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现象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对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对称》

《有趣的对称》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现象,知道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的物体。

2.能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发现对称的基本特征,并能够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发现对称现象,了解对称的基本特征。

2.教学难点: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图案。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剪刀、彩纸、直尺、圆规、对称图案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学生操作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物体,如蝴蝶、剪纸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二)探究对称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份材料,要求学生用剪刀、彩纸等材料,制作一个对称的图案。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基本特征。

(三)深化对称1.教师出示一些复杂的对称图案,如八卦图、五角星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它们的特点。

(四)设计对称图案1.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对称图案,如矩形、正方形等,要求学生运用对称的方法设计一个复杂的图案。

2.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3.学生展示作品,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对称的美。

3.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对称有什么作用?”五、教学反思1.导入环节,我利用生活中的对称物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探究对称环节,学生通过操作,加深了对对称现象的理解,发现了对称的基本特征。

3.深化对称环节,我出示了一些复杂的对称图案,引导学生发现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4.设计对称图案环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出了许多精美的对称图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二、教学难点补充教学过程完善:(一)导入(二)探究对称1.学生分组操作,教师提问:“你们在制作对称图案时遇到了什么困难?”学生可能会回答:“我不知道怎么保证两边完全一样。

大班计算活动对称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计算活动对称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计算活动对称教案1. 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的基本概念及特点;2.通过与自己的身体、绘画等现象的分析、总结,初步感受对称的趣味和美;3.发挥小组合作意识,比较不同图形上下、左右对称性;4.能够感性理解对称,通过活动加深对对称性的感受。

2. 教学准备1.订制相应课件和PPT;2.准备碎纸条、对称绘画表格及画笔彩纸等教具。

3. 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轻松的音乐配上相应图形的幻灯片环节;2.宝宝们与教师一起讨论、分析图形的一些特点,包括形状,颜色等。

3.2. 游戏环节1.给孩子们讲述对称的基本概念,并通过小游戏来巩固学习,如将身体上对称的部位比较和拍照留念,将左右对称性图形对折等;2.对孩子们的游戏表现做简单的评价,如高兴地问候孩子“好聪明”等鼓励性的语言。

3.3. 活动环节1.进行对称积木游戏,让孩子们将围堵积木搭起来,并试着找一种对称方法;2.进行对称绘画,先将一张画纸对折之后,不同的颜色和造型的涂抹拼凑出完美对称的图形。

3.4. 总结环节1.在与孩子们讲述对称特点之余,做一些关于发现和造型设计方面的游戏,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创造出自己对称图形作品;2.展示孩子们的作品,鼓励他们试着描述作品的特点和发现对称性的趣味。

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采用了多种交互式教学模式,包括了对称绘画、对称积木游戏等,通过这些教学模式完成对对称的感性理解和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先是通过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和引导,比如学习身体上的对称特点、颜色图案和不同的对称设计等,来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通过游戏活动、观察实例、绘画等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增加了趣味性,使得孩子们更有积极性地参与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坚持“慢慢来”“重点突出”的原则,帮助孩子们掌握对称的概念、方法和技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问题的相关性和生动性。

需要同学们理性地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学习进度,制定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多方法并重,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和优质,提升孩子们的学习质量和整体素质。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对称》

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对称》

《对称》中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和感知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概念。

难点:运用对称知识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对称物品、剪刀、胶水等。

2.学具:剪刀、胶水、彩纸、水彩笔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对称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现象。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对称的概念,并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对称:对称就是两边看起来一模一样。

邀请幼儿找出教具中的对称物品,并尝试解释它们的对称特点。

3.感知对称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对称”游戏,引导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对称的物品。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发现,并简要解释对称的特点。

4.动手操作教师发放剪刀、胶水、彩纸等材料,引导幼儿创作对称的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成果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简要评价他们的创作成果。

鼓励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反思1.优点本节课通过游戏、动手操作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对称知识。

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师在创作环节给予幼儿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鼓励他们创新和合作。

2.不足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仍有困难,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讲解。

