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玛和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作者:邹玉霞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2期内容摘要:本文以爱玛和包法利夫人这同一人的两个不同称呼作为切入点,在拥有女儿、包法利夫人、妻子、情人、一个独立的女性这些身份中,去探讨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下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爱玛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一、爱玛——伪浪漫与纯真的交替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穿着镶了三道花边的蓝色丝绒长袍”、“指甲光亮,指尖细小,剪成杏仁形状”的“年轻女子”,“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黑颜色。
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
”爱玛是外省一个富农的女儿,幼时被父亲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
结婚前,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口,十分俏皮可爱;文中福楼拜以查理的视角对爱玛手部的描写,刻画出了爱玛纯净、清澈的美丽;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呆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田庄;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
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她又保持传统的矜持。
总之,婚前的爱玛是这样一个纯洁、美好、渴望爱情,充满浪漫气息的女子。
但由于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对爱玛的性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文本中写道:“教士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音乐课上的歌“文字庸俗,音调轻浮,她在这里,影影绰绰,看见感情世界的动人形象。
”爱玛沉溺于消极浪漫主义小说中,“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冷清的亭子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悚、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永远衣冠修整,哭起来泪如泉涌”,“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马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
包法利夫人(爱玛)
包法利夫人(爱玛)如果我们把安娜·卡列尼娜与爱玛这两个人物形象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我们便会立即发现这两个人物之间许多共同点。
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了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死于自杀(卧轨和服毒);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之中都有一点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与社会生活的严酷性构成了反讽;导致她们毁灭的外在因素都是所谓的“婚外恋” 或自我放纵。
然而,两个人物表面上的共同特征并不能掩盖她们之间的巨大差异。
我们今天来分析“爱玛”这个人物的意义,不妨就从这些差异入手。
首先,安娜的死具有浓烈的哲学意味,正如我们在上一课中所讲的,安娜的自杀多少带有那么一点“灵机一动”的味道。
至少,从社会现实对个人的逼迫和挤压来说,安娜所遭遇的压力远较爱玛为轻。
也就是说,安娜的死主要是源于内心慢慢培植、累积起来的厌倦,是激情消失之后难以驱除的空虚和绝望。
而爱玛的死则带有更多的社会学因素(从这一点上来说,福楼拜将《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称为外省风俗不是没有道理)。
有的同学提出,假如公证人、鲁道尔弗或随便什么人能够借给爱玛三千法郎,她的死是不是可以避免呢?我认为提出这样的问题非常合理,从小说中看爱玛虽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也并不是非死不可。
至少,与安娜不同的是,爱玛临死之前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愿望。
她最终选择服毒,无力偿还高利贷是一个因素,对破产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夸张想象亦在背后推波助澜,但我认为,她的死与“浪漫的梦幻”突然甦醒有关。
鲁尔道弗也好,莱昂也好(包括勒乐、公证人),这一张张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面孔突然露出来的狰狞、恶俗和残忍使爱玛猝不及防,一时处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境地。
所以我觉得,爱玛的死并非仅仅由于“高利贷危机”的残酷,主要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突然向她展露出的“真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爱玛是一个外省农家姑娘,缺乏安娜那样显赫的贵族地位、丰富的社交阅历和老练的处世手段。
“现实”对她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可供演出的舞台,而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尚未充分认知的险恶之地。
浅析《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形象
迷失于超现实理想的女人——浅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形象福楼拜的著名小说《包法利夫人》中的主人公爱玛因不满于婚姻的平淡而去追寻理想的爱情生活,她先是与人私通,被无情抛弃后,又与人偷情,后来也被遗弃,而她在追求所谓理想爱情的过程中,不仅耗尽了包法利的全部家财,也使自己债台高筑,在爱情的幻灭和债务的催逼下,只得服毒自杀。
本文拟从爱玛对爱情的一生追求来探讨她这种超现实理想爱情追求背后的悲哀,从一步步迷失的悲剧成因中分析爱玛的形象。
一、在脱离现实的教育中建立完美的理想爱玛是法国外省乡下的一个富裕佃农的女儿,她的少女年华正是在一个浪漫主义余波未平的时代度过的。
作为一个花季少女,爱玛本身就喜好幻想。
