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铁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模拟试题1 Word版无答案.doc

合集下载

【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中华饮食文化历久弥新,还在于不断汲取周边各民族及域外的有益文化元素,进而推动中华饮食文化的变革。

广西柳铁一中南宁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西柳铁一中南宁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广西柳铁一中南宁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高三2013-01-16 08:42广西柳铁一中南宁三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30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症结(zhēng)觊觎(qǐ)确凿(záo)叱咤风云(zhà)B.抚恤(xù)瑕疵(cī)逾期(yú)一丘之貉(hã)C.溘逝(kâ)包庇(bì)炽热(zhǐ)桀骜不驯(xùn)D.倔强(juã)祛除(qū)剔除(tì)杳无音信(yǎo)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日前,柳州市跃进路长林公园旁人行道上,一块通讯电缆井盖不翼而飞。

因该处位于公园地段,行人游客多,容易发生险情,有关部门应尽快前来维修。

B.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表示,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影响甚至决定着他作品的艺术风格。

C.因为中国成语历史悠久,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们难免望文生义,结果弄得这些词汇大大背离了其原始意义,甚至驴唇不对马嘴。

D.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在0:1落后的情况下,不孚众望,奋力拼搏,连扳两局,最后以2:1战胜李宗伟,夺得冠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

水利部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B.由于城市灯光污染严重,萤火虫的栖息地被切割成无数碎片,原本可在城市里存活的萤火虫因无法进行种内基因交流,种群逐渐衰亡。

C.伦敦奥运会大约65%左右的日用品和纪念品都是中国制造,难怪有人惊呼:伦敦奥运会几乎是一个“MADE IN CHINA”的盛会。

D.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智慧不够,难以解决钓鱼岛争议,起码可以就如何防止危机不再升级而作出努力,这有助于中日战略关系重新起航。

【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全国百强校】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古代的家学传承王立群在中国古代,家学传统最早出现在史官家庭,因为史官要懂得数学、天文、历法,这些东西不靠学校讲的,靠父子相传。

所以,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就是由父子两代人完成的,这就是家学的影响。

二十四史的第二部是《汉书》,主要作者是班固,但是班固的父亲班彪首先写了几十篇,然后班固接着写,班固没有写完,坐牢死了,他的妹妹班昭接着写。

所以,《汉书》实际上经过了班彪、班固、班昭之手才最后完成。

中国古代的家学很容易出现,这种例子太多了。

“唐宋八大家”里有父子三人的“三苏”,苏辙、苏轼、苏洵,诗书相传,一家三口都是大文豪;历史上最有名的书法家是王羲之和他的儿子王献之;曹操,还有他的儿子曹丕、曹植,历史上号称“三曹”,都是著名的文学家;和“三曹”同时代的著名女作家蔡文姬,其父蔡邕,也是大学者大作家。

很多家族家风是代代相传的,而且有教育子女的格言,叫家训。

所以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了很多家训的书,最有名的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一直到今天,《颜氏家训》仍然被誉为家教典范。

中国古代家学、家风的兴盛,直接带来的结果就是家业的代代相传。

祖父和父亲是史官,儿孙就继续做史官;祖父和父亲是搞天文历法的,儿孙就继续钻研天文历法;祖父和父亲是中医,儿孙往往也继承医学传统。

世界上有许多古老的民族,但是,唯独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的家学传统的民族。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农经济形成极其浓厚的家庭观念;第二,世代相传的儒家思想影响了我们的每一个家庭;第三,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对读书的重视是世界上很多民族所不及的。

中国古代的家学有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

钱学森在回想他的童年的时候说过,他四岁开始,每天都要站在家长面前背书。

这些大科学家的古文功底好得很,就是从小背出来的。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_2016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段考语文科试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科学类文章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谈人朱光潜世间事物最复杂、最难懂的莫过人,懂得人就会懂得你自己。

