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再认识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发展趋势及其经济绩效比较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争论,指出在有关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上,理论界是没有一致意见的;接着文章又考察了汇率制度的分类方法及其演进,发现汇率制度现有的发展趋势似乎可以为每一种有关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趋势的观点提供支持;最后文章还就不同汇率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也表明没有一种汇率制度是最优的。
因此文章的结论是:“没有单一的一种汇率制度可以在所有时候适用于所有的国家”。
每个国家都会面临汇率制度的选择问题,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而且还将可能是国际金融领域中最重要与争论最激烈的问题。
有关的理论文献开始是集中于讨论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间的优劣问题,随着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的不断发生,有关汇率制度选择的关注重点也转向每种汇率安排在防范风险的能力方面,讨论集中于哪一种汇率制度更适合应付日益增长的国际资本流动性与世界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性。
而且经济学家还开始对不同汇率制下的经济绩效进行比较研究,想知道是不是会有一种汇率制度对经济的影响要好于其它制度。
因此有关汇率制度的讨论以及相关的政策观点都是随着时间演进的,它们很少独立于国际金融市场的特征之外的。
本文第一部分对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争论进行回顾;第二部分考察汇率制度的分类方法及其演进,看能不能够从中发现汇率制度发展的长期趋势;第三部分集中介绍汇率制度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最后一部分是文章的结论。
一、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争论阿利伯将有关汇率制度选择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固定还是不固定”和“实行还是不实行最优通货区”。
对这两个问题的最古典的回答是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由于实行的金本位制,那时的答案就是将货币固定于黄金,这是一种内生的固定汇率制度。
凯恩斯将“内部稳定”和“外部稳定”严格的区分开来。
在国内价格名义刚性的情况下,Keynes更倾向于保持国内稳定,从而也就提倡浮动汇率制度。
但在那个时代,许多的经济学家都是浮动汇率制的怀疑论者。
中国汇率制度的选择_理论与实证分析
布雷顿森里体系的解体,不仅没有降低美元的地位,反而使美元摆 脱了黄金的束缚,成为世界的本位货币。 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各国中 央银行加速购买美元资产,全球外汇储备从 2007 年的 64110 亿美元增加 到 2008 年的 69093 亿美元。2009 年净增加达到 6000 多亿美元。 美元的 2008 年美国次级贷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人们对美元霸权地位 的重新思考,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尽管经历这样一次金融危 机,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保持世界上最强大的科研实力。 所以,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其他国 家要做的并不是挑战这一霸权地位,而是怎样更好的适应这一体系。 中国汇率制度在过去 10 年里经过了几个重大的变革。 从 1994 年到 2005 年,人民币汇率采取的是钉住美元的政策,在这段时间里,尤其是 本世纪的前几年,中国的汇率制度一直是世界各国,尤其是一些发达国 家和与中国处于竞争对手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关注的焦点。 他们指责中 2005 年 7 月,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汇率将会根据货币市场的需求 和供给而浮动,浮动的标准参照一揽子货币。 而在这一篮子货币中,美 元的比重是 95% 。人民币汇率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升值了将近 20% 。 在 2008 年 7 月,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再次钉住美元,试图挽救沿 中国的情况与之前提到的发展中国家有很多类似之处: 都采取了出 口导向的战略来促进本国的工业化,都使本国货币长时间的钉住美元, 但与大部分发展国家相比,中国仍有自己的特点 。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 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巨大的市 场和投资机会。第二,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是,人民币一直在升值 压力下,即使从 2005 年升值后,预测认为人民币汇率仍然被低估这一观 点仍然存在。三,从 2005 年 7 月人民币升值开始,中国的经常项目并没 有表现出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贸易结构所造成的,中国出 口主要是粗加工性质的劳动密集的产品,而进口是技术密集的商品 。 劳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研究论文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主要探讨各国在选择汇率制度时所考虑的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汇率制度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因此深入研究这一问题,对指导国家金融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不断加深,购买力平价理论、资产市场逆差理论、货币替代理论等各种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相继涌现。
其中,最为具有代表性的是比较优势理论、传统蒙德尔-弗洛伦斯模型、基于资本流动的理论和汇率稳定理论。
以下为简要介绍:1.比较优势理论:它是由亚当·斯密在古典经济学中提出的。
它认为,各国因其较佳的比较成本条件,应专注于生产其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以获得贸易上的优势。
根据它的理论基础,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受制于外部经济因素和产业竞争力的差异。
2.传统蒙德尔-弗洛伦斯模型:它主要以汇率水平和利率水平为双重调节手段,同时关注经济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它认为,汇率制度选择与收入比与价格比之间的关系有关。
3.基于资本流动的理论:随着国际资本市场逐渐呈现国际化的趋势,资本流动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基于资本流动的理论则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取决于国家促进和吸引资本流动的程度。
4.汇率稳定理论:随着全球化程度的逐渐加深,各国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汇率的波动和变动也逐渐受到更多关注。
汇率稳定理论认为,在国际经济中,寻求汇率稳定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政策选择。
综上所述,不同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主要根据不同的经济因素进行设计,以期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
对于各具特色的国家而言,在选择汇率制度之前,应该充分了解其主要经济特点和问题,并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和调控手段,从而达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看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引言汇率制度是一个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稳定和国际贸易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汇率制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出发,分析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
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一般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类型。
固定汇率制是指国家央行将国内货币与某一特定货币或一篮子货币挂钩,并承诺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固定的汇率。
浮动汇率制则是指汇率由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波动较大。
在发展中国家中,固定汇率制度较为常见。
这是因为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环境,减少汇率波动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影响。
此外,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控制通货膨胀和加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着汇率不稳定性和外汇储备的需求增加的问题。
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选择了固定汇率制度,即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双边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选择契合了我国当时的经济现实和政策目标。
固定汇率制度的优势固定汇率制度对于当时我国的情况有以下几个优势: - 稳定外贸环境: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较小,依赖外贸的经济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
通过与美元挂钩,我国避免了国际市场波动对出口企业的不利影响。
- 抑制通货膨胀:当时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通货膨胀是一个主要问题。
固定汇率制度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风险,稳定物价水平。
- 吸引外资:固定汇率制度提供了稳定的汇率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的流入,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固定汇率制度的问题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 外汇储备需求增加:为维持固定汇率,央行需要积累大量外汇储备作为干预市场的工具。
这对我国的外汇管理和资本流动形成了一定挑战。
- 汇率政策的独立性受限:固定汇率制度下,国家难以完全独立实施货币政策。
外部因素对国内利率、流动性等方面的影响加大。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体制度选择的认识3.doc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体制度选择的认识(3)2.我国还缺乏将单独浮动制度理论上的优点转化为现实中的优点的实力。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宏观经济预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这种变化还将继续进行,人们对宏观经济的预期也就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依存度日益提高,国际间竞争的加剧,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加上金融领域的进一步开放,资本的流动性将随之增强,其结果对我国的货币供需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也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我国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对宏观经济波动的预期具有高度的不稳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也具有高度的易变性。
