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复习备考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复备考

古代汉语复备考

古代汉语复习备考通論:副詞 + 代詞+ 介詞、連詞 + 語氣詞和詞頭、詞尾副詞古代漢語的副詞數量很多,類別也很複雜,是學習的難點之一。

古代漢語的副詞有否定副詞、時間副詞、範圍副詞、程度副詞、表數副詞、情狀副詞、語氣副詞、謙敬副詞等八類。

一、否定副詞古代漢語的否定副詞比較多,用法也複雜,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搞清楚。

古代漢語的否定副詞可以分爲五類:(1)一般否定;(2)祈使否定;(3)已然否定;(4)存在否定;(5)判斷否定。

(一)一般否定一般否定主要有“不”和“弗”。

這兩個詞的區別在於,“不”與謂語動詞(形容詞)在搭配上不受限制,謂語動詞可以是及物動詞,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

“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動詞,而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動詞一般不再帶賓語。

(1)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

(《左傳•昭公十一年》)(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孟子•告子上》)受“弗”否定的及物動詞帶賓語的情況偶爾也有。

例如:(3)伯廖告人曰:“(公子曼滿)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弗過之矣。

”(《左傳•宣公六年》)(二)祈使否定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別”“不要”,主要是“毋”和“勿”,“毋”有時也寫作“無”。

在僞古文《尚書》裏“罔”也可以表示祈使否定。

此外,“莫”“不”有時也可以用於祈使否定。

漢代以後出現“曼(漫、謾)”,也表示祈使否定。

“毋”和“勿”的區別與“不”與“弗”的區別基本相同,受“毋”否定的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受“勿”否定的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

(4)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于樂。

”(僞古文《尚書•大禹謨》)(5)將軍毋失時,時間不容息。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三)已然否定表示已然否定的是“未”,即否定某種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

例如:(7)蓋有之矣,吾未之見也。

(《論語•里仁》)(8)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期末复习知识点

名词解释1、近体诗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就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与押韵得汉族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得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得限制。

最本质得特点就是讲究平仄。

2、注疏:注:东汉以后对经典得注解、《文选注》→狭义;各种类型注解→广义。

疏:在注得基础上进一步作注,既解释正义也解释前人注解。

3、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得注解。

4、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得一种注释。

笺得本义就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5、正义:解释经传而得其正义。

6、章句:章句就就是“离章辨句”得意思。

其特点就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与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7、集解:①选取各家注解中可取得地方,有时也会把自己得解释加进去;②为原书补充材料,或阐发原书思想。

8、《论语》:《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得语录体散文集。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得思想,就是儒家学派得经典著作之一、9、《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就是北宋时代官修得一部韵书,由陈彭年、丘雍编修。

《广韵》就是中国现存得一部重要韵书。

9、《尔雅》:《尔雅》就是辞书之祖。

收集了比较丰富得古代汉语词汇。

《尔雅》就是第一部词典,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与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得标准语。

《尔雅》得意思就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10、诗经:就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春秋时称诗或诗三百,到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才有了诗经之称。

《诗经》按音乐得不同,分编为“风”“雅"“颂”三类。

“风"就是带有地方色彩得音乐,也称“国风”,就是诗经得精华。

“雅"就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得音乐,即王畿之乐。

颂就是宗庙祭祀得乐歌。

《诗经》得艺术特点:1.反映现实生活,干预现实政治得创作倾向。

2。

运用赋比兴得表现手法——赋直接描绘抒情与铺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音序排列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3.按编码排列《说文解字》东汉许慎,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它收字9353个,有重文1163个。

二、古代汉字的构造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今文字:隶书、行书、楷书、草书(隶书,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六书: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用字方法)最早关于六书的说法《周礼·地官·保氏》六书的名称大致采用许慎的六,次序则采用班固的。

三、古书用字有四种现象: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古今字:指在某个意义上先后产生两种形体不同的字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用不同的字来表示。

(一对一的关系)异体字:指读音、用法、意义等完全相同,而写法不同的一对或一组字,它们它们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相互替代。

异体字的类别:(1)结构类型不同埜——野(2)构字偏旁不同体——躰(3)偏旁位置不同胷——胸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书面语言中,用与某词相同或相近而被借用的字,是假借的一种。

通假字的类型:(1)音同的通假畔——叛(2)音近的通假亡——无繁简字:指简化字和被简化的繁简字合称为繁简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异同的情况大致如下:(一)古今词义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1、旧词死亡社会观念的改变使有的词被其他词语取代。

