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学者、学术活动与国家形象传播

合集下载

传播学四大先驱

传播学四大先驱

传播学四大先驱传播学四大先驱一、拉斯韦尔:5w模式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 基本要点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说什么”是指传播的讯息内容,它是由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

符号包括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渠道”,是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

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

“对谁”,就是受传者或受众。

受众是所有受传者如读者、听众、观众等的总称,它是传播的最终对象和目的地。

“效果”,是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所引起的反应。

它是检验传播活动是否成功的重要尺度。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广告而言,拉斯维尔对定义的五项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五要素构成了广告运动的全部内容。

这五个W 对广告效果之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对每一个要素的把握是广告运动能否成功的基础。

5W模式的地位不可撼动,因为它最早明确地将传播过程划分为5个部分或者要素,并且相对应地限定了5个研究领域,有效地描述了传播和规划了传播学研究。

对它的批评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1、这个模式将传播视作劝服性过程,认为传播是传播者打算影响接受者,并且总能取得一定效果——对此人们表示理解,因为拉斯韦尔是从研究政治传播和宣传的角度进入传播学的;2、这个模式忽略了反馈;3、这个模式忽略了传播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影响;4、将传播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传播行为的复杂性;同时将研究领域划分为5个部分,忽略了相互之间的关联——事实上,传播在不断进行,很难独立出一个具体和单一的传播行为。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

国家形象研究综述作者:申洁来源:《山东青年》2015年第02期摘要:随着学界国际政治研究的日趋成熟,“国家形象”作为一国综合实力的代名词不断受到关注。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内容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国家形象研究的论文进行梳理,力求呈现国家形象研究的整体框架,寻求研究不足。

研究发现,从研究角度上看,国内外学者对国家形象研究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

國外学界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基本上秉承了4种研究路径:现实主义“软实力”研究路径、建构主义研究路径、国际政治心理学研究路径和公共关系的研究路径。

国内对国家形象的研究则主要涉及国际关系理论角度、公共外交角度、媒体传播策略角度三个角度。

但在研究方法上相对单一,定性研究多于定量研究,无法向读者呈现一个完整、系统的国家形象图谱。

关键词:国家形象;综合实力;软实力随着国际政治研究的日趋成熟和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国内学术界关于国际关系问题的研究逐渐发生了转变:国际关系研究的对象从以往对主权国家、政府间组织的研究扩展到非政府组织间的研究,以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断增多;国际关系研究的领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学者从以往对传统政治、军事的关注逐渐扩展为对环境、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研究;学界对外交领域的研究也进一步扩展,由以往只关注政府间外交即官方外交,逐渐扩大到关注民间外交、公共外交等领域。

基于这些国际政治研究方面的变化,对“国家形象”一词的研究开始不断受到学界的关注。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被认为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①因此,国家形象的研究对我国“软实力”乃至综合国力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国外研究成果综述一般而言,国外学术界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段: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关于国家形象的研究被看成是萌芽时期。

这一时期,国家以及军队形象是西方国家研究的一个角度,但分析较为简单,主要体现为政治军事著作中的零星思想和只言片语。

传播学奠基人

传播学奠基人

一:(1)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Dwight Lasswell,1902-1980)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他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集中在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研究。

1 927年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出版轰动一时,成为宣传学的经典著作。

1948年,发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这是他对传播过程,结构及功能作的一个较全面的论述,成为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文章明确提出传播过程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谁传播,传播什么,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向谁传播和传播的效果怎样,后人称之为"拉斯韦尔公式"。

指出传播的三大作用和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播遗产(文化)总之,他在宣传分析领域的成就是巨大的,对传播内部结构和外部功能的分析方面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

(2)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1890-1947)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心理学中"场论"和"群体动力论"的最先提出者,并创立群体动力研究中心。

群体动力论主要研究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特别关注群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和影响。

从研究中可以得出: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群体的规范可以直接制约和影响个人的行为。

二战中他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对军队士气问题的研究,同时还进行了劝诱人们改变饮食习惯的研究。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对美国传播学的建立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层面和方法。

卢因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提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概念,"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重要理论。

(3)保罗·拉扎斯菲尔德(Paul zarsfeld,1901-1976)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

