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西北部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时空特征变化

合集下载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积雪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气象要素之一,其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波动趋势。

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发现积雪深度在冬季呈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明显的减少趋势。

这种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

具体来说,冬季气温上升导致积雪深度增加,而春季气温升高则加速了积雪的融化速度,从而导致积雪深度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青藏高原的积雪分布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

在高原的不同区域,积雪深度和覆盖范围有所不同。

总体而言,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积雪相对较浅。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青藏高原的积雪线呈现出向高海拔地区移动的趋势。

三、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1. 西风带的影响青藏高原的积雪与西风带的关系密切。

西风带是地球上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藏高原的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西风带的气流将暖湿气流从热带地区带到青藏高原,进而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

当西风带增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暖湿气流,导致青藏高原的积雪减少;反之,当西风带减弱时,积雪则可能增加。

2. 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气候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也具有重要影响。

季风气候的降水分布直接关系到青藏高原的积雪形成和消融过程。

当季风强度增加时,降水增多,有助于增加积雪深度;而当季风强度减弱时,降水减少,可能导致积雪深度减少或融化速度加快。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与全球气候变暖密切相关。

时间上,冬季积雪深度呈增加趋势,而春季则有减少趋势;空间上,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较深,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浅。

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多尺度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分析

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多尺度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分析

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多标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分析一、引言降水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进步至关重要。

稳定同位素是衡量降水中水氢(δD)和氧(δ18O)同位素比例的常用工具。

探究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对熟识气候系统和水循环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西北部高山区是亚洲东部季风区与西部干旱区交汇的地带,受到青藏高原隆起和河西走廊的影响,降水空间分布复杂多样。

其中,多标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一直是探究的热点之一。

二、中国西北部高山区气候特征中国西北部高山区的气候特征主要受到高原和干旱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山地气候和干旱气候。

这一区域的气候多样性是其多标准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1. 高原因素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得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地势复杂多样,气候环境多变。

高山地势导致微观气象条件的差异,影响降水量和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分布。

高山地势的阻挡作用使得降水量和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

2. 干旱因素中国西北部高山区位于干旱区域,受到干旱气候的影响较大。

降水量的分布不匀称性也是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气候使得降水量较少,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浓度较高。

三、多标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分析多标准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成因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季节性变化中国西北部高山区的季风气候使得降水量和稳定同位素的季节性变化显著。

在夏季,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该地区的降水量和稳定同位素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

而冬季,受到西风和干旱气候的影响,降水量和稳定同位素则呈现出缩减的趋势。

2. 高山地势的影响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地势复杂多样,高山地势对降水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高山地势使得当地的降水稳定同位素的空间差异性明显。

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的提高,降水量和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也不同。

3. 大气环流系统的影响中国西北部高山区受到青藏高原、喀喇昆仑山和天山的综合影响,大气环流系统对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变化具有重要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也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区域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使得青藏高原的气候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文将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对青藏高原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1. 气温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气温呈现明显的分带特征,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高原地区的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是由于高原地区的海拔高度较大,导致大气压力和密度较低,空气稀薄,所以相同的能量辐射,温度相对较低。

除了受海拔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还受到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

在时空分布上,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地区气温较高,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气温较低。

这是因为东部和南部地区靠近低纬度地区,阳光辐射比较强烈,加上湿润的气候环境,使得气温相对较高。

而西部和北部地区靠近高纬度地区,阳光辐射弱,加上干燥的气候,导致气温相对较低。

此外,青藏高原的气温还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

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

这是由于夏季高原地区受到了副高的控制,大气层中的湿气较多,降水较多,而冬季受到了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2. 降水时空分布特征青藏高原的降水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特征。

一般来说,青藏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降水较少,东部和南部地区降水较多。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地处于地球的反气旋带上,平均流向为由西向东,在降水时常常受到西风带或东风带的影响,西部和北部地区常常处于干旱带和亚洲大陆性气候的影响下,降水较少。

而靠近海洋的东部和南部地区,则更容易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较多。

此外,青藏高原的降水还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这是由于夏季副热带高压北抬,导致季风气流的北抬和增强,所以夏季降水较多;而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南下,阻挡了季风气流的北抬,所以冬季降水较少。

总结起来,青藏高原的气温和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气温受海拔、地形、风向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降低的趋势;降水受季风气候、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从东部向西部降水逐渐减少的趋势。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

青藏高原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及湖泊环境响应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青藏高原的气候也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些变化对当地的湖泊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首先分析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变化趋势。

随后,我们将探讨这些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湖泊的水位、水质、生态结构等方面。

我们将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现场观测数据、遥感影像以及气候模型输出结果,揭示气候变化对湖泊环境的具体影响机制和过程。

本文还将对青藏高原湖泊环境的响应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评估湖泊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脆弱性,探讨湖泊环境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湖泊的响应特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湖泊环境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动态变化过程。

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为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也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湖泊环境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特征青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其独特的高原气候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近40年来,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愈发显著,主要体现在温度、降水、风速等多个方面。

在温度方面,青藏高原整体呈现显著的增温趋势。

根据气象观测数据,过去40年中,高原地区的年平均气温上升了约1-2摄氏度。

这种增温趋势在冬季尤为明显,导致高原冬季的气温逐渐接近甚至超过夏季。

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高原的生态系统,也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降水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青藏高原的降水总量在过去40年中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但降水分布却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一些地区降水增加,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减少。