希腊人把“懂得你自己”看做是人生最高的智慧。

人不像木石只有物质,而且还有意识,有情感,有意志,总而言之,有心灵。

西方有一句古谚:“人有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

”魔鬼固诡诈多端,而仙子也缥缈难测。

作为一种动物,人是人类学的研究对象。

他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单细胞生物发展到类人猿,又经过无数亿万年才由类人猿发展到人。

正如人的面貌还有类人猿的遗迹,人的习性中也还保留着一些兽性,即心理学家所说的“本能”。

我们这些文明人是由原始人或野蛮人演变来的,除兽性之外还保留着原始人的一些习性。

要了解现代社会中的人,还需要了解我们的原始祖先。

所以马克思特别重视摩根的《古代社会》,把它细读过并且加过评注。

恩格斯也根据古代社会的资料写出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恩格斯还详细论述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谈到了人手的演变、进化的历史,这对研究美学是特别重要的。

古代不仅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政权的摇篮,而且也是宗教、神话和艺术的发祥地。

数典不能忘祖,这笔账不能不算。

从人类学和古代社会的研究来看,艺术和美并不是起源于抽象概念,而是起源于吃饭穿衣、男婚女嫁、猎获野兽、打群仗来劫掠食物和女俘等日常生活实践中极平凡卑微的活动。

中国的儒家有一句老话“食、色,性也”。

艺术和美也最先见于食色。

汉文“美”字就起源于羊羹的味道,中外都用“趣味”来指“审美力”。

原始民族很早就讲究美,从事艺术活动。

他们用发亮耀眼的颜料把身体涂得漆黑或绯红,用唱歌和跳舞来吸引情侣,或庆祝狩猎、战争的胜利。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语文试卷答案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语文试卷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 语文科答案 1.C【解析】A性格充满着内在的矛盾性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B强加因果。

“多项的性格构成”以及“杂多的性格因素”只能使“人物性格表象纷纭复杂”,却与“不断变化”无关。

D说法绝对。

第4段开头是“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而并非“性格元素之间的非同向”。

2.B【解析】BD【解析】D【解析】【解析】【解析】 【思维轨迹】本题在鉴赏过程中,不但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的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的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9.【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思维轨迹】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由低到高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用典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

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

诗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仗)”“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朝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

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

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写作者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的对比,等等。

2016届柳铁一中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6届柳铁一中高三2月月考语文试题

2015—2016—2模拟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呼唤文明的上升力量一段时间里,人们曾片面强调传统文化的消极面,简单地将其视为发展的阻力或历史的包袱,以致出现愈演愈烈的文化毁弃。

如今,即使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国学热”,可是就潜在心理而言,人们大多是由于看到随着传统消亡带来的文化失范,而觉察到传统的不容小觑。

对于那些将儒学价值只视为一种“私德”的人来说,说到底,还是认定唯独西学才有普世的价值,却未能看到在中国传统的精神资源中同样存有对制度文化进行建构的潜能。

今天,我们更应关注的是“价值传统的积极面”,看到它曾经对过往文化生活进行的范导,以及可能对当今乃至未来进行的建构。

如果能够从历史轨迹中看到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这种作为思想资源的精神传统,才会显得更为积极主动,才会成为我们上升的动力。

因为,对于任何具体的文化共同体来说,让它生机勃勃起来的动力,不仅在于革新和发散的力量,还在于聚敛和保守的力量,特别是这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因此,无论缺少了其中的哪个维度,都构不成维持一个共同体的“必要的张力”。

在悄然逝去的那些岁月里,即使享有过儒学的价值范导,古代生活也并非无懈可击,这使一些人在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后,转而迁怒于自家的传统;可到了当下这个时代,失去了儒学的价值范导,生活竟也有那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又使人们想起了传统。

这便是失去动态平衡的结果。

应当看到,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对于凝聚文化共同体中的人心有着积极的意义。

似乎再没有别的什么东西,会像一个涵义深邃的价值系统那样,对于个体的人生显出影响深远的建构力量,并且教导出一个长期递相授受的文明。

在全世界吁求“文明多样性”的时代,它正是我们要着力保护的精神资源。

在后殖民主义风靡一时的年代,只有在中国独特的价值传统这一主体性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寻求到“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段考 语文科试卷答案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段考 语文科试卷答案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科试卷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C “赵州桥并由此而举世闻名”错,属无中生有。

