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人教课标版(实用教案)

合集下载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2023高中历史人教版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2.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 三民主义的思想内涵;2. 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演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解其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请同学们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 三民主义的概念和意义(5分钟)-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思想体系,提出了实现中国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人民幸福的理论框架。

- 三民主义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发展中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 三民主义的形成(10分钟)- 兴中会、弟兄会、興中會等民主革命组织对三民主义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孙中山是三民主义的主要创立者,他在《革命军》一书中明确提出了民族独立、民主政治、人民幸福的思想。

3. 三民主义的发展(15分钟)- 革命三民主义:主张反帝反封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主政治。

- 民主三民主义:主张国家政治制度民主化,推动社会进步和改善人民生活。

- 人民三民主义:主张民主政治、经济公平和社会公正,实现人民的幸福和全面发展。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近代中国与三民主义的联系(10分钟)-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近代中国面临的问题,以及三民主义对解决这些问题的作用。

- 指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指导作用,以及建国后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三民主义在现代中国的发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地位和作用,并就其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四、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以及与近代中国的联系,使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和思想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5.课后作业:布置与三民主义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民主义在我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后,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积累,但对于较为抽象的历史理论和思想观点的理解尚显不足。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等相关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及其革命事迹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培养学生对孙中山等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价值观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命运、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
1.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过的辛亥革命相关知识,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对三民主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作用的认识,以及对其在我国民主革命中所发挥作用的理解。
3.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客观地分析评价三民主义。
(பைடு நூலகம்)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2)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和作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首先,我会从孙中山的革命经历讲起,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然后,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在讲述过程中,我会结合课本内容,强调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例如,在讲述民族主义时,我会提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意义;在讲述民权主义时,我会阐述“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重要性;在讲述民生主义时,我会强调“改善民生,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

精选-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word文档

精选-高一历史人教版 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word文档

高中历史必修三: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三民主义:1、背景:(1)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旧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政治舞台。

(3)思想: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吸取欧美贫富悬殊的教训。

孙中山还受法国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影响,欣赏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资本论》、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社会主义”思想。

受到儒家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唐朝民族和睦思想、黄宗羲等反君主专制思想、洪秀全均田思想的影响。

以知难行易作为哲学理论基础,在民主革命实践中不断融铸创新。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然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905年孙中山《民报•发刊词》①积极:是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迅速成为先进政治思想的主流和反帝反封建及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纲领。

②局限: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因此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根源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

)在宣传上重民族主义轻民权主义。

4、实践:①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②1912年建立中华民国,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内容)③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孙中山先后发动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维护民主共和,但都先后失败。

(教训)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可以萌发。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吗?它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请大家简要分享一下自己的了解。
3.邀请一位学生扮演孙中山,为大家简要介绍他的革命事迹和三民主义的核心理念,以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1.首先,介绍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阐述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的时代意义。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环节,教师将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1.请简述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并举例说明它们在历史中的应用。
2.结合所学,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请谈谈你对三民主义在当代中国现实意义的理解。
(五)总结归纳,500字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其历史背景,掌握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2.了解孙中山先生的主要革命活动,认识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理解他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意义。
3.掌握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代史、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影响。
2.其次,详细讲解三民主义的三个核心要素: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并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3.接着,阐述三民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强调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影响。
4.最后,分析三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的深远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4.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三民主义的发展变化,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新人教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及要点:【导言分析】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结合引言,回答下列问题。

1、江泽民指出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中国人民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过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2、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什么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导入新课】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残酷现实,先进的中国人通过中外比照,思考着怎样才能救中国。

继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则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然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

因此,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对于孙中山先生很多称谓:1940年,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国国民党尊为“永远的总理”;中国共产党则称他为“革命先行者”。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以活动建构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利用图片、表格、视频、音乐、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探究、体验主动的建构。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2

人教版必修3 历史: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教案2

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内容,理解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比较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历史比较,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分析法、表格归纳法、问题探究法【板书设计】一、背景二、内容三、评价四、实践五、发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PPT出示孙中山的照片,师问:哪位同学来给我们说说你对孙中山先生的了解。

