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前教育史

合集下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学前教育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历程。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外国学前教育的起源、发展以及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一、起源与早期发展1. 欧洲:学前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特别是德国和英国。

弗里德里希·弗罗贝尔(Friedrich Froebel)被认为是幼儿园之父,他在1837年于德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幼儿园,强调通过游戏和自然探索进行学习。

2. 美国:随着欧洲移民的到来,学前教育理念也传入了美国。

19世纪末,美国开始出现公立和私立的幼儿园,旨在为儿童提供早期教育和社会化的机会。

二、20世纪的发展1. 苏联:苏联在20世纪初期对学前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认为这是培养未来公民的重要途径。

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的理论对苏联及全球的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丹麦、瑞典和挪威等国家在20世纪中叶开始实施广泛的学前教育政策,强调平等和包容性,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三、现代趋势与挑战1. 国际化: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学前教育的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交流与融合。

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推动学前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技术整合: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如何有效整合技术,同时保持儿童的身心健康,成为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面临的一项挑战。

四、未来展望1. 早期干预: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早期教育对于儿童长期发展的重要性,预计未来各国将进一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和支持。

2. 家庭与社区参与:家庭和社区在儿童早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未来的学前教育模式可能会更加注重与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与互动。

总结: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教育理念的演变和社会价值观的变迁。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并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外国学前教育史PPT课件
创新教育方法与手段
探索适合当代儿童发展的教育方 法和手段,如项目式学习、游戏 化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3
中世纪学前教育
Chapter
中世纪儿童观与教育观
儿童是“小大人”
教育内容以宗教经典为主
中世纪人们普遍认为儿童是成人的缩 影,具有与成人相似的身体和智力特 征,因此教育应尽早开始。
儿童从小就要学习宗教经典和教义, 了解宗教仪式和规范。
教育目的是培养宗教信仰
在中世纪,宗教是人们生活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 仰和道德观念。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研究对象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是外国古 代至近现代的学前教育思想、制度和 实践。
范围
包括古代东方和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近 代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以及现代世界各 国的学前教育等。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目的与方法
目的
通过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学前教 育思想、制度和实践,掌握学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 规律,为当今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启 示。
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前教育机构逐渐得到社会的认 可和政府的支持,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学 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也不断更新和完善, 从最初的简单读写和算术教育发展到包括语言、数 学、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教育。
近代学前教育的特点与影响
特点
近代学前教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儿童为中心,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二是注重全面发展,培养儿童 的认知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素质;三是强调游戏和活动的教育价值,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习和成长。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1章
学期教育概况: 1.儿童观: 早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前):以父权为主的家长制, 父训就是法律,儿童必须严格遵守; 父亲对孩子管教严格,孩子是在棍棒下成长的。 后期儿童观(摩西改革后):家长制带有民主色彩, 儿童的家庭地位有所提高。 家庭教育开始注重父子间的亲密感情。 “先知运动”后,儿童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外国学前教育史
第1章 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
1.原始社会学前教育概述
前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原 始 社 会 学 前 教 育
母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父系氏族时期的学前教育 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学前教育
2.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 2)教育的平等性 3)教育的原始性
第2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1.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首陀罗:剥夺受教育权
2.古代印度的宗教教育
时间:公元前6世纪印度教育的通称 任务:维系种姓压迫,培养宗教意识
婆罗门教的幼儿教育 形式:家庭教育为主 宗 教 教 育 佛教的幼儿教育
内容:佛教经典;道德品格教育; 言行举止训练 开始时间:3—5岁 内容育与种姓制度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 教育内容以《吠陀经》为主,教学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场所是家庭, 教育具有明显的等级性。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古代东方的典型代表。
1.古印度种姓的学前教育差异
婆罗门:接受完备的教育体系;3—5家庭教育;
古 印 度 种 姓 刹帝利 减少《吠陀经》学习数量,主要学习行业知识 吠舍
1)古埃及 1)古希腊 2)古希伯来 3)古印度 2)古罗马
2.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概况 3.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1)柏拉图 2)亚里士多德 3)昆体良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古埃及社会背景 2.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学 前 教 育 学 校 宫廷学校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外国学前教育概述第一节: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第二节:外国学前教育的现状与趋势2. 第二章:欧美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英国的学前教育第二节:美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法国的学前教育第四节:德国的学前教育3. 第三章:亚洲国家的学前教育第一节:日本的学前教育第二节:韩国的学前教育第三节:印度的学前教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2. 使学生掌握欧美和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的特点及启示。

3. 培养学生对外国学前教育的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各国学前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

2. 教学重点: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国学前教育实例,引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

