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剂】小柴胡汤(三)——方剂与本草
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伤寒论小柴胡汤方原文、配方组成与方解
柴胡半斤,黄芩、人参、甘草(炙)、生姜(切)各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半夏(洗)半升。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解:本方中柴胡味苦微寒,《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故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驱饮止呕,更用人参、大枣、甘草补胃气以益气血。
病之所以内传少阳,主要是胃气不振、血气外虚,补中滋液,实是此时治疗要着,人参更起着关键作用。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真知灼见。
38.太阳中风,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字,此为逆也。
解析: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为麻黄汤证。
麻黄汤证本无汗,今不汗出而烦躁者,暗示复有越婢汤证存在,考越婢汤证,为外邪内热、续自汗出,现在表实,不得汗出,内热不能外越,因而既烦且躁,故以麻黄汤与越婢汤合方的大青龙汤主治。
为了与麻黄汤证相区别,故不叫太阳伤寒,而叫太阳中风。
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是太阳中风的脉证,宜桂枝汤以解肌,慎不可与大青龙汤大发其汗,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睥,成为虚以实治的坏病,故谓此为逆也。
中医方剂小柴胡汤
《伤寒论》
第一部分 组成 第二部分 功用及主治 第三部分 病机分析 第四部分 方解及临证加减
第一部分 组成
柴胡半斤(24g) 黄芩三两(9g) 人参三两(9g) 半夏洗(12g) 甘草炙三两(9g) 生姜切,三两(9g) 大枣擘,十二枚
第二部分 功用及主治
功用:清胆热,调气机,益正气;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即表情沉默,不欲言语),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黄,脉细弦或沉紧。
第三部分 病机分析
[证治机理]少阳经脉循胸布胁,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伤寒邪 犯少阳,病在半表半里,邪正相争,邪胜欲入里并于阴,正胜欲拒 邪出于表,故往来寒热;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胆火上炎 ,而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 ,胃气上逆,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人经期,感受风邪,邪 热内传,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 热发作有时。治疗大法:邪在表者,当从汗解;邪人里者,则当吐下。 今邪既不在表,又不在里,而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 故唯宜和解之法。
辨证要点:根据胸胁苦满,或胁痛,心烦,表情沉默,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或细为用方审 证要点。
正确使用小柴胡汤,既是主治少阳胆热气郁证的基础方,又是主治热入血室证(发热,恶寒,经水适 来或适断,少腹急结,经水夹血块,心烦,急躁,胸胁苦满,或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结胸状,如疟 状,如见鬼状,舌红,苔黄,脉弦迟)、产后郁冒证(头昏,目眩,胸闷不舒,呕不能食,大便硬,头 汗出,或手足冷,苔薄,脉弱)、胆郁发黄证(身黄目黄,小便不利而黄,或腹痛,胃脘满闷,口苦, 呕吐,胸胁苦满,舌红,苔薄黄,脉弦数)的基础方。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
小柴胡汤的组方与功能主治组方介绍小柴胡汤,又称为柴胡汤,是中国传统中药方剂之一。
它由柴胡、黄芩、芍药等多种中药组成,采用一定比例的煎煮方法制成。
小柴胡汤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下面将介绍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以及其功能主治。
组方成分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中草药:1.柴胡 - 具有疏肝解郁、解热镇痛的作用。
2.黄芩 - 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消肿的作用。
3.干姜 - 具有温肺止咳、散寒解表的作用。
4.大枣 - 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
5.枳实 - 具有燥湿止泻、行气了滞的作用。
6.茯苓 - 具有利尿健脾、安神补心的作用。
7.泽泻 - 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和胃的作用。
8.牡蛎 - 具有补肝肾、益精血的作用。
9.甘草 - 具有和中除烦、调和各药性的作用。
以上中草药按一定比例配制并煎煮而成。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与主治:1.疏肝解郁:小柴胡汤中的柴胡、干姜等成分能够疏肝理气,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症状,如脘腹胀痛、烦躁易怒等。
2.清热解毒:小柴胡汤中的黄芩、大枣等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咽喉肿痛等症状。
3.犯胃生痰:小柴胡汤中的茯苓、泽泻等成分能够健脾胃、化痰化饮,适用于肝气不舒所致的脘腹胀满、痰饮停滞等症状。
4.治疗肝胆湿热证:小柴胡汤还可用于治疗肝胆湿热证,如黄疸、脾胃湿热等症状。
5.调整气血运行:小柴胡汤中的牡蛎、茯苓等成分可以调和气血,对于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头晕、心悸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小柴胡汤适用于湿热、热病、痰饮及肝郁气滞等病症,但对于虚寒、气虚、脾虚等病症慎用。