2.A“竹子被利用于工厂建设”错。

原文“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意思是说许多工厂、作坊以竹子为原料进行生产,而非用竹子搭建工厂。

3.D“儒、释、道的布经传道场所都选址于竹林”错,“都”字扩大了范围,原文为“大多选址于竹林”。

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4. C “文帝乃遣”话未说完,不应断开,排除A、B;“文育”是“往见”的宾语,“反命”的主语应是“子高”,排除D。

5. A“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不分男女。

6. C“文帝不高兴了,他亲自进宫侍奉医药”错,原文“文帝不豫,入侍医药”是指文帝病重。

7.(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

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

(关键词“稍”“习”“胆决”的翻译各1分,“配以士卒”补充主语1分,大意1分,共5分。

)(2)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

(关键词“兵甲”“别”“御”“陈”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共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8.(1)想象,前两句回忆二人当年的快乐时光,写出往昔生活的美好。

(2)比喻,将晚山比作翠眉,将秋水比作明镜,写出了晚山的秀美青翠,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3)设问,“问谁千里伴君行”提问,结尾两句通过景物描写回答了前一句的设问,即这秀美的山水将伴你千里同行,使得情感表达更加含蓄蕴藉,耐人回味。

(以上三种为答案示例,答出一种手法,并分析,给2分;答出两种手法,并分析给5分;如果指出其他手法并分析,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9.(1)上阕劝慰祐之看淡名利荣辱,秋饮美酒,夜吟佳句,人生态度淡泊旷达,不因失意而哀伤。

(2)下阕前两句回忆往事,小窗风雨、对床夜谈的温馨和深情冲淡了离愁,情真而不流于感伤,清丽洒脱。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每小题3分)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

《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

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

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

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

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

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

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

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

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

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

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

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

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

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

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答案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考语文科答案 1.B(A原文是“它不仅涉及狭义上的理性认知,而且关乎价值的关切”,而不是“直接指向了对价值的关切”;C原文并没有“并不包含任何物质上的价值利益”;D原文是说只有“后者”,即“爱物”才是“对事物在价值层面的考察与把握”) 2.D(A“在孔子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在原文中缺少依据;B不是“人类从对待自然对象的角度看”,而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C“今天的生态问题,就是由我们上一代人过度使用自然资源造成的”的结论没依据,过于武断。

原文参考:以上事实表明,今天的生态问题,与社会上不平等地运用自然资源有着难以否认的联系) 3.A(A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是对“如何展开这种价值关切的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的概括,参考原文:后者可以用《中庸》中的一个重要命题来概括,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这里的“前者”指价值关切,“后者”指总体观念或总体原则。

选项后半句对“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解释也不准确) 4.C 5.D《论语》不是六经 6.A根据第一段“甫冠,名闻四方”可知,名闻四方是弱冠之时,同时“由此”存在强加因果的错误。

7.①其他地方的官吏(借此机会)横征暴敛,百姓难以忍受。

曾巩则事先(提前)筹划安排(分别处理)部队突然聚集时的吃住问题。

军队离开,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暴诛亟敛、堪、区处、市里”各1分,句意1分) ②曾巩让僧徒互相推选主持,将推选的人记录在册,按次序补缺。

(“俾、推择、识、次”各1分,句意1分) 8、白诗,“乱”是自然、随意。

这一“乱”字化静为动,将杏花随意开放,随处点染的神态活画出来。

(2分)柳诗一个“乱”字,既写莺啼,更是写诗人的心乱。

(2分)莺啼本婉转动听,可诗人却说乱啼,表现出他此时凄迷烦乱的思绪。

(1分) 白诗,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1分)诗前六句描写南湖早春明媚动人的景物: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艳,水蘋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考试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考试题

柳州铁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考语文科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信是一种古老的通信方式,也是一种情感交流方式,最早在周朝开始出现。

