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

合集下载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背景及作品特点;(2)通过阅读,培养学生准确、流畅的朗读能力;(3)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人物形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作品内容;(2)运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3)运用比较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作品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文化、包容多元价值观的意识;(2)通过作品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教学内容:1. 作品简介:《地毯下的尘土》是阿拉伯作家哈尼夫·法赫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爱心和助人为乐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主人公阿卜杜拉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在面对困境时,依然保持善良本性的高贵品质。

2. 教学重点:(1)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2)分析主人公阿卜杜拉的性格特点;(3)体会作品所传达的善良、爱心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感悟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物内心世界;2.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挖掘深层含义,联系现实生活。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毯下的尘土》;2. 参考资料:有关《地毯下的尘土》的评论、分析文章;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哈尼夫·法赫德及作品《地毯下的尘土》;(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题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作品,理解基本情节;(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效果;(3)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阿卜杜拉的性格特点。

3. 深入探讨:(1)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挖掘深层含义;(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联系现实生活;4.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作品中的美好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提高学生的朗读、概括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分析课文语言特色。

提高学生的朗读、概括和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把握课文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

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3.课堂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关注亲情、友情。

讨论课文语言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4.细节解读解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理解深层含义。

分析课文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感受美好情感。

5.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生活中的类似经历。

布置作业,拓展学生思维。

四、教学反思1.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刻?2.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是否积极参与?3.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把握是否到位?4.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

学生课堂讨论的参与度。

2.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对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3.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

2.课文背景资料。

3.相关课文阅读材料。

七、教学建议1.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细节,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4.注重课文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节课通过解读《地毯下的尘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受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地毯下的尘土》的优秀教案「篇一」一、总体构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

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

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总结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反思日志、小组分享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热爱,提高阅读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家庭、友情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3)培养学生对人生、成长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地毯下的尘土》故事文本。

2. 教学资源:故事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故事相关图片或播放音频,引起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模拟。

三、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总结反思等表现进行评价。

2. 评价指标:(1)阅读理解能力: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2)表达能力和创造力:学生在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四、教学策略:1. 引导性问题:在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中,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帮助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主题和情感表达。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实施:1. 课时安排:本教案共需5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场所:教室。

3. 教学工具:电脑、投影仪、故事相关图片、视频、音频等辅助教学材料。

4. 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导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

(2)第二课时:角色扮演、情景模拟。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地毯下的尘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地毯下的尘土》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探讨作品主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背景,分析人物性格,阐述作品主题。

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3.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4.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6.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程度。

3. 思考和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讨论和反思过程中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1. 设计意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2. 教学过程:a.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作品背景。

b.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c. 讲解分析:教师讲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d.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作品中的主题和寓意。

e.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f. 总结反思:教师总结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3.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是否恰当。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2)培养学生阅读短篇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深入理解故事内容。

(2)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体验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增强学生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的珍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3)培养学生阅读短篇小说的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故事中人物情感变化的把握。

(2)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阅读理解情况。

(3)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关系和情感变化。

3. 情感体验:(1)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故事情感。

(2)教师引导情景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

(3)小组分享,交流情感体验心得。

4. 作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作品,分析故事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全班交流,总结作品主题。

5. 拓展延伸:(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庭、友谊和爱情的看法。

(2)教师引导关注社会现象,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1)学生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

七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DOC

七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DOC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一、教学设计《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

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

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交流活动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 (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二、精彩片断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能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生能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分析等,深入理解文本。

2. 过程与方法:(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学生通过写作、表演等形式,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讨论等方式,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友谊等主题的思考和关注。

(3)学生能够通过作品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地毯下的尘土》是一部描写家庭、友情和成长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多民族社区,主人公是一个年轻女孩,她在面对家庭问题、友情挑战和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经历了一系列的困惑、痛苦和领悟。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运用阅读技巧,深入理解文本。

三、教学方法:1.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 写作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升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问题解决:引导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讨论等方式,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地毯下的尘土》文本。

2. 辅助材料:相关背景知识介绍、问题讨论指南等。

3. 教学设施:投影仪、白板、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发对故事的思考。

2. 阅读与理解:学生独立阅读《地毯下的尘土》文本,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如预测、推断、分析等,深入理解文本。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对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和象征意义的理解。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阅读理解1.1 让学生阅读《地毯下的尘土》这篇文章,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1.2 分析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1.3 讨论文章中的重要细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敏感度。