这种降水模式的变化对高原的水资源、湖泊环境以及农业生产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氧同位素研究进展
稳定氧同位素(δ18O)在冰芯研究中能够很好地反映气候变化,尤其是气温变化的一项重要指标.研究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为科学的解释冰芯中δ18O记录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分别介绍了青藏高原季风区、非季风区以及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过渡区降水中δ18O研究历史和现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作者:余武生田立德马耀明尹常亮 YU Wu-sheng TIAN Li-de MA Yao-ming YIN Chang-liang 作者单位:余武生,田立德,马耀明,YU Wu-sheng,TIAN Li-de,MA Yao-ming(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青藏高原环境与过程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尹常亮,YIN Chang-liang(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与环境联合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
刊名:地球科学进展ISTIC PKU 英文刊名: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 年,卷(期): 2006 21(12) 分类号: P426.615 关键词:青藏高原δ18O 降水冰芯。

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摘要:稳定氢氧同位素是研究水循环过程和变化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的水资源状况。

本文利用已有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测量数据,结合地理和气候因素,对黄河源区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1. 引言黄河源区是黄河的发源地,位于青藏高原的北部。

该地区地势高峻,气候多变,雨量分布不均。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降水的时空变化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产生了重要影响。

稳定氢氧同位素是一种研究降水特性的重要工具,通过对其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当地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2. 数据和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已有测量数据,包括氢氧同位素比值和氢氧同位素的变化范围。

同时,还收集了当地的地理和气候数据,如地理位置、地形、海拔高度以及降水量等。

通过统计分析和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

首先,在时间尺度上,降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存在显著的变化。

年际尺度上,氢氧同位素的比值与年降水量和气候变化有较强的关联,季节尺度上,同位素的比值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其次,在空间尺度上,降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

自西向东,降水的氢氧同位素比值逐渐增大,这与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变化有关。

4. 影响因素本研究还探讨了影响黄河源区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的主要因素。

首先,降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受到降水来源和降水形式的影响。

由于降水来源的不同,不同地区的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比值存在差异。

其次,气候因素,如温度、湿度和风向等,也对降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有一定影响。

此外,地理因素,如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变化,也会对降水的稳定氢氧同位素造成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降水量效应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降水量效应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0

推荐指数 3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科研热词 1 氢、氧稳定同位素 2 大气降水 3 厦门沿岸地区
推荐指数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2011年 科研热词 水汽来源 降水 长江流域 过量氘 河南栾川 氧同位素 加权平均 兰州市 全球变化 δ ^18o δ 180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大气降水 δ 18o 雪冰化学 阴、阳离子 西北地区 稳定氧同位素 稳定同位素比率 石笋 水汽来源 气象要素 惰性气体温度 广州 季风活动 大气降水线 地下水补给温度 同位素效应 区域性特征 中国
推荐指数 4 3 3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2014年 序号 1 2 3
2014年 科研热词 生育期降水量 小麦产量 apsim 推荐指数 1 1 1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大气降水 降水量效应 稳定同位素 水汽来源 季风 东部季风区 δ 18o 香港 青藏高原中部 降雨 降水 错那湖 蒸发 稳定水同位素 白水1号冰川 瑞利分馏原理 环境记录 玉龙雪山 氢氧同位素 模拟 季节变化 3 3 2 2 2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

高海拔区域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分析高海拔区域是地球上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气候极端,天气不稳定,污染少,自然环境相对干净,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这些特殊地带的气象要素时空变化研究对气候变化的整体把握、科学决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海拔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

随着高度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空气湿度逐步降低,降水不均匀分布,风速明显增大。

据调查显示,青藏高原地区的平均气温随海拔每升高1000米,平均降温约为0.6°C,空气湿度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也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从东南到西北呈现明显递减的趋势。

二、高海拔气象要素的成因分析高海拔地区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大气层结构的变化高海拔地区大气层结构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气象要素的时空变化。

高空近地层的透明大气层离子浓度较低,空气质量较好,特别是在青藏高原的北部气候条件下,大气层平稳,变化不大,气象要素相对稳定。

而在青藏高原南部,不仅气候条件变化剧烈,大气层结构也变化很大,因此气象要素的变化幅度也很大。

2.人类活动的影响在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对气象要素的变化也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

过度的开采、运输和旅游活动都会改变高海拔地区的气象环境。

例如青藏高原的冰川融化和降雪不足,直接导致了高山植被的衰退和生态系统的失衡,从而影响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和健康。

3.气候变化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高海拔地区的气象要素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脉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臭氧层的破坏,导致了局部气候变化,如北坡气候渐渐变得干燥,而南坡则变得湿润。

三、高海拔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的影响1.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高海拔气象要素时空变化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尤为显著。

由于温度和降水的变化,导致高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的威胁,植被周期和生态平衡被打破,地下水位降低,甚至出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现象。

青藏高原rm孔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

青藏高原rm孔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

青藏高原rm孔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是中国开展国际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地区。

由于高原地形地质条件独特,内地气候变化极大,对古气候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研究者利用青藏高原地下有孔所藏地壳中的碳酸盐岩石,及其随之保存下来的稳定同位素组合等,探索了青藏高原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趋势和模式。

一般而言,高原地区的稳定同位素组合是由水圈的降水结合当地的特殊的风动力的影响所决定的。

研究者利用水文学研究中同位素比值测定的方法,从青藏高原地下有孔自生碳酸盐样品中测定出δ13C和δ18O等稳定同位素组合,为古气候研究提供新的实验手段。

研究发现,青藏高原地区的古气候变化表现为亚暖冷差异增加的趋势,距今4.6—4.9万年以前,中国西部大部分常年处于低温条件;4.4—4.0万年以前,气候急剧恶化,短期内有更高气温的异常;3.5—3.0万年以前,大部分地区出现多旋回振荡状冷暖变化,常年温度较低;2.6—1.6万年以前,中国西部大部分常年处于较低温度季节性变动天气状态;0.4至今,青藏高原古气候总体上来说较为稳定,大部分地区处于低温季节性变动的天气状态。

