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传统活动课的关系

合集下载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区别

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与综合活动课、校本教材的区别综合实践课程简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

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

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一种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的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

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

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

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

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活动、校本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1.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是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课程性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综合性课程;——体现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实践取向的课程,学科课程是认知取向的课程3.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联系: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各种课程具有内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第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其他各种课程为基础。

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综合运用在学科课程学习中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各类学科取向的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认识基础和理性准备。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为学科知识的应用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平台,而且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自主获得的知识以及问题解决的基本能力综合实践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区别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地方课程是各地自主开发省级认定的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设计开发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地方特色和学校办学理念。

三是从设计过程上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地方课程是根据各地方特色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第二部分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一、总目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化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知识、经验和技能;·具有初步的自我服务、社会服务能力;·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发展。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华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和传承意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春节:了解春节的起源、习俗、活动等,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清明节: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习俗,学习祭祖、扫墓的意义。

3. 端午节:了解端午节的起源、习俗,认识屈原,学习包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

4. 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体验赏月、吃月饼的乐趣。

5. 重阳节:了解重阳节的起源、习俗,认识登高、插茱萸等传统活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活动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传承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知识。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体验节日魅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

2. 新课导入:讲解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基本知识。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如包粽子、赛龙舟等。

4. 成果展示:各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活动心得。

5.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传统节日的传承意义,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3. 评价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的表现,以及对传统节日传承意义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传统节日的图片、活动场景等。

2. 视频素材: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习俗等视频资料。

3. 实践活动材料:如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的所需材料。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春节的起源、习俗等。

2. 第二课时: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习俗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引言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华传统节日》教案

综合实践活动课《传统节日》教案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活动流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四、传统节日的传说.1、问题: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个动听的传说,你知道这些节日的传说吗?2、学生讲自己知道的传说。

3、请同学们查阅了解更多的传说故事。

关于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的区别

关于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的区别

关于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综合实践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实际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它的目标在于弥补传统学科课程泾渭分明,知识零碎的不足,通过综合性的主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初步的技术能力,因此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发性、生成性、自主性等鲜明的特征。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明确指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设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的目标在于改变课程管理的高度集中和统一的模式,体现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领域权力下放的趋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综合实践和校本课程的异同相同点:1.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

2.都属“校本的课程开发”,重心在校本上,一是对国家、地方校本化课程的建设,二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3.学校有较充分的自主权,更多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体现了三级课程管理的特点。

不同点:校本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的区别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的印象。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三是设计过程上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涵的思考

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涵的思考

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涵的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综合实践课程已经成为了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

作为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部分,综合实践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是否足够丰富,是否能够真正起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作用,这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而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正是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涵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本文将就传统文化资源对于丰富综合实践课程内涵进行一些思考。

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了实践活动的内容传统文化资源源远流长,积淀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智慧。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综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让学生参与一些有关手工艺、绘画、音乐、舞蹈等传统文化艺术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亲自动手参与学会一些传统技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思维。

在手工艺课程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品,比如剪纸、扎染、陶艺等。

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程内容,还可以让学生亲自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热情。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学生可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有些活动可能因为与学生日常生活无关,导致学生对活动缺乏兴趣和动力。

而传统文化资源作为实践活动的内容之一,往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的热情。

这是因为传统文化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感和认知,能够让学生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实践活动中引入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让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实践中去,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收获。

传统文化资源的运用可以为综合实践课程增添更深厚的文化内涵。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1、与传统的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哪些新的特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首先得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和对祖国未来的企盼,吸引他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就得勤于积累资料和素材,巧于设计问题情境,恰当运用寓言、诗歌、歇后语、民谣、音乐、谜语、漫画等,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以新颖的方式去吸引学生,引导学生关心人生、关心社会、关心生存环境、关心科技发展与进步,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只有当学习发生在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意识、主体意识、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发现自己、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我们知道,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它们互相联系,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目标的有机整体。这几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活动课程的始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形成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意识。
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三: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三: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三:我们的传统节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主题活动三: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气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介绍,以及各个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于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