2. 讲解: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详细讲解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3. 例题讲解:分析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学前教育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4.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国家的学前教育特点,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国家学前教育的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 内容:外国学前教育发展脉络欧美国家学前教育特点亚洲国家学前教育特点各国学前教育比较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

请分析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的特点及启示。

请谈谈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2. 答案: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述。

欧美国家学前教育制度特点及启示的分析。

亚洲国家学前教育借鉴意义的论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进行自我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11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一章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

11学前教育简史 (第十一章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
第十一章
现代欧美主要国家
和日本的学前教育发展
学习目标
1. 了解这一时期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状况

2. 明晰各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特点;
3. 掌握对各国学前教育发展有重要作用的法案和政策。
第一节 现代英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英国学前教育
(一) 保育学校的创建 (二) 1918年《费舍法案》 (三) 1933年《哈多报告》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之前的学前教育 十月革命之后的学前教育
第五节 现代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二、 二战之后至80年代学前教育
(一)统一学前教育制度的创立 (二) 1962年《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
三、 80年代以来的学前教育
(一)苏联解体前的学前教育 1984年《幼儿园教育大纲》修订 1989年《学前教育构想》 学前教育机构
德国是一个与宗教有着密切关系的国家,所以信仰主义 和国家主义是德国教育的重要特征。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前法国学前教育
(一) 魏玛共和国时期 (二) 纳粹统治时期
二、 二战后至80年代的德国学前教育
(一) 学前教育指导思想 (二) 学前教育机构 (三) 学前教育管理政策 (四) 学前教育师资培养ຫໍສະໝຸດ 第四节 现代美国的学前教育发展
一、 19世纪末至二战之前美国学前教育
(一) 公立幼儿园的发展 (二)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三) 美国学前教育的“蒙台梭利热”现象 (四) 保育学校的传入和儿童看护的发展
二、 二战之后至80年代美国学前教育
(一) 幼儿教育机会均等运动
(二) 开端计划 (三)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
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 皮亚杰学前教育实验方案

外国学前教育史

外国学前教育史
2、1824,幼儿教育协会 3、英国政府的帮助:两个方面
(二)19世纪下半期的学前教育 1、19世纪50年代,伦克夫妇和别
劳夫人将福禄倍儿幼儿园传入英 国
2、1870,《初等教育法》 3、1876,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4、幼儿园双轨发展
第二节 近代德国的学前教育
一、19世纪上半期的学前教育 ——慈善机构 (一)巴乌利美保育所: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1、古罗马的雄辩家和教育家 2、《雄辩术原理》 (二)论学前教育
1、论儿童早期教育:7岁前 2、论游戏:娱乐、学习、活动方

2、论语言教学法:认识字母、书 写、阅读
4、论教师和教学原则 5、论体罚:反对体罚,
体罚的5条罪状 6、论家庭教育: (1)慎选保姆 (2)母亲的作用
第九章 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一)背景 (二)学前教育概况 1、前期:家长制 礼貌、宗教色彩、父亲的格言、歌谣 2、后期:(1)教育变成了皇帝的工
具 (2)基督教对学前教育的重大影响
奥古斯丁
苏 格 拉 底
第三节 西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思想 一、柏拉图 (一)生平与著作 ——阿加德米学园,欧洲哲学史上第一
外国学前教育史
三、父系氏族时期: 儿童由妇女来照管和教育 四、军事民主时期: 军事训练教育 总括: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1、非独立性 2、平等性 3、原始性
第八章 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被统治者所独占,具有
鲜明的阶级性 第一节 东方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 一、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1、背景 2、概况--皇族子弟:宫廷学校
四、教育对象、内容、学科范围、 方法的变化
——儿童是自然的人
维多里诺

自学考试外国学前教育史1-3章PPT课件

自学考试外国学前教育史1-3章PPT课件
通过对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可以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外国学前教育史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借鉴意义
挑战
教育资源不均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等。
机遇
国家政策的支持、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提高、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等。
我国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等人的推动下,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兴起,强调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
20世纪初学前教育改革…
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改革运动对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学前教育的科学化和专业化进程。
03
04
05
20世纪初的学前教育改革运动
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以幼儿园、托儿所等机构为主的学前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教育法
强调儿童的自由和自发,通过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和教具,促进儿童的身体、智力和情感发展。
华德福教育法
注重儿童的个性和精神发展,通过灵活的教育方法和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发展适宜性教育的评价
发展适宜性教育
现代学前教育的发展是一个多元化的过程,各种理论和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从蒙台梭利教学法、行为主义理论到发展适宜性教育,我们看到了不同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价值和影响。这些理论既有共性也有差异,但都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和教育环境的适宜性。在实践中,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理论和方法,为儿童提供更加全面、适宜的教育。同时,我们也应该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推动学前教育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教会学前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儿童的宗教信仰和道德品质,通过宗教仪式和活动进行。

