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论文3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论文(优秀6篇)

初中语文论文(优秀6篇)

初中语文论文(优秀6篇)一、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实际情况目前,大部分初中语文合作教学依旧采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传统教学评价体系主要针对学生学习成绩高低进行排序,将学生分数作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

然而,合作学习模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合作和讨论方法,无法为学生评分,由此可见,传统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无法适应合作学习模式,构建并完善新教学体系至关重要。

二、完善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对策(一)合理分组,激发学生积极性由于学生本身存在差异,如果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成绩好的学生互相合作,长此以往,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丧失学习信心,势必会影响教学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合理分组的重要性,将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分组,促使合作学习发挥作用。

另外,教师还需要注重组内分工问题,学生理解能力存在偏差,教师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分配一些相对简单的任务,帮助其巩固基础知识;而学习成绩较好学生要适当增加任务难度。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之间能够互相配合,相互带动,促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鼓励沟通,营造课堂氛围(三)适当引导,提高有效性学生在初中阶段,正处于叛逆期,大部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合理安排合作学习,避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浪费时间。

首先,合理控制时间,如果合作学习时间过长,学生可能会做一些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反之,时间过短,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讨论,影响学生积极性。

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难易程度,控制时间,促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讨论内容;其次,引导并鼓励学生合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发言,启迪学生思维,也可以向学生提问,营造积极、共同参与教学氛围。

(四)建立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师反思及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手段,必不可少。

合作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够单纯用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初中语文论文7篇(2)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一、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方法与素质教育理念不符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课思路听讲,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方式,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必然结果,“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吃力,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往往是事倍功半。

(二)对语文学科的基本把握不够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处理教学目标之间存在的三个维度的关系,将语文作为科学的工具与人文性对立起来,知识与能力不能相容。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具有人文的性质,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一些教师没有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起来,而是看做语文学习的两个方面,从而忽视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

(三)教材的设置不尽合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的快速更新,教材内容远离现实生活,教材内容与当今时代的差距加大,不能跟时代的发展同步。

初中语文教学的设置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选取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范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的内容不能和时代的需求相结合起来,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的安排中,为了应付中考对部分课文死记硬背,而不是出于学习语文的热情。

(四)阅读教学设置不合理初中语文阅读没有形成正确教学理念和思路。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一般是给出阅读的思路,仅仅是让学生找出文章的字词,划分段落大意,总结中心思想,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种教学方式犯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的错误,没有遵循“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

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课文只是形成片面地理解,无法总览课文的全局。

(五)初中语文教学以中考为中心,阻碍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考试成绩依然是衡量教师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成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

在应试教育为中心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依然围绕教学大纲开展,对课外的知识只是轻轻点水,忽略不提。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探析贵州省声势浩大的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展了好几个年头。

方方面面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但是当我们冷静地反思中学语文课改的得失时,震惊地发现占中考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作文教学犹如断翅的鸟儿,想飞却飞不高。

一、语文课本编排体例制约了作文教学人教版中学语文必修教材的最大特点是编排方式一反传统习惯,以主题内涵的统一性来编排文本,偏重人文性远离工具性,并有意识淡化、打乱文体。

这样的安排导致人教版教材的写作指导安排随性、散漫,不成系统,让作文教学繁杂紊乱。

作文教学,难以展翅高飞。

如在人教版五册必修教材中写作指导是这样安排的:必修一:激活我们的诗情(关于诗歌创作情感的激发一一笔者注,下同);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关于议论文的立论);夹叙夹议,枝繁叶茂(关于夹叙夹议的表达方式);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必修二:用墨如泼与惜墨如金(关于详略安排);恰当选用叙述的角度(关于叙述的人称);准确、及时与便捷(消息与通讯的写作);看好处,说门道(文学鉴赏评论的写作)必修三:生成诗歌的意象(如何确立诗歌的意象);写出人物鲜明的个性;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如何选用论据)必修四:让说理更令人信服(关于论证方法);要有描写意识(如何生动形象的描写);文学短评的写作;演讲稿,写给听众必修五:说明要说得清楚明白(关于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写议论文深化认识的方法)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以人文内涵为专题)的制约,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1、写作指导的排序紊乱无序。

