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诗化的意境

合集下载

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诗句

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诗句

对聊斋志异的评价诗句
摘要:
1.聊斋志异的作者与背景介绍
2.聊斋志异的内容与特点概述
3.评价聊斋志异的著名诗句
4.分析诗句对聊斋志异的评价及其意义
正文:
《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小说集,由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

该书以鬼神狐仙等奇幻故事为主线,穿插描绘了当时社会的风俗民情、官场黑暗以及百姓生活的艰辛。

书中故事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关于对《聊斋志异》的评价,有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其中,尤以清代文人纪昀所作的评价最为著名:“鬼狐传情,才子佳人共一楼。

幻影千重,聊斋先生笔记秋。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聊斋志异》的内容特点,即以鬼神狐仙为载体,表达了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同时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

另一句著名的评价诗句出自现代作家巴金:“读聊斋,人间鬼蜮分明在。

细思量,总为真情泪满巾。

”这句诗从另一个角度对《聊斋志异》进行了评价,强调了作品对人间社会的反映,以及故事中所表现出的真实感情。

通过阅读《聊斋志异》,人们不禁为故事中的真情而感动落泪。

这些评价诗句不仅对《聊斋志异》进行了高度赞扬,还揭示了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聊斋志异》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聊斋志异》赏析

《聊斋志异》赏析
在《聊斋》中,生死主题得到了广泛的表现,也有了新的发展——在思想内涵上,从价值观上对生死作了比较集中的艺术思考;在艺术处理上,不但创造了生死转换的多种审美形态,而且运用浪漫主义手法,让作品主人公生而死、死而生,反复渲染,不断强化,从而使生死主题所蕴含的思想内涵获得了最充分的表现。
情与爱,是《聊斋》的一大主题。 《聊斋》中的爱情主题可归纳为:1、生死不渝的真情追求。2、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3、“春风一度,即别东西”的性解放。4、“礼怨情制”的婚姻观。但《聊斋》对这一主题的开掘,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推出了前所未有的审美创意。首先,在价值观念上,把爱情置于生死之上;在道德观念上,把爱情置于封建礼法上,并提出了“礼怨情制”的首创性构想。其次,“柏拉图式”的精神爱恋,是《聊斋》的独特发现和创造。再次,它为那些实行“性解放”的青年男女树碑立传,其观念之新颖,人数之众多,空前未有,令人耳目一新。
在情节的提炼上,做到离奇不失其真,曲折不失其严,丰富不落窠臼,这是《聊斋》引人入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那摄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首先表现在情节的光怪陆离,神出鬼没:什么冤魂复仇、神仙下凡、鬼变人、人化虎,等等,真实变幻莫测,想想瑰丽;鸟鱼花卉以及狐狸的千变万化,更是如窥万花筒,无奇不有,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孙子楚爱慕阿宝,既可以“魂随阿宝去”,又能变成鹦鹉。“生自念倘得身为鹦鹉,振翼可达女室。心方注想,身已翩然鹦鹉,遽飞而去,直达宝所。”
从《聊斋》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楚辞》以来诗词文赋用语的固有特色,又可以看到《左传》以来史传文学造句的传统技巧。我们既可以看到左转右折、陡起陡落的情节演化,也可以看到节奏鲜明,旋律生韵的时空流程和阴暗相生,浓淡有放的结构布局。我们既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生活画面,真挚感人的情感寄托,还可以看到蒲松龄对历史的反思,对人性的资兴,对时空遐想,以及其哲学感悟……总之,《聊斋》以独特的思想,独特的人物,独特的艺术构思,形成独特的艺术魅力。立足于我国古典文学之林,占据于世界文学宝库的一席之地。

《聊斋志异》的意境

《聊斋志异》的意境
t n eT l faL n l Su i t t o cpi f r g ae o o e tdo sc o Sa s y
K N g— ig O G Q凡 qn
( oeeo irtr, a ki nvrt,Taj 00 1 hn ) C lg t aue N na i sy inn30 7 ,C i l fL e U ei i a
t n h l g—t m if ec fh ot .Srn eT l o l t i w swie ncas a C iee e od fi eo e n uneo epe y t g ae o aC n ySu o a rt i lsi l hns.A f w rso r l t r a sf e d tn c w t
“ 意境 ” 中 国古 代 文论 独 有 的 理论 范 畴 。所 是 谓 “ 境 ”包 括 “ ” “ ” 意 , 意 与 境 两个 部 分 , 意 ” 主 “ 是 观的, 是情 与 理 的统 一 ; 境 ” 客 观 的 , 形 与 神 “ 是 是
第2 7卷
第 2期
兰 州教 育 学 院学报
J URN A HOU I T T T DUC 1 0 AL OF L NZ NS I U E OF E AT 0N
2 1 年 4月 01
Apr 2 1 . 01
V0 _ 7 No 2 l2 .
《 斋 志异 》 意境 聊 的
Ab t a t Ar si c n e t n ’i a u iu h o e ia ae o yo h n s n i n i r r e r n ih rlv l f i r r sr c :“ t t o c p i ’ s n q e t e r t lc tg r fC ie ea c e t t a t o y a d a h g e e t ay i c o c le y h e o le a s eis ti u u l s d i n in o t r iim.Na r t e l ea u e c n as r ae t e s me a t t o c p i n u d r e t t .I s s al u e n a ce t e r c t s h c y p y i c rai i r t r a l o ce t h a r si c n e t n e v t i c o