如果贸然采取一步到位的汇改策略,走上浮动汇率的道路,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
3.单独浮动汇率制度也有其自身的缺陷。
最大问题就是存在着汇率的过度波动或汇率的易变性。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并且使经济中面临的汇率风险增强。
弗里德曼认为,浮动汇率制度之所以出现不稳定。
主要是因为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的不稳定。
由于人们对货币供给、实际收入的预期决定着当前的汇率,如果人们的预期是不稳定的,汇率就会表现出易变性,且汇率波动的幅度会大大超过货币供给和实际收入的波动幅度。
依据该理论,如果人们的预期是稳定的,汇率就应当是稳定的;而事实上则是,在大多数预期稳定或预期较大稳定的情况下,汇率仍然是易变的。
因此,一般来说,市场经济比较发达,对外汇市场调控能力较强的国家,或是参与国际经济活动较深,需要充分利用汇率机制调节作用的国家,比较适合采用这种汇率制度。
:1.韩剑,徐康宁.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东南大学学报,2004,(6).。
对汇率制度的看法
对汇率制度的看法在国际贸易和金融领域,汇率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汇率制度决定了一个国家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汇率制度对于国家经济和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汇率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
汇率制度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种。
固定汇率制指的是国家政府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保持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
而浮动汇率制则是指汇率由市场力量所决定,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波动。
对于汇率制度的选择,各国政府需要考虑自身经济情况和政策目标。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提供稳定的汇率走势,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促进贸易和投资。
然而,这也需要政府进行频繁的干预和调整,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
而浮动汇率制则更加自由和市场化,允许汇率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波动,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导致汇率剧烈波动,对外贸易和国内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从历史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
1971年美国宣布废弃固定汇率制度后,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浮动汇率制的时代。
多数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度,以适应全球贸易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仍然被一些国家使用,特别是那些对外贸易依赖度较高的国家。
在我的看法中,汇率制度应该根据国家的具体经济状况和政策目标来选择。
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采用浮动汇率制度可能更为合适。
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当然,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引入浮动汇率制度时,加强经济和金融体系建设,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以降低金融风险和市场波动对经济的冲击。
对于一些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来说,固定汇率制度可能是一个更稳定和可行的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可以帮助这些国家降低通胀率、吸引外国投资,并促进经济增长。
然而,固定汇率制度需要政府进行频繁干预和调整,以保持汇率的稳定性,这也需要相应的经济政策支持。
除了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外,还可以考虑一些其他汇率制度的形式。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论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摘要:通过对汇率制度理论的回顾,结合我国目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评析,提出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应是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中长期选择。
关键词:汇率汇率制度管理浮动汇率1 汇率及汇率制度汇率是指一国货币与别国货币的比价。
而所谓汇率制度或者说汇率形成机制,就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和规定。
汇率制度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定汇率制度,而另一种是浮动汇率制度。
2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回顾一国选择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及根据什么标准选择汇率制度始终是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争论的焦点。
2.1 60~80年代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焦点问题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最早产生于60年代关于浮动汇率制与固定汇率制孰优孰劣的争论。
当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汇率是否稳定、能否隔绝通货膨胀的传播及能否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到了70年代,尽管争论还在继续,但人们发现,汇率制度本身似乎并没有优劣之分,问题的关键在于一国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汇率制度。
于是,出现了各种从不同角度确立汇率制度选择标准的理论。
从经济结构角度研究。
蒙代尔最早提出以生产要素流动作为汇率制度选择的标准,认为在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区域即“最适货币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浮动汇率制。
其后,麦金农和凯南对该理论作了发展,分别提出以经济高度开放和产品多样化作为最适货币区的标准。
1978年,赫勒将影响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归纳为五个方面,即经济规模、经济开放度、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分布、相对通胀率、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等。
如果一国具备这些因素中的多数,则适于浮动汇率制,反之则适于固定汇率制。
2.2 90年代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焦点问题90年代后,学术界更为关注新兴国家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开始从可持续性和危机预防角度来研究国际资本高度流动条件下新兴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
目前形成了几种重要的学说,但有关理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两极论”与“中间汇率制”之争上。
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综述
出农 民工 中 ,从 事 制造 业 的 占3 . % 建筑 业 的 占1. % 91, 7 3 ,服 务 业 的占l.% 18 。从工资水平看,2 0 年农 民工收入最低的行业为住宿 09 餐饮 业 、 服 务业 和制 造 业 ,他 们 的月 均 工资 分 别 为 16 元 、 1 7 24 26 元和 13 元 。 另从 统 计 的有 关 数据 来 看 , 目前 我 国农 村 劳动 力 中 31 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 % 0 ,接受过初级职业培训的占34 ,接 .% 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 1% . 3 ,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 7.% 6 4 。对于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而言专业技能教育几乎是空白,这 也决定了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不高,建筑业质量不高的事实。 国家应加大农 民工职业教育投入 ,尤其是农村毕业的初高中 生 ,把 它作 为 社 会发 展 、解 决 劳动 就 业 、 维护 社 会 稳 定 、维 护群 众利 益 的一 件 大 事来 抓 。 以教育 和 培 训 作 为有 效 途 径 ,提 升 农 民 工市 民化的人力资本 ,提高农 民工群体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培训 农 民工 可 以提 高 他们 的素 质和 技 能 ,有助 于他 们 尽 快适 应 城 市 的 发展和生活 ,同时对经济社会 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加 大对农 民工的技术能力培训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4 建立针对农 民工的住房保障制度和强有力的劳动权益保障 . 制度。我国住房保障制度启动较晚,从当前住房保障制度实施情况 看,住房保障制度除住房公积金外 ,主要通过经济适用房来体现, 农 民工处于非正规就业状态,不享有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国 家应建立非盈利性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开发建设、管理经济适用 房 ,通过建 立和完 善住 房保 障制度 ,解 决农 民工 的住 房 问题 。 除此以外 ,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也亟待解决 。农民工 权益的损害使他们难 以在城市立足,虽然一些农民工的生活和收 入比农村农 民要好 ,但是他们仍然处于城市社会的底层,难 以获 得城市身份和公平的待遇 ,缺乏城市归属感,势必会加大他们进 入城市的难度,使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受阻,同时也放慢 了
汇率制度的选择:理论综述及一个假说
一
供 了十 有 益 的 建 议 。 当 然 , 不 同 的 研 究 者 由 于 立 足 点 不 司 , 因 而 得 出 不 司 的 结 论 。 相 应 地 . 关 于 汇 率 制 度 的 选 择 争 论 也 就 难 以避 免 , 谁 是 谁 非 也 难 以 直 接 定 论 。 根 据 现 有 的 文 献 检 索 表 明 , 除Fa k l19 ) rn e(9 9 ̄Masn2 0 )外 , 大 步经 济 学 家 都 是 从 静 态 角 度 so (0 0 来 研 究 汇 率 制 度 的 选 择 笔 者 认 为 , 汇 率 制 度 的 选 择 不 仅 便 是 一 个 静 态 问题 ,更 重 要
式 著 存 与相 互 转 换 霞说 。
: 汇率制 度的选择 :理论综 述
纵 观 国 际 垒 融 学 说 史 , 不 难 发 现 ,伴 随 着 货 币危 机 与 率 制 度 崩 溃 , 汇 率 制度 曲