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在谈到诗歌的写作指导方面时,许多古诗词后面配的是文学短评的写作。

这些专题有的介绍某一文体的写作要点,有的介绍某一表达方式,有的介绍某一写作技巧,显然,其编排缺乏序列化、系统性。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中学语文备课策略探讨中学语文课程的备课一般分为:研究教材、走近学生、设计教学方案和设计教学计划这四个层次,也被称为“三备一教案”,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独立。

但在信息技术参与下的备课在这四个层次上是有所不同的。

备教材在传统意义上分为研究教材、课程计划、教学方案、掌握教学的内容和教材的范围,在信息技术参与的情况下,还添加了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的部分。

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语文教材更有特色,内容也更加丰富,而且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网络资源,我们可以拥有很多新颖的语文素材和课外资料,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获取网上的教学资源,进而为学生扩展课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学习《荷塘月色》,教师在备课时,就可以通过收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和相关文章如《哪里走》和《一封信》,进而分析《荷塘月色》的写作背景,还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外知识,增强其学习兴趣。

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文章、感受文章,进而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篇文章。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对学科的认知情况。

教师在教学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以及性格特点是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的关键。

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之前充分做好针对学生的准备工作,并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提高教学的质量。

以前教师很难在一段时间内掌握学生的情况,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能够方便快捷地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更好地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进行教学。

如学习《赤壁赋》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班级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预习状况。

让学生利用班级讨论组系统,将不会的问题和遇到的难题以及没有解决的相关知识点都反映在讨论组里面,教师就可以据此对赤壁之战进行评价和定位。

其中赤壁之战可以有三大范围的定位:广义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的夏季,由曹操发起,目的在于夺取荆州;标准的赤壁之战也是由曹操发起的,在建安十三年冬季,目的是东进江夏,标准的赤壁之战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定义;狭义的赤壁之战是指曹操在建安十三年冬季东进江夏,在赤壁和乌林与周瑜两次战斗失败,并返回了江陵的部分作战。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7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7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7篇第一篇:中学语文情感教学探究一、情感教育应用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语文的学习,学生情感态度不同,产生的学习效果就不一样。

学生学习时带有积极地情感,那么他们就会积极地思考,思维比较活跃;如果他们带有消极的情感,学生学习的热情就会大大降低,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

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中学生的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应的内心体会,当语文作品中的某些场景与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时候,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比较积极地情感。

学生带着依据实际生活得来的感悟去学习语文,更加深刻的感受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力鉴赏文学需要一种比较活跃的思维,是读者在深入了解一个文学作品的基础上,对该文学作品进行评判的过程。

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在学习某一篇课文的时候,加入学生觉得这个文章写得特别好,而要他们说明写的好在哪里呢?学生又说不出来,这就说明学生的鉴赏文学的能力有待提高。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具有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鉴赏作品,理解作品中的人生真谛,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与内涵。

因此,情感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文学的能,教师需要高度重视。

例如,在学习《包身工》这篇课文的时候,文章的主题是旧社会压榨童工的丑陋罪行。

教师在讲解时候,需要先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学生具有初步的体会。

然后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生活与包身工的生活,突出包身工恶劣的生存条件,学生情感上受到极大的触动。

3.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语文认知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显示,教育过程是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相统一的过程。

同时情感过程对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任何内容、手段与方法都要注意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以此来引起学生的内心感受,如果在教学中忽略学生的情感因素,那么学生只是单纯的获得了知识与技能,但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可能是消极的,学习兴趣也比较低迷,语文学习的认知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面。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六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1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

我们的母语通过语文得以连续进展,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熟悉生活,更好地熟悉自己,通过对生活的熟悉理解来改造生活,提升生活的品质。

阅读语文,熟悉生活,才能够更好地生活。

语文是生活的高度反映和升华,学会在阅读中熟悉自己、理解生活,在阅读中观察自己对人生的思索,在阅读中产生情感的共鸣,从阅读中学会面对生活。

比如《祖国土》这篇文章,教同学学会熟悉到生活当中的美,在生命的过程中查找生活和自然当中存在的美,学会从文章中感悟美,查找精神的支撑。

二、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语文作为操作性很强的科目之一,必需注意培育学习者的语文学习力量,用实践活动强化语文学习,这在教学方法上显得尤为重要,老师不能只是局限在课堂上进行教学,要尽可能地把同学带入实践活动中,让同学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接触到真实的语文材料———生活,多与生活接触,参加实践,在大量的实践过程中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反过来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传统的语文教学以一本教材作为唯一学习来源,对现如今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适用,在开放性教学中,语文教学必需走出封闭式教学模式,以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绽开学习,真正地在开放式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将学到的语文学问和现实生活很好的联系起来,促使家庭、学校、社会的语文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增加三者之间的语文环境氛围。