以上是对小柴胡汤的组方成分及功能主治进行的简要介绍,小柴胡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使用范围和显著的疗效。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并注意用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倪海厦讲解小柴胡汤的使用小柴胡汤配方柴胡半斤黄芩
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
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的药方,有“心肝神回”的功效。
小柴胡汤由中
药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等四味药物按一定的比例组成。
柴胡是一种常
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调理心脏及生津止渴的作用。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的功效,还可以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温中润肺。
半夏具有开窍
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能遏制痢疾等病的发生;人参有滋补养肝降压、
健脾互补、养心安神的特效,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小柴胡汤的用法也比较简单,先将柴胡、黄芩、半夏、人参按比例前
者比后者配置,放入开水中煎汤,煎至原料药物煮熟,再放入少量糖和盐,即可食用。
小柴胡汤适用于病后体弱者,过度劳累或因饮食不当而引起的营养不良、食欲不振、心脏病、消化不良、头晕乏力、虚弱乏力等症状,以及伴
有胃热炎、胃胀、白斑症等症状的患者,都可以食用小柴胡汤,改善健康。
总之,小柴胡汤是一种温和舒解、滋补归元的药方,有利于病后体伤
者提高免疫力及恢复健康,因此治疗虚弱乏力等病症,常服用小柴胡汤是
比较理想的选择。
【柴胡剂】小柴胡汤(三)——方剂与本草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第六段課第六堂〕我們之前先看了這四大主證,知道這個病人的氣是如何不通、如果影響到諸多系統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小柴胡湯這個方子,是怎麼在運作的:【桂7-68/宋96】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首先,柴胡這味藥,《神農本草經》說什麼?為什麼要先看柴胡,不看小柴胡湯的整個結構呢?因為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它有七個兼證:什麼狀況下,可以把什麼藥拿掉、不要什麼藥、加什麼藥,所以很多藥都是可以代換掉的。
最後我們就會發現:小柴胡湯的很多藥都可以拆掉,拆得乾乾淨淨,最後只有兩味藥是不動的,而完全不會動到的兩味藥,就是炙甘草跟柴胡。
所以基本上,我們要認識小柴胡湯最主要的功用,我們可以說認識柴胡就夠了,其他的藥都是可以加減的。
柴胡這味藥,我們要注意到的是什麼呢?《傷寒論》小柴胡湯的柴胡是半斤,漢代半斤的話,大概現在劑量的三四兩左右。
不過我開經方的話,通常是乘以0.3,不太會乘到0.4,所以他寫半斤、八兩,我就開二兩四。
我現在開柴胡湯,二兩四的藥單拿到藥行,藥行不賣,藥行說「沒有人這樣開的」,當我聽到這個藥行說「沒有人這樣開」的時候,我心裡就會有一個疑惑:「現在台灣的人得了柴胡證,怎麼辦?」因為柴胡證用柴胡湯,要確保這個藥有效,柴胡需要開得很重,也就是,一碗湯裡面,柴胡不得少於八錢,這是基本的規範。
少於八錢有沒有可能有效?有可能,但是沒有效的可能性也很大。
柴胡湯有一個比例結構,是歷代醫家不太敢亂動的,就是柴胡的比例是八,黃芩是三、人參是三、半夏是半碗、甘草三。
無論如何人參三、甘草三、柴胡八這個比例是不可以動的。
也就是說,如果柴胡沒有比人參、甘草多一倍以上,基本上柴胡湯的藥效是很難期待的。
而柴胡這味藥,可以說重劑量、中劑量、輕劑量的藥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自己開柴胡湯,一開就是開足二兩四,我覺得這樣喝下去,才可以感覺到喝下去病就好了,相對來講,如果是比較輕劑量的使用的話,比如說科學中藥,我覺得科學中藥的柴胡湯,吃了一匙又一匙,卻不知道病什麼時候才會好,好像遙遙無期。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药方介绍
小柴胡汤是一种汤剂,由柴胡、黄芩、丹参、黄连、芍药、甘草组成,它是一种汤剂,用来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等症状。
由于它
的保健作用,它也被称为“伤寒补血汤”。
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药物的一种,又被称为柴胡汤、柴胡黄芩汤等。
柴胡是汤的主要原料,它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止咳、清心安神的作用。
黄
芩具有宣肺和润喉的功效,丹参具有清热凉血,平肝解郁,调理内分泌系
统的功效,黄连具有祛除热毒,解郁,消炎,润肺平喘的功效,芍药具有
活血解毒,祛瘀平肝的效果,甘草具有温补脾胃,止泻的作用。
这些药物
的结合可形成一种复方汤剂,这样可以得到更好的疗效。
小柴胡汤主要用于治疗头痛、鼻塞、咳嗽、发热、失眠、鼻窦炎,心悸、胸闷等症状。
针对不同的病症,有不同的药物处方和用法:
1、头痛: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0克、黄连10克、芍
药15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加入适量的清水,先将药物煎汤,煮
沸后再放入糖(5克),每天2、3次,每次125毫升。
2、咳嗽:采用柴胡30克、黄芩15克、丹参15克、黄连15克、芍
药10克、甘草20克组成小柴胡汤,先将药物煎汤。
每日一方——小柴胡汤
每日一方——小柴胡汤小柴胡汤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甘草炙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恶寒发热交替进行,胸胁苦满为胸胁满而苦,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呕后觉舒,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妇人热入血室胞宫。
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与清解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柴胡与黄芩配伍用于疏散半表半里之邪。