第二章:词汇学习2.1 挑选出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让学生进行学习和记忆。

2.2 利用例句和语境,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生词和短语。

2.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和检验。

第三章:语法讲解3.1 分析文章中的重要句子结构,讲解其中的语法知识。

3.2 利用文章中的实例,解释和阐述一些常用的语法规则和用法。

3.3 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语法练习和巩固。

第四章:写作技巧4.1 分析文章中的写作技巧,如描述、对话、情节安排等。

4.2 让学生学习并模仿这些写作技巧,进行自己的写作练习。

4.3 让学生互相评改和讨论,提高写作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五章:文化背景5.1 介绍和讲解与文章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如作者、时代、社会背景等。

5.2 让学生了解和思考这些文化背景对文章的影响和意义。

5.3 设计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第六章:批判性思维6.1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和作者的观点。

6.2 让学生分析并评价文章中的角色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

6.3 设计一些辩论或写作任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

第七章:创意活动7.1 设计一些与文章相关的创意活动,如绘画、角色扮演、表演等。

7.2 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章的内容。

7.3 进行展示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第八章:拓展阅读8.1 推荐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其他阅读材料,如作者的其他作品、类似主题的文章等。

8.2 让学生阅读这些拓展材料,并鼓励他们进行比较和分析。

8.3 讨论和分享阅读体验,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第九章:综合测试9.1 设计一份综合测试卷,包括阅读理解、词汇、语法、写作等各个方面的题目。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教案:地毯下的尘土教学目标:1. 了解地毯下积累的尘土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家居卫生的重视和清洁意识。

3. 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准备:1. 展示图片:地毯上的尘土、洁净的地毯。

2. 多媒体设备:播放教学视频。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新知(时间: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有地毯吗?地毯上面会藏着什么尘土?2. 展示图片:地毯上的尘土。

3. 提问学生:你们有没有定期清洁地毯?为什么要保持地毯的清洁?步骤二:探究地毯下的尘土(时间:15分钟)1. 展示图片:地毯下的尘土。

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讨论地毯下尘土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总结出几个观点。

3. 请学生汇报分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进行讨论。

步骤三:展示教学视频(时间:10分钟)1. 播放展示环境专家讲解地毯下尘土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的教学视频。

2. 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可以记录观点和对问题的思考。

步骤四:小组展示与讨论(时间: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观点或问题进行展示和讨论。

2. 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3. 全班共同讨论每个小组的展示结果,并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讨论。

步骤五:总结和延伸(时间:1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清洁地毯的重要性以及地毯下尘土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2. 提问学生:你们平时如何保持家居的清洁?你们是否会主动清洁地毯?3. 提供一些建议:定期吸尘、定期深度清洁、使用地毯垫等。

课堂延伸活动: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家庭中地毯的清洁情况,并提出改善建议。

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撰写一篇关于地毯清洁的报告。

地毯作为一种家居装饰品,具有温馨舒适、吸音保暖的优点,深受人们喜爱。

然而,地毯除了可以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受之外,也存在着一个烦人的问题,那就是地毯下的尘土。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注意到地毯上的灰尘、细小的颗粒,但很少有人会去关注地毯下的尘土。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和讨论。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理解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3)通过反思和总结,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思考和认识。

(3)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描写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主人公是一个年幼的孩子。

故事通过孩子的视角,揭示了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以及孩子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3)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流和讨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故事的基本情节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1)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情节和人物关系。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讨论与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家庭、友谊和人生价值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评价:(1)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观察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进行评价和反馈。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1)通过提问和讨论,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我也注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通过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等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口语表达机会。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标题与内容的关系。

2.分析米妮形象,学会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3.理解美德的内涵,体会故事深意,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课时:1课时。

三.教学过程:1.导入:儿时小矮人和白雪公主的故事让我们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小矮人和一个普通小姑娘的童话。

第10课地毯下的尘土。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1)预习检查.准确读出下列词语.被褥真挚葱茏眷顾津津有味简要讲述童话内容〈由一名语文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强的学生完成〉(2)交流感受.思考:米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勤劳、善良、诚实、有礼貌、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2.品析课文:(1)浏览课文要求:边读边圈出描写小姑娘勤劳的句子,并指出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

