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保制度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新中国的早期,国家主要通过发展公共卫生事业、提高劳动者工资、保障职工基本待遇等方式来加强社会保障工作。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推行城市职工养老、医疗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实行“缴费领取”的制度,即职工每月缴纳一定的保险费,到达退休年龄后可以领取养老金。

医疗保险则通过职工的工资集体缴费建立,为职工提供医疗费用的报销。

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1961年,国家实行了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将医疗保险范围扩大到全国人民。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失业保险政策,为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1978年,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保障制度也随之发生变化。

国家鼓励农民进城务工,但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却长期得不到解决。

除此之外,发达国家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中国得到尝试,比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向社会化方向发展,企业按照缴费人数和缴费工资定额缴纳养老保险费。

1997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社会保险法》,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该法规定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基本框架及运行机制,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法律保障。

2000年,国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开展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

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开始逐步形成全民化的趋势。

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长足发展。

2019年国务院颁布了《新时代普惠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普惠型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

这意味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将更加完善,覆盖范围会更广泛,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从新中国成立开始逐步完善,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全面、更有保障的社会保障服务。

第二章 社会保险历史沿革

第二章   社会保险历史沿革
德国社会保险体系
1883年 疾 病 保 险
2012-12-19
1884年 工 伤 保 险
1891年
老 年、 残 障 保 险
on Bismarck),生于 冯· 1815年4月1日,卒于1898年,普鲁士宰相兼外 交大臣,是德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 家,被称为“铁血宰相”。 名言:“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 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 来解决。” “社会保险是消除革命的投资”。
2012-12-19 9
二、社会保险空前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前世 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均得到高速增长,带来了社保事 业空前发展。表现在: 设置社会保险国家增多,大幅提高保险金给付标准, 最终促使“福利国家”诞生; 关于威廉· 贝弗里奇 社会主义国家仿效前苏联建立对的社会保险制度; 个人账户为代表的投保决定模式 (Defined Contribution DC)在新加坡兴起,并被亚非国家引进。
对养老 老年供养比=达到或超过65岁的退休老人 数/劳动者总人数(见教材P37) 总投保率=老年供养比*平均替代率 人口老龄化对代际供养这一养老保险模式 的冲击 新自由主义理论介绍
2012-12-19
14
对失业
大龄化程度=在业劳动者中间大龄劳动者的 人数/全部在业劳动者人数 大龄化劳动者容易失业; 老工人、老雇员再就业困难大;如我国4050 人群就业问题。 总之,进入老年型社会后,首先失业人数多, 失业保险费难以如数收缴;其次还需要大量失业保 险金支付;最后,这部分人群的患病、伤残和死亡 还需要更多社会保险金。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带来的经济社会 问题使美国政府放弃政府不干预社会生活的哲 学。 罗斯福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石,构思美国社 会保障制度: 强制雇主、雇员缴费; 三支柱养老保险制度; 联邦和州共管失业保险; “以工代赈”的社会救助制度等等。 这些构思体现在1935年 通过的《社会保障 法》中。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长期战
争和国内经济困难,社会保障制度处于萌芽阶段。

政府主要通过发放低保金、提供免费医疗等方式解决一部分社会保障问题。

2. 1978年至1993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了市场经济改革,社会保障制度也开始进行调整。

1986年实施的《职工工
伤保险条例》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步,其后陆续推出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

3. 1994年至2002年:1994年,中国全面推行了“五险一金”制度,即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为全社会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4. 2003年至今: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2003
年开始实施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渐扩大了保障范围。

此后,还相继提出了全民医疗保障、居民大病保险等制度,并逐步加大了保障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起步到完善的过程,不断拓展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并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满足全体人民的保障需求。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

