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二)对学环节(和对子核对填空并完成小结)
(三)群学环节(小组探究如下探究案)
(4)展示环节(对对学结果和群学的两个探究案进行预演和准备,然后由1号抽签来决定展示哪个探究案)
(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总结本课知识点
1.旧三民主义
考查方向:题型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主要考查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2)理论提出:①同盟会的成立:
时间:1905年
机关报:《民报》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统一政党、明确纲领)
②三民主义的提出:《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发“民族、民权、民生”——革命的指导思想
民权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节制资本、关注工农
(4)新三民主义的意义
1.进步性: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有力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学习目标】
1.
2.
3.
【学习难点】
学习内容及学习流程
考点呈现
知识链接
(一)独学环节(独自完成下列填空)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政治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2.经济上: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资个人因素:由改良走向革命的道路
(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高考考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解读】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把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相联系,考查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课堂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结合课本分析以下材料,思考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材料1:材料2: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材料3: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材料4:The goverment of the people,by the people,and for the people.——林肯……兄弟(孙中山)把它译作“民有”、“民治”、“民享”。

……这就是兄弟(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主义。

材料5:1900年以后,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中国近代史》2、理论提出:(1)同盟会的成立______年,创立_______,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纲领。

机关刊物:《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资产阶级革命进入新阶段(统一政党、明确纲领)(2)三民主义的提出《民报·发刊词》进一步阐发:民族、民权、民生——革命的指导思想3、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思考1:材料一“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清政府)……”——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大会演说》材料二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5.课后作业:布置与三民主义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思想观点的理解尚显不足。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及其革命事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培养学生对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对三民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其在我国民主革命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三民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首先,我会从孙中山的革命经历讲起,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强调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例如,在讲述民族主义时,我会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意义;在讲述民权主义时,我会阐述“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性;在讲述民生主义时,我会强调“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自主学习(完成学评72页的知识梳理)二、【交流展示】 认真阅读教材回答:探究一:三民主义的评价 通过漫画你能找到三民主有怎样的局限性吗?这是由什么决定的?民族 民生探究二:阅读材料分析新旧三民主义区别,概括新三民主义分别“新”在哪里?民族主义:旧: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新:“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乃决不可能。

”—1924年孙中山演说民权主义:旧: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给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

—1924年《国民党一大宣言》民生主义:旧:平均地权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新旧三民主义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知识结构】三.练习1.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

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

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

”由此可见()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2.“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4.(2012·海南单科卷·17)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

高二历史LS—06—01 编写人:杨翠审核人:周先又课型:新授课时间:2013年10月19日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学习指导】1、学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基础梳理。

2、学生自己看书,讨论归纳探究题答案,通过展示,教师做总结。

【自学归纳,落实基础】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结合材料总结)材料一:思考:从《时局图》、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的结果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材料二:1895年~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

思考: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发展状况?材料三: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

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么变化?政治:经济: 思想: 阶级:个人:2、孙中山早期的活动:(1)1894年。

(2)1895年。

(3)1905年。

3、提出: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辞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4、性质:5、评价:材料一:“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第16课 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 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二、要点巩固(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1)同盟会的建立: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是第一个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同盟会革命纲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_________2、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_________ 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推翻_________ ,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 。

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_ ”。

课堂练习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中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其倡民生,解决贫富不均的核心措施是A.平均地权B.节制资本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会考实战:3、1903年,孙中山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所询社会主义,乃弟所极思不能须臾忘者……欧美今日之不均,他时必有大冲突。

”为此,他主张()——2017年江苏小高考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C.民族革命,推翻帝制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4、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动了辛亥革命,中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之后的五四风雷,更是将中国历史带入一个新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11年江苏小高考(1)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进行了有效地组织准备,分别指出孙中山成立的革命团体和政党。

(2分)(2)土地作为主要生产资料,关系到民生大计。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纲领中为解决土地问题提出了什么方案?(1分)3、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_________(2)积极作用:表达了资产阶级在_________、_________上的利益和要求,反应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_________(3)局限性:带有明显的_________局限和_________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课标】:(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问题设计】: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提出、主要内容、评价、实践(结果、说明了什么?)?2、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提出、主要内容、评价、与旧三民主义的异同?3、由旧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说明什么?【材料分析】:1、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中国前途》请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参考答案: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2、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材料一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即满州贵族。

