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 课题3 水的组成
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第4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一. 教材分析《2017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是本册的一个重点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同时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知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掌握水的组成的验证方法。
3.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的理解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滴定管等。
2.实验药品:氢氧化钠、硫酸、水等。
3.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水的性质、水的状态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和实验现象,呈现水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过程。
3.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组成的实验,如电解水实验,使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深入理解水的组成。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 巩固(1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水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利用实例,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使学生明白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6.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的组成和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5.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运用PPT、视频、动画等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判断题: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2.选择题:电解水实验中,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A.氢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3.填空题:水在____℃时结冰,在____℃时沸腾。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这一环节,我会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首先,强调水的组成,即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其次,回顾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再次,提及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水的三态变化:讲解水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联系生活实际,解释相关现象。
(4)硬水与软水:介绍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讲解硬水软化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水分子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4.课后作业:布置与水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活动:鼓励学生搜集与水相关的资料,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九年级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类、化学用语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水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水分子的微观结构及其化学反应的本质理解不够深入。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好奇心,但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可能相对较弱。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主动探பைடு நூலகம்水的组成及与之相关的化学现象。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3.运用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整理和梳理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信息整理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反思与评价: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案例亮点突出,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教育的互动性和人性化。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思与评价,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能力发展,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水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如水的循环、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思考。
2.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的结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互动式教学:本节课通过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的组成》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水的组成和水的性质。
本章通过介绍水的组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分子结构,以及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水的化学性质和水的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对原子和分子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水的组成和水分子结构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组成,掌握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
2.了解水分子的结构,能描述水分子的组成元素。
3.能通过实验观察水的性质,并理解其原因。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和分子结构的理解。
2.水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操作和观察。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和分子的基本概念,然后提问:“我们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呢?”让学生思考水的组成。
呈现(10分钟)使用PPT课件呈现水的组成的知识,介绍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知识,并呈现水分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水分子的组成。
操练(15分钟)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加深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理解。
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水的组成和性质,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组成和性质与其他物质的关系,如二氧化碳、硫酸等,并进行小组讨论。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水的组成和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1.教师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解释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引导学生理解水分子的结构。
2.介绍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实验观察的重点,如电极反应、气体的产生等。
3.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电解水实验中物质的变化,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守恒。
4.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水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1.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浓厚,善于观察实验现象,但可能缺乏对实验结果的深度分析和思考。
2.学生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但在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技能有待提高。
3.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一定了解,但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环保、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话题较为敏感,有利于培养其社会责任感。
(5)课堂总结:总结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原理,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6)课后作业:布置与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相关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水相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水的组成。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实验方法验证理论知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在小组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提高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水的组成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水的组成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水的组成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随堂练习中的问题。
13. 水的凝结:水蒸气在遇冷时转化为液态水,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14. 水的渗透: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这个过程称为渗透。
15. 水的离子化:水能够电离出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呈中性。
16. 水的pH值:水的pH值约为7,表示水的酸碱度。
17. 水的硬度: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时,称为硬水;硬水对生活和工业用水不利,可以通过软化处理降低硬度。
首先,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和挑战,及时提供帮助和指导。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辅导时间,让学生可以随时向我提问和寻求帮助。
其次,我将采用更多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例如,我将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梳理
1. 电解水实验现象: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
2. 水的组成元素: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3. 分子、原子、离子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在一起的粒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分子。