第二章 社会保险的历史演进
1、提高缴纳保险费标准 1 2、增加缴费(税)项目 3、取消保障项目,降低待遇水平 4、利用年金调整机制降低养老金增长幅度 5、鼓励推迟退休,以增加收入和减少开支 6、基金筹集模式从现收现付到基金部分积累制
3、社会保险改革的发展趋势
(一)智利的私营化模式
背景:智利在1925年建立了以现收现付政府 机构管理为特征的养老保险制度,在55年的 发展过程中出现以下问题:
福利国家的形成与1942年由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威 廉·贝弗利奇提出的《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 “贝弗利奇报告”密切相关。 二战后,工党上台执政根据报告中的“普遍性”和 “全面性”原则,于1964年通过了一系列社会保障 立法。
3、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
其后不少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英国,其中最为典型 的是瑞典,被誉为西方社会的“福利橱窗” 20世纪下半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以及亚洲的一些国 家仿照当时的苏联建立了完全由国家负担的、对职 工进行全面保障的“国家统筹型”社会保险模式 新加坡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 国际劳工组织于1952年制定了《社会保障(最低标 准)公约》,该公约被誉为国际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的里程碑
2、重构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 保险:模式选择与制度框架
(一)国际机构对社会保护政策的调整
世界银行
强调研究社会保险的经济效应,强调构建能促进经济发展 的多层次社会保险制度,通过与资本市场的户动,寻求解 决社会保险危机的思路,政府只应对最贫困的阶层提供最 低生活保障,其他阶层应通过市场或其他途径解决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
第四节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保险制度 的新调整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保险面临的新挑战
(1)经济全球化将对先行社会保险制度 框架产生严重的挑战 (2)经济全球化将对现行社会保险的制 度基础构成潜在威胁 (3)经济全球化对福利国家模式和不发 达国家的社会发展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 (4)经济全球化将加剧发展中国家社会 保险供给不足的矛盾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政策和措施,为全体公民提供保障和福利的体系。

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体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发展历程1.1950年代至1970年代初:初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满足人民对于社会保障的需求,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

虽然制度还比较简单,覆盖人员有限,但打下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基础。

2.1980年代至199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形成这一时期,中国全面实行市场经济,社会保障制度也同时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在养老保险方面,逐步推行个人账户制度,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

医疗保险从城市扩展到了农村,为贫困农民提供了关键保障。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加强。

3.2000年代至今: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21世纪,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和扩大。

养老保险体系不断完善,覆盖范围扩大。

医疗保险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实现了城乡居民的一体化,提高了医疗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

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的也在不断进行,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特点1.公共性和普惠性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公共性和普惠性。

即通过国家的统筹、参保、补贴等措施,实现对全体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保障。

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公务员还是非公有制企业员工,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2.多层次和多元化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多层次和多元化的。

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多个领域,每一个领域中都会有不同的覆盖对象和政策措施。

同时,社会保障制度还兼顾了公共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既能满足基本保障的需求,又能保证市场的多元竞争。

3.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中国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注重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是为了保障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稳定而不断进行的。

它为个人提供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等社会福利服务,帮助人们应对各种风险和困境。

下面将详细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社会。

例如,在古希腊和罗马时期,政府就为军人提供了养老金和福利待遇,以表彰他们的贡献并维持社会秩序。

此外,一些宗教组织和慈善机构也在为贫困人口提供食物、住房和医疗等福利服务。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社会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个人面临着来自工作、健康和生活等多方面的风险。

因此,社会对于创立一种更全面、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需求日益增长。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的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快速发展。

德国是全球最早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之一、1883年,德国颁布了《疾病保险法》,随后又相继颁布了《工伤保险法》(1884年)和《养老金保险法》(1889年)。

这些法律确立了全民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为工人提供了生活和工作保障,并率先建立了全球最早的养老金制度。

其他欧洲国家也纷纷效仿德国的做法,建立了各自的社会保障制度。

例如,瑞典在1891年设立了第一个国家性的养老金计划,英国在1911年实施了全民养老金制度。

20世纪,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扩展。

二战后,许多国家开始创建无论是医疗保险还是养老保险等社会福利项目,以帮助战争后的经济重建和促进社会稳定。

例如,1945年,英国推出了全民国家医疗保健系统(NHS),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建立了全民医疗保险计划。

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了覆盖范围。

许多国家开始实施失业保险和家庭津贴等新的福利项目。

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些国家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例如经济危机和人口老龄化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和调整。

一些国家例如瑞典,采取了市场化和逐步私有化的措施,引入了竞争机制,并减少了政府在社会保障领域的角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史
中国社保制度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在此之前,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保制度。