在生活和学习中,学生们可能经常接触到各种节日,但对于节日的来历、习俗等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深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4.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2.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

2.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对节日的了解和感受。

3.实践法:教师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4.小组合作:教师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节日主题的研究。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上册》2.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3.素材:与节日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等4.作业:让学生提前调查自己喜欢的节日,了解节日的来历、习俗和活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哪些传统节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对节日的了解。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传统节日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传统节日 》

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走进传统节日》一. 教材分析《走进传统节日》是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课,教材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

教材内容包括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五个节日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这些传统节日,对一些节日的习俗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节日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可能知之甚少。

此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传统习俗可能逐渐被遗忘。

因此,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既有熟悉的内容,也有需要深入探究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五个节日的习俗、历史和意义,学会介绍传统节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关爱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五个节日的习俗、历史和意义,学会介绍传统节日的方法。

2.难点:深刻理解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学会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节日的习俗、历史和意义。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对节日的介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节日文化。

4.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资料:关于五个节日的相关资料,如历史背景、习俗、故事等。

3.投影仪:用于展示资料和课堂互动。

4.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课堂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五个传统节日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的节日习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分别介绍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历史起源、习俗和意义。

让学生对这些节日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节日,运用自主学习的方法,搜集资料,整理出节日的历史、习俗和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LLDH/KCZC/200701/1544.html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与其他课程一样,具有独立的课程地位。

人们容易产生一些疑惑:既然各门学科取向的课程都强调实践,为什么还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能否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区别与联系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是两种不同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中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的,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和价值,课程的实施是建立在学生的活动经验和活动过程基础之上的,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规定之一是强调学生经验的发展价值,基本组织方式是“问题中心”,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实现课程的发展价值,它重视的不是系统的知识的获得,而是经验重组与改造过程中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在经验生成与改造过程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乃至生活方式的变革。

而学科课程设计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学生发展,但其逻辑前提是体系化、理论化的间接经验,即知识体系。

它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与发展自我提供了系统的认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

但任何学科课程的教学,首先都必须保证使学生获得系统的书本知识,并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与情感态度。

因此可以说,是面对学生的“经验世界”还是面对学科的“符号世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直接分野。

2.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综合性课程,不同于学科综合性的课程作为一种基本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

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因此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综合性课程。

首先,作为一种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学科综合,它不是对学科知识的综合,也不是跨学科的学习,而是对学生生活领域和生活经验的综合,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综合性的学科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您的位置:首页 > 课程作业
课程作业一、 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二、 对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案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课型进行简单分析。三、
以一个具体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例,说说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的理解。 作者:温照东 时间:2012-07-27 16:01:08
一、 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二、 对照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案例,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课型进行简单分析。三、 以一个具体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为例,说说您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的理解。果实网
果实邮箱
果实热点 留学中国1921影视剧场我的太阳空中课堂早期教育手机报感知生长走进童心世界家校社区外语社区果实工具
两者的联系是: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习中所发现的问题,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以与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一般课型分析如下:
问题导入——生成问题——分解问题——初定活动方案
4、综合活动的自主性特点,活动从二十七团的调查,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等等步骤,都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题的主人。
5、综合实践的综合性特点。二十七团的环境调查为主题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调查的内容包括水资源,大气等等。涉及各学科的知识。  友情链接
关于果实网| CETV介绍|联系我们| 网站声明| 广告服务| 合作加盟| 站点地图| 招贤纳士
©2010 中国教育电视台 网络视听许可证0108262号 京ICP证10102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国新网1012010001)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20030站长统计
果实下载2.5D课堂3D课堂实时课堂移动课堂果实微博分享书窝练学测 学习社区新闻社区创意社区登录 收藏 指南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设计作者:陈志敏来源:《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3年第03期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增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的产物,一方面,它继承了传统综合课程强调课程目标和内容组织的综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吸纳了活动课程重视课程实施的主体性和探究性的合理内核,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形态的课程。

《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作出了这样的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作为一种独立形态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注重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与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效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的精神和综合实践的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学习方式,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养成个性为基本目标的活动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性。

