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
合集下载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创新设计】2105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86b8df84254b35eefd3492.png)
(4)成为________的政治基础和________时期的旗帜。
答案:(1) 民主主义 (3)民主革命纲领 (4)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在反封建方面有何异同? 方法点拨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俄国________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 (2)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改组 ______。 (3)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__________主张。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4.评价 (1)性质: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表达了________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的愿望。 (3)是________的重要理论指导。
(4)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历史•必修3•(配人教版)◆
3.基本内容 (1)民族主义:即“________,恢复中华”,就是 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________。 (2)民权主义:指“________”,就是通过政治革 命,推翻________,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主张________, 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 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 答案: (1)驱除鞑虏 封建统治 (2)创立民国 封建帝制 民主共和国 (3)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人教版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完美版3
![人教版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完美版3](https://img.taocdn.com/s3/m/6cb3f02ddd3383c4ba4cd250.png)
典型例题解析
2、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 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 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逐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点评: A是民权 B是民族、C是民生、D是民族
2、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组建同盟会,提出了 “驱__逐__鞑__虏__,__恢_复__中__华__,__创_立__民__国__,__平_均__地__权___”的纲领。 (2)在《__民__报_·_发__刊__词_》_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 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思想者雕塑(Rodin’s The Thinker)
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 丹创作于1880-1900年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 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人类一切 行为的基础。人因思想而的思想。 一切根据和符合于客观事实的思想 是正确的思想,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 起促进作用;反之,则是错误的思想, 它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典型例题解析
1.兴中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
政府”,同盟会的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
民国,平均地权”。两相比较,在同盟会纲领中孙中山
增加了
()
A.民族革命内容
B.政治革命内容
C.土地革命内容
D.社会革命内容
点评 从两纲领对比可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 合众政府”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表述 不一样,但内涵主旨一致。同盟会纲领新增内容是“平 均地权”,属于社会革命内容。选D项。
一、时代的呼唤 ——三民主义的背景与提出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89ece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de.png)
What is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三
民
主
义
是
什
么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
主义组成。
三民 主义
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局限性:有时代的局限性和阶级的局限性;
辛亥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PART 02 三民主义的实践?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这十三年来,比前清更甚,人民 困苦,日甚一日。”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外部 共产国际与中共帮助; 主观 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顺应潮流的精神;
PART 03 旧三民主义如何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How did the ol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develop into the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六单元∙第十六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的三
形
民 成
和
主 发
展
义
出录
目
提
义 的
主
民
三
践
实
的
义
民 主
三
The proposal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practice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The new and ol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义
主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2 人教课标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2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45ea823a55270722182ef718.png)
中 山 先 生 名 言
自责 将 身任 振 之, 兴 惟 肩置 中 愿 上之 华 诸 。于 之 君
——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3、我从来不记在辞典上已经印有的东 西。我的记忆力是运用来记忆书本上还没有的东西。4、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是几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产 婆。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读书应具有学习和求知的欲望,也就是说,要用人类的天才积累的知识财富充实自己的头脑 和心灵。7、天生的才干如同天生的植物一样,需要靠学习来修剪。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9、学习有时候只改变一个人的态度 中思想与信念的成分,而没有改变情感与行为倾向,因此时间一过,态度又回复原状。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11、我认 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12、惟一持久的竞争优势,也许就是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 13、如果你年轻时就没有学会思考,那么就永远学不会思考。14、我平生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 严格试验的结果。15、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锻 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很多朋友晒了他们去年已经实现的目标:有的如愿参加了马拉松比赛,有的瘦身成功,有的写了一百 多万文字。而有的,表示“很迷茫”。记得迷茫的这部分人,在2018年初的时候也是踟蹰不前,不知自己的方向对不对。这一年来,他们 晒得最多的是,今天去旅游,明天吃大餐,然后在深夜发出人生疑问:“远方和诗在哪里?很迷茫。”迷茫,一个多么熟悉的词,我们经常 把它挂在口头上:你发觉大学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很迷茫;你觉得工作枯燥乏味,不知道到底要不要继续做下去,很迷茫;你觉得人生艰 辛、梦想很远,很迷茫……过了很多年,你还在迷茫,而当时和你一样起点的人可能已经走了很远了。于是,你更迷茫,不禁问:为什么? 