相传三千多年前,周幽王性情残暴,喜怒无常,宠信绝代佳人褒姒而把自己的王后申后幽禁在冷宫。

申后遂用宫女之计,为太子“修书”一封,商量废除褒姒的计谋。

“书”,最早并不作书信之解,而是做动词,是写的意思。

后来才做名词,演变为书信。

“家书”一词最早见于西汉,顾名思义,是家庭或家族内用来传递信息的书信,指写给自己的父母、儿女、兄弟姐妹和爱人的信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不可少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书信形式。

明清是家书发展的巅峰时期。

不但许多文人学士的文集中都收有家书,而且也有个人尺牍专集和尺牍选本大量涌现,如汤显祖的《玉茗堂尺牍》、袁宏道的《袁中郎尺牍》、郑板桥的《郑板桥家书》、袁枚的《小仓山房尺牍》等家书佳作。

王守仁、唐顺之、张居正、汤显祖、袁宏道、王夫之、郑板桥、袁枚、纪昀、林则徐等人的家书流传甚广,内容包罗万象。

如立身方面,或云做人首先要立志为“天下第一等人”;或云“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不要蝇营狗苟于“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或云人要“益于当时,闻于后世”,从而上可以报效国家,下可以振兴自己的家族;或云“为人勿沾名士之气”,不要自认为有才华,目空一切,大言不惭,那样只会害人害己。

又如读书方面,或云“学贵变化气质,岂为猎章句,于利禄哉”,读书获得知识、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不是一味地灌输读书致仕的思想;或云不要科举入仕,而要努力进取,注重个人修养,做一个真正的有德之人;或云靠读书发迹,靠苦志厉行享誉盛名,光宗耀祖,不要妄自菲薄,甘居人下。

广西柳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广西柳铁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pdf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以下加点的字的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羸(yíng)弱 草菅(jiān)人命 朝暾(tūn) 安谧(mì) B、徇(xùn)私 缱(qián)绻 赘疣(yóu) 哂(shěn)笑 C、谲(jué) 孤迥(jiǒng) (chán)岩 荆杞(qǐ) D、抚(fú)膺 馔(zuàn)玉? 旧醅(pēi) 啾(jiū)啾? A、2012年12月19日,韩国民众投票选出了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朴槿惠,这标志着未来五年韩国政治进入了鸡司晨时代。

由于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见,泰戈尔笔下的素芭被父母骗嫁远方曾经萌动过的要与她所爱的帕斯达帕喜结金兰、白头偕老的梦想终究被粉碎了。

D、决赛场上,马布里带领的北京篮球队员个个精神矍铄,斗志昂扬,众多球迷为之倾倒。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且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B、福建省莆田市近几年以把“妈祖文化”为桥梁,打造出一系列诸如“天下妈祖回娘 家”等两岸交流的品牌活动。

C、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医疗保障能力的提高,我国人工关节置换量预计将以每年25%左右的速度递增。

D、中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从历史的视角看,最重要的,就是看现在的青年人将被教育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7题。

京剧流派艺术怎么“传”与“承” 刘连群 ①流派传承,传是传递,承是承续。

不传即不能流动,不承则无以成派。

②在某种程度上,一部京剧史也是众多艺术流派孕育、形成、涌兴、流布的历史,而传承贯穿着各个流派产生和发展的整个历程。

即使是草创流派,也是要从前人那里传承的,这属于艺术延伸链条的前后衔接环节。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1617学年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广西柳州铁一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 分)第一节(共5小题, 每小题1.5 分,满分7.5 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 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 你都有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do?A.Join the discussion.B. Make a speech.C. Leave early.2.Which color shirt will the man buy?A.White.B. Green.C. Red.3.What i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eakers?A.Co-workers.B. Strangers.C. Neighbors.4.What do you know about the man?A.He’s been to the hotel before.B. He’s worried about the food.C. He’s going to Mexico.5.What will the woman probably do for the man?A.Cook the dishes.B. Carry the boxes.C. Clean thehouse.第二节(共15 小题;每小题1.5 分,满分22.5 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6至7题。

