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2020年度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小结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章小结与复习主要是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包括有理数的认识、整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百分数的运算以及方程的解法等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通过小结与复习,使学生对整个章节的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有理数的知识,对于整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百分数的运算以及方程的解法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粗心大意的情况,导致计算错误。

此外,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复习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使学生对第一章的知识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对第一章的知识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整数的运算、分数的运算、百分数的运算以及方程的解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概念的理解,以及在一些复杂运算中避免出现错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第一章知识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第一章的知识点,通过教材和练习题进行自我检测。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讨论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互相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湘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第5章小结与复习

湘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第5章小结与复习

湘教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第5章小结与复习小结与复习课题数据收集与统计图复习主备人审核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摸索本章内容,进一步把握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能依照不同情形和不同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描述数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感受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

难点:通过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看、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法学法:观看、比较、合作、交流、探究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教案学案设计意图一、复习旧知1. 如何样收集数据?请举例说明.2.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请举例说明.3.举例说明什么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 什么缘故要进行抽样调查?4.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单随机样本.5.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长处?请举例说明.6. 如何画扇形统计图?二、知识梳理1、本章知识结构2、注意(1)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收集数三、合作交流,互动展现1、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都市,总人口数为370万(2021年普查统计),如图所示的是2021年该市各民族人口统计图,请你依照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021年贵阳市少数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2)2021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多少?(3)2021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学生约40000人,请你估量2021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2、某校对七年级两个班全体学生进行了每天体育活动的情形调查,得到下面的结果:项目男同学女同学汉族85%少数民族15%510152025303540苗族侗族布依族其他少数民族百分比(%)据的两种方式,全面调查通过调查总体的每一个个体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通过调查总体中的部分个体来收集数据,它们各有优缺点。

(2)调查所得的数据能够通过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直观明了,不同的统计图有各自的长处,要依照调查的目的和数据的性质恰当地选择统计图。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1教学设计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整式》1教学设计

课题整式(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及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会找出单项式系数、次数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重点:单项式及单项式的系数、次数的概念.难点:找出单项式的系数、次数.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出示ppt课件)1、什么是代数式?怎样列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列代数式时,要弄清楚:数量关系,运算符号。

2.列出代数式(1)长方形的底面是边长为x的正方形,高是y,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2)汽车的油箱容量是60L,1km耗油0.3L,某天该车加满油以akm/h的速度行驶3h,它耗油多少?油箱中还有多少油?答案:(1)2x2+4xy;x2y ;(2) 0.9a;60- 0.9a3、代数式25a实际意义什么?二、探究合作:(出示ppt课件)1、用代数式表示:(1)、长为x,宽为0.8x的长方形的面积是。

(2)、半径是r的圆的面积是 .(3)、“神舟七号”飞船平均每小时绕地球大约飞行 2.79万千米,如果时间为th,那么飞船飞行了万千米;(4)、某校学生总数为x,其中男生人数占总数的35,男生人数为 ;(5)、卖报的李阿姨从报社以每份0.35元的价格购进a份《晚报》,以每份0.50元的价格售出,那么她此项卖报的利润是元。

(6)、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 高为h, 这样的长方体的体积是。

答案:0.8x2,πr2,2.79 t,35x,0.15a,a2h;2.提出问题,引入“单项式”概念:以上几个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对上述几个代数式进行观察、分析,让他们自己得出以下结论:上面几个代数式的共同特点是:都表示数与字母的积.(1)单项式的定义:表示数字与字母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特别注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单项式.练习指出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5,x2,2xy,0.5m+n,-xy,3x,x=1,a,acb,-35ab此练习让学生回答,通过此练习,一方面巩固刚刚学过的单项式定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逐步学习如何应用定义去判断“是”或“不是”.(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下列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分别是几?0.8x2,πr2,2.79 t,35x,0.15a,a2h;-a;待学生逐一弄清以上几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后,教师指出“这些数字因数称为单项式的系数”.然后,让学生自己说出什么叫单项式的系数.定义: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作单项式的系数.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指出,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即为“系数”,要特别注意“系数”必须包括前面的“+”或“-”号,另外,当系数是“1”时,通常省略不写;系数是“-1”时,只写“-”就可以了.单项式的次数定义: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在此练习中,通过具体的单项式,使学生对定义中的“所有”、“指数的和”等关键词语引起注意.四、巩固小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代数式中的那一部分?(单项式),学习了关于单项式哪些相关知识?(定义、系数、次数)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五、课题练习 P 67 做一做 P 68 1六、课堂作业 P68 习题A 1、2。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代数式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精品教案).docx

小结与复习(1)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能根据简单的数量关系列出代数式。

3.能在具体情境中求出代数式的值。

4.理解整式的有关概念。

5.掌握去括号法则。

教学重点: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

教学难点:多角度探索数量关系,列代数式。

教学过程:一.构建本章知识网络图: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一次式的加法和减法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列代数式→代数式的值二.提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并回答:1.字母表示数有那些优越性?(简约性、普遍性、任意性)2.代数式的意义,列代数式书写要规范,应注意什么?3.什么叫代数式的值?4.什么叫单项式?什么是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单项式-3,xy,-ba2的系数、次数分别是多少?5.什么叫多项式?什么是多项式的次数、项、常数项?6.去括号法则是怎样的?三.基础训练:1.代数式()2b a +的意义是( )A . a 与 b 的平方和。