老师制造情景式教学对现在的教学课堂来说是必不行少的,语文教学也需要创设情景式教学模式,通过老师语言性的描述,让同学在课堂上进行再创想象,达到的效果肯定很好。

生活化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在书本学问与实际情境结合时,就为学习语文学问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情境,将学问融入到生活中,收获的学问会更加丰富、学习技巧也会显得更加敏捷。

同学在教育中处于主体地位,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中,同学学习肯定是建立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的,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同学在体验的过程中会自主构建学问和力量体系,以亲身经受形成成长中的情感价值观,这些都是和生活密不行分的。

“中学语文教学” 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 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初探摘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能当讲的不讲,该挖掘体会的不去挖掘体会。

课堂上的“兵教兵”运用得当,固然有效,但教师大多还是能见学生所未见,思学生所未思。

教师要履行好“平等中的首席”这一职能,恰当而精要的“讲”还是少不了的。

关键词:语文主导主体学生是课堂的的主人,但是语文中的基础知识学生是不能够自己探究出来的。

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参与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

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一、加强语文句子成分的教学有些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从来不教给学生有关句子成分的划分,从而使得很多的学生,写作或者说话的时候,出现语法错误。

学生自己也不知道错在哪里。

下面的概念必须给学生讲清说明的。

口诀: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主语:1、定义:主语:主语是句子中的陈述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

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用来说明陈述主语。

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

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

3、符号:波浪线4、凡能愿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定语:1、定义;用在主语和宾语前面,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b、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3、符号:小括号()。

状语:1、定义:用在动词、形容词谓语前,起修饰和限制作用的语言单位。

2、特点:a、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b、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3、符号:中括号〔〕。

初中语文论文(5篇)

初中语文论文(5篇)

初中语文论文(5篇)学校语文论文(5篇)学校语文论文范文第1篇什么是语文?“语”指人与人之间的言语,“文”是人们书写的文字。

语文就是用文字记录人们的言论。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以及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语文的影子。

我们每天看的新闻,电视节目,以及邻里间的问候,都可以算作语文的一部分。

可以说,从我们诞生以后,每天都在学习语文。

语文是一门掩盖面特别广泛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

对于语文的教学,并不是几千字就能说完的。

学校的语文课,是对学校语文的强化,同时也为同学高中的语文学习作铺垫。

在这里,我从爱好培育,习惯养成,以及学会做人三个方面渐渐的探讨学校语文的教学,望己之拙作能起到抛砖引玉之用。

2学校语文情感教育的意义长期以来,学校语文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的熟悉,是造成当前中学语文教学"荒漠化"的主要缘由之一。

学校语文情感教育,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老师在学校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乐观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加教学效果的教学。

具有如下特点:情感性、爱好性、审美性。

情感性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地在传授学问、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乐观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爱好性指的是老师要在教学中操纵各种教学变量。

使同学怀着欢乐、爱好的心情进行学习,努力使教学在同学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

它与"乐学"的基本精神相呼应。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又一个重要特征。

这个过程已不再是纯粹的学问传递和学问获得的过程,而成为一种具有审美性的教育活动。

是老师和同学双方主动投入又被深深吸引的共同活动,而且活动本身成为双方心灵共同制造的作品,是双方本质力气的外化和现实化。

3促进学校语文教学的方法3.1奇妙导入,开心教学之开头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假如擅长奇妙地导入新课,自然会激发同学学习的乐趣,使同学产生好学之乐。

比如,在讲授《皇帝的新装》之前,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童话大师安徒生一次应邀参与宫廷舞会,一位小姐久闻他的大名,于是大献殷勤,不住的问:“我的这件衣服怎么样?颜色好吗?式样好吗?质料好吗?你喜爱吗?”安徒生冷冷地说:“都一样,谈不上喜爱。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