试论《聊斋志异》的意境美(一)

试论《聊斋志异》的意境美(一)

试论《聊斋志异》的意境美(一)【摘要】《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对诗画有深湛的研究与修养,他笔下的草木狐仙,都凝聚着浓厚的意境。

本文所要探讨的《聊斋志异》的意境美,主要从意境创造的千姿百态、意境创造的基本特征、意境创造的独特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聊斋志异》意境美评论一、引言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一向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

何谓意境,主要是指某些作品所具有的这样一种审美机制:既能向读者呈现出情、意、象和谐统一的直接画面,又潜藏着深邃隽永的间接形象、间接意蕴。

它根源于作者创作时的自觉的寄兴、精巧的构思、含蓄的描写,而最后呈现在读者的品味、联想、想象之中。

王国维说:“词以意境为最上,有意境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并在《蕙风词话.人间词话》中对意境作了大量论述。

宗白华的论述更明白流畅,他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掘发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因而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景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替世界开辟了新境。

这就是我所谓的意境。

”这些论述,都道出了意境的本质。

蒲松龄在《聊》的创作中追求的小说的诗化,把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把表现性艺术和再现性艺术的小说统一起来。

《聊》中所创造的狐仙鬼怪、花妖木魅的艺术境界中,将幻化世界和人间世界有机的结合,把人间的磨难、理想、希望熔铸成完整的意境,并通过这意境而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深刻矛盾。

《聊》中的意境,在完成作品的艺术构思、塑造人物、陈情达意等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

二、意境创造的千姿百态各种艺术门类之间都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

在中国古代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中,作为时间艺术的诗歌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古代诗词和画论所阐述的美学观点达到了惊人的一致。

蒲松龄创作的《聊斋志异》,是作了充分准备的,即对生活的深入的观察和积累,而且在艺术造诣上也做了全面的准备,应该强调指出的是他在诗歌创作上的精湛技艺。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

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

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

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

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神鬼妖异确实存在,而是含蕴着隽永的思想内涵,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的叙事艺术审美作者:杨铖溪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16期往往成功的文学作品,总是善于把隐秘的社会意图掩藏或渗透在话语蕴藉及其生成的审美诗意世界中。

近人解弢指出“《聊斋》如梧桐疏雨,蟋蟀吟秋”。

清人王士祯也说:“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这都体现了《聊斋》的审美形态。

《聊斋志异》中所构造的审美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作者的审美情趣,也恰恰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共同审美倾向,即属于中国古代的富有东方韵味的美学典范,情与景高度融合的美学特征,美得惊心动魄却又缠绵绯恻。

本文将从语言、环境、人物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叙事魅力。

一、叙事语言的审美特征《聊斋》其语言如冰花雪蕊,恢宏洗练。

真可谓字字珠玑。

字字成弦,铸成妙乐。

虽用文言,却力避晦涩。

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体现在多方面,它具有传统叙事文学的简练美,而且还具有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个性美,同时兼有诗意的美。

另外,因作者穷困仕途,现实多舛,因而在语言中还表现出了强烈的嘲讽意味,具有诙谐美。

简练美。

《聊斋》中的语言简洁明丽。

常常以陈述性语句述文。

字数短少,工整畅快。

以二言、四言句式尤为多见。

好以词胜,搬衍丽藻。

一问一答之间,逻辑紧凑。

句法不法冗长堆砌,而独以简洁为上。

简洁的语言使得文本更加便于理解亦不去。

”可谓简洁。

而同时又不失细节,动态,心里,视觉等通感及阅读。

譬如《聊斋·红玉》中写冯相如初次见红玉:“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手法相得益彰,美的有节奏,美的有色彩。

个性美。

蒲松龄他不仅是奔走于科举之途的正统文人,同时他对于社会、民俗、民间语言有很深的造诣,这大概与南方幕僚生活经历相关。

其地域的特色方言以及俚语使得《聊斋》又添个性美。

如《聊斋·镜听》中生动的对话。

婆婆对儿媳说:“大男中式矣!汝可凉凉去矣。

”再如《聊斋·庚娘》中的金不用隔舟相呼:“看群鸭儿飞上天耶!”活泼有趣,畅晓明白。

再如对于谚语的引用《聊斋·张鸿渐》:“一日夫妻,百日思义。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诗意美