“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倡优”指表演歌舞杂技的人。

现在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不用了。

有的词随着历史事物而消亡。

如:“膢”是古代祭祀饮食神的节日。

后来这中祭祀形式消亡,“膢”这个词就不用了。

2、古今同字异词古代和现代用相同的字记录不同的词,该字的古义和今义不同。

如“抢”今天表抢劫义。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抢”是触碰的意思,二者完全不同。

(三)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意义的多少不同2、词义的重点不同3、词义转变和感情色彩不同4、名物制度不同“而酒酸不售。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文选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文选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古代汉语常识重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二单元文选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第三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下册第四单元文选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书的注解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五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模拟试题《古代汉语》(一)(50分)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鱼、末B.牧、逐C.江、莫D.上、须②“汤”的本意是()A.专指温泉B.煮东西的汁液C.热水D.中药的剂型③“报”的本意是()A.告诉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凭懑B.蚤早C.娶圣D.酷沽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晋侯饮赵盾酒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范增数目项王⑧下列句中的“而”字表示顺接关系的意思的是(A.水浅而舟大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1.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2.复习办法: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1.复习范围:(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2.复习办法: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

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收字()个,按()分卷,依()排列。

5.《经传释词》的作者是(),收字()个,全书分()卷,按()排列。

6.《词诠》作者是(),其他虚词著作有裴学海的《》,对唐以后汉语词汇进行研究的著作有张相的《》。

(二)汉字的结构和发展1.什么是“六书”?实际上汉字的结构只有()四种,假借是用字方法,至于转注,很难作出定论。

2.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对“六书”的解释,即:“一曰指事,……;二曰……。

”3.记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的概念和书上的古字形。

4.什么是“亦声”?5.记住书上举例的字,如:“难、权、而、忘”等字的本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第一講工具書一、工具書的排列法(一)按音序排列1.漢語拼音2.注音字母3.四聲和韻排列,字母排列(二)按部首和筆畫排列(三)號碼排列二、常用工具書(一)字典1.(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小篆字典全書分30卷按部首排列,分540部收字9353 ,重文1163全書計133441字徐鉉等校訂《說文》,稱“大徐本”鉉弟鍇作《說文解字繫傳》,世稱“小徐本”大徐本對《說文》的校訂,主要包括:(1)改易分卷(2)增加標注(3)增加新附字(4)增加注釋(5)增加反切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王筠《說文句讀》、《說文釋例》桂馥《說文解字義證》2.《康熙字典》籌[廣韻]直由切[集韻] [韻會]陳留切[正韻]陳留切並音儔籌算也[儀禮鄉射禮]箭籌八十[註]籌算也又壺矢[禮投壺]籌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註]籌矢也又籌策[史記高祖紀]運籌帷幄之中又[集韻]徒刀切音陶[揚子方言]戴也又叶音除[蔡洪圍棋賦]攄妙思奮元籌飾服色玩騂駒王引之《字典考證》王力《<康熙字典>音讀訂誤》3.《漢語大字典》(二)詞典1.綜合性詞典《辭源》《辭海》《漢語大詞典》2.專門詞典(1)古代詞典①《爾雅》明明,斤斤,察也。

(《爾雅·釋訓》)木豆謂之豆,竹豆謂之籩,瓦豆謂之登。

(《爾雅·释器》)②(西漢)揚雄《方言》娃,嫷,艶,窕,美也。

吴楚衡淮之間曰娃,南楚之外曰嫷,宋衛晉鄭之間曰艶,陳楚周南之間曰窕。

(《方言》卷二)③(東漢)劉熙《釋名》倉,藏也,藏穀物也。

(《釋名·釋宮室》)廷,停也,人所停集之處。

(《釋名·釋宮室》))(2)虛詞詞典(清)劉淇《助字辨略》(清)王引之《經傳釋詞》楊樹達《詞詮》式《詩·國風》:“式微式微。

”《爾雅》云:“式微式微,微乎其微者也。

”鄭箋云:“式,發聲也。

”又《書·盤庚》:“式敷民德。

"孔傳云:“用布示民,必以德義。

”愚按:此式字猶爰也。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_普通用卷

古代汉语课程一单选题 (共24题,总分值24分 )1.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据推算,时就有了六书的具体名称(1 分)A. 《周礼》商代B. 《诗经》东周C. 《周礼》西汉D. 《诗经》西周2.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的文字,是距今33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

(1 分)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楷书3. 战国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文、一类是秦国文字,即(1 分)A. 六国小篆B. 六国大篆C. 战国小篆D. 战国大篆4. 古代汉语是。

(1 分)A. 古代的语言B. 古时候华夏民族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C. 古时候汉族共同使用的一种语言D. 古代的汉语言5. 现在普遍认为小篆是时代的秦国文字(大篆)逐渐演变而成的,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1 分)A. 春秋隶书B. 战国小篆C. 春秋战国楷书D. 春秋战国小篆6.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的文字,是距今3300多年前的商代文字-。

(1 分)A. 甲骨文B. 金文C. 小篆D. 楷书7. 本书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现代汉语的上限为(1 分)A. 明末清初B. 明初C. 元末明初D. 五四时期8.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系统,即;二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书面语系统,即。