可见,青藏高原地区古气候的变化主要受到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其中包括了印度冰期、熊猫期冰期、哺乳期冰期,以及近代变暖等。

综上所述,青藏高原rm孔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气候,其变化趋势以及变化模式都与全球性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变化趋势呈现出从古冰期到近代变暖的变化特征,气候总体在较低温季节性变动的趋势下运动,说明青藏高原地区的古气候的总体变化也受到了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还在继续研究青藏高原地区古气候变化,期待将来可以从更多稳定同位素组合及其古气候研究中,得到更多更准确的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的气候变化未来预测提供参考。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机理及其模拟研究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机理及其模拟研究

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机理及其模拟研究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影响机理及其模拟研究摘要: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最大的高原,其南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形地貌特征。

降水是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重要的气候要素之一,而同位素技术在降水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模拟研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以及对该地区水文循环和气候变化的意义。

1. 引言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气候和水文循环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降水是区域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和空间分布特征。

然而,由于复杂的地形和气候环境,降水的形成和分布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因此,对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的机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方法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气象和地形数据,模拟了该地区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含量和分布。

另外,还采用统计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

3. 结果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含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差异。

降水的稳定同位素含量随着降水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混合作用而发生变化。

此外,地形特征也对降水的同位素含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不同地形类型下的降水稳定同位素含量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4. 分析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分布和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首先,地表特征和地形对降水的形成和水汽输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其次,大气环流系统和季风活动也对降水同位素的含量和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此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也可能对降水同位素产生一定的影响。

5. 意义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模拟研究对于解释该地区的水文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降水同位素的变化规律和机制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气候系统的运行机理,并为区域水资源管理和气候变化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6. 总结本研究通过模拟研究,初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南部降水稳定同位素的影响机理。

结果表明,地形特征和气候环境是影响降水稳定同位素的重要因素。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50年青藏高原东部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
年代际变化特征 。 关键词 : 青 藏高原 ; 降水 ; 时空变化
中图分类号 : P 4 6 2 . 6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2 1 8 4・ 2 0 1 3 . 4. 0 0 0 1
少, 8 0年代中期之 后偏 多 。韦 志刚 等 研究 表 明 : 1 9 6 2
第3 3卷 第 4期 2 0 1 3年 1 2月


山 地




V0 1 . 3 3 No . 4
PI a / e a t l a n d Mo u n t a i n Me t e o r o l o e v Re s e a r c h
De c . 2 0 1 3
势, 9 0年代 中后期增加 明显 。张文纲等 分析 了青藏 高
原及周边 的 9 7个 台站 1 9 6 1 ~ 2 0 0 0年 的降水 资料 , 结果
发现 , 近4 0年来 高原 站 点 的年 降水 量 多表 现 为增 长趋 势, 只有青海东 南部 、 南 疆及 西藏 部 分站 点 出 现减 小趋
气候敏感区 , 对我 国、 亚洲 、 北半球乃至全球 的天气 、 气候 及 环境变化有着 非常 重要 的作用 。一 直 以来 , 青藏 高原 气 候变化研究都是科 学家关 注 的焦点 问题 , 降水变 化作 为气候 变化的重要组成也倍受重视 。 伴随着观测 资料 和研究 手段 的丰 富 , 前人在 青 藏高 原 降水 的气候 变化特 征 、 成 因及影 响等方 面进 行 了深入
文章编 号 : 1 6 7 4— 2 1 8 4 ( 2 0 1 3 ) 0 4—0 0 0 1 ~ 0 7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冰雪资源集中地。

由于青藏高原的地理特殊性和对全球气候的重要影响,研究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实际意义。

近50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青藏高原周围地区气候变化的影响,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呈现出一些特征。

首先,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数据显示,青藏高原的积雪面积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了逐渐减少的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上升,夏季降雨增加,冬季降雪减少的结果。

同时,青藏高原周围的地区降雪量也减少,进一步导致了积雪面积的下降。

其次,青藏高原的积雪消融速度加快。

由于气温的上升,青藏高原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

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冰川退缩速度加快,高山湖泊面积缩小,冰雪融化对水资源的补给减少。

这导致青藏高原周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紧张,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日益显现。

此外,青藏高原积雪的年际变化也受到大气环流因子的影响。

大气环流因子包括冬季风、青藏高原高压、喜马拉雅山系统等。

这些大气环流因子对青藏高原的降雪和积雪的形成和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

例如,冬季风系统直接影响着青藏高原的降雪量,喜马拉雅山系统则影响着西南和东北季风的形成和强度。

这些大气环流因子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

综上所述,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消融速度加快,并且受到大气环流因子的影响。

这些变化对青藏高原周围地区的水资源供应、生态系统和人类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更深入地研究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与大气环流因子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的研究应该从多个角度,综合运用气象观测、遥感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进一步深化我们对青藏高原积雪时空分布、消融速度以及与大气环流因子之间的关系的认识综合以上讨论,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冰雪融化速度加快,导致冰川退缩、高山湖泊面积缩小以及水资源供给紧张。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作者:王闯戴长雷宋成杰来源:《人民黄河》2022年第09期摘要:為研究近50 a来青藏高原不同区域气候变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1970—2019年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103个气象站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结合流域分区,采用双累积曲线法、线性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插值法,分析青藏高原不同流域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主体气温呈显著升高趋势,降水量呈显著增加趋势。

流域尺度上,年均升温幅度自东南部流域向西北部流域逐渐递增,除恒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出现减少趋势外,其余各流域降水量增加幅度表现为中部及东北部流域较西北部流域大。

