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科学登上月球
《登上月球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青岛版五四制》
《登上月球》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背景《登上月球》是一门全新的科学探索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太空科学知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作业设计中,学生将通过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学习相关科学原理以及展开实际项目,来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二、学习目标1. 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及相关知识;2. 掌握太空探索中的基本科学原理;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和乐趣。
三、作业设计方案1. 第一阶段:太空探索历史展示任务:学生们将以小组形式展示太空探索的历史,包括探月计划、载人航天计划等内容。
每组需要准备一份PPT展示,并包括一段视频或图片资料。
评价标准:内容完整、逻辑清晰、展示形式新颖、团队合作效果好。
2. 第二阶段:太空科学原理学习任务:学生们将分组学习太空探索中的基本科学原理,如引力、气压、光学等。
每组需要准备一份学习报告,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评价标准:内容准确、深入,表达清晰、生动,团队合作紧密。
3. 第三阶段:实际项目展开任务:学生将分组展开一个太空探索项目,可以是设计一个模型、编写一个小程序或制作一个实验。
每组需要准备一个详细报告,并在展示会上展示成果。
评价标准:项目创意新颖、操作可行,成果展示形式多样、效果突出,团队合作默契。
四、作业提交及评价1. 作业提交: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报告、PPT或视频等资料,并参加展示会。
2. 评价方式:老师将根据作业内容、展示效果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具体评价意见。
五、补充说明1. 学生可自行选择想要探索的内容,但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2. 学生需要主动积极参与讨论、学习和项目执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可自行寻找相关资料和资源进行学习,老师将鼓励并指导学生。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学生们将全面了解太空探索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掌握太空科学原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为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章“太空探索”中的第2节“月球探秘”和第3节“登上月球”。
详细内容将围绕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以及人类探月历程等方面进行讲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基本知识,增强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2. 使学生掌握人类探月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了解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球的结构、表面特征以及人类探月历程。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探月历程及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月球模型、地球仪、探月图片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图片,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月球基本知识:介绍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穿插实践情景,让学生观察月球模型,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3. 讲解人类探月历程:从古至今,介绍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重点讲解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月球知识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月球表面特征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并介绍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
答案:月球的起源:月球起源于地球和另一颗行星的碰撞。
月球的结构:月球由月壳、月幔和月核组成。
月球表面特征:月球表面布满了陨石坑、山脉、平原等地貌。
我国在探月领域的成就: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等探测器成功发射,实现了月球软着陆和巡视探测。
2. 拓展延伸:请查阅资料,了解未来我国探月计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月球基本知识和人类探月历程,使学生掌握了月球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登上月球》公开课课件
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借助仪器对 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
人造卫星拍摄的月球
1.下列属于月球特点的是( AB)D。E(多选题)
A.球形
B.有引力
C.有海洋 D.有环形山
E.年龄约为45亿年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月球适合人类居住 B.月球也像太阳一样会发光 C.地球上的涨潮和退潮主要与月球的引力有关
3.下列实验材料或现象,模拟的是什么?连一连。
大小不同的球
月球表面
沙盘和细沙
不同大小的陨星体
不同大小的坑
大小不一的环形山
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2255.登.登上上月月球球
对月球的认识
月球
月 球 , 俗 称 月 亮 , 古 称 太 阴 , 环 绕 地 球 运 行 。 ● 月 球 , 俗 称 月 亮 , 古 称 太 阴 , 是 环 绕 地 球 运 行 的 一 颗 卫 星 。 它 是 地 球 唯 一 的
环形山
数量众多 形似圆形 深浅不一 大小各异
环中套环
实验要求:
1.不同大小的石块从相同高度落在沙子上 撞出的“环形山”观察有什么不同? 2.相同大小的玻璃弹珠从不同高度掉下撞 出的“环形山”观察有什么不同? 3.推想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
月球小档案
将自己感兴 趣的信息列入 “月球小档案”
嫦娥奔月 人类登上了月球
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84400千 米)。
球体,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个球体
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属于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年龄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5亿年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优质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单元,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人类探月历程及我国探月工程;2. 学习月球的基本知识,如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3. 探究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等;4. 分析人类登月的技术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人类探月历程及登月技术原理;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的解释;2. 教学重点:人类探月历程、月球基本知识、登月技术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视频、探月模型等;2. 学具:学习资料、探究活动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探月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科学,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3. 探月历程:讲解人类探月历程,展示我国探月工程成果;4. 月球知识:学习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等;5. 潮汐现象:分析月球对地球的影响,解释潮汐现象;6. 登月技术:讲解人类登月的技术原理,如火箭推进、飞船对接等;7. 随堂练习:设计月球知识问答,检验学生学习效果;9. 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六、板书设计1. 人类探月历程;2. 月球基本知识;3.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4. 登月技术原理。