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基于对研究方法作出的贡献,被称之为传播学研究的"工具制作者"(toolmaker)对传播研究方法贡献在于统计调查、抽样分析、数据整理等科学主义研究方法。

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传播的例子

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传播的例子

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传播的例子学者明星化是指将学者作为公众人物,通过媒体宣传和社交媒体平台的推广,使其在大众中获得知名度和影响力。

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传播,可以帮助学者将研究成果更广泛地传播给公众,提高科学普及的效果。

下面是一些以学者明星化有利于学术传播的例子:1. 方舟子:方舟子是一位化学博士,他通过自己的微博和博客等社交媒体平台,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向公众解释科学问题。

他的影响力使得大众更加关注科学知识,提高了科学素养。

2. 萨拉·赫尔芬贝因:作为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神经科学家,萨拉·赫尔芬贝因经常在电视节目和讲座中分享她对大脑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她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复杂的科学概念,受众广泛,帮助普及了神经科学知识。

3. 吴其昌:吴其昌是一位著名的艺术史学家,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传播,影响了中国的艺术史研究。

他的著作《绘画论》被誉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对中国绘画史的研究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4. 尼尔·德格拉斯·泰森:作为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尼尔·德格拉斯·泰森通过电视节目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普及天文学知识。

他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解释科学问题,帮助公众了解宇宙的奥秘。

5. 王丹:王丹是一位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伦理学和政治哲学。

他通过书籍和公开演讲等方式,向公众传播哲学知识,并提出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他的影响力帮助了许多人思考和探索生活的意义。

6. 约翰·霍普金斯:约翰·霍普金斯是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史和文化。

他通过书籍和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7. 罗伯特·希尔:罗伯特·希尔是一位经济学家,他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公共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

他通过博客和社交媒体等渠道,向公众解释经济学原理,并提出自己对经济问题的看法。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

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中的概念混淆与实践误区郭毅【内容提要】面对国际形象下滑现实与国际声誉期待之间的巨大落差,急需厘清一些基础性问题。

国家形象不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它的层次更为复杂,也更难以人为操纵,故应避免将提升国家软实力的策略简单套用在国家形象对外传播的思路上。

国外相关理论提示,开展国家形象对外传播工作要遵循国家形象的认知和传播规律,以更平和的心态、更多的耐心看待国际形象的下滑和提升。

【关键词】国家形象 软实力 对外传播海外著名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20年10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好感度已降至历史低点。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澳大利亚、英国、德国、荷兰、瑞典、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加拿大和日本,仅有少数民众对中国抱有好感。

一边是“中国威胁论”和海外歪曲丑化中国报道的持续发酵,另一边是复兴之路上国际形象的不断下滑,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显得迫在眉睫。

近年来我国在提升国家形象方面并非无所作为,但尽管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各种举措,在民调机构的数据面前,仍感收效甚微。

正如学界所说,国外公众对中国的认知“与我们的国际声誉期待之间有着巨大落差”。

①这不禁令人疑惑:我们的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思路是否正确?围绕国家形象提升战略,国内现有研究主要是对本土经验的总结和对微观策略的展望。

这些研究虽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碎片化问题,但对提升我国形象的艰辛探索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有关国家形象的理论探讨和相关概念的清理似乎是现有研究的盲区。

以至于像“国家形象究竟是不是一个准确规范的学术概念”这类最基础性问题,竟然还会在我国学界存在争议。

②当对基础性问题模棱两可,微观策略的探讨就容易缺乏解释力甚至走偏。

借助相关理论厘清国家形象的概念和原则,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宏观、更科学的角度思考国家形象,也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规避实践中的误区。

一、国家形象:一个内涵清晰的跨学科概念“国家形象”概念在不同学科之间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概念移植和挪用。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

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模式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如何构建和塑造自身国家形象的学术论文。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分析中国国家形象的历史演变、现状特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揭示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塑造国家形象的独特模式和策略。

在全球化日益加速的今天,国家形象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软实力资源,对于提升国家国际地位、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的大国,其国家形象的塑造对于塑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认知和态度,进而推动中国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模式的深入研究,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展示自身形象、传播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治理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分析法、案例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系统地总结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揭示其背后的深层次逻辑和规律。

