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聪明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心得感悟(通用7篇)
小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心得感悟(通用7篇)作为一名年轻的小学数学教师,通过听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
也在不同方面显现自己的不足,许多教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努力。
通过几位优秀教师对学生的授课及其他老师的评课使我有了深刻的体会。
一、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习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是教学的引路人,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才能得出认知的理念。
二、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一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
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每节课都展示了《新课标》的新理念通过一天的听课学习使我对《新课标》有了更新的认识,即教师重视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注意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呈现方式丰富多彩,重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人地位,注意提供学生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重视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自主探究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技能,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吧!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学习兴趣一、创设悬念式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
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
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
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也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因此,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的求知兴趣。
二、创设有趣的故事式问题情境,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我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
我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并能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先讲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德国的数学家高斯读小学时,老师出了一道算术题:1+2+3+......+100=?老师刚读完题目,高斯就写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学还在一个数一个数的挨个相加呢。
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这么快呢?这时学生出现惊疑,产生一种强烈的探究反响。
我再点明课题:这就是今天要讲的等差数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创设多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新课程推崇以人为本、回归生活、注重发展的教育理念,它大大丰富了情境的内涵,并对情境创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领域内,对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了如今教育工作者深究的一个热点。
而数学学科是最具有严谨逻辑体系和较高抽象思维的一门学科,教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思维活动持续发展,这是数学教学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去创设以下几种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效果。
一、根据年龄特点,创设动画情境小学生对于形象的动画卡片、投影、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以接近学生年龄特点的情境来引入,学生的思维也就越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
不仅使学生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例如,教学一年级加法应用题的时,教师创设这样的情境:“河里有8只鸭子在游泳”,接着教师通过动画的形式出示“又游来的5只鸭子”。
此时,教师并没有直接出示问题,而是让学生讨论鸭子数量的变化并由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加以研究,从而使学生不仅会计算,而且还感悟、理解加法的意义。
二、从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以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如,在实践活动课《花店里的数学》,我让学生从家中拿来成束的花,摆在教室的一角,并通过学生请教家长或者商量给每种花定上单价,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情的再现,让学生置身其中,提出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这正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课后卖花的游戏仍在继续,学生们在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我欣然的看着这些,这不就是数学课堂要达到的吗?只要他们能够看到数学问题,还有什么不能解决呢?三、发挥想象,创设故事情境学生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我们可以将数学知识溶入到故事中,让学生从故事中得到数学启示。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设计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设计教育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因此,如何设计一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设计一份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
一、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学习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巨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个积极、愉悦、充满鼓励与支持的学习氛围。
可以通过音乐、美术、小组活动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加学习的乐趣。
二、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的吸引力不可忽视。
教师需要从多个渠道、多种形式获取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实物等。
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相同的学习内容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自主、自信、快乐,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设立游戏化的学习任务将学习任务转化为游戏化的形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任务,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游戏等,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奖励学生在学习中的进步需要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奖励,这能够激励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小礼品、奖励证书等方式,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和奖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得到认可,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求知欲在当今社会,知识的重要性无可置疑。
作为学生,懂得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并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将会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
因此,教育者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能够自主、主动地追求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一、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求知欲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需要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以便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且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教室的布置和设施的完备性也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影响。
一个干净整洁、色彩明亮的教室会给学生带来舒适感,从而更愿意投入学习。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追求知识的动力来源。
教育者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1. 创设情境: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经验联系起来,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的实际意义。
举例来说,教授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参观环保工厂或者志愿者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兴趣。
教育者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互动教学方法,使学习变得更加活跃有趣。
3. 鼓励创造性思维:学生有时候会觉得学习枯燥乏味,而缺乏动力去探索更深入的知识。
教育者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及时给予积极的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及时而积极的反馈,这有助于他们校准学习方向并提高学习动力。
教育者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给予学生反馈:1. 肯定学生的努力:不论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教育者都应该及时地肯定学生的努力,并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 给予具体的建议:教育者可以在反馈中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标,并提供相关资源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3.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适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样也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堂兴趣一、课堂语言风趣生动,激发兴趣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重点。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恰当运用趣味性的语言,不仅活跃课堂气氛,融洽了师生关系,还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让每位学生都喜欢学习汉字。
