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发调查步骤及名解

合集下载

流行病学暴发调查-张定梅

流行病学暴发调查-张定梅
– 主要是针对疾病暴发的时间、地点、人群和疾 病的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了解
– 制定有效防治措施 – 控制暴发、消除疫情。
什么叫“不明原因疾病”
• 不明原因疾病,是指短时间或者最初开始 调查处理时原因不明的疾病
–由于原因不明,诊断不清,往往以其主要症状 表现或者综合征,称为
• 不明原因发热 • 不明原因腹泻 • 不明原因肺炎 • 不明原因脑炎 • 不明原因肾炎等
• 只顾调查寻找暴露因子,而不采取措施,会招致公众误解, 甚至引起法律诉讼
•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采取措施并观察其效果,也是认识 疾病传染源、传播机制的重要内容
– 边调查 – 边分析 – 边采取措施 – 边修订措施 – 边效果评价
5.调查工作报告
• 交流公共卫生信息 • 调整公共卫生政策 • 评价成绩
– 分析流行病学(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等指 标;
– 传染来源与相关因素调查结果的分析 – 描述标本的采集和检测结果 • 综合干预效应等进行病因分析和推断以确定病因 • 对该事件作出可能的结论判断,及排除其它的理由
结论的表达
•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实验室检 测结果综合分析…….
描述流行病学
3.识别 统计病例数
获取信息
4.描述流行病学
鉴别组 医院
实验室 学校
识别信息 工作组
人口学信息 临床详细资料 危险因素
病例: -时间 -地区 -人
了解发病的初步情况
· 首例病人调查:发病时间,发病前后的活动情况
· 发病情况调查:登记每个病人的发病情况
· 标本收集、送验和保存:病人、接触者、可疑环境
–合理性、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能够解释 大多数的病例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调查阶段1. 疫情报告接收- 当接收到疑似疫情报告时,立即记录报告内容,包括报告人姓名、联系方式、报告地点、症状描述等信息。

- 根据报告内容判断疫情严重性,若属于重大疫情,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 将报告内容传达给相关部门,如卫生部门、疾控中心等。

2. 确认疫情- 派遣专业人员前往报告地点进行现场调查,了解疫情详情。

- 收集相关证据,如病例报告、医疗记录、实验室检测结果等。

- 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病例追踪、流行病学分析等,以确定病源和传播途径。

3. 疫情评估- 根据调查结果,评估疫情的严重性和影响范围。

- 制定疫情等级,如一级、二级等,以便后续处理和资源调配。

4. 信息发布- 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信息,包括病毒类型、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

- 向相关机构、企事业单位通报疫情信息,协助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处理阶段1. 防控措施制定- 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包括隔离措施、人员管控、环境消毒等。

- 制定疫苗研发计划,加快疫苗研制进程。

2. 资源调配- 根据疫情等级和影响范围,调配医疗资源、人员力量、物资设备等。

- 协调各相关部门,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 紧急救治- 组织医疗队伍,迅速建立临时医疗设施,提供紧急救治服务。

- 加强医疗队伍培训,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和疫情防控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社会动员- 发动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5. 经济支持- 向受疫情影响的企事业单位提供经济支持,帮助其渡过难关。

- 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推动经济恢复发展。

三、后续措施1. 疫情监测- 建立健全的疫情监测体系,加强对疫情的持续监测和分析。

- 定期发布疫情报告,及时通报疫情动态。

2. 疫苗接种- 推动疫苗研制和生产,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制定疫苗接种计划,优先保障高风险人群的接种需求。