她十三岁时,其父卢欧老爹自命不凡,自己无法涉足上流社会生活,却把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把她送到附近一个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他没想到,这反而毁了女儿一生。
这是一种脱离实际的、神秘的、虚幻的教会教育,往往向人灌输一些消极、颓废的知识,教室里温暖的气氛、戴铜十字架念珠,而且面色苍白的修女、圣坛的芳香、圣水的凛冽和蜡烛的光耀散发出一种神秘的魅力,更是刺激了这位天性不安分的少女的心:“她不听弥撒,只死看书上天蓝框子的圣画;她爱害病的绵羊、利箭穿过的圣心或者边走边倒在十字架上的可怜的耶酥。
”“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还有时常来修道院做女红的一个老命妇、一个没落贵族世家的老姑娘,一边捻针走线,一边低吟前世纪一些情歌兜里常带有一部传奇小说,“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清冷的亭里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鹰。
”她读司各特的作品,也往往醉心于白羽骑士与女庄园主的恋情。
在修道院中耳闻目睹的这些,她深受感染与熏陶,她想入非非,对现实一无所知。
从此以后,爱情成了她惟一的追求,而修道院的这一段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女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
作品通过一个富有激情的妇女爱玛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经历,展示了19世纪中叶的法国外省生活。
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创作背景、主人公爱玛人物形象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伟大的著作。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居斯塔夫·福楼拜爱玛性格悲剧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引言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法国著名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1880)文学创作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绚烂的文学经典,被后世人们誉为“全球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这部小说的副题目为“外省风俗”,可以说作者运用精炼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法国19世纪外省社会风景画卷。
作为19世纪法国重要的一位作家,福楼拜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作家产了重大影响。
他继承了巴尔扎克描写当代生活的现实主义传统,以小镇和巴黎农村为背景,写了很多发生在七月王朝时期和第二帝国时期外省和巴黎的生活,力图通过作品表达他对世界的看法。
他认为人对自由、爱情、幸福的渴望都是无法满足的,资产阶级社会虽有一定发展,但社会生活的特点是新时代的人物或者平庸无能,或者充斥卑劣龌龊的欲望。
在《包法利夫人》的创作中,他将人物爱玛的性格放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显得客观而又真实。
小说通过展现女主人公爱玛逐渐走向灭亡的深渊并悲情离世的情节,侧面揭示了当时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动荡的社会现实,可以说女主角爱玛形象的塑造具有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与认识价值。
一《包法利夫人》创作的社会背景19世纪30年代,正值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时期,在“七月革命”之后,当时法国资产阶级获得了统治权,让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形态产生转变,群众的思想道德意识与价值观念随之产生变化,过去崇尚的“民主”、“自由”、“平等”原则只是人们美好的幻想。
《包法利夫人》中的三类典型悲剧女性形象
的 爱 玛 读 司各 特 , 爱 上 了古 代 的 风 物 …… 她 内 心 崇 拜 的 是 殉 难 的 玛 丽女王 ; 狂 热 地 敬 仰 的 是 出名 的 或 不幸的妇女。” 爱 玛 梦 想 着 能 够 获 得 事 业 上 的 地 位 ,从 而 获得 爱情 , 但 在 当 时 的 环 境下 , 女 性 想 拥 有 辉 煌 的事 业 , 只能 是 幻 想 。于 是 爱 玛 将 自己事 业 的 理想 寄托 于爱 情 , 希 望 爱 情 能 让 她 享 受 到 事 业 上 的 成 功 的快 乐 。渴 望 摆 脱 平 庸 的地 位 , 渴 望 获 得 社会 地位 , 赢 得 众 人 羡 慕 的 眼光 的 爱 玛 , 总是 没 有 完整 独 立 的人 格 , 总 是将 自己事 业上 的 成 功 寄托于嫁给一个有钱 、 地 位 显 赫 的 男性 , 注 定 只能 以悲剧 收 场 。 此外 , 爱 玛 的母 亲很 早 就 离 开 她, 没 有 给 她应 得 的母 爱 。 父 亲尽 管很喜爱女儿 , 却丝 毫 不 知 道 女 儿 内心 的 真实 想 法 。当爱玛 选 择 自杀 之前 , 想过父 亲 , 但 是 马 上 否 决 了 向 父亲 求 救 的想 法 。在 关 键 时 刻 , 与 自 己 相 依 为 命 多 年 的 父 亲 却 没 有 能 力 帮 助 自己。 自己拥有 了女 儿 之后 , 爱 玛 不 是 高 兴 而 是 一 开 始 就 认 为 自己 的女 儿 长 得 很 丑 。《 包 法 利 夫人 》 从 未 正 面 描 述 爱 玛 对 于 女 儿 的照 顾 与疼 爱 。或许 爱 玛认 识 到 在 自己所 处 的时 代 , 女 性 注 定 只 能 被主宰 , 当女 儿 降 临 时 , 她 更 多 地 替 女儿 感 到 悲哀 。亲情 上 的 的无 依 无 靠 对 于爱 玛 来 说 . 无 疑 是 个 巨大 的 悲剧 。 爱 玛 也 没 有 知 心 朋友 , 友 情 上 的空 白也 让 爱 玛更 加 孤 苦 。她 一 直 孤 独地 进 行 内 心斗 争 。由于 她 渴望 高雅的生活 , 身 边 的佣 人 和 夫 人无 法与她进行心与心的交 , 又 有 力 证 明 了
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
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从《包法利夫人》中浅谈爱玛的典型人物形象摘要:《包法利夫人》中的女主人公爱玛·包法利她将“爱”作为自己的唯一的人生寄托和理想,却在追寻“爱”的过程中逐渐迷失在情欲的诱惑和物欲的享受中不可自拔。
她不惜背叛现实世界的伦理道德来追求她理想世界中那个浪漫,美丽,自由的爱情,以至于在她所幻想的理爱情一再破灭后,债台高筑高台的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中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爱玛这一典型人物经过作家的艺术加工后更能显示人物自身的特征性,是一个具有丰满,鲜明而独特性格又包含了普遍性与深刻意蕴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爱玛典型人物反思(一)《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物经历爱玛是一个富农的女儿从小在修道院里接受过贵族式的教育, 在那里她学过刺绣, 钢琴和画画与此同时她也阅读了大量浪漫主义的小说。
