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限理性”理论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
企业为什么活不过三年
企业为什么活不过三年根据全国工商联推出的第一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所公布的调研数据,国内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老化有人说投资是投人。
确实,投资3年内的企业,企业创始人的因素非常重要。
因为,他尚不具备完整的、有战斗力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是一门生意,做生意需要学徒,需要交学费。
但凡活过3年的企业,可能初步具备了一定的企业家精神。
企业越大,企业家精神和能力越强大。
游族网络创始人、最年轻的A股董事长林奇曾说:“创业初期,我们洞悉社会的能力不足往往会自我乐观;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却会自我感觉良好;我们不具备有价值的思想却会自以为是;我们没有强有力的凝聚力只会高举大棒;我们把握不了人性只求他人理解。
”但是,企业家精神也会老化。
企业活过30年,必须面对企业家精神的老化。
和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的传统企业主聊天,经常听到的口头禅是:“做实业很难”、“我们听不明白”、“让年轻人去做”、“我赚不了这钱”、“哪有那么容易?”、“永远赶不上国外”、“安全怎么保障”、“哪有这么好的事情?”……这是一种完全的负面心态。
对机会丧失敏感,没有探索的兴趣,任输服老。
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和冒险,企业家精神的老化,必然导致企业的步步自封和掉队死亡。
这样的企业,被时代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创业者内心浮躁现在很多创业者很浮躁,网络上充斥着太多一夜暴富的故事,那些或多或少的成功形象,很容易动摇一颗浮躁的心。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老实创业的人反而会觉得不安心,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在盘算做这件事能有多少利益,如果利益不够,则可能直接就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一心求快,反而就容易失败。
融资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有的创业者获得了融资之后,就感觉自己赚到钱了,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功人士,把融资成功当成事业成功,将创业前的务实精神抛之脑后,从而造成后面的业绩平平,投资人的钱如水分蒸发,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失败。
爱上产品,不注重销售渠道搭建有些老板的失败在于爱上自己的产品,认为自己的产品天下第一,世界领先,全球无敌,别人不买是他们没有眼光,老认为同行质量不行,然后自己盲目自大,认为自己销售不好只是运气不好。
解析企业如何走出徘徊不进的困境
解析企业如何走出徘徊不进的困境为什么企业越来越难做?为什么企业发展会遇到天花板?企业的极限在哪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时候,很多老板可能会有此一问。
很多企业家在咨询博商专家史永翔利润模式课程,问了一系列问题,其中深圳某位老总问提到:“为什么我的企业越来越难做?有什么办法才能走出现在的徘徊不前?”这个客户的问题是一个普遍问题。
每一个企业早晚都会遇到这个问题。
即使是百度和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也会在高速增长之后面临增长乏力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下为什么企业越来越难做?企业又该如何走出徘徊不前的困境?民营企业家在发展过程中会碰到四个增长的极限,也即是增长之坎:第一是市场的极限。
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市场,也就决定了企业规模能做多大。
为什么地产行业能有像万科这样年营业额到600亿的企业?因为地产行业是一个整体规模3万亿的产业。
为什么让我们眼花缭乱的影视业几乎没有利润超过一个亿的大公司?因为这个行业的整体规模在中国也就只有100亿左右。
换句话说,我们选择“地盘”的大小会影响我们生长的空间。
当企业在一个市场做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很难像以前那样大幅度增长了。
第二是组织的极限。
大部分企业的行业空间足够大,但我们自身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我们的用人机制等方面让我们要么纠缠在内部纷争,要么只能依赖老板一个人的能量和精力。
公司无法进一步发展可想而知。
很多企业长不大,是因为穿的“衣服”太小。
企业大了,“衣服”却没换,当然束缚企业的成长。
第三是模式的极限。
前两个问题解决了,但业务和竞争模式没有变化,企业就会逐渐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竞争态势,成本结构,资源价格,人才需求等外部和内部条件。
这也必然导致一个企业无法继续成长。
套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词,“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模式是不断思考和验证的结果,老板“思想”的大小也会像衣服大小一样支撑或束缚我们的发展。
第四个极限是价值观的极限。
一个人的道德贞操决定一个人能在事业上走多远。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理论分析
息, 提供给企业和外界有关人士使用。
人力资源会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 践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新学科, 7 其发展 人力资源会计包括社会人力资源会计和企业 过程大致经过了以下五个阶段:
人力资源会计 。 社会人力资源会计 是从社会的
1人力资源会计的产生阶段(90 96 、 16 —16
从而影 响帕累托 中 , 性化 的行 为方面 更为危险 , 个 需要 更 的要 求) 制度和 道德 ( , 职业 道德) 对上 市 用者对公 司价值的评价 , 公 司、 地方 政府 、 中介机 构 的行 为不能产 改进 的实现 ,这是典型的逆 向选择 问题 。 多的注意力 。
圈
《 合作经济与科技》 2 1 2月号上( 02年 总第 4 4 3 期)
上市公司 的管理层相 对于外 部信 息 容, 括行 为人 的态度 、 包 感情 、 值观念 、 价
诱发性事件 A, 制度和道德 ( 即上市公司、 使用者来说 ,拥有更多的关于公司现状、 满意度 、 励等 等, 鼓 属于舞弊 的行 为部 分, 地方政府、 中介机构三方) 生信念 B。 产 当 未来发展前景等私人信息或 内部信息 , 这 这些行为更容易被刻意掩饰起来 , 因而也 企业 的财务状 况恶化 ( 即未能满足证监会 种信 息的不对称 会直接 影响外 部信息使 更为危险 。该理论强 调在舞弊 风 险因素
A e理 论 B
、
产生进行程序 性分析, 对上市公司财务舞 尔合作发表 了《 歇斯底里研究》 弗洛伊德 ,