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际环境下如何调整和优化国家形象塑造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通过比较研究法,分析不同国家在国家形象塑造方面的异同点,从而为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模式的深入研究,本文期望能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塑造和传播自身形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国家形象塑造的理论基础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复杂过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政治学、传播学、国际关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

这些学科的理论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

在政治学领域,国家形象被视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身实力、价值观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政治学的理论强调国家形象塑造需要符合国家利益,通过有效的战略规划和政策实施,塑造积极正面的国家形象,以增强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中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2021

中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 2021

我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2021一、概述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学者们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影响着整个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方向。

而评选出《我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正是为了准确地反映学者们在学术和社会上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二、排行榜评选标准1. 学术成就:包括发表的论文数量、论文被引用情况、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等。

2. 学术影响力:包括学术活动、学术交流、学术成果对学术界和社会的影响等。

3. 社会影响力:包括学者在政策制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方面的参与和影响力。

4. 学术声誉:包括学者在国内外的学术声誉、学术成就获得的奖项和荣誉等。

三、排行榜结果1. 我国社会科学院的张三教授荣登榜首,他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对社会的影响力被广泛认可。

2. 清华大学的李四教授排名第二,他在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备受关注,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 北京大学的王五教授排名第三,他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交流活动使他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界的佼佼者。

四、对排行榜的看法我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对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引导学者们注重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鼓励学者们积极参与社会和政策的讨论,提高学术成果对社会的影响力。

五、排行榜的意义1. 激励学者:排行榜的出炉可以激励更多的学者投身社会科学研究,积极提高学术水平和影响力。

2. 提升学术地位:被列入排行榜的学者们将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学术地位。

3. 促进学科发展:排行榜的公布将有利于引导学者们在特定领域深入研究,推动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六、对未来的展望我国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的推出标志着我国社会科学研究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学者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为我国社会科学研究做出更大的贡献,推动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传播学中重要的人物拉斯韦尔1:宣传分析和传播过程,他提出了传播的三大功能,还提出了著名的“5W”模式。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1927)是宣传分析的代表作。

《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主要贡献: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他首先用政治学观点对传播学进行系统的研究,是公认的“宣传和政治符号理论发展的先驱”。

第二,他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和传播“三功能说”,前者比较完善地描述了传播的过程,明确了传播学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五个基本内容,为当代传播学研究指明了方向。

后者则为赖特、韦伯等学者以后对传播功能作出进一步的理论阐述,奠定了基础。

第三,他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从宏观上初步探讨了传播的社会功能等基本课题.第四,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由于该法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立下了功勋.第五,他用定量语义学的方法,比较了有意义的政治符号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在主要新闻机构的分布,为传播学研究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5W模式模式的提出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最早以建立模式的方法对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行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基本要点其称谓来自模式中五个要素同样的首字母“W”。

这五个要素又构成了后来传播学研究五个基本内容,即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研究、受众研究和效果研究。

这五个要素各有其自身的特点:“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和传递的任务。

传播者既可以是单个的人,也可以是集体或专门的机构。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

传播学“四大先驱”与集大成者传播学“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哈罗德•拉斯韦尔(1902~1978)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学家,也是一位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传播学者。

传记作家形容他为“犹如行为科学的达尔文”。

拉斯韦尔对传播学的贡献(1)1927年出版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的宣传技巧》,是早期传播研究的经典之作。

(2)1948年发表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对传播学来说,是早期(1948年)传播学研究的经典成果之一;是一部纲领性的力作;是一部传播学的独立宣言。

所有的传播学研究都是对拉斯维尔这一论文的注释,因为它涉及了传播学中的绝大部分基本内容。

总体看来,这篇论文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①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

拉斯维尔认为,一个传播过程包含五大要素:——“5W”模式: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whom)说——通过什么渠道(which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hateffect)。

同时,又提出五种与之相对应的传播研究:“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这五种分析涵盖了传播研究的主要领域。