由于没有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因此活动主题显得特别重要。

活动主题确定了整个活动的内容和方向,它应该通过概括的形式反映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或专题,它来源于自然世界、社会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反映时代发展需要。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和整个人类社会都正发生着未知的变化,反映综合实践活动本质的活动主题已经不可能是固定的和绝对预期的,它与时代发展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它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

2.符合学生的兴趣需要。

主题设计要重视那些来自学生的课题,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学习活动,并关注学生的年龄特征、经验与兴趣,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规划:我们的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规划:我们的传统节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规划:我们的传统节日规划主题:我们的传统节日适合年级:1-6年级活动时长:每个小主题2-8周,根据不同节日时段而定规划设计:XXX一、活动主题产生:传统节日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更喜欢过洋节,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

因此,教育学生对本民族传统节日有更多的了解与认识,传承传统文化,变得非常必要。

XXX以“我们的传统节日”为综合实践活动大主题,对一至六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规划,分年段设置课程目标,开发课程资源,并开展主题活动。

二、总体活动目标:1、价值体认:通过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知识与内涵,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在深入探究中国传统节日的基础上,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端正对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态度。

2、责任担当:通过开展活动,建立起身为炎黄子孙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尽自己所能,去研究、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的担当意识;初步形成积极向上、努力研究,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奋斗的责任意识。

3、问题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学生能通过各种方式,解决实践中遇到的困难,探索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大胆尝试,敢于创新的的良好行为惯。

4、创意物化:在实践中,能用各种方式,把传统节日文化,创造性地物化为具体活动成果。

在整个活动中,学会使用工具,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养成勤思考,勤动手的好惯。

二、同主题分年段活动设置表:1)春节——活动主题:亲情年段分年段活动主题低段1、和家人共度春节,包括吃团圆饭、看春晚、守岁等。

目标分解与活动提示自选小主题:为长辈拜年、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感受传统春节文化魅力。

(图片、影像记录)年级2、我们家的春节2)清明节——活动主题:缅怀先人年段分年段活动主题低段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制作祭祀用品,到祖先墓前祭扫。

浅谈实践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浅谈实践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

教学篇•经验交流浅谈实践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姚岚(东台市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江苏东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师可通过生活情境创设法,转变教学主题内容和结构,在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余,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水平提升有着关键作用。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与实施,能够最大化限度地突破传统课堂的束缚,为学生带来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以此增强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思维与能力的全面升华,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教育价值。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差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是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一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其具有独特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着特殊的定位和理念。

传统课堂之下,小学教师往往只关注应试成绩的提升,很多时候无法真正关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进步与发展,难以将知识化为力量,去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所以,在新教育理念和体制之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与设计,能够为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之路,确保学生在反思生活问题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其中,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在教育价值,引导学生在丰富世界中进行自由探究和分析,从而建立新的世界观。

所以,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了区分传统课堂,小学教师需要尽可能地设计现实问题,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和主动分析,以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形成更为直观的学习体验,掌握基础生活技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之下,小学教师需要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坚持学生客观发展规律,实施具有问题引导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完整性与系统性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生动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以此弥补传统课堂中无法实施的相关活动,增强教学的灵活性。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的开展(一)主题活动生本化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和设计中,小学教师需要通过生本化的基本思想,在教育价值上有所突破,尽可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之下,发展核心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

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

试论“新三课”(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课程)间的联系与区别当阳市教研室张光富2001年,国家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展开。

这次课程改革与前几次的课程改革具有显著的特点。

其中,将课程划为三级管理,实行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就是这次改革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

国家:制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审议省级上报的课程推广方案;评估全国范围内的课程质量。

地方:开发地方课程;指导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

学校:开发校本课程;选用教科书。

三级课程包涵的课程,以中小学(1-9年级)为例,列表如下:国家课程:1-6年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7-9年级: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各地自主开发,省厅审批。

规定性与自主开发性相结合)校本课程:(各校自主开发,完全由学校自主开发,接受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从上述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9年级学校开设课程门类中显然增添了三个新名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这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诞生出来的新生事物,新型课程。