她深信自己能够得到了那种浪漫到不可思议的爱情, 因此选择了结婚。
嫁给了一个才貌平平的乡村医生夏尔·包法利,夏尔既没有主见,又没有才干,举止毫无风度,谈吐枯燥乏味,在婚后不久, 她便对夏尔感到各种不满。
虽然包法利确实深爱着她, 但却不是爱玛所希望的那种爱,爱玛渴望的是那种高贵的享受的生活方式而他表达爱却是实实在在的,缺乏了激情和浪漫。
她对包法利带给她平淡的没有激情的人生感到很失望,在遇到了风度翩翩的租客莱昂时她选择了出轨与莱昂相爱,被抛弃。
之后她又遇见了罗多尔夫,他是爱耍心机,玩弄女人的人,单纯的向往着浪漫爱情的爱玛很快又坠入爱河但又很快就被罗多尔夫所抛弃。
一段时间的伤心难过之后,爱玛又重新遇到了莱昂与他旧情复燃,为了满足她内心对浪漫爱情的定义她不惜借高利贷来实现她的理想爱情。
当她那些所谓的浪漫爱情都幻灭时,债主也找上门来,债台高筑的爱玛只能在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服毒结束短暂的一生。
(二)爱玛这一典型人物的刻画方式艺术源于生活,小说是允许虚构的。
在这一点上福楼拜的小说创作中可以明显感觉出他对内容真实性的把握。
包法利夫人
浅析爱玛的人物形象《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的一部力作。
鲁昂附近的村镇上,农庄主之女爱玛在专门训练青年女子进入贵族社会的修道院寄宿学校接受教育,受到了脱离实际的浪漫主义小说的影响,头脑中充满了无名的感伤和幻想。
婚后,她不满意平庸的丈夫包法利医生和外省狭隘丑恶的生活,向往上层社会,幻想火热的爱,与当地一个小地主以及一个青年先后发生恋情,但他们却个个都在欺骗她,玩弄她,最后因负债累累、情网空空而服毒自杀。
包法利医生思想平庸,生活浑浑噩噩,举止毫无风度,艺术平常,但却想名满天下,虚荣心相当强烈,发现妻子和其他人通奸却不想报复,把过错归于命运,这样的人物只能用窝囊来形容。
但同时要留意的是包法利医生对爱玛的信任和爱护,在爱玛参加侯爵家的舞会后变得郁郁不乐之时,包法利医生为了她的健康移居永镇,给她很大的空间去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
也许有人会说正是因为包法利医生的放纵让爱玛走向悲剧,其实不然。
我认为爱玛的悲剧是必然的,而对于包法利医生而言,他尽管为人窝囊平庸,但他对爱玛的感情是真的,不应该用放纵来形容,而是关心。
恰恰因为做丈夫的如此关心爱玛,但爱玛依然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原因值得我们探讨。
从爱玛自身来看,爱玛在修道院学习却养成了向往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思想和爱幻想的习惯。
但现实是平庸的,两相比较之下,更一步地膨胀了她对于上流社会糜烂生活的欲望。
地主罗道耳弗是个情场老手,他一眼就能看出爱玛渴望什么,他也乐意找一个新的情妇,耍一些小手段就让爱玛走向了堕落和毁灭的道路。
爱玛每天生活的乐趣就是期盼着和罗道耳弗偷情,她完全沉醉在了这种虚幻的浪漫生活里,时装商勒乐也一眼看穿了爱玛的“好事”乘机在她身上榨取一笔金钱。
被罗道耳弗抛弃之后,爱玛依然没有得到改变,她视赖昂为理想伴侣,同样沉醉于每周的约会中。
结果是显然的,爱玛始终要被他自认为理想的人物抛弃。
社会风气也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爱玛的悲剧。
“处处商业繁盛,百业俱兴,处处兴修新的道路,仿佛国家添了许多新的动脉,构成新的联系,我们伟大的工业中心有活跃起来。
重释_包法利夫人就是我_兼评爱玛的形象
!)*+,
!"
!"#$
% & ’((%
外国文学
名作 欣赏
外国文学
惑留下了美丽的女人潘多拉,结果潘多拉把各种灾 难释放到了人间;英雄赫拉克勒斯立下了十二件赫 赫功业,最终却毁于自身不可抑制的情欲。古希腊 人早就认识到情欲会给人带来厄运,但希腊神话中 的神和英雄为了欲望的满足又都奋不顾身,都有一 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叛逆精神,表现出强烈的主 体意识、行动意识和反抗精神。爱玛也不示弱。李 健吾先生评价爱玛与 《 包法利夫人》时说: “ 她的 悲剧和全书的美丽就在她反抗的意识。”! 爱玛风 姿绰约,只因为出身农民,就得日日守着冒烟的壁 炉、潮湿的石板和渗水的墙壁。爱玛不愿接受一般 农妇的这种命运,她要改变生活,但在十九世纪初 的法国,她能找到的方式只有婚外恋,于是她时时 怀着希望等待意外,牢牢抓住身边每一次能发生意 外的机会,她始终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一个骑士般的 男子来将她带走。弗洛伊德说: “ 一个幸福的人从 来不会幻想,幻想只发生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人身 上。幻想的动力是未被满足的愿望,每一个幻想都 是一个愿望的满足,都是一次对令人不能满足的现 实的校正。”" 爱玛反抗得义无反顾,但她欲求的 真正客体在外省找不到。所以在她的婚外恋中她一 面体验着肉体的满足,一面品味着幻想失落的苦 楚。但爱玛不甘休,说到底,婚外恋在她实际就是 个体自我力求在有限的范围内突破社会对自身的约 束,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本真的个体生命的执著 的抗争。爱玛喜欢变动,在她举家搬往永镇的那一 天,福楼拜写道: “ 这是第四次,她睡在陌生的地 方。……每次都像在她生命中间开始一个新的局 面。她不相信事物在不同地方,老是一个面目;活 过的一部分既然坏,没有活过的一部分,当然会好 多了。”爱玛相信,幸福在别处。 “ 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这句宣言曾引起不少论 者的关注。有文章认为 “ 爱玛秉承了福楼拜早期 的思想、情感甚至脑系病”,是福楼拜 “ 浪漫时代 的写照”, “《 包法利夫人》可以看作是福楼拜为 检讨自己往日的过失而写的一本书” 。对于福氏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毕业论文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摘要: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以往对《包法利夫人》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研究上,很少关注作品背后的作者——福楼拜,作者在主人公身上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本文试图通过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黑暗现实与福楼拜的精神追求、《包法利夫人》的叙事艺术这三方面来分析包法利夫人的形象,力图对文本有一个全新的解读。