②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的社会作用。

开阔了传播的三大作用:监视环境、协调社会、文化传承。

这三个功能主要是从政治学角度着眼的。

补充:1959年查尔斯·赖特又从社会学的角度,为其补充了“娱乐”功能。

由此,形成了传播学中经典的大众传播四功能说。

(3)其他贡献:发明了定性和定量测度信息的方法论;关于政治宣传和战时宣传的研究;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到美国社会科学,并使其与政治分析相结合,从而在社会层面上运用了个体内部的弗氏理论;帮助创办了政策学。

虽然拉斯韦尔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传播学学者,但无疑在今天的传播学研究领域中,弥漫着诸多拉斯韦尔的思想和作品。

他的许多开创性的工作,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范围和层面,他是当之无愧的传播学奠基人之一。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的国家形象传播研究所谓国家形象,其实是一个美国学者提出来的非常学术的词语,通俗的说,它是一个双方面的东西,就是一个国家认为自己该是什么样的,并且按照这个方向来塑造形象,另一方面,则是其它国家的民众认为这个国家是什么样的,两相结合就是国家形象了。

长期以来,中国对外宣传都会强调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神秘古老。

这会给外国人造成中国“难解之谜”的印象。

神秘化就意味着会被边缘化。

比如,在不少美国国民的心中,说起中国就是饺子和功夫,说到对中国人的印象就是勤劳勇敢,中国的形象还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且这个概念,还没有和落后松绑。

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单方向概念输出或者说传统媒体的国家形象宣传导致的问题,缺乏沟通交流就缺乏理解。

21世纪,一个国家在构筑其国家形象,向国际社会传播其价值理念及文化输出时,传播手段与传播环境与先前已有很大不同,以web2. 0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建构与传播国家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平台与全新渠道。

这种新媒体新渠道也必然改变着国家形象传播的手段、内容、和效果。

新媒体对国家形象的“渗透式影响”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这种不同在于更有利于实现双向沟通。

传统的软实力传播大体上都是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的,而新媒体最大限度地扩大了双向沟通,可以更好地传达我方价值观与我方立场。

其作为建构与传播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已渐渐为大多数国家接纳并采用,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运用新媒体,特别是运用web2.0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进行的公共外交是目前外交的一种新发展,是一个国家软实力提升的全新思路,新媒体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政治因私人化的呈现而显得民主化与温情化,传播因多介质多渠道而变得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国家形象传播的内涵、基本原理

国家形象的内涵分析
第一,国家是形象塑造和传播的主体
社会公众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是自发的、零碎的、不系统的; 国家战略层
第二,外部国际公众是国家形象认知的主体
认知心理、文化 、信息→思想观念结构
第三,国家形象的相对可塑造性
它是指作为国家形象塑造主体的国家可以根据本国的国家形 象定位以及国家形象战略,进行全面的国家形象塑造。(有 所作为、主动作为) 国家形象感受主体根据自己的化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 有意或无意地美化或丑化、强化或弱化某国形象。 可塑性是有限的
意识形态对抗、利益冲突
贴标签
国家形象与国家品牌
国家形象概念化的最终结果就是国家品牌。 国家历史+客观现实→核心领域(概念)→稳 定的评判+国家标识(国旗、国徽、国歌等 等)→国家品牌 国家品牌专家西蒙·安霍尔特:国家品牌六 边形。
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冷战后基辛格提出美国价值观推广——约瑟夫·奈 提出了‛间接权力增值论‛,认为以思想力量为主 体的感召式权力也即‚间接权力‛比威慑式权力更 为重要,而义成本更小。 在国家综合国力的研究中,良好的国家形象完全可 以,甚至更应该归为国家‚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 分,以及增强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近年来,‚公共外交‛的概念日益流行。所谓公共 外交,就是‚旨在通过公众传播的手段影响其它国 家的人民,进而影响其它国家政策。也是塑造国家 形象,提升软实力。 国家形象与‚软打击‛
国际市场上,人们对某个国家的产品形成的总体印象和 评价)
创新能力是国家经济形象的重要特征 国家整体形象与经济形象存在着互相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崩溃论、威胁论)
安全形象
安全是一个主权国家最基本的生存诉求,同时也是影响公 众对一国国家形象评价优劣褒贬的重要因素。 传统安全观:军事安全 综合安全观:全球化时代,国际秩序,人类共同的安全、

