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8 背影教案 鲁教版五四制
第8课《背影》教案(鲁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背影》教案(鲁教版初一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坐着及其相关的经历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专门是行为描写能力目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情感目标:珍视亲情,增进与父母之间的交流教学重点深入体会文章表现的父子间的深情教学难点明白得文章纯朴、含蓄、动人的语言教学方法采纳〝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精读品析-观赏品味-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倡导教师从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作为新时代的青青年,尽管被父母浓浓的爱包围着,但大多数却认为理所因此,专门少真切地来体验一下父母的拳拳爱子之情。
因此,我在开始讲课前,就用孟郊的«游子吟»带学生走进亲情的世界,由感受母爱到谈论父爱,为诵读、品悟父亲的背影蓄势。
或是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即兴改编为«世上只有爸爸好»二、播放«背影»的朗读录音,以纯朴的文字,感人的画面,让学生整体感知,学生再自由诵读,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如此的设计遵循渐进原理,由浅入深,为品读课文做好铺垫。
在学生听录音带的时候板书文内重要的字词簌簌〔sù〕赋闲〔fù〕犹豫〔chóu chú〕差使(chāi)颓唐〔túi〕蹒跚〔pán shān〕琐屑(xiè) 交卸(xiè)三、作者及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现代闻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要紧作品:诗集«毁灭»«踪迹»散文:«匆匆»(七年级学过)、«荷塘月色»〔高一学〕、«背影»四、文章脉络第一部分〔!〕开篇点题,点出背影第二部分〔2—6〕回忆往事第三部分〔7〕不后想念五、具体研习课文内容〔要紧运用教师提咨询,学生答咨询的方式〕1、教师提咨询:«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背影》教案鲁教版1
8.《背影》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理念
1.《背影》语言质朴,饱含真情。
主要围绕特定环境中“背影”的描写,来表现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在教学中,以“情”为切入口,采用朗读教法,要求学生在诵读中体味出文章中所蕴含的父子深情——父亲爱儿子,儿子理解怀念父亲。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脑动手。
为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和提高效率,采用多媒体课件。
3.在学生感悟文章真情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品味生活,感悟亲情,这样,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感悟亲情的生活习惯,激发学生宽容仁爱、勤奋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的父子深情,品味本文朴实的文风。
2.品味生动的细节描写,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父爱,回报父爱。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感悟作者朱自清通过细腻的笔触所传达的父爱深情。
2.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情感,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进行写作。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进入课文学习。
-作业一:与家人一起阅读《背影》,分享自己的感悟。
-作业二: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背影》,以“我心中的父爱”为主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运用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表达自己对父爱的理解与感悟,注意作文的结构和情感表达。
2.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人一起阅读《背影》,并与父母交流课文的感受,了解他们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请父母在作文后留言,分享他们的感想和对孩子的期望。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背影》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背影》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朱自清所描绘的父亲形象,体会父爱的伟大和无私。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学会从细节中捕捉人物情感。
3.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父爱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父爱的共鸣。
-播放温馨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父爱的温暖。
2.采用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文本,探究父爱主题。
-初步问题: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深入问题:作者是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父爱的?这些细节描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第8课背影说课稿鲁教七级下
《背影》说课稿各位评委、同行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朱自清的《背影》。
这次说课我主要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对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中强调“用普通话正确地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大致内容”、“从课文中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等。
这些要求是展开本课教学的依据。
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此文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来歌颂父亲,把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去赞美爱,能够使学生在其中深刻的体会这种相怜相爱的感情。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背影》是七年级下册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篇讲读课文。
该单元是以“爱”中心话题,每篇文章都从不同角度去赞美人性中的美。
本文被选入第二课,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认识家庭成员间的美好感情。
更有利于后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领会和鉴别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
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品读文章朴实的语言风格。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4、教学重点与难点:⑴重点:体会关键语句的含意和表达作用、体会作者新颖独特的描写角度与朴素感人的语言。