A C理论 是 由美 国临床心 理学家阿 弊 的行为结果这 一非理性 行为寻 找到政 著 名的“ 山理论 ” 就出现在 人们的面 B 冰 也
地方政府 、 上市公 司以及 中介 前。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中, 认为人 尔伯特 ・ 艾利斯创 建 的。AB C理论认 为, 府监管层 、 他 从而为减 的心理分为超我、 诱发 事件 A只是 引发 情绪和行 为结果 C 机构 的非程序性行 为理论行 为, 自我 、 本我三部分 , 我 超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作者:陈溟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第05期摘要:上市公司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公司资本结构不仅掌握着企业的运营效率,而且决定着企业的盈利和亏损。
本文首先介绍国内外资本结构理论的发展现状,然后从实际数据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近年来我国股市发展迅速,上市公司的重要作用凸显,而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公司的价值、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效率等也受其影响。
资本结构对于不同国家和不同企业也各不相同。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研究越来越深入,这就为公司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通过对公司资本结构研究,一方面能加强我门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进一步探讨,同时也能使上市公司更加繁荣,还能规范企业的融资行为,优化公司的治理结构,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概述国外一些国家研究公司资本结构比较早,1958年美国Modigliani和Miller两位经济学家在1958年提出Modigliani-Miller定理,该定理给出了企业的融资方式应该如何选择,才能使该公司资本结构达到最优。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是影响该公司价值的最重要因素,也就是说资本结构因素间接影响了公司的价值。
国外对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他们首先进行数据的收集,然后应用数理统计知识和相关软件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些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学派如Baxter、Crag、Taub和Taggart等,他们不仅仅为其他一些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还为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在金融界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金融寡头垄断下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以产品为依托的市场之间的竞争关系是由Brander 和Lewis两位学者利用博弈模型开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他们认为上市公司可以提高产品的产量来增强竞争力,通过增加公司债务比例,进一步使得公司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这样公司的竞争意识增强,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
上市公司影响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
2012年第8期/盈利能力包括盈利水平与盈利质量两个方面。
盈利水平强调企业获取收益的能力,而盈利质量则反映盈利的确认是否同时伴随相应的现金流入,只有伴随现金流入的盈利才具有较高质量。
那么,上市公司哪些内部因素会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呢?企业资本结构资本结构反映的是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即企业债务与股权的比例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偿债和再融资能力,决定着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更多的体现在其融资方式的多样性,其资本结构需在成本、风险、报酬之间进行权衡,尽可能降低综合资本成本和企业运营风险,提高盈利能力和企业价值。
最佳资本结构能使企业资本成本最低且企业价值最大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利益相关者积极性,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应当形成相互制衡的关系,过分偏重任何一种融资都会影响到公司经营的稳定和市场价值的提升。
从股权融资角度分析,企业所有者通过出售可接收的部分股权换取企业当期急需的发展资金,依靠资本市场迅速募集资金,带来充足稳定的现金流量。
同时股权融资没有固定的股利负担,股利的支付与否和支付多少视公司的经营需要而定,但分配股利的多少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企业形象,为了保证股价和中远期资金的稳定性,股利支付方案也是上市公司必须考虑的问题。
股权融资会降低股权所有者的持股比例,股权稀释可能带来收购或并购的风险,因此相关上市公司的股东需要拥有较强的明晰企业组织结构、整合企业资源的能力,部分大股东持股比例低的上市公司的股东会加大注入资产,以便保持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从债权融资角度分析,在利息费用固定的情况下,息税前利润的变动对每股收益变动的倍率影响很大。
主要表现在,当预期资产报酬率大于债务利率时,越负债利润越多,此时增加债权融资会使盈利水平提高,使股东的每股收益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而当预期资产报酬率小于债务利率时,越负债利润越少,增加负债将会使股东的每股收益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这时就需减少或停止债权融资,牺牲盈利以规避财务风险。
影响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最后 , 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管能力尚待加强。我 国利率尚未市场化 , 率制度过于僵化 , 汇 中央银 行市场化 调节 所需的债 券市场 、 币市场 尚需建设 , 货 对银行体系 、 证券 市场 、
【 摘要 】 上 市公 司可持续发展对促进 资本 市场健康稳定
象 , 上市公司带来极大 的系统风险 。我国上市公 司中 5%以 给 0
【 参考文献 】