生答:略。

PPT出示孙中山简介,师讲述孙中山走上革命道路的过程。

过渡:在革命的实践中,孙中山形成了他的思想理论——三民主义。

讲授新课:一、背景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归纳概括时代背景:①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②救国方案屡屡失败。

师问:先进的中国人探索出哪些救国主张?生答:略。

PPT出示表格总结:师问: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生答: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

师补充: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

过渡:当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时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过程:①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向西方学习;②1905年组建中国同盟会;③《民报·发刊词》上阐发三民主义。

二、内容师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①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夺取政权)②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建立政权)③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巩固政权)表格总结:三、评价材料一(1911年)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人教版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设计

人教版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思想的内容;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学会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精选典型材料,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探究学习,学习史论结合的方法,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

4、基于课标与教材的分析,依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2学情分析1、我们学校是一所县级农村普通高中,目前我所教的是高二普通班,学生基础差,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不强。

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经过调查,普遍存在这些问题: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太会听课也没有积极思考,学习动力不够,积极性不高。

3、针对以上学情设计如下对策:首先用多媒体开门见山打出提问;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其次创设历史情境,提供丰富的史料,开展讨论探究活动,加深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其三教学过程中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

3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确定依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突破:史料分析、质疑解答、事例分析。

难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关系和评价_----确定依据:思想理论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提问;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哪些救国主张?结果如何?活动2【讲授】讲授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探究一、革命理论探索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1)政治基础: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各种改良救国方案失败。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级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级高中历史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人民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法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段自制视频文件,整体感知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中国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的重大人物及他们创立在理论成果,然后直接切入本课学习内容。

新课讲授:教师设问: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问题引领,层层深入,从而完成三民主义形成背景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利用ppt:4--6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三方面分析并进行总结;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利用ppt:8、9张说明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

另外用一段视频概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多三民主义形成的影响。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依据课本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1)依据民族主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对象是谁?(清政府)推翻亲政府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反封建,客观具有反帝国主义的进步性)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上反对帝国主义吗?(出示材料ppt:10张,并总结: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2)依据民权主义内容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目标: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并进而总结:这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ppt:11张。

(3)结合材料分析民生主义的内容:ppt:12——15张“……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教案标题: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 了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过程;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3.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2. 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 理解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的影响;2. 掌握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设备、教学素材等;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历史事件或人物,激发学生对三民主义的兴趣;2. 学生回答导入问题:你对三民主义有什么了解?二、知识讲解(2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讲解三民主义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教师介绍三民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主要内容,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详细解释;3. 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相关问题。

三、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历史案例,如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2. 学生分组讨论并分析这些案例中三民主义的体现和影响;3. 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思考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三民主义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社会变革有何影响?2. 学生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三民主义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方向。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2. 学生回答小结问题:你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有何提升?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或参观纪念馆,进一步了解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与三民主义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三民主义的短文或制作一份PPT等。

教学资源:1. 《近代中国史纲要》教材;2. 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课件;3. 相关历史案例和文献资料。

16课教案

16课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具体的史料来引导学生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评价;2、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和历史作用,通过列表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掌握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加深对新、旧三民主义的理解;【过程和方法】1、通过丰富的史料引用、问题探究、列表比较等途径,帮助学生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知识,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方法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通过归纳具体史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归纳提炼史实的能力,理清三民主义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孙中山思想的深入了解,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回的坚毅品质。

教学重点:三民主义背景、内容及评价教学难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和评价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材料分析、问题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一个世纪以来,在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伟大的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他们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自身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今天我们再次走近孙中山,感受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学习新课:(一)、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用多媒体显示一些文字和图片史料,让学生据此讨论分析并总结:孙中山为什么会在20世纪初形成三民主义理论?分析得出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以直观的文字和图片,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归纳、获取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2、提出:通过视频材料的播放,让学生了解三民主义的提出。

(直观、形象的视频资料,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3、内容及评价: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辅以与三民主义相关的材料,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合作,自我总结,教师负责引导和启发)。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倡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多样化与现代化,提倡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同时,课堂教学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历史教学也要注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分析孙中山的精神遗产的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

一、地位:第六单元主要讲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其地位相当重要,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缺少它,我们便无法完整地了解先进的中国人的救国探索的全过程,也无法得出走新民主主义的道路是中国历史的必然选择这一结论。