国家形象理论研究述评_季乃礼

国家形象理论研究述评_季乃礼
最早对国家形象理论进行研究的是博尔丁 ( K. E. Boulding) 。在他看来,形象是对行为体 ( behavioral units) 总体的认知、情感和评估结构③。这里的行为体实际上指国家。之后,斯科特 ( W. A. Scott) 对“形象”一词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解释: 一个国家的形象,包含了人们对该国进行思 考时,认知( 或想象) 的总体属性,在抽象的含义上来说,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行为三方面。其中, 认知的属性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情感部分体现为喜欢与否,通常与支持与否相关。行为部分是 根据知觉到的属性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回应④。“image”既可以译成“形象”,又可以译成“印象” 等,同时“image”的对象是特定的,是有关他国的印象。因此,国家形象理论,通俗地讲,是指一个 国家的政治精英和民众对其他国家的印象。
Handbook of Political Psycholog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3.
·106·
国家形象理论研究述评
三、影响国家形象形成的宏观因素
国家形象的形成有两大来源: 一是宏观因素,国家的一些因素对受众的影响; 二是微观因素,受 众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特质也会对宏观的环境做出反应,从而导致受众行为的差异。在探讨宏观因 素时,学者们关注到国家的实力、文化以及威胁还是机遇等诸因素的影响。
二、国家形象理论释义
国家形象理论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提出。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国际关系的研究中强调国 家实力的现实主义理论大行其道,但忽略了对人们心理的考察。一些学者,譬如汉斯·摩根索
① 荆学民、李彦冰: 《政治传播视野: 国家形象塑造与传播中的国家理念析论———以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良性互动为理 论基点》,《现代传播》,2010 年第 11 期。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

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摘要四大奠基人似乎已经成为传播学常识,虽然从外国引进传播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我国许多学者投入其中,并发表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挑战权威,追溯历史,努力探寻传播学的奠基人到底是谁,让传播学的历史更加充满现实感,也增加学者们对传播学的兴趣,对研究传播活动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斯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罗杰斯黄旦胡翼青一对四大奠基人的异议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被斯拉姆确定为传播学四大奠基人,在学界已经是一个常识,我们的传播学教科书称“20世纪以后,有四位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对传播学的建立产生了直接影响,他们是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霍夫兰、卢因。

”罗杰斯在其《传播学史》中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个学术的“神话”。

虽然他们的确在传播学开创史上有不小的贡献,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创始人,其中有几个人对构成传播学来说,具有与这四个人相等或更大的影响。

罗杰斯列举了施拉姆、帕克、阿多诺、香浓、维纳和莫顿等人,而且认为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促成传播学方面重要进步的学术团体,都是被有关四大奠基人神话忽略掉的学术团体,这是对传播学史一种严重的简单化做法。

1黄旦认为罗杰斯在他的《传播技术-社会中的新媒介》一书中,清楚地勾勒了美国传播研究从来源到制度化的发展图,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上面没有李普曼,他希望“将李普曼置于芝加哥学派和四个先驱者之间,构成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拉斯韦尔的历史线条”。

“芝加哥学派或者霍克海默们未必就辱没了门庭”,至少芝加哥学派无论如何是够格的。

“罗杰斯的处理自有其道理,但在我看来,就传播研究变化的具体线路而论,李普曼是不能缺席的。

之所以如此,还不在于《舆论学》中的观点与后来大众传播研究的联系,更在于李普曼是芝加哥学派到大众传播建立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缺少了这一环,整个变化,尤其是其中的偏移,就难以具体展示。

正因如此,我更倾向于在罗杰斯的这个图表上,从传播观念及其研究的角度,为李普曼添加一个座位,置于芝加哥学派和四个先驱者之间,构成芝加哥学派、李普曼到拉斯韦尔等的历史链条,并以此作为本文论述的基本空间。

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物和文化名人

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物和文化名人

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物和文化名人文化传播是人类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我们学习和认识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文化人物和文化名人在文化传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以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为人们树立了标杆,如同灯塔一般为人们指引文化发展的方向。