外国学前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适宜6岁前入学,6岁前可以在母亲的保护下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儿童到6
岁时,骨骼和头脑的发育日趋完善,很容易能学完需要在家庭里学会的东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二)著作
1. 《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比较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他 本人被誉为“近代教育学之父”。
2.《母育学校》学前教育代表作。1633年出版, 是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 -
这本书是写给父母的,包括如何对幼儿进行教育以及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详细论述 了在家庭中进行幼儿教育的各个问题。
夸美纽斯认为教材的选择应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切勿超过其理解程度;应 由浅入深,注意知识间的联系。
提出课程必须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阶段来编排,适应自然原则,通过周围生活 发展儿童的观念,发展外部感官能力等。他依照儿童生长发育阶段确定学制 和课程的做法,是西方教育史上的创举。
三、论学前教育
(四)体育
提醒父母要保持子女的健康;
一、中世纪的儿童观
(一)性恶论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地位独尊,鼓吹由于儿童带有“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
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难,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二)预成论——成人化教育 按照预成论的观点,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儿童与成人的区别仅在于身体大小
和知识多少的不同而已。儿童被看成是个缩小了的成人。 预成论否认儿童与成人在身心特点上的差异,也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 由于受预成论的影响,人们无论是在社会教育还是家庭教育中,都忽视儿童的身心特
问题: 事实果真如此吗?这两个时期的学前教育也是这样吗?通过本章的学 习,我们一起走进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第八章
西欧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 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中世纪的学前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

《外国学前教育史》全套课件202p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西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概述;2. 第六章: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学前教育理论;3. 第七章: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4. 第八章: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5. 第九章:中外学前教育比较;6. 第十章: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西方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理论流派;2. 理解并分析不同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3. 提高学生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培养其国际视野。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西方学前教育理论的理解与应用、中外学前教育比较。

教学重点: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学前教育理论,以及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外国学前教育史》学习指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西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引发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a. 简要介绍第五章至第十章的主题;b. 详细讲解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学前教育理论;c. 分析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d. 阐述当代西方学前教育的特点与趋势;e. 进行中外学前教育比较,强调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教育理论设计学前教育活动;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实例,讲解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西方学前教育发展历程;2. 主要理论流派及其代表人物;3. 教育理论在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应用;4. 中外学前教育比较;5. 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福禄贝尔、蒙台梭利、杜威等人的学前教育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谈谈你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认识。

2024第8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2024第8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

第8章外国近代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史》教案•外国学前教育史概述•近代外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形成•近代外国学前教育思想的演变•近代外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发展目•近代外国学前教育的影响与启示•章节小结与思考题录01外国学前教育史概述学前教育史的定义与意义学前教育史的定义学前教育史是研究学前教育发展历程、特点、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是教育史学的重要分支。

学前教育史的意义通过研究学前教育史,可以深入了解学前教育的发展脉络,总结历史经验,为当今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主要探讨古代文明中的儿童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如古希腊的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等。

古代学前教育主要分析中世纪欧洲的儿童教育观念、教育机构和教育内容,如基督教的儿童观、骑士教育等。

中世纪学前教育重点介绍近代以来欧洲和美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包括教育机构的建立、教育内容的改革和教育方法的创新等。

近代学前教育外国学前教育史的发展历程学前教育史的研究方法与价值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法、比较法、历史法等,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料,揭示学前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研究价值学前教育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丰富教育史学的内容,还可以为当今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历史借鉴和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02近代外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形成英国的学前教育制度0119世纪初期,英国出现了第一所幼儿学校,以照顾和教育贫困家庭的儿童为主。

随后,英国政府逐渐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制定了相关的教育法规和政策。

法国的学前教育制度0219世纪中叶,法国政府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并设立了公立幼儿园。

法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强调游戏和活动在儿童成长中的重要性。

德国的学前教育制度03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制定学前教育法规的国家之一。

19世纪后期,德国政府颁布了《幼儿园条例》,规定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等。

德国的学前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美国的学前教育制度美国是世界上学前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外国学前教育史 近现代欧美主要国家的学前教育