在创作环节,部分幼儿对剪刀和胶水的使用不够熟练,教师需要提前进行技能培训。

3.改进措施针对幼儿对对称概念的理解困难,教师在下一节课可以采用更多的实例进行讲解,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

在创作环节,教师可以提前对幼儿进行剪刀和胶水的使用培训,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创作。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认为幼儿对对称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够在生活中发现和感知对称现象。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对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对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有趣的对称》教案概述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认识对称现象的特点,并能够运用对称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

教学内容对称的概念、对称现象、简单图形的对称变换。

教学时间本次教学活动需要2课时完成。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45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对称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每个图形的特点和对称现象。

2.呈现一个磁性板和一些磁片,教师示范如何利用磁片进行对称变换,让学生学习并模仿。

3.学生使用磁片对指定的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并就变换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和探究。

4.学生利用珠算工具对制定的图形进行对称变换,并就变换前后的图形进行比较和探究。

第二课时(45分钟)1.学生自行匹配不同的对称图形,总结对称规律。

2.教师介绍关于对称的知识,从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和一些相应定义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对称的含义、性质和分类。

3.学生利用对称的方法画出一个关于同心圆和一条线的图形,并在自己的讲台上进行展示。

教学评价通过磁片和珠算工具进行对称变换的教学内容,在师生交互、教与学的相互促进中逐步深入。

此外,学生在对称变化中逐渐认知相关概念,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是为大班数学内容的有趣学习开展的一项活动,对于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巩固落实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亲身操作和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对称的基本性质,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对称的规律,以鼓励他们主动举手发言并掌握对称变换的基本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以这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美妙和乐趣,进而更好地探究自己,激发创新思维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提升笔试和实践的各项能力。

中班数学《对称》教案

中班数学《对称》教案

知识讲解与演示
定义讲解
清晰地解释对称的定义,即一个 图形可以通过某个轴或点进行翻
转,与自身完全重合。
对称操作演示
通过动态演示,向学生展示如何进 行对称操作,如平移、旋转等。
例题解析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详细解析 解题思路和步骤,帮助学生理解对 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生实践与讨论
小组活动
分组进行对称图形的创作,鼓励 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
作业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给出具体建议和指导,并 给出相应的等级评价。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效果评估
教学目标达成度
通过课堂互动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对称概念 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学生参与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判断他们对数学活动 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问题解决能力
评估学生在解决与对称相关的问题时的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
在科学实验中,常常需 要建立对称模型来研活中随处 可见,如家居摆设、交
通工具等。
03
教学方法
实物演示法
总结词
直观展示,促进理解
详细描述
通过实物演示对称的特点,如蝴蝶、窗花等,帮助幼儿直观理解对称的概念。
小组讨论法
总结词
交流互动,激发思维
详细描述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对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辨别对称 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05
作业与要求
课后作业
完成《对称》练习册上的相关习 题。
收集生活中的对称物品,拍照并 带到学校分享。
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个对称的剪纸 作品。
课堂表现要求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认真听讲,不随意打断他人发言。

《对称》教案优秀6篇

《对称》教案优秀6篇

《对称》教案优秀6篇《对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能力、教育)1.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线段、角、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

探索并了解基本图形(平行四边形)的中心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

教学重点轴对称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中心对称图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根据图形的对称性作图和图案设计。

教学媒体学案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梳理】1. 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意义(1) 轴对称:两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能够互相重合,我们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对称点,对应线段叫做对称线段。

(2) 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 轴对称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广条直线对称,那以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4) 简单的轴对称图形:① 线段:有两条对称轴:线段所在直线和线段中垂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该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非等边)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底边中垂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每条边的中垂线。

2. 中心对称图形(1)定义: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 ,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3)中心对称与旋转对称的关系:中心对称是旋转角是180o的旋转对称。