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宇宙科学的发展,鼓励学生参加科普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潮汐现象的解释;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潮汐现象的解释1.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上的水体分布;2. 讲解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3. 分析引力与离心力的相互作用,解释潮汐现象的产生;4. 举例说明潮汐现象对人类生活、海洋生态等方面的影响。
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嫦娥奔月
玉兔捣药
月亮女神
折射望远镜
伽利略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借助仪器对月 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
探究月球
探究提示
1、讨论时轮流发言,合理分工。 2、对信息进行准确的选择和精炼的概括。 3、将讨论的结果记录在探月卡上。
探究月球
探月卡
我想了解的问题
我们的发现
时间:
月球是个球体。
月球比地球小的多, 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
16天
每小时1000千米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 靠反射太阳的光发亮。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 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 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 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 山。
月球上的环形山。
月球上的温差很大,朝向 太阳的一面可达120℃以上, 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 -180℃以下。月球上没有空气, 没有液态水,没有生物。
第 小组
记录人:
探究月球
月球的形状 月球的大小 地月的距离
月球的引力 月球的表面状况 月球的生存环境
嫦娥工程
Chang e project
1“绕”
发射环月飞行的月球探测卫星。
2“落”
月球探测器在月面软着陆,进行月 面巡视勘察。
3“回”
探测器完成月面巡视勘察及采样 工作后返回。
致敬英雄
课后拓展 假如我们去月球旅行,应该做哪些准备?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2. 掌握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了解人类登月历程。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球的基本特征,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人类登月历程。
难点:月球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月球模型、探测器模型。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宇航员登上月球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
2. 新课导入:介绍月球的基本认识,包括月球的大小、形状、表面特征等。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探测器模型,讲解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4. 例题讲解:分析人类登月历程,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详细介绍登月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探月工程的意义和目标。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基本认识大小、形状、表面特征2. 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3. 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月球的基本特征。
(2)分析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
(3)列举人类登月的三个重要历程,并说明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
2. 答案:(1)月球的基本特征:直径约为3474公里,形状为不规则的椭圆,表面有大量的陨石坑和山脉等。
(2)月球探测器的原理及工作方式:通过声波探测、激光测距、遥感探测等方法,获取月球表面的信息。
(3)人类登月历程:阿波罗计划、苏联的月球计划、我国的嫦娥工程。
我国探月工程的目标是实现对月球的环绕、着陆和返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和探测器原理有了基本的了解,但在分析我国探月工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一课,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宇宙探索”,第2节“神秘的月球”。
内容涉及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以及人类探月活动,特别是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掌握人类探月的基本历程,理解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人类探月历程及我国嫦娥探月工程。
难点: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掌握我国嫦娥探月工程的关键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月球模型、地球仪、探月视频。
学具:笔记本、笔、尺子、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嫦娥五号探月任务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月球的兴趣,提出问题:“月球上有什么?我们如何登上月球?”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记录关键信息。
3. 讲解与互动:教师结合PPT课件,讲解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利用月球模型、地球仪等教具,模拟探月过程,观察月球表面特征,分析其形成原因。
5. 例题讲解:针对月球表面特征,讲解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月球的起源、结构、表面特征2. 人类探月历程3. 我国嫦娥探月工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心中的月球”为主题,绘制一幅月球表面的图画,并简要介绍其特征。
2. 答案:图画中应包含月球的正面和背面,表现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月海等特征。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教案: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教学内容: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章节:第五单元《宇宙与人》第12课《登上月球》内容: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人类登月的历史,了解月球的特点,以及人类登月的方式和过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特点,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月球的特点,人类登月的方式和过程。
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图片、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播放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的视频,引起学生对登月的兴趣。
二、探究月球的特点(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月球的特点,如地貌、自转周期、温度等。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板书。
三、了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10分钟)1. 教师讲解人类登月的历史,如阿波罗计划、嫦娥工程等。
2. 学生观看登月过程的图片和视频,了解登月的艰辛和伟大。
四、实践活动:设计登月计划(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登月计划,包括飞船选择、飞行路线、着陆方式等。
2. 各组汇报设计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五、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根据讲解和学生的讨论,板书月球的特点和人类登月的历史过程。
六、作业设计(5分钟)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人类登月的短文。
2.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3. 教师给出拓展延伸任务,如观察月亮的变化,了解我国嫦娥工程的发展等。
教学内容: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章节:第五单元《宇宙与人》第12课《登上月球》内容: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人类登月的历史,了解月球的特点,以及人类登月的方式和过程。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月球的特点,知道人类登月的历史和过程。
2024年最新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1课《登上月球》核心素养教案
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太阳、地球、月球》单元的第三课时。