3. 防控经验总结- 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总结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中的病例定义
1.病名:类痢疾综合症
2.初步定义:指有腹泻并有下列一种或多种症状和体征者,这些症 状和体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痛、里急后重、便血
3.最终定义——按严重程度分:
(1)重病例:发热超过38℃,并伴有血性腹泻,有或没有上述其 他症状或体征。
(2)轻病例:适合初步定义,但无高烧和血性腹泻。
第三讲 传染病暴发调查
一、暴发调查步骤 二、暴发调查案例
暴发调查
疾病暴发是指在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 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增多性质相同的病 例,在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病例迅速减 少。
3
暴发调查方法
➢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建立病因假设) 分析流行病学方法(验证病因假设) 研究疾病自然史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实验流行病学方法(验证病因假设和评价干预措施效果)
(一)、背景资料
❖时间:某年9月19日下午4时-5时。 ❖地点:某市B县某乡镇卫生院。 ❖事件:收治7例疑似霍乱病例,立即上报
县CDC。
县CDC接到报告如何处理? 21
(二)核实暴发
1.病人均有典型霍乱症状。
2.集中18日、19日发病。
3.患者均有参加黄女士17日中午的 生日午餐。
4.采集患者标本送实验室检测。
16
确认暴发终止
人与人直接传播的疾病
病原携带者全部治愈,度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没有新病 例发生,就可宣告暴发终止
共同来源的疾病
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病例不再增多,则认为暴发终止
节肢动物传播的疾病
经过昆虫媒介的潜伏期和人类潜伏期总和后,无病例发生 ,表明暴发终止
17
文字总结
调查结束后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调查者应尽快将调查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好 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及其效果 ,并分析此次调查的得失。 最后将材料报上级机关存档备案,或著文发表供后 人借鉴。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背景介绍暴发疫情是指在特定地区或特定时期内,某种传染病的发病人数明显增多,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况。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暴发疫情,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调查处理流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的标准格式文本。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1. 初步调查(1) 收集信息:收集与疫情相关的各类信息,包括病例报告、医院就诊记录、流行病学调查问卷等。

(2) 病例确认:对收集到的病例进行初步确认,判断是否属于暴发疫情范畴。

(3) 疫情报告:及时向上级卫生部门报告疫情,提供初步的调查结果和建议。

2. 流行病学调查(1) 制定调查计划:根据疫情特点和资源情况,制定调查计划,明确调查目标、方法和时间节点。

(2) 人员组织:组织专业人员参与调查工作,包括流行病学家、医生、护士等。

(3) 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等方式,收集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病情、接触史、病因等。

(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疫情的规律和特点。

(5) 结果报告:编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向上级卫生部门和相关单位汇报调查结果和建议。

3. 疫情控制(1) 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病例进行隔离治疗,避免疫情扩散。

(2) 接触者追踪:追踪已确诊病例的接触者,进行隔离观察或采取其他措施。

(3) 传染源控制:确定疫情的传染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消毒、封控等。

(4) 疫苗接种:根据疫情特点和疫苗可行性,推行疫苗接种工作。

(5) 健康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疫情的认识和防控意识。

4. 疫情评估(1) 疫情监测: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对疫情的发展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

(2) 风险评估:对疫情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传播风险、严重程度等。

(3) 战略调整:根据疫情评估结果,及时调整疫情应对策略和措施。

(4) 效果评估:对疫情应对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和教训。

5. 信息发布(1) 疫情通报:及时向公众发布疫情通报,提供准确的信息和防控指导。

现场暴发调查基本步骤

现场暴发调查基本步骤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简介
二、核实诊断
核实诊断 1.对病例进行核实 对进行报告的医疗单位所发生的病例进行核 实。根据国家“诊断标准”对病人的临床症 状、体征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核实 2.确定是否是一起群体性的疾病,各病例之 间从三间分布看是否有流行病学的联系。确 定是否暴发并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调查走访暴发病例居住地及相关环境场所
六、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描述性分析(三间分布)
现场流行病学最重要最基本的任务之一 目的是阐述哪些疾病正在流行,在何时、 何地、何种人群中流行 从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现场调查资料 中进行描述 为探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系统的方 法 可以明确事件所危害的人群,并提出有 关病因、传播方式的假设
建立假设 假设应该具备的特征: A.合理性; B.被调查中的事实所支持(包括流行病学、 实验室和临床特点); C.能够解释大多数的病例
建立假设 建立假设的过程中应注意: A.注意现场的观察; B.始终保持开放的思维,需要想象力; C.请教相关领域和专业的专家。 D.一旦发现假设不准确或错误,要及时予以 调整。
现场暴发调查处理基本步骤简介
四、建立病例定义
建立病例定义 1.建立病例定义的目的: 搜索病例。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 的病例具有同质可比性,并符合疫情调查或其 他工作的要求。 2.根据不同的目的建立不同的病例定义: 根据工作处于流行病学调查的哪个阶段;搜索 病例;是否为了诊断和治疗;是否为了常规监 测与报告等。
人传人
40 35 30
Cases
???
40
病例数
25 20 15 10 5 0 Time
30 20 10 0 1 21 10 1 21 10 30 20 9 26