(2)讨论交流正面描写:〈1〉把家收拾得干干净净,像一只新的发夹一样光鲜。

〈2〉洗盘子,擦地板,把家弄得漂漂亮亮的。

〈3〉等她的手一暖和过来,就开始整理房子。

(动作描写)〈4〉洗了盘子,整理了床,擦了地板,正了正火炉前的地毯,把十二把小椅子沿着火炉摆成了一个半圆。

(动作描写〈5〉起床后,她做了一顿可口的早餐,小矮人们离开后,她打扫了房子,并补好了小矮人们的衣服。

(动作描写侧面描写:〈1〉小矮人们非常“高兴和吃惊”“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2〉晚上小矮人回来了,他们发现炉子里的火烧的红红的饿,桌上一桌热气腾腾的晚饭正等着他们。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地毯下的尘土》教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引言《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让人深思的现代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一个家庭花费了很多钱和时间来搭建一个豪宅,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很基本的东西——维护卫生。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探究家庭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社会责任感以及环保意识等问题。

教学目标1. 实现语言表达(听,说,读,写)的目标,学会运用语言表达。

2. 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学生可以想象和提高对现实的感知。

3.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如何清洁居所和保护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地生活。

教学步骤一、导入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家庭清洁和如何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了解环境保护的概念。

二、阅读并理解《地毯下的尘土》阅读故事,并策略小组讨论“ 地毯下的尘土”主题,编写课堂观察表,包括人物、情节、场面、情感等。

三、分析主题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个主题。

了解主题对于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有很大意义。

四、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以故事为蓝本,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个人创造力,活跃思维。

五、学生练习语言表达能力老师和同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提出建设性的反馈和鼓励,以鼓励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家庭清洁与环保让学生讨论和分享一些清洁家庭和环保的技巧,并让他们了解相关的信息和资源,包括如何回收和处理垃圾等。

七、总结回顾让学生回顾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总结本课程的重点,以及为今后生活提供的帮助和启示。

教学手段1. 操作中心手册。

2. 解释人员;强调;质疑。

3.问题解决模拟。

教学特色1. 学以致用: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家庭和环保问题的理解。

2.强调教学方法:老师依托科技手段,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和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地毯下的尘土》教案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地毯下的尘土》的主要内容,体会主人公的善良品质。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

3. 提高学生朗读、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 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分析主人公为什么会在地毯下藏尘土,以及这样做背后的原因。

4.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学会关爱他人。

5. 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的心得体会。

3. 家长签字确认作业完成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情感态度。

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他们对关爱他人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情感教育:以课文为载体,引导学生体验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意识。

3.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启发思考: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活动1. 课前导入:教师播放一段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课文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运用词汇和语法知识,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

(3)能够通过阅读,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阅读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情节简介:《地毯下的尘土》讲述了一个关于勤劳和懒惰的寓言故事。