笔顺规则是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教学中,我抓住低年级学生直观形象的思维特征,恰当发挥趣味语言这一润滑剂的作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国”字时,许多同学老是喜欢先封口后写里面的部分。
课上,我按照同学们错误的笔顺把这些字写在黑板上,并风趣地说:“大家进家门时是先进人还是先关门?”学生听了,立刻说:“先进人。
”我马上引导:“对,我们要先进人,后关门。
”边说边举几个例子,像“图,困,田”等等,学生就会立刻明白这些全包围字型的笔顺了。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
如教学《再见了亲人》时,我以一曲《送别》贯穿全文,让学生在一种临别依依的音乐氛围中感受志愿军与朝鲜人们依依惜别的心情,由于情感得以调动,许多同学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因此说创设情境,以情激情是教学情感性较强的文章的一种非常有效手段。
又如,我在教《小小的船》时,作了如下设计:(配乐,师描述并贴“夜空图”;生闭上眼睛根据描述做动作,想象)让我们一起飞向蓝天,坐到月亮上。
看,蓝蓝的天上有许许多多星星一闪一闪,在向我们眨眼。
弯弯的月亮多像一只小船,让我们飞吧,飞吧!飞上蓝天,坐到月亮上。
(贴上小女孩)师问:小姑娘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你坐在月亮上还看到了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后,反复指导朗读课文第二句。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因素之一。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才能够充分投入并取得好的成绩。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
因此,我们需要探索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的方法,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
一、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我们需要创设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
首先,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轻松、舒适的氛围,让学生感到放松和愉快。
例如,可以使用一些幽默的方式来引入知识点,或者利用互动游戏和小组讨论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让学生感到自信并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充实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充实性和丰富性对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符合学生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教材和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趣味性强的实例、案例或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练习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三、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习惯和方式,因此,注重个性化的学习方法也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比如,对于感觉性学习者,可以通过实践和体验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对于理性学习者,可以提供更多的理论知识和逻辑分析。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兴趣的长久之道。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具备一定的主动性和独立性,通过自主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该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观念,提供一定的自主学习机会,让学生有机会独立思考和探究。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技巧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技巧。
一、教师需要了解自己的学生教师在制定教案之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包括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需要改进的方面等。
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创造出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
二、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互动教学等,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学习。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比如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教学。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学习和掌握知识。
五、利用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网络等,来帮助教学。
通过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多的学习机会。
六、关注学生的反馈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方式。
学生的反馈可以反映出学生目前的学习情况和需求,通过及时的调整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探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八、注重学习环境学习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教室、教学设备、教学布置等。
这样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案技巧可以帮助教师创造出更加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通过了解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利用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关注学习环境等方法来实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成绩。
优化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优化教案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要设计好教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学习上有不同的需求和特点,因此,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在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调研学生学习情况。
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兴趣和认知水平等。
2、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
3、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的学习单一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
2、多媒体教学。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3、游戏化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化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三、注重教学活动的差异性教学活动的差异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
在注重教学活动的差异性方面,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学习方式的差异。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式,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
2、能力水平的差异。
学生的能力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
3、兴趣爱好的差异。
学生的兴趣爱好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制定不同的教学活动。
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与学生的学习动力密不可分的,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就很难有学习动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并由此推动学生主动探究、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热情。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创设精彩的课堂教学。
一、设置故事型情境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讲述如下一个故事:古时侯,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个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一个要求。
大臣说“那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3格放4粒米。
然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2倍,一直放到第64格。
”国王一听,不以为然,就满口答应了。
然而,这个人领取赏赐时,仓库里所有的米都不够给他,请你算一算,究竟要给他多少粒米?若100粒米的质量是3克,共需多少千克大米?问题以故事的形式提出,同学门被故事深深吸引,且对故事中的问题更感兴趣,这时引入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意义,学生很容易接受。
二、设置问题型情境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或悬念,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可设置下列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居民楼三楼发生火灾,消防队员接到报警后,火速赶到现场,估计三楼窗口到地面有12米高,他们在距楼5米的地方搭起一架13米的云梯,这架梯子的上端够得着火灾房间的窗口吗?此时引入勾股定理的探索,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而且能很快掌握运用。
三、设置活动型问题情境创设活动型问题情境,能使所有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提出各自的解题策略和想法,在与其他同学的合作交流中完善发展自己的思维,丰富自己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综合思维的水平。
在七年级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中,可设置如下活动:请就方程4(x-1)=3(x+1)联系实际,编出尽可能多的实际问题。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重点关注和考虑的内容之一。
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本文将从问题的选取、提问方式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指导等方面,探讨教案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一、问题的选取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思考要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合理而有针对性的问题选取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掌握程度、课堂目标等多种因素来选择问题。
1. 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有多个答案,可以引导学生提供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例如,在讲解一篇文章时,可以提问学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2. 引导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是提示性的,通过给出一定的信息或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问题。