试论《聊斋志异》中的诗意美

蒲松龄描摹景物 , 用墨不多 , 却能将环境气氛渲染为古朴素雅 的意境 , 为人物 的活动营造典型的氛 围。
无 论 是对 北 方 环境 的描 摹 , 还 是对 南 方 园林 的勾 勒 , 都 色彩 清 雅有 带 点浓 丽 , 都 给 人一 种 强烈 的透视 感 、 色
彩感 、 宁静感 , 给生活在这儿的人蒙上了一层诗意 的轻纱 。柴扉 、 红蕉 、 竹、 桃杏 , 野鸟 、 台榭 、 溪流等等意象
的艺术空间去体会他想要表达 的情感和理想。诗意的环境能够烘托出人物 的性格和内在的风韵 , 将人物的
精 神气质 突 显 出来 , 同时 又 暗示读 者能 够体 味 出他想 要表 达 的思想 内涵 。可 以说他 笔下 的环 境有 着独 特之 处, 那就是 环境 有 了灵气 。 自然和人 的 品质有 了完美 的统一 和融合 。
描 写 不禁 点染 了芸 娘 的风姿 韵 绝 , 更 进一 步地 折射 出她 的高 尚的人格 美 。 又如 《 晚 霞》 中最 为 出色富 于诗 意 的是写 晚霞 与 阿端 幽会 时 的环 境 : 南启一 户 ; 折 而西 , 又辟 双扉 。见 莲花数 十 亩 , 皆生平地 上 ; 叶大如 席 , 花 大如 盖 , 花瓣 堆
试论《 聊斋志异》 中的诗意美
・ 9 9・
丽仿佛丝绵蘸着 了胭脂般贵雅 , 这与女主人公芸娘 的出身和教养相契合 , 但正是这种素雅 中透 出的鲜浓泛 射 出芸娘质朴但又烈火般 的情感 。芸娘 家境较贫寒 , 但是正是这样 的环境描写隐然显示芸娘是一个有思 想、 有教养 、 不 为功利所动而能 自尊 自重 、 人格独立 的非凡女子 , 蒲松龄借助于这种看起来很淡雅的 自然的

9 8・
贵州文史丛刊

论《聊斋志异》语言表达的诗化美

论《聊斋志异》语言表达的诗化美

婴宁》 《 、青凤》 《 、连琐》 《 、阿宝》《 、 莲花公主》 等篇章也 情感为主要特征。它往往把情感 、 欲望 、 情绪 、 哲理 、 想 《 象、 雄辩等看似 自相矛盾的因素融合在一起 , 与习惯的 都细致地描绘 了青年男女如何由相知相爱 , 历经磨难 , 爱的痴迷的情感历程 , 让我们充分 心理和行为相抗衡。 _蒲松龄在 《 2 聊斋志异》中也倾注 最后达到爱的升华 、
中图分类号 : 274 9 I0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号 :6 2 0X(060 一O9 一0 17 —42 20 )5 OO 4
千载其一乎 ! 道出了生命主体在物欲社会中知己 ”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 作者要表达一个场面, 塑造一 音 , 聊斋志异》 的作者蒲松龄以他那深 个人物形象或抒发一种情感 ,都要借助语言这个工 难求的孤独。然而《 具。当然 , 任何文学作品的语言 , 都是服从于作品本身 沉睿智的目光 ,在历尽沧桑的人生境遇中敷展 出一幕 审美创造的需要 , 正是在审美创造的具体实践中, 语言 又一幕情韵悠扬 的知己之恋。例如 , 连城》 男主 在《 中, 角乔生爱上连城, 并不是见貌动情。 乔生曾为连城的刺 才发挥出自己的艺术功能 , 显示出 自 的特点。《 身 聊斋
第5 期
莫顺斌 孟丽华 : 聊斋志异》 论《 语言表达的诗化美
. 1. 9
度。如《 宦娘》 叙述温如春与 良工 、 中, 宦娘之间情感的 纠葛。 整个故事以琴为纽带而动之。因琴而爱, 因琴而

《 聊斋志异》 就体现 了这种审美追求。作者常常将 些具 有浪漫意味的典故直接演绎成情节的一部分 ,

钟, 不再是传统的男才女貌 的相互吸引 , 而在于对方理
解 自己, 足知己。而当乔生割 肉救连 , 连父却因畏讼不 能践诺以连妻乔 , 连城“ 意良不忍 , 托媪慰谕” , 时 乔生

《聊斋志异》导读解析

《聊斋志异》导读解析

2、塑造了不少“情 痴”、“情种”的男 性形象。
《阿宝》男主人公孙子 楚。
《鲁公女》男主人公中 的张于旦。
3、提出了“知己之爱”的崭新的爱情观。
《瑞云》名妓瑞云与贺生相恋。瑞云绝俗, 不重财势;贺生钟情,忠于“知己” 。 篇中秀才盛赞:“天下唯有真才人为能多情, 不以妍媸易念也。”
《连城》连城与乔生结为“知己”,生死相爱。 他们因心灵相通而相爱,为了爱情,他们可以放弃 生命,可以魂魄相从,生死相依,贫富不能成为其 障碍,幽明不能成为其阻隔。
《席方平》描写了冥府对一件冤狱的处理过 程。借阴间写阳世,通过席方平到阴间代父伸 冤的曲折过程,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官府自上而 下的黑暗腐败和人民的含冤难伸。
借历史针砭现实的《促织》:
宣德皇帝爱斗促织,成名一家遭遇惨痛。 成名交不上促织被打得脓血淋漓。 成名子弄跑促织投井自杀。 异史氏曰:“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成名子魂化促织,却轻捷善斗。 成名将魂化促织层层上交,龙颜大喜。 抚军、县令、里胥备受奖赏。 成名被破格拔为秀才。 结局也颇具讽意。
2、蒲松龄创作 :
蒲松龄除《聊斋》外还写诗1000多首,词 500多首,文450 多篇,俚曲14首,戏曲3出及 《日用俗字》《农桑经》等实用性杂著。大多收 入路大荒编《蒲松龄集》和蒲松龄纪念馆编《聊 斋佚文辑注》中。
3、《聊斋》版本:
手稿本:残存4卷237篇。
铸雪斋抄本:实存474篇。
青柯亭本:凡16卷431篇。乾隆31年刊刻。
亦真亦幻,表幻里真。《聊斋志异》创设的 环境特点就是天上泉下、异域他邦、梦乡仙 境、狐鬼世界、精魅天地。但是这一切,仅 是故事的载体。虽在“写狐写鬼”,却是 “刺贪刺虐”。“狐鬼”是幻境,“贪虐” 是真情。
《聊斋》的典型环境,真化幻、幻化真,真幻 莫辨,所以如此,正在于虽是幻境,却源于 生活而高于生活。