故事中,两只老鼠分别代表勤劳和懒惰,它们在同一块地毯下生活。

勤劳的老鼠每天努力工作,为自己和家人寻找食物,而懒惰的老鼠则整天无所事事,依赖勤劳的老鼠。

懒惰的老鼠在饥饿中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改变。

2. 教学重点:(1)故事情节的理解。

(2)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运用。

(3)阅读策略的运用。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

(2)准备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材料。

(3)准备阅读策略的指导材料。

2. 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关于勤劳和懒惰的话题,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故事,理解情节,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阅读策略指导: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勤劳和懒惰的区别,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情况,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资源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教学材料。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背景和作者引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思考1.2 教学内容简介《地毯下的尘土》的作者和故事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意义1.3 教学方法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对家庭的看法和经历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1.4 教学步骤1.4.1 开场白教师以自己的家庭故事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1.4.2 介绍作者和故事背景简述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创作背景1.4.3 学生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家庭的看法和经历1.4.4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2.2 教学内容简述《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2.3 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师讲述故事梗概图片展示法: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印象2.4 教学步骤2.4.1 故事梗概讲述教师讲述《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梗概2.4.2 图片展示展示故事相关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的印象2.4.3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故事的兴趣和看法第三章:人物分析3.1 教学目标分析《地毯下的尘土》中的主要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3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人物特点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展示其特点3.4 教学步骤3.4.1 人物分析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3.4.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人物特点3.4.3 角色扮演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展示其特点3.4.4 总结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人物特点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学目标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引导学生思考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4.2 教学内容探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分析故事中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和应对策略4.3 教学方法讨论法:分组讨论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和成长挑战4.4 教学步骤4.4.1 主题思想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主题思想和家庭亲情4.4.2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4.4.3 分享讨论成果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主题思想和成长过程4.4.4 引导思考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亲情和成长挑战第五章:拓展活动5.1 教学目标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深入思考5.2 教学内容推荐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书籍和影片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5.3 教学方法推荐法:教师推荐相关书籍和影片活动法: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5.4 教学步骤5.4.1 推荐相关书籍和影片教师介绍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书籍和影片5.4.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对推荐书籍和影片的兴趣5.4.3 开展家庭亲情主题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家庭亲情主题活动,如家庭故事分享、亲情画作展示等5.4.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参与活动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第六章:文学元素分析6.1 教学目标分析《地毯下的尘土》的文学元素,如情节、人物、语言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地毯下的尘土》的情节结构、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等6.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学元素的概念和作用实例分析法: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文学元素6.4 教学步骤6.4.1 文学元素讲解教师讲解情节、人物、语言等文学元素的概念和作用6.4.2 实例分析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文学元素6.4.3 讨论交流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对文学元素的理解和感悟6.4.4 总结分享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文学元素分析的见解第七章:写作技巧探讨7.1 教学目标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写作技巧,如描写、对话等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地毯下的尘土》中的写作技巧及其作用7.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写作技巧的概念和作用实例分析法: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写作技巧7.4 教学步骤7.4.1 写作技巧讲解教师讲解描写、对话等写作技巧的概念和作用7.4.2 实例分析学生举例分析故事中的写作技巧7.4.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写作技巧进行短篇写作练习7.4.4 点评与指导教师点评学生写作练习,给予指导和鼓励第八章:文化背景了解8.1 教学目标了解《地毯下的尘土》的文化背景,如时代背景、地域特色等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8.2 教学内容介绍《地毯下的尘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8.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文化背景的相关知识图片展示法:展示故事相关的历史、地理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的了解8.4 教学步骤8.4.1 文化背景讲解教师讲解《地毯下的尘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地域特色8.4.2 图片展示展示故事相关的历史、地理图片,增强学生对故事背景的了解8.4.3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故事文化背景的兴趣和疑问8.4.4 互动交流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第九章:课堂小测9.1 教学目标检验学生对《地毯下的尘土》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设计关于《地毯下的尘土》的阅读理解题目9.3 教学方法测试法:学生完成阅读理解题目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9.4 教学步骤9.4.1 发放题目教师发放关于《地毯下的尘土》的阅读理解题目9.4.2 学生作答学生认真阅读故事,完成题目9.4.3 答案讲解教师讲解题目答案,解析学生答题过程中出现的问题9.4.4 总结反馈教师总结学生答题情况,给予鼓励和指导第十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总结《地毯下的尘土》的主要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故事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家庭、亲情和成长的深入思考,拓展阅读视野10.2 教学内容回顾《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10.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总结教学内容推荐法:教师推荐与故事相关的阅读材料10.4 教学步骤10.4.1 教学内容回顾教师总结《地毯下的尘土》的故事情节、人物、主题等10.4.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对课程内容的兴趣和收获10.4.3 推荐阅读材料教师推荐与故事相关的阅读材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十一章:小组讨论与展示11.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加深学生对《地毯下的尘土》主题的理解11.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展示11.3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主题展示法: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11.4 教学步骤11.4.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角度深入探讨《地毯下的尘土》的主题11.4.2 讨论成果整理每组整理自己的讨论成果,准备进行展示11.4.3 小组展示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分享对主题的理解11.4.4 点评与总结教师对各组的展示进行点评,总结讨论成果第十二章:家庭作业布置12.1 教学目标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12.2 教学内容布置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家庭作业12.3 教学方法作业布置法:教师布置家庭作业12.4 教学步骤12.4.1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家庭作业,如阅读其他作品、写读后感等第十三章:课堂反馈与评价13.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13.2 教学内容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反馈和评价13.3 教学方法问卷调查法:学生填写问卷,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口头反馈法:学生口头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3.4 教学步骤13.4.1 问卷调查学生填写问卷,表达对课程的看法和建议13.4.2 口头反馈学生口头表达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13.4.3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学生的反馈和评价,思考改进教学的方法第十四章:课程资源整合14.1 教学目标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14.2 教学内容搜集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网络资源等14.3 教学方法资源整合法:教师整合教学资源学生参与法:学生参与资源搜集和整理过程14.4 教学步骤14.4.1 资源搜集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与《地毯下的尘土》相关的教学资源14.4.2 资源整理教师和学生一起整理教学资源,便于教学使用14.4.3 资源利用教师和学生一起利用整合后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15.2 教学内容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5.3 教学方法总结反思法: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课程内容和教学效果改进计划法: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和措施15.4 教学步骤15.4.1 课程总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效果15.4.2 教学反思教师和学生一起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15.4.3 改进计划制定改进教学的计划和措施,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分析了《地毯下的尘土》的教案,内容包括课程导入、故事梗概、人物分析、主题探讨、拓展活动等十五个章节。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反思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反思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反思一、总体认识本节课内容为一篇童话,我采用高效课堂展示课的流程上的课,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三个学习目标。