其中,柴胡[1]偏于透散半表之邪;黄芩偏于清除半里之热邪。
柴胡升散之性,得黄芩之清泄,共奏和解少阳之功。
半夏、生姜[2]――以和胃降逆止呕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可扶正以祛邪,又可以益气以御邪内传;炙甘草――调和诸药。
1、本方主治少阳病证。
2、可以治疗偏头痛此为少阳经之分布、耳鸣如钟如潮、耳聋等症。
--------------------------------------------------------------------------------[1] 柴胡:小量3~6g-升阳举陷;中量6~10g-和解少阳;大量10~15g-辛凉解表、退热。
[2] 半夏、生姜:合之为小半夏汤,有降逆、祛痰涎之功。
按:少阳枢机不利使用的治疗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这张方子是七个药所组成的,柴胡和黄芩,柴胡解经邪,黄芩清腑热,针对了少阳病经腑同病的第一个特点。
柴胡疏气郁,黄芩清胆热,针对了少阳病容易气郁、容易化火的第二个特点,所以柴胡和黄芩这两个药是小柴胡汤中的最主要的一组配伍。
至于半夏和生姜,它们的作用有三点,第一点这两个药都是辛味的,辛可以散,助柴胡以疏通少阳气机的郁结。
第二个功能,这两个药都是化痰、消饮、去水的,针对了少阳病三焦水道失调以后容易化饮、生痰、生水的这样病理的特点。
经典中医方剂——小柴胡汤
经典中医方剂——小柴胡汤小柴胡汤《伤寒论》【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甘草(炙)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用法】去滓再煎,温服。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
2.热入血室证。
妇人伤寒,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以及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组方原理】【常用加减】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于胸,去半夏、人参,加瓜蒌清热理气宽胸;渴者,是热伤津液,去半夏,加天花粉生津止渴;腹中痛,是肝气乘脾,宜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胁下痞硬,是气滞痰凝,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
心下悸,小便不利,是水气凌心,宜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不渴,外有微热,是表邪仍在,宜去人参,加桂枝以解表;咳者,是素有肺寒留饮,宜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对比记忆大柴胡汤《金匮要略》【组成】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生姜五两枳实四枚大枣十二枚大黄二两【用法】水煎二次,去滓,再煎。
【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心下满痛,大便不解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小柴胡汤合小承气汤加减芍药:柔肝缓急止痛,与大黄相配可治腹中实痛,与枳实相伍理气和血,以除心下满痛。
【鉴别】大柴胡汤: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主治少阳阳明合病,仍以少阳为主之证;亦是小柴胡汤与小承气汤两方加减合成,为和解为主与泻下并用之方剂。
因兼阳明腑实,故去补益脾胃之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以治疗阳明热结。
小柴胡汤:则为治伤寒少阳病的主方,以柴胡、黄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者。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牛凤菊周长征中药方剂是祖国医学宝库之一,方剂的形成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就运用药物来防治疾病,经过多年的医疗实践.逐渐积累和丰富了药物知识,总结了一套合理用药治病的准则。
在临床上经常运用古方治疗各种疾病取得了效果,小柴胡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柴胡12克、黄芩9克、人参6克、半夏(洗)9克、甘草(炙)5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主治少阳证。
用法:上药七味,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按张仲景原意,小柴胡汤中柴胡用量应加至其他药量的一倍以上,但现行处方各药用量常相近似,而且方中柴胡之剂量,医家频多争议。
有人认为剂量太大,有劫肝阴之弊。
有人认为,柴胡的剂量因功用而异,大剂量(15~24g)能和解少阳退寒热;中剂量(10~15g)能舒肝解郁;小剂量(5~8g)能升提中阳。
从这可看出,柴胡在小柴胡汤中起一个重要作用,尤以在和解少阳中以退热作用为主。
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
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
本方中柴胡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
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胆为清净之府,无出无入,其经在半表半里,不可汗吐下,法宜和解。
邪入本经,乃由表而将至里,当彻热发表,迎而夺之,勿令传太阴。
柴胡味苦微寒,少阳主药,以升阳达表为君。
黄芩苦寒。
以养阴退热为臣。
半夏辛温,能健脾和胃,以散逆气而止呕。
人参、甘草,以补正气而和中,使邪不得复传入里为佐。
邪在半里半表,则营卫争。
故用姜、枣之辛甘,以和营卫为使也。
方中柴胡清透少阳半表之邪,从外而解为君;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人参、甘草益气扶正,半夏降逆和中为佐;生姜助半夏和胃,大枣助参、草益气,姜、枣合用,又可调和营卫为使。
小柴胡汤原方
小柴胡汤原方小柴胡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广泛用于治疗肝胆湿热所致的多种疾病。
它的配方简单而又经典,包含了多种中草药,如柴胡、黄芩、半夏、黄连等,通过调和肝经和胆经的功能,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炎镇痛,从而达到平衡人体阴阳,恢复健康的目的。
