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18《苏州园林》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7篇

《苏州园林》教案优秀7篇篇一:《苏州园林》教案篇一《苏州园林》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下面是《苏州园林》的教案,一起来看看!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培养按事物本身规律组织材料、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能力。
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
品味作者赞美苏州园林的美如画,实际上也是在赞美中国园林的博大精深,赞美设计者和匠师们巧夺天工的技艺。
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
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二、检查预习: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
,请学生到黑板上作答。
xuān xiè {轩榭) lín xún (嶙峋)jiàn shǎng (鉴赏)zhēn zhuó (斟酌)池沼(zhǎo )丘壑( hè)镂空( lòu )阑干( lán )模样( mú)2、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学生口头作答。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概念。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代表,以其山水相依、步移景异等特点著称。它是我国园林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展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课文中的《苏州园林》一文,详细描绘了苏州园林的各个方面,如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这个案例展示了园林艺术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培养审美情趣方面,教师可以展示苏州园林的实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园林中的对称、借景等美学原则,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苏州园林》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环境布局和设计?”比如,我们学校的花园是如何布局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苏州园林的奥秘。
-在说明方法的应用上,教师可以挑选文中“假山之奇”一段,分析作者如何通过对比、举例等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假山的特点。随后,让学生尝试用类似的方法描述他们熟悉的某处自然景观。
-在文化背景的深入环节,教师可以介绍苏州园林的历史发展、设计理念等,并结合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园林艺术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和意义。
最后,我意识到教学反思不仅是回顾和总结,更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今天的反思,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期在下一节课中,带给学生们更加丰富和深入的学习体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十二篇

苏州园林优秀教学设计十二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苏州园林》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说明文,是一篇介绍园林建筑特点和风格的说明文。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初步掌握说明方法,经问卷调查后了解发现“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的顺序。
”还是学生的难点,很多学生没去过苏州,缺乏对园林美的想象,对苏州园林建筑的不对称不理解,缺乏感性认识。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突破教学重难点,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培养自学能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设计思想在《苏州园林》这课我是这样设计“课前积累――创设情景导入――自由式阅读――合作式解读――探究式拓展”五大环节。
实施过程中,以学生的自感、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阅读说明的方法,以及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和园林欣赏法。
在赏析苏州园林的美时我就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品味园林美这一块,可先让同学们用“我发现文中表现美的句子是,美在……”说话,然后以学习小组的方式,整理上述发言,共同探讨苏州园林的美,来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引导他们鉴赏园林的美和学会阅读说明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积累“轩榭、败笔、邱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因地制宜、重峦叠嶂”等词语,掌握其音、义,并用词造句。
②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领会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
③了解说明文常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初步学写说明文。
2.能力目标②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培养说明文的阅读能力,初步学写说明文。
③揣摩语言,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说明中糅合记叙、议论,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语言简洁生动的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略中国园林的建筑美,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了解我国园林建筑的成就,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

《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四篇《苏州园林》的优秀教案篇1苏州园林又称“苏州古典园林”,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誉为“咫尺之内再造乾坤”,是中华园林文化的翘楚和骄傲,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
不妨看看人教版八年级上《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一、学习__围绕中心,从整休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二、培养学生在占有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教学设想〕采用比较教学法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子:用比较的方法导入课文,解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认读:朗读课文,认字解词,熟悉课文内容。
疏导:理清__的脉络,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懂得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时间要延续到下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引子〔预习:看电影、看画片、看课文,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所了解。
〕回答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影片介绍了哪些园林?学生先口述后,老师明确。
再回答第二个问题:说说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
二、认读。
1.结合“思虑和练习”四,教师给予朗读指导,要求“读音清晰,速度适当,语调舒缓,特别是一些关键性的说明语句,更要注意读清楚,”以同桌为互助组,进行朗读练习。
然后由几位学生示范朗读或听录音。
2.在朗读课文的同时,把需要认读的字和理解的词提出来。
教师随即板书归类或出示小黑板。
三、疏导。
问:作者对苏州园林总的印象是什么?明确:“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指导学生将重要的句子划出,重要的词加黑,养成自学的习惯。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__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明确了写作意图,接着就该弄清__的布局。
第一步:用一个短语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