我采用了“预习检测——激趣导入——整体感知——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拓展延伸——达标测评”七步骤来实现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本堂课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的舞台交给他们,让他们演绎课堂的精彩,做为教师的我在幕后做他们的倾听者、引导者,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引导点拨,起到了一个点拨引路的作用。

本篇课文主要通过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塑造了一个勤劳能干、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形象,并且通过童话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诚实、善良、勤劳的人是一定会有回报”的道理,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本节课为了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在导学案问题的设计上,我也进行了精心的构思,预设了六个小题,这些小题的设计遵从了由易到难,同时也体现了梯度和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具体阐释(一)成功之举1.本节课我提前下发了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的提示进行了预习,学生预习全面扎实有效。

学生在展示时能够做到脱稿展示,做到声音洪亮、精神饱满、自信大方。

2.没有偏废基础知识基础的厚薄决定着楼层的高低,在预习检测环节我对不同学号的学生从解释词语、造句、听写三方面进行了会说、会运用、会写三方面的考察,体现了层次性教学。

3.在展示环节,学生能把诚信的小故事以相声形式展示出来,能把课前搜集的小故事连贯的贯穿在一起,其他小组的同学还能及时补充“金斧头和银斧头”的故事,通过故事的讲述告诉我们一个诚实的人最终会带来好报,这几个故事与本课的主题相一致,通过故事的讲述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组负责的任务时,其他小组同学能对这个小组说的不完善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补充、质疑和点评。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精选)-初三语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精选)-初三语文

《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精选)-初三语文<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语文版七年级下期第三单元</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一、教学设计</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

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

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宋体">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SPAN><SPAN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SPAN><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0pt; LINE-HEIGHT: 150%; FONT-FAMILY: 宋体">(•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

地毯下的尘土七年级下册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七年级下册教案

东莞市黄江中学李木兰一、总体构思这篇课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象,题目的设计很有深意,耐人寻味,在教学中要通过对题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的内容富有教育意义,课文通过米妮出去找工作的故事,刻画了一个诚实、善良、勤劳、懂礼貌、乐于助人的小姑娘的形象,学习时要结合对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让学生讨论该怎样学习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本文的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非常独到细致,要在教学中通过朗读来认真品味、理解,弄清楚这些描写的作用及好处,并在作文中学会运用这些写法。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并允许学生持有不同的见解。

对于主人公性格的分析,要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来概括,尽量避免用简单的词汇来给主人公的性格下定论。

对于主人公的美德,可以要求学生联想读过的其它文章,思考哪些人物具有和本文主人公相类似的性格。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辅以多媒体教学。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是否尝试过在假期出去找一份工作来为自己挣点零花钱呢?可能有很多同学有这个想法,只不过还没有付诸实践;也可能有的同学已经有过在假期卖报纸、冰棒、鲜花的经历了,可是大部分同学可能都还不需要自己出去挣钱来补贴家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大家会认识一位懂事的小姑娘,我们来看看她是怎样出去找工作的。

