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发展史

合集下载

中国船舶发展史

中国船舶发展史

中国船舶发展史正文:中国船舶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470 年,即中国古代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具备了较为先进的技艺,制造出了大型粮船、捕鱼船和运盐船等不同类型的船舶。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衰落,船舶制造业也逐渐衰落。

到了 19 世纪,中国船舶制造业开始受到西方列强的冲击。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船舶制造业也被外国人所掌控。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的规模逐渐扩大,制造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船舶,如商船、渔船、巡洋舰等。

20 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府成立了海军舰队,船舶制造业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制造出了更多的船舶,并开始向国外市场出口。

20 世纪 4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遭受了日军的侵略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中国船舶制造业逐渐复苏,并开始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货船、客船、渔船等。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期。

中国政府成立了六机部,负责船舶制造和科研任务。

这一时期,中国船舶制造业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远洋探测船等,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如今,中国船舶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重要的船舶制造商之一。

中国船舶制造业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还向国际市场推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游艇、豪华邮轮、集装箱船、油轮等。

拓展:中国船舶发展史不仅仅是一部船舶制造史,也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的历史。

随着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衰落和中国沦为列强的殖民地,中国船舶制造业也逐渐衰落。

而在 20 世纪初,中国船舶制造业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开始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

中国船舶制造业的发展也与中国海军的发展密不可分。

二战结束后,中国海军逐渐发展壮大,制造出了更多的船舶,并开始向国外市场出口。

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船舶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期,制造出了各种类型的船舶,如导弹驱逐舰、核潜艇、远洋探测船等,并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船舶工业70 年发展历程

船舶工业70 年发展历程

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今天中国船舶工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步都见证了时代的兴衰百态,镌刻了实业兴国的永恒船舶工业70年发展历程世界大国的崛起,无一不起步于造船、经略于海洋。

作为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象征,船舶工业具有高度的产业扩展性,有着“综合工业之冠”的美誉。

它是现代工业的产物,更是现代工业日新月异的缩影。

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今天中国船舶工业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每一步都走得艰难,每一步都见证了时代的兴衰百态,镌刻了实业兴国的永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船舶工业基础薄弱,从1949年到1960年间,通过打捞沉船、修造民船,并借助前苏联的技术援助,我国的船舶工业才得以逐步恢复和发展。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民族工业的先声。

新中国成立后,这家曾经的“中国第一厂”易名江南造船厂。

进入生产建设新时期,先后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自行研制的万吨轮“东风号”、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等等。

同时期,中国政府根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接收了大连船渠修船造船机械工厂,更名为大连船渠工厂(现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造船厂之一。

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建造了世界上最快的051导弹驱逐舰,今天它已经成为中国航母的摇篮。

1953年,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指出:“为了肃清海匪骚扰,保障海道运输安全,我们必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有计划逐步地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因此,建造舰艇、核潜艇等军用先进装备成为当时我国船舶业首要的工作。

谈及核潜艇的研制,毛泽东曾斩钉截铁地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61年,中央军委正式颁令成立舰艇研究院,番号国防部第七研究院,明确规定:“以核潜艇工程为重点,实现造船规划所规定的各型舰艇及其配套设备的研究、设计、试制、定型工作,直接为海军建设服务。

”可是,在苏联政府撤走全部原子能专家后,核潜艇研究受到严重打击,又恰逢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加上“下马风潮”席卷全国,对研究的影响更是雪上加霜。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

我国船舶工业发展史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历程简述2005年6月1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介绍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会开始,张广钦主任就我国船舶工业发展的历程作了简单介绍:今年7月11日,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6月3日,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纪念日。

中国造船业源远流长,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开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先河。

经过新中国五十多年的发展,船舶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造船业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纪元以来的两千年中,有一千五百年左右领先世界。

600年前,中国的造船技术达到了鼎盛,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强大的物质保障。

造船业是中国最早的民族工业,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揭开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

但是,由于政治腐败,外敌入侵,到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造船业已是奄奄一息。

新中国成立后,在国民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发展船舶工业。

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基本建成了门类齐全的船舶工业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船舶工业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船舶工业遵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走出了一条投资省、见效快的自强振兴之路。