第二步:综合各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掌握贯串全文的脉络。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e4ea4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6b.png)
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语文初二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学设计八年级13、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一)导入教学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家陈从国曾说,“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天下”足见苏州园林之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苏州园林,处处呈现诗情画意,充满人文思想,置身其中,足以陶冶性情,自得其乐。
苏州有四大名园: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和留园,都是园林中的精品极品,处处体现中国江南宅第园林的独有特点。
(多媒体放映图片)有一位从小在苏州长大的著名作家,他以一双欣赏美的慧眼,以对故乡的丝丝眷情,写下了一篇质朴又典雅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探访苏州园林之美.这就是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设计依据:以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生动有趣,又补充了与课文有关的具体情况,增强直观感受,能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便于进入理想的学习氛围。
(二)整体感知,把握说明对象特征1.作者介绍2.检查字词预习3.设疑引导速读课文问:作为苏州人的叶圣陶认为苏州园林具体一种什么样的美? 提示: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为一个词.4.学生速读全文,教师佐以学法指导----扫视法:找中心词、句、段,抓文章起始句、收结句、起始段、结尾段;借助注释、提示、思考和练习迅速把握文章。
带着明确的目标扫视课文,取己所需,省略其余。
5.提问并引导明确: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并概括为“图画美”设计依据与目的:本环节主要是以问答式教学法进行教学,用一个提纲挈领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文章说明对象的总特征.并在过程中给予学生“扫视法”这一学法的指导, 培养学生默读、速读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
(三)品读课文,交流探究美与思路 1.提问式引导过渡问:①为实现“图画美”设计者和匠师们是从哪几个方面考虑的?(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②他们的愿望达到了吗?(“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③文中哪句话是为此证明?(“浏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想着“如在画图中”的”)④你读了作者的文章,也有同样的感受吗?设计依据与目的:这四个问题紧跟第(二)环节,环环相扣,步步引导,答案都在第二自然段,学生很容易就能把握,紧跟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本环节.2.自读课文3-9段,划出能具体表现图画美的句子,在小组中交流互读.3.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用刚才从文中找到的句子里所表现的“美”去鉴赏图片,说说“美在……” 4.归纳学生所说,逐步补充板书亭台轩榭的布局角落的修饰假山池沼的配合↖ ↗ 图画美门窗的图案花草树木的映衬↙ ↘近景远景的层次色调的处理设计依据与目的:充分展示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魅力,并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发现美,领略美,并学着鉴赏美,以图片和文字互相配合补充, 全面深刻地领会苏州园林“图画美”特征,同时在让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训练.5.对照板书,思考回答⑤3-9段与第2自然段是什么关系(2段是总说,3-9段是分说,他们之间是总分关系)6.小结本文结构----总分总设计依据与目的:对照板书,学生对文章结构的认识一目了然.(四)小结拓展,引申练习1.小结:苏州园林无论是整体,还是它的每一个局部,从主要设计到次要的细节都处处都注意到了图画美,作者反反复复用图画作比,目的在于始终强调苏州园林总的特征。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苏州园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3)学会欣赏古典园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地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3)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园林,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苏州园林》的朗读和背诵。
2. 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3. 欣赏古典园林的美,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从不同角度欣赏园林,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1. 课文《苏州园林》及相关资料。
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苏州园林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引导学生谈论对苏州园林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苏州园林》。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生字词。
(3)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特点和艺术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关键词语和句子让你印象深刻?(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实践(1)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其美。
(2)学生尝试从不同角度欣赏园林,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学生进行口头作文,分享自己欣赏园林的心得。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谈收获,提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
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五篇】

它不单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想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感情目标认识苏州园林的特点,领会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采,进而获取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绚烂文化的感情。
[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讲解明性文章的说明方法和构造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 教课法 ] 叙述和问答相联合[ 教课门路 ] 多媒体和黑板[ 教课时数 ] 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第一。
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园林图片并陪伴一些轻音乐,让学生第一感觉园林的美其次,引入本文,对作者进行再次的介绍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编写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课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要贡献。
20 年月和 30 年月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期间他的作品好多,最闻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豪的石像》。
第一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是为拍照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单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并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想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整体掌握1、解决冷僻字词在黑板上写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让学生朗诵出来 [ 微软中国 2] ,如轩ā 榭丘壑嶙峋镂空蔷薇2、解决难理解字词先发问学生,而后再一同进行解说,如①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子。