一、文化传播的文化人物文化人物是指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文化人士,他们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化人物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不朽的文化瑰宝。

孔子是中国古代德育教育领域的杰出代表,他提出的“中庸之道”、“仁爱之道”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为后世所公认。

深受人们的尊敬和崇敬。

李时中是中国古代医学界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临床医师之一,他所著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文化人物,他具有创新性和开拓性,是中国中医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古今中外,文化人物有很多,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文化名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化思想和艺术创作,对社会文化传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文化传播的文化名人文化名人是指比较知名的文化创作者、传媒从业者、艺术家等,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和形象影响了大众,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陈升是中国的文化名人之一,他是一位著名音乐人,以其独特的音乐创作和热爱自然的个人形象和生活方式,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他的音乐作品以个性化和富有创意的风格为主,传递出自由、独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冯小刚是中国电影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电影作品以幽默的表现方式和犀利的社会观察力为特色,深受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他的电影作品对中国电影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电影文化的传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除了以上的文化名人,还有许多在各自领域内具有重要贡献和声誉的人物,如电影导演张艺谋、诗人北岛、小说家莫言等等。

三、文化传播和文化人物、名人的关系文化人物和文化名人在文化传播中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通过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为人们树立了标杆,成为了文化发展的风向标和灵魂担当。

杰出校友分类

杰出校友分类

杰出校友分类
杰出校友可按照其所从事的职业或领域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政界:包括政治家、政府官员、国家元首等。

例如,美国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是哈佛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2. 商界:包括企业家、首席执行官、投资者等。

例如,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是普林斯顿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3. 学术界:包括学者、教授、科学家等。

例如,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苏黎世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4. 艺术界:包括艺术家、演员、作家等。

例如,作家弗朗茨·卡夫卡是查理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5. 体育界:包括运动员、教练、体育官员等。

例如,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是北卡罗来纳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6. 社会活动家:包括人权活动家、慈善家、环保活动家等。

例如,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是牛津大学的杰出校友之一。

这些分类方式仅为示例,实际上杰出校友可以根据其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进行更细致的分类。

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科学家形象的建构与传播

2023-11-05CATALOGUE 目录•科学家形象概述•科学家形象的建构•科学家形象的传播•科学家形象传播的挑战与对策•科学家形象传播的案例分析01科学家形象概述科学家形象的定义科学家形象是指公众对于科学家的整体印象和认知,包括科学家的外貌、行为、性格、成就等方面。

科学家形象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包括科学家的个人特征、学术成就、社会影响力等,同时也受到媒体、文化、社会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科学家形象是公众对于科学家的客观认知,是基于科学家的实际表现和成就形成的。

客观性科学家形象的特征科学家形象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个科学家的认知和评价可能存在差异。

主观性科学家形象是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科学家的行为和成就发生变化时,公众对于他们的认知和评价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可变性03有助于提高科学家的职业发展良好的科学家形象可以增强科学家在学术界的竞争力,有助于科学家的职业发展。

科学家形象的重要性01增强科学家的社会影响力良好的科学家形象可以增强科学家的社会影响力,提高公众对于科学家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02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良好的科学家形象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关注科学研究,有助于科学知识的传播和发展。

02科学家形象的建构科学家的外貌与形象外貌通常被描述为拥有高智商和冷静的气质,身材修长,戴眼镜,穿着整洁的白色实验服。

形象科学家通常被视为非常聪明、理性、客观、冷静且有条理的人,他们的形象通常与实验室和科研设备联系在一起。

性格科学家通常被认为是非常严谨、认真、专注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人,他们对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有着强烈的热情和追求。

品质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科学家还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勤奋努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

科学家的性格与品质科学家主要从事研究工作,探索未知领域,发现新知识,解决科学难题等。

成就科学家的成就包括发表高水平的科研论文、获得科研基金资助、取得重要的实验成果、推动科技进步等。

国内顶尖级哲学大师世界公认的现代十大思想家排名

国内顶尖级哲学大师世界公认的现代十大思想家排名

国内顶尖级哲学大师世界公认的现代十大思想家排名世界顶级哲学大师排名:夏书章:中国行政管理学奠基人、开拓者,毕生致力于该学科研究、建设,成为中国公共管理学泰斗。

2018年中山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一位99岁的老人双手高擎着重达5公斤的权杖,率主礼教授队伍缓缓步入会场。