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形象福楼拜Madame Bovary image analysisAbstract: Madame Bovary in his short life, Tells the story of a will own all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lies in the love and marriage But ill mrriage .It has been two lover abandoned ,We finally reached the point of no return Dutch act tragic death in women in Emma's life. In the past on "Madame Bovary" research mostly focused on the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research,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author behind the work - Flaubert, of the hero who devoted his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omance and tragic fate of Madame Bovary, Flaubert's dark reality and the spiritual pursuit, "Madame Bovary" Narrative analysis of these three aspects to the image of Madame Bovary, trying to have a text new interpretation.Keywords: Madame Bovary Image Flaubert一、浪漫情怀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一)浪漫主义作品使爱玛充满了浪漫情怀———悲剧的前奏爱玛(包法利夫人的闺名)是一个出生在富裕的外省农民家庭聪明漂亮的女孩,父亲卢奥老爹是个“生活贪享受,花钱起来毫不吝惜”的人,“他吃要吃香的,睡要睡好的,酒要喝陈年佳酿,火要烤旺火,喜欢吃烤得半熟的小羊腿,喝掺兑均匀的光荣酒。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2016.02一、爱玛———伪浪漫与纯真的交替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穿着镶了三道花边的蓝色丝绒长袍”、“指甲光亮,指尖细小,剪成杏仁形状”的“年轻女子”,“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黑颜色。
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
”爱玛是外省一个富农的女儿,幼时被父亲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
结婚前,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口,十分俏皮可爱;文中福楼拜以查理的视角对爱玛手部的描写,刻画出了爱玛纯净、清澈的美丽;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呆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田庄;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
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她又保持传统的矜持。
总之,婚前的爱玛是这样一个纯洁、美好、渴望爱情,充满浪漫气息的女子。
但由于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对爱玛的性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文本中写道:“教士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音乐课上的歌“文字庸俗,音调轻浮,她在这里,影影绰绰,看见感情世界的动人形象。
”爱玛沉溺于消极浪漫主义小说中,“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冷清的亭子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悚、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永远衣冠修整,哭起来泪如泉涌”,“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马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
由于爱玛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其中封闭的环境、禁欲主义的说教、贵族教育方式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消极影响使爱玛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心性,“她看惯安静风物,反转过来,喜好刺激”,“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一种“病态的热情”在爱玛身体中滋长。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包法利夫人》作为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性作品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作品讲述了一个将自己人生全部意义与价值寄托在婚姻与爱情上,但婚姻不幸,又先后被两个情夫抛弃,不断欠债最终无路可退自杀身亡的悲剧女性一爱玛的一生。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欢迎阅读。
艾玛包法利的性格如果仅阅读小说梗概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艾玛是个放荡、贪婪的坏妇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但深入故事本身的语言,福楼拜心中包法利夫人首先是个绝美的女子:天气乍暖,她在伞下微笑,听得见水珠点点滴滴落在了绷紧了的波纹绸伞上。
忧郁而又平静,温柔而又持重,使人觉得她有一种冷若冰霜的魅力。
药剂师说她资质不凡,即使县长夫人也不如她。
我看你美丽得像个爱神,卢昂要选你做市花了!从乡村美女,到小镇之花,到县长夫人比不上,再到市花,这是一路走来在社会一层层流动的艾玛的进化。
其次艾玛包法利表面上的虚荣、贪婪和对浪漫的渴望根本上来自她的思想,而她的思想一开始就塑形于她读的书:浪漫主义文学。
她读过《保尔和维吉尼》,梦见过小竹屋,黑人多曼戈,特别是那个好心的小哥哥,爬上比钟楼还高的大树,给你摘红果子,或者赤脚在沙滩上跑,给你带回一个鸟窝。
15岁的艾玛天天双手沾满旧书店的灰尘,后来读瓦尔特司各特,她迷上了历史事物,梦见中世纪时期的旅行箱、哨兵屋和行吟诗人。
她多么想生活在一座古老的小城堡,就像腰身细长的城堡主夫人。
她研究欧仁苏描写的室内装饰,她读巴尔扎克和乔治桑的小说,在幻想中寻找个人欲望的满足。
艾玛混淆了文学与生活,带了太多浪漫色彩的欲望,总是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寻找平衡。
比如当她克制了对莱昂的情感后,买了个家具奖励自己,而且是奢侈的祈祷用的小跪凳。
总的来说,艾玛等同了文学和生活,以致欲望过多,过于渴望浪漫。