②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工匠师的胸襟中有山川风景的构思布局。
③嶙峋枯瘦的样子。
④广漆一种天然漆。
由熟漆或生漆和桐油调制而成的,色彩棕黑。
[ 微软中国 3]3 、听录音在标准的语音中感觉文章的美4让学生通读课文5、谈论和发问学生①同学们,通读完好篇课文后,你们感觉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是什么呢 ?②在对苏州园林进行说明过程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来进行的?③同学们复习课文后,你们感觉课文分红几大段?④我们以前已经对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有过学习,有哪位同学在课文中找出哪些说明方法,并详细找出在什么地方?第二课时一、剖析段落 [ 微软中国 5]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前言《苏州园林》是人教版八年级必修的一篇阅读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文化、建筑特色等方面的知识,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份针对《苏州园林》的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该课文的理解和把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苏州园林历史文化背景,认识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2. 掌握并习得文章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文本和生活实际中广泛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文本阅读: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感受苏州园林的美。
(2)生词学习:对不熟悉的生词进行解释,让学生熟悉这些生词的含义和用法。
(3)重点句型: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型,并讨论句型中用词和语法结构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和讨论: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消化掌握所学知识,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2. 教学方法(1)导入: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媒介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展示法: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图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苏州园林的构造和特点。
(3)课堂文本阅读:通过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听懂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语言形式和结构特点。
(4)小组讨论:让学生小组讨论,彼此交流对文章的看法、理解和反应,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5)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视频和图片等多种媒介,展示苏州园林的神韵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引导学生进行初步学习和思考。
2. 阅读教学1)第一次阅读首先,让学生跟着老师读一遍全文,引导学生体验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情感表达,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生词,并协助学生分析生词的词义、词性和用法。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8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目的 ]1、理解本文总说和分说的构造及说明语言的多样性。
2、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我国江南第宅园林建筑的风貌,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的构造。
2、难点:文章语言的特点。
[教学时数] 二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作者简介: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立有重大奉献。
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
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
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本文作者叶圣陶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入的体会。
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
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二、朗读课文要求:掌握字的注音,进一步理解词在文中的意思;考虑作者怎样向读者介绍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三、从写作构思入手,分析文章构造学生提问,共同探究。
提问: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被说明的事物苏州园林的特征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找出本文说明事物特征的课文内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提问:作者怎样抓住中心构思全篇,安排全文的构造呢?由同学讨论,老师归纳。
文章开头:结合重点词标本〔原指供学习、研究时用的动、植物的实物,这里有范本的意思〕、鉴赏〔指对艺术品的欣赏和评价〕理解苏州园林在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全文的总起,确立本文说明的对象苏州园林〔总体〕。
提问:第2段课文,作者围绕苏州园林共同特征,写了几层内容?讨论归纳:第一、撇开不同点,专说共同点。
2023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6篇)《苏州园林》是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介绍园林知识的说明文,壶知道为您精心收集了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8课《苏州园林》课文原文及教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壶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苏州园林》知识点篇一一、文学常识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
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
二、文章思想内容本文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认真、严肃、聪慧和杰出的艺术创造力。
三、重点字词轩榭(xuān xiè)池沼(zhǎo)丘壑(hè)模样(mú)相间(jiàn)嶙峋(línxún)庸俗(yōnɡ)蔷(qiánɡ)薇斟酌(zhēn zhuó)重峦叠嶂(zhànɡ)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自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轩榭:轩,有窗户的廊子或小屋。
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
重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峰。
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
俯仰生姿:高树好像低着头,低树好像抬着头,形成一种相互呼应的优美姿态。
珠光宝气:形容服饰、陈设等非常华丽。
镂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文字。
诸如此类:与此相似的种种事物。
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四、艺术特色总分结合,结构清晰:文章开头就对苏州园林做了总体概括,即“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总体特征,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加以说明,突出了它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等方面的特色。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

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精选5篇)八年级《苏州园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一般的说明方法。