中学语文论文范文语文教学论文,是以语文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论文。

就语体学的分类而言,语文教学论文属于科学研究论文的范畴。

接下来店铺为你推荐中学语文论文范文,一起看看吧!中学语文论文范文篇一:浅谈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论文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美学密切相关。

教师与学生除传授与被传授关系外,还有欣赏与被欣赏的关系,即既有认识关系,还有审美关系。

教学过程是一种以美导真的过程。

从静态的教学内容看,不仅都是合乎科学的真知,而且也存在着许多美的要素: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动态的教学活动看,以美去感染学生,按照美的法则去实施教学,从而使学生在美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培养智能,并且受到美感教育。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美学近年来,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积极投身语文课堂美学教学实践,锐意改革,作了大量的有益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

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

因此,用美的形象去感染,用美的情感去熏陶,用美的信息去激发,用美的方式去引导,就可以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之中,滋润青少年的心灵,净化青少年的情思,陶冶青少年的性情,从而促进智力因素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品质的和谐发展。

在课堂的美学表现方面,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就以现行教材来说,文学作品占百分之八十,可以说古今中外名作荟萃。

从内容看,题材丰富,情感真切,形象生动,好像生活的百科全书。

从形式看,新颖活泼,小巧玲珑,应有尽有,真是一幅:“语言的图画”(高尔基语)。

从风格看,质朴美、华丽美、直露美、含蓄美、形象美、哲理美、空灵美,丰富多彩,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个美的世界。

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用美的方式把学生引入美的宫殿,让他们观察美、感受美、鉴赏美、热爱美、创造美。

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实在是评议教师的天职。

一旦认识并履行这种职责,语文教学就有可能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扣人心弦,于是语文教学任务的完成,也就有了保证。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六篇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六篇【篇一】摘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和在部分省区的实施,标志着中学语文课程改革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由于在课程理念、课程设置方面的跨越式前进,这一次的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较之以往的历次改革,有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为语文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宏伟蓝图,但同时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一次挑战,对语文教育的变革也是一次突破。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观念转变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8-0269-0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许多教师来说是个全新的事物,国家采用先在少数实验区试行然后逐步推开的办法,是十分正确的。

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保证课程改革健康、稳妥地向前发展。

一、课程标准的制定没有离开基础教育的基础性我们知道,中学教育是国民教育,是基础教育,国民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备最基本的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需要的道德水准、能力水准和必要的文化修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性主要体现在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上,也就是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

在新标准中不管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遵循了注重基础教育的这一原则。

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是掌握课程标准最基本的要求。

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要求课程标准不仅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充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

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不能脱离鲜活的材料进行命题,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知识的考核不可能脱离生活,一定会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高中语文都不能忽视语文教育的基础性,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认清这一点。

二、课程标准中考试、评价的问题当今中国基础教育的一个尖锐的现实问题就是愈演愈烈的考试竞争。

“应试教育”被我们批了多年,扭转了多年,局面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更加严峻。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摘要: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需要明确学生应掌握的语文技能和获得这些技能的方法;明确学生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母语知识;明确教师如何讲课文,如何进行语文知识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改进语文技能语文知识教学现在,具有较好的母语的语文表达能力,已成为谋职的一个先决条件。

而目前大家对大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普遍感到忧虑,以致要考虑在大学普遍开设“大学语文”课。

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这是一条教学长河;大学是下游,中小学是上游。

上游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清澈的河水,才能保证下游不但水质好,而且水流宽广。

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语文水平。

我们也有责任思考在我们的职责范围内如何不断改进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不断提高中小学生的语文水平。

这里想就如何改进中学语文教学的问题说一点我的看法。

一、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技能?那还用你说,学生需要听说读写的技能。

但是,对于一个以汉语为母语的汉族人来说,怎样才能听好、读好?怎样才能说好、写好?我觉得,重要的是他要能知道并懂得在什么场合、什么情景、在什么人物身上、当表达什么意思时,需要用什么样的词,什么样的句式,什么样的句调语气。

中学语文教学要给中学生的语文技能,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

二、学生怎样才能获得这样的技能?要让中学生获得上面所说的技能,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做三方面工作:1.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写作。