经过20多年的奋力拼搏,中国已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世界第三造船大国。

新世纪以来,船舶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从2000年到2004年的五年间,中国的造船产量年均增长26%。

2004年,造船产量达到880万载重吨,占世界造船份额达到14%,连续10年列世界第三位。

预计今年的造船产量将超过1000万载重吨,约占世界造船份额的18%。

中国已能够自主设计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原油船和8000箱级超大型集装箱船,并已成功进入液化天然气船建造市场,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

目前,除豪华游船等少数船型外,中国已经能够建造符合各种国际规范,航行于任何海域的船舶。

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论文

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论文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航海历史的国家,其船只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

中国的船只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贡献。

在古代,中国船只的发展始于商船和渔船。

商船主要用于海上贸易,而渔船则是用来捕捞海产品。

最著名的古代船只是“木船”,这种船只以其坚固耐用而闻名,其建造工艺也为后世所传颂。

在这个阶段,中国船只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改进船体结构和航海技术,以适应更广泛的海洋贸易。

随着中国的海洋贸易和探险活动的增加,中国的船只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元时期,中国开始建造更大更先进的船只,以适应更远的航行。

最著名的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宝船。

这些巨大的船只在当时造成了轰动,也为中国船只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近代,随着西方科技的引入和航海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的船只发展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中国开始引进西方先进的轮船技术,并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船舶工业。

今天,中国的船只制造业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的船只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总的来说,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中国船只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技术一直受到世界的关注和尊重,也为中国的海洋贸易和国际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随着中国船只制造业的不断发展,相信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还将继续书写新的篇章。

中国船只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是中国海洋文明的缩影,凝聚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探索和利用长达几千年的智慧与积淀。

从古代木船到宝船,再到现代的轮船和航空母舰,中国船只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为世界海洋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现代,中国船只不仅在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在军事领域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的航天母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展示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雄心壮志。

此外,中国在船只制造技术、海洋调查和海洋资源开发等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步。

中国的船只发展史是一部中国海洋文化的发展史,中国船只在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中国海洋事业的繁荣发展。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早期,船舶主要用于捕鱼和交通运输。

随着时间的推移,船舶的种类和用途
逐渐丰富,成为了贸易和军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战国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

当时的船舶主要是木
质船,包括平底船、筏船、帆船等。

这些船舶可以载重、快速、稳定,被广泛
应用于军事和商业活动中。

秦汉时期,中国的造船业出现了第一个高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曾派大将
率领用楼船组成的舰队攻打楚国。

这些舰队中配备有各种作战舰只,显示了当
时造船技术的精湛。

唐宋时期,中国古代造船业的发展进入了成熟时期,迎来了第二个高峰。

这一
时期的船舶种类和形式日益丰富,包括海船、江船等。

海船中包括大型的海商船、海战船等,江船则包括货船、客船等。

这些船舶不仅结构严谨、外观华美,而且在装备和防御方面也非常完善。

明清时期,中国的船舶制造技术达到了巅峰,船舶种类和用途更加丰富多样,
包括战船、贸易船、渔船、客船、驳船等等。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造船技术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
格和特点,为世界造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

船舶发展史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时代。

独木舟就是把原木凿空,人坐在上面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而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毕竟独木舟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接着,我们迈大了向海洋进军的脚部,迎来了木板船时代。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木板船,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钢船时代的来临,为船舶的发展史刻写了新篇章。

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从此在船舶的世界里发出一个又一个的惊叹号: 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 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第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1、筏子与独木舟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

“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

“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

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但1977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中国造船史发展

