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合集下载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主观: ①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
文率同志为民国而奋斗三十年,中出生入死, 失败之数,不可偻指,顾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 役者。盖历次失败,虽原因不一,而其究竟则为失 败于敌人。此役者敌人已为我屈,所代敌人而兴 者,乃为十余年卵翼之陈迥明,且其阴毒凶狠,凡 敌人所不忍者,皆为之而无恤(顾虑之意)。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 么?其进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 性是什么?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我们推 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 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 命的结果,是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 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 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评价: 性质: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了人民的要 求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评价: 性质: 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进步性: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反映了人民的要 求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的发展。
发展
问题探究: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 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 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 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 的民族和国家。你知道孙中山是 如何实践三民主义的吗?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创建共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 溥 仪

孙 中 山
临 时 大 总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创建共和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 1912年,建立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内容: 主权在民、国民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性质: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意义: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封建专制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概要.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概要.

①中共在民主革命后还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最高目标是 实现共产主义;新三民主义的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主革命后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②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 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上述内容
造成不同的根本原因: 国共两党的阶级属性不同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异同点:
★孙中山一生有哪些伟大的转变? 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改良到革命;由反帝不明确到
明确反帝(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由依靠新军、 联共、扶助农工。 ★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 这些转变说明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以及为
会党、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
民族民主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并不是分两次去做,而是
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 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 权利。 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种革命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手段; 三民主义是完成三种革命的理论基础。
★如何评价民族主义: ①积极性:
体现了一定的民族平等思想,有利于孤立满清统 治者,加速清朝统治的瓦解;
②局限性:
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整个地 主阶级作为封建统治阶级加以反对,而对汉族地 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忽视了人民群众在 国家中的地位,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
★如何评价民生主义: ①积极性:
反映了孙中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具有强烈的民 生意识(意在防止贫富分化,为资本主义发展创 造条件);
2、提出:
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 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3、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 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 苦,日甚一日。。。”
------孙中山
国际 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外部 共产国际与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帮助;
主观
多次斗争失败的教训,以及孙中山与时 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
PART 03 旧三民主义如何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How did the old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develop into the new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个人 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PART 0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What is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三 民 主 义 是 什 么
三民主义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 主义组成。 民族主义指的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 主义支持的满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权 主义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


三 民


PART 01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The background of the three people‘s principles?
政治
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但各派救国方案相 继失败;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上历史舞台;
思想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的三

民 成

主 发


出录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民一律平等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时代要求:19C末20C初,清朝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阶级矛盾尖锐,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流亡海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第1次
第2次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顽固派
学不学习 西方科技
学不学习 西方制度
地主阶级内部 资产阶级与 地主阶级
何种政体 内部 保皇派 传播;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第4次 改良主义者 规律认识:近代史上每次重大政治运 要不要马 资产阶级与 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动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一个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地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作用: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 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实行“耕者有其田”。
明确反帝
民权 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国 民政府,国民 一律平等。
强调普遍平 等的民权
民生 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 关注农工
三 联 反帝国主义侵略 民族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 俄 三 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 大 民权为平民所有 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 联 民 民权 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共 建立各阶级联盟 政 ——毛泽东 主 扶 节制资本平均地权 助 策 义 民生 农 关注工农生活状况 工
3、内涵
内容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局限 没有明确提 出反对帝国 主义的主张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国主义支持的满清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王朝的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帝制,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国
前提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创立民国
核心
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平均地权
未彻底废除 主张核定地价,涨 封建土地所 价为国家所有,由 补充和 有制,没有 国民共享 发展 解决农民的 土地问题
背景:
(2)民族资本主 义初步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登上 历史舞台。
材料三:1900年以后,在国 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 背景: 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 (3)20世纪初民主 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 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
材料4:
背景: (4)孙中山的 个人努力。
课堂练习
1.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 用”“兴办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条件有哪些 A.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 在寻找新的道路 俄 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在寻找新的道路 孙中山多次革命活动的失败 在寻找新的道路,俄 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他看到新的希望. 国十月革命胜利使他看到新的希望 B.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共产国际和中共向他伸出援助之手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 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斗争的纲领, 斗争的纲领,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 三 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的方法和手段 .
前提
民族革命
核心
政治革命 实践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民族革命” 民பைடு நூலகம்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地位? 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和三民主主义是怎样的关系?
材料一:网友引用的材料: 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 材料一:网友引用的材料:“中国亡于满洲已二百六十余年, 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 我国民而有爱国心者,必当扑灭满洲已恢复祖国;倘反为满洲 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义则已, 尽力,是甘事仇仇而与祖国为敌也。”“汉人不起义则已,苟 汉人不起义则已 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其起义,必非满人所能敌,亦至明矣。” ——1906年9月,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1906年 1906 孙中山主持制定的《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 312页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11 孙中山全集》第一卷第311——312页…… 311 31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912年元月1日,孙中山在南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京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 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具 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 法;用法律的形式否定了独裁专制 的君权,赋予了国民自由权利;体 现了中国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 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 1912年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问题探究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 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 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 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孙中山选集》 (1)、材料一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2)、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便利地主阶级投机革命.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材料三: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3)、材料二反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那一内容,有什么局限? 内容:“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三则材料反映了那个阶级的什么愿望和要求 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和利益,中国人民民族独立和民主 权利的愿望
捍卫民主共和 文率同志为民国 而奋斗垂三十年,中 间出死入生,失败之 数不可偻指…… ——1922《孙总统致 海外同志书》
名称 起因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 经过 1913年7月,孙中山组织发 动讨袁