本节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结合模拟实验学习活动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材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和途径课前进行搜集关于月球的资料,从而对对月球有了初步的认识,引入本节课的学习活动。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主要是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课前所搜集整理的信息并积极讨论,搭建自身对月球的认知体系,进而通过模拟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实验,让学生学会用模拟实验的方法,初步了解认识到月球环形山的成因,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并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自身的科学猜想。
学习人类登月的科学历程,通过科学史的学习,丰富学生科学认知层面,同时培养学生向科学家学习,不畏艰险、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优秀品质。
第三部分则通过“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的实践拓展活动,进一步给巩固前期所学科学知识同时,通过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各项活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前期的学习对月球有初步的大体的了解,但对月球的科学认知还处于浅层次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
学生对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也需要加强指导和学习,要积极避免“搜集资料就是上网百度搜索”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与他人交流、听广播、看书报等多种方式搜集信息的方法,进而开展对月球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
搜集资料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初步对资料的处理分析。
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1.科学素养:通过学习月球的起源、结构、月相变化等知识,培养学生对月球现象的科学认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运用逻辑思维、分析比较等方法,探究月球与地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索精神:通过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板书设计中,我注重突出重点知识点,同时力求简洁明了。通过清晰的结构和有序的布局,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程内容。同时,我也注重板书的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板书,辅助教学效果的提升。
2.直观模型:月球结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月球的内部结构。
3.历史图片和视频素材:用于展示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4.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设计: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5.教学软件:用于辅助教学,如虚拟实验室、天文模拟软件等。
6.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7.跨学科教学资源:如数学、语文等学科的相关教学资源,用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理解月球的起源、结构和月相变化。
解决办法:通过生动的动画和图片,以及直观的模型展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月球的形成过程、内部结构和月相变化的原因。
2.重点难点:掌握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解决办法:通过对比分析月球与地球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从而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6.月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地球自转速度等
-月球对人类的意义:资源开发、科学探索等
-月球科学的研究方向:月球地质、月球大气、月球表面环境等
7.月球探索的未来发展
青岛版《科学》五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太阳地球月球》2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2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中的第三课时。
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重点,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教科书通过导语“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玉兔’登月,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思考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示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实验材料,为探究环形山的形成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对月球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借助图片、文本等资料,认识月球的特点,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下一个环节开展活动奠定基础。
活动二: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推想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
活动三:了解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知道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
提出活动指向: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一下。
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需要做的准备,进一步巩固对月球的认识,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球的秘密。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描述月球的概貌。
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科学家探究目标:1.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
2.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11《登上月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观念目标:描述月球的概貌,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科学思维目标: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
探究实践目标: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
态度责任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表现出对探究月球活动的浓厚兴趣;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学习。
2.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登月历程的影响;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
【重难点】讨论交流月球的相关资料;通过模拟实验,初步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原因。
【器材准备】学生准备:月球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
教师准备:课件、不同大小的石子、相同大小的铁球、彩沙、直尺【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前几课中我们的朋友“时空小精灵”先是探究了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之后又走向太空了解了太阳,你们猜第三站它准备去哪儿?(生猜测)让我们听听它的答案。
(播放时空小精灵音频)师:想去么同学们?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时空小精灵”一起登上月球,探索月球的奥秘。
(板贴并课件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一)月球的概况1)月球跟地球一样吗?它有哪些特点呢?为做好出发前的准备,“时空小精灵”决定发起一场“月球情报分享会”。
课前大家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下面拿出你搜集到的资料小组内先交流一下,一会儿进行分享。