上 的股权属 于国家股 ,国家股就与普 通国有资产 一样徒有虚 名, 也就是说 , 我国上市公 司的“ 大股 东” 假大股 东 ” “ 是“ ,大股 东” 所依附 的上市公 司的母公 司才是真正 的大股东 。由于上市 公 司的员工并未持有本公司的股 票 , 因而理论上大股东危害小 股东权益的现象在我国 已演变为员工危害股东权益 的现象。只 有真正建立起股东导向的公司治理模式 , 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上 市公司 的造假行为和危害股东权益的行为 , 也才有可能形成可 持续发展的企业制度环境 。目前 , 完善上市公 司治理 结构首先 要解决 上市公 司的独立性 问题 , 真正 落实人 员 、 务 、 财 资产 “ 三 分开” 减少关联 交易, 高业绩的可靠性。 , 提
星
资本金不充足 , 虽然有资本 充足 率的要求 , 现在 但是每家商业
银行都能够达到标准 。国内商业银行赢利能力差 , 与世界一流
银行 比有较大差距 , 总资产利润 率与资本收益率者 艮 尽管 低。 被 四大国有资产管 理公 司剥 离出去大量 的银 行不 良贷款 , 但 是国内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比 率仍然比较高 ,与世界 一流银行 ・
预、 调剂外汇 市场 的能 力 , 而不能说明 中国 的 ̄ ' f 短缺从根本 q E
上得到消除 。 5 国有企业改革 尚未完成 、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理论分析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理论分析谭金维2012-11-7 14:56:24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第2期上摘要: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将导致社会腐败、国有资产流失和经济资源的浪费。
本文主要阐述企业财务舞弊的ABC理论、有限性理论、契约理论、风险因子理论,以分析财务舞弊的成因,为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发生及其治理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财务舞弊,上市公司,成因分析财务舞弊就是单位利用不正当手段故意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其目的就是粉饰业绩、获取非法利益。
目前,西方国家对于舞弊理论从现有的理论来看,主要有四种研究理论,他们都是从舞弊成因的角度来思考的。
一、ABC理论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创建的。
ABC理论认为,诱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结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同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某种信念B所直接引起。
这种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用ABC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舞弊行为C是由诱发性事件A和信念B相结合而产生的结果。
利益驱动下的股权融资事件及拟融资公司恶劣的基本面情况是财务舞弊行为C的诱发性事件A,制度和道德(即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中介机构三方)产生信念B。
当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即未能满足证监会的要求),制度和道德(职业道德)对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中介机构的行为不能产生正确的引导和约束,舞弊财务报告行为就发生了。
二、有限性理论有限理性的概念最初是经济学家阿罗提出来的。
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即是有意识地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197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赫伯特·亚·西蒙在其著作《管理行为》一书中提出了有限理性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
企业“死亡漩涡”知多少(职场经验)
企业“死亡漩涡”知多少(职场经验)中国企业普遍短寿, 这种现象多数发生在中小企业身上, 但是从2004年底以来众多大企业甚至上市公司也快速步入了短寿行列, 其中德隆、健力宝等是主要的代表。
其实企业死亡是市场竞争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据统计日本90%以上新成立的企业也是在3年以内死亡的。
这个数字甚至可以映射到所有的经济发达国家。
同样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但是仔细分析可以发现, 中国企业的死亡线路与国外企业相比有着重大的区别, 其中价值贬值是关键。
死亡漩涡第一阶段:没有价值的价格战中国企业以酷爱价格战出名, 而价格战的根源基本上是以“模仿战略”及“成本战略”为前提的。
中国只要有赚钱的产品, 不出三个月就会出现模仿者, 模仿者的任务就是获取短期的利润, 对于产业的发展不承担任何责任。
笔者曾经接触一个叫“防磁贴”的产品, 这种产品在日本及韩国非常流行, 据说是用隐形飞机外表的材料制成。
这种东西应当是高科技产品, 在市场上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没等产品正式推广, 假冒产品抢先上市, 甚至被演义成一种迷信产品, 在磁片上印上菩萨、佛爷等各种形象, 宣称可以防磁保平安, 由于成本低廉, 价格战成为了首选的入市武器, 而真正防磁贴的生产企业, 由于无力进行如此庞大的消费者市场教育, 加之缺乏成本优势, 在模仿者的进攻下被迫退出市场。
而模仿品在没有真正的价值创造者托市的情况下, 也很快的销声匿迹。
与模仿战略相同, 低成本是造就另一个价格战的根源, 中国企业追逐成本优势到达了疯狂、偏执的程度, 中国众多企业的低成本来源于拖欠工资、不提供劳动保障以及恶劣的工作环境等不正当的手段, 沉迷于其中的企业除了赚钱, 根本就没有任何创造价值的能力与欲望, 从本质上分析, 这种低成本的发展方式, 更多的鼓励两眼向内、封闭式的剥削方式。
与此相反驰名企业更加注重, 两眼向外以客户价值增长为根本的扩张方式。
罗技鼠标作为世界第一品牌, 在中国有3800名员工, 其中有300人在罗技本部搞产品设计, 罗技鼠标出口大约是40美金, 其中本部8美金、供应商13美金、经销商15美金, 剩余4美金归中国地区的3500名员工。
我国当代民营企业成长乏力原因探析
我国当代民营企业成长乏力原因探析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不足3年,大多数民营企业在成长中显示出成长乏力。
通过透视民营企业家自身的素质和企业的管理制度以及民营企业内外部的发展环境,分析了制约民营企业健康并持续发展的原因。
标签:管理制度;发展战略;融资渠道日本《日经实业》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
在中国,国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企业平均寿命一般只有6.5~7年,而民营企业只有2.9年。