选 择 一直是 国际 金融领域 里争论 不休 的一个 重要 问题 。早 期 的 汇率 制度选 择 理论 主 要 是 随着 国际 收支调 节理 论之 问的争论 丙发展 起 来 的。 当时, 由于实 行 贵金属( 白银或 黄 金) 本位 制 , 货 币 本 身 具 有 价 值 , 汇 兑 互 价 具 有 内 生 的 稳 定 性 固 而 j 制 度 理 所 当 二率
维普资讯 汇ຫໍສະໝຸດ 率 制度 的 选择 :理 论 综述 及 一 个假 说
沈围兵
摘 要 :在 对 汇 率 制 度 的 选择 及 争 议 性 假 说 做 出理 论 综述 、简要 评 论 的 基 础 上 .笔 者 认
为.汇 率牛 庄 的选 择 不 仅仅 是 一 个静 态 问题 , 更重要 的是 一 个动 志 问题 ,影 响 汇 率 制度 选 0
关于写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外汇管制现状的个人心得
关于写我国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外汇管制现状的个人心得我国的汇率制度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我个人对此有一些感悟。
首先,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上主要有三种汇率制度,即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和管理浮动汇率制。
每一种制度都有其利弊,需要根据国家具体情况做出选择。
固定汇率制度在过去在我国起到了一定的稳定作用,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机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保证足够的外汇储备,否则可能引发短缺,甚至发生货币危机。
此外,固定汇率制度也限制了通过汇率调整来调节经济波动的能力。
因此,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固定汇率制度可能不再适应我国的实际情况。
浮动汇率制度的特点是市场化和自由度高,能够更好地适应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
汇率的浮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帮助调整国内和国际经济之间的平衡。
然而,浮动汇率制度也存在着不稳定性和波动性较大的问题,可能会对国内经济带来一定的冲击。
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则是对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结合,在我国的外汇市场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它在保持一定的汇率稳定性的同时,又能让市场参与者充分发挥自主决策的作用。
我认为,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目前适合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
然而,对于外汇管制问题,我国目前仍存在一些限制。
外汇管制是指国家对本国货币兑换外币的管理措施,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家的外汇储备和经济安全。
然而,过度的外汇管制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资本流动的不确定性,甚至会影响到国际市场信任。
因此,我认为,在逐步开放资本项目的同时,中国应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提高资本流动的自由度。
总的来说,我国的汇率制度和外汇管制现状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空间。
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和适度放宽外汇管制将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变化和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思考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一直很高。
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不变。
在此期间,始终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外贸持续顺差,外资流入规模不断增加。
无论是从购买力平价、还是从经济实力的对比出发,人民币的币值都应该上升。
2001年以来,美国政府坚持了多年的强势美元政策开始松动,美元汇率开始走低。
由于人民币一直是盯住美元的,在美元汇率走低的情况下,人民币相对于其它货币事实上是贬值的。
这两种情况的对比,使得国际上有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币值被低估了。
这就为那些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人提供了直接的论据。
同时,在中国国内,资本账户的开放也一直是界和政府决策层关注的热点。
国内有很多学者认为,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会中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效率。
根据“蒙代尔三角”,在允许外资流入的情况下,固定汇率制度与灵活的货币政策是无法同时兼得的。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面前,缺乏弹性的汇率制度可能意味着中国政府驾御全球经济的手段和能力受到限制。
结合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实行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就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政府理应做出的合理选择。
事实真的如此吗?任何事物的都有一个过程,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乃至资本账户的开放,也不例外。
从相对固定的盯住汇率制度到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中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在过去10多年中,世界范围内此起彼伏的或货币危机,通常都是与过快的汇率制度改革联系在一起的。
东亚、南美、俄罗斯,都曾遭遇这样的问题。
这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经验。
所以,渐进的改革和开放可能是一个更合理的选择。
这是一个很直观的判断。
但是,对于汇率制度改革这样的重大理论性和政策性问题,仅有一些初步的、直观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
直观的经验和感觉无法支撑理论观点和政策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
我们既要从理论上探讨当前中国汇率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其合理的发展方向;又要结合中国经济当前的发展状况,分析不同汇率制度的可行性及其未来的走向。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之我析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之我析汇率是一个经济体的最重要的资产价格。
在金融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汇率制度已经成为关键和敏感的话题。
目前国内外各界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辩论异常激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外汇储备增长,全球经济已变得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在世界经济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
然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汇率制度选择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又有一定的规律性。
从1948年12月1日人民币诞生.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首次公布人民币对资本主义国家货币的汇率至今,人民币汇率运行至今60余年,人民币汇率制度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49—1978年);经济转轨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2005年7月21日);进一步迈向市场化和国际化的人民币汇率制度(2005年7月21日以后)。
2005年7月21日之前,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基本上采取钉住汇率制度。
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从我国的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时期所需要的汇率制度是不同的,在适当的时候退出目前的汇率制度去选择更合适的汇率制度,从而使汇率制度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汇率制度不断提高市场的组成部分,可以看出政府一直在试图让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逐步走向市场。
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带来的正面效应:1、现行汇率制度具有弹性且经常波动,一篮子货币中货币的相互波动可能部分被抵消,因此,有利于稳定汇率预期。
能够有效的规避世界上其他货币的汇率变动给人民币带来击由此引发的结构失衡,从而增强了我国应对投机压力的能力。
对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21日起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
对此,结合所学的有关知识,可作以下思考。
一、经济常识角度: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进行汇率改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让汇率形成机制更具弹性,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得市场更加能够反映供求关系。
2、国家的宏观调控。
进行汇率改革,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体现了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3、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我国的汇率改革,是从中国自身经济发展、贸易和对外交往的需求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量力而行,而不屈从于外界的压力,受制于人。
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水平,改革汇率形成机制,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提高金融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哲学常识角度: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根据自身经济发展、贸易和对外交往的需求,考虑宏观经济环境、企业承受能力,考虑金融改革的进度和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确定一篮子货币的货币种类及其权重,作为确定人民币汇率的参考。
这种币种多元化的,分散组合增强了汇率的弹性,符合中国当今的国情,特别时经济全球化和外贸多元化的实际。
2、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有利于较好地应对美元不稳定所带来的影响,降低人民币多边汇率的波动,维护对外经贸环境总体稳定,从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3、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处于因果联系之中。
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内在要求,也是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缓解对外贸易不平衡、扩大内需以及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体制度选择的认识.