原创3: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原创3: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和中国民主的进程。
材料一:“我们并不 a.民族主义
是恨满洲人,是恨害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汉人的满洲人……我
们推倒满洲政府,从
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
民族革命……”
族民
材料二:凡国民皆平等, b.民权主义 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 局限性:不是真正的人民主权,民
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 权主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权,没


护国战争(1915年—1916年)是发生

在中国近代的内战,起因是袁世凯在

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

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

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

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


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

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法运动(1917、1921) 1917-1918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 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反对北洋军 阀独裁统治的斗争。又称护法战争。
(一)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 放;……其目标皆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中国共产党……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纲领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 是如何指导革命实践的? 原因: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明确反帝反封建)
治”“民享”。……这就是兄弟(孙中山)
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4)思想: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孙中山受
林肯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 次 革 命
护 国 运 动
“南与北如 一丘之貉!”
第 二 次 护 法 运 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客观因素:
十月革命的鼓舞
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
(2)主观因素:
多次失败的教训
孙中山顺应潮流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国民党一大
1924 .1 广州 第一次国共合作
孙中山先生一生的两次转变: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 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2、20世纪20年代,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 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 大的转变。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 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 时间: 1905 . 8
地点: 东京
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6字纲领)
3、内容
三 民 民 族 民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纲领
内容 地位 前提
16字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用革命推翻满洲贵 族统治

民 生
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核 心
“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 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 补充 发展
平均地权
4、评价 性 质:
进步性: 局限性:
(前提)民族主义 ——没明确反帝 (核心)民权主义 ——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 (补充和发展)民生主义 ——没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一大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后,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实践:许多先进国人 提出不同救国改良主张 →失败
林则徐
魏源
曾国藩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师夷长技以制夷
康有为
梁启超
君主立宪
一、提出背景
1、政治:鸦片战争,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实践:许多先进国人 提出不同救国改良主张
孙文之幸运和伟大 之处,便是他居然能两 度掌握时代主题,从而 领导了中国近代化运动 中两个极重要的阶段— —那个面向欧美的“辛 亥革命”和面向苏联的 “联俄联共”。
——唐德纲《晚清七十年》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条件下提出? (1)孙中山维护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
(2)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3)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国援助一派武人,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 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 能。”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请思考:在12年革命实践中,孙中山对列 强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 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 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 民国宪法,人人共守。
材料中的主张有何局限性?
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 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孙中山的苦闷与彷徨
材料一 (1911年)八月以来,义旗飙发, 民 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 族 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主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义 材料二“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孙中山,1903年12月13日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 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方法: 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改良” ),以后主张革命;
目的: 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推翻清政府 建立共和国。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 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 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 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3)材料三中,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 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中国同盟会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民报· 发刊词》阐发为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内容 民族主义
对应的同 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地位 前提
驱除鞑虏 (民族革命) 恢复中华
以暴力推翻清王朝的 反动统治,争取实现 民族的独立。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指导中国进行资产 阶级革命的指导思 想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推翻帝制使 中国人醒过来了
20世纪的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指导中国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毛 泽东思想。 毛泽东领导新民 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 国,使中国人站起来 了。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实行三大政策,即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历史重要考点: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旧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