下面是中国社保制度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新中国初期(1949年-1978年):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以国家社会保险制度为基础的社会保障体系。

1951年,国家颁布了《社会保险法》,确立了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此后,中国相继建立了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制度。

2. 经济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2000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使社会保障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需要。

1986年,中国开始实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中国社保制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此后,中国又陆续推出了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多项社保制度。

3. 现代社会保障建设时期(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力度。

2003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负责管理社保基金。

此后,中国逐步完善社保制度,包括建立了统一的社会保险号码制度、推行社会保障卡等。

目前,中国的社保制度已经相对完善,覆盖了城乡居民的各类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中国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保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社保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基本标志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立法先行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 1942年,社会保障服务委员会报告:《社会保险和有关服务》, 即“贝弗里奇报告” ,其主要观点: 继承了新历史学派理论中有关福利国家的思想,从英国现实出 发,指出影响英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五大障 碍:贫困、疾病、愚昧、肮脏和懒惰。 社会保障的七个方面:儿童补助、养老金、残疾津贴、失业救 济、丧葬补助、丧失生活来源的救济、妇女福利。 社会保障的原则:普遍性原则(又称全民保障原则)、保障基 本生活原则、政府统一管理原则、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社会保障的方式: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自愿保险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 障的需求 •政府介入的程度 •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 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20世纪30年代)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⑶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理由在于: 属于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从制度化的角度比较该制 度与英国济贫法?) 三方筹资建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共担机制。 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作为受益条件。

国际劳工组织这样评价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在社 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社会保险更能急剧的 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了,这种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 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 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 沦为赤贫。”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确认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陷及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等内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年4月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目前,德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对社会福利和劳动市 场制度进行改革。尽管阻力重重,但仍然决心向这些 积弊已久、却长年无人敢碰的禁区进军。其方略是: 一方面,创造一批低收入的劳动岗位,以帮助长期失 业者(这些人大都学历低、能力较差)重返劳动市场; 另一方面,对不肯劳动、钻社会福利空子的“懒人”, 则坚决减少或取消对他们的社会救济。 据说18世纪初,欧洲人曾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惩治懒 惰:谁要拒绝劳动,就把他关进地牢,然后往囚室里 灌水,只需几个时辰,就能把懒汉淹死。这时,懒汉 求生只有一个办法,牢房里放着一台小水泵,他必须 拼命地蹬踏水泵踏板,通过“劳动”才能死里逃生。 400年过去了,当年的“水泵治懒法”如今已变成了 法律,德国《联邦社会救助法》第25款规定:凡不肯 劳动的人,就没有权利得到生活补助。

第二章社会保险历史沿革

第二章社会保险历史沿革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背景
在20世纪初,由于社会经济变革和工人运动的发展,各国政府开 始重视社会保障问题,并逐步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过程
各国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逐步建立起覆盖全体公民 的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社会保险制度的扩大覆盖 范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各国政府逐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将 更多人群纳入保障体系。
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能够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
社会保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01
提高生活保障水平
通过参加社会保险,个人能够获 得一定的生活保障,减轻生活压 力。
02
增强个人安全感
03
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能够为个人提供一 定的风险保障,增强个人的安全 感。
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英国等 国家开始建立社会保险制度,为劳动 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险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
在20世纪初,各国纷纷建立社会保险制 度,以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和权益。
VS
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各国不断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保障 水平。
社会保险的演变趋势
社会保险制度的全球化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各国之间的社会 保险制度逐渐相互融合,形成全球化 的社会保险体系。
社会保险制度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保险制度 逐渐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和服务水平。
02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社会保险制度的起源
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旨在解决工业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如 失业、疾病和老年等。