对人民币汇率改革具体制度选择的认识摘要: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本次汇率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其他中间类型的汇率制度具有的特点决定了他们不能够成为本次汇率改革选取的目标。
汇率改革下一步的方向应该是浮动汇率制度。
关键词:一篮子货币;管理浮动;汇率目标区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类(1999),各成员国的汇率制度可分为8类(见表1)。
本次汇率制度改革前我国实行的是第三类即盯住美元制度,改革后实行的汇率制度同时兼顾了第三类和第七类的特点。
一、对现行汇率制度的认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较之于原先的汇率制度,从形式上看有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二是选取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方式取代原来单一盯住美元的调整方式;三是选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取代原来的固化的汇率制度,它既吸收了盯住一篮子货币制度与管理浮动制度的优点,又摈弃了两种汇率制度的缺点,从理论上讲是人民币走向区域货币道路上的最佳选择,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否如理论设想那样完美,还有待检验。
1.参照一篮子货币调节方式优于单一盯住方式。
(1)从贸易多元化的角度看,美国虽然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贸易伙伴,但也仅占1/6,比日本和欧盟都略低一些,中国和亚洲的贸易则占57%。
因此,应该参照所有主要贸易国的一篮子货币,而不能只盯住美元。
另外,改参照一篮子货币,会鼓励人们减少用美元结算,长期而言有助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国际贸易的结算单位与货币。
(2)从降低内生交易费用的角度考虑,中国应选择经济联系紧密的国家的货币作为人民币汇率参照的对象。
单一的盯住美元,意味着我国的货币政策在某种程度上受制于美国的货币政策,而且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情况和政策倾向有很大的差别,单纯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会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冲击。
近年来,我国和欧盟、日本以及美国的贸易额分别占中国总贸易额的比重几乎相当,欧盟和日本的对华投资也不逊于美国。
因此,以一篮子货币为参照对象更适应我国的对外经贸往来。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
汇率制度与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摘要:随着中国汇率制度的改革,让我们逐渐的认识到只有适合自己的汇率制度才是最好的汇率制度。
了解世界汇率制度的变革,及各种制度选择的优缺点我国汇率制度的进一步改革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浮动汇率固定汇率中间汇率制度从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世界范围内就不在存在统一的汇率安排, 逐渐演变成为现在的多种汇率制度并存的国际货币体系。
其中,大多数发达国家选择了浮动汇率制,许多发展中国家则选择了钉住汇率制和介于它们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
这些汇率制度谁更优秀一些,或者是谁更符合现代世界经济潮流一些,都成了各个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问题,再讨论这些观点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当前世界上比较常用的儿种汇率制度,以及汇率制度的发展趋势。
一.汇率制度的分类及发展趋势汇率制度的分类一般根据货币当局对汇率变动限制的幅度为标准来划分。
一种极端是完全的自山浮动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不公布形成的本币兑换价格,本币的兑换价格完全山市场决定,也不为了稳定或影响汇率而直接干预外汇市场;另一种极端是完全的固定汇率制度,货币当局作出承诺,在准永久性基础上保持汇率不变。
在两种极端之内,有各种形式的汇率制度排,汇率的固定成了一个相对的问题。
汇率的相对固定一般是通过平价的调整或者通过圉绕平价浮动范围的调整得以实现。
IMF将各国的汇率制度分为8类:(1)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2)货币局制度;(3)传统的钉住汇率安排;(4)水平带内的钉住汇率制度;(5)爬行钉住汇率制度;(6)爬行带内的浮动汇率制度;(7)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8)独立浮动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的主要形式有:(一)无法定独立货币的汇率安排:这种情况是指以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唯一的法偿货币在本国流通,或者是货币联盟成员之间的汇率安排。
比如实施欧元币制的国家以及一些根本没有自己的法定货币的国家和地区。
(二)货币局制度:明确规定了本国货币与某一国货币的兑换比率,货币当局无条件地按固定汇率出售或赎回本币,而且这是投放基础货币的唯一方式,即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发行完全以外汇储备为后盾。
浅谈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介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固定汇率制度:与美元等货币挂钩, 稳定汇率,但可能限制货币政策独 立性。
国际化进程: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 化,提高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认可 度。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加强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协调,推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形势,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
参考一篮子货币 汇率双向波动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
PART FOUR
经济增长率: 影响汇率制度 选择的重要因
素之一
通货膨胀率: 影响汇率制度 选择的重要因
政策制定和执行的难度与复杂性 人民币 汇率制度选择的机遇
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机遇
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韧性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 增强国际货币合作
推动金融市场开放 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
PART SIX
市场化改革:逐步 减少政府干预,推 动市场在汇率形成 中发挥更大作用
素之一
贸易收支:影 响汇率制度选 择的重要因素
之一
外汇储备:影 响汇率制度选 择的重要因素之一货币政策:国家货币政对汇率制 度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贸易政策:贸易政策对汇率制度的 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汇率制度的 选择也有一定影响
外汇政策:外汇政策对汇率制度的 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兼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第5期(总第462期) 2022年5月财经问题研究R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conomic Issues Number5(General Serial No.462)May,2022㊃金融与投资㊃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兼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崔瀚中,黄少安(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山东 济南 250100)摘 要:汇率制度选择一直都是国际金融界具有争议的论题,其相关理论随着国际经济环境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㊂本文提出一个一般化理论: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有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㊁总体经济规模㊁金融发展水平㊁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㊁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㊁贸易冲击㊁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的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的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㊂通过利用国际经验事实证实了这一理论或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规律后,笔者对照中国现阶段的状态,认为总体上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比较合适,但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选择中间汇率制度的概率明显上升㊂关键词: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人民币汇率制度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22)05⁃0055⁃12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变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经历了非常曲折的演变历程㊂自2015年 