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母鸡》语文教案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母鸡》这篇课文,让学生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母鸡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增强对母爱的认识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3. 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运用。
2. 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3. 对母爱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母鸡》的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母鸡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和掌握生字词。
4. 理解课文: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母鸡的特点和母爱的重要性。
5. 感悟母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母爱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说说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否理解了课文大意,了解了母鸡的特点?2.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是否有效?是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3. 情感态度:学生是否在课文学习中产生了关爱动物、珍惜生命的情感?是否对母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七、改进措施:1.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可以考虑增加更多的互动环节,如游戏、竞赛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在理解课文方面,可以增加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母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母鸡》的教学设计
母鸡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母鸡》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观察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师生互动与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促进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关注与爱护动物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研究,学生能够了解母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观察、归纳和总结,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素材、实物母鸡。
五、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母鸡相关的视频,唤起学生对母鸡的兴趣,引发学生对母鸡的好奇心。
2.展示与讨论(约10分钟)展示实物母鸡给学生观察,让学生注意观察母鸡的特征,如毛色、羽毛、嘴巴、腿、翅膀等。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母鸡的特征,并引导学生恰当地描述和表达。
3.小组合作(约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小组长。
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学习卡片,上面列有观察问题。
要求小组成员观察母鸡的特征,将观察到的内容记录在答题卡上,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提炼和总结观察结果,并向全班展示。
4.学习总结(约10分钟)请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总结,让学生归纳和总结母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5.拓展探究(约10分钟)学生通过老师的引导,思考母鸡为什么会下蛋以及下蛋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和交流。
6.实践活动(约15分钟)让学生分组模拟母鸡下蛋的过程。
学生自由发挥,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角色扮演,并记录下整个过程。
7.总结反思(约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观察研究母鸡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旨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
《母鸡》教学案例与分析目录1. 内容综述 (2)1.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背景 (2)1.2 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3)1.3 教学准备 (4)2. 教学案例内容分析 (5)2.1 文章概述 (7)2.2 文本内容解读 (7)2.3 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 (8)3. 教学方法与策略 (9)3.1 讲授法与探究法结合 (10)3.2 问题引导与讨论 (11)3.3 合作学习与小组活动 (12)3.4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 (13)4. 教学流程设计 (14)4.1 导入阶段 (15)4.2 讲授与讨论环节 (15)4.3 应用与拓展环节 (17)4.4 总结与评价环节 (18)5. 教学实施与观察 (19)5.1 课堂实施情况记录 (20)5.2 学生参与度分析 (21)5.3 教学效果反馈 (22)6. 教学反思与评价 (23)6.1 教学成功之处 (25)6.2 教学存在问题 (26)6.3 改进建议 (27)1. 内容综述《母鸡》是爱萨克温特斯特莱恩创作的文学短篇故事,讲述了一个名为“海瑟尔”的年轻女孩在面对父亲的溺爱和母亲的漠视时,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渴望的困境。
故事透过母鸡的视角,巧妙地将女孩的心理状态与动物行为相结合,描绘了一幅孩子内心世界细腻而动人的画面。
“母鸡”的题材并不罕见,却通过精心的人物刻画,对母爱、亲情、孤独、成长等主题进行了深刻的描绘。
故事简练而有力,语言朴实却富有诗意,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海瑟尔和母鸡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上,引发了对家庭关系、亲子教育以及人与动物之间复杂情感的思考。
1.1 教学案例的选择与背景在选择《母鸡》这一教学案例时,我们基于以下几个考虑点:首先,《母鸡》是中国作家贾平凹的一篇散文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社会寓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教育价值。
该散文作品通过描绘鸡之美,反映了作者对生活方式的观察以及对人伦关系的深刻思考,含有丰富的诗歌美学和哲理意味。
《母鸡》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母鸡教学案例及反思)
《母鸡》教学反思范文模板12篇(母鸡教学案例及反思)下面是分享的《母鸡》教学反思12篇(母鸡教学案例及反思),供大家参阅。
《母鸡》教学反思1《母鸡》是在学了老舍先生写的精读课文《猫》后安排的一篇略读课文。
课前的学习提示是这样写的:在老舍的笔下,那只既古怪又可爱的猫跃然纸上。
下面这篇课文也是老舍写的。
认真读一读,看看他写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再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写法各有哪些特点。
《母鸡》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喜爱、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四年级的学生虽已初步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自读自悟方面的学习能力,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要求在一课时内学完。
但在体会作者情感和写作方法时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点拨、引导。
教学中的作文指导方法不正确、不具体。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文章内容,重点段落各有特色,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特点来积累好词好句。
如在学习第7段中,就应该抓住“蹲”、“挤”、“伏”、“爬”、“啄”等动词来体会母鸡的“慈爱”。
而我在进行作文指导时是从大处着手,没有让学生得到具体的写作方法,全是泛泛而谈。
总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注意训练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要注重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母鸡》教学反思2讲了很多研讨课,说实话每次都是第二课时,第一课时很少敢讲,因为老是有个想法:第一课时有什么好讲的?无非就是带领着孩子们读读书,认认字!讲不出什么味道的!但是每次欣赏国家级优质课,每次都是第一课时,所以很长一段时间我就很想挑战一下,看看第一课时自己到底能不能上下来?这次终于有了机会,我选择了《母鸡》这一课。
课文《母鸡》教学反思3篇