B. a 与b 的和的平方。

C. 两个正数a 、b 的平方和。

D. 两个正数a 、b 和的平方。

2.对单项式 72xy π- , 判断正确的是( )A. 系数为71-,次数为4. B. 系数为7π-,次数为2C. 系数为7π-,次数为3D. 系数为71-,次数为33. 在3x+21, a 5, ,32,52,62b a y y x ++0中,整式有( )个A.5B.6C.3D.4 4. 把多项式22232+-+-b ab a 中,二次项添到括号前带“-”号括号里,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22232)(+++-ab b aB. )2(3222b ab a ---C. )3(2222-+-b a abD. )2(3222b ab a +--5. 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 a 2 – (2b+c)=a 2-2b+cB. 2x 2-x 2=1C. a 2-2b-c=a 2-(2b+c)D. 2x 2+3x 3=5x 56. 校办工厂现在产值15万元,计划今后增加 2万元,则产值 与年数x 之间的关系式是 ,5年后的产值为 .7. 当x=-2,y=3时,x y axy -的值为7,求x=-2,y=-3时,xy axy -的值。

2019-2020年初中数学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2章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2019-2020年初中数学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第2章小结与复习课件.ppt

例题(练习)
1、计算: (1)3( xy2-x2y) -2(xy+xy2)+3x2y;
(2)5a2 -[a2+(5 a2 -2a) -2(a2 -3a)]
1 2、化简求值:4(-4
x2
+2x
-8)
-1 2
1 (x-2)其中x=2
解:1、(1)原式=3 xy2-3x2y- 2xy - 2xy2 +3x2y
1 n (n 1)
1 1
n n 1

.....
1 (2)计算:1 2

1 2
3

1 3
4




1 2008
2009

.
(3) 2 2 2
2

13 35 5 7
2007 2009
(3) 1 1 1
1

13 35 5 7
6.合并同类项 (1)法则: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___相__加___,所得 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_不__变___; (2)步骤:第一步,找出___同__类__项__;第二步,利用法则, 把同类项的___系__数__加在一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__不__变___;第 三步,利用有理数的加法计算出各项系数的和,写出合并后的 结果.
最新精品课件
初中数学优质课件
第2章 代数式 小结与复习
知识回顾
用字母表示数

整 单项式: 系数、次数 练习(一)

式 多项式: 项、次数、常数项

同类项: 定义、“两相同、两无关”
练习(二)
合并同类项: 定义、法则、步骤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整式》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4节的内容,本节主要介绍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整式是初中学员首次接触的抽象代数概念,是后续学习代数式、方程、不等式的基础。

本节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员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入整式的概念,然后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员掌握整式的性质和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

他们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可能会觉得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性质。

2.学会整式的加减法运算,并能灵活运用。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整式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整式的概念。

2.运用实例讲解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性质。

3.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整式的运算方法。

4.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入整式的概念。

2.准备PPT,展示整式的性质和运算实例。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费用、面积等,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整式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展示整式的性质和运算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整式性质和运算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5分钟)让学生思考:如何将整式的运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2.4 整式》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整式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究整式的性质,并运用整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代数式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实数和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但学生在学习整式时,可能会对整式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难以运用整式进行实际的运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概念和性质,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整式的性质。

2.能够运用整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整式的运算。

五. 教学方法1.实例教学: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问题驱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练习巩固:通过大量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实例。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整式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整式?整式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整式的概念和性质,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展示。

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问学生对整式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整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和点评,强调整式的运算规则。

再次给出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5.拓展(10分钟)提出一些与整式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整式的概念和性质,以及整式的运算方法。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整式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整式教学案 (新版)湘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整式教学案(新版)湘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单项式、多项式以及整式的概念;2.了解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的概念,能指出一个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3.了解多项式的项和次数的概念,能指出一个多项式的次数以及由哪些项组成;4.理解整式的概念,能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整式。

教学重点识别单项式、多项式和整式,确定其项数和次数教学难点识别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次数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快乐启航1.下列各式中不是代数式是()A(x+y)(x-y) B c=0 C m+n D 52.x是一个数的4倍,则这个数是。

3.小明今年X岁,爸爸Y岁,3年后小明和爸爸的年龄之和是岁。

4.一件商品降价10%后,价格为X元,则这个商品原来的价格是二、我会自主学习自学内容:P66-681.什么是单项式?什么是多项式?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吗?2.怎样确定单项式的次数?怎样确定多项式的次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是什么?多项式的项数如何确定?4.什么是整式?三、我会合作交流探究1.填表2.代数式-2 ,是由几项相加而得到的?每个单项式各指的是什么?各是几次单项式?哪些是常数项?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1)(2)说明:在多项式中,是几个单项式的和就叫做几项式,最高次项是几次,就叫做几次多项式。

4.多项式与整式有什么关系?四、我会实践应用1.写出一个系数为正整数,次数为8,只含有字母x、y的单项式,你能写出多少个?2.如果是3次单项式,则a=_____.3.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