例如,在讲解一个数学问题时,可以提问学生:"你在解题过程中是怎样利用这个公式的?"3. 对比性问题:这类问题通常将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地理知识时,可以提问学生:"亚洲和非洲有哪些相似之处?它们又有哪些不同之处?"二、提问方式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提问方式的多样性与适应性。
通过不同的提问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
1. 现场提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现场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回答问题。
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培养他们的积极性。
2. 小组合作: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
这种方式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 书面回答:教师可以通过书面形式来引导学生回答问题。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写一篇作文,关于他们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学生回答问题的指导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需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导,不仅增加答案的准确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12种创设情境方法数学常常是让学生们最头疼的学科。
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老师费劲口舌,学生也听得云里雾里。
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教学方法,数学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让孩子掌握。
1、借助故事创设问题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
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
2、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又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老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同学们,一般的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
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引导他们进入新课。
同时,教师放权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
教师给学生时间和权利,让学生充分进行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
条件具备了,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
只有积极、主动、兴奋地参与学习过程,个体才能得到发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学习知识后又将回到生活中去,因此,我们的数学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的问题情景也要从实际出发,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技巧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技巧语文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学习的科目。
你知道四年级的学生怎么做才能学好语文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了四年级语文教学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四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索性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就成为这一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如:我在教《番茄太阳》这一课时,当我一板书出课题后就向学生提出这样几个问题:番茄和太阳有什么关联?“番茄太阳”作为课文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文。
同学们经过一番阅读与思考,讨论与分析,他们很快就有了答案。
有的说:番茄和太阳形状上都是圆的;有的说:它们的颜色都是红的。
有的说:在爸爸的眼里是把太阳比作番茄,所以要把题目加上引号;有的说:在盲姑娘的心中番茄就是太阳,所以要加上引号。
最后,我适时地点拨到:那么在作者“我”的眼里“番茄太阳”像什么呢?结果大家都抢着回答:就像盲姑娘的笑脸。
通过这样问题情境的创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探索的欲望。
如此同时,我们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再现课文生活中的真实情景,使学生进入身临其境的问题环境,从而产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快乐体验,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进而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学习资源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提供什么样的资源,以何种方式提供,就成为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最重要的策略。
教学中我们要合理整合各种教学手段,“因材选媒”,突出多媒体的辅助作用,淡化其“装饰”效应,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索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但不可忽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和品位。
巧设悬念,激发探索欲望
巧设悬念,激发探索欲望歌德说过:“想要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课堂上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就如同投在学生心田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进而随着老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探索下去,自己找出答案来,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的一些做法:一、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可以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激疑:“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
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
通过这样“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二、巧“问”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地选择、安排一个与学生认知产生冲突的问题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起到启示诱导的作用。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提出了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学生回答:“是圆形的。
”“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
我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
)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
”我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
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了悬念,而且为随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深刻。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得到好成绩,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去追求知识,并乐于探索和思考。
本文将针对如何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进行探讨。
一、提供观点和背景知识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首先要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观点和背景知识。
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讲解、实地考察、讨论和阅读材料等方式,将相关知识传递给学生。
通过丰富的信息输入,学生可以建立起对知识领域的初步认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和探索的欲望。
二、培养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驱动力。
教师应该利用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这种天然的动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
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索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有趣和引人入胜的学习案例,用真实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舒适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游戏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乐趣感,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
此外,教师还可以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在学习中保持对学生的认可和支持,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例如做实验、观察、访谈等,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学生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从中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
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关键在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工具,并教授学生如何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将更加自觉地追求知识,不断探索和学习。
总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
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案设计: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是国家民族的未来,而学习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教学技能,同时也需要一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工具,本文将围绕如何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案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兴趣是教师无法左右的,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和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其中。
我们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小组会议、个别谈话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
比如,对于初中学习英语的学生,可能有的同学更加喜欢听歌,有些同学则喜欢看电影,那么针对不同的学生兴趣点,我们就可以设计不同主题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满足。