(1 分)A. 文言白话B. 古文古白话C. 文言古白话D. 古文言古白话9. 产生于东汉末魏晋初,其形体一直沿用至今无变(1 分)A. 楷书B. 隶书C. 篆书D. 金文10. 东汉在《汉书》中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后人一直沿用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的名称(1 分)A. 司马光许慎B. 班固许慎C. 班固袁枚D. 司马光袁枚11. “六书”的名称最早见于,据推算,时就有了六书的具体名称(1 分)A. 《周礼》商代B. 《诗经》东周C. 《周礼》西汉D. 《诗经》西周12. 东汉在《汉书》中指出六书的具体名称,后人一直沿用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六书的名称(1 分)A. 司马光许慎B. 班固许慎C. 班固袁枚D. 司马光袁枚13. 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1 分)A. 秦隶B. 汉隶C. 楷书D. 小篆14. 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一种过渡字体(1 分)A. 秦隶B. 汉隶C. 楷书D. 小篆15. 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1 分)A. 词B. 语素C. 字D. 句子16. 西周的文字以为代表,例如商代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上的文字(1 分)A. 金文B. 石鼓文C. 甲骨文D. 大篆17. 战国文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文、一类是秦国文字,即(1 分)A. 六国小篆B. 六国大篆C. 战国小篆D. 战国大篆18. 古代汉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系统,即;二是六朝以来以北方话口语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书面语系统,即。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最新)

古代汉语重点复习资料一、古汉重点——名词解释1.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给一个汉字注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与声调。

2.叶音法:为读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注音,如“筹”。

3.同义副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近语素组成的合成词,例如“恭敬”。

4.偏义复词:有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组成词语,只偏于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另一语素只作为陪衬,他的此意究竟偏落哪个词素只有联系上下文意进行分析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例如“得失”。

5.同义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有一个或几个意义相同,但在其他意义风格特征,感情色彩以及用法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例如“颈”和“项”。

6.词的本义:简单说就是指词本来的意义,即词的基本的最早产生的意义,我们现在所谈史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古代书面语所体现出来的`词的本来意义。

7.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8.古今字:指某一个词在不同的时代,先后所使用的形体不同的字,先出者为古字,后出者为今字。

9.异体字:指通行于同一时代的音同义同而形不同的字。

10.同音替代的繁简字:有些简化字与繁体字之间本来在意义上毫不相干或显然有别,只因音同而合并,例如“云”和“雲”。

11.古今同形词:有些简化字典古书中某个字字型相同,但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简化字仅与它同形。

二、古汉重点——简答1.古今词义的演变①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了交集作用,随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②古今义用词,多为基本词汇,古今意义和用法基本相同,如马,牛,山,水等,但个别词义所指仍有细微差别,如“坐、雷”。

③古今异义词,有的词义完全不同,如“抢”古义“撞”,今义“争夺”,有的同中有异,如“劝”古义“鼓励”,今义“劝说”。

2.古今词义的差异⑴古今词义范围的差异①词义范围扩大。

如“菜”,古义专指蔬菜,今义兼指肉类。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古代汉语复习重点

1、第一部汉字形义分析的巨著《说文解字》列出“六书”,其中“造字法”是指事,会意、象形、形声;“用字法”是转注、假借。

2、古典散文分成史传文、说理文、杂记文、应用文四类。

3、史传文,也叫“历史散文”,有三种体裁: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

4、《史记》开创了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先例。

5、汉字通假是指古代汉语中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

与通假字不同,假借字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6、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

7、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音作为代表。

8、秦书八体: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

9、中国古代的文体,按语言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大类:一、散文;二、韵文;三、骈文。

10、自传体的产生和写书有序言,都与司马迁有关。

11、我国最早的说理文,有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编纂的《论语》。

12、真正可以称之为论说文,要从《墨子》算起。

13、“论”是议论,它的说理方式以论证为主;“说”是说明,它的说理方式以解释为主。

二、名词解释1、衍文:校勘学术语,简称“衍”,也叫“衍字”。

用来指明古籍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

如“‘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众字衍”。

2、象形;象形的主要特点是字形像它所表达的事物之形,是以简单的线条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日月田山3、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了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

4、简繁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

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

如聲声、開开等。

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

如万萬5、《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要点

考核要点一、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

主要用法:答题技巧:是什么词+起的作用+翻译成现代汉语连词而:1.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构成并列关系。

2.连接的前后项在时间上的承接、事理上的联系。

3.连接前后项的转折关系。

4.连接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

5.连接主语和谓语,表示不可能、不应该。

则:1.表示两个分句在事理上是条件和结果关系2.表示两种情况的列举或对比3.表示转折、发现(常用于连接倒叙的两件事) ,有“原来已经”的意思4.表示假设以1.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表示行为动作前后两项的并列或顺承关系;2.连词两动词性成分个,表示因果或目的关系;3.连词状语和中心语,表示修饰关系。