品聊斋文化看“强富美优”——聊斋文化视野之“强富美优”愿景

品聊斋文化看“强富美优”——聊斋文化视野之“强富美优”愿景

品聊斋文化看“强富美优”———聊斋文化视野之“强富美优”愿景谭莹(淄博市博物总馆编辑部,山东淄博255120)摘要:一部《聊斋志异》,令文学大家蒲松龄名垂千古,其生前虽科举蹭蹬,文章意气却流芳百世。

《聊斋志异》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堪称中国古典文言小说之最高峰。

作品如是,作者美名更为远扬。

蒲箬《柳泉公行述》称其:“天性伉直,引嫌不避怨,不阿贵显。

”[1]1817其为人则“事母至孝,兄弟友悌”[1]1817。

蒲松龄言为心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中,与当今社会倡导的时代价值观不谋而合。

近期,淄博市提出了建设“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即建设“实力强、群众富、城市美、生态优”的新淄博。

而在聊斋文化中,也有着另一番“强富美优”的文化愿景,内容涵盖丰富,思想别具一格,与上述所提“强富美优”城市愿景内容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文化;《聊斋志异》;“强富美优”;愿景中图分类号:I207.419文献标志码:A一部《聊斋志异》(以下简称《聊斋》),令文学大家蒲松龄名垂千古,其生前虽科举蹭蹬,文章意气却流芳百世。

《聊斋》的文学价值毋庸置疑,堪称中国古典文言小说之最高峰。

其一生笔耕不辍,著述颇丰,除《聊斋》外,另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等洋洋数百余万言,诸体兼备。

清朝著名文学评论家冯镇峦赞其“柳泉《志异》一书,风行天下,万口传诵”[2]582,鲁迅先生亦称其“风行逾百收稿日期:2023-02-02作者简介:谭莹(1976-),女,山东淄博人。

馆员,淄博市博物总馆编辑部。

·《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1002⁃3712(2023)02⁃0023⁃10年,摹仿赞颂者众”[2]666,“尽描写之致”[2]666矣!足见《聊斋》意蕴之深厚。

作品如是,作者美名更为远扬。

据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载:“先生性朴厚,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

”[1]1814蒲箬《柳泉公行述》称其:“天性伉直,引嫌不避怨,不阿贵显。

论《聊斋志异》花妖的诗意化特征

论《聊斋志异》花妖的诗意化特征
自威 的葛 巾、玉版 面前 自惭形 秽 ,只能轰 然而退 。
三 、诗意 化的语 言 蒲 松龄 的描述 性 以及人 物 的语 言都表 现 出强烈 的诗意 化 特 征 。从 描述 性 语 言上 看 ,外 貌描 写 上 ,《 葛 巾》 中常
人 公 的 作 品有 四篇 , 即:《 葛 巾》 、《 黄英》 《 香玉 》 、《 荷
蒲松龄 的 《 聊 斋 志 异 》 可 以堪 称 古代 文 言小 说 巅 峰 势 、不畏邪 恶 势力 的性格 。而 在此 反衬 下 ,众 寇贼在 不怒 之 作 ,他塑 造 了一系 列花 妖形 象 ,这些 花妖 形象 “ 多 具人 情 , 忘为 异 类 ” 。在 《 聊 斋 志 异 》 中, 以 “ 花 妖 ”为 女 主
紫牡 丹 ”本 身特 质 ,颇具 有 诗 意化 ;心 理 描写 上 , 浪漫 的爱情 故事 ,寄 予 了作 者 的理 想追 求 。作 者 “ 以花 见 符 合 “
人 ” 的手法极 具诗 意化 。
以花 的名 字 命名 的。《 荷 花三 娘 子 》 以荷 花作 为 主人 公 的
本 文 先 从 花 妖 命 名 分 析 ,小 说 中 许 多 女 子, 是 直 接 发 家致 富 的手段 ,他认 为是 对菊 花本 身 的玷污 ,而这 两种 原形 。 自古 以来 ,荷花 受 到广大 文人 的青 睐 。如周 敦颐 借 市 民经 济对 于士大 夫 思想观 念 的冲击 。蒲松 龄文 章 中的描 《 爱 莲 说 》表 明 自 己的 志 向。文 中 以荷 花 作为 主 人 公, 让 述 性语 言表现 出作 者 高超 的塑造技 巧 ,一 方面推 动 了故事
荷 花三 娘 子》对 和 白牡 丹 。据 《 群 芳 谱 》记 载 :“ 葛 巾紫 ,圆 正 ,富 丽如 因 人 因事 的不 同 而呈 现 多样 化 的色 彩 。《