外国学前教育史 近现代欧美主要国家的学前教育
养全面发展
的正常儿童。 ➢ 初等教育有三种学校类型:为2~5岁儿童设立的保育学校(这一年龄不属于义务教育
之内);为5~ 7岁儿童设立的幼儿学校;为5~ 11岁儿童设立的初等学校,其校内可 附设保育班,招收3~ 5岁的儿童。 ➢ 保育学校或保育班的设置规定为地方教育当局不可推卸的义务。
府颁布了《哈比教育法》,对学前教育的目标做出了规定。根据此法令,法国的 学前教育实际上发挥着四重作用,即教育、补偿、诊断治疗以及与小学衔接的作 用。
二、20世纪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学前教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继续把发展学前教育看成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开 发人力资源、加强科技国防竞争、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法国政府采取
二、20世纪法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二)20世纪下半叶法国的学前教育
➢ 在第四共和国时期,《郎之万—瓦隆教育改革方案》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 的思想,被称为一个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方案。该方案强调教育必
须照顾儿童的个别差异,要顺应儿童的摄年图龄网、能力和心理特点。该方案对战后法
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 进人20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更加重视公立学前教育的发展。1975 年,法国政
问题: 近现代欧美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否正如康德尔所描述的这样?近现代学前教育 的起源是什么?又是如何发展的?让我们翻开历史的扉页,去探寻不同国家学前教育 发展的异同之处和独特路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第十一章 近现代欧美主要国家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英国的学前教育
一、18——19世纪英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创始人是麦克米伦姐妹。1908 年,麦克米伦姐妹在博乌开设实验诊疗所 摄图网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三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三篇

章节习题
• 单选题: • 1. 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主要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
A保育学校B日托中心C学前游戏班D幼儿学校 • 2. 儿童救济基金会发起的、以为幼儿提供游戏场所为明确
目标、以大城市为中心的英国学前教育机构是______。 A日托中心B学前游戏班C幼儿学校D保育学校 • 3. 1972年英国教育科学大臣撒切尔发表《______》,提 出将“扩大幼儿教育”定为内阁要实行的思想教育政策之 一。 A哈多报告B教育白皮书C巴特勒报告D普洛登报告书 • 4. 1881年和1882年的《____》,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 最长的法案。 A巴特勒法案B费里法案C戈勃莱法案D哈比法案
3.应用:分析和评价战后日本学前教育立法的内容、发展和意义
日本《幼稚园令》(1926)
• 1926年,文部省制定了日本第一部《幼稚园令》。该法令 规定幼儿园教育为学校教育中的一环,首次明确了幼儿园 在日本教育体制中的位置;规定幼儿园是为父母都从事生 产劳动、无暇进行家庭教育的阶层的幼儿而设的保育机构; 规定幼儿园以保育幼儿身体健康、培养善良性格、辅助家 庭教育为目的;放宽了入园年龄的限制。
• 7. 苏联1989年制定的《______》反对将同年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 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 A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B学前教育构想C青少年法D幼儿园规 程
• 8. 1922年德国政府制定《______》,强调要设立“白天的幼儿之 家”。 A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B儿童福利法C幼儿园规程D青少年法
2.领会:二战以后各州幼儿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如何 3.应用:德国学前教育机构形式积累,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四、苏联的学前教育
1.识记: (1)《幼儿园规程》(1938年) (2)《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1962) (3)《学前教育构想》(1989年)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案例(3篇)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英国学前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8世纪,英国就开始关注儿童的教育问题。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学前教育体系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逐渐形成的。

福禄贝尔幼儿园作为英国学前教育史上的重要案例,其创立与发展历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二、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1. 福禄贝尔生平简介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August Fröbel,1782-1852)是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牧师家庭,早年从事神职工作。

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福禄贝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创立了福禄贝尔幼儿园。

2.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创立过程(1)教育理念的形成:福禄贝尔在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游戏即学习”的理念。

他认为,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是儿童认识世界、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

基于这一理念,福禄贝尔开始关注幼儿教育,并致力于探索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

(2)幼儿园的创立:1837年,福禄贝尔在德国布兰肯堡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命名为“福禄贝尔幼儿园”。

这所幼儿园主要招收3-7岁的儿童,采用游戏和唱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三、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发展1. 教育理念的传播福禄贝尔创立的幼儿园迅速在欧洲传播开来,吸引了众多教育家前来学习。

福禄贝尔本人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推广工作,撰写了大量教育著作,如《幼儿园教育学》、《游戏与教育》等,对世界学前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幼儿园教育的普及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英国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

福禄贝尔幼儿园的教育理念逐渐被英国社会所接受,英国开始大力推广幼儿园教育。

1890年,英国政府首次设立国家幼儿教育机构,标志着英国学前教育体系的确立。

3. 幼儿园教育的改革20世纪初,英国学前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育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英国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育进行改革。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优质】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优质】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优质】学前教育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能够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以下是对外国学前教育史的一些重要方面的梳理和记录。