(2)五、我会归纳总结1.单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多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是单项式的次数和系数?4.什么是多项式的次数和项数?六、快乐摘星台(今天,你可以摘到多少智慧星)(每小题3个★)1.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1)(2)(3)(4)2.判断下列各代数式是否是整式:(1)(2)(3)(4)(5)(6)3.你能说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三者之间的关系吗?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主要内容有小结与复习,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的关键,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实数、代数式的基本知识,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复习和总结,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基本概念和性质。

2.难点:理解并运用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等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资料,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基本概念和性质,准备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有理数的乘方、整式的乘法、因式分解、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函数的性质等,让学生对这些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 整式》是学生在掌握了有理数、实数等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学习。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整式是中学数学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更复杂的代数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整式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实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整式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在整式的运算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运算规则不清晰、运算过程不规范的问题,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加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整式的运算规则。

3.能够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

四. 教学重难点1.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整式的运算规则。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练习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整式的运算规则。

3.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实例。

2.准备相应的练习题。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入整式的概念。

例如,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某商品打8折后的价格是120元,求原价。

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原价和打折后的价格,从而引入整式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整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则。

通过具体的例子,使学生理解整式的概念和性质。

例如,展示一个整式的例子:2x + 3,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整式的组成和性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整式的运算练习。

给出一些整式的运算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计算以下整式的值:2x + 3,其中x = 4。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整式的运算练习。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5章主要内容包括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实数的概念和分类等。

这些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数学的概念和运算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设计中,需要通过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结构和逻辑,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一些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新的数学内容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理解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以便进行情境教学。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小组讨论和探究活动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介绍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和运算方法,以及实数的概念和分类。