季节尺度上,生长季升温幅度由中部内流区向周边各流域逐渐减小,生长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与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非生长季升温趋势与年均升温趋势一致,非生长季降水量增加集中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流域,降水量减少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的南部及西北部流域。

关键词: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局部薄盘光滑样条函数;青藏高原中图分类号:P467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0-1379.2022.09.013Analysis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WANG Chuang1,2,DAI Changlei1,2,SONG Chengjie1,2(1. Institute of Groundwater in Cold Region,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2.School of Hydraulic and Electric Power,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limate change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n the past 50 years,based on the daily average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ata of 103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the Qinghai-Ti- 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from 1970 to 2019,combined with the basin area,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ir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different basins on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ouble mass curve method,linear trend Analysis,Mann-Kendall test method and Partial thin plate smoothing splines func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main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plateau has a significant warming trend,and the precipit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on the river basin scale,the average an-nual temperature is rising gradually,increasing from the southeastern basin to the northwest basin. The increase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central and northeastern watersheds is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northwestern watershed;on the seasonal scale,the temperature increase in the growing season gradually slows down from the central inner flow area to the surrounding watersheds,and the spatial trend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trend of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The spatial trend of warming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patial trend of the average annual warming. The in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n the non-growing season is concentrated in the north-eastern basin of the plateau,and the decrease in precipitation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and northwestern basins of the plateau.Key words:temperature;precipitation;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partial thin plate smoothing splines function;Qing- hai-Tibetan Plateau气候变化是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青藏高原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