社会保障第二章

社会保障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 (1) 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 (2) 福利国家型保障模式 (3) 强制储蓄型保障模式 (4)国家保险模式
第二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13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劳动者的社会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中规定“劳动者在年老 、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得物质资助的 权利”。在基本法律的引导下,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 其低下的条件下,中国建立了具有城乡差别的社会保 障体制。
1.国家干预主义 代表人物:德国新历史学派(施穆勒、布伦坦诺) 观点:反对国家不干预经济活动
强调国家的重要作用 主张:国家兴办一些公共事业来改善国民生活
2.福利经济学理论 时间:产生20世纪20年代 代表人物:庇古《福利经济学》 观点:“分配越均等,社会福利就越大”,主张收入 均等化,由此出现了“福利国家”。国家在国民收入 调节过程中作用的加强,出现了使国民收入呈现均等0年代 代表人物: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观点:有效需求论
国家干预经济
4.贝弗里奇福利国家理论 时间:1942年 代表作:《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 告》) 主张:建立一个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每一个公民提供儿童补助、养老金制度、残疾津贴 、失业救济、丧葬补助、妇女福利和贫困救济七个方 面的生活保障。
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50多年来,经历着 从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发展和演 变过程。 从总体上看,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可以划分 为四个阶段:
15
第一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变革前的准备 (1949-1985年) 第二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为国企改革配套服务(1986-1992) 第三阶段 社会保障制度被确认为市场经济的维系机制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总结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总结

◆“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名言:
“一个希望得到养老金 的人,一般不会好斗,而且易于管理”.
◆讨论:为什么德国首先出台了社会保险制度,而工业
化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英国法国没有出台?
(三)发展阶段: 普遍福利的实施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 ◆社会保障全面发展和完善的基础:国家干预经济,西 方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繁荣阶段.
◆以上两事件对我们有何启示?
◆改革调整围绕“增收节支”展开:
1.提高缴费Biblioteka 限和社会保障费率,增加收入2.征收社会保障所得税,弥补经费短缺. 3.扩大覆盖面,促进就业,增加收入. 4.修改社会保障金的调整办法,限制社会保障金的 增长. 5.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6.养老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1>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基本特征:
1.三高:高收入
高税收
高福利
2.普遍覆盖,全面共享 3.政府负责,保障全面 4.法制健全,充分就业
(三)强制储蓄型
◆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智利的养老金私有
化为代表
◆费用承担者主要是:个人 ◆基本特征: 1.强调自我保障 2.建立个人帐户, 采取完全积累制 3.资金贬值风险大,缺乏互济性 4.政府无财政负担,扮演监督者的角色
◆ ◆
社会保障发展的里程碑 新的保障理念:社会救助是政府的当然责任和义 务,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二)形成阶段: 社会保险的出台
◆ ◆
19世纪80年代----20世纪初期
德国3部社会保险法的颁布为标志: 1883年 《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 《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四)国家保障型
◆以前苏联为代表
◆费用承担者主要是:国家和集体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于发展
告 社 会保险制度改革 统账结合
复习思考题
✓ 1.为什么社会保险会首先在德国问世? ✓ 2.请用你自己的观点说明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原因? ✓ 3.新福利经济学和旧福利经济学有什么异同? ✓ 4.贝弗里奇报告对英国的社会保险制度产生了哪些
影响? ✓ 5.请说明“福利病”的由来? ✓ 6.请你谈谈我国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四、社会保险起源制度基础与理论 基础
➢ 社会保险产生的制度基础 1. 中世纪以共济互助为特征的基尔特制度 2. 18、19世纪盛行于英国的友谊社 3. 私人保险制度 4. 济贫法制度(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
➢ 社会保险产生的理论基础
1. 新历史主义理论 2. 需求层次论 3. 旧、新福利经济学 4. 贝弗里奇报告 5. 马克思、凯恩斯的政府干预论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每一个你讨 厌的现在, 都有一个不 够努力的曾 经
制度的定义: 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
行动准则,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 令、礼俗等规范或规则。
制度的重要性以及评价标准
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掌握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调整的背景与原因 掌握社会保险改革的主要措施与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历程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的决定》
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 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 1995年起试行《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
60年回顾:社保理论与社保制度的互动
1949-1978(改革开放前的社保理论与制度) 1)国家/企业保险 2)国家主导,企业执行 3)工会对保险资金的分级管理和使用 问题: 1)筹资渠道单一 2)覆盖面窄 3)文化大革命影响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而建立的一套保障机制。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国家的救济制度,逐渐演变为现代国家综合性的社会保障体系。

下面将从古代至今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在古代社会,各个国家封建制度下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主要是通过救济措施来实现。