通过教学课件和实物演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进行一些相关的数学练习,巩固学生对数的开方、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方法和实数概念的理解。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最新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各章节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1章有理数 (2)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 (7)1.2.1 数轴 (7)1.2.2 相反数 (10)1.2.3 绝对值 (13)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16)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 (20)1.4.1 有理数的加法 (20)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 (20)第2课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4)第3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28)第4课时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1)1.5 有理数的乘法和除法 (34)1.5.1 有理数的乘法 (34)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法 (34)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37)1.5.2 有理数的除法 (40)第1课时有理数的除法 (40)第2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45)1.6 有理数的乘方 (49)第1课时有理数的乘方 (49)第2课时科学记数法 (52)1.7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54)章末复习 (58)第2章代数式 (63)2.1 用字母表示数 (63)2.2 列代数式 (67)2.3 代数式的值 (71)2.4 整式 (74)2.5 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78)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 (78)第2课时去括号法则 (82)第3课时整式的加法和减法 (84)章末复习 (86)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 (91)3.1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 (91)3.2等式的性质 (94)3.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97)第1课时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97)第2课时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 (100)第3课时解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 (103)3.4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 (107)第1课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差、倍、分问题 (107)第2课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利润与利率问题 (112)第3课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行程问题 (115)第4课时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分段计费、盈不足问题 (117)章末复习 (121)第4章图形的认识 (128)4.1 几何图形 (128)4.2 线段、射线、直线 (131)第1课时线段、射线、直线 (131)第2课时线段长度比较 (135)4.3 角 (140)4.3.1 角与角的大小比较 (140)4.3.2 角的度量与计算 (144)第1课时角的度量与计算 (144)第2课时余角与补角 (147)章末复习 (150)第5章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图 (156)5.1 数据的收集与抽样 (156)第1课时总体、个体、全面调查 (156)第2课时抽样调查、样本、样本容量、简单随机抽样 (158)5.2 统计图 (161)第1课时统计图 (161)第2课时复式统计图及统计图的选择 (167)章末复习 (172)第1章有理数1.1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的引入,认识到负数的产生是来源于生产和生活,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按要求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情感态度】强化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有理数的意义,能正确对有理数进行分类.【教学难点】对负数的理解以及正确地对有理数进行分类.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今天你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问题2:这些数够用吗?你还见过其它的数吗?【教学说明】以上的情境和实例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实例,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材料,为正确建立相反意义的量奠定基础.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说一说:如下图所示的温度计上是如何区分零上的度数和零下的度数的?2.观察:(1)在预报北京市某天的天气时,播音员说“北京,晴,局部多云,零下6摄氏度到5摄氏度.”这时,屏幕上是如何显示这天的温度的?(2)如下图,储蓄存折上是怎样表示“存入2500元”和“支出3000元”的?3.思考: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在数学里怎么表示这样的一对数?【归纳结论】像3、125、10.5、23等大于0的自然数和分数就是正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负)号,例如-3、-1、-0.618、-23等就是负数.有时在正数前面加上“+”(读作正)号,以强调它是正数.例如,“正数5”写作“+5”,但通常把“+”号省略不写.4.零是正数还是负数呢?【归纳结论】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把正数和零称为非负数;把负数和零称为非正数.【教学说明】强调:①如果正数表示某种意义,那么负数表示它的相反的意义,反之亦然.譬如:用正数表示向南,那么向北3km可以用负数表示为-3km.②“相反意义的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相反意义;二是在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如:向东走10米,和运进20吨就不是意义相反的量.5.请举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并分别表示它们.【教学说明】能否举出例子是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体现,也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6.议一议:从小学到现在,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你能给它们分类吗?【归纳结论】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教学说明】通过对有理数的分类,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有理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B)A.前进与后退B.胜3局与负2局C.气温升高3℃与气温为-3℃D.盈利3万元与支出2万元2.表示相反意义量是(B)A.“前进8米”与“向东6米”B.“赢利50元”与“亏损160元”C.“黑色”与“白色”D.“你比我高3cm”与“我比你重5千克”3.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5℃的意义是(C)A.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5℃B.温度先上升3℃,再上升-2℃C.温度先上升3℃,再下降5℃D.上面答案都不正确4.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D)A.收入250元与支出20元B.水位上升17米与下降10米C.超过0.5mm和不足0.03mmD.增大2岁与减少2升5.下列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其中正确的是(C)A.一天凌晨的气温是-5℃,中午比凌晨上升5℃,所以中午的气温是+4℃B.如果+3.2米表示比海平面高3.2米,那么-9米表示比海平面低5.8米C.如果生产成本增加5%记作+5%,那么-5%表示生产成本降低5%D.如果收入增加8元,记作+8元,那么-5元表示支出减少5元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A.正数都带有“+”号B.不带“+”号的数都是负数C.小学数学中学过的数都可以看作是正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7.(1)如果大雁向南飞30米记作+30米,那么向北飞50米记作-50.(2)小明家8月份收入8000元记作+8000,支出5000元记作-5000.(3)答题时假如答一题得10分记作+10分,那么答错一道扣5分记作-5.(4)如果体重减少了10千克记作-10千克,那么体重增加10千克记作+10千克.(5)月底某超市开展打折促销活动,月底结算共盈利80000元可记作+80000.8.若向东走20米记作+20米,那么-30米表示向西走30米若向西走-30米又是什么意思向东走30米.9.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位置上:1,-523,111,-0.6,5,0,3.3,6,-135,0.3,2%,12,14.正数:{1,111,5,3.3,6,0.3,2%,12,14 };负数:{-523,-0.6,-135};整数:{1,111,5,0,6,-135,12};正分数:{3.3,0.3,2%,14 };负分数:{-523,-0.6};分数:{-523,-0.6,3.3,0.3,2%,14};【教学说明】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同时巩固提高.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1”中第1、2、4题.