2.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

3.需要给学生一点语文知识。

其中,第1点是根本;第2点也很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开窍;第3点起辅助作用,目的是为了有利于老师教,有利于学生学。

设法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并在老师指导下模仿写作,这是中国语文教学的老传统,应该说是一种好的传统。

但光靠这一条是不够的。

一个高明的、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一定会在第1点的基础上设法让学生知道,一篇文章好,好在哪儿,一篇文章不好,不好在哪儿。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4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篇一一、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及重要意义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美应该是语文教师运用多种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语文学科所包含的各种生活、语言、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和谐、简洁、新奇独特发现和传达,使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情感通过教师情感的中介,同学生的情感自然汇流。

从教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客体关系来看,语文教学美分为“教之美”和“学之美”。

正确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对于教师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有重要意义的。

首先是为我们评价语文教学提供了依据。

简单地说,评价语文教学的重要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教学效果决定了教学品级。

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越高,教学效果越明显,其教学品级就越高。

其次是体现了语文教师素质品味的高低。

语文教材具有内容美和形式美,语文教学具有节奏美和结构美,从信息的传输和反馈的角度看又具有语言美和情境之美。

这些都对语文教师的美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品位恐怕还是“阳春白雪”,但是我们不应该永远甘做“下里巴人”。

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另外,认识语文教学美的本质,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深化美育的落实,深化和丰富教育学理论、美学理论的研究。

二、语文教学美的几种形态语文教学的美存在于语文教师各自的教学过程中,具有美感的语文教学,因教师的风格、个性的差异而独具各自不同的形态。

1.情境美。

情境美的主要特征是:借助一定的语境或场境,再现或渲染一种语文教材中用语言符号表达的特定情感和境界,给人以亲沐其情、身临其境的享受,从而使学生忘其身,迷其情,恋其境,悟其真,识其美。

创造情境美要把握三个关键:一是情要真;二是心要热;三是意要远。

要遵循三个原则:一是形式上的新异性;二是内容上的实践性;三是方法上的启发性。

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凭借情境理解知识;二是运用情境训练语言;三是进入情境陶冶情操;四是体会情境学会鉴赏。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我国初中语文教育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三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信息化教学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摘要: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当中的渗透,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途径,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所以在如今的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当中,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实现更好的学习、发展。

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经验,首先简单分析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然后主要对信息化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在初中教学课程体系当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其对于学生的文化知识与素质能力全面、综合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价值。

在当前,我们应当将信息化教学有效的应用到初中语文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1信息化教学的优势1.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来源,只有让他们对教学产生主观兴趣,才能使他们百分之百地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很难单单凭借教材课本就吸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小的难题。

而信息技术在教学当中的应用,具有非常新颖的形式,能够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当中,显著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1.2降低教学的抽象性初中学生依然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抽象思维方面的能力还较差,所以如果教学所涉及到的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的话,就会使他们难以理解和掌握,降低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而信息化技术具有非常强的编辑和演示能力,可以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内容,通过形象而趣味的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从而降低其抽想性,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1]。

1.3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下,学生显得较为被动,主体性体现不足,主观能动性也得不到发挥,这其实就降低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并严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

高三语文教学论文15篇高三语文教学论文摘要:高三语文教学应正确地引导学生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以及对学生方法的启发。

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也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精于讲述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给学生解决问题留出时间,有助于启发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高三语文教学教学论文教学高三语文教学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应重视非智力因素摘要:高三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功利性明显。

多数学生已穷其力、竭其智。

如果教学能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往往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三语文非智力因素自信焦虑高三语文的教与学有其特殊性,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总结中学阶段语文知识的性质。

特别强调积累和分类,注重训练和落实,紧贴高考,功利性明显。

学生需要通过量的训练达到质的飞越,提高应试能力。

重压下,多数学生已竭尽全力,但并不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至此,再谈智力因素已毫无意义,反而应重视非智力因素对教学的影响。

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有八个方面:兴趣与爱好;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自信心与好强心;远大的理想与目标;高抱负;焦虑。

高三紧张的学习和频繁的考试容易使学生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这时非智力因素中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自信心与好强心、焦虑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大。