一、古代外国学前教育在古希腊,学前教育主要在家庭中进行。

当时的哲学家柏拉图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儿童的性格和习惯在早期就开始形成。

而亚里士多德则更注重通过观察和实践来培养儿童的能力。

古罗马时期,学前教育受到希腊的影响,但更强调实用和纪律。

家庭中的父母和奴隶负责儿童的早期教育,注重培养儿童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二、中世纪外国学前教育中世纪的欧洲,宗教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教会开办了一些学前教育机构,主要目的是向儿童传授宗教教义和道德规范。

在这个时期,家庭仍然是儿童教育的重要场所,但教育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劳动技能和宗教信仰的传承。

三、近代外国学前教育的发展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夸美纽斯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主张普及教育,包括学前教育。

他认为学前教育应该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进行,让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2、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理念福禄贝尔被誉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强调儿童的自我活动和创造性发展。

他设计了一系列的玩具,称为“恩物”,以帮助儿童认识世界。

3、蒙台梭利的教育方法蒙台梭利提出了“儿童之家”的概念,强调儿童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她认为儿童具有内在的发展潜力,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求。

四、现代外国学前教育的特点1、教育目标的多元化现代学前教育不再仅仅关注儿童的知识学习,更注重培养儿童的综合素质,如社交能力、情感发展、创造力等。

2、教育方法的创新各种新的教育方法不断涌现,如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情境教学等,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教育资源的丰富随着科技的发展,学前教育拥有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如多媒体教材、在线课程等,拓宽了儿童的学习渠道。

4、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各国之间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相互借鉴和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

外国学前教育史笔记在我探索外国学前教育史的过程中,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这扇门里,满是有趣的故事、独特的理念和令人惊叹的实践。

先来说说古希腊吧。

古希腊时期的学前教育,那可是相当有意思。

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意识到,孩子的早期教育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孩子就像一棵幼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和培育,才能茁壮成长。

那时候,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幼儿园,但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学堂。

父母会亲自教导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和道德规范。

比如,怎么说话有礼貌,怎么尊重长辈,怎么与小伙伴友好相处。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

他对学前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觉得,孩子在幼年时接触到的东西,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所以,他主张给孩子提供美好的、有益的环境。

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要给孩子一个充满爱和正能量的成长空间。

再把目光转向中世纪的欧洲。

那时候,宗教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学前教育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

教会开办了一些类似于托儿所的机构,但教育的内容大多是宗教教义和道德说教。

孩子们被教导要敬畏上帝,要遵守宗教的戒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一点乐趣。

在那些小小的托儿所里,孩子们也会一起玩耍,一起做简单的游戏。

只是,比起现在丰富多彩的学前教育活动,那可真是简单朴素得多啦。

时间来到近代,欧洲的学前教育迎来了重大的变革。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福禄贝尔。

福禄贝尔这个人可真是了不起!他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游戏的重要性。

他认为,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最佳方式。

他设计了一系列的玩具,叫做“福禄贝尔恩物”。

这些玩具可不是普通的玩具,它们蕴含着教育的意义。

比如,有彩色的球、立方体、圆柱体等等。

孩子们通过摆弄这些玩具,可以认识形状、颜色,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我还记得有一次在图书馆查阅资料,看到了一本关于福禄贝尔的传记。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如何为了学前教育事业四处奔走,如何与保守的观念作斗争。

国外学前教育实践文献

国外学前教育实践文献

摘要:本文从国外学前教育的实践出发,分析国外学前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引言学前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本文通过对国外学前教育实践文献的分析,旨在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二、国外学前教育发展历程1. 英国:英国学前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以福禄贝尔、蒙台梭利等教育家为代表,形成了以游戏、体验为主的教育理念。

20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实行全面普及的学前教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前教育体系。

2. 美国:美国学前教育起源于20世纪初,以杜威、约翰逊等教育家为代表,强调个体差异、自主学习。

20世纪80年代,美国实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3.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学前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以幼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

20世纪90年代,澳大利亚实施《早期教育改革》计划,强调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4. 荷兰:荷兰学前教育起源于17世纪,以哈恩、库尔曼等教育家为代表,强调游戏、自由、创造。

20世纪70年代,荷兰实施《学前教育法案》,确立了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地位。

三、国外学前教育教育理念1. 英国:强调个体差异、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2. 美国:注重个体发展、创新思维、社会实践。

3. 澳大利亚:倡导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关注幼儿情感、认知、社会性发展。

4. 荷兰:重视游戏、自由、创造,关注幼儿身心健康。

四、国外学前教育课程设置1. 英国:以《早期基础阶段》课程为核心,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领域。