介词之:用于名词性中心语之前,表修饰、领属关系用于动词性中心语之前,取消独立性(1)使该主谓结构变成名词性结构,充当主语或宾语(2)使该主谓结构成为复合句中的分句。

用于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使两者结合为一个整体,充当某个成分乎、于、於1.引进动作行为时间、处所及所涉及的范围2.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引进动作所涉及的对象。

4.引进比较的对象。

5.引出原因以表示凭借,引进动作行为的工具、手段、身份、原因等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对象引进动作行为所发生的时间、范围等为:引进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和目的引进动作行为的的主动者语气词:也: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确认的语气用在句中,表示提顿的语气矣:表示动作已完成或事情已发展到某阶段的语气二、理解并运用古注术语读懂文言材料;体例、术语、三、了解近体诗和古体诗在形式上的区别,重点掌握近体诗格律。

能从句式、句数、押韵、平仄、对仗等方面说明两者的不同。

掌握近体诗平仄格式和粘对规则,并根据规则排除分别一四中不同平仄格式为起句的五言律诗的基本格律,能分析近体诗的平仄格式。

四、古文句读掌握古书句读的常识和方法,能够在正确理解古文整理意思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并加上现代标点符号。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1、名词解释2、写出与繁体相对应的简体3、参照图像分析造字法4、解释句中加点字(实词)5、分析特殊句式(语法一)6、词义引申(用图像表示)7、断句及解释加点词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宫之奇谏假道》《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史记》:《孙膑》《毛遂自荐》《魏公子列传》《聊斋》一、名词解释1、文字:是記錄語言的書寫符號的系統,是最重要的輔助、擴大和完善語言的交際作用的工具.2、漢字:就是記錄漢語的書寫符號的系統,包括漢字所有的構字部件、漢字中所有的字、漢字的書寫規則,以及作為漢字標記語言的輔助性符號的標點符號及其使用規則。

(漢字是一種以象形字為基本構字部件的表意體系文字.)3、象形:是通过描摹词所概括的客观实体来表达词义的一种造字法。

4、指事:运用指示性符号来指称物体中的一部分或表现抽象概念的造字法。

5、会意:是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代表某种物体的图形以表示新义的造字法.6、形声:是以声符表示词的声音、以形符表示词义类属的兼表声义的造字法.7、假借:就是本来没有这个字,靠借来的同音字寄托所写词的意义.8、古今字:也就是分化字,是把分化前一字写多词时期的字称古字,把以后分化出来的记词各有专司的字称今字。

9、異體字:又稱或體字,是指共寫同一個詞的不同的書寫形式。

10、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或相互对举的语素组合而成的。

其中只有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节的陪衬作用.11、同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语素构成的。

12、叠音词:又称重言词,是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

13、连绵词:是由两个字连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共同表示一个意义。

14、古用今废词:是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了的字。

15、古今传承词:是指在汉语史上生命力很强,一直流传至今,仍活跃在口语和书面语里的词。

16、本义:是指词的本来的意义。

是指造字时代的词义,而不是汉语发生时代的原始义或最初义。

17、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繁衍派生出来的意义。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一、判断句、被动句和句法成分的省略(一)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句式:1、用“者”、“也”表示判断。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虎者,戾虫。

(4)主语+谓语:农,天下之本。

2、主语+副词+谓语+也:此诚危机存亡之秋也。

3、用系词的判断句。

(1)用“为”做系词的判断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2)用“是”的判断句韩是魏之县。

(3)“惟”做系词的判断句:万邦黎献,共惟帝臣。

4否定性系词“非”子非吾友也。

*判断句的表达功能:(1)表示类属关系:陈胜者,阳城人也。

(2)表示等同关系:梁父即楚将项燕。

(3)表示比喻:曹公,豺虎也。

(4)表达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二)被动句:1、语义上表被动: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蔓草犹不可除。

2、谓语是及物动词:文王拘,屈原放逐。

3、被动句的类型:(1)“于”字句: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乎”与于语法结构相同:志乎古,必遗乎今。

(2)“为”字句:①为+动词:父母宗族,皆为被戮。

②为+施事+动词: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着,何也?③为+施事+所+动词: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

(3)“见”字句:①见+及物动词:人皆以见侮为辱。

②见+及物动词+于+名词(施事)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③见的用法:慈父见背:离我而去。

见还:还我;见录:记挂我;见用:举荐我;见恕:恕我。

(4)“被”字句:①被:遭受,蒙受,覆着:下施万民,万民被其利。

②被后出现及物动词有虚化可能。

③被+及物动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④被介绍实施者成了介词,被+施事+动词:弥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三)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动词前:吾谁欺,欺天乎。