中国造船史发展

140.8m
郑和所率船队比今美国航母战斗群还 庞大,有一次所率的大船便达62艘, 船队人员总编制为27800人,是目前世 界上最大航空母舰——美国尼米兹级 核动力航母全员编制的四五倍。
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展开,比较著名的
有军火和轮船的综合企业——江南制造总局,专门 从事造船的福州船政局。1865年,第一艘蒸汽轮船 “黄鹄号”建成。但技术比国外落后七八十年。洋 务运动虽以“自强”“御海”为出发点,但在外国 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最终未建成自己的民族造船业。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承接了外国订单,但第二次 世界大战,中国造船业完全停滞。
• 现状以及未来:2011年年底,在世界航运业持续 低迷的情况下,中国造船业确实进入了一个接单 难、交单难、融资难、成本高、利润低的寒冬时 期,由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以建造常规船为主, 订单仍主要集中于散货船领域、技术含量低、劳 动密集型企业,所以在未来2-3年,国内将有50% 船企面临被淘汰。在新一轮船舶行业洗牌过程中, 国有大型船企将明显受益于船舶振兴规划,而众 多民营中小型船厂将逐渐转化为大船企的配套企 业,或者折戟出局。
专业资料?明朝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需求使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出现了新的飞跃登上了中国古代造船业发展的顶峰然而随之而来的明代海禁政策却使得中国的造船技术迅速衰败清代前期的海禁政策进一步阻碍了中国造船业的技术发展与创新使中国从航海与造船业的高峰上迅速跌落造船技术的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造船业严重萎缩在列强坚炮的攻势下显得力不从心
春秋吴国“大翼”战船
吴 国 “ 楼 船 ”
秦汉时期,开过战争与海外丝绸之路对穿的需求积 极的促进了造船技术的发展,先秦时代的楼船,到汉武帝 时,已发展为巨型主力战船。顾名思义,船大到可以在上 面建高楼才叫“楼船”。据《史记· 平準书》记载,楼船 高十余丈,相当于今二十几米;楼分三层,分别叫“庐”、 “飞庐”、“雀室”,其中雀室是瞭望指挥平台,方便观 察水上敌情。

新中国航运发展史

新中国航运发展史

新中国航运发展史
新中国航运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

在此之前,中国的航运业相对落后,基本上以传统的人力和船只为主。

1950年代初,中央政府开始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成立了海
运航务公司和船舶公司,购买了大量的船只,开展国内外的运输业务。

1957年,成立了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开始建造自
己的船舶,从而减少了对外国船舶的依赖。

1960年代,中国开始建立自己的航运网络,发展了多条国际
航线,同时也发展了国内的沿海航运和内河航运。

这一时期,中国航运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1978年,中国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对外开放程度大大提高。

这也给航运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中国航运公司开始与国际航运公司进行合作,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提高了船舶的运载能力和服务水平。

1990年代开始,中国航运业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随着国
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对航运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加大了对航运业的投资力度,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港口和仓储设施,提高了航运的效率和质量。

近年来,中国航运业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

中国船舶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造船国之一。

中国航运公司也逐渐壮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
际航运规则的制定和全球航运市场的竞争,提升了中国航运业的国际影响力。

总的来说,新中国航运发展史可以概括为从基础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全球竞争的过程。

中国航运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为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

船的发展史船的发展史1、筏子与独木舟长期与自然界的抗争不断增添着人们的智慧,自然现象的反复出现也给人以一定的启迪。

“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世本》)“古人见窾木浮而知为舟”(《淮南子·说山训》),古人终于认识到某些物体具有浮性,自然漂浮物成为人们创造舟船工具的最早诱因。

经过长期实践,古人创制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筏子,这是一种用树干或竹子并排扎在一起的扁平状物体。

原始人在实践中认识到单根竹木虽具浮力,但因其为圆形,浮在水中易滚动且面积窄小,运载力有限,如将数根并扎,则在水中可平稳漂浮且运载量增加,既可载物又可载人。

筏子,古时也称为“桴”、“泭”,或“箄”。

继编木为筏之后,又有“刳木为舟”(《周易·系辞》)。

“刳”是割开、挖空的意思,“舟”是指古代船舶的直系祖先——独木舟。

有了舟,人们尚不能在水中随意行驶,还必须有推动独木舟行进的工具。

“剡木为楫”(《周易·系辞》),即是指古人制桨的方法,“剡”的意思是削。

“楫,捷也,拨水使舟捷疾也”(《释名·释船》)。

削木头做成桨,以推进舟的行驶。

人们才可较随意地在水面上活动。

独木舟具体出现的时代尚不能断定。

但1977 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一柄用整木“剡”成的木桨,表明至迟在大约七千年前,我国已开始使用独木舟,同时也说明,我国发明和使用舟船的历史较之车马出现的时代要早数千年之久。