青藏高原温度与降水的时空变化研究秦小静;孙建;陈涛【摘要】为了分析近40年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时空变化情况,采用1974~2013年青藏高原122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观测资料,利用ArcGIS和SigmaPlot 分析工具,得到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极端气温和年降水量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以及在各时段中的空间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974~2013年,青藏高原区域气温和降水量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加2.40℃,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的增加速率和幅度大致相同,而极端最低气温的增长速率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增长速率.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逐渐增加,1974~2003年降水量的增加速率是增大的,2004~2013年增加速率减小.青藏高原降水量增加最为显著的是1994~ 2003年的西藏中部.【期刊名称】《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5页(P191-195)【关键词】气象学;生态环境;青藏高原;气温;降水量;极端气温【作者】秦小静;孙建;陈涛【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P468.0+2研究发现,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易受全球气候变暖因素的影响,而青藏高原作为全球纬度地区中海拔最高的地域,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十分明显[1-2].青藏高原极端气候中温度的强烈上升、降水量显著增加趋势已经被证实[3],而青藏高原极端气候对周边地区的大气环流等环境有一定影响[4],地形复杂多变的青藏高原,气候变化敏感性强、幅度大,独特的高寒环境成为影响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素[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的气温和降水均发生了变化,对周边区域也会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温度和降水是影响青藏高原植被的主要气象因子,气候系统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增加会对牧草的生产力、草地管理与经济发展等产生重大影响[5-7].有研究表明,高海拔地区比低海拔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更为敏感[8],其平均最低气温的升高趋势大于平均最高气温的升高趋势[9],1961~2000年青藏高原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并在1978年左右由少雨期转变为多雨期[10].不同时段青藏高原气候变化不同,本研究利用青藏高原122个气象站点1974~2013年的气象数据,分析了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旨在探讨青藏高原气候的时间序列差异、区域差异以及两者相互关系,拟为青藏高原应对未来1.1 资料本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相关气象站点的逐月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站点为青藏高原境内及周边122个气象站(见图1),其中云南3个,新疆9个,甘肃11个,四川22个,西藏38个,青海39个.1.2 方法在ArcGIS分析工具中采用反距离加权 (Inverse Distance Weighting,IDW)将各要素在青藏高原区域内插值,将每年气候要素的平面均值进行提取,用距平表示该要素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在分析各要素变化速率时采用最小二乘法[11]对每十年的平均变化程度进行线性趋势计算.本研究统计方法和计算过程由Sigmaplot 10.0(Systat Software,Inc.2006)分析软件完成.2.1 平均气温变化特征青藏高原1974~2013年40年间平均气温为4.0 ℃,整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斜率是0.2 ℃·10 a-1,具体如图2所示.1979年是年平均气温由下降趋势转为上升趋势的转折点,1974~1978年平均温呈直线下降趋势,1979~2013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另外,2010年是平均气温上升趋势的转折点,1974~1978年的平均气温是3.2 ℃,低于历年平均气温;1979~2009年期间的平均气温是4.0 ℃,等于历年平均气温;而2010~2013年平均气温是4.8 ℃,高于多年平均气温.青藏高原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升温速率分别为0.20 ℃·10 a-1、0.23 ℃·10 a-1,两者升温趋势大致相同.1974~2013年青藏高原平均最高气温和平均最低气温分别为11.78 ℃、-2.58 ℃,分别上升了2.78 ℃、2.34 ℃.从时间上来看,青藏高原在1974~2013年期间年平均气温的变化速率不同.1974~1983年、1984~1993年、1994~2003年、2004~2013年中的平均气温各为3.27 ℃、3.62 ℃、4.30 ℃、4.80 ℃,温度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平均变化率为-0.012 ℃·10 a-1、0.021 ℃·10 a-1、0.077 ℃·10 a-1、0.015 ℃·10 a-1.由图2可知,青藏高原1974~2013年年平均气温(图2a)、年平均最低气温(图2b)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图3c)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且温度最低点都在1983年,最高点在2009年,转折点在1998年,从平滑曲线可看出,2010年后3者的距平有下降趋势.此外,1974~2013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变化剧烈的区域也在变化(见图3),平均气温升高较快的区域由青藏高原的北部逐渐移动到中部,1974~1983年青海北部和新疆东部平均气温升高较快,青藏高原南北形成明显的东西走向的气温增长率的等值线,1984~1993年四川地区平均气温有下降趋势,1994~2003年四川地区平均气温下降区域减少,而在2004~2013年气温增长率在空间上变化较大,整个区域没有明显的气温下降地区.1974~2003年青藏高原北部平均气温上升最快,在2004~2013年整体温度上升速率的区域间差异显著减小.2.2 极端气温1974~2013年,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和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分别为-22.70 ℃、27.12 ℃,均呈上升趋势(见图4),升温速率分别为0.29 ℃·10 a-1、0.17 ℃·10 a-1,即极端最低气温上升速率大于极端最高气温的上升速率.在极端气温上升过程中,极端最低气温发生转折的年份分别是1978年、1990年、2008年,极端最高气温的波动较大,变化趋势和极端最低气温并不一致,整体来看,两者都是在1998年后温度上升较快.距平图的平滑曲线显示,在2010年后,极端最低气温有下降趋势,而极端最高气温有上升趋势.1974~2013年,青藏高原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的变化率空间对比如图5、6所示. 两者的倾斜率变化幅度大致相同,均为0.2 ℃·10 a-1,但两者升温强烈的区域并不完全重合.图5中,极端最低气温中升温最快的区域分别在青藏高原的西部(1974~1983年)、中部(1984~2003年)和东部(2004~2013年);图6中,极端最高气温升温最快的区域在青藏高原的北部(1974~1983年)、南部(1984~1993年)、东部(1994~2003年)和西部(2004~2013年).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降温最快的区域相对重合,特别是在1984~2003年期间,重合的部分较多.同时,极端最低气温升高的区域大于极端最高气温升高的区域,这和前者大于后者的升温速率相一致.1974~2013年,青藏高原降水量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见图7),上升速率为0.63 mm·10 a-1,降水量最低值出现在1994年,最高值出现在1998年,1998年是降水量的转折点.1994~1998年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明显,且1994~2003年降水量对整体降水量增加贡献最大.另外,平滑曲线显示在2010年后降水量距平有下降趋势.从区域角度分析,青藏高原整体降水量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增加,即青藏高原东南区域降水量占整体降水量比重较大,而其中降水量最充沛的区域集中在四川境内,并形成若干降水量峰值中心.降水量等值线形成明显的凹谷和隆起,青藏高原东北部降水量等值线比较密集,西南部则相对稀疏.1974~2013年,青藏高原的降水量倾斜率存在区域差异性(见图8).1974~1983年(图8a)、1984~1993年(图8b)、1994~2003年(图8c)、2004~2013年(图8d)的降水量倾斜率分别为-0.177 mm·10 a-1、0.066 mm·10 a-1、0.630 mm·10 a-1、0.069 mm·10 a-1,即1974~2003年降水量倾斜率呈增长趋势.而降水量变化的区域并不相同,图8a中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为西藏拉萨周边和四川西部,图8b中降水量减少的区域中向西移动并增加了甘肃西部,图8c中降水量增加的区域是西藏中部,降水量减少的区域大部分在青海和甘肃,图8d中降水量减少的区域和图8a相比增加了甘肃西部区域,并由青藏高原的北部移动到西藏的东部.整体来看,1994~2013年期间降水量倾斜率的区域差异性较大.在近40年时间内,青藏高原气温和降水表现为区域之间的差异.1974~2003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增温的幅度从南向北增加,在2004~2013年增温幅度较高的地区集中在四川西南区域,此结论与韩国军[8]得出的西藏中部和青海的干旱区增温幅度较大不一致.在1974~1993年期间降水量变化区域和平均气温变化率的变化区域基本一致,在1994~2003年降水量变化率较高的区域在西藏中部,2004~2013年在甘肃境内.在时空变化中,气温和降水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相关性,并且两者变化的区域并不连续,不是随高度的呈线性增加[12],海拔高的地区温度变化的幅度较大,相对其他地区,青藏高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应更为敏感[13]. 1974~2013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相对一致,但是部分区域增减剧烈.极端气温中的极端最低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并不一致,而极端气候对青藏高原的冰川、冻土及生态环境影响很大[14].有学者认为极端高温与地理位置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极端高温概率越小[13],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并不相符,主要是因为前者研究的区域范围是全国区域,且集中在中低海拔范围,而青藏高原主要是高海拔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人口密度小,故极端气温的变化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青藏高原的降水量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是符合实际的[15-16],且在格尔木、诺木洪、玛多等地区降水量明显呈山谷状,而在塔里木盆地、安多、曲比等地区降水量明显呈山脊状,这是由青藏高原北上水汽和东部偏南走向山脉所致[17].区域间降水量的差异会影响对应区域的植被类型[11],青藏高原植被的初级生产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递增且呈明显上升趋势[18],这和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故降水量变化特征是植被变化特征的重要因素,并且对研究植物类型分布和多样性有积极意义.对畜牧业来说,气候转暖与降水量增加有利于牧草生长,增加牧草产量,提高幼畜的成活率.1974~2013年,青藏高原的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和降水量分别增加了2.40 ℃、2.34 ℃、2.78 ℃、5.96 ℃、3.86 ℃和99.67 mm,气温中极端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最大.时间序列上前4个气候要素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极端最高气温和降水量的波动变化大体一致,且1998年是各要素变化的转折点.1974~2013年间,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率的区域分布在1974~1993年相对一致,1994~2013年差异性较大.Key words:meteorology;ecological environment;Qinghai-Tibetan Plateau;temperature;precipitation;extreme annual temperature【相关文献】[1]严中伟,杨赤.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0,5(3):267-272.[2]贺晋云,张明军,王鹏,等.近50年西南地区极端干旱气候变化特征[J].地理学报,2011,66(9):1179-1190.[3]张磊,缪启龙.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J].干旱区地理,2007,30(2):240-246.[4]吴国雄,段安民,张雪芹,等.青藏高原极端天气气候变化及其环境效应[J].自然杂志,2013,35(3):167-171.[5]Sun J,Cheng G W,Li W P.Meta-analysis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in alpine grassland,TibetanPlateau[J].Biogeosciences,2013,10(3):1707-1715.[6]纪迪.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NDVI的响应[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7]Ding M J,Zhang Y L,Liu L,et a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atial changes of NDVI and precipitation on the tibetan plateau[J].J Geogr Sci,2007,17(3):259-268.[8]韩国军.近50年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9]Sun J,Cheng G W.On the variation of NDVI with the principal climatic elements in the tibetan plateau[J].Rem Sens,2013,5(4):1894-1911.[10]李林,陈晓光,王振宇,等.青藏高原区域气候变化及其差异性研究[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0,6(3):181-186.[11]李潮流,康世昌.青藏高原不同时段气候变化的研究综述[J].地理学报,2006,16(3):337-345.[12]邹燕,赵平.青藏高原年代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J].气象科技,2008,36(2):168-173.[13]张校玮.我国极端气候时空特征及风险分析——以高温为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14]张文江,高志强.青藏高原中东部水热条件与NDVI的空间分布格局[J].地理研究,2006,25(5):877-886.[15]仇洁.青藏高原植被降水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分析[D].南京: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16]Chamaille S,Fritz H.Murindagomo F.Spatial patterns of the NDVI-rainfall relationship at the seasonal and inter annual time scales in an African savanna[J].Int J Rem Sens,2006,27(23):5185-5200.[17]Li Z X,He Y Q,Wilfred H.Altitude dependency of trends of daily climate extremes in southwestern China,1961~2008[J].J Geogr Sci,2012,22(3):416-430.[18]赵昕奕,张惠远,万军.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对气候带的影响[J].地理科学,2002,22(2):190-195.[19]Zhu C H,Zhang Q,Chen Y.Ten extreme meteorological events in 2002 in China[J].J Catastrophol,2003,16(2):74-77.[20]祝昌汉,张强,陈峪.2002年我国十大极端气候事件[J].灾害学,2003,18(2):74-78.[21]Yang Y J,Ren Y,Guo J.Variation trends of main extreme climatic indices from 1951 to 2009 in Tianjin[J].J Meteorol Env,2011,27(5):21-26.[22]杨艳娟,任雨,郭军.1951~2009年天津市主要极端气候指数变化趋势[J].气象与环境学报,2011,27(5):21-26.。