4. 水的电解过程: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反应式为2H₂O → 2H₂↑ + O₂↑。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水的组成这一课题时,学生可能对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现象理解不够深入,对水分子的构成和水的电解过程有一定的困惑。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实验现象的观察有一定的担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这些困难和挑战,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原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教案一. 教材分析《课题3 水的组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分子、原子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实验现象和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水的组成,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等。
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子、原子等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介绍水的组成,展示实验现象,让学生观察和思考。
3.操练(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数据。
4.巩固(15分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理解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5.拓展(10分钟)介绍水的净化和软硬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水的组成及其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各环节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呈现15分钟,操练20分钟,巩固15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2.问题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了与课题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通过问题导向的方式,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提出问题:“电解水时,为什么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比例是2: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小组合作
1.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
5.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性质和电解实验的原理。通过反思与评价的过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学生的自我提升和持续发展。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其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是该册的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水的组成及其相关性质,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简要介绍水的电解实验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为讲授新知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水的化学式H2O,让学生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教学设计一、课题内容本节选自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三水的组成。
二、课型实验探究课.三、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水的组成这节课的目标设定为认识水的组成,根据实验现象推断水的组成。
因此,从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重点应该让学生通过检验确定两种气体,以及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的观点,清晰的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首先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明确水的组成,之后再通过验证实验的方式进行活动探究,并设计了具体的实验问题供学生填写。
而在水分子化学式的确定部分。
最后,教材简要的说明也可以通过氢气的燃烧证明水的组成。
通过分析,我认为应该将本节课的重点放在水分解产物的检验,以及水的元素组成的推理上,同时,我大胆的在本节课中引导鼓励学生从分解水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水的组成。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对实验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设计实验的思路以及具体的实验方法,因此需要教师的有意培养。
而且学生在由实验现象提升到实验结论这一部分存在较大的问题,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
而在水分解的微观过程中,学生缺乏对微观世界的感知与认识,通过动画及图片的设置,可以增强他们进行多视角的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
五、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认识水的组成。
(3)能结合分子、原子的知识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水分子的微观构成,得出水的化学式。
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探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2)通过电解水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
(3)借助多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动画和图片,培养学生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客观事物,爱护自然资源的情趣。
逐步建立认识人类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精神。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巩固反应原理的理解。
2.针对难点的突破:
-采用模型教具或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水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电子转移过程。
-在电解水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和操作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安全、正确地进行实验。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注重情感教育,通过讲解水的珍贵性和环保意义,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的图片,如河流、湖泊、雨滴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存在形式及其重要性。
-提问:“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水是如何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水的探究兴趣。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纠正错误观念,巩固正确知识。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实验现象。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水的组成填空题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4.教学评价: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实验操作、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
-定期进行检测,如小测验、单元测试,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反思能力。
5.教学策略:
-采用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4.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4.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勇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我国科技创新培养后备力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水的组成和性质产生浓厚兴趣,但可能对水的微观结构和电解过程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污染的严重后果,激发他们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4.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计以下教学支持:
-提供不同难度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设立学习小组,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共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定期进行学习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调整教学策略。
5.教学评价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培养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习积极性。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养成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良好习惯。
5.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激发他们保护水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水分子的组成和结构,尤其是水分子之间的氢键作用。
2.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和操作,能够正确解释实验现象。
3.建立水在自然界中循环的科学观念,理解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的必要性。
2.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分享学习心得,提升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2.实践作业:
-设计一个关于节约用水的家庭小实验或调查,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水的珍贵,提高环保意识。
-拍摄一段小视频或制作PPT,分享自己在家庭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表达能力。
1.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水的组成及其相关知识。
2.强化实验操作和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针对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理解不足的问题,设计生动有趣的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该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4.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的掌握。
-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教学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及时纠正和讲解。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困惑。
-教师解答疑问,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பைடு நூலகம்意图: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认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等知识点的掌握,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四单元课题3后的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确保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a.利用多媒体展示水分子结构,讲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b.结合课本,讲解电解水实验的原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c.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电解水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课堂讨论:
a.组织学生分享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上的课后习题,特别是关于电解水实验的相关题目,巩固对水的组成及电解过程的掌握。
-写出水的电解方程式,并解释电解过程中氢气和氧气的生成。
-描述电解水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并撰写一篇短文,探讨水的组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水的净化、水的三态变化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以及电解水实验的基本原理。
2.正确操作电解水实验,观察并准确记录实验现象。
3.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水相关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引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如烧水、结冰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性质,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水的组成。
2.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3.通过学习水的组成,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本章节以“水的组成”为核心内容,通过电解水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水的化学组成,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水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
水的组成教学设计(通用6篇)水的组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并区分单质和化合物。
过程与方法1.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2.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的定义。
教学工具直流电源、水电解器、电解用水、火柴条、酒精灯、小试管。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前面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对,是水。
从太空上观察。
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星球,这种蔚蓝色物质是什么呢?对,是水。
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积的约,所以有人戏称地球为“水球”。
水与生物关系非常密切,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水。
水是生命的孕育和维系必需物质;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水力发电利用的是水,水还能为人类提供水运的航道和宜人的环境。
那么,你对水的组成、水的净化、水资源等知识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单元将引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首先,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
二、推进新课师:古人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金、木、水、火、土)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息。
因此他们认为水不可以继续分解,水到底能不能分解呢?(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演示实验4-25]水的电解实验教师先进行演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图中所示进行水的电解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
[提示](1)提示学生观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有何差异。
(2)可加入少量硫酸或氢氧化钠增强水的导电性。
[现象](1)通电后,正负电极上都出现气泡,即产生气体,气体都是无色的。
(2)一段时间后,试管1和试管2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5.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和电解水实验的动态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水资源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推理,从而得出水的组成和电解水的过程。
教学设想:
1.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教师将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动画和图片形式展示水分子的结构和电解水实验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b.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实验操作,相互监督,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
c.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和探究,逐步深入理解水的组成和电解水实验的原理。
2.教学过程设想:
a.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水现象,如冰的融化、水的沸腾等,引发学生对水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新课讲解:详细讲解水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以及电解水实验的原理,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在新课导入阶段,我将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与水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通过展示水烧开时冒出的蒸汽、冰块融化成水等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
-水有哪些不同的存在形态?
-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为什么水在常温常压下是液态?
3.学生思考与讨论:
让学生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思考问题。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确保学生能顺利完成课题。
2.组织小组汇报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如水的组成、电解水实验等,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篇关于水的组成的小论文。
2.培养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力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水的电解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水的组成。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了系列问题,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为什么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如何验证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学会使用化学式表示水的组成,能正确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水的电解实验原理,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比例,理解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水的组成,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讲解,引导学生探究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水的组成。
3.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2.实践探究,突破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电解水实验,引导他们观察实验现象,如气泡的产生、气体的收集等,并分析实验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操作错误进行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
3.分层教学,设置不同难度的思考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水的组成”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他们对水的存在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水的微观组成及其化学性质的认识尚浅。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具备观察和操作实验的能力。然而,对于电解水等抽象的化学概念,学生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此外,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知识运用方面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水的组成”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后的习题,重点是对水的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的理解和应用。
-撰写一篇关于“水的奇妙之旅”的科普小文章,要求不少于500字,内容需涉及水的不同状态、化学组成、电解水实验等知识点。
2.实践作业:
课题3水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的存在形式,如液态、固态、气态,并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换过程及其条件。
2.掌握水的化学组成,理解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并能书写水的化学式H2O。
3.掌握电解水实验的基本步骤,了解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理解电解水的过程是水分解为氢和氧的过程。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水的化学组成及分子结构,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及其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课题3水的组成》
教学设计
湖北省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玲莉
人教社2012年版9年级化学教材将初中学生非常熟悉的水作为研究物质元素组成以及分子构成的第一个物质,既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本课题将以水的电解为中心,通过探究实验,先引导学生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结论;再通过化学变化进入微观,分析水分子的构成。
电解水实验中,电解器上分别与正极、负极相连的两支玻璃管内生成气体体积比达到1:2耗时较长,利用该段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边观察边对产生气体的成分进行分析,并设计检验的方法,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认识水的组成,体会“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结论分析”的一般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感受分类的思想方法在化学中的运用。
3.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水分解产物的质量比,体会定量研究对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作用。
4. 通过水分子分解的模拟动画和学生游戏活动,从微观的角度认识水的构成,认识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未增减。
5. 通过了解普利斯特里、拉瓦锡研究水的组成的史实,认识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严谨求实、勇于创新等是推动科学进步的重要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水的组成;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水分解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等不变
三、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实验、分析讨论
四、实验用品:霍夫曼电解器、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
氢气、水、硫酸钠(氢氧化钠)
五、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演示实验]氢气在空气里燃烧
对于该实验,同学们能得到什么结论?由
此我们对水的组成有何猜想呢?水是有
氢气和氧气组成的吗?理由是什么?