艾玛的性格和19世纪50、60年代的法国社会变动很贴切,它是一种兴奋:让人们的思想、欲望和失意动荡不安从前有君权、宗教、贵族政体,社会等级层次分明,一成不变。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物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物分析第一篇:《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人物分析第一部分,结婚前:爱玛的首次亮相,福楼拜通过查理的眼睛这样描绘:“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黑颜色。
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
”爱玛是外省一个富农的女儿,在修道院度过青年时代,会跳舞、绘画、绣花、弹琴,饱读浪漫派作品。
在修道院所受到的教育对爱玛的一生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
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口,刻画出她那俏皮、可爱的性格特征;以查理的视角对爱玛的手部的描写,更是刻画出了爱玛纯净、清澈的美丽;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呆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田庄;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
“她总是把查理送到第一级台阶。
”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她又保持传统的矜持。
婚前,她是这样一个纯洁、美好的女子。
第二部分结婚之后搬家之前嫁给包法利后,艾玛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天真幻想都成了泡影。
相对于丈夫那种满足现有生活的幸福,她极力想要摆脱这种平庸的生活,寻找她梦想中的理想生活,来满足自己感情上的需要。
参加维利侯爵家举办的舞会,成为艾玛思想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
艾玛对候爵家豪华的气派、高雅的客人入迷。
她怀着羡慕的心情看着那些装扮入时的贵妇人,幻想着自己也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回家后,对舞会的怀念以及对现有生活的埋怨让她的脾气越来越坏,对丈夫更是越来越厌烦,不久后她便害了心病。
第三部分搬家之后经不起包法利夫人的情绪化,加上她身体渐渐虚弱,包法利医生决定换个新环境,便搬到了永镇居住。
在这里,爱玛开始了她的梦幻爱情。
一开始,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莱昂正好符合爱玛心中对激情和风雅的向往,他们志同道合,且彼此欣赏。
所以他们结伴一起去看包法利夫人的女儿、一起尽情享受玩游戏的快乐、享受护送礼物的温情。
但是这个胆小怕事的男人经过感情的纠结后,始终没有胆敢表达他心中的爱情。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分析
《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包法利夫人》中艾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分析【导语】:艾玛是《包法利夫人》中的主要人物,关于艾玛的性格特点是怎样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本店铺来给大家介绍分享,来了解了解吧。
【2017年整理】十九世纪三个女性形象的对比
包法利夫人1、包法利夫人的原型,德拉马尔夫人。
德拉马尔,是福楼拜父亲医院里面跑出的一个学生,其后在瑞镇做医生,他的续弦夫人姓古杜瑞耶,嗜好小说,生活浮华,看不起丈夫。
先结识了一个情夫,情夫却去了美国,随后又结识了一个律师的练习生,而且暗地举债,供自己靡费。
结局债高如山,练习生和她断了关系,她不得不服毒自尽。
留下了一个小女儿,但是不久,德拉马尔也自杀了。
这是1848年的事情,见于当时鲁昂的报纸。
2、爱玛的身世和悲剧人生爱玛,在贵族资产阶级社会的腐蚀、逼迫下堕落、毁灭的妇女形象。
她生于农民家庭:天生丽质,生性纯洁;得到父亲的溺爱,在修道院接受上流社会的教育,沉迷于中世纪浪漫幻想的爱情故事中,向往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后来,却嫁给了一个平庸愚蠢、不思上进的丈夫;导致她走上了一条追求爱情、堕落的不归路,最后被抛弃,自杀。
爱玛,性格热情、想象丰富,在修道院中却受到压抑,便通过沉湎于对爱情虚无缥缈的幻想爆发出来。
宗教教育和消极浪漫主义文学使她中毒很深。
结婚后,爱玛在家庭中找不到幻想中的爱情,便急于到社会上寻找,误把上流社会的寻欢作乐当做爱情。
反抗意识。
作者认为,爱玛的堕落归于单调沉闷的外省生活和腐化淫靡的社会风俗。
资产阶级的不道德。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爱玛没有把自己当做一个弱者,她的悲剧和性格里的闪光点同时体现在她的反抗意识,这是值得肯定的。
和麻木的世人比起来,她主动地觉悟到要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这完全始于个性的自觉。
只不过,爱玛的反抗意识只单单表现在感情世界里,超出感情以外,她便失掉了头绪。
爱玛的经历映射了资产阶级政权堕落的倾向。
爱玛的堕落是她精神破产的结果,她要追求人生的幸福,现实却让她失望,便开始苦闷,终于抛弃了自己朦胧的理想,去追求堕落的生活。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了政权以后,便抛弃了自身提出过的目标,表现出精神堕落的倾向。
3、爱玛的形象,爱玛是冷酷无情的资本主义社会中受摧残妇女的一个代表。
爱玛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却变成了别人的玩物,她由于借债,经济日益拮据,却让高利贷者发了一笔财;花光家产以后,眼看着身败名裂,她去找律师求援,律师却要趁火打劫。
《包法利夫人》之爱玛与包法利的关系研究
《包法利夫人》之爱玛与包法利的关系研究《包法利夫人》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创作的小说作品,是她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描写苏格兰高地村庄生活为背景,通过对社会阶层、家庭、人性等诸多方面的描写,展现了普通人突破阶层界限的艰难历程及付出的代价。
而在小说中,爱玛和包法利的关系占据了很大篇幅,其爱情故事一直牵动着读者的心弦。
在本文中,笔者将从两个角度出发,探究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关系。
一、《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与包法利1、爱玛的出身与身份小说中的爱玛出身自自由阶层,家庭富裕且地位显赫。
其父亲是一个村庄富商,家族属于殷实的百姓。
她长相美丽,聪明伶俐,生活得当,所有的物质条件都应达到最佳状态,是小镇上的名媛。
但是,这一切的荣耀却并没有让她变得狂妄自大。
她始终保持着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尊重他人,不惹是生非。
她具有一种罕见的性格特质,即真诚、同情、公正和慷慨,这一点在与包法利的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包法利的出身和身份包法利出身自普通中产阶层,家族经营一个叫做“包法利”的农场。
他身材高大,面容俊秀,聪明机警,有勇有谋。
他有着独立的生活和思考方式,拥有自己的职业,经营者自己的事业。