14.暴发疫情调查全解

14.暴发疫情调查全解

1600 1400 1200 病 1000 例 800 数 600 400 200 0 4 8 12 16 20 24 28 发病时间(周) 12 10 8 病 例 6 数 4 2 0 24 48 72 96 12 14 0 0 发病时间(小时)
5914例乙型肝炎的潜伏期
51例猩红热的潜伏期
同源一次暴露
1、同源暴发(common source outbreak)
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同时或先后暴
露于某共同传染源或污染源而引起的 暴发。

水、食品、空气、注射器、药品等
(1)同源一次暴露:


一个发病高峰;
持续时间相当于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间隔
(2)同源多次暴露:

较快上升,持续时间较长; 采取措施后经过一段时间急剧下降

可能病例(Probable case ):
2000年5月1-30日住在**县的发烧并有皮疹的学龄儿童

疑似病例(Possible/Suspect case ):
2000年5月1-30日住在**县的发烧的学龄儿童
Not cases
疑似病例 suspect
可能病例 possible
临床病例 probable
暴发调查的内容和步骤
1.
准备现场工作
6.
提出假设
2.
3. 4. 5.
证实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定义、. 9. 10.
通过分析研究验证假设
推敲、修正和检验假设 实施控制措施 交流调查结果
1、准备现场工作

各级疾控机构 人员准备:现场调查组 调查表 执法文书 宣传资料

4、定义、计数、调查病例
病例定义是用于确定是否感染,保证 统计结果真实的一套标准。 病例定义可以有多个水平:确诊病例、 临床病例、可能病例、疑似病例。

第三章_暴发调查

第三章_暴发调查
1. 2. 3. 4. 5.
五、提出假设 对暴发的来源和传播途径提出假设。
六、检验假设:
分析性研究。 实验室检查。 针对可疑传播方式或传染源采取控制措施的 效果评价。 证明: 临床、实验室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假设一致。 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符。 暴露程度越大,疾病的发生率越高。
七、提出预防与控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略
第三章 暴发调查
第一节 概

一、概念: 爆发:在短时间内某地区或单位发生 较多(或大量)同类病例。 爆发调查:对疾病爆发的时间、地点、 人群和发病原因进行全面调查了解, 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控制爆发, 消除疫情。
特点:
爆发一般由共同的传染源和传播 途径所引起,且患者发病集中在 该病的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 流行的高峰和疾病的几何平均潜 伏期一致。
C:多次同源暴露或一次 同源暴露后人与人之间 的传播未得到控制
D:一次非同源暴露
四、暴露时间:
可以确定调查范围和可疑病原。 计算方法(病原已知):
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或流行 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 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 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短潜伏期, 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 长潜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可能是同源 暴露的时间。
二、确定暴发存在: 三、核实诊断、发现新病例: 建立诊断标准。 对于不能确诊的疾病,也必须规定具体 而明确的诊断标准(临床症状、体征和 阳性检测结果等)。待进一步了解后, 可修改诊断标准。
四、描述性研究
确定暴发范围; 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因学诊断; 识别所有处于危险期的人; 识别主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获得水、食物、空气等可能和病原传播来源 有关的环境中样本的基础资料; 6. 获得有暴露危险人员的名单、食堂菜单、家 庭或旅馆的位置等资料; 7. 注意特殊情况:暴露未发病者和发病未暴露 者。