2)小组组内交流3)全班分享交流:哪位同学代表你们组结合记录单分享一下你们搜集到的有关月球的信息生汇报:......4)师:同学们,课前时空小精灵也搜集了一段关于月球概况的视频资料,看一看和你了解到的信息一样吗(播放视频)5)师: 结合这段视频和之前同学们的汇报,我们一起借助思维导图梳理一下月球的基本概况(板贴课件出示并讲解)6)总结:(出示评价表)同学们通过搜集了解到这么多有关月球的知识,你们真厉害,时光小精灵决定给完成资料搜集任务的小组奖励一颗星,给进行全班分享的小组也奖励一颗星,由各小组组长在评价单上做好标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科学下册(青岛版)第11课登上月球(教学设计)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月球探索的过程。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和人类登月的历史。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探索月球的知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月球探索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登上月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 加入科学俱乐部或参与科学竞赛,与同学一起分享和学习太空探索的知识。
- 学生可以进行太空探索主题的创意写作或绘画,表达自己对太空探索的理解和想象。
太空探索的知识和经验。
七、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 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课本第11课《登上月球》后的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3. 请解释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答案: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相等,因此月球始终有一面朝向地球,这种现象称为潮汐锁定。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2024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教材第四章《宇宙探索》的4.1节“月球探测”,4.2节“月球表面”,以及4.3节“探月之旅”。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人类探月的历史和未来计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知识,了解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宇宙探测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探究月球奥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及其对探月任务的影响。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知识、人类探月历程、月球探测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月球探测车模型、月球表面地形图、宇宙飞船模型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月球探测车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月球吗?月球上有哪些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2. 新课导入:讲解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月球的起源、直径、轨道等。
地形特征,如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4. 例题讲解:讲解人类探月历程,介绍我国嫦娥系列探测器,引导学生了解探月技术的发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月球探测的意义,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板书设计1. 月球基本知识:月球起源、直径、轨道等。
2. 月球表面特征:陨石坑、山脉、平原等。
3. 人类探月历程:苏联、美国、中国的探月任务。
4. 探月技术:嫦娥系列探测器、月球探测车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内容,让学生设计一个探月任务,并说明其目的和意义。
2. 答案:学生设计的探月任务合理,能够说明目的和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的基本知识和探月历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月球表面地形特征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阅读有关宇宙探索的书籍,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探索精神。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
青岛版科学六上《登上月球》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这一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月球的基本认识,月球探测器的了解,月球表面的特点,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月球表面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月球表面的特点及其与地球的异同。
教学重点:月球基本知识的学习,以及我国探月工程的相关介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月球模型、探月工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笔记本、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登陆月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1)月球基本知识:介绍月球的起源、大小、轨道等基本信息。
(2)月球表面特点:通过课件展示月球表面的高低起伏、环形山、月海等特征。
(3)我国探月工程:介绍嫦娥系列探测器的发展历程,展示探月成果。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月球表面特点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份月球知识测试,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月球基本知识(1)起源:大撞击假说(2)大小:直径约3474公里(3)轨道:绕地球旋转2. 月球表面特点(1)高低起伏(2)环形山(3)月海3. 我国探月工程(1)嫦娥一号:绕月探测(2)嫦娥二号:月球软着陆(3)嫦娥三号、嫦娥四号:月球背面探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月球的基本知识。
(2)请描述月球表面的特点。
(3)请介绍一下我国探月工程的发展。
2. 答案:(1)月球基本知识:月球起源、大小、轨道等。
(2)月球表面特点:高低起伏、环形山、月海等。
(3)我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至嫦娥四号的发展历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月球知识的学习兴趣浓厚,对我国探月工程有一定了解,但对月球表面特点的认识还需加强。
青岛版科学六年级登上月球教案
19.登上月球【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登上月球》【教材分析】本课是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中的最后一课,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依托,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网上阅读、观察、讨论等认识月球,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及对月球的认识。
2、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及空间想象能力。
3、在搜集资料中合作,在交流资料中互动,在研究资料中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乐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科学探究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月球探秘网页、相关文字及图片资料、资料记录表【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归纳总结法【教学过程】一、投石激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思,幻想有朝一日能飞上月宫,如今幻想已变为现实,今天就请你做一名月球探险家,登上月球,去探索月球的无穷奥秘,好吗?(板书课题)二、抛砖引玉,提出开放的研究问题1.马上要登月了(屏幕)你准备带什么去月球呢?(贴:衣服……)这些东西该不该带呢?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你的生命呢!让我们用科学知识来解答心中的疑惑吧!关于月球,你想知道什么?2.月球蕴藏着无限的奥秘,但一节课时间有限,为了便于同学们了解月球知识,这节课我们主要从月球概貌、探月历程两方面研究(屏幕)请各小组讨论一下你对哪方面最感兴趣,准备用什么方法研究。
三、因地制宜,提供开放的探究资料1、瞧!这是什么?我们了解地球时,地球仪帮助了我们,今天我们探秘月球,为了便于同学们观察,老是呀给每组准备了“月球模型”和月球仪,此外还有一些资料方便同学们查阅。
下面请组长来领取相关资料,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对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研究,并把收获填写到“探月卡”中,时间允许也可以涉及月球其他方面的知识。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登上月球》课件
向太阳一面温度可降至-180°以下。 • 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 ……
我还想知道?