3、爱玛与包法利的相遇小说中,爱玛和包法利是在一个非常浪漫的瞬间相遇的,在一个地方看到了另一个人,或者听到了另一个人的声音,他们的心选择了互相靠近。
包法利大胆地向爱玛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她感受到了他的爱意,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最终选择了包法利。
二、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关系1、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信任在小说中,爱玛和包法利之间有着强烈的信任感。
爱玛信任包法利的性格和人品,并且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和勇气。
而包法利则也深信爱玛的善良、美丽、谦逊和聪明,他认为爱玛就是他生命中最珍贵的人。
在小说的框架下,爱玛和包法利之间的信任是和他们的认知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的。
他们之间的信任和约定都基于他们对彼此的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
2、爱玛与包法利之间的承诺在小说中,爱玛和包法利之间有着非常承诺,也是他们之间最美好的那一部分。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
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形象新探析行云流水(陇东学院中文系,甘肃庆阳 745000)摘要:《包法利夫人》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的代表作品,这部作品描述了一个可悲、可怜、甚至可笑的错位者——爱玛一步步走向悲剧的人生过程,她缺乏现实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去确立自己的位置,但爱慕虚荣、耽于幻想的她有着不切实际的强烈感情,在恶浊鄙俗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这种感情经不起别人的诱惑,最终在追求理想的爱情中走向了毁灭。
她人生错位的悲剧既为世人所唾弃,也值得人们去同情和深思。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错位;悲剧;爱情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19世纪的法国文坛名家辈出,被视为现实主义的时代。
而在这些大师中,福楼拜上承巴尔扎克,下接左拉和莫泊桑,将现实主义推向了高潮。
虽然他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主要有《包法利夫人》、《萨朗波》、《情感教育》、《圣安东的诱惑》等几部,但他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位列19世纪法国文坛“三巨人”之一,成为世界小说史上独树一帜的大作家。
长篇小说《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1821-1880)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享誉世界的文学经典,被后人誉为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
它以简洁而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女主人公爱玛一生的悲剧,并通过爱玛这个悲剧妇女的经历再现了19世纪中叶法国的外省生活。
这部伟大的作品可以说开创了文学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它不仅改变了法国的小说,同时也改变了世界的小说。
“左拉说:‘《包法利夫人》具有一种明晰和完美,这种完美使这部小说成为典型小说和小说的最终典范’。
”[1]“这部篇幅不长的小说被认为是‘新艺术的法典’,‘最完美的小说’,‘在文坛上产生了革命性的后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开创了文学的新流派。
”[2]这样地评价《包法利夫人》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也更加显示了它在世界文坛上的成就和地位。
福楼拜着手写《包法利夫人》是1851年9月19日在卢昂近郊的克罗瓦塞别墅,他花费了四年多时间写成,可谓精雕细琢。
《包法利夫人》主要人物分析
《包法利夫人》主要人物分析一。
在现实生活中惨遭摧残的浪漫主义者---———爱玛爱玛是一个农家的女儿,在修道院受过贵族化的教育,读过许多浪漫主义的小说,她瞧不起当乡村医生的丈夫的平庸无能,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她的第一个情人是一个道德败坏的乡绅(罗多尔夫),第二个情人是个自私怯懦的文书(莱昂)。
她的偷情没能给她带来幸福,倒给投机商人带来了可乘之机,使她成为高利贷者剥削的对象,最后她积债如山,无法偿还,丈夫的薄产已被她挥霍殆尽,情人又不肯伸出援手,她在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好服毒自尽.从宏观上看,爱玛的性格集浪漫,激情,狭隘,虚荣于一身。
渴望着与骑士一样的男子谈轰轰烈烈的爱情,时时内心都憧憬着甜蜜,她把爱情想象为“一只披满粉红色羽毛,在富有诗情画意的瑰丽天空中翱翔的大鸟,藏在她心里",认为爱情“应该突然而降,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和闪电--——-—就如同猛然扑向人间的暴风雨,让人世间都感到震惊;犹如狂风扫落叶,把意志夺走,把整个心灵带往深渊”.她有着超常的激情和充沛的精力,她和罗多尔夫骑马到野外回来后,觉得自己又有了个青春期,她早上天还没亮就去和情人约会,晚上夜深人静又去和情人约会。
她狭隘,因为她的心仅局限于对浪漫爱情的幻想,她的眼光很少触及到她身边那位对她一心一意的丈夫,她看到她周围的那几类人就以为看到了整个社会,看到了一个舞会,就以为看到了整个巴黎。
她虚荣,刚结婚就大量购置豪华家具,身无分文了还赊购名贵衣物,她总是希望丈夫名扬天下,总想着能过上贵妇的生活。
这仅仅是我们从表象上观察的爱玛,如果从另一个角度去解读她,我们会发现,爱玛虽然是一个失足女人,但她并没有什么与生俱来的坏秉性,而生活却无可挽回的把她推向深渊.爱玛生活在复辟王朝后期与七月王朝统治时期,这是法国历史上一个新旧势力激烈搏斗的时期,经过大革命打击的封建贵族们,在拿破仑失败后又杀了回来,企图恢复往日的生活方式,拿破仑时代的英雄主义风气被奢靡,腐败,虚伪,矫饰的贵族之风所取代.爱玛少女时代的成长环境和成年后的生活环境是不相符的,这是她的人生悲剧的根源所在。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
包法利夫人形象浅析——艾玛和包法利夫人角色的矛盾“不要怪任何人……”是临死前包法利夫人的忏悔,也是艾玛的无奈。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不一样的名字,却是同一个人,有着两种性格。
作为艾玛,她是浪漫的,充满梦想的,渴望爱情的;作为包法利夫人,她必须谨守道德,必须忠诚,必须做贤妻良母。
可以想见,做了艾玛就不可以做包法利夫人,做了包法利夫人就没有了艾玛。
艾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一个矛盾体。