(4)中心对称的判定:如果两个点的连线被某一点M平分,则这两个点关于点M成中心对称。

(二):【课前练习】1. 如右图,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2. 下列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A.圆B.正方形C.等腰三角形D.线段3. 数字______在镜中看作4. 如右图的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标志,其中轴对称图形有( )A.l个B.2个C.3个D.4个5. 4张扑克牌如⑴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后得到如图⑴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二:【经典考题剖析】1.如图,已知直线1 2,垂足为O,作线段PM关于直线1、2的对称线段M1P1、M2P2 ,并说明M1P1和M2P2 关于点O成中心对称。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通用10篇)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数学《对称》幼师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能在对称图形身上找出对称轴。

2、通过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在操作中探索发现。

3、感受周围事物的对称美,提高审美意识、体验创造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1、图片:蝴蝶24,剪刀。

2、长方形,正方形纸若干。

活动过程一、理解对称概念,初步感受对称美1.出示图片:蝴蝶,感知理解对称。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一些图片给小朋友看,你们想看吗?你觉得这些图片好看吗?你发现这些图片奇妙的地方了吗?(幼儿互相议论。

)2.教师小结:原来,这些图案的左边和右边都是一模一样的,像这种左右两边形状、大小、颜色都一样的,我们就叫它“对称”。

3.教师出示一张图片,演示图形对折。

(1)教师:那么把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会怎么样呢?对折后一样齐的,我们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2)重合后,我们发现中间有一条折线,它也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对称轴”4.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感受对称美(1)出示蝴蝶风筝、、面具(脸谱)、飞机等感知对称,寻找对称轴。

提问:它们对称吗?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们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2)为什么人们要把这些东西造成是对称的呢?看起来对称的东西怎么样?(平衡感、整齐、美观)二、寻找身边的对称物品,巩固理解对称含义。

1.出示实物若干(望远镜、梳子、衣服、镜子等)提要求:选一件对称的物品。

2.幼儿介绍自己的物品,说说为什么自己觉得它是对称的?对称轴在哪里?(引导幼儿发现对折后能重合,即是对称)三、幼儿操作,创作表现对称美。

1.出示作品(眼镜)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它对称吗?你们知道还有什么是对称的吗?2.幼儿操作,探索用纸片折叠对称图形。

《对称》教学反思(四篇)

《对称》教学反思(四篇)

《对称》教学反思一、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探究的欲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疑问才能思考和探究。

课堂上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有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悬念,进而达到以疑激学的目的。

本节课一开始,教师用彩色剪纸呈现给学生美丽的蜻蜓、蝴蝶、飞机图,谈话:“今天,从图形王国里来了一家人,看!都谁来了?”教师用漂亮的图画和图形王国抓住了学生的“童心”,引起了学生的好奇与疑问。

此时,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他们三个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人呢?”这个既富有童趣又有挑战性的问题与学生好奇、想刨根问底的心理产生了共鸣,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的热情。

二、搭建体验探索的平台,开展有序、有效的实践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本节课教师在课堂上展开了观察对称图形——发现特点——动手剪对称图形——欣赏与应用等一系列有序的学习活动。

《对称》教学反思(二)活动一:观察对称现象,感知对称图形。

观察图片讨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接着当学生交流了“这些图形两边都一样”时,教师追问:“你怎样证明它们两边都一样呢?”这时引导学生把图形对折后,发现图形的左右两边重合在了一起,只能看到图形的一半。

这一活动的开展,是把学生观察到的形状让学生用对折的方法亲手验证。

学生通过对折,很形象直观地发现“只能看到一半”,这一观察——讨论——动手验证的过程,既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为下一环节“剪纸”做了很好的铺垫。

活动二:动手剪对称图形,在活动中加深体验。

“剪一剪”的活动,让学生先自己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并尝试着剪一剪,当学生有不同的剪法时,可引导学生比一比:谁的剪法好?说说怎样剪,剪出来的图形才能对称?这样,让学生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思考“我怎么没有想到先对折后再剪呢?”从而很自然地引出“对称轴”的概念。

中班对称教案目标及反思

中班对称教案目标及反思

中班对称教案目标及反思一、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对称的概念,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识别简单的对称图形。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反思1. 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围绕对称展开,通过图形的对称性质,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和特点。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注重图形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图形的对称性,从而掌握对称的相关知识。