古代中国的“赈贫救灾”制度设立了救济赈贫的机构,用于解决灾荒时期粮食紧缺的问题。

同时,各国也建立了祭祀制度,通过举办盛大祭祀仪式来助养孤寡老人。

另外,古代罗马帝国建立了食物救济制度,为贫困居民提供食物援助。

进入工业社会,曾经的农业社会转变为城市化的工业社会,随之而来的是大规模的城市贫困问题。

19世纪末,欧洲的工人阶级开始组织工会和争取劳动权益,社会保障的概念开始出现。

德国是第一个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有所突破的国家。

1883年,德国通过了《工伤保险法》和《疾病保险法》,建立了工伤和疾病保险制度。

此后,德国陆续建立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家庭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为其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提供了借鉴。

20世纪初,在俄国爆发的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通过建立全民社会保险制度,实现了全国人民的社会保障。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中国、古巴等也相继建立了全民社会保障制度。

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期间,其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美国就通过了社会保险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其中包括了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

此后,其他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加拿大等也相继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不断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也促使各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和完善。

20世纪末,全球范围内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加剧了社会不平等问题。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提供更加全面和可持续的保障。

例如,欧洲各国始终坚持高度的社会福利制度,保障公民的养老、医疗、失业等各方面的权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框架:1、”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3、”中国大陆社会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4、”小组成员看法及启示一、中国大陆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第一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第二阶段:停滞阶段第三阶段:恢复与发展阶段创建与调整阶段:时间;新中国成立初期至1966年内容:两项主体,三项补充两项主体:1>企业职工的劳动保险2、”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三项补充:农村社队集体保障2、”社会救济3、“对革命军人的优待和抚恤停滞阶段:时间:1966-1978 年内容:1、各级组织、机关被撤销2、”各项制度被否定和废止,社会工作无法可依3、社保变成企保恢复与发展阶段时间:1978年至今内容;开始恢复国家-单位保障制(是指计划经济年代,建立在〃单位体制〃上的〃低工资高福利〃的社会保障体系。

职工作为单位人,生老病死全部费用都由财政和企业负担,个人基本上不用交纳任何费用。

)正式进入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型时期,完成了国有企业改革服务的历史使命。

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与国家一社会保障制并存二、中国大陆社会保障模式“中国现阶段是一个二元经济结构的社会,二元经济结构表现为城乡对立,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生产方式的对立。

实施这一既定目标的前提是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是中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发展方向。

中国城镇的社会保障模式城镇社会保障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个人是基础,单位负有缴费责任,社会承担补充和服务保障,政府规范、组织社会保障。

通过建立了多渠道的资金筹措方式,构成了法定的基本保险、企业的补充保险、互助保险和个人储蓄保险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在此基础上,逐步向社会保障社会化、一体化方向发展。

农村的社会保障模式中国政府在农村地区推行过两项社会保障措施,即合作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险。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

第二节 现代社会保障时期



一、社会救助事业的出现 二、社会保险事业的出现 三、社会福利事业的出现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一、社会救助事业的出现


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可追溯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颁 布实行的新《济贫法》。 新《济贫法》规定,社会救助属于公民的合法权利, 政府实行救助是应尽的义务;认定救助不是消极行动, 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因而要求经过专门训练的 社会工作人员从事这一事业。同时,成立济贫法管理 局,负责济贫工作 。 新《济贫法》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 来,从而使社会救助成为一种制度。但新《济贫法》 仅仅满足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因而只是社会保 障的最低纲领 。
三、社会保障的济贫时期



随着社会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面对越来越多 的贫困现象和社会问题,必须由国家出面、国家介入, 使救助行为成为政府的一项社会政策。 16世纪,英国开始圈地运动,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聚集在城市,失去了土地的生活保障的无产者被抛向 市场,无产者的失业、伤残、疾病、老年不能劳动等 成了重要的社会问题。 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原有法案的基础 上颁布了《济贫法》。该法案用征税的办法去向圈地 运动中流离失所的贫民实行救助,包括各教区负责向 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用以救助无力谋生 的人,并负责组织失业者从事劳动,安排孤儿当学徒 等。
三、社会福利事业的出现