这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并进一步研究,为什么民营企业会如此经受不住成长的考验年少夭折,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探讨:1 民营企业成长的绊脚石——用做生意的方法来做企业《哈佛商业评论》高级编辑易学君曾经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做企业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不断的赚钱?还是为了向社会作贡献?不少企业家认为做企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的为股东谋取利益,但他们认为,作为企业家还应该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这看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却可以折射出很多问题。
1.1 企业家素质不高在我国,民营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很多的民营企业家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或是专门的管理培训,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养、法律意识及道德修养方面都存在不足,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者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甚至有少数民营企业主的产业与权钱分不开,一些投机钻营者利用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钻“政策的空子”,侵吞国有资产,从银行获得巨额贷款,再进行反复抵押融资操作,利用“滚雪球”的方式将巨额社会财富据为己有。
他们凭着某些方面“先天的优势”加上自己过人的胆识“创业兴家”,第一桶金挖到了,他们看到的就是这桶金带来的喜悦。
于是继续跑马圈地,上下逢迎,疏通关系,准备再利用“财务杠杆”获取更多的财富。
业大了,钱多了,泡沫也出现了,但企业家不怕,因为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们获取了他们这辈子花不完的钱,企业的存亡他们似乎并不在意,因为他们所拥有的关系资源足够可以让他们从重重债务中脱身,而带着无数桶金子去寻找另一个赚钱的机会。
中国家族企业凭什么做大做强
历史上流传中国家族企业的“三代消亡”论,即“一代创业,二代守业,三代衰亡”。
用“富不过三代”定式化中国家族企业不免有失偏颇,其实,世界上大多数不同类型的企业都在其创立后的20年内倒闭。
根据《家族企业》杂志,只有不到30%的家族企业能进入第二代,不到10%能进入第三代,而进入第四代的只有大约4%.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壮大、成熟的一般规律,一般是由较小的、古典式的家族企业,到企业家式的企业,再到经理式的企业。
这三个阶段,一个比一个进步,一个比一个成熟,一个比一个壮大,一个比一个层次更高。
企业家式的企业内部主要是依靠各职能部门的主管及其雇员间的私人合作,而不是依靠职业经理来保证,对各部门工作的评估和检查也很不系统。
而经理式的企业作为所有者和创业者的老板及其家族一直持有大部分股权,并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人事、财务、资源分配方面。
就我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现状,相当多数还是家族式企业,并不是发展到现代股份公司,或者是企业家式的企业。
企业只是在有的时候,才从供应、需要和技术创新中的长远变化出发,规划企业的成长。
而一位合伙人退休或去世,就重新结伙或解散。
如果儿子继承父亲的产业,他会寻找新的合伙人。
因此,中国的企业如果不能过渡到经理式的企业,就会存在散伙的可能。
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只能停留在企业家式的企业。
中国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短暂既有家族企业内部的原因,也有企业外部的原因。
前者主要指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后者主要指社会、经济与道德环境。
现实生活中,以家庭为单位的家庭公司、夫妻公司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历史久远。
而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经济,这些家庭主体要参加市场竞争,就必然受价值规律的调控,优胜劣汰就不可避免。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信贷条件越来越宽松,住房贷款、医疗贷款、汽车贷款、房屋装修贷款、教育贷款等贷款形式花样迭出,诱导着消费者不断地进行超前消费,而如此庞杂的银行贷款使家庭背负了巨大的债务压力,其生活的不安定性可想而知。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
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正文: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与预警在中国的股市中,上市公司是最受瞩目的企业,而财务危机则是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
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常常给股民和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同时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和信任度造成不小的影响。
所以,研究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和预警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成因上市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有很多种,一般可以分为市场因素、公司内部因素和监管因素三大类。
市场因素:市场的不景气是财务危机的主要诱因之一,而市场的不景气又与外部经济环境和行业竞争密不可分。
当经济形势不好时,市场需求下降,公司的销售额如何,资金流入就会减少,从而导致企业资金短缺,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和经营活动。
此外,行业的竞争也会对企业的经营造成不小的影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不断推出更新、更好用的产品才能更好地赢得市场。
但是,如果企业的经营能力不足,面对竞争的压力,就难以在市场上立足。
公司内部因素:企业自身经营管理不善也是导致财务危机的常见原因之一。
一些企业的决策者只考虑眼前利益,没有长远规划。
在许多情况下,他们在追求短期利润时,放弃了长期发展的机会。
例如,某些企业可能会低估成本,高估业绩,虚报销售额,用虚构业绩来瞒骗市场,达到挤占竞争对手份额的目的。
此外,一些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投资决策失误,导致虽然成功的投资收益很高,但亏损的风险也最大。