如果学生语文状态不好,通过分析就会发现绝大多数不是智力跟不上,而是患得患失。

一遇到挫折就开始焦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这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实践证明很正确。

2012年,笔者在一所三星级中学高三任教。

当时为确保尖子生有更好的学习氛围,学校挑选了20个成绩最拔尖的学生重新组班。

笔者担任此班语文教学工作。

开班前,学校组织老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都做了全面分析,要求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提优补差。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5篇)中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增加意识中学阶段虽对同学写作阅读鉴赏力量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老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支配合理性,有极大随便性,而同学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全都,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乐观参加,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

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缘由,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老师要充分熟悉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行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同学听说读写力量的集中体现,是同学学问积累和语言规律整合力量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同学语文素养力量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老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

其次,要对同学进行乐观引导,培育同学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胜利意识,增加努力求新的信念。

中同学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当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

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育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致,中华民族文化绚烂瑰丽,引发同学对作文写作爱好。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同学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

”同学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同学发挥巨大潜力。

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意对同学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育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加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乐观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进展起乐观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气得到广泛的发挥。

”(乌申斯基)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同学爱好就必需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同学养成乐观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同学的学问力量和水平都有不行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4篇)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4篇)

中学语文教学策略和方法论文(共4篇)篇一: 中学语文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中学阶段的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语文教学既涉及到知识技能的传授,也涵盖着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人文情怀的熏陶。

因此,中学语文教学需要运用多种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使学生在语言知识和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

一、启发性教学法启发性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学生本身的思维机制、以问题为导向、相对于直接讲解的通过自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来完成学习目的的教学方法。

针对性强、启发思维、能够开发学生的潜力,这个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启发性教学法,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文本和问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思维碰撞和交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可以理解为在特定情境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与情境有机结合,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意识。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化背景和意义,并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体验和认识。

针对情节性强的文本,比如说小说、散文等,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使得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理解和体验文本所描述的情节和细节,从而更深入地认识和感受语言和文学的魅力。

三、互动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互相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对话的基础上,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同时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动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互评、互动等活动,让学生在竞合中相互促进,从而提高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一种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丰富和拓展教学形式,生动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和语言特点,促进学生对于语言学习和文学审美的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通用8篇)初中语文阅读是扩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课堂,传统的阅读教学文章少而精,学生视野较窄,缺乏对同类文章思考的空间,群文阅读的出现打破了单篇文本教学的局限,让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实现既聚焦课堂又走向社会、家庭的阅读视野。

群文阅读的课堂需要用心、用智、选对文、选好文才能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切实获益,下面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组合选文的策略。

二、以“体裁”为中心选文以体裁为中心选文,把同一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让学生了解掌握该类体裁的写法。

文章的体裁无外乎有六大类即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散文,小说,诗歌等形式。

语文教师在选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难易适中同类体裁的文章,同时教师也可以将古今中外的议论文杂糅在一起,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丰富性。

例如可以将古代名家苏轼、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议论文、现代名家鲁迅、梁启超、钱钟书等人的作品以及国外名家的议论文放在一起,以供学生欣赏,同时精心讲解其中的一两篇文章,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时代、国别、地域、作家都有不同的风格,从而达到丰富学生视野的目的。

三、以“同文”为中心选文所谓“同文”就是主题相同甚至题目相同的文章,文学作品中存在大量的“同文”现象,甚至同样的题目有多个人写,但是写作的角度和内容都不相同。

教师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同文”,让经典与经典对话,“以文解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文经典的作品总是有内在的契合,尤其是同样主题的文章,语文教师在解释文章的过程中,有时也不能把经典文本的意思内涵解释得十分到位,那么让经典“互文”,无疑是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绝妙法则。

著名的散文家俞平伯和朱自清都写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便是“同文”中的经典,另外古诗文中“同文”的作品就更多了。

古人喜欢吟咏同一对象,例如边塞诗,有一个边塞诗派,王昌龄、高适都是写作边塞诗的高手,同一篇《出塞》,王昌龄就有“秦时明月汉时关”“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论文

中学语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教学,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意义深远,从小的方面说,读书写字,与人交流;从大的方面说,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甚至著书立说都和语文的基础扎实与否息息相关。

笔者教学多年,下面谈一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内在的动力,这样学习起来才会轻松活泼,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这一句话堪称教学名言,作为教师,应当熟读深思。