从20世纪中叶开始,社会保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其主要标 志是“普遍福利”政策的广泛实施及“福利国家”的纷纷出现。 这说明社会保障从内涵上已扩展到以普遍福利型为主的社会保 障制度。 福利国家的初步形成,首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英国 ,以贝弗 里奇的《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为框架,通过并实施了一系列 社会保障立法,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公民“从摇篮到坟墓” 均有保障的“福利国家”。随之,西欧、北欧、北美、大洋洲 和亚洲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宣布实施“普遍福利”政策。东欧和 亚洲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 。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 保障法》,也是美国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社 会保障的法律。这被看作现代社会保障建立的标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制储蓄型”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细分
根据资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 根据资金管理运营方式的不同,又分为新加坡模式和智 利模式: 利模式:
1.新加坡模式——由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1.新加坡模式——由政府集中管理和运营基金 新加坡模式——
其特点是,要求会员首先自立,依靠自己;在因工 资收入低下、存款达不到最低限额时,由家属填补,会 员之间并无调剂互助。
2.社会保障国家型 社会保障国家型
特点:极力维持高就业水平,并采取某些超出一 般社会保障制度水平的福利措施 代表性国家:英国
3.社会福利国家型 社会福利国家型 ——福利国家的最高级类型
特点:除兼具第二类型的特点以外,还以体现高 收入水平和财富均等化为己任,在企业决策中, 工会起着重要的作用。 代表性国家:瑞典、挪威和丹麦
毛泽东主席会见英国首相艾德礼
(二)推动世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一些 重要的国际性组织及其他协会等
1.国际劳工组织(ILO) 2.世界卫生组织(WHO) 3.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 4.世界银行(World Bank) 5.其他
§2·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 模式选择与改革完善
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模式
福利国家” (二)“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模式
追求“收入均等化 ,就 “ 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 业充分化,福利普遍化, 福利设施体系化” 福利设施体系化”
代表性国家:英国、瑞 典等,多见于北欧和西 欧国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全民保障,并带有浓烈的福利性色彩; 1.全民保障,并带有浓烈的福利性色彩; 全民保障 2.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2.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 3.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待遇与个人收入 3.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 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 及缴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 及缴费之间缺乏必然联系; 4.推崇社会公平,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效率为代价, 4.推崇社会公平,有时甚至不惜牺牲效率为代价,加重了 推崇社会公平 财政负担。 财政负担。
1834 Poor Law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台 2.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保险立法的出台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社会保险制度的 国家。19世纪80年代 世纪80年代, 国家。19世纪80年代,当时执政的俾斯麦 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1883年,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3年 颁布了《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 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 颁布了《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 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 上述法令的颁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较 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 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诞生,社会保险制 度由此产生。 度由此产生。
富兰克林.罗斯福
4.《贝弗里奇报告》与“福利国家”的产生 贝弗里奇报告》 福利国家”
《贝弗里奇报告》是社会保 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 策研究报告,它构建了福利国家 的理论蓝图,并被许多国家变成 了现实。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理 论为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原则的提出 和实施使社会保障理论更加丰富 和趋于成熟。贝弗里奇本人也因 此获得“福利国家之父”的称号。
2.智利模式——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基金 2.智利模式——由私营基金管理公司运营基金 智利模式——
其特点是:养老金缴费全部来自个人,资金在帐户 内进行积累,养老基金投资由个人作出决策,选择私营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市场化的投资运作。
以上四种模式各有成功之处,但也各自面临 一些难以摆脱的困扰。当代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趋势,以及各种保障制度的相互影响和 渗透,使不同模式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 虽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套能够得到世界公 认的最合理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总目标都是 建立一个灵活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能 兼顾多方利益的、体现公平与效率的社会保 障体系。 因此,兼取各家之长,建立一种混合型的社 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保障制度改 革的基本趋势。
对当代福利国家进一步进行细分
细分依据:
福利国家对以下三个目标侧重程度的不同 1.维持充分就业 2.提供社会保障 3.实现收入均等化
细分类型: 1.积极的国家型或建设性的国家型 积极的国家型或建设性的国家型
特点: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在保持效率的前提下逐 步发展 代表性国家:德国、美国等现属 “投保资助型” 的国家,在其逐步变成高福利国家后,当属此类