2、疑问代词作介词也要宾语前置:谚曰:“谁为为之,孰念听之”3、“为、以、与”都是介词,它们的宾语都是疑问代词,宾语都要前置。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语言,它是现代汉语的前身。

在古代,汉族常用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

以下是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内容。

1. 关于古代汉字
古代汉字主要有两个来源: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是刻在龟壳或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是刻在铜器上的文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不断演变,形成了现代汉字。

2. 古代汉语的语法
古代汉语的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多不同之处。

其中一个重要的区别是,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不如现代汉语那么严格。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并没有固定的主语和谓语,而是由上下文来决定。

3. 古代汉语中的文言文和白话文
古代汉语分为文言文和白话文两种形式。

文言文是古代文学、历史书籍等正式场合所使用的语言,语法结构精细、措辞高妙,往往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才能理解。

白话文则是口语化、表达直白的汉语,适用于非正式场合和日常生活交流。

4.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
古代汉语的成语和俗语丰富多彩,其中一些还在现代汉语中广泛使用。

例如,“一马当先”、“画龙点睛”、“井底之蛙”等等。

5. 古代汉语的发音
古代汉语的发音与现代汉语也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音节是现在已经不存在的。

例如,“儿”字的发音是“兒”、“那”字的发音是“乸”。

总之,理解古代汉语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但是通过学习和复习,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启示。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

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

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

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

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

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

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

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

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

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

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

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

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

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

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

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

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

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

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考试复习资料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宝贵文化遗产。

学习古代汉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还可以提高我们对现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为了更好地复习古代汉语,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供大家参考。

一、基础知识复习1. 语法规则: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古代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此外,古代汉语还有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例如“兼语”、“动宾结构”等。

复习时可以结合语法书籍进行学习,同时多做一些语法题目进行巩固。

2. 词汇积累:古代汉语的词汇较为繁杂,包括了很多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再使用的词汇。

复习时可以结合古代文献进行词汇积累,同时注意掌握一些常用的古代词汇,例如“吾”、“尔”、“乃”等。

3. 字形认读:古代汉语的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有些字在形状上有较大的差异。

复习时可以通过查阅字典、阅读古代文献等方式进行字形认读的练习,提高对古代汉字的识别能力。

二、文献阅读古代汉语的复习不仅仅是对语法、词汇的掌握,还需要通过阅读古代文献来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古代文献:1. 《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涵盖了从夏朝到汉朝的历史。

通过阅读《史记》,可以了解古代历史事件、人物等方面的知识。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风、雅、颂等不同的篇章。

通过阅读《诗经》,可以了解古代社会风貌、人情世故等方面的知识。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阅读《论语》,可以了解古代儒家思想、礼仪制度等方面的知识。

三、练习题目在复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做一些练习题目可以帮助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练习题目:1. 古代汉语中的“兼语”是指什么?举例说明。

2. 解释古代汉语中的“动宾结构”。

3. 阅读一段古代文献,尝试理解其中的句子结构和词义。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一、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古代汉语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和演变2.古代汉语的发展阶段-俗字和文言字-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的特点和演变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语法特点1.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演变-古音和今音的对比2.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介词和连词的使用-"主谓宾"句式的运用-语序和修辞手法的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写作风格1.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代的常用词汇和文人雅致的词汇-汉字的意义演变和多义现象2.古代汉语的写作风格-古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古代诗词和骈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四、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作用1.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汉字的象形性和文化意义-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的传承2.古代汉语在社会中的作用-古代文人和官僚的言谈方式-古代汉语在社交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五、古代汉语的研究现状和挖掘价值1.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对古代汉语的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古代汉语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2.古代汉语的挖掘价值和保护工作-古籍的整理和修复工作-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和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应用场景1.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阅读古代文献的技巧和方法-演绎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义2.古代汉语的应用场景-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阐释-古籍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以上是一个古代汉语的复习提纲,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起源、音韵体系、语法特点、词汇和写作风格、文化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献,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工作应用提供帮助。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内容整理版要点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通论部分(一)绪论1.古代汉语主要分爲哪两大体系?这两大体系各以什麽时代的口语为基础?文言: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近代汉语:以唐代以后的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书面语言,又称古白话。

2.以古籍词义及注释爲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词汇学和训诂学3.以古音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什麽?音韵学4.分别列举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话的作品的例子屈原的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文言文)《口技》: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古白话)(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书”?其具体名称是什麽?六书是六种汉字写词的方法,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和形声。

6.按不同方法出现年代的先后排列六书的次序。

象形、指事、会意、假借、转注、形声7. “六书”理论是谁提出的?是根据汉字的什麽字体概括出来的?是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的,根据以小篆为代表的古文字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8.“六书”中有哪些是造字方法?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形声9.汉字的形体结构可分爲哪四类?象形、指事、会意、假借10.根据掌握的汉字知识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