2、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3、体会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重点1、学习__围绕事物特征,从整体到局部,多方面说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说明文,就概括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又有深入的研究,因此写得很有特色。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编辑家。
二、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学习字词。
2、观看苏州园林的图片、视频。
3、范读课文(或听课文录音)。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理清结构1、快速阅读2~6段。
2、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并列出提纲。
第2段:总说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第3段: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第4段: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第5段: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第6段: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3、这几段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第2段是从整体上概括,第3到第6段是局部的具体说明。
4、默读7~9段,看看重点写了哪些内容?三段依次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图案美、颜色美。
四、掌握说明方法1、为说清事物的特征,说明文常常运用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画图表、列数字、引用等。
请从文中找出其中运用的一些说明方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互相交流。
)A、作比较:“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
”──突出特点;B、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使对象形象可感;C、引用:“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8苏州园林,》优质课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语文《18苏州园林,》优质课教学设计:》摘要:明确:不能,原句强调了“苏州园林”,明确: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明确: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18 苏州园林【教材分析】《苏州园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的代表作之一。
作者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数量众多、各具匠心的苏州园林共同特点,进而从多方面进行说明。
这篇课文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苏州园林之美的奥秘之门。
总观全文内容,共有10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⑴: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部分(2—9):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
这里又有三个层次:①第一层⑵: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图画美。
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园林是“处处入画”。
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
“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
这也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
②第二层(3—6):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是如何体现图画美的。
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
第4段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
第5段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
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
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
第6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初二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从全体到局部多方面阐明事物的组织方法。
2.培养先生在占有必然材料的基础上(或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概括事物的共同特点的能力。
二、难点、重点分析1.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分析:文章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再现了它的画意美,显示了设计者和工匠们的智慧和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
2.苏州园林中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合称四大名园,作者为甚么没有提到,却把苏州一切的园林都写到了?分析:苏州园林蜚声中外,作者对苏州园林的个性特点略而不提,而是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归纳,精确地捉住了各个园林建筑的共同点,并用精练的言语加以阐明,这就避免了用很多文字写个别园林,而给读者以鲜明的全体感。
文章的结构层次安排也很巧妙:一是没有按常见的空间按次,而是采用了由总到分的阐明按次,先作概括阐明,明确阐明中心;二是围绕中心作具体阐明,其间又以从大到小从主到次为按次,使文章条理清晰。
这样,读者不仅领略到了苏州园林的全体美,也获得了具体感受。
3.归纳阐明文的普通特点,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阐明文的普通特点是:捉住阐明对象的特点,恰当地安排阐明按次,灵活地运用多种阐明方法,言语精确,明晰,表达充分、周密。
这是一篇典范性阐明文,构思周密,脉络清楚。
阐明精确,叙说生动是本文的明显特点。
4.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甚么?有甚么写作意图?分析:“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遭到苏州园林的影响。
”开头写总的印象,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目光去鉴赏苏州园林。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
苏州是个有悠久艺术传统的历史名城,全城有一百多处园林(种植花草树木,供人游赏休息的风景区),可以说是集历代江南园林艺术之大成。
这篇艺术性很强的阐明文就概括阐明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
作者叶圣陶有“优秀的言语艺术家”之称。
他客籍江苏苏州吴县,对苏州园林很熟习,又有深化的研讨,因而写得很有特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难点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二)教学设想
针对以上重难点,我设想以下教学策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苏州园林》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知识与技能目标主要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及其在我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并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
3.能够分析、概括、评价苏州园林的审美特点,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展示苏州园林的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园林艺术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在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苏州园林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精讲精练,突破难点
针对教学难点,教师进行精讲,运用实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同时,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精讲课文,详细讲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并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成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解释。
3.教师通过实例分析、比较等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苏州园林有哪些特点?