当然,这是建立在包法利的平庸无能和现实的物质条件上的。
恩格斯说:“每个人都追求幸福,向外在的世界和自身的存在寻求幸福,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和积淀起来的一种意识和感情。
”这种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在艾玛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甚至可以说是激烈的。
这一枚种子——对浪漫爱情和豪华淫逸的生活的追求是在其接受修道院教育的时候深深埋下的。
正是由于在修道院中的贵族式培养,接受了浪漫主义小说进而对爱情怀揣了美好憧憬。
然而,梦想终究是梦想,它没有成为现实,艾玛嫁给了包法利——一个平庸无能,感情迟钝的乡镇医生,与艾玛一直幻想的骑士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无疑让艾玛的梦成了碎片。
艾玛的梦碎了,艾玛不再是艾玛,艾玛已经是包法利夫人了,她必须做一个妻子该做的。
面对不可改变的事实,艾玛也曾经妥协,尝试着做一个贤妻良母。
这一点在迁居永维镇之后,艾玛做为包法利夫人试图对帮助丈夫包法利在事业上创造惊人的成就,也真正做到了贤妻良母,但是包法利太无能,太不争气,差点断送一条人命,这一事件让包法利夫人真正的绝望了。
艾玛又复活了。
对爱情的追求和渴望像是一种毒药,让艾玛无法自拔。
在枯燥无味的现实生活和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下,艾玛又一次堕落在了爱情的温床。
就像先前和莱昂的感情一样,艾玛疯狂的爱上了罗尔多夫,甚至不顾一切要与其私奔,但是罗尔多夫抛弃了她,一切的美好在收到那封信后碎成一片,艾玛被击垮了,甚至崩溃了。
然而,当艾玛在包法利的细心照料下再次康复之后,在又一次遇见了莱昂之后,艾玛的爱情又一次死灰复燃了。
《包法利夫人》读书有感
《包法利夫人》读书有感书中的爱玛,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
她美丽动人,却又渴望着激情与浪漫;她渴望真爱,却又无法摆脱世俗的束缚;她追求虚荣,却又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她的命运,既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在那个时代,女性被限制在家庭和婚姻的牢笼中,无法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爱玛的悲剧,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悲哀。
包法利夫人的形象贯穿了整本书,她的一生经历了多次转变。
她曾经是一个活泼、外向、多情的年轻女子,然而,婚姻的平淡和生活的琐碎逐渐消磨了她的激情。
她变成了一个沉默、忍让、守序的传统女性。
她的命运,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
她们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失去了自我,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
与爱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丈夫夏尔。
夏尔是一个善良、温顺、平庸的人,他对爱玛的爱,是无私而深沉的。
然而,他的爱却无法满足爱玛的内心需求。
他无法给予她所渴望的激情和浪漫,无法理解她的内心世界。
他的存在,反而成为了爱玛追求自由和幸福的障碍。
夏尔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男性的悲剧。
他们在婚姻中扮演着被动的角色,无法满足妻子的需求,最终陷入了孤独和绝望之中。
爱玛的另一个身份是“包法利夫人”,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称呼。
它代表了所有被婚姻和社会束缚的女性,她们渴望挣脱束缚,追求自由和幸福,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困境。
这个称呼,反映了那个时代女性的无奈和悲哀,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歧视。
在小说中,福楼拜还描绘了一系列其他人物,如罗多尔夫、莱昂、奥梅等。
他们都是那个时代的典型人物,代表了不同的人性弱点和社会现实。
罗多尔夫是一个花花公子,他利用自己的魅力和财富,欺骗了爱玛的感情;莱昂是一个懵懂无知的青年,他在爱玛的诱惑下,逐渐陷入了爱情的漩涡;奥梅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他在社会中扮演着各种角色,追求着自己的利益。
这些人物的形象,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福楼拜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塑造和描写,深刻地揭示了 19 世纪法国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弱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作者:邹玉霞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6年第02期
内容摘要:本文以爱玛和包法利夫人这同一人的两个不同称呼作为切入点,在拥有女儿、包法利夫人、妻子、情人、一个独立的女性这些身份中,去探讨女主人公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下的形象特征。
关键词:爱玛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
一、爱玛——伪浪漫与纯真的交替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是一个“穿着镶了三道花边的蓝色丝绒长袍”、“指甲光亮,指尖细小,剪成杏仁形状”的“年轻女子”,“她美在眼睛,由于睫毛的缘故,棕颜色仿佛黑颜色。
眼睛朝你望来,毫无顾忌,有一种天真无邪的胆大神情。
”爱玛是外省一个富农的女儿,幼时被父亲送去修道院接受贵族教育。
结婚前,爱玛温顺乖巧,从不和父亲顶嘴;缝垫子不小心扎破手指头,就把手指放到嘴里嘬了两口,十分俏皮可爱;文中福楼拜以查理的视角对爱玛手部的描写,刻画出了爱玛纯净、清澈的美丽;她在修道院读书回来,会精心地把自己喜欢的艺术作品送给父亲;虽然她呆在乡下并不开心,但她依然会照顾好父亲的整个田庄;她很时尚,从衣着上的讲究到新式的发型,她都追逐城里人的潮流。
她心里对爱情无限向往,但同时她又保持传统的矜持。
总之,婚前的爱玛是这样一个纯洁、美好、渴望爱情,充满浪漫气息的女子。
但由于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修道院的生活对爱玛的性情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文本中写道:“教士布道中间,往往说起的比喻类如未婚夫、丈夫、天上的情人和永久的婚姻,在灵魂深处,兜起意想不到的喜悦。
”音乐课上的歌“文字庸俗,音调轻浮,她在这里,影影绰绰,看见感情世界的动人形象。
”爱玛沉溺于消极浪漫主义小说中,“书上无非是恋爱、情男、情女,在冷清的亭子晕倒的落难命妇、站站遇害的驿夫、页页倒毙的马匹、阴暗的森林、心乱、立誓、呜咽、眼泪与吻、月下小艇、林中夜悚、公子勇敢如狮、温柔如羔羊、人品无双,永远衣冠修整,哭起来泪如泉涌”,“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马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