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⑵难点:对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写,进行深刻的体会,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
在分析中,深刻透彻的体会这种伟大的父爱。
5、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法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知规律,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决定采用以下教法:1、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精品教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背影》教学实录鲁教版五四制
——《背影》教学实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品味朴实而动情的语言,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品与读中理解作者的情感,受到精神的熏陶。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父子之间的深情,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关键句的含义,在朗读中体会朴实语言中的深情。
突破方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角关键句,加强朗读指导。
【教学难点】感受父子之间的深情,懂得感恩父母,学会关爱他人。
突破方法:补充文章写作背景,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
教学与学法教法:①以语言品味为主,采用启发点拨法,来完成本课教学。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进行朗读评价的教学方法。
③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④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想结合,激发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学法:①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③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家庭,去体验亲情,充分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真诚无私的爱。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轻音乐《月光》学生准备:搜集朱自清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个不懂得享受爱的人,他的心里是灰色的;一个不懂得回报爱的人,他的情感是自私的。
我们一直生活在爱的氛围中,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
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是我们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的《背影》,去体会浓浓的父爱。
(背景音乐《父亲》)二、预习了解作者1、简介作者(投影出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鲁教版(五年四制)七年级下册第8课教案:背影 - 副本
《背影》【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
2、揣摩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和儿子对父亲的感念之情。
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具体描写父亲“背影”的细节,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2、体会选择“背影”作为表现主体的美学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总结法【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父亲是大山,肩负着全家的重任去工作;父亲是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父亲是蓝天,为自己为家为你撑开一个广阔的空间;父亲是一本书,初时以为很好懂其实是历久弥新、、、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朱自清的《背影》。
通过“背影”这一感情的聚焦点,一同感受这一熟悉的而又陌生的、清晰的而又模糊的“背影”所表现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共同体会父子深情。
二、走近作者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
1916年中学毕业并成功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
1932年7月,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4年,出版《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
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因胃穿孔病逝于北平,年仅50岁。
三、创作背景1917年,作者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
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那年作者20岁。
在那特定的场合下,做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几年之后,想起那背影,父亲的影子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
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背影》学案 鲁教版
《背影》学案教师寄语也许岁月能改变小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
有这样一种感情:深沉、真挚、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的永恒。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明确文章的线索,体会父子情深,品味朴实、饱含深情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和从写作中精选材料、谋篇布局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文中血浓于水的浓浓亲情,从感情的聚焦点——背影中发掘深深的父爱,陶冶学生爱我亲人、爱我生活的高尚情感。
学习过程(一)基础预览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簌簌()赋闲()踌躇()颓唐()箸()蹒跚()2、解释下面词语含义。
狼籍:惨淡:迂:颓唐:触目伤怀:情郁于中:3.填空。
朱自清,字,散文家、、、民主战士。
《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纪实性散文,或回忆性散文。
(二)自主探究4.自渎课文,找出令你感动的地方。
5.请分别说出这几处令你感动的理由。
6、第二、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三)合作释疑7、作者是如何突出背影的?这篇散文突出背影的写法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启示?(四)类文赏析儿女〈节选〉朱自清我现在已是五个儿女的父亲了。
想起圣陶喜欢用的“蜗牛背了壳”的比喻,便觉得不自在。
新近一位亲戚嘲笑我说,“要剥层皮呢!”更有些悚然了。
你读过鲁迅先生的《幸福的家庭》么?我的便是那一类的“幸福的家庭”!每天午饭和晚饭,就如两次潮水一般。
先是孩子们你来他去地在厨房与饭间里查看,一面催我或妻发“开饭”的命令。
急促繁碎的脚步,夹着笑和嚷,一阵阵袭来,直到命令发出为止。
他们一递一个地跑着喊着,将命令传给厨房里佣人;便立刻抢着回来搬凳子。
于是这个说,“我坐这儿!”那个说,“大哥不让我!”大哥却说,“小妹打我!”我给他们调解,说好话。