4.通过学习课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在本次教学《苏州园林》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手段,有收获也有不足,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园林实例,我发现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对苏州园林产生兴趣。但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我意识到对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的介绍还不够深入,导致部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理解《苏州园林》中所描绘的园林景色、布局特点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举例:如文章中对苏州园林“移步换景”的描绘,以及“借景生情”等表现手法。
(2)修辞手法的运用:学生要掌握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举例:如“小桥流水人家”一句中,通过排比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致。
(2)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一些复杂的修辞手法如衬托、对比等可能难以掌握,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举例。
举例:如何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假山之奇,奇在层层叠叠,宛如天成”一句中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
(3)文化背景的融入:学生对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园林文化可能知之甚少,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了解和体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8课《苏州园林》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阅读课文《苏州园林》,理解文章大意,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学习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描绘苏州园林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苏州园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绘画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6篇八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教案1 教学重点1、把握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整体特点和本文的构造、顺序。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品味准确、简洁、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难点初步鉴赏美才能的培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2、自主、合作、探究法3、问答式教学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学习说明文有关知识〔幻灯片展示〕一、导入新课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致全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
老师板书课题二、欣赏苏州园林:幻灯片展示苏州园林图片,学生欣赏,谈感受。
首先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不是某个园林的名称,而是指苏州这个地方的园林群体。
比拟知名的有这些园林:拙政园、沧浪亭、狮子林、留园、网师园、怡园。
学生谈感受:简直就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下面,我们看看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是怎样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三、作者简介: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圣陶,以字行。
江苏苏州人。
作家、教育家、儿童文学。
代表作品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等。
四、指导阅读,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幻灯片展示: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了讲解明的构造、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特点。
2、自读课文,考虑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点勾画。
幻灯片展示问题:〔1〕作者是在开场是如何评价苏州园林的?明确:“标本”〔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点是什么,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3〕本文的构造、顺序怎样?明确:整体——部分——细部,并根据学生的答复相应写出序号,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五、合作探究画意美1.老师提问引入:请从文中找出表达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句子,并说说它美在哪里。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苏州园林》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内容是《苏州园林》。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苏州园林的文化内涵和造园技艺,增强他们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学习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2)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重点(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四、教学难点(1)通过苏州园林的艺术风格和造园技艺来提高学生的文化观念和审美能力;(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到其对社会发展与人类进步的重要意义。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传授苏州园林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2)讨论法:通过团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苏州园林的规划和设计,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10分钟)通过图书、图片、视频等材料对苏州园林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进入主题。
2、知识讲授(30分钟)(1)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特点和艺术风格;(2)苏州园林的造园技艺和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
3、组织讨论(30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规划和设计,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4、学生展示(20分钟)让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展示结果进行评选,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课堂小结(10分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七、板书设计苏州园林一、历史背景二、特点和艺术风格三、造园技艺四、园林规划的基本原则八、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从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设计都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生动灵活。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学设计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手段,以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揣摩用词的准确、严密、生动。
简要了解部分说明方法。
3、领略作者笔下的图画美,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古老园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特点、部分说明方法,理解并掌握抓住说明对象特征来说明事物的方法教学步骤:一、导入以“梦境”形式导入:以老师的一个梦来引出对于苏州园林美景的介绍,“人在画图中”,激发学生探究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创设的“画图中”的情境中。
二、整体感知教师配乐范读课文1、2段学生继续配乐朗读余下部分读完课文,思考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说明文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苏州园林3、那么苏州园林是具体存在的事物,还是抽象难以感知的道理呢?——具体存在的事物知识归纳整理(板书)说明文类型: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三、自主式阅读课文1、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应从下面几方面入手?(说明文阅读方法指导::明确说明文的对象,分析说明对象的特征有哪些,理清说明的顺序,找出说明的方法,体会说明语言的特点)2、采取你喜欢的方式速读课文并参与小组讨论,找出概括苏州园林总体特征的句子。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四、合作式解读课文1、课文先后多次提出“图画”,请同学再仔细阅读课文,用“圈点法”找出带有“图画”字眼的这些句子。
(学生回答,相互补充,共有10个句子。
)2、老师要求学生把这些句子依次标明序号,请同学在小组中讨论,这些句子中,哪几句是写整体?哪几句是写局部?哪几处是写细部的?(学生先以4人小组讨论,而后在班级发言交流。
)老师板书:整体——局部——细部,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归纳2、概括说明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总到分,从大处到小处的逻辑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必修)
苏州园林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园林建筑艺术、特别是苏州园林的艺术成就。
2、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作者介绍园林的条理和顺序【教学重点】
要准确抓住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难点:恰当地安排文章结构,逐层说明
【学法指导】
1、从文体特点人手,理解什么是说明文,什么是说明的对象;结合课文内容,在阅读勺过程中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提供一些苏州园林的图片或音像资料,也可以准备一些对比图片,如我国“古代的宫殿”,被“修剪得象宝塔那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北京的园林中的彩绘等。
以增加感性认识,尽量把文字的描述转化成形象。
【解决办法】
1.复习说明文有关的文体知识。
2.理解文章的结构内容。
3.结合课文放映苏州园林的照片,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仪。
2.苏州园林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