《聊斋志异》中的诗化特征

《聊斋志异》中的诗化特征

《聊斋志异》是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代表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和充满诗化色彩的语言特点而被广泛认为是神怪小说的代表之一。

在《聊斋志异》中,充斥着大量的神怪故事和诗词歌赋,这些诗化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留白与意境营造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情节并不完整,往往会通过留下些许“空白”来引导读者自行想象和理解,而这种留白的处理手法正是诗化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

2. 恍惚和虚幻之美
《聊斋志异》中的描写非常诗意化,以独特的手法展现了充满幻想的景象和神奇的事件,充满恍惚之美和虚幻之感。

3. 常用的艺术手法和修辞方法
在语言方面,《聊斋志异》中采用描写细腻、情意朦胧的手法,使用较多的方言和俚语,同时运用人物形象、象征隐喻等修辞方法,使故事拥有鲜明的风格和特色。

4. 充满诗意格调
《聊斋志异》充满浓郁的诗意格调,融入大量的诗歌、歌赋、词牌等文学形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富有情感;同时,透过神话和神怪的形象,致力于揭示人性内心的奇思妙想,营造了一种充满诗意的幻想世界。

综上所述,诗化是《聊斋志异》的一大特点,它通过诗意化的语言手法和神话故事的形象描写,探讨了人性、爱情、人际关系等重要话题,与传统诗文浸润在同样的文化基础之上。

《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之处

《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之处

《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之处《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的创作艺术上有多方面的创新,将文言短篇小说推到了空前而后人又难以为继的艺术境界。

《聊斋志异》增强了小说的艺术素质,丰富了小说的形态、类型。

小说的要素之一是故事情节,《聊斋志异》中精心结撰的故事多是记叙详尽而委曲,有的篇章还特别以情节曲折有起伏跌宕之致取胜,如《王桂庵》写王桂庵与芸娘的爱情故事,几乎步步有“山穷水复,柳暗花明”之趣。

《聊斋志异》里也有不重故事情节,乃至无故事性的小说,如《婴宁》似可称作性格小说,《绿衣女》似可称作散文式小说。

许多篇幅不太长的篇章,只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段,写出一种情态、心理,代表作有《王子安》、《金和尚》等。

《聊斋志异》里作品类型的多样化,表明作者仍然因袭了旧的内涵无明确界定的小说观念,所以其中也有简单记事的短篇,但也表明作者又有探索性的创造,增添了不专注故事情节的小说类型。

《聊斋志异》中许多优秀的作品,较之以前的文言小说,更加重了对人物环境、行动状况、心理表现等方面的描写。

作者对各类人物形象,都描写出其存在的环境,暗示其原本的属性,烘托其被赋予的性格,如《莲花公主》依蜂房的特征状人间府第,莲花公主之为蜂王族属便隐现其中。

写人物活动时具体生动,映带出人物的情态、心理,也是以往的文言小说所少有的艺术境界。

如《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

《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带有诗化倾向。

《聊斋志异》的诗化倾向,不仅表现于小说叙事中运用了诗句、诗意,还表现于许多篇章程度不同地带有诗的品格特征。

作者假狐鬼抒情写意.这两个方面都决定了小说的情节、人物多是意象化的,表现的不是世俗的人生相,而是超俗的、理想化的、幻化变形的人情事理,个中寄寓着诗一般含蓄朦胧、甚至不易捉摸的内蕴。

《白秋练》便是这样。

《聊斋志异》的叙事也吸取了诗尚含蓄蕴藉的特点,作者虽然用全知的视点,却时而故作含糊,造成扑朔迷离的意味。

以《花姑子》为例谈谈《聊斋志异》诗化倾向的特征

以《花姑子》为例谈谈《聊斋志异》诗化倾向的特征

以《花姑子》为例谈谈《聊斋志异》诗化倾向的特征
《花姑子》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收录在《聊斋
志异》中。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神怪异事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其中很
多篇章都有明显的诗化倾向。

下面将以《花姑子》为例,谈谈《聊斋志异》诗化倾向的特征。

首先,《聊斋志异》中常常使用艳丽绮丽的描绘手法,使故事情节和
人物形象显得唯美诗意。

在《花姑子》这个故事中,蒲松龄通过描写花姑
子的容貌,用了很多形容花朵的词语,如“花丛中一笑开,如水如烟如醉乡”、“缕缕阴气荡圆月,如风如雨是花香”。

这些形容词语使人物形象
充满了华美的色彩感,给人以美好的感觉。

其次,《聊斋志异》中常常使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以达到情感
美的效果。

在《花姑子》中,蒲松龄用“花姑子”来比喻主人公的美貌与
纯洁。

他将花姑子比作花朵,赋予人物以花的品质,象征着纯洁、美丽与
爱情。

同时,蒲松龄还通过花凋谢后花魂离体的情节描述来暗示主人公的
命运,以及人生短暂和纯洁美好的主题。

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诗化倾向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蒲松龄善
于运用韵律和音乐感来创作故事,使其具有诗歌般的节奏和韵律感。