从2006年至今的12年,这已经成为这所大学每年毕业典礼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出生于1919年的夏书章,创造或参与了中国行政管理学发展史上的许多“第一”,被公认为这个学科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他把一生的热情和心血,都倾注在了这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上,被誉为中国行政管理学一部“活的教科书”。

如今,堪称“道高、业精、德馨”的夏书章以近百岁高龄坚持给博士生开题、授课,并且笔耕不辍,定期为《中国行政管理》杂志撰写《夏老漫谈》专栏稿件。

世界顶级哲学大师排名:颜廷利:教授,当代文化名人、中国著名文化大师颜廷利教授个人简历,颜廷利,字弃安,号求前,1971年生于山东济南,当代思想家、教育家、世界著名国学易经大师,曾以原创'升命学说’理论思想影响全球文化领域,例如,学校是学孝的地方,学校是学笑的天堂;小学生学生,中学生学升,大学生学圣等经典语录享誉国内外,尤其是最近几年,一篇原创对联撇捺人生,更是红遍互联网各个角落。

中国现代哲学大师排名:陈征:马克思《资本论》深奥而难以理解,陈征经过锲而不舍的钻研,自己编写教材,让广大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资本论》的智慧光芒。

2018年7月18日,从正在德国柏林举行的世界政治经济学会第十三届论坛传来一个喜讯: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陈征教授荣获本年度唯一一项“世界马克思经济学奖。

”陈征,1928年出生,曾任福建师范大学原校长、博导、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教学与研究。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陈征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也是新时代经济学界的一位泰斗和楷模。

他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培养了一大批经济学界的优秀人才。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及社会经济的日渐发展,人们热切渴望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学 术研 究之 外 ,还 经常 参 加学
术 研 讨 会 ,提 供 培 训 、咨 询 ,进 行 公
及 ,但 学 者 战 略 一 直 是 西 方 文 化 外 交
的 核 心 战 略 。下 文 将 用 两 个 案 例 说 明 西 方 如 何 在 中国 实 施 学 者 战 略 。
众演 说 ,接受 媒体 采 访 。他 们并 不讳