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

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

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引言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如疫情爆发或食品中毒事件,进行暴发调查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对疾病暴发的调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病因、传播途径以及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介绍暴发调查的实施步骤,帮助相关人员掌握暴发调查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步骤一: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在进行暴发调查前,首先需要明确调查的目标和假设。

目标是明确我们希望通过调查获得的信息,假设则是我们对暴发原因和传播途径的初步猜测。

在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 根据暴发的病例特点,确定病因的可能性; - 考虑暴发可能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 - 考虑人群的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惯。

步骤二:设计调查方案在确定调查目标和假设后,我们需要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需要包括以下要素: - 调查的人群和样本选择方法; - 调查的时间和地点; - 调查的方法和工具; - 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流程。

调查方案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步骤三:数据收集在进行暴发调查时,我们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来进行分析。

数据收集的方法可以包括: - 问卷调查:通过编制调查问卷,采访受访者来收集他们的个人信息和暴露情况; - 病例调查:对疫情爆发的病例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患者的病史、症状、就医情况等; - 环境调查:对疫情暴发地点进行环境调查,包括水源、食品供应链、工作场所等。

数据收集时需要规范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步骤四:数据分析在收集到数据后,我们需要进行数据分析以找出病因和传播途径。

数据分析的方法可以包括: - 描述性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计算各项指标的频数、比例等; - 假设检验:对不同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如病例的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 - 聚类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分类,寻找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数据分析的结果需要进行验证和解释,确保推断和结论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步骤五:制定控制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预防疾病的传播和暴发。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发的调查步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发的调查步骤

2008年3月阜阳市连续报告3例学龄前儿童死 亡

同时,具有手足口 病临床表现的儿童 数量增加 报告来源:


临床医生
突发事件监测系统报告在一所农村寄宿 学校有142例副伤寒病例
• 时间:2004年12月3日
• 地点:广西省桂林市**县 • 报告来源:
中国突发事件监测 中国传染病监测系统 地方报纸
• • • • • 人口 原因和同时存在的因素 预期结果 剂量反应关系 时序性
– 在校学生因在11月10日至15日期间,饮用学校 给水系统中未烧开的水导致了11月20日至12月 15日间的副伤寒暴发
假设-学校饮用水导致的暴发
• 水灾之后 • 水未烧开或未消毒
• • • • • 学生和厨房工人受感染情况相似并且都喝自来水 教师自己烧饮用水未受感染 水灾距离暴发高峰期时间过长 水灾淡化了河水污染 高发病率与某种食物或水有关
调查暴发的11个步骤
准备现场工作 确认暴发存在 核实诊断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和访谈病例,填写一览表 描述人群、时间和地点分布特征 提出假设 通过分析性研究验证假设 根据结果再考虑,修正和再次检验假设 实施预防和控制措施 将调查结果进行汇报交流 继续监测,监控趋势和评价预防控制措施 时间
1 现场准备工作
搜索并识别病例
• • • • 努力找到所有的可能病例 进行系统搜索:建立监测系统 利用多种信息来源 将数据列成一览表
访谈病例(为形成假设提供思路)
• 得病之前你去过哪里? • 得病之前你做过什么? • 你的职业、收入、教育程度、日常活动等 等都是什么? • 你知道还有谁患病?
现场卫生学观察
有些水明显是安全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暴发的调查步骤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

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一、引言暴发疫情是指在某一特定地区或者群体中,某种传染病蓦地大规模爆发的情况。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疫情,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调查处理流程图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的标准格式,以确保在疫情暴发时能够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调查处理流程图1. 疫情报告当发现疫情暴发的线索时,首先应即将向相关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应包括疫情的具体情况、发生地点、暴发规模等信息。

2. 初步调查相关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即将组织人员进行初步调查。

初步调查的目的是了解疫情的基本情况,确定疫情是否属实以及其严重程度。

3. 确认疫情在初步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确认疫情的真实性和规模。

可以通过采集病例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4. 疫情监测一旦疫情被确认,应即将启动疫情监测系统。