(二)字词积累勉强葱茏眷顾真挚津津有味以上词语,要求学生注音,并在文中找出相应句子,再分别另造一个句子。

因为词语不多,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在课堂上完成。

(三)诵读课文本文语言活泼生动,充满丰富的想象,诵读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1、老师有感情地朗读前四段,做好感情的铺垫。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其余部分,可以让一个朗读水平较好的女生扮演米妮的角色,一部分同学齐读小矮人的话,其余同学读课文的叙述部分。

3、诵读的同时思考问题:小姑娘米妮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中?课文开始为什么不直接写她出去找工作,而是从她的身世写起呢?诵读结束后,学生进行讨论,明确:米妮的家庭很贫困,“一家人勉强吃饱穿暖”,可是家里的气氛却十分温馨、和睦,母亲勤劳能干,女儿也很懂事勤快,“在这两个幸福的孩子看来,都充满了欢乐。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

地毯下的尘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地毯下的尘土是如何形成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考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观察地毯下的尘土,了解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尘土的来源。

三、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地毯、尘土、放大镜、镊子、吸尘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地毯,让学生观察地毯表面,提问:你们觉得地毯下面会有什么?(二)观察地毯下的尘土1.老师将地毯铺在实验台上,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地毯下的尘土。

2.学生观察后,汇报观察结果:尘土有各种颜色,有细小的颗粒,还有毛发、纤维等杂质。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尘土的来源:尘土可能来自空气中飘落的颗粒物、人们的衣物、毛发等。

(三)实验探究尘土的来源1.老师提出实验要求:用吸尘器吸走地毯下的尘土,然后分析尘土的成分。

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吸尘器吸出的尘土,并用镊子取出尘土中的杂质。

3.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尘土中主要有纤维、毛发、皮屑、尘螨等。

(四)讨论尘土对环境的影响1.老师提问:尘土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影响?2.学生回答:尘土会影响空气质量,导致呼吸道疾病;尘土中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不利。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减少尘土产生的建议。

3.老师对学生的建议给予肯定,并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观察自己家中的地毯,记录地毯下的尘土成分。

2.思考如何减少尘土的产生,并提出具体的措施。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地毯下的尘土是如何形成的,尘土的来源及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和实验能力得到锻炼。

同时,通过讨论尘土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观察地毯下的尘土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请你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地毯的每一部分,你们能描述一下你们看到的尘土是什么样子的吗?”2.当讨论尘土的来源时,老师可以提问:“小华,你能分享一下你是如何想到尘土可能来自我们衣服上的纤维吗?你是怎么观察到这一点的?”二、教学难点补充1.实验探究尘土来源时,老师可以这样指导:“小李,你在用吸尘器的时候,注意观察吸出来的尘土,你能告诉我,吸出来的尘土有哪些不同吗?”2.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尘土对环境的影响,老师可以这样问:“小王,你能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清理尘土,我们的家会变成什么样?这对我们的健康又会有什么影响?”教学过程补充:(二)观察地毯下的尘土1.学生观察时,老师可以提问:“你们能告诉我,你们在放大镜下看到了什么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我看到了很多小小的颗粒,有灰色的,还有黑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地毯下的尘土》教学设计及反思过程一、教学设计《地毯下的尘土》是一篇充满了神奇浪漫的想像、富有生活情趣的童话作品。

本文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内容也比较简单,人物形象也好分析。

故本课的教学设计着眼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了教材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本课的教学目的有三:一是掌握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三是引导学生自发、主动获取知识和提高语文能力。

教学步骤:(本课设计为一课时)(一)由“你最欣赏你的同学、朋友身上的什么品质?”入手,导入新课:(•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动起来。

学生也有话可说,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二)听读课文:(课文朗读录音)1、提出听读要求:①给生字词注音;②思考:你认为米妮是什么样的人?2、听完录音后交流:米妮的形象(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敢想敢说,不人云亦云)(三)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四)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全班56个人,分成14个小组,四人一组自主合作学习。

1、思考讨论①课文是怎样写米妮的勤劳的?找出这些语句并加以分析?②文中两次写到米妮观望窗外的风景意在说明什么?③作者又是怎样写米妮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的?④米妮的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2、交流活动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释疑(让学生全面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为下文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作准备)(五)说话练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说话题目:我跟米妮比一比米妮,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勇于解剖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力争不断完善自己!)(六)创设情景,迁移训练,培养能力作文片断练习,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