本节课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尝试,交流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做到学生间的思想沟通,集思广益,寻找答案,解决问题,体现了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思维的多样化,个性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全班交流,共同学习.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将知识落到实处?交流时,如何选择个别交流与集体交流?老师的评价怎么才能更到位?我想这些都是今后我要努力的方向.1.2 数轴、相反数与绝对值1.2.1 数轴【知识与技能】1.了解数轴的概念和数轴的画法,掌握数轴的三要素;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情感态度】放飞学生的思维,给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寻找自己的兴趣.【教学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4.你知道温度计吗?温度计的形状是什么?它上面的刻度和数字有什么样的特点?【教学说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通过问题1和问题2的解决,学生感受到点与数之间的关系,从而由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下图是小丽从点O出发,沿一条笔直的东西向人行道行走的示意图,由图你能受到什么启发?【归纳结论】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O,把点O叫做原点,用原点表示数0;规定直线的正方向(标上箭头).通常把直线上从原点向右的方向规定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的方向规定为负方向;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2.数轴的画法(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3.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归纳结论】任何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的一个点来表示.4.思考: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教学说明】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5.探究:+3,-4,4,1,-1.5,0分别在数轴的什么位置?【教学说明】通过练习,得出结论:正有理数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8例1、例2.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D)3.如图所示,点M表示的数是(C)A.2.5B.-1.5C.-2.5D.1.5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有原点、正方向的直线是数轴B.数轴上两个不同的点可以表示同一个有理数C.有些有理数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来D.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5.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C)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6.数轴上点M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点M表示的数是(C)A.5B.-5C.5或-5D.不能确定7.在数轴上表示-2,0,6.3,15的点中,在原点右边的点有(C)A.0个B.1个C.2个D.3个8.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厘米,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04厘米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的个数是(C)A.2002或2003B.2003或2004C.2004或2005D.2005或20069.把下列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6,-4.5,-3,0,52,4.解:10.指出下列数轴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的是什么数.解:A点表示-2;B点表示0;C点表示3.5;D点表示-4.5;E点表示0.5.【教学说明】一方面巩固新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使学生通过练习,从数和形两个方面理解数轴.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1、2题.本节课,当学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正、负数时,学生不但要知道数轴上给定的点表示的数,还要能把给定的数用实心点表示在数轴上.在整个数轴的教学中始终注重数与形的结合教学.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学生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和疏忽,我们要有所准备,及时预防和纠正.但另外,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让学生自己画,让他们犯错,然后把学生自己画的数轴(特别是有错误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是否效果会更好呢?我们有时候是否也需要学会适当放手,建议下次大家都可试试.1.2.2 相反数【知识与技能】1.体会相反数的概念和几何意义;2.会求已知数的相反数;3.能根据相反数的意义进行多重符号的化简.【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猜想、做出推断的过程,发展形象思维;2.初步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发展创新精神.【情感态度】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求一个数的相反数.【教学难点】根据相反数的意义化简符号.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有理数王国的公民“+3”一天不小心掉入一个魔瓶里.谁知出来后竟变成胖乎乎的0,你说怪不怪?冷眼旁观的2说:“谁叫这瓶里睡着他的相反数兄弟呢?幸好我兄弟不在里面!”同学们,你想知道+3的相反数兄弟吗?为什么他俩见面后就变成了0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相反数的世界吧!【教学说明】由故事、游戏引入,激发兴趣,为后面的知识作铺垫.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观察下图,点A和点B表示的有理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已出现了+5,-5这两个数,教师及时阐明它们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数,这时不急于总结互为相反数的概念,而是又提供了一个学生体会概念的机会——利用数轴任找一组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观察在数轴上表示这两个数的点的位置关系,再观察两个数本身的特点.更形象直观地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相反数的概念.2.观察下列数:6和-6,223和-223,7和-7,57和-57,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之间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两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3)你能够写出其他具有上述特点的数吗?【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教学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并积极思考相关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数学规律的能力.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数有什么特点?【归纳结论】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点,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两侧,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4.想一想:0有没有相反数?如果有,是哪个数?【归纳结论】0的相反数是0.5.说一说:(1)-5.8是5.8的相反数,3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a,a-b的相反数是-(a-b),0的相反数是0.(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教学说明】提升学生的化简能力,加深对相反数的理解.6.如何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呢?【归纳结论】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0例3.2.判断题①-3是相反数(×)②-7和7是相反数(√)③-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④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B)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C)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A.1个B.2个C.3个D.4个5.(1)-(-8)的相反数是-8.(2)+(-6)是6的相反数.(3)1-a的相反数是a-1.(4)若-x=9,则x=-9.6.化简下列各符号:(1)-[-(-2)](2)+{-[-(+5)]}(3)-{-{-…-(-6)}…}(共n个负号)答案:(1)-2(2)5(3)当n为偶数时,为6;当n为奇数时,为-6.7.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点B 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解:C点表示2或6,则相应的B点应表示-2或-6.8.若数轴上表示一对相反数的两点之间的距离为26.8,求这两个数.解:其中的一个数到原点的距离为13.4,所以这两个数是+13.4和-13.4.【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3、4、5题.这节课学生对相反数的定义掌握得较好,但利用相反数对式子的化简能力还不足.课堂时间分配比较合理,重难点有所突破,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1.2.3 绝对值【知识与技能】1.借助数轴初步理解绝对值的概念,能求一个数的绝对值.2.