但是他们有时候很固执,我有时候也不耐烦,这便用着叱责了;叱责还不行,不由自主地,我的沉重的手掌便到他们身上了。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背影》学案1
《背影》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品味文章寓深情与质朴的语言。
●学习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言。
2、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学习难点:抓住“背影”这一感情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法。
●学法指导:1、初读课文,划出疑难字词,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解弄懂;2、熟读课文,理清线索;分析结构,把握中心,体会父子情。
●了解了本课的目标、重难点、学法,那就动手、动脑来做吧。
1、自查资料或上网搜索关于作者的资料,填空。
作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学者、。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秦淮河》;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我们曾学过他的散文。
2.本文的写作背景:(从练习册中找呀)●初读课文遇到障碍了吧,(工具书会帮你吆)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还可补充你生疏的字)交卸.()奔丧.()橘.子()晶莹.()迂.腐()琐.屑()栅.栏()差.使()照看.行李()蹒跚..()4.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参看书下注释就会了)祸不单行满院狼藉簌簌亏空惨淡赋闲勾留妥帖踌躇光景颓唐不能自已触目伤怀情郁于中琐屑●再读课文理解下列思考问题,然后小组内达成共识。
5.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
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6.你能找出本文的线索吗?7.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次背影?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背影”的?表现了父子之间什么样的感情?8.文中写作者几次流泪,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9.作者善于在叙事和描写中抓住最能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语言或动作,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去表达人物的真情实感。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8 背影 教案(4)
朱自清《背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的有关文学常识。
2、积累重点字词。
3、学习抓住某一感情的聚焦点展示人物心灵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反复阅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深情。
2、抓住文章描述重点,分析“背影”在表现父子情深上的作用。
3、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并学习质朴中蕴含深情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珍视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背影是全文描写的焦点,但背影不仅是父亲的形与行;要深刻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不能不顾及父亲所说的话。
教学难点: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策略及手段: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置学生于现实的阅读情境中,教会学生质疑、解疑、探究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设计对课文阅读过程起主导作用、支撑作用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有所感悟,受到熏陶,获得启迪。
3、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环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受到爱的熏陶,感受挚爱亲情从而实现爱的传递。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父亲: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等我长大后,山里孩子往外走,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都说养儿能防老,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都说养儿为防老,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儿只有清歌一曲和泪唱,愿天下父母平安度春秋。
(运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父亲》)一首熟悉的老歌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亲,那些默默操劳,默默关心我们的父亲。
那是怎样让人心动的一份父爱呀。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来欣赏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它曾以质朴的语言,真挚的亲情感动了几代人。
这就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背影》。
(板书《背影》)二、解题:1、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籍浙江绍兴。
鲁教五四语文七年级下8 背影 学案(4)
背影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情。
2.品味文章平实的语言风格和传神感人的细节描写。
3.在现实生活中,学会领悟父母的爱,学会关爱别人。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 ,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
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
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
1928年出版的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朱自清的父亲读背影:1928年,我家已搬至扬州东关街仁丰里一所简陋的屋子。
秋日的一天,我接到开明书店寄赠的《背影》的散文集,我手捧书本,不敢怠慢,一口气奔上二楼父亲卧室,让他老人家先睹为快。
父亲已行动不便,挪到窗前,依靠在小椅上,戴上了老花眼镜,一字一句的诵读着儿子的文章《背影》,只见他的手不住地颤抖,昏黄的眼珠,好象猛然放射出光彩。
一、整体感知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交卸()奔丧()橘子( ) 晶莹()迂腐()琐屑 ( ) 栅栏()差使()2.解释下列词语。
交卸:踌躇:迂腐:蹒跚:颓唐:琐屑:3.熟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4.本文题目是“背影”,找出文章中背影出现了几次?分别找出文章中描写背影的句子,并简要概括。
5.我的问题二、探究赏析1.文章第二三段交代祖母去世、父亲失业这两件事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2.第6段集中描写了父亲爬过铁道买橘子的情景。
这是全文的精华,点题的文眼,写出了作者留在心灵深处的永记不忘的“背影”。
请从父亲的衣着、动作、语言等方面赏析父爱。
示例:“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之情。