从字体结构角度看,由于转注、形声两种写词、造字方法所产生的汉字,字体结构都是半形半声(部分表意、部分表音),因此古汉字的字体结构分析一般只有“四书”。

11.按古人的说法,“文”与“字”的区别是什麽?“四书”中哪些属于“文”,哪些属于“字”。

古人认为文与字的区别是“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四书中,象形、指事为文,会意、形声为字。

12.“六书”中最早出现的、同时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的是什麽?象形13.指事字与象形字最大的区别是什麽?与象形法相比,运用了纯抽象符号来记词。

14.利用原有的汉字来记录新词的写词法是什麽?假借15.形声造字法是在什麽写词法的基础上得到啓发而发展出来的?转注写词法16.用“转注”写词法造出来的汉字,从形体结构分析,与其他“五书”中的哪一类相同?用转注写词法造成的新字,结构上都是半形半声,因此从形体结构上分析与形声字相同。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

《古代汉语》完整复习整理笔记十套试题答案1、六书汉代的语言学家从汉字的形体结构分析出来的六种结构类型。

即象形、指示、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四体二用清代语言学家戴震分析汉字“六书”得出的结论。

认为汉字六书中,象形,指示,会意,形声四种为造字法,转注,假借两种为用字法,这叫做“四体二用”。

3、本意即词本来的意义,是从字形方面分析出来的、有古代文献做参证的、最早的意义,是引申义的源头。

4、词义扩大词义从古义过度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5、正义又叫“疏”,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注释方式,这种新的注释方式既对经文正文注释,也对前代人的注释做注释。

6、衍文校勘术语,也叫“衍字,衍”,指古书在传刻过程中误增加的字。

7、脱文校勘术语,也叫“脱字,夺字,脱”等,指古书在传抄刻印过程中误脱落字。

8、对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同一联中对句和出句的平仄应当相对,尤其是双数字及句尾。

9、会意兼形声指兼含表音成分的会意字,即那些合体字既取其两个构件来会意,又取其中一个构件之音来表声。

例如“汲”,从水从及会意,“及”又表读音。

在《说文解字》中,凡是指出“亦声”的字,都属会意兼形声。

10、粘近体诗在平仄方面的要求之一、指在一首诗中,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必须和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平仄相同。

11、三平调丁种句“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则为第五字)必须是仄声,如果用了平声,句式就成了“仄仄平平平”,末尾连续出现三个平声,这叫做“三平调”,是近体诗绝对不允许的。

12、孤平乙种句“平平仄仄平”(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为平声,如果用了仄声,句式就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除去韵脚字是平声以外只有一个字是平声这叫做“犯孤平”。

13、“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谓,“泮读为畔”一句使用的注释术语是读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复习备考通論:副詞 + 代詞+ 介詞、連詞 + 語氣詞和詞頭、詞尾副詞古代漢語的副詞數量很多,類別也很複雜,是學習的難點之一。

古代漢語的副詞有否定副詞、時間副詞、範圍副詞、程度副詞、表數副詞、情狀副詞、語氣副詞、謙敬副詞等八類。

一、否定副詞古代漢語的否定副詞比較多,用法也複雜,有些問題現在還沒有搞清楚。

古代漢語的否定副詞可以分爲五類:(1)一般否定;(2)祈使否定;(3)已然否定;(4)存在否定;(5)判斷否定。

(一)一般否定一般否定主要有“不”和“弗”。

這兩個詞的區別在於,“不”與謂語動詞(形容詞)在搭配上不受限制,謂語動詞可以是及物動詞,也可以是不及物動詞或形容詞。

“弗”一般只否定及物動詞,而且受其否定的及物動詞一般不再帶賓語。

(1)蔡小而不順,楚大而不德。

(《左傳•昭公十一年》)(2)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

(《孟子•告子上》)受“弗”否定的及物動詞帶賓語的情況偶爾也有。

例如:(3)伯廖告人曰:“(公子曼滿)無德而貪,其在《周易》《豐》之《離》,弗過之矣。

”(《左傳•宣公六年》)(二)祈使否定表示祈使否定的副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別”“不要”,主要是“毋”和“勿”,“毋”有時也寫作“無”。

在僞古文《尚書》裏“罔”也可以表示祈使否定。

此外,“莫”“不”有時也可以用於祈使否定。

漢代以後出現“曼(漫、謾)”,也表示祈使否定。

“毋”和“勿”的區別與“不”與“弗”的區別基本相同,受“毋”否定的及物動詞可以帶賓語,受“勿”否定的及物動詞一般不帶賓語。

(4)益曰:“吁,戒哉!儆戒無虞,罔失法度,罔遊於逸,罔淫于樂。

”(僞古文《尚書•大禹謨》)(5)將軍毋失時,時間不容息。

(《史記•張耳陳餘列傳》)(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衛靈公》)(三)已然否定表示已然否定的是“未”,即否定某種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