通过应用绝对值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及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探索一个数的绝对值与这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语言描述能力.【情感态度】帮助学生体会绝对值的意义和作用,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教学重点】理解绝对值的含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及其应用.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上一节我们学过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到原点的距离相等.1.什么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代数意义及几何特征如何?2.到原点的距离为2.5的点有几个?它们有什么特征?【教学说明】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为本节课的教学作准备.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思考:小明家、学校、小李家在数轴上的位置分别如图中点A、O、B所示,若数轴的单位长度表示1km,则A,B两点表示的有理数分别是多少?小明、小李各自从家到学校要走多远?【归纳结论】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如4叫做-4的绝对值,记作“|-4|=4”.2.求下列各数的绝对值:6、-7、1、-21,+94,0,-7.8.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1)正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2)负数的绝对值有什么特点?(3)0的绝对值是什么?【归纳结论】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3.给出几对相反数,让学生求出它们的绝对值后,引导学生思考: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4.每两个同学相互给对方任意写出三个正数、三个负数和零,然后要求对方求出它们的绝对值.【教学说明】同桌之间举例,体现了“自主——协作”学习.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协商、讨论中将问题逐渐明朗化、具体化,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内容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5.如果a表示一个数,则|a|等于多少?同时你发现了什么?【归纳结论】一般地,如果a表示一个数,则(1)当a是正数时,|a|=a;(2)当a=0时,|a|=0;(3)当a是负数时,|a|=-a.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都是一个非负数.【教学说明】对数a的绝对值的讨论,是初中阶段渗透数学分类思想的重要体现,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本环节教师给出思考的问题,帮助学生明确思考方向,大大降低了讨论和理解难度,保护学生学习的信心.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12例5、例6.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C)(1)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2)一个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4)一个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A.1个B.2个C.3个D.4个3.若-│a │=-3.2,则a 是(C)A.3.2B.-3.2C.±3.2D.以上都不对4.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的数一定是(C)A.负数B.正数C.负数或零D.正数或零5.a<0时,化简3a a a 结果为(B) A.23B.0C.-1D.-2a 6.绝对值小于5而不小于2的所有整数有±4,±3,±2.7.绝对值和相反数都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8.数a 的绝对值等于9,那么在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9,这样的点在数轴上共有2个.9.计算.10.化简下列各式:【教学说明】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2”中第6、7、10题.一个数的绝对值实质上是数轴上该数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的数值,而这种几何解释反映了绝对值概念的本质,学生在对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最后再概括上升到形式定义上来,这样比较符合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同时使得绝对值概念的非负性具有较扎实的基础.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科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1.3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知识与技能】s会比较两个(或几个)有理数的大小.【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抽象出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利用数轴,会比较几个有理数的大小,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不断加深对有理数比较大小方法的认识,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掌握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教学难点】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谈及温度,比如某城市一天中4个不同时刻的气温分别是-3℃,-5℃,4℃,0℃,哪个时刻气温最高,哪个时刻气温最低?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归结为比较有理数-3,-5,4,0的大小,我们已经能够比较两个正数的大小及正数与0的大小,引入负数以后,在有理数范围内,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说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入新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说一说:温度-10℃与2℃,哪个温度高?0℃与-3℃,哪个温度高?【归纳结论】正数大于负数,0大于负数.2.温度-10℃与-3℃,哪个温度低?-10的绝对值与-3的绝对值,哪个大?因此,你能发现两个负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有什么关系.【归纳结论】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比较下列各组数的大小:(1)-100与-3;(2)-23与-354.把-3,-5,4,0表示在数轴上,这些数的大小与其在数轴上的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这里放开学生,让他们独立思考后,与同学讨论形成规范的语言归纳发现的结论,利用数轴比较大小,体会使用数与形相结合的方法解决问题.【归纳结论】在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比较-0.5,-15,0.5的大小,应有(B)A.- 15>-0.5>0.5 B.0.5>-15>-0.5C.-0.5>-15>0.5 D.0.5>-0.5>-152.在有理数-π,0,-│+1000│,-(-5)中最大的数是(B)A.0B.-(-5)C.-│+1000│D.-π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D)A.若│a│=│b│,则a=bB.若│a│>│b│,则a>bC.若│a│<│b│,则a<bD.若a=b,则│a│=│b│4.设a是最大负整数的相反数,b是最小自然数,c是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则a、b、c三个数的和为(A)A.1B.0C.-1D.25.绝对值最小的有理数是0,绝对值最小的负整数是-1.6.比较下列每对数大小:(1)-(-5)与-│-5│;(2)-(+3)与0;(3)-45与-│-34│;(4)-π与-│-3.14│.解:(1)化简,得-(-5)=5,-│-5│=-5.因为正数大于一切负数,所以-(-5)>-│-5│;(2)化简,得-(+3)=-3,因为负数小于零,所以-(+3)<0;(4)化简,得-│-3.14│=-3.14,这是两个负数比较大小. 因为│-π│=π,│-3.14│=3.14,又因为π>3.14,所以-π<-│-3.14│.7.将有理数0,-3.14,-227,2.7,-4,0.1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解:-4<-227<-3.14<0<0.14<2.7.【教学说明】涉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时,可先将它们分三类:正数,0,负数,因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的大小比较我们在小学就已学过,故本题的关键是几个负数的大小比较.应用本节学习负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则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比较时应注意分数与小数的互化.8.已知有理数a为正数,b、c为负数,且│c│>│b│>│a│,用“<”把a、b、c、-a、-b、-c连接起来.解:由b、c为负数,│c│>│b│,所以有c<b,即c在b的左边;由a>0,b<0,│b│>│a│,所以-b>a,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如图所示.大小关系为c<b<-a<a<-b<-c.。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4《整式》是学生在学习了有理数、分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重要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整式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法则,为后续学习多项式、分式等代数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整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数学方面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如掌握了有理数、分数、不等式等知识。