月球是怎样转动的? 月球表面是什么样的?
……
像月球这样环 绕行星运行的天体 是卫星。月球是地 球的卫星。
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玩
智者的趣理游戏
10.登上月球
玩转一:谁知道得多 (交流对月球的认识)
月球表面高低不 平,看上去明亮的部 分是高山,称为月陆 ;看上去阴暗的部分 是平原,称为月海。
• 月球比地球小得多,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 • 月球是个球体,距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
一个天体。 • 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没有生物,是一个寂静、干
玩转三:谁了解得深 (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 家伽利略1609年发明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发现月亮 表面的凹凸不平,还有很多环形 山,伽利略据此绘制了第一幅月 面图。
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 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 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地登 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 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 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从此人们 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察玻璃珠撞出的坑洞有什么不同; 根据现象估计月球环形山的成因。
想要完成这个实验,需要注意什么?
1.实验前要用直尺将沙盘轻轻刮平; 2.丢石子时不要加力,应让石子自然下落; 3.取出石子时要谨慎,不要破坏沙坑的形状; 4.需要比较沙坑的深浅时,可以用细长的直尺插入沙坑。 5.把探究的情况画一画,别忘了总结出“我的发现”。
嫦娥一号拍摄的月球表面图,可 以清楚的看到月表散布着许多大 大小小的环形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谈话导入,引发探究
师:同学们,这几节课我们一直研究地球,地球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园,它是那么美丽,那么富有生命,将来有一天,如果人类要到另一个星球上去居住的话,你首先想到的会是哪个星球?
生:月球(木星、金星……)
师:老师也想到月球上去居住。
(板书:月球)那到目前为止,你对月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
师:看来月球不愧是地球的邻居,我们已经不那么陌生了。
那么你知道:
月球是什么形状?月球离地球有多远?月球上高低不平的是什么?月球上有引力吗?月球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是多少?月球上有生命吗?
下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
生:查资料、请教别人。
师:查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老师再提示一下:不仅要会查资料,还要会分析、整理资料,可以在资料上圈一圈、划一划啦,同时还可以把你的一些新发现记下来。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伙伴一齐动手,给你3分钟时间,看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师:时间到了。
哪个小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通过查资料,知道月球是一个球体,49个月球才有一个地球大;还知道月球距离地球约38.4万千米,是离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
师:(板书:球体 49个 38.4万千米)同学们能想象出38.4万千米有多远吗?打个比方吧,假如地月之间有一座桥,我们从现在出发,以每小时5千米的速度步行到月球,昼夜不停的走,算一算一天能走多少千米?
生:120千米。
师:一年呢?
生算:43800千米。
师:再算一算大约几年能到达月球?
生动笔算:大约需要9年。
师:啊,9年呀!那到达月球时我们都变成漂亮的大姑娘,帅气的小伙子了。
如果再接着返回的话,一共需要几年啊?
生:18年!
师:看来38.4万千米确实是一个天文数字。
接着交流。
生:我们了解到月球上的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摄氏度以下。
师:(板书:-180℃ 120℃)我们这里夏天热不热?
生齐答:热。
师:但我们这里夏天的最高温度也只有30几度,但是月球白天最高温度可达到120摄氏度,比刚烧开的水的温度还要高。
想一想,如果到了月球将是什么感觉?