6.What does Harris probably want to do with Olivia?A.Have lunch.B. Go to her office.C. Watch a movie.7.When will Harris and Olivia meet?A. At 7:10.B. At 6:50.C. At 10:00.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至10 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科试卷语文试题卷共8页,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艺术实践证明,要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典型人物,就必须深刻揭示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

如果不能把握和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真实和社会历史的真实,不能把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成功地揭示出来,就没有活生生的真实的人,就没有真正深刻的典型。

巴金曾经指出:“为了应付新的需要,有人注意到了优点和缺点,于是在正面人物身上加入一些缺点,在动摇人物身上加入一些优点,总之使得每个人甚至反面人物都带有‘人情味’。

但是作品里面的那些人仍然没有血色,不像真人。

为什么呢?我想有一个原因是,除了优点和缺点以外,活人的身上还有别的东西。

”人类复杂的内心图景,不是用几笔鲜明的色彩可以描画清楚的,不是“优点”“缺点”这种具有确定范围的概念性语言可以概括的。

事实上,人的性格世界有很大的模糊性特征,了解人物形象的模糊性,对作家塑造人物性格,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性格元素模糊性主要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性格元素之间往往是不同向的,甚至是彼此矛盾对立的: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肯定性方向,表现为善,表现为美,表现为真,表现为圣洁;另一部分性格元素表现为否定性方向,表现为恶,表现为丑,表现为伪,表现为鄙俗。

这种双向性,使一个人的性格表象变得纷纭复杂,使一个人有时像他自己,有时又不像他自己;有时忠于他自己,有时又背叛他自己。

这就是说,构成性格整体的各种元素往往不能按照同一确定的方向运动,而正是这种非同向发展的各种性格因素,才形成人物性格的模糊性。

例如构成阿Q性格整体的元素是非常复杂的,而这些杂多的性格元素,又表现为双向性:质朴愚昧又狡黠圆滑,率真任性又正统卫道,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争强好胜又忍辱屈从……这些元素在自身运动的过程中,互相碰撞,互相交叉,形成复杂的性格表象。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段考试题

柳州铁一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科试卷第I卷―、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古城热”切莫丢了文化魂闻白即使你不是一个对城市改造十分敏感的人,蔓延各地的拆旧和仿古热潮也足以令你侧目。

据学者的最新统计,全国有不少于30座城市欲斥巨资重建古城,如我们风闻过的开封千亿元重塑汴梁城、昆明220亿元打造古滇王国、山东聊城古城改造……某种意义上,“拆旧”与“仿古”构成了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看似矛盾却又并存的两大典型现象。

拆旧,是因为旧的文化遗存“挡”住了城市发展脚步;仿古,则是希望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求发展契机。

破与立之间,折射出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许多文物保护专家对这种“大拆大建”有过担忧和提醒。

在他们看来,如果把积淀了深厚文化底蕴的旧城仅仅当作改造对象,而不强调实施保护、有机更新的一面,是一种观念错位、“最没文化”的表现,将一片片历史街区夷为平地,一座座传统民居无情摧毁,然后仿建出一条条复古商业街,不但会造成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历史文脉的割裂,而且导致城市记忆消失,最终形成千城一面的平庸景致,令人扼腕。

值得关注的是,和过去修建一个仿古建筑相比,现在的古城重建,多为城市的重大决策项目,动辄百亿千亿元投资、几千亩占地,涉及众多文物保护和百姓搬迁,影响城市未来发展布局,因而争议更多。

而最大焦点在于,一些重建项目只是打着与文化相关的旗号,背后是经济利益和政绩工程的驱动,缺乏文化之魂,片面地用浮华形式、简单符号来进行文化建设,最后当然是南辕北辙,拆了真古董造了假古董,沦为笑柄不说,更成为一种政绩泡沫,造成“政府立项,百姓埋单”的严重后果。

应该承认,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进行一些重建、仿建未必是坏事。

“古城重建热”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全社会的文化发展热情,甚至是渴望进一步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倾向密切相关。