2. 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自己发现对称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学生活动安排在学生活动安排上,要注重灵活多样,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观察、实验、游戏等,来加深对称的理解。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对称图形,加深对称的认识。

4. 教学评价方法在教学评价上,要注重综合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书面表现,还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观察、访谈、作品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5. 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对称教案目标及反思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进行对称教学设计和实施,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称》的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对称》的数学教学反思(精选8篇)

⾝为⼀名优秀的⼈民教师,我们要有⼀流的课堂教学能⼒,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对称》的数学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对称》的数学教学反思篇1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让学⽣通过折纸等⽅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已经知道把⼀个图形对折,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认识了对称轴。

在认识各国国旗的基础上,从中选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从⽽复习和巩固了关于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

新授部分,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个层次:让学⽣动⼿操作,折⼀折长⽅形、正⽅形纸⽚,找出它们的对称轴所在的位置; 第⼆个层次:让学⽣沿着折痕⽤点划线画⼀画图形的对称轴; 第三个层次:给出⼀个长⽅形,不能折,让学⽣思考可以怎样来画⼀画它的对称轴。

通过⼀层⼀层地递进式的教学,学习内容由简单到复杂,学⽣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熟练掌握如何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法。

今天的复习巩固环节中,我只让学⽣初步回忆了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知识,⽽疏忽了让学⽣回忆什么是“对称轴”这个概念知识,虽然这对后续的教学过程没有产⽣⼤的影响,但为了完善学⽣对新旧知识的认知结构,还是应该复习⼀下这个知识。

在让学⽣沿着折痕⽤点划线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教学过程中,⽼师应该板书演⽰,指导如何画点划线的⽅法,这样就可以避免学⽣在⾃⼰画的过程中碰壁的情况。

《对称》的数学教学反思篇2 在教学中以出⽰旋转对称图形为切⼊点,让学⽣在复习旋转对称图形的知识上导出新的知识,这样有助于学⽣在原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新的概念的掌握。

学⽣在初⼀下学期学习了轴对称的有关知识,在学习中⼼对称知识时⼀⽅⾯要⽤这⼀知识作类⽐,另⼀⽅⾯⼜要防⽌轴对称概念对中⼼对称概念的⼲扰,在教学中本课在揭⽰了中⼼对称图形的概念,加强了和轴对称图形的辨析,并在练习中掌握它们的区别,让学⽣在类⽐和辨析中更好地掌握中⼼对称图形这⼀概念。

初中生物中的对称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中的对称现象教案

初中生物中的对称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界中常见的对称现象。

2. 掌握生物对称现象的类别和特点。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物对称现象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物对称现象的类别和特点。

难点:生物对称现象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讲解对称的概念,并且介绍生物界中的对称现象。

2. 提出问题:你能举出一些生物界中具有对称现象的例子吗?
二、学习(15分钟)
1. 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并探讨生物中常见的对称现象,如对称动物的身体结构等。

2.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称现象的类别和特点,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三、总结(10分钟)
1. 教师总结生物对称现象的主要类别和特点。

2. 要求学生回答对称现象在生物界中的作用和意义。

四、实践(15分钟)
1. 设计实验或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生物对称现象,加深理解。

2. 鼓励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或反思,总结所学内容。

五、拓展(5分钟)
1. 分享生物中更复杂的对称现象,如植物的对称花朵等。

2. 提出问题:生物对称现象在进化中有何作用和意义?
六、作业(5分钟)
1. 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回答生物对称现象的意义和作用,并总结常见的生物对称现象。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生物界中的对称现象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懂得了对称现象在进化中的意义。

但是,在实践环节的设计中,可以增加更多互动和实践机会,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生物对称现象的内涵。

