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及结果分析,进一步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阶级.时代局限性;理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和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U对你们优秀帮助,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一【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学情分析】在必修一_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孙中山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任务分析】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第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思想内涵及评价.第三,新三民主义与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关系.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设计思路】以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探讨救国之路导入新课,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局限,然后评价三民主义,结合三民主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民主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理解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学习孙中山崇高的人格品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二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做出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3)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知道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过程与方法(1)可引导学生制作孙中山的大事年表,加强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了解.(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孙中山的历史题材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3)结合课文中的〝学思之窗〞及〝探究学习总结〞中的史料,设计合适的讨论主题,探讨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学习他的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教学过程新课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_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从正规的意义上说,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_94年春,孙中山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年冬,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他后来回忆说:〝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3.三民主义的提出__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问题: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请大家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和探究.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民报o发刊词》材料二似乎欧关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你如何评价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推翻腐朽卖国的清政府,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这不仅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而且是在较为完整的意义上,揭示了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主题.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三学生带入三民主义的话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孙中山由改良走向革命道路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善于思考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导课有一句话现在非常流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同学们知道这里的诗和远方代表什么吗?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孙中山的诗和远方又是什么?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视频.播放一段《走向共和》中孙中山演讲的视频教师:这段视频来自拍摄于_年的《走向共和》,视频中中山先生所说的服装是中山装,是孙中山按照共和国的理念设计出来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理想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孙中山创立了革命的理论三民主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下面我们一起进入第_课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过程首先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孙中山其人多媒体展示孙中山简介教师:提起孙中山,那可以说是路人皆知,他是东方最著名的民族民主革命家,对中国来讲,无论被尊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还是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事迹连同他的家世.性格.穿着举止甚至是爱情,都已经成为了人们景仰和颂扬的传奇.为什么(背景)设问: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幻灯片展示《时局图》.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图片问:这些图片说明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政治原因是什么?①政治根源: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材料_95-_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问:材料说明了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②经济和阶级根源: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幻灯片展示图片邹容和《革命军》.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陈天华《猛回头》问:_00年中国思想界有什么新的变化?③思想根源:20世纪初西方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幻灯片展示: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_94年上书李鸿章.(改良→革命)(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学生一扮演孙中山,学生二扮演盛宣怀,学生三扮演李鸿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备课教案优秀范文。
教学设计3: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程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新课讲授】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一)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封建制度腐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确立)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先后失败。
2.经济、阶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社会制度影响和“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
4.实践:孙中山的革命实践活动,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建立。
(二)内容1905年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三)评价1.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3.促进民主化进程:指导和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一)创建共和1.1911年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2.1912年,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①主权在民,国民政治平等、民主、自由;②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③责任内阁制。
(2)性质: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封建专制有进步意义(二)捍卫共和: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1.失败原因(1)主观: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局限性;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思想观点的理解尚显不足。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及其革命事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培养学生对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对三民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其在我国民主革命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三民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首先,我会从孙中山的革命经历讲起,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强调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例如,在讲述民族主义时,我会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意义;在讲述民权主义时,我会阐述“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性;在讲述民生主义时,我会强调“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3.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孙中山,为大家简要介绍他的革命事迹和三民主义的核心理念,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首先,介绍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阐述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请简述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历史中的应用。
2.结合所学,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2.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理解他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3.掌握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影响。