二、教材内容: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实践以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该课授予对象是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思考。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并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实践。

②了解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认识新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2)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史料分析、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成果展示等方式展开。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教课标版必修3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设计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本课设计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问题探究教学模式”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的实现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1.本课程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位置:《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专题中隶属于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一部分,其思想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即辛亥革命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的开始,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此课内容在中国民主思想史上具有航向标的作用。

2.课程三维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旧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实践活动。

并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研习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同时认知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虽然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但是其影响下的辛亥革命等民主革命实践却是中国人民追求民主政治道路真正的开始;孙中山先生不屈不饶,天下为公的民主革命精神是至今为止的精神财富。

3.人教版教材分析本教材从链条主线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是三民主义的背景、提出、影响及其指导下的实践活动;另一是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其实践价值。

本教材内容一方面诠释了三民主义的内容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为民主革命努力奋斗的高尚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4.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新旧三民主义的评价。

(二)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辛亥革命及其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内容已经有初步的了解,但对于三民主义的认识缺乏历史客观的分析评价。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下午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六章第一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我设计这一课的指导思想是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以下,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反思等六个方面展开。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与作用三民主义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它的指导下,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本课作为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的开篇,它既是对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理论的一次继承、总结,更是一次升华,对以后中国民主革命思想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近代思想发展史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根据教材地位与作用和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①让学生掌握三民主义的内容,并学会正确评价三民主义;②让学生了解《临时约法》,掌握《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③让学生掌握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并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

⑵过程与方法①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②通过材料解析,使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方法;③通过对比分析教学,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习法。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当时中国社会最进步的思想;②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由于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不能指导民族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

③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向伟人致敬,向伟人学习。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特点,我确立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是:①教学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突破:设计层层递进、有梯度的一系列问题来讨论突破。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重点难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知识梳理】〔问题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背景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起了什么作用?背景:①19世纪末,中国程度加深,加剧②许多仁人志士提出的各种均失败③的初步发展④孙中山上书改革碰壁,走上了用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道路提出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作用:①积极: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和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运动的发展②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从思想论战到“临时约法”思想论战⑴背景⑵内容⑶影响临时约法颁布:年春内容:性质:意义:对建立、反对具有进步意义捍卫共和的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问题探究〕三、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如何评价其历史作用?背景:①孙中山的挫折②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了希望③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改组国民党,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

教学设计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设计思想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民主义思想,如果简单呈现,将很难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上,将史料搜集、整理和分析与三民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将时代背景、人物的言论、行为和人物思想相结合,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研究历史的初步能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空洞抽象的思想变得形象易懂,贴近自己。

按照这一设计思路,在课前分组上,按照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成五个板块组织搜集、整理和分析史料的活动:孙中山的活动和社会环境,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个组成部分,孙中山思想的新变化等。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史料研究活动,又使其有机会尽可能全面地获得孙中山一生活动和思想的一般知识,为本课的总体学习提供条件。

在课堂上,学生展现史料,师生共同分析,共同探究,既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历史阐释能力和思维能力,也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教学内容分析20世纪中国历史经历了三次伟大的历史变化,辛亥革命是第一次巨变。

而三民主义则是这次巨变的理论成果和指导思想,在中国近代革命史和思想史上意义重大。

本课通过旧、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间段的阶段性理论成果——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内容、实践、评价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三民主义这一重大思想成果进行比较全面深刻地分析和把握,也深化了他们对20世纪初中国革命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甚至有利于体会中国整个20世纪的思想追求。

本课的重点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难点则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教学目标1.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2.知识与能力:识记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了解它们实践的概况。

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分析它们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尤其是它们对民主革命发展的推动作用。

比较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历史必修三16《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学校:教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的“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

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民主义内容难点: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分析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在初中及高一学习的基础上,对孙中山及辛亥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鉴于本课内容比较多,学生基础比较差,因此,在遵循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本人对教材进行了处理,将本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只讲三民主义的形成部分,发展部分——新三民主义作为第二课时的内容。

四、授课方式:多媒体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新课讲授:江泽民在十五大上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这三次巨变跟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是孙中三、毛泽东和邓小平。