学 者 的 影 响 力还 来 自他 们 的 专 家
地 位 。学 者 是 某 个 领 域 的 专 家 ,其 知
总 之 ,学 者 的 多重 身 份 、权 威 地 位 、工 作 性 质 与 学 术 立 场 都 说 明 学 者
识 结 构 是 纵 深 型 的 。经 过 对 某 个 研 究
领 域 长 期 、深 入 的 钻 研 ,学 者 对 该 领 域 的 知 识积 累 比一 般 人更 丰 富 完 善 ,
方学 者会 在 其简 历 中一一列 举参 与 的
活 动 。 例 如 ,美 国 的 中 国 问 题 专 家骆
思 典 ( t lyR sn)是 南 加 州 大 学 Sa e oe n 政治 系教 授 和东 亚研 究 中心主 任 。在
学 者 的 影 响 力 也 来 自他 们 生 产 、 传 授 、传 承 知 识 的 工 作 性 质 。学 者 在
象传 播 中所具 有 的价值 鲜 有论及 。但
事 实 上 学 者 身 份 的 权 威 性 和 可 信 度 更 高 , 由学 者 参 与 的 学 术 活 动 产 生 的 影
响 更 客 观 、深 入 、持 久 。
和社 区 的服 务成就 。 因为学 者 的多重 身份 ,他 们 的 影响 力往 往 超 越 课堂 ,
和 意 见 领 袖 的 地 位 ,往 往 使 他 们 成 为
以很 便 利 地 在 多种 职 业 身 份 中 穿梭 。 他 们 的影 响力常 常 与其学 术活 动 的丰
富程 度密 切相 关 。学者 们在 承担 课堂
政 府 制 定 政 策 时 的 智 囊 团 ,解 读 新 闻
事 件 的 重 要 消 息 来 源 。 在 国 外 ,很 多
学 者 战 略 在 西 方 公 共 外 交 或
文 化 外 交 中 的 应 用
虽 然 学 者 及 其 学 术 活 动 在 我 国 国家形 象传 播 中所具有 的价 值鲜 有论
知 名 的 中 国 研 究 者 同 时 也 是 各 自政 府 对 华政 策 的智库 成 员。骆 思典 教授 在
其 简 历 中提 到 自 17 9 9年 以 来 , 他 接
言 自己身份 的多 重性 。 中国学 者会在 其 名 片 上 尽 显 自 己 的 各 种 头 衔 ,而 西
受 过 新 华 社 、中 央 电 视 台 和 儿 乎 所 有 美 国 主 流 媒 体 无 数 次 采 访 ,发 表 关 于 各种 中 国话题 的 言论 。 中国问题 专家 利 用 自己的学 术专 长对 中 国的解 读更
加 深 入 、全 面 ,甚 至 帮 助 纠 正 媒 体 对 中国的偏见 。
案 例 一 : 国 文 化 委 员 会 在 一 所 英 中国高 校的 学者 战略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英 国 文 化 委 员 会 在 广 东 外 语 外 贸 大 学 ( 广 州 外 国 原 语 学 院 )的 英 文 学 院 先 后 开 展 了 教 材
有 效 性
与 媒 体 从 业 人 员 相 比 ,学 者 在 国 家形 象 传 播 方 面 具 有 独 特 的 优 势 。 学 者 的 影 响 力 首 先 来 自他 们 的 多
重 身 份 。 与 单 一 的 记 者 身 份 相 比 ,学 者 通 常 多 种 身 份 兼 于 一 身 : 师 、研 教 究 者 、顾 问 。职 业 特 点 使 得 学 者 们 可
战略 实施 的渠道 比单靠 改善报 道 的媒
体 战 略 更 加 多 样 化 。 因 此 ,在 塑 造 国
家 形 象 中 , 如 能 发 挥 学 者 的 作 用 , 由 他 们参 与的 学术 活动产 生 的影响 会更
客 观 、深 入 、持 久 。
对 纷 繁 复 杂 的现 象 解 读 更透 彻 深 邃 。 学 者 的深厚 学识 奠定 了他 们作 为权威
体 相 比 ,学 者 及 其 学 术 活 动 在 国 家 形
系 全 国 委 员 会 、世 界 银 行 、多 家 律 师 事 务所 做 顾 问 ) 以及 为 美 国政 府和 ,
非 政 府 的 智 库 做 关 于 中 国 的 报 告 。骆 思 典 把 自 己就 中 国 问 题 进 行 的 公 共 演 说和 接受 媒体 采访 都视 为对 专业 领域
影响有影 响力 的人
学 者 、学 术 活 动 与 国 家 形 象 传 播
杜 慧 贞
在 传 统 意 义 上 , 国 家 形 象 传 播 的
偿或 无偿 的顾 问工作 ( 括 为美 中关 包
的 学 生 少 则 几 十 人 多 达 几 百 人 ,其 一
主 要 渠 道 是 大 众 媒 体 ,但 中 外 媒 体 的 制 度 差 异 使 得 我 国 利 用 媒 体 改 善 国 家 形象 的 战略 实施不 如 人意 。与 大众媒
而 渗 透 到 政 治 、 商 业 、社 会 组 织 和 公
比 , 学 者 的 文 章 和 著 作 更 有 历 史 的 穿
透 力 。 所 以 ,学 者 的 影 响 力 比 记 者 更
加持 久 。
众 。越是 知 名的学者 , 响 力越广 泛 。 影
学 者 战 略对 国 家形 象传 播 的
生 的 影 响 力 能 跨 越 几 代 学 生 、甚 至 代
代 相 传 。 国 外 渚 多 历 史 悠 久 的 中 国 学 研 究 中 心 尤 其 能 体 现 衣 钵 相 传 的特 点 。 西 方 很 多 研 究 中 国 的 学 者 在 著 作 的致 谢页都 提到 老师 对他 们研 究兴趣 的 影 响 。 另 外 ,与 易 碎 的 新 闻 作 品 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