宜昌教研中心的领导、专家直接将这三门新课程确定为“三新”课程。

可以说,没有“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参与,这次课程改革是不完整的,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也是无法全面实现的。

但是,从目前的总体情况来看,“三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还显得相对薄弱,许多认识还比较模糊,实际操作还有不少困惑。

人们往往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校本等课程的属性上难于将三者准确区分和定位。

更重要的是这三者在内容的筛选和实施方式等方面往往很容易雷同和交叉,还有在教学的组织管理和评价方式上也有诸多的相似性。

也难怪有些学校做一种工作,贴不同的标签,以应对各项不同的检查。

这在学校工作中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这种现象在新课程改革的新阶段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吗?为了帮助学校、老师们进一步认清这三门新课程,加强这三门新课程的建设和研究,市教研中心安排了这次活动,是非常及时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摘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

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综合活动课程的开展,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促进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方法,本人就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自行活动,使评价结果具有开放性。

综合性是实践活动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课程,课程的开展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学生学习过程中,涉及的内容很多,如语文、数学、自己已知的生活经验,是一门可以体现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平时在学科学习中累积的知识,可以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情况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需要以学生的已有知识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在实践活动中的收获,也会帮助学生对知识储备量为基础,需要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在课程实施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又要有机结合、融会贯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不能完全对学生不管不问,既要让学生能够自己选择又要注重实践。

一、注重教学实践要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满足教学目的,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只是储备和教学经验,要想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首先可以运用教学经验,有效的指导学生,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除此之外,学校教学的教材,主要是课本。

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将教材中的学科知识与生活中经验以团体合作的方式,一起完成教学目标。

并且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实践活动教学中来。

注意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眼光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抓住教学的特点,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不容易理解的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同伴的合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将问题解决,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得到综合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自主学习,并不再完全的依赖老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以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一、突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是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则突破了这种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的亲身实践和体验,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性学习。

这种新型的课程体系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也符合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实现了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局限于校内,还涉及到校外的各种资源。

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同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实现了校内外的有机结合,校内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灵活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

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

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能够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

这种角色转变也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提升,使教师更加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五、完善了教育评价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突破了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教育评价体系,建立了以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主要指标的评价体系。

这种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成果,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和传统活动课的关系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统的活动课,只是名字上有所变动而以。

其实,两者即有联系又有区別。

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从1992年以来实施的活动课发展而来的传统的活动课程强调在活动中,在做中;获得直接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活动进行设计和实施以促进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的统一协调发展它打破了学科不位的倾向为学生提供自由广阔的发展空间。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继承活动课的有价值的东西,急于弥补活动课的不足,结合基础教育饿成改革的思想发展起来的,它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而是建立在传统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基础之上的。

活动课有价值的观念和时间策略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进行活动课必备的设计方案,在评价上,活动课重视过程性评价,采用表演展示,回报测量,竞赛讨论等多种形式
以上这些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评价方式。

区别: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程结构、内容、目标、实施上与活动课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课程结构上,活动课在整个课程结构中,在一定程度是学科课程的诶融合目标必要的充实和发展;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程结构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设计课程的开发设计实验预评价等一系列问题。

在课程内容上,活动课开设班团队活动晨会科技文体活动,体育锻炼,校传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六大领域,这些活动一般在校内进行,与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与社会生活现实联系不密切,综合实践活动一般包括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教育和社区服务与实践四大领域,并且其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围绕三条线裹进门,从而使学生真正的走出教室,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进社会。

在课程目标上,活动课目标比较单一,而且不够具体,依然停留在浅层的记忆训练上,既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有局限与活动可的顺利开展。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趋向于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

在课程活动方式上,活动课时以课外活动的方式开展的,基本是在课堂上实施教学的,在这过程中,教师仍然是一个支配的角色,学生没有直接参与。

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主要是结合当地实际的开展课题研究,进行调查、访问、实验、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与劳动实践等活动,使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获得亲身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