当企业陷入财务危机时,管理层往往不会及时采取合适的应对措施。
若企业管理层不能及时管控,或者不能有效地利用公司的资源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则会更加恶化局面,甚至导致公司破产。
监管因素:市场监管的失灵、原则不严明等问题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经常遇到的问题,国家和地方的监管机构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管理和监管缺乏强制力。
监管不到位会导致企业无法有效地规范自身行为,导致违规行为频出,从而引起市场恐慌,企业破产等情况。
二、预警机制预警机制是对市场风险进行掌控的必要步骤之一,它有助于发现潜在的财务危机,并采取及时合理的措施,防止危机的进一步扩大。
2024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模版(2篇)
2024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模版____年国企亏损原因总结在____年,国企亏损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宏观经济环境不稳定____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多个国家面临经济衰退的风险,国际贸易摩擦加剧。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国企在出口贸易方面受到了较大的压力。
客户订单减少、海外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导致国企的销售额大幅下滑,进而导致亏损。
二、内部管理不善一些国企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组织架构不合理、业务流程繁琐、人员配备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企业运营效率低下,成本控制不力,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腐败问题也严重侵蚀了一些国企的利益。
贪污、腐败现象导致企业经营不当、资源浪费,进一步加重了企业亏损的负担。
三、技术落后部分国企在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方面存在滞后的问题,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和竞争。
与此同时,技术领先的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进一步加大了国企面临的竞争压力。
这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从而获得了竞争优势。
而国企由于技术落后,无法跟上市场变化,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最终导致亏损。
四、行业调整和市场饱和____年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放缓,一些传统行业面临较大调整和市场饱和的问题。
例如,煤炭、钢铁和水泥等传统重工业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等问题,国企在这些行业的亏损情况较为突出。
此外,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国企也面临着市场饱和和价格竞争加剧的挑战,导致企业利润下降。
五、金融风险和债务压力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部分国企通过大规模借贷来扩大规模和增加投资。
然而,在经济增速放缓和市场调整的背景下,一些国企面临着巨大的债务压力。
高额的利息支付以及债务违约风险对国企的盈利能力构成了严重的制约。
在未来,要改变国企亏损的现状,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内部管理和提高企业效率。
通过优化组织架构、简化流程、提高人员素质等方式,提升国企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从有限理性透析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doc 9页)
从有限理性透析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doc 9页)从“有限理性”理论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摘要: 我国股票市场自其成立至今一直动荡不安,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存在着"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亏损,第四年ST, 第五年PT"的奇怪现象。
本文拟借助于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来分析阻碍上市公司成长的诱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有限理性; 成长; 诱因中图分类号: F276.6 文献标识码: A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listed companies'''' flourish less tha n three yearsGONG Li(East China Jiaotong Uni, Nanchang ,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Our stock market is always keeping unstable when i t set up. There is a strange phenomenon in the listed compani es''''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first year is excellent, the sec ond year is balanced, the third year is loss, the fourth year is ST, the fifth year is PT. This article plans to analyze the incenti ve in the way of listed companie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 he bounded rationality theory and find the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Keywords: Bounded Rationality; Growth; Incentive我国证券市场自其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会计实务: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
上市公司财务困境的成因财务困境(Financialdistress)又称为财务危机,其最为严重的情况就是破产。
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上市公司中陷入财务困境的企业也不断增多。