外貌:动作:语言:心理:3.父亲的背影,是否让作者有所触动?表现在哪里?你从中品味出“我”怎样的感情?4.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我”起初能够体会吗?从哪些语句可能看出来。
初中语文《背影》教案
初中语文《背影》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2)能够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3)能够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
(3)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增强家庭观念。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背影》的故事情节及主题。
(2)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3)领悟作者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的技巧。
难点:(1)如何把握主人公内心世界的变化。
(2)如何理解父亲深沉的爱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思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2)简介朱自清及其作品《背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让学生找出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描写,并做好批注。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及其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2)引导学生体会亲情的伟大,懂得珍惜家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亲情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背影》中的经典段落。
2. 写一篇关于家人的作文,题目为《我的家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主人公性格特点及其与父亲之间关系的分析能力。
3. 学生对作者细节描写的领悟程度。
4. 学生对家庭亲情的感受和珍惜家人的态度。
六、教学资源:1. 文本:《背影》原文2. 多媒体课件:包含课文内容、作者简介、相关背景信息等3. 参考资料:关于《背影》的解读、分析、评论等4. 教学视频: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
《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
《背影》教案教学设计(鲁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父亲在车站给儿子送行情景的描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热爱和儿子对父亲的百般怀念。
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25年写的。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要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
《背影》记写的事情非常简单,一个丢了差使的小官吏送儿子北上读书,在火车站送别。
在军阀统治的旧中国,这种事情是很平常的,在那黑暗的社会里,即使这种小康之家,也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打击。
文章记写了作者家庭的不幸和当时的灰暗世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这种社会虽然早已不存在了,但记写的情景,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一代,依然有着历史的认识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体会朴实的语言风格。
3.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文中的父子之情,学会“关爱他人”。
【教学重、难点】本文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征,表情达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以学生尝试阅读为主(尝试分析结构、尝试品味语言、尝试展开联想、尝试模拟表演等)老师组织交流,讨论并适时点拨。
【课前准备】1.学生准备: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简况;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2.教师准备:录音机【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导语①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生日和父母的生日。
②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真挚无私的。
这种爱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子女对这种感情有的体会到了,有的体会不到;有的当时就体会到了;有的过后才体会到。
老一辈这种崇高美好的感情深深地感动并激励着一代一代年轻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背影》教案 鲁教版
《背影》教案教材分析《背影》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
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美的情操。
要熟读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朱自清的《背影》,突出地刻画父亲的“背影”,着力表现父亲的爱。
在祸不单行、阴云笼罩、哀愁焦虑的日子,父爱显得异乎寻常地感人。
文章中的叙述和描写都恰到好处,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真挚的感情。
学习本文要注意体会描写的作用,揣摩描写的方法,从而提高描写能力。
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初步感受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单元重点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这是一篇叙事纪实散文。
学习本文,阅读方法上以朗读训练为重点;内容探究上,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写作练习上,学习运用截取法来叙事抒情的训练。
引导学生用“整体感知、重点研读、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模式来掌握内容,领悟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会本文所表现的父子之间的亲情,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教法学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资源(1)查阅资料,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思。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训练。
2、初步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与结构教法学法:朗读,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以“送别”为题材写诗赋文,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战国策》)的壮别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惜别,从“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的豪情到“举手长老老,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的柔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关于离别的文章《背影》,作者在此文要通过离别抒发什么情感呢?(用唐、孟郊《游子吟》引入)或:经常听到小朋友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也听到有人把这首歌改成《世上只有爸爸好》来唱,确实,在生活中,父爱和母爱是一样伟大的,只是父爱可能比母亲更深沉,含蓄而使你感受不到,其实只要你用心体会就能感受得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文章《背影》。