但是,对于整式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代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引导,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整式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整式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代数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挑战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分类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整式的运算规律和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启发法、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教学手段,以生动、形象的讲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有理数、分数、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引出整式这一概念。

2.讲解整式:讲解整式的定义、分类和运算法则,通过具体例题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整式的运算规律和技巧。

4.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整式的掌握程度。

5.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整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定义:字母和数字的乘积•分类:单项式、多项式•运算法则:1.同类项相加减2.乘法分配律3.幂的乘方4.合并同类项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练习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湘教版七上数学第2章 小结与复习

湘教版七上数学第2章 小结与复习

考点讲练
考点一 整式的有关概念
例1 在式子 3m+n,-2mn,p, x b ,0 中,
单项式的个数是( A )
2
A.3 B.4 C.5 D.6
【解析】 -2mn,p,0 是单项式.故选 A.
针对训练
1.在式子x-2,0,-a,-3x2y,x 1 , 1 中,单项
√√ √ 式共有( C )
3x
5.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 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6.多项式:由几个单项式的__和__组成的代数式 叫做多项式.
7.多项式的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 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整式:_单__项__式__与__多__项__式___统称整式.
虑把 x2+3x 当做一个整体,于是可得 x2+3x = 2.
因此 3x2+9x-2 = 3(x2+3x)-2 = 3×2-2 = 6-2 = 4.故选C.
考点六 与整式的加减有关的探索性问题
例5 甲对乙说:“有一个游戏,规则是:任意想一 个数,把这个数乘以 2,结果加上 8,再除以 2,最后减 去所想的数,此时我就知道结果”请你说说甲为什么会 知道结果.【解析】从化简入手进而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解:设所想的数为 n,则 (2n+8)÷2-n=n+4-n=4. 因为结果是常数 4,所以与所想的数无关,因此甲能知 道结果.
考点四 整式的加减运算与求值 例 5 已知 A=3x2-x+2,B=x+1,C=1x2-4, 49
求 3A+2B-36C 的值,其中 x=-6.
解:3A+2B-36C
= =39·x(23-x23-x+x+6+2)+ 2x+2·(2x-+91x)2-+3166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的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 整式的加减的小结与复习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微型课16整式的加减的小结与复习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2.内容解析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整式的相关概念,是整式加减的基础,掌握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等概念,明确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本章学习的重点,应理解用字母可以表示数,在不同的情况下,同一个字母可以表示不同的含义.整式的加减,主要是通过合并同类项把整式化简,因此,合并同类项是整式加减的重点.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整式概念之间的联系及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梳理整式的相关概念,通过回顾单项式、多项式、整式及有关的概念,归纳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在正确合并同类项、准确运用去括号时的符号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达到可以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3)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通过对数与式运算的分析,体会“数式通性”,体会蕴含在具体问题中的数学思想和规律,以及数学知识之间“具体”与“抽象”的内在联系和数学的内在统一性.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清晰地知道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理解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等,可以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达成目标(2)的标志: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进行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将整式化简,化简的主要方法是合并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和去括号,并体会整式的运算在解决有关计算问题中的作用.目标(3)是“内容所蕴含的思想方法”,利用所熟悉的数的运算来学习式的运算,充分利用类比的思想方法,是贯穿于全章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感悟“数式通性”,并迁移到解决相关的问题之中,需要不断地在应用中提高认识水平.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简单的列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章的直接基础,整式的运算也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数的运算是式的运算的特殊情形,本章内容的学习都是采用类比“数”的情形来展开的.而这些内容的学习,之前基本上都是零散的.本节课,首先应帮助学生建立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及其相关运算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梳理本章知识的基础上,将知识系统化;其次,在进行整式加减运算“去括号”时,学生对括号中符号的处理往往容易出现错误,要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就是对多项式的变形,要根据去括号法则进行.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及去括号时括号中符号的处理.四、教学过程设计1.知识梳理,把握重点为了解决我们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一些问题,需要用字母表示数、用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湘教版90

七年级数学上册小结与复习教案新版湘教版90

这个世界能易如反掌、绝不费力做到的,只有贫困和衰老,其余的都需要努力。

第5章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图小结与复习课题数据采集与统计图复习主备人审查学习目标:( 一 ) 、知识与技术:经过回首思虑本章内容,进一步掌握一些简单的采集、整理方法。

( 二 ) 、过程与方法 : 能依据不一样状况和不一样需要选择适合的统计图来表示、描绘数据,进而做出合理的决议。

( 三 )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经过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察看、剖析和着手操作的能力,感觉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描绘数据。

难点:经过参加学习活动,培育学生察看、剖析和着手操作的能力。

教法学法:察看、比较、合作、沟通、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课过程:教课设计教案设计企图一、复习旧知百分比( %)三、合作沟通,互动展现 40351. 如何采集数据?请举例说明 . 1、贵阳市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多民族城市,总人口数为少量民族3015% 25 2000 年该370 万( 2000 年普查统计 ) ,如下图的是202.什么是整体、个体、样本、样本容市各民族汉人族口统计图,请你15依据图中供给的信息,回85% 10量?请举例说明 . 答以下问题 . 5( 1) 2000 年贵阳市少量民族总人口数是多少?布依族其余少量民族0 苗族侗族3.举例说明什么是全面检查、抽样调( 2)2000 年贵阳市总人口中苗族占的百分比是多少?查 . 为何要进行抽样检查?( 3)2002 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学生约40000 人,请你预计 2002 年贵阳市参加中考的少量民族学生人数.4. 举例说明什么是简单随机样本 .5.常用的统计图有哪些种类?它们各有什么优点?请举例说明 .6.如何画扇形统计图?二、知识梳理2、某校正七年级两个班全体学生进行了每日体育活动的1、本章知识构造状况调查,获得下边的结果:2、注意项目男同学女同学( 1)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是采集数篮球30 8据的两种方式,全面检查经过检查总羽毛球15 20体的每一个个体来采集数据,抽样调足球20 7查经过检查总体中的部分个体来收( 1)计算参加每个项目的男同学占全体男同学的百分比集数据,它们各有优弊端。