中班数学活动《对称》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活动《对称》教案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对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称的事物?”(如剪刀、衣服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对称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对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分组讨论并进行了对称创作活动。这个环节让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们不仅运用对称原理创作出美丽的作品,还在讨论中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作为一个引导者,鼓励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他们在讨论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也让我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通过成果分享,孩子们不仅巩固了对称知识,还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1.培养空间观念:通过观察、操作对称图形,使幼儿形成对空间关系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2.发展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从多角度观察事物,发现对称特征,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3.增强创新能力:鼓励幼儿运用对称原理创作图形,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
4.培养审美情趣:让幼儿感受对称美,学会欣赏和评价美的作品,提升审美素养。
(2)识别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让幼儿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对称事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数学天地》第五章第二节,主要内容包括对称的概念、对称轴的定义以及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培养学生用观察、操作、思考的方式探索对称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对称,以及如何找到对称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对称卡片、对称图片、剪刀、彩纸。

学具:每位学生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些彩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如衣服、窗户、镜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对称。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称。

同时,教师展示一些不对称的图形,让学生区分它们。

3.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对称图形,如正方形、圆形、心形等,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并解释为什么它们是对称的。

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一个图形,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画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5. 动手操作(5分钟)学生用剪刀和彩纸,剪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并粘贴在纸上。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做出独特的对称图形。

6. 交流分享(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对称图形的创意。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对称概念:对称轴:判断方法: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用彩笔画出来。

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找出一些对称现象,如衣服、窗户、镜子等,并用彩笔画出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对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能够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对称王国》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对称王国》

《对称王国》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1.让幼儿认识对称图形,发现对称图形的特点。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1.引导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对称现象。

2.培养幼儿运用对称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对称物品、剪刀、胶棒、画纸等。

2.学具:画笔、彩泥、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中的对称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对称的美。

2.与幼儿讨论对称的定义,让幼儿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

(二)主题活动1.分组讨论:将幼儿分为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对称图形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中寻找对称图形,并讨论对称图形的特点。

2.对称创作:每组选取一种对称图形,用彩泥、剪刀、胶棒等工具,创作出对称的作品。

(三)实践活动1.寻找对称:让幼儿在教室中寻找对称物品,如桌椅、窗户等,并记录下来。

2.对称游戏:组织幼儿进行对称游戏,如“对称接力”、“对称拼图”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对称的乐趣。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对称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反思1.贴近生活:通过寻找教室中的对称现象,让幼儿感受到对称就在身边,提高幼儿对对称的认识。

2.实践操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对称创作,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互动交流:在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提高了观察力和想象力。

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时间紧张。

2.部分幼儿在活动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在寻找对称图形的环节,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能在这些卡片中找到两边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图形吗?这就是对称图形哦,让我们来找一找吧。

”2.在创作环节,教师可以提问:“你们创作的图形两边是一样的吗?怎样才能让它们完全对称呢?”教学难点:1.理解对称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对话引导:“对称就像是镜子里的自己,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材《有趣的图形》第四章第三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并能创作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理解对称的概念,掌握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方法,能创作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等环节,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对称的概念,学会判断图形是否对称。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能创作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水、黑板、粉笔。

学具:剪刀、彩纸、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张蝴蝶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这个图形有什么特点?”(2)教师邀请几名幼儿到讲台上,尝试将蝴蝶图形对折,观察对折后的图形。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蝴蝶图形,讲解对称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对称图形的特点。

(2)教师出示其他对称图形,如:心形、圆形、长方形等,引导幼儿判断哪些图形具有对称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分发对称图形卡片,让幼儿判断卡片上的图形是否具有对称性。

(2)教师邀请幼儿到讲台上,展示自己的判断结果,并说明理由。

4. 动手实践(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纸创作对称图形。

(2)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创作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判断作品是否具有对称性。

(2)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表扬。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概念2. 对称图形的特点3. 判断图形是否对称的方法4. 简单对称图形的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在彩纸上创作一个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充分理解了对称的概念,并能创作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大班数学教案对称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对称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对称教学反思导言对称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班教学中对称教学也常常被应用。

本文将对大班数学教案中的对称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探讨对称教学在大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施策略。