监测系统可以通过建立疫情报告渠道、加强人员巡查等方式,及时获取疫情的动态信息。

5. 疫情分析在疫情监测的基础上,进行疫情分析。

分析疫情的传播途径、高风险区域、易感人群等关键信息,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6. 制定应对策略根据疫情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策略包括隔离病患、加强卫生防护、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的措施,旨在控制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7. 防控措施实施根据制定的应对策略,相关部门应即将采取防控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隔离病患、消毒环境、提供医疗救治等,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疫情的传播和影响。

8. 信息发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及时发布相关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发布机制,向公众提供疫情动态、防控措施等信息,以增强公众的防护意识。

9. 疫情评估在疫情得到控制后,进行疫情评估。

评估疫情的防控效果、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为今后类似疫情的防控提供经验和借鉴。

10. 归档总结最后,将疫情调查处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归档总结。

这些资料包括疫情报告、调查记录、防控措施等,以备将来参考。

三、结论暴发疫情调查处理流程图是应对疫情的重要工具。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流行病学 第十二节 暴发调查

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 流行病学 第十二节 暴发调查

第十二节暴发调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以疾病暴发或聚集性疫情的形式出现。

暴发不仅见于传染病,也常见于非传染性疾病。

疾病暴发是指在某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异常增多的性质相同的病例。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规范地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查明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有效采取处置措施,防止疾病流行与危害扩大。

一般先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掌握疾病的三间分布、确定髙危人群和提供病因线索以建立病因假设,再用分析流行病学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验和验证病因假设,研究疾病自然史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有时需要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来验证病因假设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一)暴发调査的实施步骤1.准备和组织区域的确定和划分、人员选择、技术支持、物资准备与后勤保障、实验室支持等。

准备工作一旦完成,调查队员应立即奔赴现场。

2.核实诊断到现场后,通常先到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了解情况,收集病人的基本信息,对流行过程做出简单描述。

同时,收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资料。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査,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后做出判断。

3.确定暴发的存在疾病暴发的信息最初可能来自基层医疗单位、疾病监测点、常规和紧急报告;或来源于实验室、药房、兽医站;还有可能首先被教师、居委会主任等人员发现。

接到暴发信息后,必须核查信息的真实性排除疫情被人为夸大和缩小的可能性。

4.病例定义目的是确定发现病例的统一标准,使发现的病例具有可比性,并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的要求。

病例定义一般可分为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可能病例)和实验室确诊病例。

现场调查中的病例定义应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检查信息,流行病学信息包括病例的三间分布(时间、人群、地区分布)信息;临床信息包括病人的症状、体征、体格检査、临床检查和治疗效果等信息;实验室检查包括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和病原分离培养,以及化学毒物等其他致病因子的检测结果等。

定义病例时最好运用简单且客观的方法。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标准操作规程

医院感染暴发【调查】标准操作规程前期准备1.管理机制:多部门协作,确保人员、设施和经费到位。

2.了解现场信息:发病地点、人数、可疑感染源和病原体、事件严重程度。

3.文献复习:疾病、调查、采样、检验方面的知识,可能病原体及相关危险因素等。

4.调查人员及物资准备:调查队伍,采样和防护用品(根据检验目的,确定样品的类型、采样时机及方法)。

证实暴发存在将目前的数量与以前可比的数量进行对比(前提是需要排除假暴发)。

核实诊断1.调查获取详细的临床资料。

2.审核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与流行病学资料。

3.描述疾病谱的特征,核实诊断。

建立病例定义1.病例定义是确定调查对象的划分依据;病例定义以调查对象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应明确限定时间、地点和人群;必要时可有影像学或检验资料,不应包括所研究的暴露和危险因素。