《花姑子》中,他选用了押韵的句式,如“云中姑子花中妖,长眉泪眼恨
无边”、“姑子欲嫁无适婿,直把元龟踏为尘”。

这些押韵的句式给人以
旋律感,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性和美感。

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诗

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诗

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诗
关于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诗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聊斋自志》。

这首诗是蒲松龄为自己的《聊斋志异》所写的一篇自志,表达了他对这部作品的创作心得和自我期许。

《聊斋自志》
清·蒲松龄
孤灯昏夜雨声沉,一炷清香祭鬼神。

笔下纵横通万化,胸中自有丘壑存。

笑谈鬼魅人间事,写就奇文传后人。

独坐聊斋心自静,青灯黄卷伴晨昏。

这首诗表达了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的孤独和艰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部作品的自信和期许。

他用“笔下纵横通万化,胸中自有丘壑存”来形容自己的创作才华和胸怀,用“笑谈鬼魅人间事,写就奇文传后人”来表达他对这部作品的期望和自信。

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展现了蒲松龄作为一位文学大师的风采和才华。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聊斋志异》创造了一个色彩绚丽、美不胜收的艺术世界。

它之所以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除了深刻地反映了人民的思想感情、愿望要求外,还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艺术魅力,读后能使我们得到艺术的美的享受。

《聊斋志异》的艺术美,表现为思想与艺术的完美融合,绝不是那些逞才使气、炫弄技巧的作品所能比拟的。

下面从五个方面来谈谈《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

(一)形式上兼采众体之长《聊斋志异》虽然名为短篇小说集,实际上其中所收的作品非止一体,而是兼采众体之长,又加以融会创造,是对中国传统的文言小说体式和散文体式的总结和发展。

《聊斋志异》中的作品,从形式体制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是符合现代小说观念的典型的短篇小说。

一般篇幅都较长,有完整的情节结构,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明确的主题思想。

书中的传世名篇多为这类作品,如《促织》、《席方平》、《红玉》、《婴宁》、《青凤》等等。

这类作品多取法于唐人传奇,又广泛地从志怪小说和散文传统中吸取营养,是对传奇小说的发展和提高。

比之唐人传奇,想像更丰富,情节更曲折,描写更细腻。

在形式上,这类作品多采用以一个人物为中心的传记体,小说也多以主人公的名字命名;又仿《史记》人物传记后的“太史公曰”,篇末一般附有“异史氏曰”,在讲完故事之后,直接发表作者的议论和见解。

或者点明主题,或者借题发挥,尖锐泼辣,短小精悍,很接近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杂文。

这些都显然熔铸了中国古代文学中史传文学和散文的艺术传统,以及宋元以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经验,在构思、人物塑造、情节组织和语言提炼等方面,都有新的特色。

其二,可以称为志怪短书。

这类作品,内容多为记述奇闻异事、神鬼妖魅;但与上一类不同的是,它们情节单纯,用笔精简,一般篇幅很短,只有二三百字,或者更少。

从形式上看,这类作品很像六朝时期的志怪小说,但多数在意趣、情韵上与传统的志怪小说又很不相同。

作者创作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神鬼妖异确实存在,而是含蕴着隽永的思想内涵,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

论《聊斋志异》中诗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中诗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

论《聊斋志异》中诗词对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聊斋志异》中使用了大量的诗词,这些诗词既可以让读者体会诗词之美,又可以让读者了解一些古代的诗词文化,例如属对。

文章中出现的诗词还有利于读者了解人物的身份、遭遇,从而加强对人物感情、形象的了解。

此外《聊斋志异》中还有一些幽默诙谐的诗词,让人忍俊不禁。

诗词的加入会给读者带来新鲜感和陌生化的体验。

作品是作者主观世界的反映,《聊斋志异》中的诗词现象也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蒲松龄。

标签:诗词之美;人物;讽刺幽默;陌生化;作者《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志怪小说,其中描写了大量花妖狐鬼的故事,深受读者的喜爱。

《聊斋志异》继承了古代小说在行文中运用了诗词的传统,使读者在阅读时拥有一种和阅读纯白话小说不同的体验。

一、《聊斋志异》中的诗词与体验诗词之美中国诗词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它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同时也具有音韵美和意境美。

如《林四娘》中,四娘将要投胎转世,她作诗一首送给陈公当做纪念,在诗中她提到回忆自己的一生,如果用白话来表达的话很容易显得繁琐和不全面,但是林四娘只作了“静镇深宫十七年,谁将故国问青天?闲看殿宇封乔木,泣望君王化杜鹃。

