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探究、交流,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遵循从实际出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并掌握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呈现卫星运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难点: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呈现卫星运行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
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启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卫星运行图、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卫星运行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卫星运行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卫星运行的速度、时间和路程。
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呈现一组卫星运行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卫星运行时间;2.了解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3.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4.学会使用计算工具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准备:1.计算机和投影仪;2.白板和白板笔;3.教学练习题。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知识Step 2: 呈现知识使用投影仪将卫星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并简要介绍卫星的特点和运行原理。
解释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在地球上设置接收器和发射器,通过卫星中继信号进行通信。
Step 3: 讲解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a.运行时间的定义:卫星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小时或分钟。
b.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运行时间=距离/速度。
c.解释速度的概念:速度=距离/时间。
提醒学生们注意单位的转换。
Step 4: 实际操作学生们在电脑上打开计算工具,并与老师一起完成一些实际计算。
教师将几个计算例子展示给学生,如何根据卫星的速度和距离计算出运行时间。
Step 5: 引导学生练习老师给学生分发练习题,让他们以小组形式完成计算。
检查答案,并与学生们讨论和反馈。
Step 6: 拓展知识让学生尝试使用手机或电脑上的在线计算工具,来计算不同距离和速度下的卫星运行时间。
鼓励学生们自主学习和探索。
Step 7: 总结和小结请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点,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
课堂上通过问题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形式,检查学生们对这一话题的理解程度。
Step 8: 课后拓展布置作业:让学生自行寻找关于卫星运行时间的案例,并计算出运行时间。
鼓励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
Step 9: 课堂总结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
引导学生反思课堂所学的知识,与同学进行分享。
思考题:你认为卫星运行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3.1《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
3.1《卫星运行时间》- 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时间单位进行计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3. 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 教学难点:时间单位换算,计算过程中的数据处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发射的卫星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卫星的运行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规律。
(2)通过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的时间单位换算问题。
3. 实践应用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 课后作业布置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价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卫星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了解卫星运行时间。
2. 教学用具:计算器、时间单位换算表等。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资料和实例,供学生参考。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进度。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计时能力和时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观念和计时能力,他们对时间和时刻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计时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例材料,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讲解和演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你知道卫星运行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引发他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实物展示,呈现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可以进行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明白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计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时间的相关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掌握时间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的理解和区分。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资源。
2.相关的时间计算工具。
3.教学卡片或者挂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呈现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时间和时刻的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的内容。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解决一些复杂的时间计算问题,进一步巩固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授课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的时间来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来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速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和运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计算可能会感到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和速度的关系,掌握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运行距离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2.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同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等。
2.准备计算器等辅助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卫星运行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的数据,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发现时间和速度的关系,以及如何利用时间和速度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计算练习,每组选取一个卫星运行的数据,利用时间和速度的关系计算物体的运行距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时间的计算和转换。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学习时间的加减法,理解24时计时法,以及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时间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时间计算能力。
但是他们对于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中的时间计算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他们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提高时间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24时计时法,学会将普通计时法转换为24时计时法。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时间计算的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时间计算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时间计算实例,制作PPT,准备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本课内容,了解时间计算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卫星发射的时间计算,引起学生对时间计算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卫星发射需要计算什么时间吗?引导学生思考时间计算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时间计算的相关知识,讲解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让学生在视觉上对时间计算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实例,让学生进行时间计算练习。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2)利用数学方法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意识;(3)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卫星的定义;(2)卫星运行的轨道;(3)卫星运行的周期。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的推导;(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的掌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1)卫星运行相关图片和视频;(2)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
2. 教学环境:(1)多媒体教室;(2)网络连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2)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运行的吗?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2.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1)介绍卫星的定义;(2)讲解卫星运行的轨道;(3)解释卫星运行的周期。
3.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1)介绍卫星运行时间的定义;(2)推导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3)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步骤。