6、课文《母鸡》教学反思《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在科级集备时,我们考虑《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因此,教学目的定位:1、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2、交流读书体会,对比与《猫》的写作手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找出并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变化的两个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以此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在课文中抓住重点句,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
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的讨厌,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
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
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抓住语言文字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时,学生说母鸡的讨厌体现在“叫声如怨如诉”,我让学生先理解什么叫“如怨如诉”,为什么如怨如诉?怎样如怨如诉?学生的理解到位了,再结合结合整段理解内容,效果明显。
为了把学与理解相结合,我还安排了说话练习。
学生理解了为什么讨厌母鸡后,请学生说话训练:这是一只________的母鸡。
以此对刚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高学生对内容情感进行提升。
在说话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思想火花在与文本碰撞,这是对这环节安排收到效果最好的体现。
为了让课堂趋于完整,也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在课堂免不了讲得太多了,导致课堂节奏比较慢,感觉与讲读课文差别不大。
希望自己以后在教学中,学会干练、学会取舍,让课堂节奏快起来,让课堂效率高起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第1篇】14 《母鸡》教案【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疙、瘩”等12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等词语。
2.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通过体会母鸡的特点,感受作家老舍先生用词的严谨,感悟母爱的伟大。
【学习重、难点】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尊敬的情感经历,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谈话】谈谈你所了解的小动物给你留下的印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老舍先生的“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热爱生活的它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先生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自由读课文,(字字过目,句句入心),要求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认识生字:“疙瘩侮恶撮恨聋雏啄哼啼凄”3.讨厌理由细声细气心事田坝反抗可恶成绩心思警戒预备汤圆啼叫疙瘩汤圆先检查词语认读,再理解词义。
三、初步感知课文,明白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默读课文,画出“我”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你从哪看出来?)出示句子:我一向讨厌母鸡。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理解。
2.读完这两个句子,你有疑惑吗?指名说。
还有想问的吗?3.反馈:三、把握整体结构,深入领会课文,感受母鸡特点。
(一)感知母鸡特点,明白讨厌原因。
1、师:咱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老舍先生为什么一向讨厌母鸡?请快速读读文章1-3自然段,说说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
看一看你找到了几点?2、随机交流,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板书:反馈一:叫声心烦。
(1)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母鸡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
理解“颤颤巍巍、如泣如诉”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朗读全文,边读边思,了解作者从讨厌母鸡到不敢再讨厌的原因。
3.通过阅读,能发挥想象,知道母鸡叫声所表达的意思。
4.从课文中母鸡动作的描写,体会母鸡爱护小鸡雏的那种伟大的母爱。
教学准备:1.多媒体演示。
2.课前材料收集。
教学过程:一.通过谈话,揭示课题:1.师述:生活中,你们对母鸡的印象如何?2.揭题:34.母鸡(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出示)读文思考:作者对母鸡是怎样的态度?分别在文中的哪几小节进行了描写?2.交流。
三.学习课文,深入感悟:(一)学习第一段:1.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呢?请同学们默读1----3节,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
2.(出示)理解词语:颤颤巍巍,如泣如诉。
师述:能照着“如泣如诉”的样子再写两个词语吗(如火如荼,如痴如醉)3.那么想想一下母鸡想用声音告诉人们什么呢?(出示)母鸡受了一点惊恐,它由前院咕咕到后院,由后院再咕咕到前院,好像在说:“。
”(二)学习第二段:过渡: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了呢?1.四人小组学习,找出有关语句,认真读读,体会体会。
2.重点指导第五节。
(1)(出示)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3)(出示)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看看前,看看后。
()(4)(出示)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3.这是一只怎样的母鸡?(板书)爱4.选一节你最喜欢的小节读读,再次体会伟大的母爱。
四.领悟中心,情感升华:1.引读课文。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疙、瘩”等9个生字,会写“讨、厌”等1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
化。
3.学习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朗读课文,体会特点和变化,学习方法。
2.教学难点:学习写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展示母鸡的图片,引出课题。
(2)提问学生对母鸡的印象。
2.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纠正字音。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3.精读课文
(1)分段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母鸡的特点和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
(3)学习作者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4.拓展延伸
(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一种动物态度的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进行描写。
5.书写指导
(1)观察“讨、厌”等字的结构和笔画。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学生练习书写。
教学反思:图片导入让学生对母鸡有了直观的认识,但在学习写作方法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加深理解。
拓展环节可以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关于动物的作文,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
2024《母鸡》教学设计反思(6篇)
《母鸡》教学设计反思2024《母鸡》教学设计反思(6篇)教学反思是一种促进跨学科教学和综合学习的途径,教师通过反思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更加综合和丰富的学习体验。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母鸡》教学设计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母鸡》教学设计反思(篇1)20_学年上学期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6课《母鸡》教学反思《母鸡》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自渎课文,其教学要求是通过学生自渎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再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
经过对本片课文的教学,认识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现总结如下:1、教学中对作者的情感变化的分析不够细化,重难点不突出。
《母鸡》作为一篇自渎课文,其教学重点应放在课文的第5-9段,在教学中要将这部分讲透,在学生总结出母鸡的优点后细致的进行分析,从重点段落到重点句子,再到重点词语,逐步细化,引导学生掌握具体的知识点。