例如:(7)蓋有之矣,吾未之見也。

(《論語•里仁》)(8)是乃仁術也,見牛未見羊也。

(《孟子•梁惠王上》)“未”與“嘗”“曾”組合構成“未嘗”“未曾”,表示對過去發生的事件的周遍性否定,意思是“從來沒有”。

“未嘗”是先秦、兩漢時用,“未曾”是魏晉以後出現的。

例如:(9)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論語•述而》)(10)人見其濯濯也,以爲未嘗有材焉。

(《孟子•告子上》)(11)(羅)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喫,故冒求前耳。

(《世說新語•任誕》)(四)存在否定表示存在否定的主要有“無”“罔”“亡(wú)”“靡”“蔑”,其中“罔”主要見於《尚書》。

這類否定副詞是否定某種情況或事件的存在,相當於現代漢語的“沒”或“沒有”。

例如:(12)爾不從誓言,予則孥戮汝,罔有攸赦。

(《尚書•湯誓》)(13)自直之箭,自圜之木,百世無有一。

(《韓非子•顯學》)(14)常苦枯旱,亡有平歲,榖賈翔貴。

(《漢書•食貨志》)(15)夙興夜寐,靡有朝矣。

(《詩經•衛風•氓》)(16)封疆之削,何國蔑有?(《左傳•昭公元年》)此外,“不”有時也表示存在否定。

例如:(17)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於今之世矣。

(《論語•雍也》)按:祝鮀(tuó),春秋時期衛國大夫。

宋朝,春秋時期衛國的公子朝,以美貌著稱。

(18)不有廢也,君何以興?(《左傳•僖公十年》)(五)判斷否定表示判斷否定的有“非”,在《詩經》裏有時寫作“匪”。

這類否定副詞是對判斷的否定,相當於現代漢語的“不是”。

例如:(19)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詩經•小雅•北山》)(20)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21)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邶風•柏舟》)二、時間副詞時間副詞大體可以分爲四類:(1)表示動作行爲已然、正然和將然;(2)表示動作行爲的各種時間狀態;(3)表示動作行爲剛剛發生或剛剛結束;(4)表示本始或終竟。

(一)表示已然、正然和將然表示已然的有“已”“既”“業”“業已”“已業”,可以翻譯成“已經”。

其中“業”以及“業已”“已業”是秦漢以後出現的。

例如:(1)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論語•微子》)(2)既見君子,云何不樂?(《詩經•唐風•揚之水》)(3)良業爲取履,因長跪而履之。

(《史記•留侯世家》)(4)使者業已受節,可至皮山而還。

(《漢書•西域傳上》)(5)是時漢兵已踰句注,二十餘萬兵已業行。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表示正然的有“方”“適”,可以翻譯成“正”“正在”。

例如:(6)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

(《史記•項羽本紀》)(7)此時魯仲連適遊趙,會秦圍趙。

(《戰國策•趙策三》)表示將然的先秦時期主要有“將”“且”“其”,秦漢以後有“方”“當”“垂”“方且”“今”“行”“欲”,可以翻譯成“將”“將要”。

例如:(8)夫人將啓之。

(《左傳•隱公元年》)(9)不反列,且行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注意,“方”既可以表示正然,也可以表示將然,需要根據語境來作出正確的判斷。

(二)表示時間狀態表示動作行爲的時間狀態的副詞又可以分爲若干小類。

1、表示偶或,可以翻譯成“偶然”“間或”“有時”。

常見的有“倘”“儻(黨)”“或”“間”“時”等。

例如:(1)常從王媼、武負貰(shì)酒,時飲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怪。

(《漢書•高帝紀》)(2)夫日月之有蝕,風雨之不時,怪星之黨見,是無世而不常有之。

(《荀子•天論》)(3)爲醫或在齊,或在趙。

在趙者名扁鵲。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4)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

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

期年,雖欲言,無可進者。

(《戰國策•齊策一》)2、表示經常或恒常,可以翻譯成“常常”“經常”“總是”“向來”“一向”等。

常見的有“長”“素”“雅”“宿”“恒”“常”“時”“每”“屢”等。

例如:(1)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莊子•秋水》)(2)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離婁下》)3、表示兩個動作行爲或兩個事件之間時間間隔短暫,可翻譯成“一會兒”“立刻”“很快”等。