济南市七年级语文下册8背影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背影课题名称背影课型新授目标设计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
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
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重点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学法设计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教师讲授课前准备课本、学案,预习生字词教学过程过程线问题线活动线课后重构/批注备课情境导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爱是沉默的,深沉的,却能震撼人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老师引领学生导入新入名散文《背影》.课检查预习整体感自我检查:1、作者简介:作者朱自清其人、其文,同学们已经不陌生了,请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补充。
师点拨: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2、检查字词交卸奔丧狼藉簌簌典质赋闲蹒跚颓唐琐屑问题驱动: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1、学生对照问题自主学习解决学生速读概括知质疑探究、精心赏问题提升:一、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刻画背影望父买橘)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别背影父子分手)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问题驱动:1、你认为哪次的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第二次.(望父买橘)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让我们欣赏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
问题提升:1、父亲的背影之所以感人,不仅是因为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更得益于作者细致的刻画和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背影
课题名称
背影课型新授
目标设计
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领会本文表现的父子间的浓浓亲情
重点难点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学法设计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教师讲授
课前准备课本、学案,预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过程线问题线活动线
课后重构
/
批注备课
情境导入人们常说父爱如山,父爱如海,父爱是沉默的,深沉的,却能震撼
人的心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表现父子深情的著名散文《背
影》。
老师引领学生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自我检查:
1、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其人、其文,同学们已经不陌生了,请哪位同学来介绍一下。
其他同学补充。
师点拨: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
现代散文家、
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等,
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我们在去年学过他的散文名篇《春》,另外他
还有其他散文代表作品《匆匆》、《荷塘月色》、《绿》等。
2、检查字词
交卸奔丧狼藉
簌簌典质赋闲
蹒跚颓唐琐屑
问题驱动:
这篇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两年前作者奔丧完毕,父子在浦口依依惜别的情景.
问题提升:
一、背影在文章中共出现了几次?请从课文中圈画出来.
第一次在开头,“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1、学生对照问
题自主学习解
决
整体感知
质疑探究、精心赏析
第二次在浦口车站送别时,父亲去买橘子的背影。
(刻画背影望父买
橘)
第三次在车门话别,望着父亲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群里”(惜
别背影父子分手)
第四次在结尾,“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
马褂的背影”(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问题驱动:
1、你认为哪次的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第二次。
(望父买橘)
2、这一事件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
让我们欣赏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
问题提升:
1、父亲的背影之所以感人,不仅是因为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
更得益于作者细致的刻画和描写。
那在这一情节中哪个细节最打动你?
为什么?(可从人物描写、动词、修饰语等方面赏析)
父亲的穿戴:黑、深青——穿着朴素,心情沉重
(黑色给人压抑沉重的感觉,这是一个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势:蹒跚——年纪较大,腿脚不便
(这是一个蹒跚的背影!)
爬月台动作:攀缩倾——行动不便,步履艰难(动作描写,“攀”,既
写出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
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倾”,爬上月台虽然十分艰难,但又十分努力的
样子。
(这是一个艰难的背影!)
作用:突出父亲行动的艰难,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
2.父亲对儿子的关怀,除了从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外,还用什么描写方
法表达这种关爱?父亲的语言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这些朴实而简洁的话包含着父亲怎样的深情呢?
3、师:父亲的爱比山高比海深,儿子理解了吗?你能从文中找
出依据吗?
望父亲买橘——感激的泪
背影远去,依依惜别——惜别的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思念的泪
儿子的几次流泪,泪水说明了一切,泪水表达了对父爱的理解、
感激。
父爱如山,在你的人生经历中,你的父亲肯定也给予了你许许多
多的关爱,想一想,哪一个细节给你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说出
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速读
概括
跳读课文
圈划句子
学生细读精彩
片段,思考问
题。
班级交流
学生品味朗
读,体会父亲
的形象
都凝聚着
亲人对我
们的期望
和关怀。
正像父亲
的背影一
样,永远
感动着我
们。
请同
学们回到
家中,不
妨用自己
独特的方
式,向父
母、亲人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学生完成表示理解、感恩,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揉揉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