U 近似等于U R ,使R 测≈R 真.因此,当待测电阻很大时,采用内接法.例题教师用多媒体展示练习册中对应题目,先让学生思考,后讲解.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课堂延展】用其他方法测量电阻师在上一个实验中,用的是两块电表,电压表用来测电压,电流表用来测电流,那么,单独使用一种电表,如何测出灯泡的电阻呢?学生分组讨论,再由代表阐述本组创新的方案.教师总结:测电阻的其他方法(用多媒体展示)课堂演练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堂练习.【教师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了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电路、器材的选取,知道了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更熟悉了一些仪器的操作方法,加深了对仪器使用的理解.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伏安法”测电阻是个典型的电学实验,所用仪器较多,操作比较复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该实验有一定的难度,应引起高度重视.2.实验电路图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得出,待画出电路图后,还要问为什么这样设计,这是很关键的,有的学生看书上这样画,他就这样画,而说不出为什么.3.注意事项可以放在实验进行中说明,或学生有问题时再指出,这样比单独占用一些时间要好一些,因为学生出错了,就知道去查错,从而加深对注意事项的认识、理解和记忆.4.对个别同学的错误数据不要一味地加以否定,而要注意引导,看是因为读数引起的还是计算引起的,帮助他们查找到问题的根源,有的电路连接有问题,也可能出现不合理的实验数据.所以我们老师还是要想得更远一些才好.5.三次实验尽量在允许的范围内拉开三组实验数据的差距,便于分析实验结论.6.本节在做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时,多测几次的目的不是为了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而是要学生从多次计算出来的结果中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对于灯泡的电阻,受灯丝温度的影响,求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引出电阻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性质和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有电阻测量仪,学具有电阻计算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阻测量仪的示数,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电阻的性质。

3. 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的单位换算。

4. 动手实践:让学生使用电阻测量仪测量电阻值,并填写练习题。

5. 讲解练习题:讲解学生填写的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拓展电阻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性质和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阻的应用领域,拓展电阻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活动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电阻测量仪的示数,以此引出电阻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来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阻的存在,并初步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第三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短文,阐述电阻在节能降耗方面的作用。
-要求:不少于300字,能够结合实际例子,体现对电阻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3.进行家庭小实验:利用家中可用的材料,如电池、导线、小灯泡等,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路,测量不同长度、材料或横截面积的导线电阻,并记录实验数据。
2.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深入理解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适时讲解:在学生实验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适时进行讲解,梳理电阻的测量方法、串并联电阻的特点等知识点,解答学生的疑惑。
3.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电阻的测量方法及串并联电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5.设计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自信心。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规范,提高实验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创新意识。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中的重要作用。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了解电阻对能量的消耗,提倡节能减排。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对物理学科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电流、电压和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简单电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电阻的测量涉及到实验操作,学生在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培养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此外,学生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理解可能较为浅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现象进行引导和解释,帮助学生建立起电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电阻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能够分析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模拟器、电路图、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

5. 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电路,利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电阻知识。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建筑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的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欧姆表测量电阻、伏安法测量电阻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方法。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

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第3节电阻的测量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方法;2.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3.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2.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用伏安法测电阻;2.加深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的理解。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4.标签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知识回顾】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公式是______及推导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各是什么?及其注意事项。

3.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使用方法是什么?【互动探究】欧姆定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我们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用什么仪器来测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2.实验方案:通过__________表测量出__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表测量出___________,利用公式______________,就可以计算出电阻。

3.设计出实验电路图:4.为了减小误差,要多次测量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你设计方案中如何能方便的进行多次测量?(提示: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测量,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需要增加一个________仪器,通过它,就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进行多次测量,通过讨论找到最优的方案)5.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源、若干导线、开关、电阻。

6.根据你设计的电路图,用铅笔芯代替导线将下面的实物连接成完整的电路【当堂检测】1.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连接时开关应_________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___________位置。

2.闭合开关后,调节_____________,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记下三组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填入表格中(请设计出表格)3.为减小误差,我们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R,思考下面问题:1.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2.你测的这三次的电阻分别是多少?当电压值和电流值变化时,测得的电阻值有没有变化?这是怎么回事呢?【拓展延伸】1.在上述实验中,如果将定值电阻换成小灯泡,用同样的方法测小灯泡的电阻。

九年级物理示范教学设计: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九年级物理示范教学设计: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1)课后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巩固学生对电阻的认识。
(2)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观察电阻变化对电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共同提高。引入新课,如:“为什么在冬天,我们的电动车骑行时会感觉动力不足?这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简要回顾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概念。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电阻的?”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结果和认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家庭电路、电子产品等方面。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观察和思考。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字迹清晰。
2.认真对待实验设计,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合理。
3.短文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表达清晰,不少于300字。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3篇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3篇

初三物理电阻教案模板13篇初三物理电阻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的1.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做好实验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器材:每组配备干电池三节,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各1件,待测电阻一只(5欧或10欧,其电阻值用不透明白胶布粘封,并标以Rx字样。

要求学生暂不揭开。

),导线若干条。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问:请叙述欧姆定律的内容,计算公式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

(学生回答略)问: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学生回答略)引出本节。

板书:〈第三节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2.进行新课(1)问: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答: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

(2)问:实验的原理是什么?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出它的电阻。

(3)问:谁能设计一个用伏安法测定电阻的实验电路?学生板演(参见课本上的图8—1)。

教师讲评。

(4)问:用伏安法测电阻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学生回答,接着检查和认识自己小组的实验器材。

注意认清哪个元件是待测定值电阻Rx。

(5)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步骤?学生回答,教师小结: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是断开状态。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放在最大电阻值位置。