2.建立病例定义。

(1)确诊病例:经实验室查证;(2)临床病例:典型病例特征,不需要实验室证据;(3)可能、疑似病例:部分典型特征。

搜索病例按照病例定义进行识别和分类,按不同类别进行计数。

个案调查1.开展病例个案调查,获得病例的发病经过、诊治过程等详细信息。

2.个案调查内容-一般包括基本信息、临床资料、流行病学资料等。

3.个案调查表可参照WS/T524-2016《医院感染暴发控制指南》附录A。

描述三间分布1.时间分布.2.空间分布。

3.人群分布。

建立假设1.疾病假设。

2.贮存宿主假设。

3.传播途径假设。

4.媒介假设。

5.危险因素假设。

检验假设1.考虑因果关系,设计分析研究来检验假设,常用的有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

2.根据分析研究的结果,通过采样、微生物实验室鉴定等方法寻找病原体。

3.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等技术手段证实同源性。

重新调查并验证假设重新回顾和审视前面每一个过程是否正确。

1.病例筛查:核实暴发。

2.病原调查:证实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

3.现场调查:原因推断。

4.分子流行病学:证实同源性。

5.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证实相关因素。

“爆发调查”情景模拟式调查准备方案

“爆发调查”情景模拟式调查准备方案

“爆发调查”情景模拟式调查准备方案
1.暴发调查的步骤:准备和组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的存在、病例定义、病例发现与核实、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建立假设及验证假设、完善现场调查、实施控制措施、总结报告。

2.传染病暴发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疫源地调查、易感人群调查及控制和传播途径的调查。

还应推算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暴露日期。

3.食物中毒的调查重点包括:①了解中毒发生的时间及经过情况,中毒人数及严重程度,初步确定引起中毒的可疑食品。

并进行封存,禁止出售或食用;②查明患者的发病时间及主要临床表现,积极抢救、治疗病人,促使毒物尽快排出,并采取对症处理和特效治疗;③对可疑食品的剩余部分,病人的吐泻物及其他可疑物品应采样送检。

暴发调查实施方案

暴发调查实施方案

暴发调查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

当前,暴发事件频发,给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有必要对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研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有效应对暴发事件的发生。

二、调查目的。

1. 了解暴发事件的发生原因和过程;2. 掌握暴发事件的影响范围和程度;3. 分析暴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4. 提出防范和应对暴发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查内容。

1. 暴发事件的背景和原因;2. 暴发事件的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3. 暴发事件的受影响群体和损失情况;4. 暴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

四、调查方法。

1. 实地调查,赴暴发事件发生地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情况;2. 问卷调查,向受影响群体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3. 专家访谈,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访谈,获取专业意见和建议;4.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提炼出暴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

五、调查实施步骤。

1. 确定调查计划,制定暴发事件调查的计划和时间表;2. 调查团队组建,组建专业的调查团队,包括实地调查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等;3. 调查准备工作,准备调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确保调查顺利进行;4. 调查实施,按照计划和步骤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5. 数据分析和总结,对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提炼出暴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6. 编写调查报告,根据调查结果编写调查报告,提出防范和应对暴发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六、调查报告内容。

1. 调查背景和目的;2. 调查方法和实施步骤;3. 调查结果和分析;4. 防范和应对暴发事件的对策和建议。

七、调查报告提交。

将调查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和单位,供其参考和借鉴,以便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和政策。

八、总结。

暴发事件的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暴发事件的特点和规律,提出有效的防范和应对对策,为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重视暴发事件的调查工作,加强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安全。

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医院感染暴发的具体调查步骤:
1、成立调查小组
调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感染控制人员、医院流行病学专家、感染发生部门科主任护士长、微生物学专业人员、药物学专业人员等人员组成。

2、早期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存在的可能。

资料来源: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微生物监测、病区报告、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报告。