2019-2020年新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小结与复习教案.doc

2019-2020年新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3章小结与复习教案.doc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小结与复习一、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等式的概念,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在等式中,等号左、右两边的式子,分别叫做这个等式的左边、右边.等式可以是数字算式,可以是公式、方程,也可以是用式子表示的运算律、运算法则. 2.等式的性质五号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 b =,则a m b m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是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 b =,则am bm =,ab m m=(0)m ≠. 注意:(1)在对等式变形过程中,等式两边必须同时进行.即:同时加或同时减,同时乘以或同时除以,不能漏掉某一边. (2)等式变形过程中,两边同加或同减,同乘或同除以的数或整式必须相同.(3)在等式变形中,以下两个性质也经常用到:①等式具有对称性,即:如果a b =,那么b a =.②等式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 b =,b c =,那么a c =.黑体小四 二、方程的相关概念黑体小四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注意:定义中含有两层含义,即:方程必定是等式,即是用等号连接而成的式子;方程中必定有一个待确定的数即未知的字母.二者缺一不可.楷体五号五号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楷体五号 3.解方程 求得方程的解的过程.注意: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后者是求得的结果,前者是求出这个结果的过程.小四三、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体小四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楷体五号2.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楷体五号标准形式:0ax b +=(其中0a ≠,a ,b 是已知数)的形式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最简形式:方程ax b =(0a ≠,a ,b 为已知数)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注意:(1)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所以判断一个方程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可以通过变形为最简形式或标准形式验证.如方程22216x x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如果不变形,直接判断就出会现错误.(2)方程ax b =与方程(0)ax b a =≠是不同的,方程ax b =的解需要分类讨论完成. 四、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五号(1)去分母: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注意:不要漏乘不含分母的项,分子是个整体,含有多项式时应加上括号.(2)去括号:一般地,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 注意:不要漏乘括号里的项,不要弄错符号.(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另一边. 注意:①移项要变号;②不要丢项.(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 b =的形式. 注意:字母和其指数不变.(5)系数化为1:在方程的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 (0a ≠),得到方程的解b x a=. 注意:不要把分子、分母搞颠倒.体五 五、一元一次方程模型的应用1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分析等量关系,设未知数 建立方程模型 解方程 检验解的合理性 2. 常见实际问题的类型 (1)和、差、倍、分问题; (2)利润、利息问题; (3)行程问题;(4)分段计费和方案问题 练习1、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或一个等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B .等式两边都乘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D .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与另一个等式的左、右两边分别相加,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根据等式的性质填空.(1)4a b =-,则 a b =+; (2)359x -=,则39x =+ ; (3)683x y =+,则x = ;(4)122x y =+,则x = .练习2、方程的相关概念1列各式中,哪些是等式?哪些是代数式,哪些是方程?①34a +;②28x y +=;③532-=;④1x y ->;⑤61x x --;⑥83x-=; ⑦230y y +=;⑧2223a a -;⑨32a a <-. 2判断题.(1)所有的方程一定是等式. ( ) (2)所有的等式一定是方程. ( )(3)241x x -+是方程.( )(4)51x -不是方程.( )(5)78x x =不是等式,因为7x 与8x 不是相等关系.( )(6)55=是等式,也是方程.( )(7)“某数的3倍与6的差”的含义是36x -,它是一个代数式,而不是方程.( )练习3、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1在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不是?说明理由:(1)3+5=12; (2)31+x +2x =5; (3)2+y=3; (4)y 2+5y -6=0; (5)x3-x =22已知2(1)(1)30k x k x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求k 的值.3已知方程()7421=+--m x m 是关于的一元一次方程,则=_________4已知方程1(2)40a a x --+=是一元一次方程,则a = ;x = . 练习4、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与解法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一)、根据方程解的具体数值确定1若关于的方程a xx -=+332的解是2x =-,则代数式21aa -的值是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小结与复习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并掌握代数式的概念,会列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能准确地去括号,熟练地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体验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认识到数学的实用性,并激发对数学的学习热情.
【学习重点】
能利用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法则熟练地进行代数式的加减运算.
【学习难点】
能用代数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行为提示及方法指导:在脑海中建立知识框架,是有效的复习方法.对照知识结构图整理本章知识.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构建知识结构图:
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列代数式→求代数式的值整式⎩⎨⎧⎭⎬⎫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整式的加减去括号
知识梳理我能行:
1.代数式及代数式的值. 把数与表示数的字母用运算符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如果把代数式里的字母用数代入,那么计算后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2.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 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是单项式;单独一个字母或一个数字也是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把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3.单项式的系数、次数;多项式的项、次数. 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多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4.同类项的概念: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时,只要把它们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6.去括号的法则:法则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变;法则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代数式
【例1】用代数式表示:
(1)某校共有a名学生,其中男生人数占55%,则女生人数为45%a;
(2)小丽5h走了skm,那么她的平均速度是s
5km/h;
(3)我校师生积极参加爱心捐款活动,有a名教师,b名学生,若平均每名教师捐x 元,每名学生捐y元,则全校共捐(ax+by)元.
代数求值时应注意:当代入负数时,应将负数加上括号,当代入分数,并要计算其乘方时,也要将分数加上括号.
注意:分母中含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如3
a不是整式.注意:“π”是常数,而不是字母.
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去括号法则,熟练运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 【例2】 化简求值:
2(x 2y +3xy 2)-2(x 2y -1)+3xy 2,其中x =-1,y =1.
解:原式=2x 2y +6xy 2-2x 2y +2+3xy 2=9xy 2+2.
当x =-1,y =1时,原式=9×(-1)×12+2=-9+2=-7.
知识模块二 整式的有关概念
【例3】 在①y 3+1,②3m +1,③-x 2y ,④ab 3,⑤y x +1
,⑥0中,单项式有③④⑥,多项式有①,整式有①③④⑥.
【例4】 单项式πR 33的系数是π3
,次数是3;-m 的系数是-1,次数是1. 多项式x 2-3xy 2+2x 2y 3-1的次数为5,项数为4,常数项是-1.
知识模块三 整式的加减
【例5】若-5x2y m与x n y是同类项,则m+n=3.
【例6】计算:2m-(5m-3n)+3(2m-n).
解:原式=2m-5m+3n+6m-3n=3m.
【例7】化简:[5(x-y)-3(x-y)-(x-y)+2(x-y)]-2(x-y).
解:原式=(5-3-1+2-2)(x-y)=x-y.
交流展示生成新知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代数式
知识模块二整式的有关概念
知识模块三整式的加减
检测反馈达成目标
【当堂检测】见所赠光盘和学生用书;【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