我国古代独木舟的形制,大致有三种:一种头尾均呈方形,不起翘,接近平底;一种呈头尖尾方形,舟头起翘;一种头尾均呈尖形,两头起翘。

独木舟的优点就在于一个“独”字,舟身浑然一体,严整无缝,不易漏水,不会松散,而且制作工艺简单,所以沿用的历史很长,直至今日,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独木舟还被用作渡河工具。

筏子与独木舟的相继出现,是人类开拓水域交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它们,人类的活动范围便从陆地扩大到水上,人类从此可以跨江渡河,使地域上的阻隔失去了原有的威力。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

我国的船舶发展史陆上交通靠车马,水上交通靠舟船。

历尽沧桑的我国古代造船业当年曾雄踞于世界前列,把欧洲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我国古代造船起步于遥远的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三个高峰时期,这就是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朝时期。

下面分别加以介绍。

1、先秦时期的造船从“伏羲始乘桴[fú浮]”(《物原》)和“伏羲氏刳[kū枯]木为舟”(《周易系辞》)等远古传羲说来看,最早的船只——筏和独木舟在原始社会末期已经问世。

大自然各种常见现象的反复出现,启迪着我们祖先的思想。

早期的人类以捕鱼、打猎为生。

捕鱼需要下水,打猎也常常过河。

我们的祖先发现,木头和树叶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于是,有人走进水中,抱着一块大木头试了试。

结果,不但没有沉下去,而且木头还把人托出水面。

这样,人们就学会抱着木头渡水了。

但是,人的双手抱着木头怎能捕鱼呢?后来,人们把砍下来的树干,用石斧和火,将一面削平、挖空,造成了第一只独木舟。

我们的祖先在造出独木舟的同时,还发现把几根树木捆扎在一起,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浮力,载着人行驶在水面上。

这样,就有人制成了木筏。

比起独木舟来,木筏的使用面积大,制作起来更容易一些。

有了木筏,人们往返河流的两岸,在水中运行,再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了。

受到木筏的启发,人们想到了自己身边其他能够做成筏的东西。

只要能浮在水面上,并且能结扎在一起的东西,他们都要拿来试一试。

于是,人们又制成了竹筏、草筏和羊皮筏等。

特别是其中的竹筏,更受到人们的欢迎。

竹子这种材料,质地坚韧,重量轻,中间空,浮力大,容易捆扎,并且不怕水长时间浸泡,用它制作成竹筏,又方便又耐用。

把几只竹筏串成一排能运大量的东西。

独木舟和筏是远古祖先最简陋的也是最重要的渡水工具。

有了这样的渡水工具,我们的远古祖先就能进行水上捕捞和迁徙航行了。

关于远古祖先制作独木舟和筏的故事,古书上曾有记载。

其中大禹制作独木舟的神话就非常有趣。

船的历史发展

船的历史发展

船的历史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它与贸易、探险、战争和文化交流紧密相连。

从最简陋的木筏和独木舟到今日巨轮巨翼、以钢铁打造、载重万吨的现代船舶,船只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人类智慧的演进和科技的进步。

【古代航海】船只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最初可能是由于需要跨越水域而偶然发现的。

最早的船只可能是简陋的木筏或是用树干挖空而成的独木舟。

古埃及人使用纸莎草纸制作的船只在尼罗河上航行,而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地区,更为复杂的帆船逐渐出现,使得古代文明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成为可能。

【中世纪的海上探索】中世纪时期,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如指南针、星盘和改进的帆船设计,海上探索的范围扩大了。

维京人的长船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常先进的,它们能够穿越大西洋,到达北美大陆。

而中国的宝船则在郑和下西洋的七次远航中使用,这些船只的规模和设计在当时世界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

【大航海时代】15世纪至17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船只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葡萄牙、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家的探险家们为了寻找新的航线和贸易机会,不断地推动航海技术的进步。

这个时期的船只,如卡拉维尔船和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不仅更大、更坚固,还配备了更为精确的航海仪器。