三位伟人带领中国人民经历了哪三次巨变呢?(显示单元线索)孙中山创立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毛泽东创立毛泽东思想,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了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一目“三民主义的提出”,从政治、经济、思想及渊源、阶级、个人、组织等因素概括20世纪初“三民主义”产生已具备哪些历史条件?政治: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效;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发展。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人教新课标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6单元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Word版含答案.pptx
【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用近代爱国者谢缵泰的《时局图》,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对联,生 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面对这一危局,以孙中山先 生 为代表的爱国志士作何反应? 一、背景 1、政治:民族危机空前深重,种种救国主张屡屡碰壁(1900,1901),资产阶级革命派登 上历史舞台;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壮大; 3、思想(外因):西方民主、民生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及孙中山主动吸收西方思想;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标志:1905 年,日本东京《民报》发刊词 2、内容
四、三民主义的发展——新三民主义 1、标志:1924 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内容
学无止 境
3、与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的“新”: 1 认清帝国主义面目,提出明确反帝主张【最大的“新”】 2 民权具有普遍性、具体性和可行性 3 新三民主义关注农民、工人的生计 【合作探究】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有何异同?
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理论发展,是孙中山先生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体现,反 映出孙中山先生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以及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要继承 和 发扬这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爱国精神。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 三 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另一方 面反 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具有 崇高的人格品质。
学无止 境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教案】
【三维目标】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人教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历史背景【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代表基本主张实践效果特点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末付诸实践旨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使中国免受列强侵略,从而摆脱危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末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冯桂芬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实行君主立宪。

末付诸实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启蒙;最后失败。

【导入】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历史背景【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社会基础: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孙中山(一),名文,字逸仙。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

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

但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

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这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一一兴中会。

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

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

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三民主义的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时间、地点、人物:年月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三民主义的提出年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内容【教学手段】因为本内容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用列表的方法,将本内容尽量简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种革命中的表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同盟会纲领的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具体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前提核心补充与发展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探究】阅读教材第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治。

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对三民主义的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

这是由民族资 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圭寸建的民主革 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教学手段】本内容学生在必修中已经学习过,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爆发:年月日,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

年月日,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临时约法》颁布:年春颁布,其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的失败。

【总结过渡】三民主义的实践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妥协性所至;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 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背景【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速读本栏目内容,让学生归纳概括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师总结: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改组国民党;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广州)。

、主要内容【教学手段】展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表格 名称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时间 地点 目标 辛亥革命湖北 总体上失败了(两个没有)。

二次革命 江西 护国运动 云南 护法运动广东依靠力量 结果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 会党、新军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军阀 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反对段祺瑞 军阀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民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问题探究】)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意义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世纪末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世纪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习题精练】、孙中山之所以把“民族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部分提出,主要是因为:清王朝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鉴于维新改良失败的教训汲取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经验国内汉族与满族的矛盾尖锐、“民权主义”之所以是三民主义的核心主要是因为:①否定清王朝存在合法性②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③保障了汉族君主政体的重建④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①②①③②③②④、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这是因为①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②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③它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号④它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①②①②③①②④①②③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民族压迫主张民族平等反对满洲民族、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纲领有原则区别的根本原因是它们:斗争目标不同斗争方式不同阶级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它: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教学反思】值,就越感到失时的痛苦得到时间,就是得到一切用经济学的眼光来看,时间就是一种财富时间一点一滴凋谢,犹如蜡烛漫漫燃尽我总是感觉到时间的巨轮在我背后奔驰,日益迫近夜晚给老人带来平静,给年轻人带来希望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都做些有用的事,戒掉一切不必要的行为时间乃是万物中最宝贵的东西,但如果浪费了,那就是最大的浪费我的产业多么美,多么广,多么宽,时间是我的财产,我的田地是时间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挖掘它,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新想法常常瞬息即逝,必须集中精力,牢记在心,及时捕获。

每天早晨睁开眼睛,深吸一口气,给自己一个微笑,然后说:“在这美妙的一天,我又要获得多少知识啊!”不要为这个世界而惊叹,要让这个世界为你而惊叹!如果说学习有捷径可走,那也一定是勤奋。

学习犹如农民耕作,汗水滋润了种子,汗水浇灌了幼苗,没有人瞬间奉送给你一个丰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