2. 美国:以《儿童早期学习与发展》课程为基础,注重个体差异、自主学习。

3. 澳大利亚:以《早期教育框架》为指导,强调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机构的合作。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二篇【可修改文字】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二篇【可修改文字】
免费幼儿园是英国现代保育学校的前身。
第二节 法国的学前教育
一、奥柏林的“编织学校”
法国牧师奥伯林于1776年创设的保育所,在学前教育史 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它以3岁以上的幼 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 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另一 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 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
河。
四、维尔德斯平的幼儿学校
普及幼儿学校;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幼儿教育体系 (一)创办目的
以工人阶级、贫民的幼儿为对象,以保证他们的安全和 健康为目的; (二)教育内容和方法 1.教育内容 ➢ 智育:国语、算数、自然、社会、音乐、宗教
➢ 道德教育方面: 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排除虚伪、下流、贪欲、残酷、
文艺复兴前三杰 1.但丁 《神曲》
2.彼特拉克《歌集》
3.薄伽丘《十日谈》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改革: 重视教育的作用:
确立新的教育目标; 扩大教育对象,创办新兴教育; 增加教育内容,扩充学科范围; 改善教育条件,使用新的教育方法。
二、学前教育的改革 (一)人文主义的新教育提出儿童是正在成长和发展的新人,
三、法国政府的政策及措施
(一)1833年,“基佐法案” 托儿所是初等教育的基础;
(二)纳入公共教育部管辖 1837年,有关托儿所的管理、监督体系的规定;
(三)“托儿所内部规章制度” ➢ 性质 ➢ 保禄贝尔幼儿园的影响
1855年开始引入 (一)为上层社会的幼儿开设幼儿园
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标志着福禄倍尔幼儿园运 动在英国的普及和发展,幼儿园开始面向贫民和工人阶级。
免费幼儿园是由私人出资所创办的,服务对象是贫民 区劳苦大众的3~6岁的幼儿。幼儿园采取免费或只收若干伙 食费的办法,为这些孩子提供食品、衣服以及洗澡、休息、 游戏的场所;并按照福禄倍尔幼儿园的教育方针进行初步教 学,以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学前教育史(外国)

学前教育史(外国)

外国学前教育史第一编外国古代学前教育第一章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认识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过程,了解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一般特征,及对后世学前教育的影响。

1。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是如何产生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在原始社会早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史前社会的幼儿教育产生于原始家庭,实行公养公育。

史前社会是一种共同劳动、共同享用,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形态,人类祖先为了生存和繁衍后代,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来开展对大自然的斗争。

在这种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就产生了人与人,人与集体的相互关系,促进人们需要了解日常生活的知识和生产斗争的技能,而这些品质并不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的,必须从学习中获得。

年老的一辈就自然承担起传授生产、生活经验的责任,教育也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也包含对幼儿的教育。

2。

史前社会分为那四个时期?这四个时期幼儿教育有何变化?史前社会分为以下四个时期:(1)前氏族时期:属于群婚制,按辈份建立起一个个大家庭。

实行儿童的公养和公育。

为了谋求生存和照顾老幼,青壮年捕猎、摘果;老人和体弱者照料年幼的儿童,这是最初的幼儿教育形式。

(2)母系氏族时期:男子外出捕猎,女子留守照顾儿童兼顾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儿童在8岁前一般不分性别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

8岁后男儿跟随男子们外出,学习应做的事情。

女孩仍由妇女教养,开始学习农业和畜牧业的技能.(3)父系氏族时期:儿童的教育改由父亲为主的大家庭来承担。

在以男子为核心组成的一夫多妻制大家庭中,对幼儿的教育一般由成年妇女来进行.有时祖父母也来协助。

(4)军事民主制时期:这是史前社会向奴隶社会发展的一个过渡阶段,私有制产生,在氏族部落里出现了两个首领,酋长负责组织安排日常生活,军事长官负责作战.形成了“军事民主制”。

在教育上,重视和加强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学习使用武器和作战方法,锻炼强健的体魄。

这一时期的幼儿教育也注重于这一方面的熏陶和培养.3。

学前教育史(国外)

学前教育史(国外)

学前教育史(国外)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内容: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简单的军事体育训练;原始宗教、唱歌、舞蹈等。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方法:示范与讲解;观察与模仿;奖励与批评。

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及原因:特征——幼儿教育在家庭中进行,它岁家庭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幼儿教育是公养公寓、民主平等;幼儿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原因——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及相应的社会性质、家庭模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