【蒸汽动力的出现】19世纪是船只发展的革命性时期,蒸汽动力的应用标志着现代船舶的诞生。

第一艘成功的蒸汽船是由罗伯特·富尔顿设计的,而随后蒸汽船的快速发展彻底改变了水上交通和货物运输的方式。

铁壳船和螺旋桨的发明进一步增强了船只的性能。

【20世纪的海洋工程】进入20世纪,随着钢铁制造技术和动力系统的不断进步,船只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

油轮、集装箱船和LNG(液化天然气)船等专用船舶的出现,满足了全球贸易不断增长的需求。

同时,海上旅行也变得更加普及和舒适,豪华邮轮成为人们享受海上生活的一种方式。

【21世纪的船舶技术】今天的船舶工业正处在一个高科技的时代。

现代船舶采用了多种先进材料和设计理念,如使用船体结构优化以减少阻力、安装高效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应用自动化管理和运营系统等。

中国近代航海事业发展史

中国近代航海事业发展史

中国近代航海事业发展史近代航海事业是指从19世纪开始,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在航海领域的发展历程。

这段历史可以追溯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化进程。

在这之后,中国开始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的挑战。

在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史上,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

首先是1860年的《天津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外国船只得到了在中国沿海贸易的权利。

这使得中国开始接触到了西方的航海技术和船舶建造工艺。

随着西方技术的引进,中国开始建立起自己的航海基础设施。

1872年,中国第一艘现代化军舰“定远”号下水,标志着中国航海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艘军舰采用了西方的造船技术和装备,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海上实力。

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还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获得了德国在中国的船只和船厂,使得中国的造船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此外,中国也积极参与了国际航海组织的建设和活动,与国际接轨。

然而,中国近代航海事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面临了内忧外患的局面,航海事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国共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航运业遭受了巨大的破坏,船只和港口设施几乎被摧毁殆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了全面的航海事业的重建工作。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船舶建造和海运业的发展。

1950年代,中国建造了一批现代化的货船和客船,并逐步恢复了国际航运业务。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国近代航海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80年代,中国大力引进国外的航海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航运业的现代化进程。

中国船舶工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重要一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近代航海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国的船舶数量和船舶吨位逐年增长,中国的港口也成为全球最繁忙的港口之一。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航运组织的工作,为国际航海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航海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海发展史简介

中国是古代世界的造船强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海上航行的国家之一,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远洋航海的国家之一,而且于唐代开创了延续约七百年、世界上仅有的古代大航海时代。

根据汉代王充《论衡》记载,周成王时有“越裳献雉,倭人贡畅”活动,越裳,为古南海国名;雉,一种珍贵的野鸟,倭人,指古代日本人;畅,一种宝贵的物品,该材料说明,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周初海上往来已是常事。

现知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航海活动,最初都是沿岸航行。

从沿岸航行到远洋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大进步。

世界上最早的远程离岸航行,现知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驾舟从古希腊的属地马西利亚出海,沿伊比利亚半岛、今法国海岸到了不列颠岛,再沿其东海岸向北至达奥克尼群岛,又折向东至易北河口。

公元前后王莽辅政时,又开通汉武航线南道:由黄支国出航,航行八月,至皮宗,行程一千七百海里;再行二月,经今新加坡、越南胡志明市,达日南或徐闻、合浦,航程至少为一千七百海里。

唐代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疆土广袤,国力强盛,在当时世界上独占鳌头。

据《旧唐书·贾耽传》《新唐书·地理志》记载,那时(公元8世纪)唐代对外交通有7条线路,其中海上交通线2条,一为南海海上丝绸之路,由今广州出发,故称为广州通海夷道。

宋代300多年统治,鉴于北方有辽、金,西部有西夏,陆上丝绸之路受阻,因而海上交通比唐朝更为发达,宋朝继承并发展了唐代开辟的古代大航海时代。

吴钩在《生活在宋朝》一书中说,宋朝经济繁华,非农业税接近85%,农业税变得微不足道,这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海上丝绸之路最繁华的时间段就是宋元时期。

元代不但承继宋制,还大力收纳航海人才,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曾任南宋提举泉州市舶三十年、拥有大量船舶的蒲寿庚。