海国波涛斜夕照,汉家箫鼓静烽烟。

红颜力弱难为厉,惠质心悲只问禅。

日诵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高唱梨园歌代哭,请君独听亦潸然。

”[1]几句诗,就道出了自己命运悲惨。

在《王成》中,王成由于没有听祖母的建议,错过了卖葛布的好时机,结果赔了钱,店主劝他回家,作者用“进退维谷”描写王成的处境,短短四字就能让读者看出一方面王成对于留下来没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又不想这么灰溜溜的回去。

古代诗词注重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有节奏感。

例如《公孙九娘》中九娘所作的“昔日罗裳化作尘,空将业果恨前身。

十年露冷枫林月,此夜初逢画阁春。

白杨风雨绕孤坟,谁想阳台更作云?忽启镂金箱里看,血腥犹染旧罗裙。

”[2]一诗中首联中的两句和颈联中的两句押韵,读起来很有节奏感。

中国古诗词还注重意境美,在《田子成》中卢秀才所吟的“满江风月冷凄凄,瘦草零花化作泥”中风和月都是冷的,草是瘦的,花是凋零的,制造出一种凄切悲凉的气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性格 刻 画和情 节铺 陈最 为 重要 。所 以 , 如果 忽视 了 自身 的艺术 特 征而把 小说 写成 诗歌 , 那就会 不 伦不 类 。然而 , 如果 小说 在坚持 自
己艺术特征的同时, 又具有诗歌的诗情 、 诗意和语言 , 那它就是小
说 的上 品 了。在 《 聊斋 志异 》 , 中 就有很 多 这样 的上佳 之作 。
《 聊斋志异 》 研究
51
文 章编 号 :0 23 1 ( 0 0 0 —0 11 10 .7 2 2 1 )30 5 .0
《 斋 》 诗 化 的 意 境 聊 :
吴九 成
( 南京 大厂 区委 党校 , 苏 南京 2 0 3 ) 江 10 6
摘要 :聊 斋 志 异》 然是 一部 短 篇 小说 集 , 它在 坚 持 小 说基 本 《 虽 但 特 征 的 同 时, 还处 处 显示 出一 种 诗 化 的 艺术 倾 向( 括 诗 化 的情 包 感 、 化 的意境 、 化 的语 言 等 ) 诗 诗 。本 文着 重对 其 意境 的诗 化作 了
下 , 香玉 也 。” 而人 , 而花 , 则 花 人 其美 无 比 ; 这种 特有 的再世 方式 , 如此 美 妙 , 此奇 特 , 能 让人 对 蒲 松 龄 的想 象 力 和创 造 力 叹 为 如 只
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而香 玉 的再 世过 程 又 是从 黄 生 的 眼 中写 出 , 生 的 喜悦 和 黄
研究和探讨, 中包括《 其 聊斋》 意境诗化的主要类型、 聊斋》 《 诗化 意境的美感及其创造诗化意境的基本经验。
关键 词 : 聊斋 ; 意境 ; 化 ; 诗 象外之 象 ; 中之月 ; 水 审美 再创造
中图分 类号 :2 74 9 I0 .1 文 献标 识码 : A
小说 不是 诗 歌 , 它有 着 与诗 歌 不 同 的艺术 特 征—— 其 中尤 以
后 一 种 即那 些 镜花 水 月 、 外有 象 的“ 境 之 境 ”也 就 是 我 们所 象 无 ,
说 的诗化的艺术境界 , 即诗境 。北京大学周先慎教授说 :从审美 “ 体验而讲 , 真正 的富于诗意的艺术境界 , 都在不言内, 而在笔墨之
外 , 在纸 上 , 不 而在 欣赏 者 的艺术 想 象之 中” “ 升华 到 一种 近 于 ,是
兴奋又尽在不言之 中 景 与情互相渗透 , 水乳交融。《 小梅》 的小 里 梅首 次露 面接受 家人 朝拜 时 , 品写她 “ 作 庄容 坐受 ”众 人 “ 视座 , 共 上 , 如悬 观音 图像 , 被微 风 吹动 ”《 娘》 真 时 ;宦 写道 士 弹琴 时 “ 鸟 百 群集 ”《 ;晚霞 》 晚霞与 阿端 幽会 时 “ 写 莲花 如 盖” 等 , 等 都是 以人 物 形 象 为 中心所创造 的艺 术意境 , 如诗 如画 , 既 又具体 可感 。至 于以 环境为 中心的具象 形态 的意境 创造 , 例更是 不胜枚 举 。 其 然 而 , 于小说 来 说 , 度更 大 、 富 于诗 意 的 意境 创 造 , 对 难 更 是
这里仅就《 聊斋》 诗化的意境谈谈 自己的心得 。