”材料三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请思考:材料中的“鞑虏”指什么人?民族革命的目标是什么?答案:满洲贵族;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朝的统治。

3、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材料一推倒清政府后,是要结束千年帝制,“建立民主共和政体”,断不容重建以汉人为君主的新王朝。

材料二因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请思考:政治革命的任务是什么?答案:推翻封建帝制,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4、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材料一:......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材料二: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材料三: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不必管他……兄弟最信仰的是定地价的办法。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人教新课标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

学习难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三、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____不断加深。

(2)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________主张或方案屡屡碰壁。

(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2.提出(1)1905年,孙中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同盟会的纲领。

(2)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阐发为以建立______________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内容(1)民族主义即“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____________。

(2)民权主义指“____________”,就是通过________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即“____________”,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________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________共享。

4.评价(1)性质: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纲领。

(2)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________、________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3)局限性: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________局限和________局限。

答案:1.(1)民族危机(2)救国(3)资产阶级革命派 2.(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封建统治(2)创立民国政治(3)平均地权原主国民 4.(1)民有、民治、民享民主革命(2)政治经济民族独立民主权利(3)时代阶级(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辛亥革命(1)过程: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____________,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必修三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必修三第十六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翼城中学高二历史必修三导学案时间:2015.10.19 周次:8 编号:16 主编:路军艳审核:尹海军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课时)【目标引领】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旧知识的复习,归纳新旧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2、通过小组讨论,正确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学习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终身的精神。

学习重点:1、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课前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及旧知识的复习,归纳新旧三民主义的背景、内容及作用。

自主学习内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提出背景标志内容实践及对民主革命所起作用自我检测题:1、“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纲领,孙中山把它阐发为三民主义。

下列有关三民主义说法错误的是A民族主义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民权主义是“创立民国”C民权主义是“恢复中华,创立民国”D民生主义是“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推动作用表现在①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③指导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制定④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展开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3、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存在明显的不足。

在民族主义方面,其不足主要表现为A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要求B只反清王朝的统治,不反帝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纲领D没有体现中国人民民族独立的要求4、“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

”下列选项与孙中山的这段话不符的是A孙中山放弃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B孙中山的思想发生转化,由效法英美转向以俄为师C孙中山改旧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D孙中山有了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初步想法自主学习问题反馈:(要求:课前把自主中问题以小组形式用活页纸交到课代表处,课代表后整理反馈给老师)【课中探究学习】课堂探究目标:1、通过小组讨论,正确认识新旧三民主义,学习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终身的精神。

高中历史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高中历史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人教版必修一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加深⑵鸦片战争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失败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⑷孙中山接受西方近代政治学说2、提出:(1)1905年在日本成立的同盟会将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纲领。

(2)1905年11月在同盟会机关报《___________________》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内容:(1)民族主义:(前提)___________革命材料:①驱除鞑虏:“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②恢复中华:“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问题:民族主义的含义?进步性和局限性?(2)民权主义:(核心)_________________革命材料:“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问题:民权主义的含义?进步性?(3)民生主义:(补充)_________________革命材料:“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

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问题:民生主义的含义?进步性和局限性?4、评价:⑴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案】 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作用。

【自主学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19世纪末,以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提出:(1)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②,并提出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

(2)进一步阐发:1905年,孙中山在《_______》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3. 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封建统治。

(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

(3)民生主义:即,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4.评价:(1)进步性:表达了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辛亥革命的成功: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时间:1912年3月(2)依据:孙中山根据思想原则制定。

(3)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4)作用: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具有进步意义。

3.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1)起因: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实行独裁统治,企图复辟帝制。

(2)表现: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辛亥革命后,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都以失败告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tingxie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提出背景: (1)经济: (2)政治: (3)思想: 2、提出:(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① 时间: ② 地点: ③ 纲领: (2)阐发——《民报·发刊词》;16字纲领民族、民权、民生 3、基本内容:4(1)性 质: (2)进步性: (3)局限性:5、概括革命实践: (1)政治革命: (2)法制建设: (3)捍卫民主: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提出背景:(1)一系列建立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斗争的失败教训,使孙中山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2) 和的 帮助,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