2.其次,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接着,阐述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影响。
4.最后,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三民主义的发展变化,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单元引言分析:20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由变革到富强,再到现代化的一个极其复杂艰难的过程。
在中国转变的过程中,始终都有一位伟人站在世人面前,引导不屈不饶的中国人进行艰苦奋斗。
他们为中国的强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这三位伟人分别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制政府,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民主主义革命,创建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这三位伟人不仅是他们时代的骄傲,也是我们所引以自豪的。
他们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的精神财富。
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这些理论不仅指导着他们前进,也为后人的奋斗指明了方向。
在学习本单元时,要着重了解他们思想的内容和价值,同时通过学习,也应看到思想的巨大力量。
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其中的一位伟人——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的共和制,创立了三民主义的孙中山。
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课高中历史面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教师资格面试《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2021下半年老师资格面试备考已经拉开序幕,一篇的教案对面试的胜利是特别重要的,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目标】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熟悉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结合时代背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评价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能够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进行概括和阐释。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过程及其对近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喜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思想理论成果,树立为祖国而奋斗的人生抱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小组商量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情境实践教学法。
第壹页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PPT演示文稿、视频)五、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采纳谈话法导入新课:同学们,请大家看这幅关于国庆60周年的庆典仪式。
每逢中国的重大节日及隆重庆典,天安门广场都会摆放孙中山画像,与毛主席画像遥遥相对,据说这是建国之初,毛主席定下的规则。
为什么毛主席要定下这样的规则,孙中山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让后人如此的尊敬他呢?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进展》,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决上述的怀疑。
(板书:第22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进展)环节二:新课教学(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过渡】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时局图》,我们知道自从鸦片战斗中国国门被打开后,中国就陷入不断加重的内忧外患中,面对这种状况,中国人做了哪些努力来挽救中国呢?同学回答:统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了"戊戌变法'。
老师对于同学的回答赐予赞扬:大家说的很好。
之前的改革活动虽然失败,但是给了后人启示,孙中山就总结了前人阅历,查找着更第贰页合适的救国救民方式。
请大家看多媒体课件上孙中山先生早年进行革命活动的照片,大家能从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中,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老师在同学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创立革命理论已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掌握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3)理解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读图能力。
(2)通过对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的讲解,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通过对三民主义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2)认同三民主义的先进分子为中华之崛起而付出的探索,以爱国之心不断进行社会的探索。
(3)认识到三民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2)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教学难点:(1)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
读图法。
讨论法。
分析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1)背景:三民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内忧外患、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背景下产生的。
(2)过程:先由孙中山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经过黄兴、宋教仁等人的完善和发展,最终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民主义。
(3)影响: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
(1)内容:三民主义是中国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它强调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持。
(2)关系:三民主义与中国现代化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
三民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提供了思想支持,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而中国现代化的成果也为三民主义的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3.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兴趣;2.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你对三民主义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教师介绍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3.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历史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中三民主义的体现和影响;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有何影响?2.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回答小结问题:你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有何提升?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三民主义的短文或制作一份PPT等。
教学资源:1. 《近代中国史纲要》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3. 相关历史案例和文献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1.教师设计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对三民主义知识的掌握,如选择题、简答题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对答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2.指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引导学生客观评价三民主义。
4.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局限性。
(二)教学难点
1.三民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民主、民生三者之间的联系。
2.三民主义在历史进程中的实践与调整:如何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适应时代、解决问题的过程。
3.评价三民主义的历史地位:引导学生客观看待三民主义的贡献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情境导入:通过讲述孙中山的革命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讲授法:系统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原则及其发展历程。
3.对话交流:组织学生就三民主义的内涵和意义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案例分析: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在实践中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
6.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策略: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注重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问题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评价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4.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作用,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课标实验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汪海涛概念解释:是孙中山根据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①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不断深化。
②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③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④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⑤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路的成功启示。
(或产生原因:(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4)组织:革命团体的建立。