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不用督促,不用激励,就会有使不完的劲头,这是因为他们有好奇心。

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方面,教师最主要的是要做到有亲和力,教学的语言要幽默风趣,让学生听讲时,感觉到不是在沉重地学习,而是在轻松地玩游戏。

这样教学效果才会好,学生的学习成绩才会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才会增强。

在提高兴趣方面,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教师利用多媒体巧妙的刺激下,学生的注意力明显有所提升。

当然,信息技术的出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使课堂教学形象、新颖,在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上有独到的地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往往存在使用目的不明确,课件挖掘教材不够深入等诸多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恰如其分地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这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

二、要让学生学好作文,让他们快乐体验生活作文是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学好作文,语文的难题就解决了一半。

教学多年,我总结出“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让学生学好作文的一条重要途径。

只有多动笔、多写多练,只有喜欢表达自己的思想,只有精确地用文字表达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够写好一篇生动活泼的作文。

把作文和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从生活中收集作文素材,这样写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有情可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写起来洋洋洒洒,文采斐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问题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新的形式主义倾向语文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由来以久,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专家普希金教授针对《红领巾》一课提出的一些教学意见与方法,最后演变为红极一时的“《红领巾》教学法”,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此教学法成为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其中所谓“分析课”几乎成了语文教学中的唯一“课型”。

八十年代,一大批在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模式,如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魏书生的“六步课堂教学法”、黎见明的“五步导读法”……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但在经过推广运用后,往往又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中。

现在语文新课程的实施,教学实践中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又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形式主义倾向。

病症一:无效讨论,难以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曾大量使用“串讲”的方法,因“满堂灌”而遭人诟病。

现在语文新课程实施,语文教师又一窝蜂地开始追捧讨论、合作学习。

有的新课程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来不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合作讨论。

从学生角度看,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他们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不用说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另一方面,很多情形下这种形式化的讨论都陷入了“伪讨论”的泥淖中不可自拔。

讨论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则讨论也就是“伪讨论”。

如教《党员登记表》,问:“黄淑英为什么要保护党员登记表?”——党员登记表都不保护那保护什么呢?这不是无中生问吗!教《最后一课》,问“韩麦尔先生的爱国言行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爱国言行当然表现了爱国思想,这里有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所谓“讨论”肯定是无效的。

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讨论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

讨论之前必须做好相关准备,比如设置有价值的问题,给予学生相当的时间与资料准备等等……这样才能在讨论中碰撞出火花,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病症二:多媒体使用泛滥,可能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

在教学实际中,有的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标中关于“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的理念,不论需不需要或者是否有助于教学都感。

看到文章就草率肢解,对优美的文辞视而不见,对感人的事迹无动于衷。

就如同一位美国学者在谈及中国的教育现状时所说的那样“知识麻木了头脑”,这种现象实在令人忧虑。

选入教材的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在教学中,完全可以通过积累拓展把课文读“厚”。

读“厚”的过程可以激活单调、枯燥的训练,构建教书育人、提升学生素养的新型课堂。

有位老师在文言文总复习时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思考。

他在复习之前提出一个话题:有人说,地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事实真得如此吗?结合你学过的文章及事例就话题“有我与无我”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从课本出发,于是有了以下的认识:⒈邹忌:讽齐王纳谏,可以使国家“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⒉烛之武:虽风烛残年,却孤身退敌,力挽狂澜。

(《烛之武退秦师》)⒊蔺相如:单枪匹马,深入虎穴,不辱使命。

(《廉颇蔺相如列传》)⒋信陵君:深明大义,窃符救赵。

(《信陵君窃符救赵》)⒌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臣,客死他国,身亡国灭。

(《屈原列传》)在引导和启发下,学生明白了这样的道理:个人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

世界有“我”不多,无“我”不少,但是,有了我,世界可能就大不一样!改革的路从来都是曲折的,在课改中出现一些矫枉过正的做法也是正常的。

我们决不是要走“满堂灌”的老路,重要的是在课改中继承语文教育本质的东西,坚持创新精神,摒弃形式主义,探寻一条能让语文课活起来的新路。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然而,在一片赞歌和热闹背后,我们不得不清醒的看到:由于对《语文课程标准》的错误解读,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已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