1、创设情景一:放录相看杨丽萍的《孔雀舞》,描写其舞蹈动作的优美;创设情景二:受到老师的表扬或批评后的心理活动描写。

(情景一:让学生观察、感受、体味;情景二:让学生有话可写) 2、学生习作:教师巡视3、作品展示:师生评价(七)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二、精彩片断在教授本课时,有两处最精彩的片断。

1、说话练习片断:学生根据两个题目大胆发言,有的学生说出了自己在家从不干家务,过着“衣来伸身,饭来张口”的生活;有的学生还大胆地承认了自己考试舞弊的行为;还有的学生不仅谈到了自己的缺点,还指出了同学的不足……敢于坦露自己的心底,把缺点摆出来加以解决。

既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思想认识。

2、学生对习作评价片断这一环节形成了本堂课的最高潮,学生涌跃发言,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评价比较准确。

现将几个同学的发言实录下来。

①对胡迪习作的评价:学生甲:她的习作写的好,几个动词用的好,比喻句也很形象。

学生乙:她从侧面进行了描写,写了观众的反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都有,突出了舞姿的优美。

学生丙:我认为应该要重点写动作,少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学生丁:我同意学生丙的看法。

我认为文中的句子要尽量避免重复,用词也要避免重复。

②对姚铮铮习作的评价:学生甲:我很喜欢她的语言,很幽默,令人发笑,她的每篇文章的语言都是这样的,值得我学习。

学生乙:她写了自己的高兴心情,还写了她回家路上见到和想像的情景,这是运用了景物烘托的手法。

学生丙:这种写法与课文中写米妮的心理活动的写法相似。

学生丁:写的太短了,还可以写长一些。

③对廖智勇习作的评价:学生甲:廖志勇读得很有感情。

他写了受到老师批评后的心情。

不过,他是我们班学习最认真表现也最好的学生,应该没挨过老师的批评,本文是他想像出来的崐。

学生乙: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写,更突出了他的心情。

学生丙:我受到批评后的心情和他写的一样,我认为他写的很真实。

三、教学反思1、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以后,再将知识进行迁移训练。

这种教学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教材观: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由知识向能力素质形成的中介。

这符合教学改革的理念。

2、童话这种体裁创作的目的就是要让人受到教育,得到启发,它一般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所以童话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蓝本。

基于这一点,我设计的两个说话训练题目,就是让学生在理解了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独生子女身上的娇骄之气,不够勤劳、缺乏生存能力等现象进行讨论,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灵魂受到洗礼。

这要既锻炼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品质和正确的审美观的形成。

3、在知识训练中,学生通过片断作文训练,将课内的知识转变为一种实践活动,把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去思考去表达的能力,从而有利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四、专家点评本堂课的教学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一是对教材处理得好,把它作为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能力形成的“范例”和“中介”这是一种全新的教材观,与以往的只重视传授知识而忽视能力、素质培养的教材观是截然不同的;二是教学按“知识──能力──素养”逐层推进,向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努力,这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三是通过设计题目和创设情景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思维,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要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课堂上应引导学生多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思考。

这堂课在这方面有些欠缺。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反思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

在这半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

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第一、教学思想先进,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

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

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第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教学能力全面化、深层次化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

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拜师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日益丰富和深化。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

刚毕业,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

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

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

首先,抓积累、夯基础。

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

其次,重说写、练能力。

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

最后重运用、拓视野。

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

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

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黔之驴》案例设计与教学反思( 一)案例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

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本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

教学思路: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排遣心中郁闷、放情山水,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一、引(复习旧课,认识作者,延伸课外)1、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小学学过的柳宗元诗《江雪》之后再出示另外一首柳诗《渔翁》,让学生自己评点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

(附诗于后)2、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后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得罪了豪门权贵,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柳州,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

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

这两首诗也是这种心情的产物,他为我们创设了一尘不染、美不胜收的佳境。

今天我们要学习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

(附译文于后)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理解形象特点)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

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附板书于后)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参考答案:1、作者借驴子和老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因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或:要有真才实学,外强中干重要被别人打败。

(言之有理皆可)2.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

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面对强敌A、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情况;B、要克服畏惧心理;C、遇到困难,不应逃避;D、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