因为他们一直在行动啊,他们没时间迷茫我们去拜访一位老同学的画室,进去后都惊呆了,画室里密密麻麻地贴着他的习作,我们去时他正 在完成一幅大型作品。他说,他画这幅作品已经几个月了,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做这件事。我们以前都认为这位老同学运气最好,一路走来顺 风顺水。参观了他的画室后,大家都改变了观点。所有的成功都在于日复一日的努力。 记得当初大学毕业时,有些人很迷茫——不知道是 否要在纯艺术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在大家犹豫不前时,这位老同学已经在准备考研了。因为准备充分,他顺利考上研究生。毕业后,他因 成绩优秀留校当了老师,然后又继续读完愽士,还举办过好多次个展。如今,他是已经成名的教授、年轻有为的研究生导师。而我们,很多 年过去了,还在为要不要再去考研而犹豫不决。心中的艺术家梦想促使我们跃跃欲试,但如果真去考,会不会太天真了,太不现实了?真的 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我觉得可以问问自己:“你努力过了吗?” 侄女大学毕业后已换了两份工作,最近又想跳槽,觉得工作不合心意。 她妈妈想让她去考公务员,但她自己又不想。我问她有什么想法,她说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我问她,这两份工作你都尽力做了 吗,还是因为迷茫,只是在应付?与其迷茫,不如尽力把当下的事情做好。等你尽力了,再看看现在这份工作真的不适合你吗,那时候再做 其他选择也不晚。侄女试着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后,很开心地说,她在一个项目里表现出众,拿了奖金,还得到领导赏识,获得了一个难得的 深造机会。如今的侄女已经不迷茫了,每天忙得根本没时间再迷茫。她感叹,人只有将当下的事尽力去做好了,才有迷茫的资格。所以,不 要把迷茫当成踟蹰不前的借口,不要让迷茫成为你前进的阻力。有时,你不是迷茫,你是缺乏行动力。人不能闲着,一旦闲了人就废了。这 是对 迷茫最好的解释。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真的很有干劲,大学做过很多事,换过很多的兴趣目标,可是没有一个有成就的,他告诉我,感觉 不爱,斗志已经全无,人生好难。我曾经的师傅,在本地的咖啡圈里很有名,有着一份不错的收入,可是他喜欢的是做甜品,甚至于哪儿有 学习班,本地的甜品市场都打探过。可是他迟迟没有任何动静,一直是在说着自己的计划。终于他告诉我,没有踏出那一步是因为不知如何 舍取,是现在的稳定还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未来,觉得很迷茫。我的一个发小,上学,毕业,工作,事事顺利,做到了很多人想做的。可 是他却常常向我抱怨,上班太无聊了,每天做完该做的,就没事做了,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觉得人生毫无意义。这三个故事其实代表了部 分人的三种迷茫。一、做的太多,做的太杂,没有目的,没有一样属于自己二、不满足现状,却又不敢走出来,害怕承担未知的风险,一直 在纠结中。三、每日的无所事事。不知道做什么,对未来是一片黑。你们是哪一类呢?其实很简单,做的少,想的多。不要不作为,既然无 聊,既然没事,那就运用起你的空余时间,去做自己要做的想做的事,或者学习一些知识甚至是去看书,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东西学了看 了做了就无用功的,总有一天会派上用场。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你将时间合理的运用起来,你的生活不再会无聊,逐渐的你的未来会慢慢 的像是迷雾散开一样,变的清晰。不要去问别人自己该做什么,在这个世上,没有任何人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人生永远充满着未知,没有 人可以预测到下一步会是什么。既然对于现状心生不满,那就去改变,不要在去想太多。想的再清楚,也不如你踏出的一步实在。没有什么 事情是可以从开头想到结尾,计划永远赶不上变换。所以你要做的是踏出那一步。不要再纠结,尤其是已经想了很多的人,时间不会等 你还在想的同时,也许已经有人比你走的很远了。那么有人问,我做了,也没有想了,怎么还是这么迷茫?所谓的不要闲着,不是让你像一 个无头的苍蝇乱飞。你做事同时要明白知道自己的长处是什么,缺点是什么。什么是你需要的,这样接下来,你选择做事,是符合自己的。 而不是一味的我做了,我也辛苦了,还是看不到未来,还是这么迷茫。做的事要有意义,要给自己一个反馈,成与不成。人做任何事,希望 都不要是无用功,也希望处在迷茫的人们,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再一头雾水。除非你是闲着,那么谁也帮不到你。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9af5a05f0e7cd185253647.png)
——摘自《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0339e2f705cc17552709ea.png)
常宁二中
蔡玉玲
李鸿章 • 康有为 1840年,鸦片战争
孙中山
•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①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朽,
改良道路不能救中国。 ③思想上: 西方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2、提出
①1905年,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在《民报· 发刊词》阐发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 材料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 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 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好农民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农 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在联合战 线里奋斗目标是: • (一)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 (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 ( 三)统一中国为正真的民主共和国
• 1、《杂文选刊》的一篇文章登载“林则俆说:我销;
• • • • • • • •
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 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是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放映了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方式和斗争对象基本一致
• 2、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2、孙中山打算怎样改变中国国民不堪忍受的政体?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国民政府
3、内容
民权主义: (1)含义: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革命目标: 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帝制)
(3)评价: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但是没有把整个地主阶级作为斗争对象
蔡玉玲
李鸿章 • 康有为 1840年,鸦片战争
孙中山
•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① 经济上: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政治上: 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朽,
改良道路不能救中国。 ③思想上: 西方革命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 2、提出
①1905年,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在《民报· 发刊词》阐发了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 材料 •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 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建立工农专政的政治,铲 除私有财产制度,逐渐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好农民的目前利益,引导工人帮助农 与小资产阶级建立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在联合战 线里奋斗目标是: • (一)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 (二)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 • ( 三)统一中国为正真的民主共和国
• 1、《杂文选刊》的一篇文章登载“林则俆说:我销;
• • • • • • • •
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 的。”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是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 放映了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方式和斗争对象基本一致
• 2、三民主义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2、孙中山打算怎样改变中国国民不堪忍受的政体? 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国民政府
3、内容
民权主义: (1)含义: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革命目标: 反君主专制统治(反帝制)