孙中山还受法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欣赏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资本论》、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受到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唐朝民族和睦思想、黄宗羲等反君主专制思想、洪秀全均田思想的影响。

以知难行易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然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孙中山《民报•发刊词》2、标志和内容:1905年提出同盟会纲领,并在《民报•发刊词》上阐发。

三民主义思想内涵地位局限民族主义(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前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民权主义(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涨地价归国家所有补充不是彻底的土地纲领,没有实行3、评价:①积极: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迅速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②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此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宣传上重民族主义轻民权主义。

4、实践:①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孙中山的个人努力。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内容(1)民族主义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地位:前提(2)民权主义纲领:创立民国含义: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地位:核心(3)民生主义纲领:平均地权含义: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地位:补充和发展4、评价(1)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捍卫民主共和斗争的失败)(2)接受苏俄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实行三大政策(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认识到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4)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2、新三民主义(1)提出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例1  孙中山曾提及,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到1900年惠州起义失败,“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惜”。

人们对革命党人态度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      B.对清政府失去信心C.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D.革命党人势力壮大解析  注意态度变化的时间:1895年与1900年。

从甲午战败到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妥协退让、无能,人们对清政府丧失了信心,对革命党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答案  B点拨  这道题目属于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它的特点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

解答方法: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二、三民主义的内涵例2  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

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C.民生主义思想    D.国民革命思想解析  “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是指孙中山想在政权建立后,企图解决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制度后出现贫富分化的弊端。

这就是他所设计的资本主义经济纲领,也就是民生主义。

答案  C点拨  这道题目属于材料型选择题。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课本P81)
名 称 民 族
旧三民主义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 权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 及权利。 民 生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同步练习》8.(2014·海南单科·15)1900~
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 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 象反映当时( )
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 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 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 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
答案:D
•孙中山设想的新政权:。
答案:C
•“当孙文为维护共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才意识到 自己的孤独;当中国工人的斗争一次又一次被军阀镇 压,他们才意识到自己的弱小。于是我们的代表可以 把急需伙伴的他们叫到一起,达成他们自己的同盟。” 材料中的“我们”是指: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 C.共产国际 D.其它民主党派 答案:C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 1、背景:
①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各种改良的救国方案均告失败;

③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 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
经 思
④孙中山的革命实践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理论相结合。
2、提出: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日本东京)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 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 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 而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 了。这是个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 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一①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

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现在的恶劣政治固然可以一扫而尽,却是还有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②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

要去这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研究政治革命的工夫,煞费经营。

至于着手的时候,却是同民族革命并行。

③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

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
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材料二④关于民权一方面的方法……第一个是选举权。

现在世界上所谓先进的民权国家,普遍的只实行这一个民权。

专行这一个民权,在政治之中是不是够用呢?专行这一个民权,好比是最初次的旧机器,只有把机器推到前进的力,没有拉回来的力。

⑤现在新式的方法,除了选举权之外,第二个就是罢免权。

人民有了这个权,便有拉回来的力。

这两个权是管理官吏的,人民有了这两个权,对于政府之中的一切官吏,一面可以放出去,一面又可以调回来,来去都可以服从人民的自由……国家除了官吏之外,还有什么重要东西呢?其次的就是法律。

所谓有了治人,还要有治法。

⑥人民要有什么权,才可以管理法律呢?如果大家看到了一种法律,以为是很有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决定出来,交到政府去执行。

关于这种权,叫作创制权,这就是第三个民权。

⑦若是大家看到了从前的旧法律,以为是很不利于人民的,便要有一种权,自己去修改,修改好了之后,便要政府执行修改的新法律,废止从前的旧法律。

关于这种权,叫作复决权,这就是第四个民权。

人民有了这四个权,才算是充分的民权;能够实行这四个权,才算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文讲演、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编辑《民权主义》1924年版
①指出了政治革命的根本是实现民权主义;②指出了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不能只靠民族革命;③表明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有双重意义,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政治革命的结果;④⑤⑥⑦阐述了民权的内涵,即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并指出只有真正实现这四种权利才是彻底的直接民权。

两则材料展现了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逐渐具体和深入,关于民权主义的内涵变化也是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集中体现,凸显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

【问题设置】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民权主义的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民权主义内容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变化进行简要评析。

第1页共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