近48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近48年青藏高原强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收稿日期: 2010 - 07 - 09; 修订日期: 2010 - 09 - 11 基金项目: 近百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课题编号: 2007BAC29B02) 、中国气候系统的协同观测与预测研究项目 ( 批准号: GYHY200706005) 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 王传辉( 1984 - ) ,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区域气候变化研究。E-mail: wang_chh@ yahoo. cn ① 周顺武,王传辉,吴 萍,等. 青藏高原强降水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 干旱区地理,待发表.
Fig. 1
▲为高原站点分布; 粗灰色曲线为雅鲁藏布江,下同
图 1 多年平均高原夏( a) 、冬( b) 半年强降水量分布( mm)
Distribution of average of 48 - year heavy precipitation during summer ( a) and winter ( b) half year over Tibetan Plateau
近年来,一些研究注意到在中国不适宜采用统 一的强降水标准,而应根据地理差异、下垫面状况 以及平均降水强度而定。许多研究采用了以日降 水强度第 95 个百分位值的多年平均值为极端降水 事件的阈值[10,24]。但利用该方法对高原降水分析 存在弊端,并不能完全适应高原特殊的降水分布特 征① 。寿绍文等[25]根据中国各地降水的地理、气候 特征以及各地抗御洪涝的自然条件给出各地暴雨 的标准,华南、东北及西北地区分别以 24 h 降水量
近年来,青藏高原( 以下简称高原) 越来越受 到关注[11 ~ 22]。许多研究表明,高原夏半年( 汛期) 降水整体 上 呈 现 出 弱 的 增 加 趋 势[11,18],存 在 显 著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卓嘎;边巴次仁;杨秀海;罗布【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3()1【摘要】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以及同期西藏地区34个气象站的月降水量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降水转化率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该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具有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近30年大气可降水量呈逐渐减少趋势且年际变率相对较小,还表现出显著的季节差异,即夏季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多、少雨年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西藏地区的空中水汽含量相对稳定,有利于空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2)降水转化率在那曲中东部和西藏东南部最高、西藏西北部最低;近30年西藏地区降水转化率呈逐渐增加趋势且年际变率较大,其季节变化与大气可降水量的变化规律一致;降水转化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某年为多(少)雨年。

(3)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接近,但其时间变化趋势与同期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大气可降水量转化率与实际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转化率的升高(降低)对应着降水量的增多(减少)。

【总页数】8页(P23-30)【作者】卓嘎;边巴次仁;杨秀海;罗布【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拉萨分部;西藏高原大气环境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气象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相关文献】1.西藏地区近40年温度和降水量变化的时空格局分析2.近66 a中国地区对流层顶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臭氧柱总量关系3.近30年西藏地区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作物时空变化特征4.近30年西藏地区耕地面积及主要农作物时空变化特征5.近40年西藏地区雷暴事件的时空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世界之“第三极”,以其独特的地形、气候条件及对全球气候的重大影响,成为了众多气候学者研究的热点区域。