(3)孙中山坚持民主革命精神。

2、提出: 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广州)国民党一大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内容: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4、意义: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即指导思想),有力推动了的发展。

【巩固训练】1.1924年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这里的“办法”是指( )A.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 发达资本,振兴实业C. 构建“福利国家”,实现共同富裕D.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2.某文件宣称:“近世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于此有当知者,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与所谓‘天赋人权’者殊科,而唯求所以适合于现在中国革命之需要。

”该文件的发表推动了( )A. 辛亥革命B. 新文化运动C. 五四运动D. 国民革命运动3.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

历史ⅲ人教新资料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一】选择题1.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主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一二件未竟之功”。

从该挽联可以看出他悼念的是A.孙中山B.宋教仁C.陈独秀D.鲁迅2、自1925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各地为纪念他相继以“中山”命名公园。

截至2006年6月,中国已有41家〔其中台湾10家,澳门1家〕,日本1家,加拿大1家,共43家。

为纪念一人而命名几十家公园全球也只此一份。

对此现象解释准确且组合完整的是①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得到了各国人民的敬重②人们对其天下为公、与时俱进等精神品质的尊敬③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直到今天都始终具有普遍的世界价值④以孙中山先生冠名公园,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特定产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

……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

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

”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①实现国共合作②领导北伐战争③提出“新三民主义”④确定“三大政策”⑤颁布《临时约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将为期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粹主义5、孙中山在遗嘱中写道:“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这个遗嘱的核心主张是A.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反帝反封建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D.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6、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目的是A.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B.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政治地位C.解放工人和农民D.约束资本主义的发展7、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清室推翻后,民族可以不要’。

第16课_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第16课_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及评价2.、三民主义的实践3、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4、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学习重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学习难点】对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分析与评价【自主预习】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① 19世纪末,中国程度加深,加剧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均失败③的初步发展④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2、提出3、内容:“民族主义”(民族革命)“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民生主义”(社会革命)4、作用:①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运动的发展②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1、_______________,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临时约法(1)颁布:年春(2)内容:(3)性质:(4)意义:对建立、反对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共和的斗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两次“_____________”。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①孙中山的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③ 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帮助④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2、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3、作用:①“”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②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_____________运动的发展。

【问题探究】探究一:三民主义的内容及评价材料一:(一)驱除鞑虏: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

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

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选修二: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

课程提纲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历史纵横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主张,但没有得到答复。

孙中山认识到,清政府已腐朽不堪,用和平手段,不可能挽救统治危机。

孙中山放弃对清政府的幻想,毅然走上民主革命道路。

(一)背景: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2、阶级状况:19世纪末,当中国面临瓜分危机的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实践状况: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

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

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

历史纵横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檀香山兴中会章程》中,痛陈中华民族所面临的危机局面:“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久垂涎于中华五金之富、物产之饶。

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

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

”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在中国人民面前树起了革命大旗。

(二)提出:1、1895年,孙中山在广州发动起义。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海外。

在英国,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2、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

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孙中山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3、不久,他又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学思之窗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必修3)(教师用)

【精品学案】高中历史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人教必修3)(教师用)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旧三民主义)1、背景①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 各种改良方案屡屡碰壁△在三民主义出现之前,屡屡碰壁的各种改良方案不包括( D )A.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C.维新派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制D.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通过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②19世纪末, 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2、形成:《民报·发刊词》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分别是指(B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B.“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创立民国”、“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D.“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创立民国”同盟会纲领民族主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清王朝3、内涵民权主义: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现价归原主 ,涨价归国家△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相互关系如何?民族主义是前提, 民权主义是核心, 民生主义是民权主义的补充△回答“学思之窗”思考题:◎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三种革命是对三民主义的革命性质及其原因的补充说明。