3、确立感染暴发的病例。

4、证实暴发流行的存在,除外假性暴发流行。

5、绘制流行曲线,了解传染形式。

⑴ 了解医院感染传播方式:人与人之间传播、点传染源,然后人与人之间传播、持续共同传染源。

⑵ 了解感染暴发流行的起始时间。

⑶ 绘制流行曲线:X 轴为时间,Y 轴为发病病例数。

X 轴的间隔确定依赖于暴发的自身特性,应包括潜伏期和发病期。

6、未发病者与感染病人、可疑传染源或媒介隔离。

时间(天)
感染例数
7、详细记录调查内容。

复习感染病例记录,列出潜在的危险因素。

8、制定临时控制措施。

⑴根据初步调查结果和文献资料,采取应急措施,使医院感染在最短时间内得以控制。

⑵必要时可采用“封刀”或关闭病房等措施。

⑶注意不要销毁用于调查的重要微生物标本。

9、有关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形成假设。

10、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证明假设。

11、微生物学上证明传染源和传播方式。

12、更新控制措施。

如果可能,改变政策和操作方法。

13、继续监测,明确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14、相关科室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递交书面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爆发调查是指对某特定人群短时间内发生多例同一种疾病所进行的调查。

爆发有传染病的爆发。

传染病的爆发有集中、同时的爆发,也有连续、蔓延的爆发。

前者如呼吸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的爆发;后者如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爆发等。

爆发也有非传染病的。

如“麻痹症”爆发,“抽搐症”爆发,出血性疾患爆发,急性皮炎爆发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对非传染病爆发调查的思路、方法及步骤与对传染病的大同小异。

(一)爆发类型、流行曲线及暴露时间
1.爆发类型爆发可根据暴露于病原体的性质和时间长短,蔓延和传播的方式以及爆发和流行的间期而分类。

(1)同源爆发(common source outbreak):指某易感人群中的成员同时暴露于某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

例如,一次会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爆发。

但是也可能是由于某媒介物受到污染,例如包装的食品、罐装的饮料或药物等。

此时由于暴露(即消费)的地点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引起爆发。

(2)连续传播性流行(propagated epidemic):致病性病原体从一个受感者转到另一个受感者。

转移可通过直接接触或经中介的人、动物、节肢动物或媒介物而实现;还可以通过行为传播,如静脉内使用毒品者和同性恋者中的乙型肝炎和艾滋病(AIDS)的传播。

(3)混合型(mixed epidemic):以上两型结合。

通常是先发生一次同源爆发,而后通过人与人的传播继续流行。

例如经食物传播的伤寒、甲型肝炎等。

2.爆发终止具有下列条件之一项或多项时,爆发或流行通常终止。

(1)污染源或致病源消除或改变。

(2)传递环节中断或消除。

(3)暴露者或易感者明显减少或已没有。

这种情况可通过离开传染源、发生该疾病、主动或被动免疫、预防用药等而发生。

3.流行曲线(epidemic curves)以横坐标为时间尺度,纵坐标为病例数,把各单位时间内(小时、日、周、月或年)发生的病例数标记在相应的位置上,可构成直方图或线图,称流行曲线。

流行曲线因病原体、传递方式、每传递一代的时间、暴露的类型和时间长短的不同而异,同时还取决于潜伏期长短和暴露的易感者人数。

图3-2为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

图中I表示一次简单的同源暴露引起的爆发,如某次会餐后的食物中毒爆发,所有病例都集中在A-B这段时间内,这段时间即为有关疾病的常见潜伏期范围。

图3-2 几种典型的流行曲线图
有一类传染病例如伤寒,同源暴露感染的病例通常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蔓延,因此可有一定数量的二代病例出现,因而流行曲线可持续一段时间(图Ⅱ中B-C)。

图中Ⅲ的流行持续时间更长,并且终止时的疾病发生率与流行发生前的水平相似或更高。

如系同源暴露,可能因人与人间的传播未能得到控制,或者同源暴露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如某水井被附近厕所不断污染造成持续性同源爆发。

图中Ⅳ表示一次非同源暴露,其病例出现缓慢,逐渐积累增多,在爆发过程的早期,有时可能看到波浪形的曲线,“波”代表连续传播的“代”,两个波峰之间的间隔为平均潜伏期。

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及人作为宿主的虫媒传播疾病中可见到这种流行曲线。

还有一种传播形式,即通过行为或文化教养特点的传播。

如图3-3示英格兰58名年轻人滥用海洛因者的传播。

图3-3 英格兰Crawley58名年轻人嗜用海洛因成瘾
的连续传播流行曲线(Abarcon.1969)
转引自Barker.1990
4.暴露时间的推算暴露时间的确定关系到调查范围和可疑病原的追查,所以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潜伏期可以推算暴露时间。