其中,积雪变化作为该区域重要的气候指标之一,不仅影响着区域性的生态环境,也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

本文将重点探讨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深入分析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呈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和季节性变化。

整体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青藏高原的积雪日数呈现减少的趋势。

尤其是在冬季,这种减少趋势更为明显。

同时,春季和夏季的积雪变化也受到气候变暖的影响,积雪消融速度加快,导致积雪量减少。

2. 空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高原的迎风坡和海拔较高的地区,如唐古拉山、昆仑山等地,积雪量较大。

而背风坡和低海拔地区,如藏南谷地等,积雪量相对较小。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这种空间分布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三、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青藏高原的积雪变化与大气环流因子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大气环流因子及其与积雪变化的关系:1. 西风带:西风带是影响青藏高原的主要大气环流系统之一。

当西风带加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水汽和能量输入,从而增加青藏高原的降雪量。

相反,西风带减弱时,降雪量也会相应减少。

2. 印度季风:印度季风对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积雪有重要影响。

季风强弱直接影响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从而影响积雪的生成和消融。

3. 大气环流型态:不同的气候型态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也会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产生影响。

这些气候型态会改变大气环流的模式,从而影响青藏高原的水汽输送和能量分布。

四、结论综上所述,近50年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变化特征。

这些变化与大气环流因子密切相关,尤其是西风带、印度季风和大气环流型态等。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韩熠哲;马伟强;王炳赟;马耀明;田荣湘【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17(36)6【摘要】利用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月值数据集信息化资料中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20个站点所记录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资料,采用曼-肯德尔检验分析方法(MK 检验)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降水日数和降水量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对其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结果表明:在1980-2013年之间,我国青藏高原的年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即:年降水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年降水日数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从1980-2013年以来的34年间,青藏高原降水日数的波动变化存在8年的周期,其年降水量存在5年和11年的波动周期;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且降水日数与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呈相同的变化趋势,即降水量多的地方降水日数也大。

此外,西藏地区年均降水日数与青海地区相比较大,其年均降水量也大于青海地区。

【总页数】10页(P1477-1486)【作者】韩熠哲;马伟强;王炳赟;马耀明;田荣湘【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与地表过程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气象信息与预测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4【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东部夏季降水凝结潜热变化特征分析2.青藏高原近3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演变特征分析3.基于不同资料的青藏高原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4.1961-2015年青藏高原极端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5.青藏高原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影响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征

影响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征

影响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的因素及其变化特征黄露;范广洲【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6【摘要】利用1979-2015年ERA-Interim全球0.5°×0.5°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计算了青藏高原水汽收支方程中的水汽局地变化项、辐散项、平流项和垂直项的相对贡献,并分析了各项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整层和近地层,水汽辐合辐散项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项的比例最高;在中层和高层,水汽平流项占大气可降水量变化项的比例最高.水汽辐合辐散与大气可降水量有更好的相关性.②水汽辐合辐散的空间分布整体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在整层和近地层,高原东部为湿平流,其余大部分区域为干平流,在中层湿平流区域面积扩大,高层几乎都为干平流.③水汽辐合辐散年际变化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整层、近地层和中层增加趋势最明显;水汽平流年际变化表现为各层都呈下降趋势,其中中层和高层下降趋势最明显.【总页数】8页(P1172-1179)【作者】黄露;范广洲【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成都610225;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青藏高原地区水汽转换系数H模型反演rGPS大气可降水量的适用性分析 [J], 陈香萍;杨翼飞;李小行;廖超明;刘立龙2.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单站观测对比分析 [J], 胡姮;曹云昌;尹聪;段晓梅3.青藏高原尼洋河流域化学风化的季节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 [J], 孟俊伦;郭建阳;吴婕;赵志琦4.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 [J], 蔡英;钱正安;吴统文;梁潇云;宋敏红5.青藏高原参考蒸散发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J], 谢虹;鄂崇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01至2014年青藏高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

2001至2014年青藏高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

学 术 论 坛218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5.2182001至2014年青藏高原蒸散时空变化特征①湛青青(贵州省第一测绘院 贵州贵阳 550025)摘 要:蒸散发是水热循环的重要环节,分析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对于理解区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MOD16 ET数据集分析我国青藏高原2001—2014年蒸散时空格局,得出以下结论:(1)青藏高原地区的多年平均蒸散量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分异特征,藏南谷地和藏东地区的蒸散最大,藏北高原和巴颜克拉山以北的蒸散发最小。

(2)2001—2014年,青藏高原陆面蒸散发保持相对稳定。

藏北高原和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的线性变化率为负,青海省境内的黄河源平原及藏南谷地的为正。