由于爱玛幼时长期生活在修道院,其中封闭的环境、禁欲主义的说教、贵族教育方式以及浪漫主义文学的消极影响使爱玛形成了一种脱离实际的浪漫心性,“她看惯安静风物,反转过来,喜好刺激”,“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草仅仅爱青草遍生于废墟之间”,一种“病态的热情”在爱玛身体中滋长。
二、包法利夫人——现实被“理想”打败
爱玛嫁给包法利后,她随夫改姓,成为了包法利夫人,自此她的形象也开始由爱玛转变为包法利夫人。
她开始试图做一个合格的“包法利夫人”,“她每天趴在窗口,目送包法利外出
的行医,然后飞去一吻。
”然而她发现夏尔“像人行道一样平板”、“不会游泳、不会击剑、不会开手枪,什么也不会,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期望”,如一潭死水掀不起一丝波澜,包法利夫人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天真幻想都成了泡影。
参加维利侯爵家举办的舞会,成为包法利夫人思想生活上的一个转折点。
“艾玛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望着这个耷拉着嘴唇的老头子,仿佛在看一个千载难逢、令人起敬的活宝一样。
他到底在宫里待过,在王后床上睡过觉啊!”还有一位投信寄情的少妇也使她觉得浪漫。
总之,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鲜花环绕的城堡,缠绵绯恻的舞曲,讲究的餐厅,赌台上金路易的叮当声,青白的瓷器,灿烂的绵缎,漂亮的家具,每一个细枝末节都深深扎根于她的脑海。
再瞧自己家里,“餐厅这么小,火炉冒烟,门嘎吱响,墙壁渗水,地面潮湿,人生的辛酸仿佛都盛在她的盘子里了”。
她悲叹自己命苦,沃比萨的那些公爵夫人“腰身都比她粗,举动也比她俗,她只有怨恨上帝太不公道了。
她头靠着墙哭;她羡慕热闹的生活,戴假面具的晚会,她闻所未闻、然却是自认理应享受的、放浪形骸之外的乐趣。
”而她的心“和财富有过接触之后,添了一些磨蹭不掉的东西”,那便是无边无际、让人堕落的欲望。
三、追求激情却囿于激情
包法利夫人由于情绪化经常害病,故包法利一家搬到了永镇居住。
初到永镇跟别人交谈,有时是包法利夫人在发问,有时换上了爱玛;有时是爱玛在回答,有时又换上了包法利夫人。
赖昂来向包法利夫人道别,有一小段文字短短两行却同时出现了两个称名:“包法利夫人背过脸去,贴住一块窗玻璃;赖昂拿起他的便帽,轻轻拍打他的屁股。
爱玛道……”包法利夫人一副拒人千里的冷漠神态,爱玛却依依不舍,欲语还休。
赖昂去了巴黎后人们谈到他是否待得惯时,“叹了一口气”的是包法利夫人;论及外省去巴黎的学生爱害伤寒病时,“不寒而栗”的是爱玛,人物内心强烈的矛盾冲突,通过两个具有尖锐暗示性对比的代码轻描淡写地表现了出来,细腻微妙而又含蓄深刻。
在永镇,包法利夫人开始了她的梦幻爱情。
一开始,浪漫而富有诗意的莱昂正好符合包法利夫人心中对激情和风雅的向往,他们志同道合,且彼此欣赏。
所以他们结伴一起去看包法利夫人的女儿、一起尽情享受玩游戏的快乐、享受护送礼物的温情。
但是胆小怕事的莱昂经过感情的纠结后,始终没有胆量表达心中的爱情。
而包法利夫人,她喜欢莱昂,但她对爱情完美、浪漫的追求促使她等待爱情主动光临,这样才符合她心中高雅而严谨的形象,这样才能使黯淡的现实因爱情而升华到理想的境界,正如书中所说的:“爱情,在她心目中一个是突如其来的,有如电闪雷鸣,有如天际掠过的狂飙骤雨”。
她渴望的是轰轰烈烈的爱情,所以她强迫自己耐心地等待着。
但是现实还是残酷的,莱昂最终离开了他前往巴黎读书,留下可怜的爱玛。
从此,对莱昂的思念成了她一切烦恼的中心。
包法利夫人的第一个情人是罗道尔夫,他经常来往于大城市与永镇之间,是个情场老手,所以当罗道尔夫看见包法利夫人时一眼便看出“她讨厌他(查理)......小可怜儿,巴望爱情,活像厨房桌子上一条鲤鱼巴望水”。
爱幻想,爱浪漫的包法利夫人在罗道尔夫的撩拨之
下,轻易就失足了,并且不可遏制地走向了堕落和毁灭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风月老手罗道尔夫讲过一段颇耐人寻味的话:“爱玛……”“……你这名字,你这名字充满我的灵魂,可是脱口而出,你又禁止!包法利太太!…哎,人人这样称呼你!……其实,这不是你的姓,这是别人的姓!”他重复一遍::“别人的姓!”然而,尽管这只是别人的姓,爱玛毕竟已不再纯粹为爱玛了。
她时而爱玛、时而包法利夫人,时而既是爱玛又是包法利夫人,时而两者皆非。
这个过程中,包法利夫人的不切实际变本加厉地发展起来。
包法利夫人被罗多尔夫抛弃后大病一场,恢复不久就同夏尔一起去卢昂看歌剧,恰好碰上了工作后的莱昂。
而当包法利夫人在卢昂重遇莱昂时,看到莱昂生活条件愈加好时,她破碎的梦想似乎又有了希望。
“她满怀希望,她就要有钱人”,即使当“她腻味他,正如他厌倦她”时,爱玛也会用尽一切办法,比如打扮自己、送礼物等方式来重燃自己对莱昂的激情与热切期望,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欺欺人,此时的包法利夫人已经对生活厌倦,只是没有勇气面对现实的残酷——莱昂不爱她、莱昂没有钱——疯狂地沉溺于与莱昂的情色之欢中,试图用短暂的欢愉来麻痹自己,欺骗自己莱昂可以给她想要的生活。
此时的莱昂已被巴黎上流社会的不良习气所沾染,他并非真心爱爱玛,只是需要“一位社交之花,一位有夫之妇......一个真正的情妇”来衬托他的社会地位,所以包法利夫人不可避免地又一次遭到抛弃。
此时的爱玛已经对生活绝望,沦为了彻底的“包法利主义”的包法利夫人,只有在死亡的弥留之际才感受到“一切欺诈、卑鄙和折磨她的无数欲望,都和她不相干了。
”
最后,包法利夫人为了追求激情而债台高筑,当她四处求助时,情人的虚伪、玩弄一切事实都有摆在她的眼前。
可怜的包法利夫人这时才明白那些所谓的爱情都是虚假的,是无情的嘲弄,是残酷的抛弃。
她绝望了,无处可走,服毒自尽,结束自己放荡不羁的生活。
四、结语
纵观全文来看,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沉溺于幻想、爱慕虚荣、愚蠢天真、情感疯狂激烈的妇女。
她在现实中遍体鳞伤,只好寄托于幻想,沉溺于恋爱世界,却忘了“对于男人来说,恋爱只是生命的一部分”,错把爱情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得自己一直低到了尘埃里。
受到了与身份不相符的教育并深受其害,以及结婚时的草率,导致了她寻求独立却找不到挣扎的出口,浪漫的爱情占据了头脑以致于在两个自以为深爱的男人中丧失了自我,最终心灰意冷服毒自杀。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两者一只在斗争,在女儿与包法利夫人,妻子与情人,和作为一个独立的女性这些形象中,她们时而融合为一体却又相互矛盾。
爱玛的一生一直在追求激情,但是却被激情所控制。
爱玛选择了“死”,因为“她无法住在巴黎”。
爱玛的自杀不是逃避而是拒绝,这是唯一一次真正属于她自己的选择。
她以此解脱了所有的困倦,最终获得了自由。
爱玛是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牺牲品,就像爱玛死前写给查理的纸条上说的“不要怪罪任何人,没有人错,错的是命运。
”
参考文献:
[1] 廖存希.包法利夫人中三类典型悲剧女性形象[J].文学教育(上).2014.04
[2] 郑洁玲.理想砖家与现实超越——包法利夫人形象分析[J] 西安邮电学院 2006.03
[3] 汤静贤.在爱玛与包法利夫人之间——一个福楼拜笔下的女人[J] 暨南大学 1997.04
[4] 汪火焰,田传茂.镜子与影子——略论福楼拜和他的<包法利夫人>[J] 2003.06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