若不及时对其进行反思,势必会影响到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效果。

当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缺乏基本的把握。

不能处理好教学的三维目标中的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将人文性和工具性对立起来,将知识和能力分割开来。

片面认为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就是走老路;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就是新课程。

如对课标要求的一些只学不考的知识,因为不考就不学。

少讲成了不讲。

教学中只注重迁移拓展和模仿一些新的教学形式,而对文本的解读、语言的品味、写法的探究只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

2.新教材的灵活性大,给教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以很大的空间,但一些教师教学中没有体现出对教材使用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些灵活的教学内容,如学生对教材的独特感受,就是增加几种名家的感受;阅读拓展题解答方法,就是课文理解加上几句设置好的套话;话题作文的写作,就是编一个与话题相关的故事,等等,又成为新的僵化的形式和教条并要求学生掌握。

这些都是与新课程的理念和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违背的。

3.在一些地方,教学方式依然陈旧,教学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倾向。

由于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而母语学习主要是靠习得;又由于语文课程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课程,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对语言材料的感悟和体验,而一些教师却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淡化了学生学习中十分重要的体验、探究的过程,将本应让学生自主体验、探究的过程省掉,而直接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和体验的结果转变成概念化的知识硬灌给学生,其结果只能导致学生“死记硬背”。

4.对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教师自身的文本解读能力有待提高。

一些教师对文本的钻研深度不够,或大而化之,只重视整体感知,架空分析;或文本阅读的目标设置空泛,对言语的感悟不够;或株守教师用书,缺乏个性化的理解;或教师的讲解不精,抓不住要点,点拨不到位;或对文本阅读中学生的探究过程不够重视。

5.作文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随意性大,体现为作文命题的随意,指导的随意,评改的随意;(2)生活积累意识欠缺,对生活只是照相式的观察,不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观察,割断了语文与生活的链条;(3)漠视学生基本的思维训练,缺乏对想像力、思维敏锐性的培养;(4)批改方式单一,效益低;(5)部分教师自身写作素养差。

6.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可有可无。

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学习等同于过去的活动课。

7.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能力还不能很好的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些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不够,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困难。

一些教师只是片面的站在语文学科的角度和考试成绩的角度看课改,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形成及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整体的思考。

二、为保证新课程的健康进行,我提出如下对策:首先,中学语文教师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

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明确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并践行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教学观念首先必须树立课程意识,这对新课程改革的语文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树立课程意识,就是要在教学改革中用新的课程理念来统率自己的教学活动,用课程理论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所谓课程理论的语言主要指课程纲要、课程标准、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课程资源等),这样,我们就会有一个全新的视野,才能突破原来固有的教学体系。

光转变教学观念还不行,教师还要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这次课改的目标之一,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课标还倡导讨论式、启发式教学;要求重视潜移默化、熏陶渐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课标的要求,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要推行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其次,语文教师应增强课标意识。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语文课程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语文课标,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并用课标指导自己的教学。

教学中,一定要有强烈的课标意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一本教材搞教学的局面。

增强课标意识,首先应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准确领会其精神实质,把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统一到课程标准的观点上来,努力体现语文的综合性。

课程标准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与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片面的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片面的强调人文性,都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客观实际。

语文教学要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要明确:学习的基础是知识与能力,贯穿整个学习的是过程与方法,融会于其中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尽管课标规定一些知识只学不考,但这些知识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难点,对形成学生的能力,对学生的后续学习等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当教好学好。

教学中如果不教不学,就是应试教育,不是新课程。

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提高自己解读教材文本的能力。

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

解读教材的过程就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因此,对教材的解读既要把握其精神实质,又要有自己的见解。

如果仅仅依赖于《教师用书》,展的空间,教师要身体力行,追求独特,追求创新。

语文教学要重实践、重过程、重体验。

语文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鼓励学生多参加语言实践,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写作中学会写作,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口语交际。

语言实践就是学习,探究、体验的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注重学生的过程体验,是新课程的特征之一。

阅读教学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阅读的关键和基础都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阅读教学强调整体感知是针对肢解文本来说的,但光有整体感知是不够的。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教学中要强调读,要重视对文本情感的体验、内容的、写法的探究、语言的品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