究其原因,国家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会计准则的变更等客观原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业绩,但根本原因还是企业自身的问题。
一、经营管理上的失误1、“穿新鞋,走老路”。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经营理念比较落后,计划经济的思想还根深蒂固。
他们并没有改变计划经济的“等、靠、要”思想,经营机制没有根本转变,也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管理仍是老套路,政企不分,权责不清,机构臃肿,效率低下,最终陷入亏损的万丈深渊。
2、主业萎缩。
企业多元化经营并不是意味着没有中心和主导产品。
而T族(ST、PT)公司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主业萎缩成为该类企业的一个普遍现象。
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也没有通过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市场占有率等手段,来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只是依靠委托理财等非经营性收益度日。
一般而言,非经营性收益大多只是企业或者政府的偶然性行为,很难可持续发展。
3、盲目投资。
不少财务困境公司在投资之前,并没有经过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就是项目盲目上马,投资方案实施后,不仅没有给公司创造效益反而带来负面影响。
4、大量举债,偿债风险过高。
研究一下T族公司的材料,我们不难发现很多PT 公司上市之初就已种下了祸根:大量举债投资,投资战线过长。
由于投资的企业大多经营不善,使这些企业步入了没钱还债,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的恶性循环。
巨额的债务、很低的经营能力和艰难的融资渠道的共同作用,必然使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恶劣,最终走向破产。
5、“三费”过高,资金匮乏。
很多企业“三费”居高不下,运营成本之高,已经达到了企业无法支撑的地步。
这些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应酬过多,缺乏资金控制和资金管理意识,放任自流,导致企业陷入困境。
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思考.doc
上市公司可持续开展的理性思考面临的最大难题我国上市公司业绩缺乏稳定性和成长性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既有企业方面的内因,也有经济环境方面的外因。
但内因是最关键的,是起决定性的因素。
总括起来,以下三个因素是最普遍的因素:第一,缺乏核心能力,产业时企业随之。
当我国经济由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以后,大局部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竞争加剧、利润率下降的态势,许多原来高成长、高盈利的产业已转入低增长、低利润甚至出现行业性亏损的不良态势或者沦为产业。
随着传统产业环境的急剧变化、甚至,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不得不滞留在产业中忍受煎熬,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面临着生存危机。
从xx年上市公司业绩预亏和预警的行业分布可以看出产业的程度。
到2月底沪深两市共有229家企业进行了业绩预亏和预警,其中家电行业主要是彩电行业共有15家,占第一位;化纤纺织行业有12家,占第二位;商业有10家,居第三;摩托车和自行车行业的公司几乎全部亏损。
如因产业的,家电、摩托车、彩管、百货、化肥农药、日用轻工、普通机械和仪表制造等行业的大局部上市公司已陷入亏损的深渊。
百货行业的大局部上市企业已是城头更换了大王旗,残存的小局部企业也岌岌可危,队伍是越来越小。
由于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资源优化配置功能未能建立,大量没有开展前景的产业类企业到股市上市融资;或者由于产业本身而企业又没有能力克服产业生命周期的约束,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随产业而。
因而,产业转型是很大局部上市公司不得不面对的困难选择,也是我国股市开展中的一大难题。
根据作者的实证研究得到结论,自行车、摩托车、农用车等低技术含量的交通设备制造业,彩电制造和显象管制造业,白酒酿制业,纺织化纤及纺织机械制造业,轻工制造等发生了明显的,其中的大局部产业已经转化为产业,行业内大多数企业长期持续亏损,并有可能是全行业性亏损。
我们只要对这些产业中的上市公司近几年来的业绩和股价变化稍加回忆就不难发现产业的轨迹。
通过对这些产业类上市公司的开展史分析,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面对产业资本支持不是万能的。
从组织角度分析中国企业为什么“富不过三代”
从组织角度分析中国企业为什么“富不过三代”【摘要】古人说“富不过三代”,为什么中国企业“富不过三代”?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这一主题的研究成果甚丰。
但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从组织角度分析更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本论文以家族企业为例,分析其“富不过三代”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一些使家族企业长青、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富不过三代;中国家族企业;组织结构;人员配备;权力分配一、中国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一)家族企业组织结构分析我国家族关系中的亲缘等级结构,是一个以长辈为核心,随亲缘关系的远近程度逐步向外扩展的同心圆结构。
家族亲缘关系结构决定了家族企业的组织结构,在家庭企业中总经理往往由家族的长辈担任,或者是长辈对已建立的家族企业的总经理具有约束力,又或是创业者为了建立其在家族企业中的权威往往需要借助家族中长辈的威望来形成自己在家族企业中的威望。
家族企业的分工往往是根据家庭中的亲缘关系进行,与企业核心管理者的关系越近,其担任的管理角色更重要,从而形成了与家族亲缘关系相一致的管理级别关系。
这种层次的划分在家族企业经营之初尤为明显,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地转变,但其基本结构依然存在于企业内部,大多数家族核心人员都是企业的核心领导人员。
(二)家族企业组织结构的弊端每位家族成员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企业发展初期,家族成员很容易相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成员之间的个性将是家族企业矛盾冲突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族成员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不仅会导致家族企业的矛盾,而且还会引起家庭成员的矛盾,这种矛盾会在家庭生活中进步的加强,有时甚至是不可调和的。