观察实验,得到结论
并做出推测:氢气燃
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用氢气燃烧实
验引起质疑
2012年湖北省初中化学教学设计参评教案
的,水分子中可能有氢原子、氧原子
提出问题18世纪以后,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这个问
题。
请大家自学教材p81:水的组成揭秘,
看看科学家们经历了哪些认识过程。
学生自学教材
了解科学家分
析问题的角度
实验探究水的组成下面我们也来做一个相反的实验,看看水
分解能得到什么物质。
介绍霍夫曼电解器,提出探究任务,指导
学生实验。
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发现问题
组织讨论:连接在电源正负极上的玻璃管
内都有气泡生成,说明什么问题?气体的
成分相同吗?猜测的依据是什么?如何
验证猜测?
[投影]验证步骤:切断装置中的电源,
用燃着的木条分别在两个玻璃管尖嘴口
检验电解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并记录现
象。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可能发生了化学反
应,两支玻璃管内生
成气体的体积不同;
成分可能分别是氧气
和氢气;氧气可助燃,
氢气可燃。
明确实验步骤。
培养学生验证
猜想的意识,
寻找方法验证
自己的猜测。
指导学生做验证气体的实验。
组织交流
分组实验,收集证据。
[总结]我们验证了正负极的气体分别是
氧气和氢气。
水→氢气+氧气
(H2O)(H2)(O2)
明确电解水发生了化
学变化。
为为突破难点
和单质、化合
物概念教学以
及书写化学方
程式奠定基
础。
水的组成分析[提问]1.电解水反应与水的组成有什么关
系呢?
2.电解器正极、负极玻璃管内气体的体积
比为1:2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元素没有改变,原
子的种类是否改变?原子的组合方式是
否发生改变呢?
通过讨论,形成正确
的认识
让学生充分发
表看法,在阐
述自己所思考
的同时,实现
与他人的交
流。
[投影]水分子分解示意图
[游戏]选六位学生模拟电解水的微观过
程。
观察、思考
体验化学反应
中原子重新组
合成新分子的
微观过程
认识单质、化合物、氧化物[提出任务]在化学课中,我们学过了很多
种物质:水(H2O)、氢气(H2)、氧气
(O2)、高锰酸钾(KMnO4)、氮气(N2)
等,如果要你给这些物质分类,你会怎么
分呢,分类的依据又是什么?请以小组为
单位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讲解: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了
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今天我们又对纯
小组讨论,对物质进
行分类。
1.是否由一种元素组
成。
2.是否含有氧元素
学习单质、化合物、
氧化物的概念
通过化学式引
导学生根据物
质的元素组成
进行分类,体
验分类的思想
净物进一步分类:单质、化合物。
在化合物里我们还找到一类特殊的物质:氧化物。
板书概念。
巩固练习今天我们学习了水的组成,还学会根据物
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
下面有一组物
质,请大家给他们分个类。
投影检测题。
学生答题
学会用概念解
决实际问题,
巩固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谈收获
通过总结升华
情感态度价值
观
作业教材p82练习与应用
板书设计: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探究水的组成
实验现象:
(1)正、负极都有气泡产生,体积比约为1:2
(2)正极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O2负极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H2
结论:
(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
水→氢气+氧气(分解反应)
(H2O)(H2)(O2)
(2)水是由氢(H)、氧(O)两种元素组成的。
(3)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二、物质的简单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