二、巧妙地设计学习任务和形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任务的缺乏、形式的单一而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该充分融合现代化技术手段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任务的丰富性和多样化。
比如,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习的内容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如寓教于乐,在寓教于乐中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语文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交流教学现场最美丽的风景是班级学生的成长和进步,而教师需要发挥的作用就是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在授课中不仅仅是课堂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要营造出一个开放、包容的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通过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以课程目标为纲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应该以教学目标为纲,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针对性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将有别于阅读、听力、写作、口语、实践等方面。
当然,在教学应用过程中,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及时总结。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学习情况、学习兴趣点等多方面因素作出综合考虑,总结教学效果,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
如何让小学生学习更有趣
如何让小学生学习更有趣小学生是每个学校的主力军,在他们的学习之旅中,如何让他们学习更有趣是每个老师和家长都会关心的问题。
通过创造趣味性、互动性和实践性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为您详细介绍如何让小学生学习更有趣。
首先,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诙谐的语言、有趣的故事和生动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老师可以编排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工具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教学的重要工具。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有趣的教学视频、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动画等方式,引导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此外,利用互动教学工具如智能电子白板、教育App等,可以为小学生创造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再次,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任务可以拓展小学生的学习视野。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活动和实践任务同样重要,可以帮助小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实地考察、野外拓展等活动,让小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和动力。
最后,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乐趣。
小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善于模仿、合作和探索,因此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方式,让小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索知识的奥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让学习的过程更加有趣和愉快。
总之,通过建立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动教学工具、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任务、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可以让小学生学习更有趣。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主动探索和积极思考的过程,好奇心作为推动学习的第一动力,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一、创造有趣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我们可以通过改造课堂环境来创造一个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场所。
例如,在课堂的角落放置一些探究工具、模型、实验装置等,吸引学生主动观察和探索。
同时,可以装饰课堂墙壁,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文字、实物等,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挑战。
二、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提出引人入胜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可以在课前、课中或者课后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学生关系密切的现象或者实际问题,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三、开展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学生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观察、问题解决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体验学习的过程。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技术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的图像和声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例如,利用幻灯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课堂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自主学习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重要环节。
设计“聪明的问题” 激发聋生学习欲望
一 一 _
从作品 中寻找并发现 问题 , 通过问题带动学习。 ( ) 注一设 计 具 有 开 放 性 和 创 造 性 的 问题 。 二 要 意 静 开 放 性 问 题 是 指 可 以 从 多 方 面 、 角 度 回 答 的 多 问题。《 语文课程标 准》 中指 出 : 努力建 设 开放而 要 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问题设计也要具有开放性 。例 如《 和《 春》 济南 的冬天》 分别描写了两个不同季节 的 景色 , 但文章有没 有相 同之处 呢?为什 么会有 这种 相同之处 呢?通过这样 的提 问 , 生们 能 了解 两篇 学 文章的作者在文章中所流露 出的相 同的对美好事物 的追求 和热爱祖 国的情 感 , 从而培 养学 生 的审美意 识 和高尚情操。 ( ) 留 有 空 间 , 问题 设 计 具 有 延 伸 性 和 拓 三 要 使
教 学随笔
5 8
接 一一 一
~
‘ ∽
‘
瓣
.
提■■■II 雏 于教学过 程 的各 个环 节 , 为师 生 问被运用 成 一 双方活动 的纽带 ; 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 中, 问是课 提 堂教学 的一种重要 环节 , 是师生 课堂 互动 和交流 的 . 1, 重要手段 。在特殊教 育教学 实践 中 , 堂提 问是 唤 课 起聋生求知欲 的一 条重要 途径 , 问题 ” 而“ 的设计显 , 骨 得更为重要 。那么 , 怎样 才能设计出富有吸引力 , . - ! 激发聋生学习欲望的问题呢? 能 一 引起聋生兴趣 , 问 题 设 计 的 原 则 ( 要切合原文 , 实际出发。 一) 从 中学语文教学 , 以教材原文为基础 , 是 为大纲进 行 的。课堂教学 的内容主要是讲授课文 。在课文讲
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导入法
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导入法教学设计是一项关键的任务,它不仅要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还需要注重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而问题导入法作为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导入方式,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问题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的问题与应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教师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问题导入法的定义及作用问题导入法是指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问题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入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解决。
首先,问题设计过于简单或太具有导向性,容易导致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缺乏兴趣,从而影响到学习效果。
其次,问题导入的时间过长或过短,都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选取的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背景脱节,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导入法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了解决问题导入法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和策略。
1.问题的选择应当具有启发式和开放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可以通过运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或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例如:“为什么夜晚的天空会有星星闪烁?”2.问题的设计应该与学生的实际经验和知识背景相结合,避免过于抽象或专业化的问题,以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问题设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使问题既能引发思考,又不会过于困难。
3.问题导入的时间要适度控制,避免时间过长或过短,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问题导入的时间。
4.在问题导入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同时,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聪明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有人说,教学生认识100个字,不如教会他查字典;教学生做100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
确实如此,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师给予学生的应该是猎枪,而不是猎物;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库内的物品。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问号。
”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课堂提问是唤起学生求知欲的一条有效途径。
而问题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要想得到聪明的回答,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
”它不是随想而问,而是精心设计的、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思考题,能让学生体验到解决一个个问题后的愉悦感,这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十分有益的。
那么,教师如何设计“聪明的问题”呢?