8.11”汇改以来,央行不断调整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㊂目前中国仍处于中间汇率制度阶段,哪种汇率制度适合中国国情且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仍然是一个急需研究和解决的关键问题㊂很多新兴市场国家,尤其是经济高速发展国家都面临着汇率制度选择的困境㊂没有一种单一汇率制度适合所有的国家,甚至对某一个国家来说,也可能不存在一种单一的汇率制度对所有阶段都是最优的[1]㊂本文尝试探索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主要因素及其影响机制,提出一般化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并且模型化,基于国际经验进行实证分析,以思考中国汇率制度选择㊂一㊁文献综述传统观点一般认为,汇率制度由本国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因素内生决定,其研究总体上分为两个方 收稿日期:2021⁃12⁃22作者简介:崔瀚中(1994-),女,山东烟台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㊂E⁃mail:cuihanzhong19@65财经问题研究 2022年第5期 总第462期向:一是针对某个经济或政治因素,分析其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二是涵盖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其总体影响下,各国最优汇率制度选择的特征和趋势㊂20世纪60年代,Mundell[2]提出最优货币区(Optimal Currency Areas,OCA)理论,首次从生产要素流动性角度提出建立最优货币区的可行性㊂这是最早的有关经济结构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㊂此后,Mckinnon[3]㊁Kenen[4]㊁Ingram[5]与Haberler[6]等在Mundell理论的基础上,分别从经济开放㊁经济多元化和产品多样化㊁金融一体化㊁通货膨胀水平等方面进行了补充,一般被统称为OCA理论㊂随后,Heller[7]提出经济结构论,认为一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应由经济规模㊁经济开放程度㊁通货膨胀水平㊁贸易地理集中度㊁金融一体化程度等经济特征决定,再一次奠定了汇率制度是由经济结构等因素内生决定的理论基础㊂随着汇率制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学者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近年来很多学者注意到金融发展的重要性㊂Aizenman和Hausmann[8]认为,汇率制度选择和金融结构密不可分,该国资本市场与全球金融市场的一体化程度越高,越适宜选择灵活度高的汇率制度㊂Bordo和Flandreau[9]与Bordo[10]等认为,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越适宜采用灵活度高的汇率制度㊂受货币危机的影响,学者开始从一国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考察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㊂大量文献从理论上探讨了汇率制度与货币危机的关系㊂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揭示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不合理的政府政策,经济基本面出现巨大问题从而产生货币危机的过程[11]㊂Flood和Garber[12]则进一步通过建立线性模型对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崩溃的时间作出解析㊂Esaka[13]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汇率制度对发生货币危机的影响㊂同时,经济冲击类型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也逐渐受到关注[14]㊂20世纪90年代,政治因素被引入汇率制度选择研究,逐渐形成汇率制度选择的新政治经济学㊂利益集团和政治党派㊁民主程度㊁政治不稳定性以及制度因素等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都属于这一范畴㊂这些因素作用机制不唯一,理论上和经验研究上都未有明确和一致的结论[15-16]㊂其中,民主政治㊁选举制度以及政治不稳定等制度变量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最为明显[17]㊂以上研究涵盖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各方面因素,但仍存在缺陷,即当不同的影响因素指标指向不同汇率制度时,汇率制度选择就会出现矛盾[18]㊂因此,学术界尝试将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置于同一个框架中,试图找到一个平衡点㊂Berger等[19]利用1980 1994年65个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数据检测了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国内外相关因素是汇率制度选择强大且稳健的预测因素㊂Poirson[20]研究了1990 1998年93个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发现真正的硬钉住和独立浮动汇率制度与其他汇率制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政治因素㊁国际储备及传统OCA理论因素对汇率制度选择影响显著㊂Von Hagen和Zhou[21]分析了1990年后25个转型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实证结果表明,传统OCA理论为这些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提供了指导,此外,宏观经济稳定和承诺实行可信地钉住汇率制度的能力在决定汇率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㊂Levy-Yeyati等[22]融合了OCA理论㊁金融观点和政治观点,解释了汇率制度选择的方式,发现金融和政治方面的影响因素对工业化经济体与非工业化经济体的汇率制度选择存在很大差异,但依然有很多稳定的影响因素存在,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汇率制度全球演变趋势实际上可以理解为某些汇率制度决定因素的演变㊂Ghosh[23]分样本比较了1999 2011年137个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更大的贸易开放度㊁经济发展水平㊁外汇负债和外汇储备增加了新兴市场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可能性,而更大的经济规模㊁出口集中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降低了这种可能性,OCA理论和其他较新的理论即使不是汇率制度可靠的预测因子,也是足够的㊂此外,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驱动因素随着时间发生变化[24]㊂在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时,笔者发现,采用不同的汇率制度分类方法㊁时间区间及样本范围,研究结果往往存在差异㊂如今的国际经济环境已不同往日,各国汇率制度选择也出现了很大变化,而现有的大部分文献一般采用自1970年以来的数据,过长的时间区间可能导致分析结果存在偏误㊂基于此,本文可能的学术贡献在于:首先,选择1999 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主要的汇率制度理论所论及的决定因素置于同一框架中,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转折点,对其前后汇率制度选择的规律变化进行分析㊂其次,利用不排序的多元离散选择模型在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经验的基础上,给二、理论假说和模型构建(一)理论假说本文先设定两个前提:一是一国的汇率制度影响其经济增长;二是作为独立的主权国家,该国可以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中进行选择㊂在此前提下,假说对于不同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一种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而决定最优汇率制度的因素包括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㊁总体经济规模㊁金融发展水平㊁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㊁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㊁贸易冲击㊁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等,它们各自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汇率制度影响权重不同,这些因素及其组合决定了特定国家在特定阶段的最优或最合适汇率制度;理论上的最优汇率制度是动态的,随着国家不同或国家发展阶段不同而变化,因而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是很自然和合理的现象㊂基于此,笔者对上述因素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原因和途径进行具体阐释:第一,国家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总体发展阶段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其市场机制完善度亦不同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其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通过资本市场机制传递货币当局的意图,因此,独立货币政策机制更加有效㊂不可能三角理论指出,资本自由流动㊁固定汇率制度和独立货币政策,三者只能取其二,因此,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会更倾向于选择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从而放弃固定汇率制度㊂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其汇率制度选择与宏观绩效的表现也存在差异[25-26]㊂第二,总体经济规模㊂一方面,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更加重视国内均衡,往往更倾向拥有独立货币政策,相对来说,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对独立货币政策需求较低㊂根据不可能三角理论,在当前国际资本流动日益频繁的条件下,经济规模较大的国家只有选择浮动汇率制度才能保证其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因此,一国经济规模越大,越倾向于选择浮动汇率制度㊂另一方面,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其汇率更容易受到其他国家汇率波动的影响,因此,为了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而更倾向选择钉住大国的汇率制度㊂第三,金融发展水平㊂理论上,一般将金融发展进程分为金融约束和金融自由化两个阶段㊂在金融约束阶段初期,金融市场不成熟,汇率规避风险工具匮乏,一国适合采用弹性较小的汇率制度以保持汇率稳定,减少汇率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㊂而且在金融约束阶段初期,资本流动规模相对有限,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成本也较低㊂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到金融约束阶段后期,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外汇管制的成本逐渐加大,市场投机行为的风险逐渐增加,如果依然实行严格的固定汇率制度,容易造成大规模的货币和银行危机,因此,在这一时期,应该逐渐放宽汇率的弹性范围㊂待金融水平逐渐提高并达到金融自由化阶段,浮动汇率制度就是非常自然的选择㊂第四,贸易开放度和贸易地理集中度㊂OCA 