如果病原已知,同源性爆发的暴露时间推算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位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或流行曲线的高峰处)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

图3-4示一次同源暴露的伤寒流行曲线。

83例病例的第42例为中位病例,于3月29日发病,向前推一个平均潜伏期14天,3月15日便是共同暴露的近似日期。

另一种方法是从第一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最短潜伏期7天,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21天,这两个时点之间,即3月14日至17日之间的某个时间可能是同源暴露的时间。

图3-4 在一次伤寒同源爆发中估计可能的暴露日期
(二)调查方法
1.确定问题,核实诊断确定流行或爆发是否存在是首当其冲的问题。

为此目的,早期发现致病源是最重要的一步。

这不仅是为了识别爆发或流行的疾病,而且还可能明确传播机制和控制手段。

为了诊断病例,首先要有疾病的工作定义(working definition),以便识别和报告病例。

当对传播的来源、方式或病原体了解更多以后,有时有必要修改病例的诊断标准。

2.评价现有的资料,全面考察疫情,计算各种罹患率应尽可能地早确定爆发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不同人群、时间和地点的发病资料、临床特点及环境的评价。

具体步骤如下:
(1)确定爆发的范围。

(2)如果可能,通过适当的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因学诊断。

(3)识别所有的处于危险的人。

(4)识别主要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发病的年龄、性别、种族情况,发生的日期,以及有关的血液学指标。

(5)获得水、食物、空气等可能与病原传播来源有关的环境中样本的基础资料。

(6)获取有暴露危险的人的名单、食堂苹果、家庭或旅馆的位置等资料。

(7)组织调查队伍,包括流行病学家、临床医师、实验室工作者和其他卫生人员。

(8)与当地行政部门联系以取得支持。

3.可能的传播方式当暴露于一个共同来源(如空气、水、牛奶、某种食品、受感染的人、动物、寄生虫等)的某些人比其他罹患率高得多时,或能找到有关的致病源时,则传播方式可能查明。

4.注意特殊情况爆发的调查主要是寻找与该病最高发病率有关的暴露。

与此同时,调查者应特别注意,为什么某些人有暴露却未发病,而某些人无暴露却发病了。

这些情况常可提供关于爆发来源及传播方式的线索。

例如,1994年夏季在北戴河开会的天津某学术团体发生了食物中毒。

一名临时到会的干部吃了某晚餐后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而该团体中吃了某晚餐但未吃扒海参这道菜者均未发病。

这些证据强烈地提示该晚餐的扒海参是疾病的来源。

5.形成假设并检验假设流行病学工作者将可利用的资料集合起来后,对爆发的来源和传播方式提出假设,就像临床医生检查病人后做出临床诊断一样。

然后,对假设是否正确进行检验,包括进一步分析,实验室检查,或者针对可疑来源或可疑传播方式的某种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

应当能证明:①所有病例、实验室资料和流行病学证据与初步假设是一致的。

②没有其他假设与该资料相符。

③暴露程度越大(或假设的致病原的剂量越高)疾病的发生率越高。

6.爆发调查中应边调查、边分析、边采取控制爆发与流行的综合措施,以免延误时机。

7.总结报告包括爆发的经过,调查过程与主要表现,采取的措施与效果,经验教训与结论等。

尽量用数字、表格、统计图来说明。

报告既可供行政当局决策时参考,还可能有医疗和法律上的用途。

由以上所述,可见爆发调查中大量的工作属于描述性研究。

但是在进一步调查分析中,常需对可疑的爆发原因进行假设检验,这必须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技术来完成。

将患病的与未患病的两组暴露于某可疑致病因子的比例进行比较,看是否有显著差异;或者比较有暴露史与无暴露史的两组罹患率有无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差别。

从而使判断爆发的原因更可靠更有说服力。

近些年来,爆发调查时,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越来越普遍。

因此,爆发调查中既有描述性研究,又常包含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