而我在教学中虽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作为脉络,但在第1-3段的讲解上浪费了太多时间,致使重点不突出。
前半部分应该在学生的回答中带过,不需浪费太多时间。
而后面重点部分的分析也是泛泛而谈,没有抓住重点词句来分析和引导。
如学生回答出母鸡“慈爱”的特点时,就可以提问“母鸡的慈爱表现什么地方呢”,再引导学生找到表现慈爱的动词。
2、分析重点段落不到位,提问不够具体并且缺乏连贯性,没有一环扣一环。
板书在黑板上的问题“比较《猫》和本文,作者在情感的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不够具体,学生不易把握。
而当重点放在作者喜爱母鸡的段落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母鸡有哪几方面值得喜爱,再引导学生总结出喜爱的特点并用事例来佐证。
在这一个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板书母鸡的特点。
而在此部分的教学中我过分拘泥于段落和顺序,逐段进行分析,没有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
3、教学中的作文指导方法不正确、不具体。
这篇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文章内容,重点段落各有特色,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特点来积累好词好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及反思(16篇)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及反思(16篇)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及反思篇一1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2导入新课: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二、自读自悟1 师生共同制定阅读目标。
(1)圈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认真阅读课文,做到阅读流利、正确。
(3)弄清课前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致怎样的母鸡?比较一下,本文和《猫》两篇课文在写法上个有哪些特点?2 自主阅读,边读边批注。
三、汇报交流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之喜恶1 再读课文,小组讨论:(1)文中直接写对母鸡由讨厌到不讨厌这一情感变化的语句有哪些?(2)分别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写母鸡的讨厌与不讨厌?每个事例各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
(3)结合以上,谈谈我对第九自然段的理解,以及我的人生经历。
(4)句子辨析: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改为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吗?为什么?2 全班交流。
3 同组合作,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 思考讨论: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
2 分类摘抄词语。
把采蜜书里你欣赏的话按褒贬两类摘抄下来。
五、反复回味,走近老舍1 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
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
2 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课后小节:当我读这一课时,被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的精神所感染,因此我并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抓住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为主线,进行交流、体会,最后我还推荐了课外阅读《麻雀》《柱子上的母鸡》。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母鸡》教案及反思篇二教学目标1.认识“疙、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恶”,会写“讨、厌”等15个字,会写“讨厌、理由”等14个词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母鸡》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母鸡》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所写,通过描述作者小时候在家养母鸡的亲身经历,展现了母鸡的勤劳、勇敢、慈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旨在让学生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但学生在理解母鸡母爱的伟大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对于动物的了解相对较少,对于母鸡的生活习性可能不太清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补充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理解母鸡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母鸡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启发引导等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母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母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母鸡的形象。
3.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4.分析课文:分组讨论,让学生合作探究课文内容,理解母鸡母爱的伟大。
5.朗读感悟: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的赞美之情。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鸡母爱的伟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勤劳勇敢慈爱无私奉献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朗读比赛等方式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朗读能力以及对于母鸡母爱的理解。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反思(8篇)
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反思(8篇)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反思(8篇)四年级语文《母鸡》教学反思1老舍先生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母鸡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以情感变化为线索行文,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写出了“我”讨厌母鸡的原因;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我”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因此,教学时主要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
一、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本堂课重点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仔细观察动物的特征。
只有深入细致观察,才能把动物的`特点了解得一清二楚,才能进行准确具体的描写。
例子1:我一向讨厌母鸡。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例子2: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可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例子3: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为了表现“我”一向讨厌母鸡,紧紧抓住了母鸡叫声的特点,写了三种不同情况下的母鸡的叫声,“没完没了”的叫声让人心烦;“如怨如诉”的叫声,让人心中结起了个小疙瘩;母鸡下蛋后“发了狂”的叫声让人受不了,三个例子处处表现出作者厌烦的情绪。
二、通过比较,表达感情把母鸡在不同情况下的叫声进行对照,使母鸡的形象更鲜明,使作者的感情更强烈。
例子1: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亲。
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
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例子2: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课文母鸡教案教材分析与反思
课文母鸡教案教材分析与反思教案标题:课文《母鸡》教案教材分析与反思教材分析:《母鸡》是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母鸡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勇敢地与狼斗争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母爱的伟大和勇敢的品质。