在家族规则不能或难以抑制家族成员的违规行为时,家族企业会比其他组织更加无效。
家族中的长辈在家族企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果长辈不是一个能正确处理家族关系的人,他就难以通过家规等传统方式及时的惩戒违规行为和内讧行为,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矛盾,形成更大的损害。
二、中国家族企业的人员配备(一)人员雇佣――内外有别家族企业重要的岗位基本上由家族成员担任,往往对外人不信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有限理性”理论透析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摘要: 我国股票市场自其成立至今一直动荡不安,我国的上市公司也存在着”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亏损,第四年ST, 第五年PT”的奇怪现象。
本文拟借助于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来分析阻碍上市公司成长的诱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 有限理性; 成长; 诱因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Analyzing the reasons of listed panies’flourish less than three yearsGONG Li(East China Jiaotong Uni, Nanchang , Jiangxi ,330013 )Abstract: Our stock market is always keeping unstable when i t set up. There is a strangephenomenon in the listed panies’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first year is excellent,the second year is balanced, the third year is loss, the fourth year is ST, the fifth year isPT. This article plans to analyze the incentive in the wa y of listed panies’development, in terms of the bounded rationality theory and find the solution to theproblems.Keywords: Bounded Rationality; Growth; Incentive我国证券市场自其成立至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了。
纵观其发展历程,我国证券市场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稳定性。
据调查,在从1992年开始的5个年度新上市的公司中,几乎所有的都实现了上市当年利润超过上市之前。
然而,从上市后第2个年度开始,能够继续保持利润增长的比重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出现了中国股市上的一种奇特现象:第一年绩优,第二年绩平,第三年亏损,第四年ST, 第五年PT。
典型的如粤金曼、金田A、凯地丝绸等。
中国股市之所以会出现许多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现象,当然是多种原因促成的结果,有自身经营不善所致,但不可避免地也有外部环境的驱使。
本文拟借助于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分析阻碍上市公司成长的诱因,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有限理性”理论简介有限理性是由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教授赫伯特·亚·西蒙(Herbert·A·Simon )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
西蒙教授对于经济组织内的决策程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决策问题的独特见解,其有关决策程序的基本理论被公认为是关于公司实际决策的新观点。
在其《管理行为》一书中,他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状态,即人是有限理性的。
同时,他还明确区分了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
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或者说行为过程符合规范的标准,则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
结果理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和限定范围内,当行为能够达到预定的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行为的结果理性取决于某项行为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或预定目标的完成状况,而不管其行为过程如何。
西蒙教授的"有限理性"理论是在松动完全理性的假设前提之下产生出来的。
程序理性和结果理性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着眼点不同。
程序理性强调的是行为过程的理性,而不只是注重结果本身,结果总是一定行为过程的结果,世上没有无因之果,只要保证了行为程序的理性,结果自然是可以接受的;而结果理性则强调结果对预定目标的符合程度,而不在意产生这一结果的行为程序。
西蒙教授认为,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人们由于无法准确地认识和预测未来,从而无法按照结果理性的方式采取行动,只能依靠某一理性的程序来减少不确定性。
也就是说,应该注重程序理性。
因此,在人是"有限理性"的前提下,我们应以程序理性代替结果理性来进行经济学研究,加强对行为过程的考核、控制。
只要程序合理、过程规范,结果理性自是程序理性的必然结果,而不应刻意追求结果理性、倒置本末。
二、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诱因理论分析我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出现的”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现象,其原因是很复杂的。
许多分析者往往比较注重对内因的分析,如上市公司缺乏核心竞争能力、盲目投资陷入多元化陷阱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等等,都是导致成长能力差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内因是影响成长的关键,但外因同样也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文将借助于经济学的有限理性来对影响成长的诱因做一下分析。