(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基本内容①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②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
(对旧三民主义的认识(1)民族主义:①实质:反对封建统治②进步性:A.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长期以来“反清”口号狭隘的种族倾向。
B.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C.反满带有反对满洲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
D.把反满与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
③局限性:A.表现: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B.根源:软弱性所致。
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姓孙,名文,字德明,后改逸仙,号日新,曾用名:中山樵。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高中历史必修三2021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识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三民主义的主要实践活动及其结果、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依据教材及导学案中的材料,通过生生共议、师生互议、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全面分析三民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通过对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和实践及结果分析,进一步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阶级、时代局限性;理解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必要性和由此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从介绍孙中山开始引入新课。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姓孙,名文,字德明,后改逸仙,号日新,曾用名:中山樵。
1894年投身民主革命,创办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895年领导广州起义;1905年创建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为捍卫共和制度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运动等;1924年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自主学习】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P78-79,在书上进行圈、勾、划,对知识点进行记忆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提出”A:(1)请从政治、经济、思想及渊源、革命派、国际环境等因素概括20世纪初“三民主义”产生已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政治: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临被列强瓜分境地,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思想:受林肯“民有、民享、民治”思想的影响。
注意:应根据学生回答实际情况进行点评,特别是应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指导。
教学设计5: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内容、历史作用以及实践活动;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3)运用: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分析和探究。
(2)比较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
(2)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3)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
教学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设计(情境导入)播放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上的讲话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一生不懈奋斗,始终坚韧不拔;一生热爱祖国,始终致力于振兴中华。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
——胡锦涛推进新课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师生互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是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这些方案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不断碰壁。
这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并逐渐提出了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理论。
政治:民族危机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个人:孙中山个人思想的转变(改良—改革)。
思想:深受林肯思想启迪。
2.提出1905年8月:同盟会“十六字纲领”。
1905年11月:《民报发刊词》阐发为三民主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代表基本主张实践效果特点抵抗派林则徐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末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冯桂芬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实行君主立宪。
末付诸实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启蒙;最后失败。
【导入】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历史背景【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最得力的助手,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导学案优势,让学生课前自主预习,掌握课本基本内容;在课堂中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知识升华。
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达到教学目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创新精神。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其历史思维有所提高,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能够运用理论逻辑思维,思维也比较活跃所以常会提出一些新的设想,新的见解,但总体历史理论思维水平还有待提高。
同时,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听讲但没有积极思考,学习动力不够,积极性不高,学生基础不扎实,解题能力较差。
3重点难点(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播放孙中山先生的生平简介视频。
设问:孙中山先生为什么被称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设计意图:情景导入法和设问导入法,便于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大致了解,树立对孙中山先生的感性、直观的认知,为理解三民主义做好铺垫活动2【讲授】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1、自主学习:学生通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突出重点,自主研究。
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做好记录,留给下一环节。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体系,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
2、质疑讨论。
各小组成员先将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并讨论。
如果本组不能解决可以请求外援帮助。
针对教学重难点设计以下5个问题,进行分层教学:A层学生完成2)、5)题,B层学生完成3)、4)题,C层学生完成1)、2)题。
(多媒体展示)1)、三民主义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3)、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4)、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后,以孙中山为首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5)、民生问题是个长效热点和高频考点,如何理解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几个问题的思考、回答,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教目的。
教学设计4: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5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
(2)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了实现三民主义做出的努力,认识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作用。
(3)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历史意义。
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知道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与方法(1)可引导学生制作孙中山的大事年表,加强对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了解。
(2)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孙中山的历史题材影片,并运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历史情境,丰富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3)结合课文中的“学思之窗”及“探究学习总结”中的史料,设计合适的讨论主题,探讨三民主义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推动作用,并学会分析史料、评价历史事实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孙中山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进行不懈斗争的过程中,学习他的坚强不屈、屡挫屡奋的斗争精神以及爱国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天,孙中山是海峡两岸都尊敬的人,在台湾他是中华民国的国父,在大陆他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每年的重大节日(如“五一”、“十一”等),他的巨幅画像都要树立在天安门广场。
甚至不少远离政治、厌恶政治的人也认为在政治家中只有孙中山是高尚的。
孙中山诚然也不是完美无缺的人,但没有任何一个人像他那样提出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如此有远见的学说。
他顺应世界潮流,从中国自身的实际出发,从民族、政治、社会各个层面提出他的三民主义,不知激荡了多少青年的热血。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共同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新课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的中国应运而生?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怎样形成的?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广 西县级优课)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法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段江泽民《十五大报告》材料,整体感知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中国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的三位伟人及其理论成果,然后直接切入本课学习内容。