下面是小柴胡汤的原始方剂及其成分:1. 柴胡:6克2. 黄芩:6克3. 半夏:9克4. 干姜:3克5. 大黄:6克6. 黄连:6克7. 茯苓:9克8. 生姜:3克9. 炙甘草:3克这些草药配伍在一起,相辅相成,形成了小柴胡汤的独特功效。
小柴胡汤的主要作用来自于其中的柴胡成分。
柴胡有疏肝理气、解郁泄火的作用,对于肝胆湿热所引起的病症特别有效。
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能够帮助治疗湿热所引起的湿热病症。
半夏则有导滞祛湿、平胃气的作用,可以改善消化不良和胃痛等症状。
其他的草药如大黄、黄连、茯苓等也都有各自的疗效,共同配伍使用,可以增强疗效,缓解和治愈多种疾病。
小柴胡汤广泛应用于临床,适用于肝胆湿热引起的多种病症,如黄疸、肝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等。
此外,小柴胡汤还可以用于治疗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所引起的脾胃失调,如失眠、消化不良、过敏性鼻炎等疾病。
小柴胡汤以其独特的配方和温和的疗效,深受中医界和患者的喜爱。
关于小柴胡汤的用法,一般来说,每日3次,每次服用6-9克,可以加水煎煮或用研粉煮服,也可以口服药丸。
用药期间,应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温开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出现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停止用药并向医生咨询。
虽然小柴胡汤是一种天然的中药方剂,但并不适合所有人。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以及某些特殊体质的人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同时,小柴胡汤也不能替代正规医疗,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
总的来说,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中药方剂,具有清热解毒、疏肝理气的功效。
其原方中草药配伍合理,疗效显著,适用于肝胆湿热和胃脾不和等多种疾病。
然而,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使用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疗效的最大化。
小柴胡汤的完整配方及用法
小柴胡汤的完整配方及用法摘要:本文介绍了小柴胡汤的完整配方及用法,包括药材的选择、煎煮方法、服用剂量和注意事项等。
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具有解表散寒、和解少阳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病症。
通过正确的使用,可以帮助人们缓解不适,促进身体健康。
小柴胡汤是一种经典的中药方剂,起源于古代中医经典《伤寒杂病论》。
它由多种药材组成,具有解表散寒、和解少阳的功效,适用于多种病症。
在现代医学中,小柴胡汤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胸胁疼痛等症状。
下面将详细介绍小柴胡汤的完整配方及用法。
一、药材选择小柴胡汤的药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柴胡:具有解表散寒、和解少阳的作用,是小柴胡汤的主药。
2. 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可以辅助柴胡解表散寒。
3. 半夏:具有化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可以辅助柴胡和解少阳。
4. 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可以辅助柴胡解表散寒。
5. 大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可以辅助柴胡和解少阳。
6. 甘草:具有调和诸药、缓急止痛的作用,可以辅助柴胡和解少阳。
二、煎煮方法1. 准备药材:将上述药材按照比例准备好,一般比例为:柴胡10克,黄芩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
2. 浸泡药材:将药材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30分钟。
3. 煎煮药材:将砂锅置于火上,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
期间要不断搅拌,防止药材糊锅。
4. 过滤药液:煎煮完成后,用滤网将药渣和药液分开,得到小柴胡汤的药液。
三、服用剂量小柴胡汤的服用剂量因人而异,一般建议成人每次服用100毫升,一日3次。
儿童的剂量需要根据年龄和体重进行调整。
在服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病情的变化和身体的反应,适当调整剂量。
四、注意事项1. 服药时间:小柴胡汤最好在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一小时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效果。
2. 服药禁忌:孕妇、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以及患有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服用小柴胡汤。
《伤寒论》名方“小柴胡汤”辩证与应用
小柴胡汤/(柴芩+参甘枣夏姜)【方剂组成】柴胡24 克,黄芩9 克,人参9 克,半夏12 克,炙甘草9 克,生姜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
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
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著。
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37 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
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 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
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