教案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正确朗读课文。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中母鸡的勇敢行为,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和对母爱的尊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会正确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故事中的情感。
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母鸡》课文。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3. 教学辅助材料: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提问的方式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母鸡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孩子的吗?你们有没有见过母鸡和小鸡在一起呢?Step 2:课文朗读 (10分钟)教师先朗读课文,然后逐句让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的地方。
可以通过分组朗读、个别朗读等方式进行。
Step 3:课文理解 (1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例如:母鸡为什么要与狼斗争?母鸡最后是怎么样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Step 4:情感表达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表达自己对母鸡勇敢行为的感受。
例如:你们觉得母鸡的行为勇敢吗?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Step 5:语言表达 (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代表小组进行发言。
Step 6:课堂小结 (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主要情感和学习要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课文《母鸡》,让学生了解到母爱的伟大和勇敢的品质。
《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教学反思教学目标的设定在进行《母鸡》教学时,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母鸡》的主题和情感。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和批判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
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
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教学过程的回顾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文本分析:我带领学生对《母鸡》进行文本分析,深入探讨其主题、情感和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阅读理解:我组织学生进行《母鸡》的阅读理解,通过问题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文学欣赏:我引导学生欣赏《母鸡》的文学价值和艺术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文学创作:我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表达,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展示他们对《母鸡》的理解和感悟。
团队合作: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合作学习,如文学讨论和文学分享,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合作学习能力。
跨文化交流:我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和理解,通过对比不同文化的文学作品,增加他们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教学反思和改进通过《母鸡》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参与度较高。
他们通过文本分析和阅读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欣赏能力。
他们也通过文学创作和团队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文学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他们还通过跨文化交流,增加了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然而,我也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我可以提供更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欣赏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审美意识。
我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文学创作和表达,以培养他们的文学表达和批判思维能力。
此外,我也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索和发现更多的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以增加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能够提供更丰富和有趣的《母鸡》教学体验,帮助学生在文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乐趣。
《母鸡》教学反思
《母鸡》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母鸡》是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摹拟母鸡孵化蛋的过程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这种教学方法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对《母鸡》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参预度、知识掌握、创造力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
一、学生参预度:1.1 激发学生兴趣:《母鸡》教学方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摹拟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预到学习中来。
1.2 促进学生互动:在《母鸡》教学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这种互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习效果。
1.3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母鸡》教学,学生需要自己思量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掌握:2.1 深入理解知识点:《母鸡》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面。
2.2 掌握知识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3 增强知识的记忆与理解:《母鸡》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摹拟过程,能够激发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使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三、创造力培养:3.1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母鸡》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通过摹拟过程,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母鸡》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量和尝试,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实践能力提升:4.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母鸡》教学方法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4.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的过程,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母鸡》教学中,学生需要分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精选7篇)
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精选7篇)教学反思是一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的手段,教师通过反思引导学生分析、评价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学习。
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篇1】【内容提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训练目标,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读,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中心,获得阅读感受,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阅读、朗读、目标、方法。