有专家就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到充分利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时期,利用文化遗产来发展经济、刺激旅游成为显著特征,也应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趋势。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

广西柳州铁路第一中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段考试题

柳州铁一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段考语文科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于南方居民而言,竹子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以竹子为主要原料的工厂、作坊星罗棋布。

有的地方以竹林、竹楼和系列竹产品开展旅游业,游客云集。

其实,在远离竹林的北方,也是须臾离不开竹子的。

吃饭的竹筷,铺的竹席,织衣、烤肉的竹针,剔牙的牙签,居室的竹帘,真是俯拾皆是。

至于工程用的脚手架、跳板,打鱼用的桅杆、网竿、撑竿、竹篙,葡萄、豆角、黄瓜、西红柿等作物用的架竿,大多是竹子。

就连我国最北部边境的黑龙江里,也有上下漂流的竹排。

所以,从竹子的使用范围之广来说,把竹子叫作“中华竹”是再恰当不过的。

把竹子称为“中华竹”,还因为竹子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的载体,它承载了多方面的内容。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场《灿烂文明》中最精彩的一段当属“竹简操”了。

演员们手持竹简表演,精彩绝伦。

这竹简便是用竹片穿成的书——中国最早的书。

“韦编三绝”里的“韦编”,是指用牛皮绳把竹简编在一起,指的就是孔子读的《周易》。

后来的“四书”、“五经”,都是竹简书。

再如,古代的音乐被称为“丝竹”或“管弦”,这里的“竹”和“管”指的正是竹乐器,包括笙、管、笛、箫等。

书法更离不开竹,用竹管插上兽毫就是笔,“用笔”又叫“握管”,字当然要写在竹子上,成语“罄竹难书”由此而来。

算术用的筹是竹子做的,由“筹”发展到“筹划”,再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足见“筹”的重要。

一些作战的武器也由竹制作。

战争的主要武器——“箭”,就是竹子做的,字义从竹而来。

最早的盾、云梯、陷阱都离不开竹。

现代的竞技体育也有好多项目与竹有关,如跳高、撑杆跳、射箭、漂流、竹竿操等。

在古代建筑中,人们把竹跟石灰、砂浆混合使用,创造了比钢筋混凝土还坚固耐久的建筑奇迹,举世闻名的赵州桥便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语词典里,带“竹”字的成语非常多,诸如“胸有成竹”、“竹报平安”、“势如破竹”、“竹节松贞”、“青梅竹马”等。

2016年1月柳州市期考高二语文答案分析

2016年1月柳州市期考高二语文答案分析


当年,王勃路过钟陵,正赶上九月九日都督 在滕王阁大宴宾客,事先背地里命他的女婿作一 篇序以向宾客夸耀,于是拿出纸笔遍请宾客作序, 大家都不敢担承。到王勃那里,竟漫不经心地接 过笔来,也不推辞。都督大怒,起身假装上厕所, 暗中派遣下属窥探王勃的文章,随时汇报。汇报 了一两次之后,文章的语言越来越奇妙,都督兴 奋地说:“这真是个天才!”连忙请他将文章全 部写完,宾主尽欢而散。王勃做文章的时候,刚 开始并不精密思索,先磨数升墨汁,然后大量饮 酒,拉过一床被子蒙头而卧,等醒来之后,拿过 笔来就写完全篇,一字不改,当时的人称王勃为 “腹中写稿”。
• 18、(6分)本题是对语言运用简明 能力的考查。看清要求,即可作答。 如果没有使用修辞手法,每句广告语 最多给1分。 • 参考答案:略。
• 19、(5分)参考答案:民警您好!实在很 抱歉,我之前误会您了。我是您一直在找 的钱××,约四十分钟前在火车站安检处 丢了一个××颜色的挎包。包里有我的证 件、银行卡、现金××元,还有两个金手 镯。我现在在检票处,到哪里与您见面呢? • 本题应答出四方面内容:一是道歉,二是 向民警表明自己身份,三是说明情况(失 物特征),四是谈好见面取物品的地点。
• 10、(1)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 雄泪满襟(2)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 光凝而暮山紫(3)安能摧眉折腰 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11、(5分)答E给3分,答C给2分, 答A给1分;答B、D不给分。 • (A项“淡泊名利”不准确,他做公益 事业也可以说有对声誉的重视;B项 “对传统拜祖文化的摒弃态度”有误, 应为“尊重子女的敬祖方式”;D项 “有违当时的道德要求”有误,时代 不同要求不同)
• 9.(6分)最后一联与首句遥相呼应, 写气候对花木和老翁的影响。风雨 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 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 (2分)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 (1分),以景结情(或“以景衬 情”“借景抒情”)(1分),以 一夜秋雨后落叶满阶的景象来衬托 老翁对此漫不经心的清静淡泊的闲 适心态。(2分)