理论认为,贸易开放度越高的国家,越可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㊂因为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就越大,一旦汇率波动就会对其经济产生较大冲击㊂同时,贸易地理集中度越高的国家,越倾向于选择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因为一国的贸易地理集中度越高,就越倾向于钉住其主要贸易伙伴的汇率,以保持与贸易伙伴间汇率的相对稳定,维持稳定的贸易空间㊂第五,国际储备和经常账户状态㊂当一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时,一旦发生大范围投机行为使其国际储备耗尽,则该国将发生严重的货币危机㊂在固定汇率制度下,长期的贸易逆差容易提高一国国际储备耗尽风险㊂因此,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和较为均衡的国际收支状态可以减少固定汇率制度下发生大规模货币危机的概率㊂第六,贸易冲击㊂贸易冲击通过中间投入品供给渠道会导致一国的产出发生剧烈波动,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指出,一国来自产品市场的实际冲击越高,越有可能采用浮动汇率制度来稳定产出㊂第七,经济政治稳定程度㊂一国基本的政治制度㊁经济制度㊁文化传统和民主程度等都是决定其经济政治稳定程度的因素㊂政治经济越稳定,政府公信力越强,本国经济主体和国际社会的预期越好㊂一般来说,一国政府公信力越低,越倾向于选择更加透明稳定的货币承诺机制以稳定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27]㊂但实际上,若一国经济政治不稳定则会削弱稳定化政策的公信力,通过引入固定汇率制度解决公信力缺失的目的就难以为继[28]㊂此外,笔者没有强调通货膨胀水平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原因在于,从汇率制度选择角度来看,一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通过选择合适的汇率制度来稳定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水平更应是汇率制75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 兼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昭示了一个现象或规律:越强大的国家,越希望㊁力推㊁甚至强行实施经济自由和开放,包括金融市场以及其中的汇率自由化;相应地,哪个国家处在哪个阶段㊁在哪个方面强大,就在哪个阶段㊁哪个方面希望㊁力推㊁甚至强行实施经济自由和开放㊂如果相反,就力求设置壁垒和保护,当然,亦有阻挡不了或保护不了的情况,即被强行(包括武力)开放和自由化的现象㊂一切选择都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为原则㊂这一规律在现代国际金融关系中,包括在汇率制度选择方面依然发生作用㊁甚至作用更加明显㊂(二)模型构建本文采用汇率制度三分法进行研究㊂虽然汇率制度类别根据其弹性大小存在顺序,但解释变量与汇率制度弹性并不一定存在单调的线性关系[29]㊂各国也不一定遵循汇率制度弹性对汇率制度进行调整,因此,本文选择不排序的多元离散选择模型,探究各个因素在不同汇率制度选择中产生的影响㊂设Y it 为国家i 在t 年所选择的汇率制度,i =1,2, ,N,t =0,1, ,T㊂汇率制度属于离散变量,Y it =j 代表国家i 在t 年选择了第j 种汇率制度,j =1,2,3,分别代表弹性不同的三种汇率制度,即硬钉住汇率制度㊁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㊂设U ijt 为国家i 在t 年选择第j 种汇率制度的随机效用,且U ijt 受国家经济结构㊁政治稳定等因素的线性影响,则:U ijt =αj +Χit βj +εijt (1)其中,αj 表示选择不同的汇率制度j 的异质性;Χit 表示国家i 在t 年汇率制度选择的外生解释变量,βj 表示Χit 对随机效用U ijt 的作用只取决于选择第j 种汇率制度㊂本文借鉴Von Hagen 和Zhou [29]与Berdiev 等[30]的研究,假设各国以效用最大化为原则对汇率制度进行选择,当一国选择第j 种汇率制度时,当且仅当选择第j 种汇率制度的随机效用最高,即对∀k≠j,k,j =1,2,3,则:Pr Y it ()=j =Pr U ijt ≥U ()ikt (2)并设ε{}ijt 独立同分布且服从I 型极值分布,①则可证明对于j =1,2,3,∀i,则:Pr Y it =j |Χ()it =exp Χit βj +α()j ∑3m =1exp Χit βm +α()m(3)显然,各国选择各种汇率制度的概率之和应为1㊂而从式(2)中可以看出,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是效用U ijt 的排名,而不是效用本身的数值,因而当选择Y it =j 0作为参考系时,可以设U ij 0t =0,即αj 0=0,βj 0=0㊂进而,可以得到国家i 在t 年的似然函数,从而利用最大似然化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㊂本文选择混合面板参数估计方法估计上述模型,原因在于:在解释变量中加入了制度因素,Steinberg 和Malhotra [31]认为,回归模型中存在随时间变化缓慢的变量时,利用固定效应参数估计方法价值不大㊂因而在汇率制度研究领域,大部分实证研究通常选择混合面板的数据估计方法[32]㊂三、依据国际经验的实证分析(一)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本文以中间汇率制度为参照系估计各解释变量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㊂1.被解释变量汇率制度分类有法定分类法(De Jure)和事实分类法(De Facto)两种方法㊂早期,一般按官方宣称的汇率制度对其进行分类,但在各国汇率制度真实运行中,有些国家宣称采用钉住汇率制度,实际中又对汇率进行频繁调整,另外一些国家宣称采用浮动汇率制度,但事实上却存在 害怕浮动”的现象㊂因此,事实汇率制度与各国对外宣称的汇率制度往往存在偏差㊂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IMF)宣布采用汇率制度事实分类法,该方法结合了统计方法和定性分析,与其他各类事实汇率制度分类法相比较,其数据具有最高的一致性㊂此外,由于IMF 事实分类法参考了各国央行干预汇率政策,分类中包含了未来政策倾向信息[33],因而本文选择IMF 事实分85财经问题研究 2022年第5期 总第462期Probit 模型和Logit 模型除了采用的分布函数不同,没有其他区别,计量结果也非常相近,一般可以换用,因而本文只选用Logit类法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分类指标㊂自1999年IMF 宣布采用汇率制度事实分类法以来,其分类方法发生了两次调整:2007年,IMF 对汇率制度的分类标准进行调整,之前将货币联盟成员国的汇率制度统一分类为无独立法定货币,现根据其成员国的货币汇率事实运行状况进行重新划分,为了保证本文采用的汇率制度分类数据的标准前后统一,笔者根据调整后的分类标准对调整前的汇率制度分类数据进行了追溯性修正;2009年,IMF 对汇率制度分类再次进行了重新修订,从原有的8个具体分类扩展到目前的10个分类,根据分类的具体划分标准及本文需求,将其统一分为3个大类,即硬钉住汇率制度㊁中间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㊂1999 2007年具体分类为:硬钉住汇率制度,包括无独立法定货币㊁货币局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包括传统钉住㊁水平带钉住㊁爬行钉住㊁爬行带;浮动汇率制度,包括没有预先宣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度㊁独立浮动㊂2008 2018年具体分类为:硬钉住汇率制度,包括无独立法定货币㊁货币局制度;中间汇率制度,包括传统钉住㊁稳定化安排㊁爬行钉住㊁类似爬行安排㊁水平带钉住㊁其他有管理安排;浮动汇率制度,包括浮动㊁自由浮动㊂2.解释变量根据理论假说及以往的汇率制度相关研究,本文纳入以下解释变量:(1)经济发展水平(lnsize),采用对数化的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以美元计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来衡量㊂(2)经济规模(lnlevel),采用对数化的依据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以美元计价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衡量㊂(3)金融发展水平(finlevel),遵循Markiewicz [34]㊁Berdiev 等[30]与张璟和刘晓辉[32]等做法,用私人部门信贷占GDP 的比率来衡量㊂(4)贸易开放度(tradeopn),采用进出口商品贸易总额占GDP 的比率来衡量㊂(5)贸易地理集中度(tradecon),采用最大出口贸易伙伴(国家和地区)占总出口比重来衡量,数据来源于贸易统计方向数据库(DOTS)㊂(6)国际储备(res),采用国家总储备占GDP 的比重来衡量㊂(7)经常账户状态(ca),采用经常账户余额占GDP 的比重衡量㊂(8)贸易冲击(reshk),采用当年贸易条件与2000年贸易条件的差值来衡量,数值越小,表明其贸易冲击越大㊂其中,贸易条件采用净易货贸易条件指数来衡量,净易货贸易条件指数为出口单位价值指数与进口单位价值指数的比率,以2000年为基期㊂(9)民主程度(dem),用系统和平中心(Center for Systemic Peace)的Polity5数据集中的Polity2指标来衡量[32,35]㊂该指标数值介于-10 10,数值越大,表明一国的民主程度越高㊂(10)政治不稳定程度(politics),利用系统和平中心的政治暴力主要事件(Major Episodes of Political Violence)数据集中的ACTOTAL 指标来衡量[32,35]㊂该指标介于0 18,数值越大,表明一国政治不稳定越严重㊂本文除特别说明的汇率制度㊁贸易地理集中度㊁民主程度㊁政治不稳定程度变量数据,其他数据均来源于世界银行㊂3.