《 聊斋 》 境 的主要 类型 诗
意境 , 主观情感 与客 观景 物 相融 合 之后 所形 成 的一 种 艺术 是
收 稿 日期 :0 00 .8 2 1.62 作者简 介 : 吴九成(9 9 )男 , 1 3 一 , 江苏泰兴人 , 南京大厂区委党校高级讲师。
常丰 富 , 概括 起来 , 可 以分 为两 大类 型 : 种 是 “ 但 则 一 象外 之 象 , 景
外 之景 ” 的 , 式 一种 是 “ 中之月 , 中之花 ” 的。 水 镜 式
先说第一类型。 所谓 “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就是在某种实写情境之外 , , 还存 在着 另一 种虚 幻 的情 境 。对虚 幻 的情境 , 品并不 加 以直 接 描绘 , 作 而是通过实写情境予以暗示 , 让读者根据这些暗示去展开联想 , 领 悟到另 一种 情境 的存 在 。《 粉蝶 》 的篇 末写 阳日旦经 常为他 的新 婚 妻子 粉 蝶 弹奏 《 天女 谪 降 》 操 , 当此 时 , 蝶就 “ 颐凝 想 , 之 每 粉 支 若 有 所会 ” 这 是作 品 的实写情 境 。 而 , 。 然 就在 这一 实写 情境 之外 , 存 在 着一 个 绚丽 多姿 的“ 象外 之 象 , 景外 之 景 ” 。粉 蝶本 是 神仙 岛上 的仙女 , 贬谪 人 间 与 阳 日旦 成 婚 , 以 , 对 隔 世 的仙 境 生 活 , 后 所 她 已经有些茫然 ; 天女谪降》 但《 之操是 阳日旦 当年在神仙岛上学会 的, 粉蝶 当时对 此 曲 自然 非 常熟悉 , 现在 弹起 它 , 自然会 勾 起 粉蝶 的“ 想 ” “ 想 ” 后便 是 “ 有 所 会 ” 凝 ,凝 之 若 。那 么 , “ 想 ” 她 凝 的是 什 么?“ 所会 ” 的又是什么?分明是她对昔 日神仙岛仙境生活的朦胧 回忆 , 这就 是 “ 想 ” “ 会 ” 暗示 的内涵 。不用说 , 品主人 公 凝 和 所 所 作 的凝 想和 回忆 , 会 引起读 者对 作 品 内容 的 回 味 , 是 , 面 曾经 也 于 前 写到 ( 至 未 曾写 到 ) 甚 的一 幕 幕仙 界 景 象 , 纷 涌 回读 者 的脑 海 , 纷 在 弹琴 听琴 的现实 “ 此境 ” 之外 , 浮 现 出另一 幅昔 日仙 界 的朦胧 又 情 景 , 成 一个 新 的艺术 情 境 , 为 “ 形 成 此境 ” 之外 的“ 彼境 ”“ 境 ” ;此 与“ 彼境 ” 相互 映 衬 和融合 , 整 地构 成 了一 个令 人 飘飘 欲仙 的 又 完 全新 的艺术意境。 这也许就是郑板桥所说的“ 画到情神飘没处” 的 艺术“ 真魂 ” 。《 吧 翩翩》 的结尾与此相似。当罗子浮带着儿子再去 看望 翩翩 时 , 见 “ 叶满径 , 口云迷 ”不 得 不 “ 只 黄 洞 , 零涕 而 返 ” 。此 时此刻 , 多少 往昔洞府 的美好情 景重新 涌现在罗子 浮 的眼前?小 有
5 2
蒲松龄研究 ・ 纪念专刊
境界 。《 聊斋》 在意境创造上 , 不但拥有大量情景交融 、 具体可感 的具 象形 态 的艺术 境界 , 还有 很 多空 灵 飘渺 的虚 幻形 态 的艺 术境 界 。尽管 前一 种境 界也 很美 , 至如 诗如 画 , 甚 但后 一 种境 界更 美 , 更接近于诗歌 的审美特征 , 呈现出诗 的意境美感 , 聊斋》 是《 风格 诗化 的重 要表 征之 一 。这里 所要 着重 研 究 的 , 是这 后一 种 诗 化 就 的境界 。 、 《 聊斋》 不乏前一种意境即具象形态的意境仓造。如《 0 香玉》 写 香 玉 劫 后再 世 : 花一 朵 , 苞 未放 ; 流连 问 , 摇摇 欲 拆 ; 时 “ 含 方 花 少 已开 , 大 如 盘 , 花 俨然 有 小 美人 坐 蕊 中 , 才三 四指 许 ; 瞬 飘 然 欲 转
灵虚的境界。”周先慎 :论 ( ( 《 聊斋志异) 的意境创造》见《 , 蒲松龄 研究)9 5 ) 9 年第三、 1 四合刊 ) 这也就是 中国古代文论所常说 的“ 得
意忘言 ” 中 国近代 画论 所常说 的“ 画处 皆成 妙境 ” , 无 。记得 郑板桥 有这样 两 句诗 :画到情 神飘 没处 , 无真 象 有真 魂 ”在 画 的空 白 “ 更 ,
处寄托画意 的“ 真魂”在空灵的意境 中表现作 品的神韵 , , 这是文 学艺 术家 的一 种高 级形 态 的审美 创造 , 它可 以让 欣 赏者从 中获 得
《 聊斋 》 诗话 的意境 :

5 3
种有 别 于具象 美感 的特 有 的意象美 感 。
《 聊斋》 就创造了许多这样的诗境 。 聊斋》 《 诗境的具体形态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