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
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
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
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 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
小柴胡汤的标准配方
小柴胡汤的标准配方
小柴胡汤的配方为柴胡24g,黄芩9g,生姜9g,甘草炙9g,人参9g,半夏洗9g,大枣4枚。
小柴胡汤具有和解少阳(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间的外感热病)的功效。
本方剂常用于治疗伤寒(感受寒邪引起发热的疾病)阳而导致的胸胁苦满(胸部前方和两侧感到胀满不适),往来寒热,食欲不佳,咽干口苦等症状。
还可以用于治疗热入血室,月经不调,疟疾,黄疸等症状。
不良反应和禁忌证尚未明确。
如果心中烦而不呕,可以加瓜蒌去人参、半夏;腹痛加芍药去黄芩;心悸(心跳加快,常伴有心慌)加茯苓去黄芩。
方剂使用需要医师根据具体病情调整后,才可以服用,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寻求系统治疗。
更新时间:2022-08-19。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
经方:小柴胡汤(少阳症)小柴胡汤【原文】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炙)生姜各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1、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
2、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
3、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4、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
5、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
6、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
7、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作者】张仲景【出自】《伤寒论》【经典回顾】<伤寒论>: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血弱气虚,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3、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4、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5、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6、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
7、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8、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0、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11、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
小柴胡汤方剂配方小柴胡汤【方剂出自】小柴胡汤,出自汉·张仲景《伤寒论》【配方组成】柴胡半斤(24克);黄芩三两(9克);人参三两(9克);半夏半升,洗(9克);甘草三两,炙(6克);生姜三两,切(9克);大枣十二枚,擘(4枚)。
【用法用量】上七味,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于,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
3.黄疸、疟疾等内伤杂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小柴胡汤证为正虚邪入,邪犯少阳所致。
少阳位于太阳、阳明表里之间,邪犯少阳,邪正相争,正胜欲拒邪出于表则热,邪胜欲入里并于阴则寒,故往来寒热;足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循胸胁,邪在少阳,经气不利,化热上炎,致胸胁苦满、心烦、口苦、咽干、目眩;胆热犯胃,胃失和降,故默默不欲饮食而喜呕;若妇女经期,感受风邪,热与血结,血热瘀滞,疏泄失常,故经水不当断而断、寒热发作有时;黄疸、疟疾见有少阳证,亦属本方证的范畴。
此时,邪在表里之间,则非汗、吐、下所宜,故唯宜和解之法。
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为少阳经之专药,既透泄少阳半表之邪外散,又疏泄少阳气机之郁滞,为君药。
黄芩苦寒,清泄少阳半里之热,为臣药。
君臣相配,使少阳之邪外透内清,是和解少阳的基本结构。
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且生姜又制半夏毒;邪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既扶正以祛邪,又御邪内传。
炙甘草助参、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胃气,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症自除。
【临床运用】1.用方要点:小柴胡汤为治疗伤寒少阳证的基础方,又是和解少阳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千古名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功能主治及内容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
小柴胡汤一直作为和解剂用来治疗少阳病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少阳病?少阳病的特点就是缠绵不愈,多见于疾病的迁延阶段。
这种状况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所致。
事实上,小柴胡汤治疗的很多疾病都与免疫失调有关。