样本选择本文从总样本㊁发达国家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三个角度分析基于国际经验的汇率制度选择规律㊂从目前来看,各金融机构对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界定有所不同㊂本文参考了IMF 在‘世界经济展望“中明确的发达经济体,将其他经济体归类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以此为标准对本文选取的样本进行分类㊂此外,在总样本基础上剔除了人口不足50万人的小国和数据缺失严重的国家㊂进一步,剔除了中国的数据,从而进行样本外的概率估计,最终剩余133个国家㊂①95汇率制度选择的一般理论与实证分析 兼论现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①发达国家包括:澳大利亚㊁奥地利㊁比利时㊁加拿大㊁瑞士㊁塞浦路斯㊁捷克共和国㊁德国㊁丹麦㊁西班牙㊁爱沙尼亚㊁芬兰㊁法国㊁英国㊁希腊㊁爱尔兰㊁以色列㊁意大利㊁日本㊁韩国㊁荷兰㊁挪威㊁新西兰㊁葡萄牙㊁新加坡㊁斯洛伐克共和国㊁斯洛文尼亚㊁瑞典和美国㊂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包括:阿尔巴尼亚㊁亚美尼亚㊁布隆迪㊁孟加拉国㊁保加利亚㊁巴林㊁白俄罗斯㊁玻利维亚㊁巴西㊁不丹㊁博茨瓦纳㊁智利㊁喀麦隆㊁刚果(金)㊁刚果(布)㊁哥伦比亚㊁科摩罗㊁佛得角㊁哥斯达黎加㊁吉布提㊁多米尼加共和国㊁阿尔及利亚㊁厄瓜多尔㊁阿拉伯埃及共和国㊁埃塞俄比亚㊁斐济㊁加蓬㊁格鲁吉亚㊁加纳㊁几内亚㊁冈比亚㊁赤道几内亚㊁危地马拉㊁圭亚那㊁洪都拉斯㊁克罗地亚㊁海地㊁匈牙利㊁印度尼西亚㊁印度㊁伊拉克㊁牙买加㊁约旦㊁肯尼亚㊁吉尔吉斯斯坦㊁科威特㊁老挝㊁黎巴嫩㊁利比里亚㊁利比亚㊁斯里兰卡㊁莱索托㊁摩洛哥㊁摩尔多瓦㊁马达加斯加㊁墨西哥㊁北马其顿㊁缅甸㊁蒙古㊁莫桑比克㊁毛里塔尼亚㊁毛里求斯㊁马拉维㊁马来西亚㊁纳米比亚㊁尼日利亚㊁尼加拉瓜㊁尼泊尔㊁阿曼㊁巴基斯坦㊁巴拿马㊁秘鲁㊁菲律宾㊁巴布亚新几内亚㊁波兰㊁巴拉圭㊁卡塔尔㊁罗马尼亚㊁俄罗斯联邦㊁卢旺达㊁沙特阿拉伯㊁苏丹㊁所罗门群4.统计性描述本文选取的时间区间为1999 2018年,全部为年度数据㊂表1报告了总样本㊁发达国家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所有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㊂由表1可知,发达国家比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更倾向选择浮动汇率制度;在金融发展水平㊁民主程度㊁政治不稳定程度方面,发达国家明显优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特别的,经常账户状态方面,从平均值来看,发达国家处于顺差状态,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处于逆差状态㊂单纯从变量统计来看,本文针对汇率制度选择,将发达国家和非发达国家区别分析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㊂对总样本进行相关性系数检验发现,①除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系数为0.6798㊁经济规模与金融发展水平之间相关性系数为0.5814㊁经济发展水平与金融发展水平相关性系数为0.7047外,其他变量相关性系数均低于0.5000,整体上不存在多重共线性㊂考虑到经济规模㊁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指标蕴含的意义不同,对汇率制度选择存在不同影响,本文依然保留这些变量㊂表1描述性统计结果变 量总样本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观测值均 值观测值均 值观测值均 值汇率制度26592.4806(0.5805)5802.8603(0.3979)20792.3747(0.5792) lnsize264424.4910(2.1457)58026.7423(1.5850)206423.8584(1.8351) lnlevel26448.3088(1.5668)58010.3689(0.5415)20647.7299(1.2387) finlevel231251.3495(45.4467)510111.0570(44.2899)180234.4511(28.2959) tradeopn263766.4104(37.6743)58075.6649(53.9727)205763.8009(31.1194) tradecon264930.2565(17.8007)58022.3658(12.9360)206932.4685(18.3446) res260918.6881(21.6752)58013.4498(19.0647)202920.1855(22.1431) ca2483-1.9492(9.3261)5641.0070(6.3882)1919-2.8181(9.8615) reshk259215.2978(39.0728)554-0.8146(17.0355)203819.6777(42.1107) dem26394.4968(5.9545)5809.2241(2.4100)20593.1651(5.9785) politics26530.5375(1.4364)5800.1207(0.5150)20730.6541(1.5825)注:汇率制度测算按其弹性大小进行赋值,弹性越大,数值越大㊂括号内为标准差㊂(二)实证分析结果由于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经济结构㊁资源配置能力㊁国际贸易供求关系等都存在很大差别,因而本文参考Levy-Yeyati等[22]与Ghosh[23]等的做法,对总样本㊁发达国家㊁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3个样本的汇率制度选择分别进行讨论㊂同时,本文以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为分割点,对1999 2018年㊁1999 2008年和2009 2018年三个时间区间汇率制度选择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全球汇率制度选择决定因素的变动情况㊂1.总样本总样本汇率制度选择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㊂由表2可知,1999 2018年除了经常账户状态和政治不稳定程度两个变量外,其他变量对汇率制度选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影响㊂其中,经济规模㊁贸易开放度㊁贸易地理集中度㊁国际储备㊁贸易冲击和民主程度对1999 2018年全球汇率制度选择都存在显著且持续的影响㊂经济规模在所有时间区间的浮动汇率制度系数中持续显著为正,在硬钉住系数中符号为负,表明经济规模越大的国家,越倾向选择更灵活的汇率制度㊂贸易开放度在1999 2018年的硬钉住和浮动汇率制度系数中均显著为正,说明贸易开放度越高的国家,越倾向选择硬钉住和浮动汇率制度,但在1999 2008年,贸易开放度在浮动汇率制度系数中显著为正,在2009 2018年,贸易开放度在硬钉住汇率制度系数中显著为正,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前一国倾向选用浮动汇率制度抗击贸易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后,贸易开放度高的国家更倾向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稳定贸易条件㊂贸易地理集中度在所有时间区间的浮动汇率制度系数均持续显著为负,表明贸易地理集中度06财经问题研究 2022年第5期 总第462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的再认识汇率制度作为一国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该国经济的增长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来,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全球范围内先后爆发了一系列货币危机,这些危机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汇率的调整和汇率制度的变革,因而,近年来汇率制度的选择又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
对于汇率制度的争论也不仅限于传统的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之争,还包括9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中间汇率与两极汇率之争。
在国内,还有人民币的盯住汇率制与管理浮动汇率制之争。
各种观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述,虽然在各自的框架下都正确或比较正确,但似乎都缺少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几个关键因素的把握。
一、汇率制度安排的综述国际学说在理论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带有较大程度的一般经济理论的学派色彩;二是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金融活动的实践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陈岱孙,厉以宁,1991)。
一般而言,一种经济理论都是针对一定经济状况和经济阶段而产生的,是先有问题,后有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再有解决问题的相应理论。
汇率制度安排理论同样如此。
20世纪60年代末,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开始在调控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从这一阶段起,关于汇率制度安排理论的讨论也集中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孰优孰劣上。
在赞成浮动汇率制这一点上,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走到了一起。
凯恩斯主义认为,在经济经常受到外部冲击的下,如果允许汇率自由变动,将能够代替国内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价格的变动,从而避免产出的损失。
货币主义认为,当发生外部货币冲击时,允许汇率的自由变动,将能隔绝国内外汇储备的被动性调整,防止国内货币市场的冲动,从而避免通货膨胀的传递。
以蒙代尔(R.Mundell)、金德尔伯格(C.Kindleberger)为代表的固定汇率支持者们则从国际间相互合作的立场来分析汇率制度,他们认为固定汇率制能使各国经济连成一个稳定的经济体系,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协调发展,而浮动汇率制则会由于汇率的波动导致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
另外,浮动汇率制会造成各国滥用汇率政策,形成货币竞争性下浮,不利于国际经济合作;最后,浮动汇率制还会由于棘轮效应导致世界性的物价水平上升。
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人们对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种种设想。