因此,元代的海上丝路在宋朝基础上更有发展,涌现多个航海家。

至明初,郑和七下西洋,从1405~1433年。

其船队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木质帆船,长44丈、宽18丈多,9桅12帆。

中国船的发展史

中国船的发展史
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上的最高水平
中国船的发展史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还处于以采集和渔猎 为生的时期,他们活动的场所是森林、草原、江河、 湖泊。由于没有水上工具,深水的鱼群,可望而不可 得;河对岸的野兽,可见而不可猎;洪水袭来,来不 及逃避就得被淹死。他们在与天斗、与洪水猛兽斗的 长期斗争中增长了才干,增添了智慧。自然现象使他 们受到了各种有益的启发。“古观落叶以为舟”,就 反映了我们祖先早期对一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认识。 也许正是因为这种自然现象,才引起人们航行的念头。 人骑坐在一根圆木上,就可以顺水漂浮;如果他还握 着一块木片,就可以向前划行。如果把那根圆木掏空, 人就可以舒适地坐在里面,并能随身携带上自己的物 品。这就是人们创造的最早的船——独木舟。
以后人们又逐步学会了就地取材,制造了简单、 平稳、装载面积较大的筏。筏的种类较多,有木筏、 竹筏、皮筏等。 原始社会出现的独木舟和筏,使人 类在征服江河的斗争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到了大约 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出现 以后,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也为船舶的进一步发 展和改造奠定了基础。 随后人们又在长期航行的实践中,创造了利用风 力行驶的船——帆船。
明朝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达到了第三个高峰。 由于元朝经办以运粮为主的海运,又继承和发展了唐 宋的先进造船工艺和技术,大量建造了各类船只,其 数量与质量远远超过前代据一些考古的新发现和古书 上的记载,明朝时期造船的工场分布之广、规模之大、 配套之全,是历史上空前的,达到了我国古代造船史 后,明朝的造船技术和工艺又有了很大的进步, 登上了我国古代造船史的顶峰。明朝造船业的伟大成 就,久为世界各国所称道,也是我国各族人民对世界 文明的巨大贡献。只是到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和现代机 动轮船出现以后,我国在造船业上享有的长久优势, 才逐渐失去。

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与中国现代船舶类型

中国近现代轮船发展史与中国现代船舶类型

世界近现代轮船发展史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1879年世界上第一艘钢船问世后,又开始了以钢船为主的时代。

船舶的推进也由19世纪的依靠人力、畜力和风力(即撑篙、划桨、摇橹、拉纤和风帆)发展到使用机器驱动。

现代帆船始于荷兰。

1660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长将一条名为"玛丽"的帆船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1662年查理二世举办了英国与荷兰之间的帆船比赛。

仿古帆船:哥德堡号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建成第一艘采用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时速约为8公里/小时;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号问世,主机功率为58.8千瓦。

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68年,中国第一艘载重600吨、功率为288千瓦的蒸汽机兵船“惠吉”号建造成功。

1894年,英国的帕森斯用他发明的反动式汽轮机作为主机,安装在快艇“透平尼亚”号上,在泰晤士河上试航成功,航速超过了60公里。

早期汽轮机船的汽轮机与螺旋桨是同转速的。

后约在1910年,出现了齿轮减速、电力传动减速和液力传动减速装置。

在这以后,船舶汽轮机都开始采用了减速传动方式。

早期的汽轮机船1902~1903年在法国建造了一艘柴油机海峡小船;1903年,俄国建造的柴油机船“万达尔”号下水。

20世纪中叶,柴油机动力装置遂成为运输船舶的主要动力装置。

英国在1947年,首先将航空用的燃气轮机改型,然后安装在海岸快艇“加特利克”号上,以代替原来的汽油机,其主机功率为1837千瓦,转速为3600转/分,经齿轮减速箱和轴系驱动螺旋桨。

这种装置的单位重量仅为2.08千克/千瓦,远比其他装置轻巧。

60年代先后,又出现了用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联合动力装置的大、中型水面军舰。