(二)古代东方四大文明古国:埃及、把理论、印度和中国。

学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奴隶制国家制度的建立与文字的出现等。

古代埃及学前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

形式:家庭教育和宫廷教育。

内容:父辈技艺的传承,包括祭祀、医学、建筑、农务等。

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家庭教育时期和会堂教育时期。

古道印度的学前教育包括:婆罗门教的学前教育;佛教的学前教育。

(三)斯巴达与雅典学前教育的异同点。

共同点:都属于奴隶制国家,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的具体措施,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阶级思想意识,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

不同点: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在培养目标上前者是英勇善战的战士,后者则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前者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冶,后者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眼里和服从,雅典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试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柏拉图的学前教育思想在外国教育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他重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他最早提出优生优育的幼儿教育体系;提出儿童心灵与体质和谐发展的观点;指出故事、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寓教于乐、慎选教材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生时,受国家长老检视,只有强健的、可 能成长为良好战士的婴儿才允许养育成人。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教育形式:
出生后:由善于抚养、调教孩子的妇女进行教养 5—6岁:男孩被父亲带到成年男子聚会的场所,接受
生活方式的初步熏陶 7岁以后:男孩进入国家公育机关“教育场”,集体生活
会 活动接受父亲的影响和教育,或进入学校学习;
女 孩继续在家跟随母亲学习纺织羊毛及做家务活。
教育内容:有关礼貌及宗教色彩的知识,常以父亲的格言及歌 谣的形式进行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 后期罗马的学前教育
基督教的兴起对儿童观及幼儿教养的影响
积极方面:1、婴儿是具有灵魂的人,谴责杀婴无异于谋杀或 异教徒的邪恶行为,改变了杀婴或弃婴的陋习。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寺、 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种姓制度是印度与其他南亚地区普遍存在的社 会体系。种姓制度以婆罗门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 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 地区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 依所居聚落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这些聚落种姓 最后再分成行不同行外婚制的氏族,如此层层相扣, 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印度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第四章 夸美纽斯的学前教育思想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始社会的幼儿教育
一、幼儿教育的性质及形式
前氏族时期—群婚制
儿童公有/公育
母系氏族时期—偶婚制
8岁前后有区别
父系氏族时期—一夫一妻制 全家总动员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个群体中的 女子与另一群 体中的男子互 为共同的妻与 共同的夫
教育内容:军事训练、性格教育
外铄论、国家(或社会)本位论的典型范例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如 环境的刺激或要求,以及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是一个关于解释 个体身心发展动因的名词,和内发论(遗传决定论)相对。 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1.国家对幼儿的体质都十分重视,并采取了“优选法”措施; 2.教育都是在家庭中进行,母亲是天然的教师; 3.轻视任何形式的体力劳动和劳动教育; 4.教育已成为奴隶主阶级及其子女的一种享受和特权,
从小就开始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的熏陶,灌输剥削 阶级思想意识;
但斯巴达和雅典的整个学前教育还处在萌芽阶段。 这些共同点与斯巴达和雅典都是奴隶制国家有关。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的群体, 并与印度的社会体系、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 息相关,可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四、结语
❖ 教育具有了阶级性、等级性 ❖ 儿童公有公育转变为以家庭教育为主 ❖ 特权阶层子弟的教育开始和劳动、
社会生活脱节以及流行父权制
外国学前教育史
李向玲
LOGO 实用文档
绪论
❖外国学前教育史的研究对象 ❖为什么要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 ❖学习外国学前教育史的方法 ❖外国学前教育的历史演变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编 古代学前教育
❖第一章 原始社会及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三章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学前教育