1. 对称教学的定义对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相对于某个中心、某个轴或某个平面具有镜像对称的性质。

对称教学即通过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对称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

2. 对称教学的优势对称教学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具有以下优势: -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 -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 创设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对称教学的实施策略为了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对称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 利用教具和教材,帮助学生观察和认识对称性,如使用镜子、图形卡片等; -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 制定合理的课堂管理策略,确保教学进程的有序进行; - 引导学生进行对称性的实际应用,如在校园环境中发现对称现象; - 提供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对称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反思和改进在实施对称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 对称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源不充足,需要更多的教具和教材来支持教学实施; - 对称教学的评价方式还比较单一,需要设计更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对称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索,但在大班教学中,如何平衡控制和自主的关系,需要更好的策略; - 大班教学中时间有限,如何更好地安排对称教学的时间,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结语对称教学在大班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班数学教案中的对称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称教学的优势和实施策略,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通过日常生活中简单的事物感受对称现象的存在。

2.能够通过参加游戏、完成任务等方式提升认知本领,提高对称判定的本领。

3.能够自主探究并通过对比、分类等方式感受对称性质,提升对称意识。

二、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教案、PPT、幼儿对称卡片、海报等。

2.同学准备:注意力、古怪心和积极参加的态度。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两幅画,其中一副是对称的画,另一幅则不对称,让孩子们察看,认得对称现象。

(2)老师介绍对称的概念及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2.呈现(10分钟)(1)老师让同学看一看一些简单的图形,通过察看,在黑板上标出旋转对称轴或中心对称线,如简单图形、五角星等。

(2)带领同学对比、分类这些图形,找出其中对称的图形。

3.游戏与操作(20分钟)(1)老师给每个孩子分发一张对称卡片,同学讨论本身手中的卡片,提出问题和对称轴的位置,同时与其他孩子交流,找出对方卡片中的对称轴。

(2)通过轮番举起大家手中的对称卡片,让孩子体会正确举起的方式,达到加深记忆的效果。

(3)让孩子们完成一份反恐特务任务的小游戏,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们需要帮忙特务完成挽救人质的任务,要求孩子们通过察看特务,找出他们的对称物品。

4.练习(15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给出一组对称物品(如水晶球、书、球等),让同学在小组内讨论,找到对称轴。

(2)将小组的对称物品集合起来,让孩子们仍旧在小组之间交换,找寻他们彼此物品的对称轴。

5.总结(5分钟)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找出对称和不对称的物品,在听众面前呈现出来。

四、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觉孩子们的认知与思维本领是特别强的,他们可以很好的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够通过游戏、任务等方式提高对称判定的本领。

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些孩子的关注度不够高,需要加强他们的参加度。

此外,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加添一些涉及对称性质的拓展,让孩子们对对称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班数学找对称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找对称教案反思

中班数学找对称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数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图形》第三节“找对称”。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对称图形,学会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进行简单创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对称图形的特点,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图形的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会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难点:理解对称的概念,并能运用对称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水、画笔等。

学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胶水、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幅美丽的蝴蝶图案,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蝴蝶翅膀的对称特点。

2.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对称图形卡片,讲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并学会找出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对称现象,并进行分享。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利用剪刀、彩纸、胶水等材料,创作对称图形。

5.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对称的概念2. 对称图形的特点3. 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家中的对称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对称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图案。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发现对称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用对称的方式进行创作,激发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动手操作的环节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对称图形的特点和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来掌握。

中班科学找对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找对称教案反思

中班科学找对称教案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对称》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对称的概念,培养幼儿观察、辨别对称图形的能力;探索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增强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空间想象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究、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辨识不同形状的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使幼儿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对称图形卡片、剪刀、彩纸、镜子、生活物品等。

2.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画笔、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镜子,让幼儿观察自己在镜子中的形象,引导幼儿发现镜子的对称特点。

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对称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对称的特点。