再想一想,冬天我们穿着保暖内衣,羽绒服,烤着火炉,还感觉很冷,那时的温度也就是零下十几度,可是在月球的黑夜里,最低温度能降到零下180摄氏度。
那又是一种什么感觉?
师:哪个小组接着交流?
生:我们还了解到,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月球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没有生物;月球上的引力比地球小得多,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
师(板书:六分之一):同学们起立,下面我们来跳一跳感受一下地球的引力。
生齐跳。
师:假如刚才这一跳是在月球上,想象一下,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就像电视里的慢镜头。
师:刚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只用了短短几分钟,就对月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但这些知识的获取却是来之不易的,可以说,人类对月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历程,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个历程吧。
师:从遥远的古代开始,人类就对月球感兴趣,幻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月球。
但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很不发达,这个愿望一时难以实现,所以就编了好多关于月球的传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月球的传说?
生: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月亮之子,月亮女神……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个?
生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师:这些传说表现出人类对月球的美好向往。
正是这种向往,激励着人类对月球的执着的探索。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你知道是谁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的吗?谁搜集到了这方面的资料?
生: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开创了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的先河。
1610年,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观察了月球,发现月球表面是凹凸不平的。
在这以后,天文学家不断用更大的天文望远镜进行观察,但只是停留在观察月球向着地球的一面,并没有看到月球的整体面貌。
师:虽然用望远镜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但却让我们开始对月球有了清楚而正确的认识。
哪何时人类了解了月球的全貌?谁哪儿有这方面的资料?
生:1959年,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发射了月球探测卫星,飞过月球的
背面,对月球进行拍摄,使人们了解了月球的全貌。
师:(出示月球图片)老师这儿搜集到了一张卫星拍摄的月球图片。
师:那人类何时正式登上月球,实现了千百年来的飞天梦?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1969年,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等三人乘坐“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成功的登上了月球,并进行实地考察,带回来岩石和土的标本,获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从此人们对月球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师: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吧。
(播放录像)
这就是乘坐阿波罗11号的三名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
这就是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个瞬间。
当阿姆斯特朗从登月舱的9级扶梯下到最后第二级时,他放下了一台电视摄像机,通过无线电波,地球上的亿万双眼睛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他的大靴子,接着,他的另一只脚也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时,他停下来,对着摄像机说:“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但对整个人类来说,却是一大步!”至此,人类正式登上了月球!(板书:登上)师:虽然这一瞬间已经过去40多年了,但我还是想提议,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阿姆斯特朗、向整个人类表示祝贺!
生热烈鼓掌。
师:回顾刚才这个漫长的登月历程,你有什么感想?
生谈感想。
师:如今,我国十万航天人,用了三年时间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已经于2007年10月奔向月球,让“嫦娥奔月”这一古老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现实。
关于中国的航天情况,你还知道哪些?
生谈。
师: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同学们感兴趣的“嫦娥工程”的探月计划。
(出示78页资
料卡)指名阅读。
【三】自由活动:“徒步地月之旅”
师:想不想亲自登上月球去看看?
生异口同声:想。
师(故作看表状):这样吧,这节课还有一段时间,老师决定了,带领你们来一次“徒步地月之旅”!怎么,不相信?要对自己有信心吗!好,请大家闭上眼睛,千万不要睁开眼睛,看我们能不能到达月球。
(播放轻音乐,缓缓叙述)来,准备,好,出发!我们踏上地月之桥,走啊,走啊,穿过美丽蓝天,又穿过重重白云,又走啊,走啊,哎呀,怎么这么远啊?不要心急吗,要有耐心。
再走啊,走啊,终于,有一天,啊,到了!我们到月球上了!哇,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怎么和我们居住的地球完全不一样啊?来,跳一跳什么感觉?再大声地喊几声,能听到吗?来一趟不容易,我们到处去转一转吧,看看月球表面有什么。
哎呀,差一点绊倒,怎么回事?噢,原来是环形山啊。
好了,该看的都看了,时间也不早了,该回去了。
来,再踏上地月之桥,再穿过美丽蓝天和重重白云,又不知走了多久,好了,到家了!睁开眼睛吧!
师:同学们,地月之旅快乐吗?可惜有很多人都没有去,能不能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说给他们听听?
师:说得太棒了!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到月球上去旅行,也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成为月球上的居民,到那时,老师和你们做邻居,好不好?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