都要重走父辈的从业道路,世代相传地去继承父业。从教育 的形式上看,它具有多样性和等级性。儿童是按照各自出身 的不同而接受相应等级的教育的。从教学的内容上看,它具 有实践性和职业性一般总是家长从事的职业,也就成为儿童 学习和仿效的目标。
❖ 3、古代埃及学前教育的方法:家长制加体罚
实行家长制加体罚,儿童身心备受摧残。
4.在教育方法上,斯巴达强调简练、严厉和服从,雅典 注重和谐、灵活和温情。 这些不同点的产生,是由于斯巴达是实行奴隶主贵族 寡头政治制度的农业城邦,而雅典是实行奴隶主民主 政治的工商业城邦。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二、古代罗马的学前教育
❖ 前期罗马的幼儿教育
儿童观:子女乃父母的私有财产,父亲对子女有生杀大权 教育方式:7岁前由母亲教育,满7岁时男孩跟随父亲参加社
实用文档 LOGO
(二)对偶婚的特点:
❖ 1、与群婚相比,配偶范围逐步缩小到相对稳定 的成对男女之间
❖ 2、与一夫一妻制相比,成对配偶 3、对偶婚仍属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 ❖ 4、对偶婚是具有过渡性质的婚姻形态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二、幼儿教育的内容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一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概况
古希腊 斯巴达 雅典
←两个代表 两个时期→
古罗马 前期罗马 后期罗马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一、古代希腊的学前教育
❖ 斯巴达的幼儿教育 3万(奴隶主)——25万(奴隶和平民)
教育目的:培养性格坚强、英勇善战的军人 儿童观:儿童属国家所有,教育亦是国家的责任;
生产劳动教育
社会知识及道德规范教育
其他(宗教教育、美育、军事体育)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三、幼 儿教育 的方法
观察与模仿 尊长的讲授与示范
其他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四、原始人的儿童观
婴儿是父母的隶属物品
现象:杀婴、弃婴或杀婴献祭 流行的必然性:
生产力水平低,控制人口 对留下的子女更加爱护,教育意识强化
7岁以前:男女儿童受同样的教育 7岁以后:男孩有教仆陪同进文法和音乐学校
女孩一直受家庭教育,学习读写、演奏乐器、 纺织、缝纫、烹饪和刺绣等
教育内容:军事、体育、智育
家庭教育内容:音乐、故事、游戏、玩具、行为习惯的培养 (父亲通常不关心年幼子女的教育 )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共同点: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一节
斯巴达和雅典学前教育的不同点:
1.在婴儿生存权上,斯巴达是由政府官员来决定,而雅 典一般由父母来决定;
2.在培养目标上斯巴达是培养英勇善战的战士,雅典则 要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
3.在教育内容上,斯巴达偏重于身体的养护和品格的陶 冶,雅典则还增加初步知识和音乐欣赏等;
群婚制
亦称“单偶 婚”、“个体 婚”,一男一 女结为夫妻的 婚姻形式
指一男一女在 一定时期内结 成相对稳定配 偶关系的婚姻 形式
偶婚制
一夫一妻 制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一节
(一)对偶婚形成的原因:
❖ 1、相对个体的生产方式要求相对个体的婚姻 ❖ 2、相对稳定的居住环境相对稳定了男女两性的
结合 ❖ 3、自然选择规律不断排斥群婚制 ❖ 4、婚姻禁例增多,随意选偶越来越困难 ❖ 5、人类感情因素发展的结果
儿童公育,送国家特设的托儿所, 母
事柏、拉图
亲喂奶。孩子的本性需要游戏,讲故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4、论幼儿游戏和故事材料的选择
他认识到游戏符合幼儿的天性,应给予满足,原则是游戏 的内容和方式必须符合法律精神;让孩子发明自己的游戏是 最好的;游戏还应与音乐相配合。 重视讲故事,认为这是进行道德、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典。信奉梵教、毗湿奴和湿婆为三大主神。把人分为四种种姓,主张吠 陀天启、祭祀万能、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这些宗教信条,也就是为婆 罗门教的幼儿教育提供了主导思想。
古代印度实行家长制,婆罗门为保证种姓的世袭和尊严,父亲必须在 家里细心指导子女记诵吠陀为经典。种种家庭教育从儿童幼年开始,教 育内容除了身体养护和传授生活知识、行为规范和风俗习惯外,最主要 的是传颂《吠陀》经典。 ❖ 2、佛教的学前教育(识记)
佛教的幼儿教育一般在家庭里进行,主要在信仰方面、公德意识的 养成方面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通过耳濡目染初步了解有关知识 和内容。
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是与种姓制度和宗教神学密切相关的,其中婆罗 门教的教育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婆罗门宗教意识为核心任务的。佛 教教育在印度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幼儿教育的有家庭教育和寺、 庙教育之分。古代印度的幼儿教育始终被浓厚的神学说教所统治。
肉体以拯救灵魂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
第二节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昆体良
普鲁塔克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一、柏拉图
1、生平、著作与世界观
柏拉图
2、学前教育的意义与任务
“凡是开头最重要”“先入为主” 早期教育的任务主要在于对儿童 施加合适的影响,以形成良好的 习惯
实用文档 LOGO
第二章 第二节
3、学前教育阶段的划分及教育内容
7至17岁:接受普通教育,音乐和体育
18至20岁:军事训练、音乐教育、算术、几何、天文
20至30岁:高深的科学理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30至35岁:哲学用辩证法认识真理
35至50岁:积累工作经验
50岁:成为最高统治者——哲学王
岁)
7岁前是学前教育: (出生至3岁——3至7
实用文档 LOGO
第一章
第二节 古代东方国家的幼儿教育

古代埃及
古代希伯来

古代印度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宫廷教育 教育内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
教育形式:家庭教 育、会堂教育 教育内容:父辈技 艺的传承,包括祭 祀、医学、建筑、 农务等 教育方法:家长制 加体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