(2)教师通过剪纸活动,让幼儿动手操作,感受对称的美。

3. 随堂练习:让幼儿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并进行展示。

4. 互动环节:教师带领幼儿寻找教室内的对称物品,共同分享发现的乐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对称》2. 板书内容:(1)对称的概念(2)对称图形的识别(3)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在家庭中寻找对称物品,拍照记录并带来幼儿园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和例题讲解,让幼儿掌握了对称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主动观察和发现,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寻找大自然的对称现象。

(2)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家庭中的对称物品。

(3)开展创意对称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对称概念的讲解与辨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对称现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5~117页例题及相应练习。

课时目标
1、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初步建立起“对称”的概念。

2、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等过程,在此过程中有积极的学习心态。

3、感受生活中物体的对称美,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对称现象。

教学过程
1、开门见山,指出学习课题:对称
这节课我们学习新的知识——对称。

2、独立看书第115~116页
请同学们看书115~116页,边看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
看了,想了,想不想说说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发现或看书后的想法。

要求:组内每个人均要发言,老师可以通过看、听、问的方式了解组内说的情况。

4、全班交流
抽代表在全班交流,有不同的发现时,其他小组派代表补充,相
同发现不重复发言。

在生活中找对称现象
(1)同学们通过看书、交流知道了许多物体是对称的。

其实生活中远不止这些对称现象。

想一想,你还发现过哪些物体是对称的?
为什么说它是对称的?先独立想,再告诉同伴,好吗?
(2)抽代表全班交流,相互学习。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对称”的认识
①书上第117页第2题“做墨渍图”。

②书上第117页第3题:“搭积木”,无积木者可用小棒、图片等代替。

要求:要边做边说
在辨析中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通过小黑板(或课件)出示许多图片(也可就用书上第119页练习二十第1题的素材),让学生辨析哪些是对称的,哪些不是对称的,并简述原因。

进一步深化对“对称”的认识
生活中有没有不对称的事物呢?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再相互说说,最后全班交流。

5、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对称)能闭上眼睛想一想对称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吗?(可以分为两部分,两部分完全一样)
指出:正因为生活中有许多对称现象,我们这个世界才会这样美丽、漂亮,想知道关于对称的更多知识吗?下节课我们再继续研究它。

(执教者:郭韦燕)
《对称现象》教学反思
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六册《对称现象》的内容包括单元主题图、1个例题和1个课堂活动。

编排意图是结合生活情境和现实题材,让学生感知对称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认识轴对称图形做好准备。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有几条教学策略的运用还是比较成功的:
1、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图是以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对称现象为题材。

这些题材都是学生熟悉的,学生通过对主题图的观察,可以较自然地引出对称现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存在。

2、以动促思,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动手操作过程是以动促思,是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学习的一种循序渐进的探究过程。

我为每位学生提供了折一折、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逐步积累对称的概念。

3、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任务之一,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之一。

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感悟思维的有序性。

首先从板书设计着手,通过观察、对折发现“两边一样”,进而指出这就是“对称”的现象。

接着,在反馈交流中,让学生找出“两边一样”的对称现象,学生再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

4、加强合作与交流
数学学习方式不是单一的、枯燥的和练习为主的方式,它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

在操作应用这一环节中,我有意设计了8个秘密任务,要8个小组合作完成。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各种对称现象,在倾听、观察同学的想法、做法中得到启发,从而获得对于对称现象的深刻理解,感受到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乐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

在这节课上,最令我感到惊喜的是:判断对称字母时,有一个孩子居然指出了“S”是“中心对称”。

我不能说她是错误的,但和我们今天讲的对称现象又有一点出入。

于是,我只是说了“它不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两边一样’的对称现象”。

但课后我总感到一丝歉然,我还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我也发现了许多细节还有待改进。

比如对数学语言的准确度把握;认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还可以更丰富些;教学中的临场组织、应变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在教学中使我感受颇深的是教学并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它需要执教者的创造加工,将教材内容变成有关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并把它纳入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加以组织,使人类文化进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履历情境”。

这,才是现今新课改对我们老师备课的要求,也是我们在当前设计教学时必须遵循的原则。

当然新课改的实施不可能没有疑问和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