常見的有“少(shǎo)”“旋”“還(xuán)”“尋”“立”“即”“俄”“既而”“俄(蛾)而”“俄且”“俄然”“登”“應”等。

其中“旋”“還”“尋”“立”“登”“應”等都是漢代以後産生的。

例如:(1)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

(《孟子•萬章上》)4、表示動作行爲或狀態保持不變,可翻譯成“仍然”。

常見的有“猶(由)”“尚”。

例如:(1)今君雖終,言猶在耳。

(《左傳•文公六年》)(2)秦師過周北門,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

王孫滿尚幼,觀之,言於王曰:“秦師輕而無禮,必敗。

”(《左傳•僖公三十三年》)5、表示兩個動作行爲或事件在時間上偶合,可翻譯成“恰巧”“正好”。

常見的有“會”“適”“屬(zhǔ)”。

例如:(1)會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史記•陳涉世家》)(2)下臣不幸,屬當戎行,無所逃隱。

(《左傳•成公二年》)(3)先主斜趨漢津,適與羽船會。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三)表示剛剛表示動作行爲或事件剛剛發生或剛剛結束的時間副詞,可以翻譯成“剛剛”,常見的有“甫”“方”“初”“新”“適”“屬”“纔”等。

例如:(4)今歌吟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而噲欲搖動天下,妄言以十萬衆橫行,是面謾也。

(《漢書•匈奴傳上》)(5)方以呂氏故,幾亂天下,今又立齊王,是欲復爲呂氏也。

(《史記•齊悼惠王世家》)(6)救之,少發則不足,多發,遠縣纔至,則胡又已去?(《漢書•晁錯傳》)注意,這一類時間副詞與第(一)小類中表示已然的時間副詞不同,表示已然的副詞要翻譯成“已經”,而此類時間副詞要翻譯成“剛剛”“剛才”。

(四)表示本始或終竟表示本始的時間副詞可以翻譯成“本來”“當初”“開始”。

常見的有“始”“初”“本”“固”“故”“自”等。

例如:(7)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論語•公冶長》)表示終竟的可以翻譯成“最終”“終究”“始終”等。

常見的有“既”“終”“竟”“遂”“卒”“迄(訖)”等。

例如:(8)東西周皆入於秦,周既不祀。

(《史記•周本紀》)(9)秦亦不以城予趙,趙亦終不予秦璧。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三、範圍副詞古代漢語的範圍副詞可以分爲兩類:(1)表示總括;(2)表示僅祇。

(一)表示總括表示總括的副詞可以翻譯成“都”“盡”“總共”等,主要有“皆”“咸”“悉”“並(竝)”“具(俱)”“勝”“備”“畢”“遍(徧)”“盡”“舉”“通”“胥”“凡”“要(yāo)”“最”“一”“了”“略”“都”等,其中“最”是漢代出現的,“都”“了”“略”是漢魏時期出現的。

例如:(1)不違農時,榖不可勝食也。

(《孟子•梁惠王上》)(2)(王)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世說新語•雅量》)這類範圍副詞所總括的對象大多數出現在它們的前面,但是有時也出現在它們的後面,如“皆嘗小人之食”。

(二)表示僅祇表示僅祇的範圍副詞可翻譯成“僅僅”“祇”等。

常見的有“特”“直”“僅”“少”“止”“但”“徒”“獨”“唯(惟)”“祇(秖)”“啻”“才(纔、裁)”“取”等。

例如:(3)欲之而言叛,祇見疏也。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4)願大王少留意,臣請奏其效。

(《戰國策•秦策一》)(5)雖大男子,裁如嬰兒。

(《戰國策•燕策一》)四、程度副詞古代漢語程度副詞可以分爲三類:一類表示程度深,一類表示程度淺,一類表示程度的變化。

(一)表示程度深表示程度深的又分三小類:其一是表示程度之極,其二是表示程度高,其三是表示程度過甚。

第一小類可以翻譯成“最”“極”,常見的有“綦(qí)”“至”“極”“最”“絕”。

例如:(1)甚易處而綦可樂也。

(《荀子•王霸》)(2)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文選•答客難》)(3)李廣軍極簡易。

(《史記•李將軍列傳》)(4)叔孫得臣,最善射者也。

(《榖梁傳•文公十一年》)(5)策馳驅逐鹿,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

(《三國志•吳書•孫破虜討逆傳注》)第二小類可以翻譯成“很”“特別”“非常”,常見的有“丕”“孔”“甚”“殊”“大”“良”“頗”“雅”“奇”“酷”“篤”“絕”等,其中“丕”主要見於《尚書》,“孔”主要見於《詩經》,“良”“颇”“雅”“奇”“酷”“篤”“絕”等都主要见於漢代以後的文獻。

例如:(6)朕其弟,小子封!惟乃丕顯考文王克明德慎罰,不敢侮鰥寡。

(《尚書•康誥》)(7)謀夫孔多,是用不集。

(《詩經•小雅•小旻》)(8)後太祖親理,得病篤重,使佗專視。

(《三國志•魏書•華佗傳》)“甚”也可以出現在謂語之後作補語。

例如:(9)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戰國策•齊策一》)第三小類可以翻譯成“太”。

常見的有“太(大、泰)”“已(以)”“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