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要连接正确。

电压表使用0~3伏量程,电流表使用0~0.6安量程。

②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观察电压表的示数为l伏、2伏和3伏时电流表的读数;将三组电压和电流的对应值填入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中。

③根据记录的三组实验数据分别算出未知电阻的三个值。

为了减小误差,算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被测电阻的阻值。

即④实验要求:积极动手,按要求操作,记录数据、计算结果要实事求是。

实验完毕要整理好仪器。

以上内容,边讲边板书,只写提纲、内容留待学生课后作业填写。

板书: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电路:4.实验器材:5.实验步骤:6.实验记录:7.测量结果:(6)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4.提交作业时,请保持字迹清晰,便于教师批改。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围绕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下为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b.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c.超导现象是什么?超导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讲Biblioteka 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技能。
3.掌握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4.请同学们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分析,思考以下问题:
-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有何关系?
-如何运用串并联规则,快速计算复杂电路中的总电阻?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查找生活中应用电阻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互动。
作业要求:
1.书写工整,表述清晰,确保作业质量。
5.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6.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调节电阻丝的长度、粗细等,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2题:已知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值,求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第3题:分析一个具有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计算总电阻及各电阻的电流、电压。
2.完成课后实验报告,记录测量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3.思考题和短文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预习作业要做好笔记,提前了解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5.家长参与作业,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7.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查找生活中的电阻应用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电阻现象和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电灯泡的亮度与电阻的关系,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内容: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的值,观察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电阻的变化。
(4)归纳总结: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总结电阻的规律,掌握串并联电阻的计算方法。
(5)应用拓展: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7)作业布置: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
(1)计算给定电路中的电阻值。
(2)根据电阻的串并联规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变化。
(3)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电阻的定义、单位、测量方法、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串并联规律。
(1)电阻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如何通过改变电阻来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3)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字数在300-500字。
2.完成以下练习题:
(1)根据给定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2)已知电阻器A的电阻值为10Ω,电阻器B的电阻值为20Ω,将它们串联后接入电路,求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第三节 电阻 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 电阻 教学设计.doc

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述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说出滑动变阻器的构造,能够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来改变电流。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阻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渗透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求知欲;2.通过多种活动形式,联系生活实际,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1.电阻概念的形成;2.变阻器的原理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正确连接与使用变阻器。

教学用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各种导线、自制电阻比较装置、铅笔芯、滑动变阻器、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方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平铺直叙,直接入题直接通过举例给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为电阻的引入做准备。

做课本12页中的想想做做,对电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联系生活,对比导入教师给出各种生活中常见的导线,让学生分组观察并总结各种导线的相同点。

引出问题:为什么不用铁而用铜做导线。

学生观察并得出:导线内部是金属丝,外部包有一层塑料;导线多用铜制成。

(二)进行新课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方法1.电阻对电流有阻碍引导学生做课本中图分组做实验,观察接比较法作用。

2.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6. 3-1的实验,实验中的导体可以选择生活中常见的铁、铜等。

在实验的基础上,参照课本13页的各种金属导线电阻值对比图,让学生讨论并回答为什么常用导线用铜而不用铁。

入不同导体时小灯泡的亮度变化,感受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小组内讨论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实验法观察法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作为一个物理量,电阻和电流、电压一样有自己的单位和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教师在大屏幕中投影电压、电流和电阻的表示符号、单位、单位符号、常用换算、电路中的符号,以使学生在对比的基础之上识记。

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

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

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我设计了这节电阻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培养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探究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以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箱、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学生一组,包括电阻箱、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阻的重要性。

3. 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测量不同电阻值,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五、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阻的变化,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测量方法。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电器,了解电阻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概念,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提高科学素养。

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增强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这节电阻教案时,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是本节课的重要目标之一。

电阻是一个基本的物理量,它描述了电路中对电流流动的阻碍程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抽象的概念,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电阻
广州市荔湾区金道中学陈海涛
【教材分析】
教材删除了旧教材中研究电阻大小与材料种类、长度、横截面积、温度的关系,但这个知识点在教学大纲是要求知道的,所以这个探究实验在教学中是要演示并认真讲解的。

教材中对滑动变阻器结构、原理、作用、铭牌意义都没有说明,这部分教学渗透在“怎样用变阻器改变灯泡亮度”的探究实验中,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教师要做好引导。

电阻内容是电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考点,内容比较多,演示实验也比较多,学生也比较难掌握相关知识点,建议分两个课时讲解,给学生充分时间思考、理解。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阻及其单位;
2)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电流、电
压;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试验、对比等方法,学习利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电流、电压。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电阻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知道半导体和超导体,开阔视野。

【学习者的分析】
知道电路中电流电压两个物理量的相关知识,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异同。

【重点与难点】
电阻概念的建立;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和接线方法;改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特点。

【教具与学具】
自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演示板,各种电阻若干,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滑动变阻器,铅笔蕊,夹子,二极管,滑动变阻器课件。

【板书设计】
第三节电阻
1、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用字母R表示,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单位有:kΩ、MΩ,
1 kΩ=1000 Ω,1 MΩ=1000000 Ω
电路图中元件符号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a、材料;b、长度;c、横截面积;d、温度。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电流、电压无关。

3
滑动变阻器:符号
(1)、结构:实物观察
(2)、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电阻丝的长度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
中的电流和电压。

(3)、作用: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4)、接线方法:串联在电路中;接线柱要“一上一下”;以下接线柱为参考,滑片越远,接入电路中电阻越大,反之相反,即“远大近小”。

(5)、铭牌意义
【教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