(3)评价: 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但是没有把整个地主阶级作为斗争对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0 人教课标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10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b538f90fc4ffe473368abc2.png)
2.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局限性: 没有明确反帝反封,没有彻底土地革命
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民主义的实践
▪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 ▪ A爆发辛亥革命 ▪ B成立中华民国 ▪ C推翻清政府 ▪ 2.颁布《临时约法》: ▪ 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
平民之工具。……国民党 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
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
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族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 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
三民主义的提出
1.时间:1905.8 2.地点:东京 3.纲领:16字纲领
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料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 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 权……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 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料一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
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中华民
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
不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任务
三民主义的实践
▪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 ▪ A爆发辛亥革命 ▪ B成立中华民国 ▪ C推翻清政府 ▪ 2.颁布《临时约法》: ▪ 主要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
平民之工具。……国民党 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
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
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
代表大会宣言》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 族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 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
三民主义的提出
1.时间:1905.8 2.地点:东京 3.纲领:16字纲领
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料一:驱逐鞑虏。今之满洲……和中国多事,长驱入 关,来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奴隶……满政府 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其政府,还我主 权……
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的政 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民族的国家。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材料一 建立民国。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
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中华民
国宪法,人人共守。
——孙文《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25 人教课标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25 人教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c9c52a1b3c1ec5da51e27019.png)
主观 因素
内容及评价 辛亥革命
个人努力: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历史舞台
功败垂成
维护民主共和 的斗争
失败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背景:
(1)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4)孙中山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国民党一大 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 大政策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 之所以说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主要是因为它( )
A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革命的手段 B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要求和政治要求 C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D直接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如何正确评价三民主义
积极性:是比较完整的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 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 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 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
从“医人”到“医国”;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 孙中山为代表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小结
客观 因素
背 景
主观 因素
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一步发 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思想上西学东渐,人们思 想上得到启蒙
个人努力:以孙中山为代 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 历史舞台
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这是1915年底 一篇宣言中的内容,发表此宣言的是
A.梁启超 护国B运.动黄—兴 袁世凯复辟
C.孙中山 D.蔡锷
知识结构
三
民
主
义
的
提 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革命
3、三民主义的内容
内容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具体含义
评价
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 代的要求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没有明确反帝主张 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 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 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 法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 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 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 的敏锐观察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内容、评价) 材料一: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 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 材料二:
思考:从《时局图》中, 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鸦片战争时期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林则徐,魏源地主阶 级先进知识分子等提出了“开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未实践 (2)1851-1864年洪秀全领导了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 西学失败 洋务运动失败 戊戌变法失败 动,洪仁玕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鸦片战争以来,先 (3)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进的中国人为挽救 和“师夷长技以自强” ; (4)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1898年资产阶级维 民族危机提出了哪 新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 些救国主张?结果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 旧三民主义 民族主 义 新三民主义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 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新发展 联俄 联共 ①不反帝→反帝 ②反满→民族平 等