不少经济学家针对汇率波动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诸多改革方案。
托宾(Tobin, 1982)建议对外汇交易征税,以降低效用较低的短期交易,减少汇率波动。
麦金农(Mckinnon,1984)提出美国、日本和德国三个国家货币在长期内形成基于固定汇率的新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设想。
威廉姆森和米勒(Williamson, Miller,1987)在麦金农计划的基础上提出在世界主要国家的货币间建立汇率目标区。
库珀(Cooper,1984)的改革设想则更为大胆。
他认为,只要国家货币存在,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的变动的可能性就存在,不确定性也就不可避免。
要想消除汇率的不确定性,就要消除汇率和国家货币,引入单一货币。
对此,库珀建议成立一个类似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统一的公开市场委员会,由这一委员会代替各国中央银行来执行货币政策。
70年代后,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争论还在继续,不过争论的焦点已由汇率稳定与国内经济稳定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关系转移到汇率制度的选择与国内经济结构与经济特征之间的关系上来。
如海勒(Heller,1978)提出的影响发展家汇率制度选择的五个结构性因素。
李普斯奇茨(Loopesko,1979)提出的小型发展中国家的汇率政策及其选择指标。
这一时期,蒙代尔在其论文《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最终的“最适度通货区”的设想,希望将世界化分为若干个货币区,区内实行固定汇率制,对外则实行浮动汇率制。
其后,麦金农和凯南(Kennen)等人又对最适度通货区理论进行了拓展,主张通过区分一国经济结构特征,并就这些特征给出某些标准,满足这些标准的国家和地区组成货币联盟是有必要的。
进入80年代,随着欧洲货币联盟的开始,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又有了进一步发展,这些发展集中于对加入通货区成本和收益的分析上。
其间,格劳(P.grauwe)、马森和泰勒(P,Masson&M.Tayor)等人对此做过详细的论述。
到了90年代,人们对汇率制度的安排开始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方面,人们对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稳定与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新的论述,在50年代的“米德冲突”、“二元冲突”的基础上,加入货币政策,使传统的“二元冲突”演化为国际资本的完全自由流动、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和汇率的完全稳定三个基本目标之间的“三元冲突”(Obstfeld,1998),即这三个目标只能同时实现其中的两个而不能三者兼得。
另一方面,由于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人们对如何通过汇率制度安排来防范和隔绝货币危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除了早期的将汇率制度安排与货币危机结合起来的国际收支危机模型(P.Krugman,1979)外,罗伯特・Z・阿里巴(R.Z.Aliber)也了货币性冲击、结构性冲击对汇率安排的影响。
80年代后,随着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汇率的不确定性已经可以较容易的通过对冲加以规避,同时外汇市场上投机基金的力量也急剧膨胀。
当投机基金引发了多次地区性货币危机后,人们发现,发生货币危机的多为实行“中间汇率制度”的国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行“角点汇率制度”的国家或地区大都有效地防止了危机的发生。
这一现象使人们提出了“汇率制度角点解假设”(Eichengreen,1994,1999; Obstfeld&Rogoff,1995),即一国发生危机后,政府可以维持的是角点汇率制度而不是中间汇率制度。
直到现在,角点汇率制度与中间汇率制度的争论仍在继续。
随着产权理论的出现和发展,有些学者开始运用产权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汇率制度的安排和演变。
以巴格瓦蒂(Bhagwati,1982)和克鲁格曼为代表的寻租理论的国际贸易学派曾提到汇率制度中的寻租问题。
在国内,由于产权理论的兴起,不少学者试图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重新审视汇率制度的安排与选择,强调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刘海虹,2001),并提出了“新制度金融学”的研究范式(师江春,袁鹰,1998)。
二、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上述各种理论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以不同的经济实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
经济结构论决定认为,汇率制度的选择取决于一国经济结构特征,小型开放经济国家及出口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的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较好,反之则应实行较具弹性的汇率制。
经济冲击决定论以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和AA―DD模型为工具,提出应根据冲击的不同类型选择汇率制度。
如果冲击多由国内的需求和货币因素造成,应采取固定汇率制;如果一国经济不稳定多由国外产品市场变动行成的真实冲击所导致,则浮动汇率制更能起到隔绝外部冲击的作用。
政策搭配论则以著名的“三元冲突”为依据,提出汇率制度的选择应与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与之相关的制度安排和资本管制制度进行合理搭配。
建立在货币数量论基础上的货币决定论则从国际货币本位制度的角度对汇率制度的选择进行了论述,并提出在的国际信用本位制体系下,各国实行浮动汇率制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成本收益决定论则认为,一个开放经济国家选择何种汇率制度取决于该国实行这一制度所产生的经济利益与所付成本之间的比较。
以上所述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基本上架构了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体系,成为指导各国安排汇率制度的理论依据。
但这一体系并非完美无缺。
事实上,任何一种理论在解释各国汇率制度的实践中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特别是对于解释当前世界经济中频繁出现的货币危机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这些理论从各自的角度分析是正确的,但在分析中往往都忽视了汇率制度选择中几个关键的、本质的要素,因而无法从一个整体的框架中阐述汇率制度的选择。
本文试图对这些理论加以补充和拓展,以期对汇率制度选择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一)以实现内外均衡为根本目标的制度选择作为国际学的核心部分,汇率脱离不开国际金融的基本框架。
国际金融学的产生与是以不同条件下的内外均衡的实现为主要线索的,因此,汇率理论以及在此之下的汇率制度选择理论不可避免地要为实现不同条件下的内外均衡而服务。
特别是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浮动汇率与巨额资本流动成为开放面临的新条件的形势下,对内外均衡实现的已经渗透到了汇率理论中。
所谓内部均衡,一般的理解是指在封闭经济条件下,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与价格稳定;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丁伯根法则”指出,要实现几种独立的政策目标,至少需要相互独立的几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以此为依据,要想实现内外均衡的目标,至少需要两种以上的政策工具,即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为主的支出增减政策和以汇率政策为主的支出转换政策同时运用。
由此可以看出,汇率本身带有极强的政策取向性,汇率制度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到这一政策要求。
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国家,将汇率的稳定作为政策目标之一,不仅无法利用汇率政策来实现内外均衡的调节,而且还易受到外部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在国际资本流动特别巨大的今天,固定汇率制实际上为投机者提供了一个只赚不赔的好的投机机会,因此,除非实行资本管制,否则,固定汇率制将成为一国遭受经济冲击的潜在诱因。
相比之下,浮动汇率制似乎更有优势。
由于汇率的自由波动,一国政府不仅可以减少一个政策目标(汇率稳定),同时还增加了一个政策工具(汇率政策工具),这样,政府在实现内外均衡的经济目标时,可以更加从容。
尽管如此,由于浮动汇率制以及以浮动为特征的汇率安排有多种,包括完全浮动、有管理的浮动、爬行的带状汇率制以及爬行钉住制等,各种汇率安排之间不尽相同,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
其中,完全浮动汇率制将汇奉作为内生的自由变量,一国金融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干预,完全听任外汇汇率随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化而自由涨跌。
这种汇率运行机制跳出了汇率稳定的目标,汇率波动以市场为基础,自发调节来实现外部均衡。
但是,汇率的自动调节机制由于以下两点原因而变得不太完美:一是现实中由预期导致的“因市定价”(pricing to market)的存在,使得汇率波动对贸易收支和国内价格水平的不大。
克鲁格曼(P.Krugman,1989)通过“沉淀成本模型”(sustainability of exchange rate)对此现象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厂商存在完全静态预期时,每一个厂商都会有一个类似于汇率波动的“无变动范围”(range of no change),汇率变动只要不超过这个范围,厂商就会维持现状而不调整产品价格;即使厂商不存在完全静态预期,即不认为未来与现在一模一样,厂商会根据对未来的预期汇率来制定计划:如果厂商认为有利的汇率是暂时的,他们不会立即进入该市场;如果厂商认为目前汇率不利是暂时的,他们也不会立即退出该市场,即厂商对汇率的反应受到回归预期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