一、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
课题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就像一篇文章的“窗口”,“窗口”虽小,但却能以小见大,有时还能透过这个小小的“窗口”,窥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文章的中心。
在开课之初,围绕课题设计几个富有吸引力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探究欲望。
如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揭示课题时提问:“这个中国孩子是谁?他的呼声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呼声?这只是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吗?”简短的几个问题,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了。
又如教学《珍贵的教科书》一课,课题中“珍贵”、“教科书”这两个词与课文内容和中心有
着内在的巧妙的联系,揭题时,可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教科书”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说“教科书”是“珍贵”的?还有什么比“珍贵”的“教科书”更珍贵?用这种“制造悬念”的方法揭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其自觉读书,从而了解课文内容。
像《林海》、《将相和》、《草船借箭》等课文均可采用此法。
二、抓住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
所以,应该抓住每一节课的重点,设计有启发性,有思维价值的问题。
1、抓住重点词设问。
要读懂一个自然段,如能抓住一两个重点词设问,启发学生去分析、思考,定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
如教《卢沟桥的的狮子》第二自然段,先引导学生抓住“大小不一”和“形态各异”这两个词语,然后设计问题:①“形态各异”是什么意思?②“大小不一”体现在哪里?③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形态?从文中的省略号你体会到什么?你能想象一下卢沟桥的狮子还有哪些形态吗?这种问题有一定的思维价值,学生不仅懂得了这一段写的是卢沟桥狮子的特点,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
2、抓住重点句设问。
如教《穷人》一课,在讲到桑娜看见邻居西蒙死了,就主动抱回她的两个孩子这一部分内容时,抓住“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我觉得非这样做不可”这一
重点句设问:①桑娜看到西蒙死了,首先想到的会是什么?②你觉得桑娜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吗?③“非这样做不可”说明了什么?④这种矛盾心理的描写,对刻画桑娜善良的形象有没有影响?这些问题唤醒了学生猎取新知的欲望,开始研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进行思考,通过交流、评议,最终获得了一致的答案。
再如教《养花》一课,抓住最后一段的重点句:“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可以提问:“为什么说‘忧’和‘泪’也是乐趣呢?”通过这个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联系课文理解作者所说“乐趣”的含义:赏心悦目是乐趣,多得知识是乐趣,付出辛劳是乐趣,分享成果是乐趣,当然为心爱的东西献真情也是乐趣。
理解到这里,也就明白了“忧”和“泪”也是乐趣这一说法。
三、抓住关键,设计富有想象力的问题。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
抓住教材中那些含义深刻、表达精练的关键词句,设计出富有想象力的问题,既可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体会,又可以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
如在教《再见了,亲人》最后三节时,让学生想象:①当列车未开动时,站台上会是怎样的情景,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②当列车开动时,又会出现怎样的情景?③当列车开远了,假如你是一名志愿军战士,你的心情会怎样,会想些什么?学生通过联想,就能进一步感受到中朝人民之
间的深情厚谊了。
又如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看到一团烈火将邱少云整个包围住的画面,让学生根据画面中邱少云的目光、神情、动作展开想象:邱少云当时可能会想些什么?最大的愿望是什么?这样,不但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而且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自圆其说,深刻体会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顽强的革命意志。
当然,设计“聪明的问题”还有许多办法,但不可否认,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