强制储蓄” (四)“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建立个人账户,雇主、雇员依法 1.建立个人账户,雇主、 建立个人账户 按一定比例缴纳, 按一定比例缴纳,并全部计入雇 员的个人账户; 员的个人账户; 2.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 2.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 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 以实现保值增值; 以实现保值增值; 3.雇员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 3.雇员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 账户积累额。 账户积累额。 代表性国家:新加坡、 代表性国家:新加坡、智利 新加坡国庆
也被称为“传统型”或 “三方共负型”社会保 障模式 代表性国家:德国、美 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都缴纳保险费, 1.国家立法,强制雇主和雇员都缴纳保险费,国家资助并 国家立法 承担最终的风险; 承担最终的风险; 2.这是对劳动者实行的保险,而不是全民保障; 2.这是对劳动者实行的保险,而不是全民保障; 这是对劳动者实行的保险 3.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3.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强调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4.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多少相联系; 4.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多少相联系; 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多少相联系 5.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 5.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 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 6.强调公平与效率相兼顾, 6.强调公平与效率相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位公民都能享受 强调公平与效率相兼顾 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
俾斯麦
3.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 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初确立
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社会 保障法》成为罗斯福新政的一个重 要内容。 美国虽然比欧洲发达资本主义 国家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晚得多,但 却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社会保障 法》的国家,以美国《社会保障法》 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制度从以 社会保险为主的保障制度,步入综 合性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困境
(一)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造成成本提高的因素有:
1.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2.经济发展缓慢 经济发展缓慢→失业人数增加,社保负担过重; 经济发展缓慢 3.过高的福利待遇造成的浪费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过高的福利待遇造成的浪费和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依赖; 依赖; 4.过高的管理成本。 过高的管理成本。 过高的管理成本
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
由于原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欠佳, 由于原有社会保障管理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服务欠佳, 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改革管理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四)社会保障制度未能随社会保障对 象的变化进行调整
瑞典首都、北欧第二大城市 —— 斯德哥尔摩
国家保险” (三)“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模式
具有如下特点: 具有如下特点: 1.受保人不缴纳任何保险费; 2.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 在原工资的70%以上; 3.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 与劳动贡献挂钩; 4.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管 理社会保险事宜。 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低工资、 这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低工资、高就 业、泛福利相适应。 泛福利相适应。 代表性国家: 代表性国家:前苏联、东欧、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
几个典型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向全世界宣称: 英国第一个建成以“高福利”和 “普遍福利”为主要内涵的“福利 国家”,对全体公民实行从“摇篮 到坟墓”的国家保障制度。 瑞典自1948年开始,也致力于 建设“福利国家”。按照普遍性和 统一性的原则,所有公民都有权获 得基本生活保障,并由国家承担多 种风险。这种全民性保险和广泛而 优厚的补贴制度,使瑞典获得了 “福利国家橱窗”的美誉。
§2·1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一)保障的起源及其演变形式
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 奴隶社会的主从保障 小生产条件下的家庭自我保障 慈善救济保障 互助保障 国家救济保障 社会保障
(二)西方社会保险制度诞生的条件
1.社会化大生产 社会化大生产是社会保险产生的生产力条件,由此产生的保 社会化大生产 障需求要求社会保障制度来满足; 2.雇佣劳动制度 雇佣劳动制度是西方社会保险产生的生产关系条件,劳动力 雇佣劳动制度 再生产的一部分费用要求采取社会化支付形式; 3.社会改良思潮 社会改良思潮是社会保险产生和发展的思想条件,科学社会 社会改良思潮 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推动力亦不容忽视; 4.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 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是社会保险出台的催化剂,劳动者争取 方兴未艾的工人运动 生存权利的长期斗争是社会保险制度产生的决定性的政治条件; 5.互助保障和商业保险 互助保障和商业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组织基础和技术基础。 互助保障和商业保险
(二)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过高水平的社会保障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许多西欧国家,社会保障费用在劳动力成本中 的比重很大。如奥地利、比利时、法国、德国、 意大利和瑞典等国,社会保障费用已占劳动力成 本的25%~30%;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失业率 已达10%左右。 →雇主减少雇用量,对经济 雇主减少雇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