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肿瘤、过敏性疾病以及病毒感染等等。
这类疾病都可以表现为发热或“寒热往来”的特点。
对于“寒热往来”这一表现临床应当活看。
所谓“寒热”,它可以是体温表所测得的发热,更多的却表现为病人的一种主观的自我感觉,属于感觉过敏状态。
所谓“往来” 也有特殊意义。
一指有节律性,或日节律,或周节律、或月节律,这就是所谓的“休作有时”。
二指没有明显的节律,但表现为时发时止,不可捉摸,比如癫痫、过敏性疾病等。
小柴胡汤主治的这种“寒热往来”,既无可汗之表证,又无可下之里证;既无附子干姜可温之寒,也无石膏知母可清之热。
“寒热往来”常“如疟状”,但“如疟状”却并非都是本方所主治。
如桂枝麻黄各半汤也主“如疟状”,但确是“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柴胡桂枝干姜汤也治疟,但却为“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
“胸胁苦满”是小柴胡汤证的另一种表现。
“胸胁”提示了小柴胡汤主治的病位。
肝、胆、胰腺、肺、胸膜、乳房等疾病多表现为胸胁的不适。
但临床上应该将胸胁的概念拓宽,诸如甲状腺、胸锁乳突肌、耳颞部等头颈部的两侧,少腹部、腹股沟等都可以作为广义上的胸胁,我把它称为“柴胡带”。
“苦满”是患者自觉的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也有他觉指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端向胸腔内按压,医生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有胀痛不适感。
除了自觉的胀满外,他觉的柴胡带的触痛、肿块也可以作为“苦满”的特殊表现形式。
“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是疾病累及胃肠,消化道功能受影响的结果,“烦”、“喜”、“默默”这些词带有很大的感情色彩,反映了患者主观感觉的过于敏感和情绪的相当低落。
小柴胡汤的临床治验及其本草考证
18中国乡村医药小柴胡汤的临床治验及其本草考证朱 亮 王群星 龚 鸣 吴志强 徐菲拉作者单位:321000 浙江金华市中心医院中药房(朱亮、徐菲拉),药剂科(王群星),中医科(吴志强);金华市中医院中医科(龚鸣)通信作者:朱亮,Email:wza63551368@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具有和解少阳、外透内清、扶正祛邪的功效,用药精当、直指病机,被后世誉为和剂之祖。
该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7味药组成,各药相配,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和枢机,理三焦。
张景岳评价其“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本草考证是现代研究药物基原品种的术语,通过对古代本草文献的记载进行分析、对比、考据,来论述药物在历史上使用的品种情况[1]26。
同一品名的药材由古及今,品种有延续性,也伴有变迁。
本文通过对历代本草文献研究,对小柴胡汤中7味药物古今药用品种的延续性和变迁进行挖掘整理,对其名称、产地变迁等方面展开考证分析,为小柴胡汤正确用药提供依据,并将运用小柴胡汤的临床验案介绍如下,以期与同道共享。
1 药物的本草考证1.1 柴胡 考察历代本草对柴胡品种的记载,发现品种从汉代的几个发展至今已达20余个。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名为茈胡;《吴普本草》又名茹草;《名医别录》称茈胡,一名山菜,一名茹草叶,一名芸蒿;《图经本草》始易其名为柴胡;《本草纲目》称茈胡生山中,嫩则可茹,老则采而为柴[1-2]。
陶弘景称柴胡出于近道,状如前胡而强;《图经本草》记载,柴胡在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以银州为胜,详细描述了其茎、叶的形状,并指出生丹州者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
《本草纲目》明确指出,丹州即延安府神木县,所产柴胡长尺余而微白且软,不易得也,并有北柴胡和南柴胡之分[3]360。
结合《证类本草》绘有的柴胡图,其中4幅均为柴胡属植物;只有寿州柴胡叶对生,根部肥嫩,似石竹科植物银柴胡[4]。
可见自古以来柴胡来源复杂,入药种类较多,除多数来源于伞形科柴胡属植物外,还有少数其他科植物。
小柴胡汤(三)
小柴胡汤(三)下面我们看小柴胡汤的煎服方法和加减。
“上七味,以水一斗两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这又是一个“去滓再煎”的方子,还有3个泻心汤,还有旋覆代赭汤,还有大柴胡汤和柴胡桂枝干姜汤。
我们看这些方剂的特点都是调和,基本上是具有寒热并用,或者是补泻并用的方子,“去滓再煎”的意义我们前面己经说了。
服法:日三服,还是和前面一样。
我们看后面这七个加减法,这个叫做小柴胡汤加减证。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一加一减我们可以推测出它的基本病机,去的是半夏和人参,这两个药的共同特点都是燥热,所以我们可以断定这个胸中满而烦是由于气郁化热所引起来的。
就是我们把小柴胡汤用于气郁病,如果热象比较明显的要把半夏、人参这样的温燥药去掉。
加栝楼实(栝楼仁),栝楼具有宽胸理气的作用,以治疗胸中满闷。
“若渴者,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
”口渴的,半夏温燥,不宜治疗口渴。
加重人参的用量,由原来的三两加到四两半,以生津止渴。
我们一提人参首先想到它的补气作用,但别忘了,人参是气阴双补的,尤其是它可以补气以生津,用于津液亏损不能自复的病症。
还有,栝楼根,又名天花粉,有生津止渴的作用。
有一些口渴,要是阴虚的话,病人有舌红少苔,我们很好判断,治疗就用养阴药,什么沙参、麦冬、玉竹、地黄、石斛等等,很好用。
但是还有一些病人口渴并不是舌红少苔,而是苔腻,甚至还比较厚,有阴津亏损的情况,也有湿邪阻滞,治疗应该在滋阴的同时加上化湿的药物,但是这种情况下滋阴,最好避开像沙参、麦冬、石斛这些药,因为这些药它敛湿,而尽量用什么呢?既可以生津止渴又不至于敛湿的药物,栝楼根就是一个。
有一个方子我把它叫做“三根汤”,有栝楼根、葛根、芦根,这三个药物也都是生津止渴的药物,但是它不敛邪,不但不敛邪,它还去邪,像芦根,如果嗓子里有痰的话它排得特别好。
在此张仲景选用栝楼根就比较好,既生津又不敛邪,所以用了四两栝楼根。
“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
古籍中的小柴胡汤简介
古籍中的小柴胡汤简介
小柴胡汤同名方剂约有十六首,其中《伤寒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柴胡24g、黄芩9g、人参9g、炙甘草9g、半夏9g、生姜9g、大枣4枚,具有和解少阳之功效。