(3)青藏高原陆面蒸散线性变化率既受气候变化影响,又受人为活动干扰。

关键词:MODIS数据 蒸散发 空间变化 青藏高原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2(b)-0218-02Abstract : Evapotranspi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ydrothermal cycle, Analysis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evapotranspir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nderstanding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water resources. Based on the MOD16 ET data se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tter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2001 to 2014, Concluded as follow:(1) The multi - year average evapotranspiration of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region is distinctly different in space, The deepest evapotranspiration in the southern Tibet and the eastern Tibet, The northeastern plateau and the north of Bayan clara are the smallest.(2) From 2001 to 2014, The sediment transport on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remained relatively stable. Tibetan Plateau and Jinsha River, Lancang River and Nu River Basin, the linear rate of change is negative, The Yellow River Source Plain in Qinghai Province and the Valley of.(3) Linear Change Rate of Land Surface Evapotranspiration in Qinghai - Tibet Plateau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ference with human activities.Key Words : MODIS data; Evapotranspiration;Spatial change; Qinghai-Tibet Plateau①作者简介:湛青青(1987—),女,仡佬族,贵州正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GIS与遥感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 稿 日期 (Received date):2017—09一O1;改 回 日期 (Accepted date) :2017—11—20 基金项 目(Foundation item):“率先行 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与中国科学 院联 合资助优 秀博士后项 目(2015LH048);中国博士后科 学基金
资助项 目(2016M590989)。[China's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and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Jointly Funded Outstanding Post Doctoral vr ojects(2015LH0 48);China Postdoctora l Science Foundation Funded Project(2016M590989)] 作者简介(Biography):孙从建 (1986一),男 ,河北 沧州人 ,博 士 ,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 向:同位素水文及 环境水文学 。 [SUN Congjian (1986一). male,bom in Can gzhou,Hebei province,Ph.D.,associate professor,research on in isotope hydrology and environmental hydrology]E-mail: suncon ̄ian@ sina.con
36卷 第 2期 217~228页 2018年 o4月
文 章 编 号 :1008—2786一(2018)2—217—12 DOI:10.16089/j.cnki.1008—2786.000317
山 地 学 报
M O LrN T AIN R hESEAR CH
Vo1.36,No.2 PP 217 ~228 Apr.,2018
关键词 :大气 降水 ;8D;8 0;时空分布 ;蒸发富集
中 图分 类 号 :K903
文 献 标 志 码 :A
大 气降 水是 地球 各 圈层 物 质 、能 量 交 换 的重 要 媒介,也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来 源…。降水 中稳定 同位 素 (8D 和 8180)的 时空 特 征 ,可 以反 演 大 气 循 环 ,示踪 水汽 来源 ,反 映 天 气 气 候 的 区域 性 特 征 J, 在 全球 与 区 域 气 候 和 水 文 研 究 方 面 具 有 重 要 价 值 J。Criag_4 研 究 全 球 降水 样 品 时 发 现 降水 中氢 氧稳 定 同位 素存 在一 定 的线 性 关 系 ,其 拟 合 关 系 式 为 8D =8 8180 +10,并 将 其 称 为 全 球 大 气 降 水 线 (Global Meteoric Water Line,GMWL)。通 过对 局 地 大气 降水 线 拟合 ,能反 映 出不 同地理 、气 候条 件下 的 水汽来源及再蒸发过程 J,有利 于揭示 区域 的降水 规律 及其 影 响 因 素 J。 降水 6埔O值 的 变化 与气 温 、
季节差异 ,总体表现 出降水 的 d值呈 现较 高的水
平 。研究表 明 ,气温是控制该地 区降水 同位 素分馏 的重要 因素 ,通过对于该区域降水蒸 发 比的计 算发 现 ,该地 区临
近沙漠 的和田站 的降水 同位 素受蒸发作用最为显著 ,而高海拔地 区的狮 泉河站降水受蒸发影 响最小 。
纬度 、海 拔 、降水 量等 因素 有 关 ,其 中在 中高 纬 度
地区,降水 8ts0值与温度之间往往存在显著的线性
关 系 ,且 越 深 人 大 陆 内 部 ,其 正 相 关 关 系 越 显 著 。。。研究 表 明 ,降水 中 818O值对 海拔 高度 的变 化 也 响应 显 著 ,降 水 中 8墙O值 随 着 海 拔 高 度 的升 高 ,呈 现不 断 降低 的变 化 趋 势 ;而 在 中亚 天 山地 区 , 一 些研究指出降水 8埔O值也存 在一 定程度的反高 程效 应 【I卜 J。降水 同位 素 的这 些 环 境 效 应 为 区域 水循 环研 究提 供 了重要 的信息 。
区降水稳定 同位 素季节变化较为 明显 ,表现出夏高冬低 的变 化趋势 ,不 同月份呈 现 出不 同的空 间分布特征 。除狮
泉河站降水8 0值与温度关 系不显著外 ,其余站点 8 0值 随 温度升 高而增加 。区域 内降水量 对 降水8 0值 的影响
不显著 ,降水稳定 同位素高程效应 明显 ,降水8 O值 随海拔上 升而降低 。降水过量氘 (d值 )的分布也呈现 出显著 的
青藏 高 原 西 北 部 大 气 降水 稳定 同位 素 时 空特 征 变 化
孙从建 ,张子宇 ,李 捷 ,陈若霞 ,李 伟
(1.山西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山西 临汾 041000;2.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 物理研 究所 ,北京 100029)
摘 要 :作为水环境 的重要 指示剂 ,稳定 同位素 已经 成为 区域水 文学 、气候学研 究 的重要 工具 。降水 作为 水循环
的输入项 ,其同位素组成是研究 山地地表水 过程 、地 下水 形成转化 、冰川 变化 等问题 的必要信息 。为 了进一 步增加
对于青藏高原西北 部降水过程及 其控制 因素 的认 识 ,本 文基 于青藏 高原 西北 部 五个 长期 观测 站点 降水 中 8D和
8 0数据 ,研究 了青藏 高原西北部与塔里木盆地交 界地 区大气降水稳 定 同位 素时空分 布特征 。分 析结果显示 该地
近年来 ,一些研 究 者 在 我 国西 部 地 区开 展 了大 规 模 的 降水稳 定 同位 素 的观 测 ,得 到 了一 些 有价 值 的研 究结 论 。研究 发 现 在 西 北 干 旱 内陆地 区 ,降水 稳定 同位素存在显著的时空分布差异¨ J,且表现 出较 为复 杂 的降水 过程 。同时 ,降水 8180 受温 度 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