新课讲授教师设问: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问题引领,层层深入,从而完成三民主义形成背景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利用ppt:从经济、政治、思想三方面分析并进行总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利用ppt 说明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
另外用一段视频概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思想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依据课本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1)依据民族主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对象是谁?(清政府)推翻清政府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反封建,客观具有反帝国主义的进步性)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上反对帝国主义吗?(出示材料并总结: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2)依据民权主义内容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目标: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重点难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问题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背景:①19世纪末,中国程度加深,加剧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均失败③的初步发展④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提出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①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运动的发展②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思想论战⑴背景⑵内容⑶影响临时约法颁布:年春内容:性质:意义:对建立、反对具有进步意义捍卫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问题探究〕三、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背景:①孙中山的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 课三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三义的基本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三义:三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容一方面表明三义的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情分析】在必修一13课学习过《辛亥革命》,同时和辛亥革命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很多,因而学生对革命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基本掌握,本课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义及其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任务分析】由于本课容理论性较强,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补充有关材料,大力采用谈话法、情景引导法,指导学生感知先生的光辉形象,为深化理解三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本课要弄清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旧三义的容及评价。
第二,新三义的基本思想涵及评价。
第三,新三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这三大问题涵盖了本分专题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提出三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容之间的在关系;了解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义的主要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提出、发展三义理论,为实现三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义是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从三义到新三义的发展,反映出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义、新三义的基本容以及对中国革命的重大作用。
难点:对三义、新三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设计思路】以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探讨救国之路导入新课,分析三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三义的容、实质、局限,然后评价三义,结合三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义,通过新旧三义的比较,理解三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学习崇高的人格品质。
【教学过程】【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但他们都不主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情景设计:投影或视频图片和《国父纪念歌》“我们国父,首倡革命,革命血如花,推翻了专制,建设了,产生了中华,民国新成,国事如麻,国父详加计划,重新改革中华。
三义,五权宪法,真理细追求,一世的辛劳,半生的奔走,为国家牺牲奋斗,国父精神永垂不朽,如同青天白日,千秋万世长流。
民生凋蔽,国步艰难,祸患犹未已,莫散了团体,休灰了志气,大家要互相勉励,国父遗言,不要忘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先生。
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
【讲授新课】一、三义的提出:1、背景探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4)个人因素:上书鸿章失败后,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甲午战争前,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
1894年春,北上天津,投书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上书失败后,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必修二10、14课,认识三义提出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过渡:1894年,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后策划在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
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
他的资产阶级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2、三义容(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黄兴、宋教仁;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三义的提出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
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义。
(3)三义的容探究:教师提供材料,分析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容、实质和局限?(1)材料一: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1906)思考:民族主义的容、实质和局限?(2)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1906)思考:民权主义的容、实质和局限?(3)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固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
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思考:民生主义的容、实质和局限?这导致了怎样的后果?总结: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
三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
三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
探究:阅读教材第79页的学思之窗,思考:为什么主“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义是什么关系?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义。
3.评价:(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三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过渡:三义是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你知道是如何实践三义的吗?二、三义的实践1、指导辛亥革命在“三义”理论的指导下,资产阶级革命和中国的进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并取得军事成功。
1912年1月,中华民国建立,同年2月12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三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颁布:1912年,根据三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阁制。
(3)意义:《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化的进程。
3、捍卫(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2)行动:领导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过渡:“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
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924设问:从材料看,认识到了什么?为了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又是如何继续革命的呢?三、旧三义发展为新三义1、背景(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政治上竭力破坏制度;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所做的努力失败。
(2)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思想实现转化。
2、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义,把旧三义发展为新三义。
3、容(1)新三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新三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A 新三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B 新三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问题探究:新三义与中共革命纲领有何异同?相同:新三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反帝反封建)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