(一)上市资格准入制度和配股资格权限。
在对公司上市资格的准入制度上,存在两种不同的思路,一是注册制,二是核准制。
核准制与注册制的主要不同在于:在核准制下,由政府出面制定较之一般的公司法更高的进入标准,并依据这一较高的标准逐个审批意欲进入市场者的申请;而在注册制下,意欲进入市场者只需要按照一般公司法的要求向证券监管部门注册登记即可,但政府对于事后的欺诈行为仍将进行惩戒。
我国在对上市公司资格的审核上,实行的是严格的审核制,只要上市公司达到审核标准,则批准上市,而对于公司在申请上市时由于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而采取的各种寻租行为却没有考虑,这就为上市公司今后的发展埋下了隐患。
公司上市的目的是为了发行股票融资,当公司上市后再配股融资时,按照要求,其配股资格必须达到连续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0%以上。
许多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该配股资格,不得不采取一切方法包括利润操纵手段来满足这一要求。
在经过包装或粉饰情况下表现出的公司业绩当然只能使公司暂时披上华丽的外衣,纸终究包不住火,上市公司必然不会有较好的成长性,终有一天败絮会暴露在公众的面前。
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结果状态的偏爱,而忽视了产生这一结果的过程。
在审核公司配? 勺矢袷保喙懿棵虐炎⒁饬燃性诰蛔什找媛?0%这一配股生命线上,而并不十分重视达到这一生命线的程序或过程,这就使得不少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净资产收益率10%的”结果状态”,不得不以牺牲”程序理性”去尽力迎合评价者对”结果理性”的要求,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不合理的关联交易、非货币性交易以及”金蝉脱壳”、资产剥离等种种会计信息造假行为,从而使公司的成长性受到严重威胁。
(二)业绩评价的误导。
长期以来,我们对业绩的考核评价主要局限在财务性指标上,或是根据对内的预算或利润差异分析报告进行利润差异分析。
这种财务性指标业绩评价方法,只注重取得的财务性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的标准,是否比前期有进步,而不去探求财务数据背后的真正根源,忽略了对经营质量的分析。
如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的由几大类指标组成的《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规则》主要侧重于对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考核,而不问产生这一结果的程序或过程是否合理。
投资者在选择股票时通过公司的利润增长或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来判断公司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而忽视了对其利润增长的深层原因分析。
业绩评价对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在业绩评价中,过分倚重于当期的财务性业绩评价指标势必会导致目标利益的短期化,诱使投机行为的发生,以损害长期业绩的成长来换取暂时优秀的业绩。
从西蒙教授的有限理性理论来看,为了达到满意的业绩评价结果,即在”结果理性”的驱使下,可能会采取各种措施来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取悦于评价者。
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我们只注重于”结果理性”,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利润、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性评价指标上,而较少运用和分析一些相关的非财务性指标;只强调”最后做的结果如何”,”是否达到了既定目标”等,而不问是通过什么程序或采取哪些过程来达到这种结果的,才导致公司利益的短期化,而不去追求公司的长远发展。
(三)委托-代理制度下经理人的理性选择。
按照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市场经济的参与者都是”逐利的理性经济人”,作为受托者的经理人同样也不例外。
他们对外提供信息的行为主要取决于该种行为所提供的信息的经济后果。
这种经济后果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采取行动时的制度所决定的。
即作为一个理性经济人,他总是会向外提供对其自身更有利的信息。
按照现代公司理论,出资者(股东)与经营者(经理)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要求代理人要忠实地服务自己。
但是,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条件下代理人会违背委托人的利益而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这就需要采取某种激励制度降低这种”道德风险”。
但是目前的激励制度并不完善,并没有将经理人的利益与的长期发展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经理人仍可能选择易于表现自己成绩的短期投资项目,而舍弃投资效益较好但收效时间长的投资项目,从而不利于的长远发展。
也就是说,目前的激励制度,即经济学上的”结果理性”对的经理人起到了误导作用。
综上所述可知,我国上市公司”富不过三年”的原因,除了其本身经营不善的内因以外,公司上市资格准入制度和配股资格权限、业绩评价的误导以及委托-代理制度下对经理人的不合理的激励制度都是导致公司不能持续成长的诱因。
因此分析上市公司”短命”的原因,不仅要从公司经营本身着手,还应该致力于外部的诱导因素以及经理人合理的激励制度的建设,改变以往只重视考察其”结果”状况而不考察形成结果的程序或过程的做法,消除影响不健康成长的诱因。
正是由于在实际工作中,评价者只注重其"结果"状态的外在表象,即西蒙教授所说的"结果理性",而忽视了整个程序或过程的规范,这就使得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得不牺牲”程序理性”的要求,去追求”结果理性”以符合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
于是,在与业绩的评价者,即有关管理部门的相互博弈过程中,管理当局逐渐地偏向于满足业绩评价者(有关管理部门)的要求,注重一定期间终结状态的结果指标,忽视了对成长整个过程的"程序理性"控制,导致了成长的短期化,出现了所谓的”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通过对影响成长的诱因的分析,我们知道其关键在于对”结果理性”的预期,即管理当局在”结果理性”的驱使下,可能为达到某一结果而不惜牺牲的长远发展。
因此,解决这一诱因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合理的结果预期,或是变”结果理性”为”程序理性”。
在评价时,不但要评价其结果,更要分析达到这一结果的程序或过程,即追求程序的规范化。
只要程序规范了,其结果也必然是”理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