4. 实践操作:(1)利用卫星运行时间计算软件或工具,进行实际计算;(2)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方法和步骤;(2)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6. 作业布置:(1)巩固卫星运行基本概念;(2)练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学会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通过分析教材内容,我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二. 学情分析在教学之前,我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时间和时刻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时间单位如小时、分钟、秒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于时间和时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
2.让学生学会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以及如何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
五.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时间和时刻的概念,理解时间和时刻的区别。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时间和时刻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概念,掌握用时间来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为了顺利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以下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制作了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文字、图片、动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实际问题:准备了几个与时间和时刻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利用数学模型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2. 卫星运行的时间计算公式3. 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卫星图片或者视频,让学生对卫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卫星是如何在太空中的吗?它的运行速度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计算。
(二)讲解新课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教师可以解释地球引力、地球自转等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卫星的运行。
并介绍开普勒定律,它是描述行星运动规律的基本定律,也是我们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基础。
2. 卫星运行的时间计算公式教师可以给出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公式,并解释每个参数的含义。
例如,T=2π√(a³/GM),其中T是周期,a是轨道半径,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地球的质量。
(三)实例分析与实践操作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卫星,给出它的轨道半径和其他相关数据,让学生根据公式计算出它的运行周期。
然后再对比实际情况,看看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计算结果来评价他们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通过探索和实践,真正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同时,也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及教学设计模板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他们喜欢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卫星运行的原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的原理。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操作教学法: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2.教具:准备一些模型或者图片,用于展示卫星运行的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例子,如我国的神舟系列飞船,引出卫星运行的时间这一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卫星运行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知识。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观看一些卫星运行的视频,然后分组讨论,尝试解释卫星运行的原理。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除了卫星运行时间,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卫星的运行。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
第三单元 卫星运行时间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件、视频、卫星运行时间相关数据。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提出问题:卫星绕地球一周需要多长时间?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卫星运行时间。
2. 探究新知(1)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卫星运行轨迹,探讨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发现:卫星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长度÷ 卫星速度。
(3)讲解卫星轨道长度和卫星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获取相关数据。
3. 实践应用(1)出示题目:计算我国某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2)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分享计算过程和结果。
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强调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单位换算和数据来源的准确性。
5. 课后作业(1)计算一颗卫星绕地球一周的时间,并注明数据来源。
(2)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撰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2. 终结性评价: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数据来源的可靠性。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四年级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30页《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掌握估算的策略和方法,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数位对齐和进位问题。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有0的计算方法和计算过程中的进位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的航天事业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
早在1970年4月24日,我国就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你们长大了,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做贡献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知识。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二、新授张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些有关东方红1号卫星的数据:东方红1号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钟。
(板书)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绕地球5圈需要多长时间呢?学生:114×5你会计算吗?在自己的本上算一算。
找学生板演(黑板左侧)看来大家都没有忘记以前学习的知识,真不错!那么张老师有一个更难的问题挑战咱们的航天小勇士,你敢于接收老师的挑战吗?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板书)谁会列算式?114×21=你能估计一下这个算式的积大概是多少吗?当航天小勇士,光知道近似值可不行,我们的航天事业中需要非常精确的数据,请你拿出自己的本,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三、自主探索算法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有:1、先算20圈:114×20=2280(分)再算1圈:114×1=114(分)加在一起:2280+114=2394(分)2、114×21=114×7×3=798×3=2394(分)3、竖式计算114×211142282394对于第三种算法,可能有的学生格式会出现错误,针对错误逐一进行分析四、优化算法这么多的算法都能得到精确结果,你最喜欢用哪种算法呢?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竖式计算该如何去做。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
卫星运行时间數學教案設計标题:卫星运行时间数学教案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以“卫星运行时间”为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计算和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文学中有关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本课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规律的同时,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3. 学生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卫星运行的理论模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包括地球引力、万有引力定律、开普勒定律等基础知识。
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如何根据卫星的轨道参数、速度等因素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3. 实验模拟:通过模拟软件或物理模型,让学生亲手操作,体验卫星运行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卫星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3.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模拟软件或物理模型,亲自进行卫星运行的模拟实验。
五、教学评估1.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练习题,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分组进行卫星运行的模拟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评估其实践操作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课程总结通过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数学计算和模拟实验,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还能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本课程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3.1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2. 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3. 实际应用:计算我国卫星运行时间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时间单位换算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航天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① 定义:卫星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② 单位:小时、分钟、秒(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① 公式:运行时间 = 卫星轨道周期× 24小时② 实例讲解:以我国某卫星为例,计算其运行时间。