主治因伤寒邪传少阳,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所致的少阳证,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胆囊炎、胸膜炎、急性乳腺炎、产褥热、胆汁反流性胃炎等属少阳证者。
详见百科词条:小柴胡汤[ 最后修订于2017/5/1 18:05:39 共12524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小柴胡汤如下:
下一页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不保证100%正确,涉及到药方及用法用量的问题,不保证正确,仅供参考。
由此造成的问题,本站概不负责。
JT伤寒金匮方论、本草学研究:小柴胡汤(三)---方剂与本草
JT伤寒金匮方论.本草学研究---【柴胡剂】小柴胡汤(三)──方剂与本草转帖【柴胡剂】小柴胡汤(三)──方剂与本草〔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六段课第六堂〕/blog/post/27592626我们之前先看了这四大主证,知道这个病人的气是如何不通、如果影响到诸多系统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看小柴胡汤这个方子,是怎么在运作的:【桂7-68/宋96】小柴胡汤方: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洗)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首先,柴胡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什么?为什么要先看柴胡,不看小柴胡汤的整个结构呢?因为小柴胡汤这个方子,它有七个兼证:什么状况下,可以把什么药拿掉、不要什么药、加什么药,所以很多药都是可以代换掉的。
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小柴胡汤的很多药都可以拆掉,拆得干干净净,最后只有两味药是不动的,而完全不会动到的两味药,就是炙甘草跟柴胡。
所以基本上,我们要认识小柴胡汤最主要的功用,我们可以说认识柴胡就够了,其它的药都是可以加减的。
柴胡这味药,我们要注意到的是什么呢?《伤寒论》小柴胡汤的柴胡是半斤,汉代半斤的话,大概现在剂量的三四两左右。
不过我开经方的话,通常是乘以0.3,不太会乘到0.4,所以他写半斤、八两,我就开二两四。
我现在开柴胡汤,二两四的药单拿到药行,药行不卖,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当我听到这个药行说「没有人这样开」的时候,我心里就会有一个疑惑:「现在台湾的人得了柴胡证,怎么办?」因为柴胡证用柴胡汤,要确保这个药有效,柴胡需要开得很重,也就是,一碗汤里面,柴胡不得少于八钱,这是基本的规范。
少于八钱有没有可能有效?有可能,但是没有效的可能性也很大。
柴胡汤有一个比例结构,是历代医家不太敢乱动的,就是柴胡的比例是八,黄芩是三、人参是三、半夏是半碗、甘草三。
无论如何人参三、甘草三、柴胡八这个比例是不可以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自『傷寒雜病論慢慢教』.第六段課第六堂〕我們之前先看了這四大主證,知道這個病人的氣是如何不通、如果影響到諸多系統之後,我們就可以來看看小柴胡湯這個方子,是怎麼在運作的:【桂7-68/宋96】小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人參三兩半夏半升(洗)甘草三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劈)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
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首先,柴胡這味藥,《神農本草經》說什麼?為什麼要先看柴胡,不看小柴胡湯的整個結構呢?因為小柴胡湯這個方子,它有七個兼證:什麼狀況下,可以把什麼藥拿掉、不要什麼藥、加什麼藥,所以很多藥都是可以代換掉的。
最後我們就會發現:小柴胡湯的很多藥都可以拆掉,拆得乾乾淨淨,最後只有兩味藥是不動的,而完全不會動到的兩味藥,就是炙甘草跟柴胡。
所以基本上,我們要認識小柴胡湯最主要的功用,我們可以說認識柴胡就夠了,其他的藥都是可以加減的。
柴胡這味藥,我們要注意到的是什麼呢?《傷寒論》小柴胡湯的柴胡是半斤,漢代半斤的話,大概現在劑量的三四兩左右。
不過我開經方的話,通常是乘以0.3,不太會乘到0.4,所以他寫半斤、八兩,我就開二兩四。
我現在開柴胡湯,二兩四的藥單拿到藥行,藥行不賣,藥行說「沒有人這樣開的」,當我聽到這個藥行說「沒有人這樣開」的時候,我心裡就會有一個疑惑:「現在台灣的人得了柴胡證,怎麼辦?」因為柴胡證用柴胡湯,要確保這個藥有效,柴胡需要開得很重,也就是,一碗湯裡面,柴胡不得少於八錢,這是基本的規範。
少於八錢有沒有可能有效?有可能,但是沒有效的可能性也很大。
柴胡湯有一個比例結構,是歷代醫家不太敢亂動的,就是柴胡的比例是八,黃芩是三、人參是三、半夏是半碗、甘草三。
無論如何人參三、甘草三、柴胡八這個比例是不可以動的。
也就是說,如果柴胡沒有比人參、甘草多一倍以上,基本上柴胡湯的藥效是很難期待的。
而柴胡這味藥,可以說重劑量、中劑量、輕劑量的藥效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自己開柴胡湯,一開就是開足二兩四,我覺得這樣喝下去,才可以感覺到喝下去病就好了,相對來講,如果是比較輕劑量的使用的話,比如說科學中藥,我覺得科學中藥的柴胡湯,吃了一匙又一匙,卻不知道病什麼時候才會好,好像遙遙無期。
但是如果我們看準了柴胡證,吃煎劑,煎劑是開二兩四、十二碗煮三碗的話,我們可以確實知道第一碗喝完好多少、第二碗喝完好多少......小柴胡湯是一帖要開就要重用柴胡,不然就沒有效果的一個方子,這個部分我們等一下還會講。
我們現在先來看《神農本草經》:茈(柴)胡上品:一名地熏.味苦平.生川谷.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飮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久服輕身.明目益精。
這是一種冬生根,春生苗,秋成實而萎的植物,它的生態,和中醫觀點所謂「天地間陽氣的消長」切得整整齊齊的,味是淡淡的苦,香氣蠻清楚,而質又柔軟......這種種的特質,與人體的「少陽」是最近似的,因此,它自然就成了入少陽的代表藥物。
味苦平,其實《神農本草經》寫「平」性的藥味,我們今天來看往往會覺得它們有一點微微的涼,柴胡開到二兩四會不會把人涼壞?我想,它當然是比很多藥都不涼。
還好。
治心腹.去腸胃中結氣.飮食積聚。
這個結氣,腸胃、心腹裡面糾結住的氣,可能是鬱悶之氣,也可能是我們前面「功能上的三焦」所說的,腸胃這個地方,必須要很多訊息能夠流通,它才可以運作,把這些訊息疏導一下,這的確是柴胡的功用。
寒熱邪氣。
柴胡它治療的少陽病就包含了一個人的「往來寒熱」,治療使人往來寒熱的邪氣,的確是有這個意義在。