当代海军力量较强的国家,在大、中型船舰中,除功率很大的采用汽轮机动力装置外,几乎都采用燃气轮机动力装置。

在民用船舶中,燃气轮机因效率比柴油机低,用得很少。

古代船的起源与发展史-湖州船模博物馆

古代船的起源与发展史-湖州船模博物馆

古代船的起源与发展史-湖州船模博物馆古代船的起源与发展史中国的⾈船⽂化⾄少可追溯到⼀万年前,历史上中国创造了古代世界最丰富多样的船型,曾为⼈类造船与航海业的发展奉献过许许多多伟⼤的发明。

船是⽔路主要运输⼯具。

船的起源国尚⽆定论。

早在公元前6000年,⼈类已在⽔上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船可能就是⼀根⽊头,⼈们试着骑到⽔中漂浮的较⼤的⽊头上,从⽽想到了造船。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独⽊⾈的国家之⼀,并利⽤独⽊⾈和桨渡海。

独⽊⾈就是把原⽊凿空,⼈坐在上⾯的最简单的船,是由筏演变⽽来的。

虽然这种进化过程极其缓慢,但在船舶技术发展史上,却迈出了重要的⼀步。

独⽊⾈需要较先进的⽣产⼯具,依据⼀定的⼯艺过程来制造,制造技术⽐筏要难的多、其本⾝的技术也⽐筏先进得多,它已经具备了船的雏形。

在中国,商代已造出有舱的⽊板船。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较⼤的诸侯国都有⾃⼰的造船业。

其中尤以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楚、吴、越三国及雄踞⼭东半岛的齐国最为发达。

吴、越两国的造船基地都有相当规模的造船能⼒。

此时,⾈已经⼴泛地应⽤于⽇常⽣活和作战,吕不韦曾说:「以其所能托其所不能,若⾈之与车。

」让⾈⾏于陆,让车⾏于⽔,如同⽤⼈舍其长⽽取其短⼀样,必然失败。

孙⼦也说过:「夫吴⼈与越⼈相恶也,当其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

」意思是说:即使互相仇视的⼈,当同船遇险时,也应像⼀个⼈的左右⼿⼀样协调⼀致,共度难关。

这是成语「同⾈共济」的由来。

战国时期的《吕⽒春秋》载:「夫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

悖!有以乘⾈死者,欲禁天下之船。

悖!,后来这句话就成了「因噎废⾷」。

从成语、警句的诞⽣,可以看出⾈船在⼈们⽣活中的重要性。

汉代的造船技术更为进步,船上除桨外,还有锚、舵。

唐代,李皋发明了利⽤车轮代替橹、桨划⾏的车船、桨划⾏的车船。

宋代,船普遍使⽤罗盘针,并有了避免触礁沉没的隔⽔舱。

同时,还出现了10桅10帆的⼤型船舶。

15世纪,中国的帆船已成为世界上最⼤、最牢固、适航性最优越的船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船舶发展史
中国船舶发展始于古代,中国古代有很长的海洋历史,早在商周
时期,中国就已经有了草船、竹舟等简单的船只,随着时间的推移,
船只的种类也越来越多。

中国船舶在宋代时期有了很大的发展,当时的中国国力强盛,在
船舶制造上也不断推陈出新,宋朝的战船可以达到30多米,装备了炮、火箭等武器,船身也越来越宽大,使得船舶具有更大的载货量。

明清时期,中国对海洋的探索更加深入,在此期间,中国出现了
大量的商船和军舰,并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船舶的质量得到了大幅
提升。

同时,这个时期的航海家也不断涌现,如郑和所率领的大船队
就是一次辉煌的航海成果。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欧洲国家开始在船舶技术上取得领先地位,中国在这个领域的技术落后越来越明显,这也导致了中国在近代的战
争中多次败北。

进入现代,中国的造船业在经过改革后,实现了新的发展。

1949
年以前,中国的造船工作主要是由私人企业完成,1949年以后,中国
成立了大量的国有企业来负责造船工作,包括中船集团、中船重工等大型企业。

近年来,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的发展更加迅速,生产出了许多先进的船舶,如“神州号”载人深海潜水器、徐福号科考船等,其中一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很高的声誉。

总之,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船舶制造领域也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