【解析版】广西柳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广西柳铁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基础题(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庇护(pì)机械(jiè)破绽(zhàn)伺机而动(sì)B.迂腐(yū)忖度(cǔn)乘势(chèn)风光旖旎(qí)C.讣告(fù)威慑(shè)撩拨(liáo)淡泊名利(bó)D.哺育(bǔ)濒危(pín)咆哮(xiāo)人才济济(jǐ)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钻石一般都是无色的,有色钻石极为稀有,像这种粉红色的,恐怕更是千载难逢....。

B.由于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们预定返回的日期参差不齐....,会务组很难安排统一订票。

C.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如何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已成为人云亦云....的话题。

D.一进家门,孩子们笑脸相迎,太太嘘寒问暖....,他感到满身的疲倦全都一扫而光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根据下面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写,要有动力,那是情意。

所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前要情动于中。

至于像“感时花溅泪”,“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这类的情动于中,至少我看,是读过书本之后才有,或才生长、凝结并变为鲜明的。

这样说,熟读诗词,我们的所学,就不只是表达情意的方法,而且是培养情意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密★启用前高考模拟试题语文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品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

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竞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

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竞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

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

(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股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

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

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

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

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

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

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

C.文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

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

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

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

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

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

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

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

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

咎为其民约降。

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

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

豹下魏二十余城。

立豹为魏王。

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

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

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叛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

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

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汉王令豹守荥阳。

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魏豹彭越列传》)4.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灭魏,迁咎为家人迁:放逐,流放。

B.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徇:巡行。

C.项羽已破秦,降章邯降:使……投降。

D.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传:乘驿车。

5.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B.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刃相割,利钝乃知C.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D.魏王豹以国属焉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其反复无常,时反时从。

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气氛。

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为百姓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自焚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齐、赵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

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7.翻译下列句子。

(10分)①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8.概括这首诗的颔联、颈联的内容,并说出作者在这两联中寄寓着怎样的感慨。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指出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政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定风珠魏继新小镇多吊脚楼,旧称干阑。

此屋沿溪而建,时传为避毒豸虫蛇而筑,人居其上,可眺山水岚雾,倒也有十分情趣。

且房屋鳞次栉比,多为木柱板壁,街道为麻石路面,凹凸不平,就有了几分古香古色。

镇口岩头上的老藤粗枝,盘虬错节。

小镇位于深山之中,极少人来往的。

村野田埂之中,常见老牛慢慢地吃草咀嚼岁月,仿佛日子也凝固了;只有小路上日子覆盖着日子,脚印覆盖着脚印。

连风,也很难穿透时间凝固的墙壁,为这方圆百里唯一不通公路的小镇,送来些山外新鲜的气息。

小镇有一屠夫,生得膀粗腰圆,每日里杀头肥猪,烫了刮毛开膛,然后用担挑了,步行几十里山路,到城去卖。

却也不知何故,他的猪肉极好卖。

他从不要高价,也不扣斤两,所以,常常不到一个时辰,肉便卖完了。

于是,便沽些酒,买些油盐柴米,顺了山路回去。

当然,担子里便捎了些镇人托买的东西,或油或盐,屠夫总是把它们用信包包了,做上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