进步性:表达了 资产阶级 的利益和要求,成为辛亥革命的重要 理论 指导 局限性:没有 明确 的反帝口号和 彻底 的土地革命纲领5、实践:推翻 清王朝 , 建立 中华民国 , 颁布《 临时约法》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① 十月革命的胜利 使处于苦闷与彷徨中的孙中山看到希望② 共产国际 和 中共 对孙中山的帮助③ 孙中山 与时俱进2、形成标志: 国民党一大 的召开△下列关于国民党一大的表述, 正确的是( C )①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②接受中共的反帝反封建主张③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④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 解放 (反帝);国内各民族一律 平等3、内涵 民权主义:民权为 一般平民 所共有民生主义:平均 地权 ,节制 资本 ,“ 耕者有其田”△新三民主义之“新”,不包括( B )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B.明确反对封建主义C.民权具有普遍性D.更加关注民生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明确反对 帝国主义4、影响:成为 国共合作 的政治基础和 国民革命 时期的旗帜,推动 国民革命 在全国展开 △新三民主义的影响不包括( D )A.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B.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C.成为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D.推动国民革命在全国取得了彻底胜利△本课知识网络同盟会纲领:《民报三民主义形成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发刊词》对纲领的阐发主义内涵民族主义:用手段推翻列强支持的民权主义:推翻封建帝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核定地价, 现价归, 涨价归评价进步性:表达了要求, 成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辛亥革命局限性:没有的反帝口号和的土地革命纲领明确彻底新三民主义实践:推翻, 建立, 颁布《》形成标志:内涵民权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召开(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国民党一大民权为所共有一般平民平均地权,节制,实行“有其田”政策资本耕者影响:成为国共合作的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政治基础旗帜中国民族自求;各民族一律(反帝)解放平等革命清王朝原主国家临时约法中华民国清王朝民族民权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1)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2)政治: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努力。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但是遭到了冷遇。

从此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

(3)发动起义:1895年--(第一次)广州起义(4)组建政党:1905年中国同盟会日本东京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

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

其机关刊物是《民报》。

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

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三大主义(2)评价:进步性:①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具体表现为: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

1912年,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维护民主共和:1912年,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则,规定了中央制度。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先后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但均告失败。

这说明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二是建立革命联盟。

(2)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1)中国的召开:1924年1月广州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民族,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这是一种新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②新民权主义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一切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耕者有其田”。

(3)评价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重难点释疑】一、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二、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1.不同:①内容②影响:旧三民主义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指导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相同点①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④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三、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

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与灵魂。

2.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民主义有哪些不同?⑴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是一致的,这是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⑵区别: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部分;共产主义于民主革命阶段之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革命彻底性不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阶级本质:分别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利益。

【巩固练习】1. 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

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2.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里的“变局”和“创举”指()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C.中华民国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3. 1919年孙中山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

”“地底陈土”指的是()A.清朝皇室 B.资产阶级保皇派 C.地痞、土匪、烟贩 D.军阀、官僚、政客4.美国发行一张印有林肯与孙中山头像的纪念邮票,对其历史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反映了中华民国政治深受美国影响C.是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而发行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5. 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

”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6. 1918年1月,孙中山说:“此后我国形势,应注重于西北。

若俄国现在之革命政府能稳固,则我可于彼方图大发展也。

”对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孙中山()A.已经确立三大政策 B.决定走俄国人的路C.认为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存在关联 D.确定了日后国民革命的战略7.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8.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对于经济问题,我们完全同意孙先生的这些主张。

”对材料中“孙先生的这些主张”理解正确的是()A.核定地价,土地归国家所有 B.平均地权,限制资本家的剥削C.平均地权,土地归人民所有 D.平均地权,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9. 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

其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

孙中山认为:“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A.“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 B.消灭私有制C.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0.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11. 孙中山认为,“中国现在虽然没有大地主,但是一般农民都是没有田的,农民所耕的田,大都是属于地主的,地主却不去耕作。

中国农民都不是为自己耕田,是替地主耕田,所生产的产品,大半是被地主夺去了。

这是很大的问题,应该用政治和法律手段来解决”。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空想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土地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C.主张用革命手段剥夺地主土地 D.体现了“耕者有其田”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