【正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阅读时会有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能在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阅读有多种存在的方式,从理解的程度看,可分为精读、略读和浏览;从读书的方法看,可分为朗读、默读。
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极有效的途径。
《母鸡》一课是人教版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通过描写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赞美了母鸡的'伟大,表达了对母爱的的赞扬。
全文语言通俗流畅,内容浅显易懂,但课文主旨又意蕴深远。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读,既是目标,又成为了很有效的方法。
教资篇目《母鸡》教学反思【篇2】《母鸡》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语句,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母鸡》教学设计及反思篇【1】教学目标:1、能随文认识7个生字。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流程:一、以猫入题,引出母鸡。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生活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
那么,老舍笔下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
板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明确要求。
1、出示词语:反抗欺侮凄惨慈爱如怨如诉疙瘩可恶聋子鸡雏儿一撮儿毛师: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语言就有着浓郁的“京味”,这也是他写作的风格。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1)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是怎样的?(2)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怎样的?(3)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三、初读感知作者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1、自由读课文。
思考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找到作者直接写对母鸡态度的句子,用“”划出来。
2、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两句话: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3、读这两句话,体会“一向”、“不敢”,理解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感态度。
4、质疑: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四、品评母鸡之长短,体会作者之喜恶1、品母鸡之短,体会讨厌(1)自由读第1-3段,找找母鸡让人讨厌的原因,越多越好。
(2)交流讨论,教给方法:“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母鸡》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1. 《母鸡》教学设计之一教材分析:本文是老舍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由“一向讨厌”直至“不敢再讨厌”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作者对母鸡的讨厌──讨厌它时而没完没结;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又发了狂的叫声,还讨厌它欺软怕硬的行为,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写作者“不敢讨厌”母鸡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文章一大写作特色就是对比手法的应用,通过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本文另一大特色是语言风格口语化,这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如“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等语言的表述,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好像和街坊邻居对话,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老舍先生将笔触落于细微之处,以有了一群鸡雏而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来道出人情──“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以其细腻之笔揭示藏匿于生活中感性、直观的特征,体现出朴素自然的格调和亲切的人伦关怀。
课文《母鸡》的语言自然流畅,并无过多华丽词藻的修饰,就文字本身所表达的内容,对于五年级孩子来说并不难理解。
首先,作者对母鸡态度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变化的原因是源于母鸡的叫声也是不难读懂的。
这些通过孩子的自主阅读能发现和解决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作为指导的重点,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等教学手段帮助孩子理清课文脉络,感受作者的情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老舍先生在其看似平实的语言背后所要传递的深刻含义。
难点之一:母鸡始终是那么爱叫,但为什么相同的叫声会让作者对母鸡的看法发生改变?通过学习,要让学生领会,其实老舍是借母鸡的叫声,通过生活化的语言来表达对母爱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 母鸡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16* 母鸡之教材分析_
教学实录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16* 母鸡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
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②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
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
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③ 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
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2)对词语的理解。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
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
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
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
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与《猫》相比,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然后让学生充分读书,在有所感悟后再讨论交流。
2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
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
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3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酌情从以下几方面
做好引导工作。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
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
易懂。
4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shì)的,欺侮(wǔ),可恶(wù),差(chà)不多。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同步阅读》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或是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四、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加强语言实践
师:人们都说爱屋及乌。
当我们对这位鸡母亲产生尊敬之情时,就会忽略它的缺点,甚至将它的缺点看作优点。
我们在这一组课文中,学到了许多表达喜爱之情的写法。
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将前三自然段任意改写一段,让人读了不再感到母鸡讨厌,而是觉得它很可爱。
(生认真阅读、改写)
生:母鸡是个乐天派,它一天到晚地唱个不停,从不在乎别人的感受。
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再由后院嘎嘎到前院,像一个不断练声的歌手。
有时候它像有什么心事,唱的是极富感染力的抒情歌曲,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如怨如诉,让人忍不住想分担它的忧愁。
每当下蛋的时候,它则用摇滚歌曲向主人报告。
有母鸡在,你永远不会感到寂寞。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16*,母鸡之教材分析,母鸡,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