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
摘要: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章列举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种种误区,在此基础上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的新认识作了分析。
关键词:企业经济效益经济发展速度企业规模生产要素非市场活动
一、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认识误区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企业的经济效益,指的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人们一直存在以下几个误区,表现为“五个等同”:
1.利润增减等同为经济效益的提高或经济效益的下降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综合指标。
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同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的比较,来表明经营效果是“盈利”或“亏损”的。
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的商品的使用价值的总量,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
劳动消耗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即生产过程中人力和物力的消耗,用价值表示则反映在企业生产成本上。
因此,企业的经济效益用公式表示就是: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由上述公式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总值-利润)。
利润是一个绝对值,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量,二是生产成本。
利润总量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作具体分析。
有时利润总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使企业经济效益增加,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才一定会带来效益的提高;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增加,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
同样的道理,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2.经济发展速度快慢等同于经济效益的好坏
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不一定好。
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而劳动消耗大,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少,则经济效益不好;如果经济发展速度快,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多,而劳动消耗又少,则经济效益就好。
因此,必须遵循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走出一条既有高速度,又有高效益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3.企业生产的产品多寡等同于经济效益高低
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多,为经济效益的提高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这个角度看,上述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不一定经济效益就越好。
因为经济效益的提高,除了增加产品数量,还需要优化经济结构、扩大生产规模、实现“两个根本
性转变”,采用高新技术和加强科学管理,尤其是要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还必须使自己生产的产品适销对路。
4.企业规模大小等同于其经济效益好坏
企业生产规模大,生产的产品数量也多,如果产品质量或市场占有率低,不能适销对路,势必造成产品积压,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
如果企业规模适度,经营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高,自然也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5.劳动生产率高低等同于经济效益优劣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劳动的消耗,在同样的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用两种方法表示:一是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的多少,二是生产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的多少。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以更少的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
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要提高经济效益,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同时生产的产品还必须适销对路且质量好。
否则,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而会造成财富的巨大浪费。
二、知识经济时代要求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人们的认识能力会因时因地因条件不同而不同,因此,对经济效益的理解也会有差异。
一般认为经济效益是指经济活动中占有和消耗的劳动量同取得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之间的比较。
基于这
种理解来考核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自然比较注重考核传统生产要素,设备、原材料、资金占用和消耗与人们所需要的人造财富之间的对比关系。
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和我们自身目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在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若不考虑企业生产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占用,会不利于遏制一些企业靠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追求经济效益。
认为企业可以随意支配大自然的土地、水以及其他自然资源的观念是错误的。
实际上自然资源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充分地满足每个企业生产的需要。
随着社会由工业经济形态向知识经济形态转变,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力与知识和科学技术对财富增长、对经济效益的提高越来越重要,它们都是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要素。
在这种新形势下来考核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不能忽视人们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占用与消耗,对人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投入及其对人们获得所需财富的影响问题。
这必然要求我们对新形势下的经济效益有新的认识。
这也是符合认识的一般规律的。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考量经济效益,不仅要考虑传统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且要考虑环境资源的占用和人力、知识要素的投人;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直接成果有多少,而且要考虑环境费用对产出结果的抵减数量;不仅要考虑时间的节约,而且要考虑自然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不仅要考虑我们这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而且要考虑下一代人公平的使用资源;不仅要考虑满足人们当前的生存需要,而且要考虑人类后代满足其生存的需要。
现有的经济学中关于
经济效益的解释,是我们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做出新认识的科学基础。
经济效率在经济学家看来,是指最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
使用社会资源,必然要发生占用和消耗,这就是一种“投入”;满足人类的愿望和需要,必然要有劳动成果,它反映的就是一种“产出”。
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如:厂房、设备、原材料,自然的财富资源,如:土地、空气、森林、地下矿产等,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有效地使用社会资源也就是要求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
由此看来,不论是谁都是希望能以尽可能少的消耗和占用来获得尽可能多的符合需要的产品,而对“消耗”、“占用”、“产品”、“需要”的理解因时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经济效益应该是一个动态概念。
因此,笔者认为从我国可持续发展观来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应当是指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条件下,工业企业从事的经济活动中社会资源的占用和消耗同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工业劳动有效成果之间的比较。
社会资源包括人类创造的财富资源,自然财富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本资源。
有效成果是指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环保标准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