(2)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 义的范畴。
新旧三民主义之相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3、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不同点: 内容不同: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 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是以建立资产 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新主张民权为一般的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 政目标发展为建立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政府。民生主义—旧只提出平均 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把民生主义 和扶助农工相结合,反封建革命性增强。
毛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两半社会,创建新中国,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是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邓领导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富。
课标导航: 了解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 作用。
本课探究: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评价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实践活动2、结果3、教训 探究三:新三民主义 1、提出的背景2、主要内容3、“新” 在哪里?4、影响、评价 探究四: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异、同)
影响不同: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 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 民大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孙中山一生中的两次伟大转变
第一次:
1894年上书李鸿章,主张改良(改革),后走上 革命道路,提出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满洲贵族的统治
民权主 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 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 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 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 “耕者有其田”。
①民权由资产阶级 掌握→平民共有 ②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 义 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平均地权、核定地 价扶助 关注工农 农工
三民主义学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核心纲领
4、影响
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 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5、评价
(1)进步意义:
反帝反封建 、民主共和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 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 的发展和高涨。
据材料1—3分析从1912年到1924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据材料4分析变 化的原因。
变化:由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到明确反帝,唤醒吸收民众。
原因:辛亥革命后维护共和斗争失败;英美列强拒绝帮助;苏俄的帮助
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背景、内容、“新”的体现?影响 (1)十月革命鼓舞; 共产国际、中共的帮助(客观) (2)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主观)
局限性: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没有废除封建 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因此辛亥革 命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实践活动、结果、教训 辛亥革命
活 动
《临时约法》 三 民 主 义 的 实 践
二次革命
维护民主共和的斗 争 护国运动
结 果
失 败
两次护法运动
探究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实践活动、结果、教训
第二次:
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共产党合作 (最伟大的转变),开展国民大革命。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 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 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 么?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4)为了材料四的“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 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暴力推翻清王朝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实现民族独立自主
民权主义 推翻帝制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建立民主共和国 国民主权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社会革命) 国民共享
前提
补充和 发展
≠平分土地
4、评价
进步性:
(1)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2)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 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3)指导和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必修3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孙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2、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 ──创立民国──民权主义; • • 材料二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 政治革命 价。 • ──平均地权──民生主义; • • 材料三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社会革命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族主义。
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如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905 ——年 1、背景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2、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 (2)机关报 (3)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 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 “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 主义、民生主义,简称“三民主 义”。 1905年8月
(1)辛亥革命成功,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失败
教训: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地半封建 中国走不通。
材料1:“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每表 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2:“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 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在 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材料3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农民、工人参加进来。为谋求 社会的根本改革,还要唤起民众觉醒。 材料4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 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