推陳致新。
推陳致新這句話,可以說是《神農本草經》標示著柴胡這味藥,不是省油的燈。
《神農本草經》裡,另外也只有兩味藥是有「推陳致新」這四個字的,一個是大黃、一個是芒硝。
也就是說,在《神農本草經》裡面,僅柴胡、大黃、芒硝這三味藥,可以冠得上「推陳致新」這四個字。
所以我們可以說,柴胡這味藥的藥性,雖然喝下去很溫和,但不見得真如我們覺得的那麼溫和。
所以我有時會想,古方的世界,把小柴胡湯稱為「大陰旦湯」,是蠻好的一個說法。
柴胡湯的藥效,就好像把一個人「用布袋罩起來、打一頓以後殺了、埋在水泥塊裡、丟進東京灣」,這個人死了都沒人知道。
沒人知道「在那月黑風高的夜晚,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柴胡湯就是這種藥性。
所以在這種藥性之下,張仲景後面有提到柴胡湯所謂「瞑眩」的條文,為什麼要講?那是因為平常如果是柴胡證喝柴胡湯,正常的狀況下不會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在七十三條這裡,我們來看看:【桂7-73/宋101】傷寒與中風,有柴胡證,但見一證便是,不必悉具。
凡柴胡湯病證而誤下之,若柴胡證不罷者,復與柴胡湯,必蒸蒸而振,卻復發熱,汗出而解。
這一條分成兩個部分。
第一段他說,當我們以太陽病的主證為前提,如果找得到四大主證──七個兼證先不管──四大主證看到一些跡象,就可以考慮用柴胡湯,不必等它齊全,不然你可能等不到。
也就是說,在太陽病的主證範疇之中,出現一點點柴胡證,就要用柴胡湯、就可以用柴胡湯,這是太陽病範圍裡的柴胡證的抓法。
但這句話能不能通用到〈少陽篇〉去呢?〈少陽篇〉有口苦、咽乾、目眩,一看到有目眩就吃柴胡湯?這樣就不對了,這個不能放到〈少陽〉本篇用,純粹的少陽證,就要脈弦、口苦、目眩......整套都要有才行。
但是在太陽病裡面的柴胡湯證,是只要「四大主證有」就可以用,如果能在傷寒或中風之中,看到這個端倪的話,就要用柴胡湯。
不然的話光用桂枝、麻黃、葛根、青龍,醫不太好,可能會覺得平常吃桂枝湯都很有效的,怎麼這次吃就沒效?其實是因為掺雜了柴胡證。
因為柴胡證基本上是邪氣進到腠理去,它本來就是「太陽區塊漏接」的現象,就好像太陽區塊變成個爛網子,病邪進來,它要撈也沒全撈到,只撈到一塊,其他還是有一部分進到少陽區塊,所以要看太陽病主證裡,有沒有兼到少陽四大主證,這是基本原則。
第二段裡,因為太陽病中的柴胡證相當不明顯,所以常常很容易吃錯藥,可能吃柴胡湯之前已經先用麻黃湯發兩次汗了,人已經很虛了,這也算誤治,這裡的「誤下」只是一個說法,通常以初學者而言,在吃到正確的柴胡湯之前,其他的湯可能已經喝很多帖了,已經很虛了,被搞得很虛了,但是還有柴胡證,代表他的少陽區塊還有東西可以打,那就給他小柴胡湯。
當然,古時候如果是被誤下過的,病邪也常常會被扯得脫位,如果已經脫位到不是柴胡證的,那當然要另外找方法醫。
這一條是講在誤下後還能回到柴胡證的主證框的狀態。
但是,一個很虛的人吃小柴胡湯,會有瞑眩反應,這是常常發生的。
所以大陸那裡的醫生在教這一條的時候,都蠻賣力的,不同的老師都不約而同地講:如果要給一個很虛的病人開柴胡湯,比方說已經打過點滴了、吃過退燒藥了......在開小柴胡湯的時候,一定要對病家說明可能的瞑眩狀況,不然可能半夜他們會嚇到叫救護車。
因為小柴胡湯標準的瞑眩反應,是一種先冷到劇烈地發抖、然後又一陣熱,最後身上擠出一些汗,然後好。
喝柴胡湯是可能有這種瞑眩反應的。
「瞑眩反應」的型態,是不是都一定像這裡說的這樣子呢?不一定。
像麻黃湯的瞑眩是出鼻血、真武湯是吐水或拉水......柴胡湯的瞑眩,我們現在人人都用電腦,所以或許這樣講還蠻清楚,就是:很像電腦用到一半當掉了,覺得「算了,檔案不存了!」,按重開機按鈕。
因為柴胡這味藥,會嚴重地動到身體很多重要中樞,氣血不足以支撐這個轉變的時候,人的身體是真的會發生類似「重開機」的狀況:吃了柴胡湯以後,覺得眼睛一黑,然後人就仆倒下去了,昏倒個幾秒到幾分鐘之間,然後那個人就會醒過來,覺得自己感冒全好了。
──但在那幾秒到幾分鐘之間,家人可能都嚇到打119了。
所以柴胡這一味藥,不要以為《本草經》的「推陳致新」是說說而已,它真的不是省油的燈,這個藥一下去之後,身體裡很多東西都會被動到,它是一個很劇烈的藥,只是因為它劇烈運作的地方在三焦、下視丘、血液......吃藥的人不會感覺到有那麼劇烈,就像我有遇到過那種,比如說淋巴腫的,三碗喝下去之後,腫塊全退,這是常有的事情;或者說按到身體脇肋有壓痛,一碗喝下去以後,十分鐘痛就沒有了。
柴胡湯是很猛的,它的猛,跟大黃、芒硝讓人狂拉肚子的猛,力道上是很接近的。
當柴胡開到二兩四......或者說照張仲景的開法的時候,它是很厲害的。
「重開機」的現象在病人身上,往往會表現得蠻戲劇化的,這一點我們要知道,當我們要開柴胡湯給別人,覺得這個人的身體偏虛的時候,這個瞑眩反應要講清楚,不然當他的身體在重開機的時候,他的家人可能會撐不住。
但,相對來講,如果感冒是沒有經過誤治,發現是柴胡湯證,就抓了一帖柴胡湯喝,那過程往往倒很像是:前一刻,還在生病;下一刻,人坐在客廳裡看電視笑嘻嘻,家人走過來,問説:「你怎麼看電視看得這麼開心?你不是生病了嗎?」然後自己才發現:「對喔,我本來不是在生病的嗎?」就是,連「生病」這件事,在病好之後都一起順便忘掉──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桂枝湯或是麻黃湯,都還有一個「發汗」這樣看到病邪被擠出來的過程,可是柴胡湯不是,柴胡湯吃下去可能會發汗,但不是必然──它是所謂的「和解劑」(當然現在大家也曉得它的『和解』不曉得是用了什麼黑道的霹靂手段達成的就是了......)──柴胡湯就好像在身體裡某個看不見的角落,放個果汁機,病邪就不知不覺都被攪進去,然後被打碎,因為它在沒有瞑眩反應的時候,喝起來讓人覺得「這帖湯好溫和」,比任何一帖湯都溫和,所以《傷寒論》才特別需要提醒我們,這個湯喝下去可能會有瞑眩反應。
這個溫和,只是一種假象,病邪是被「暗殺」的,能夠暗殺人到「對方還手的機會都沒有就死了」的殺手,當然比明著對打的更厲害啊。
所以如果有機會喝到二兩四的柴胡湯,或許就可以體會到或者有瞑眩、或者不知不覺當中病就被醫好,這樣的感覺。
接下來,我們再講回柴胡這味藥。
在知道了它「推陳致新」的效果這麼強了以後,我們來看看柴胡這味藥,我們平常怎麼看待它。
我想要講到柴胡的話,首先要說柴胡在中醫用藥的一個特徵,就是它的用量:重劑量、中劑量、輕劑量的柴胡,用起來彷彿是不同的三種藥。
──我們一般如果是用黃連,五分黃連是有點寒、一錢黃連是更寒、兩錢黃連是蠻寒、四錢黃連是很寒、六錢黃連是太寒,對不對?但,柴胡不是,柴胡的狀況是:幾分柴胡是一種藥性、幾錢柴胡是一種藥性,一兩以上的柴胡,又是另一種藥性。
如果我們說一碗湯裡面,有現今劑量八錢以上的柴胡,這是治「少陽病」,這個少陽病包含了什麼呢?當柴胡的濃度有這麼高的時候,它是可以動到人腦的下視丘這一類的開關的,就是這些體溫調節中樞、自律神經系統......這麼重劑量的柴胡有這種效果。
如果是用一二錢到六錢之間的話(通常是用兩三錢),那是用在「疏肝解鬱、調暢氣機」的時候,也就是說,雖然桂林本《傷寒論》裡的柴芍枳草湯,它的柴胡寫到半斤這麼多,但一般後代的人開宋本四逆散,用在調暢氣機、疏肝解鬱的時候,二、三錢就有效了,倒是不需要用到八錢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