(3)实际应用① 让学生计算我国其他卫星的运行时间。
②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3. 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让学生计算其他国家的卫星运行时间,并进行比较。
4.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P54页的练习题。
2. 搜集我国卫星的相关资料,了解其运行时间及特点。
3. 思考如何提高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精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了相关数学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航天科学的最新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能否掌握这个计算方法,直接影响到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多花时间,详细讲解,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学方法与策略
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法,教师能够系统地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概念和计算技巧。同时,讨论法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
40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设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学习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涉及到时间、速度等概念的运用,学生需要通过逻辑推理和计算来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强调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1.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知识的掌握情况。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卫星运行时间计算问题。
错题订正:
1.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章节为“时间与计算”。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速度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准备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是如何计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某颗卫星从地球出发,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速度、时间、路程等知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刚才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师点评并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主要通过研究卫星运行的时间,让学生感受时、分、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知识,对于时间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时间知识,以及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卫星运行的时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时间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如何将时间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时间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教材内容,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时、分、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之前学习了哪些时间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请大家观察这张图片,卫星运行的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呢?”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工具。
3.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关于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设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
一、教案背景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竖式计算
(2)查阅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相关知识
(3)预习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课题
1、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实行准确计算
3、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要求学生在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积的基础上,探索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的知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在原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知识循序渐进,结构安排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采用了引导、类比、激趣、知识迁移等方法,首先通过复习两位数乘两位数,顺理成章地就把学生的思维引到乘法教学上来,再由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导入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和旧知的类比和知识的迁移,总结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最后设计了有一定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列竖式计算
54×12 27×49
2、估算
98×34 21×75
3、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师生共研,探索新知
1、让学生说说课前收集的相关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
2、多媒体课件出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的知识,【百度搜索】http:///GB/historic/0424/1312.html 这是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情景图和文字描述,让学生起来读一读,了解相关知识。
3、强调“地球一周114分钟”
4、提问:绕5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解答:114×5×570(分钟)
5、接着提问:绕10圈需要多少时间?20圈呢?
抽学生解答:114×10=1140(分钟) 114×20=2280(分钟) 6、紧接着提问: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1)学生列式:114×21
(2)谁能估算114×21是多少?同学们能够互相讨论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甲:114×21≈100×21=2100(分钟)
学生乙:114×21≈110×20=2200(分钟)
学生丙:114×21≈114×20=2280(分钟)
首先肯定这些估算方法都是准确的,但是你认为哪个更加接近准确答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应该是学生丙更接近准确答案,因为第一个因数没有变,第二个因数变化很小。
7、114×21准确结果到底是多少了?你打算怎样计算?学生分小组交流计算方法,然后汇报。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实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8、教师对上面三种方法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但是我们更加提倡方法三用竖式计算,因为竖式相对比较方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使用的更加广泛。
9、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
【百度搜索】http:///question/134033167.html
学生理解并记忆(用坚式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到的积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乘得的积末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
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
强调: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仍然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实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森林医生:
1 2 2 1 3 2
× 1 4 × 2 1
4 8 4 1 3 2
1 2 1 2 6 4
6 0 5 2
7 7 2
2、出示多媒体课件。
【百度搜索】
/question/339378662.html
选四道题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看看哪组计算的又对又快。
第一组:120×13 第二组:103×31
第三组:61×201 第四组:321×15
四、拓展练习:
原价:160元现价:138元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元?
(2)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
如果商品全部卖出。
你认为商店是赚钱还是亏本?
交流步骤:
a、每个人先猜是赚还是亏;
b、一起讨论出解决方法;
c、看看自己猜得对不对。
课件提供参考,【百度搜索】
/question/329539080.html?fr=qrl& cid=197&index=5&fr2=query
五、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知识?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附板书设计
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绕21圈需要多少时间?
方法一:114×20=2280 方法二:114×21
114×1=114 = 114×7×3
= 798×3
2280+114=2394 = 2394 方法三: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 2 1
1 1 4……114×1
2 2 8 ……114×20
2 3 9 4
六、教学反思:
新课中,创设情境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放手让学生讨论、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解答。
让学生求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14×21= ,因为上学期我们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所以可以利用知识的
迁移,让学生试着做。
本节课是一节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课,我将重点主要放在计算方法的探究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再具体讨论;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
并让学生说一说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适时的引导,循序渐进,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求异、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探求新知,最终能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