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例
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帖子。
”还详尽记述“时令画,纸画儿,行贩不绝”的盛况和售卖年画的街区。
木版年画以门神为代表,年画制作形式发主要分门画、戏画、神码三大类。
其中门画内容包括武门神、文门神,以及独具开封门画特色的戏剧故事中忠臣义士、英雄好汉为主题的各种门神。
开封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81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
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
有些地方的年画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开封朱仙镇的年画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
在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黑老虎。
这种不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中外美术界的重视和赞誉。
鲁迅先生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曾经有过很高的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
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
”他还说:“朱仙镇木刻画,大都有故事情节。
”“有看头,有讲头,画中有戏,百看不腻。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1.增加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而言,文化多样性是一项基本特性,正是因为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世界才会丰富多样。
根据世界的丰富多样性,人们也可以通过提高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全人类文化发展进程以及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也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意义。
2.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繁荣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突破历史困境的力量源泉。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贯穿民族发展历史始终,有着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精神的载体与象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核心因素。
因此,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能够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凝聚力和民族团结。
3.传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作为拥有独特文化传承的文明大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也是我们无价的精神财富。
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开发研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开发研究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的一项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年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年画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艺术价值,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是民间文化遗产中的一枚珍宝。
现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开发,旨在将这项文化艺术推广到全国以及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喜欢上这一文化形式,从而推动朱仙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
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涉及到多个方面。
首先要考虑的是景区环境的布置和规划。
朱仙镇因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木版年画为核心元素,可以打造成为一个集休闲、娱乐、观光、购物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景区内可以展示各种传统文化、民俗活动,如年画制作、非遗展示、欧陆风情建筑等等,同时还可以设立摄影区、游艺区、音乐舞台等娱乐设施。
其次,要考虑的是旅游产品的丰富化和创新。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淮安品牌文化,应该尝试推出各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例如年画DIY、年画比赛、年画展览等。
同时,还可以推出以年画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如年画巡展、年画文化节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使更多的游客了解与喜爱朱仙木版年画。
最后,还需要考虑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
只有在保持文化原味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地将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开发推广到更广泛的市场。
同时,要重视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在引导游客走进朱仙镇、了解其中的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也要做好对中华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普及,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与弘扬。
综上所述,朱仙镇木版年画旅游开发研究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充分发掘朱仙镇的文化资源,满足游客的需求,推动朱仙木版年画的传承和发展,使这项传统文化艺术得以更好地发扬光大,并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
朱仙镇木板年画色彩特点研究
朱仙镇木板年画色彩特点研究摘要:朱仙镇木板年画是中国年画的始祖,是中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
其独特的造型、艳丽的色彩使年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本文从年画色彩着手,分析了朱仙镇年画的色彩来源、朱仙镇年画的色彩特征以及朱仙镇年画色彩所蕴含的情感。
最后总结了朱仙镇木板年画色彩所具有时代性,以及如何用到现代设计之中。
关键词:朱仙镇;木板年画;色彩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3-0164-01朱仙镇木板年画,兴起于宋朝时期,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民间,由劳动者所创造,又广泛的应用于民间生活。
朱仙镇年画造型粗犷、形象夸张、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具有强烈的民间美术特点和艺术感染力。
尤其是其艳丽的色彩,对比强烈、搭配合理、氛围浓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色彩来源朱仙镇木板年画用色讲究,颜色的原料和印刷工具大多来自然,经过一代代年画艺人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创造而来。
这些颜色都是从矿物、植物或者一些中草药中提取而来,再加入其它原料手工熬制而成。
其次,朱仙镇本版年画这些常用的墨黑色、槐黄色、木红色、丹红色、葵紫色、苦绿色,是根据华夏民族古老的五行色观进行组织搭配的。
这五种色系,对民间艺术影响巨大,被视为正色。
五色理念体现了朱仙镇木版年画中颜色的运用是依托古代哲学思想和来源于民间的生活气息,反映了人们最朴实的审美感情以及祈福、纳祥的美好生活愿望。
二、朱仙镇年画的色彩特征(一)色彩艳丽朱仙镇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六色为主,先淡后重,依次套印而成。
色彩艳丽,线条粗犷。
年画整体色彩采用了平涂的手法,色彩均匀、层次分明。
人物面部不施脂粉,采用白脸、红眼皮。
衣服常用红、绿、黄、紫这四种颜色相间而成。
在头盔、发髻、衣带、靴子等上面则多加以黑白的点缀,以此来烘托人物主体,以营造出单纯、明快的感觉。
(二)对比强烈在民间美术用色中,常常流行这样口头禅:“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第一篇: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前言:全组人员一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板年画较感兴趣,也曾听闻申遗成功后的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和保护力度欠缺,特对朱仙镇木板年画进行调研了解。
调研时间:2014年11月20日调研地点: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调研对象:天成老店、曹家老店、振兴德、调研方法:采访、陈述、双方发言、共享看法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受众名为尹金堂,开封市朱仙镇木板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作品《朱仙镇木板年画故事》集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博览会金奖,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河南民间工艺美术家”,被河南省民协命名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河南省人事厅命名为“高级民间艺术师”等荣誉称号。
调查目的及要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及现状,推进自己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认知和了解;2.寻找团队所要帮扶的对象,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发现问题;3.解决帮扶对象的经济问题,以提高销量,扩大群众对模板年画的认知,降低成本,形成系统等方面为主的为对象获取最大化利益。
市场背景资料:木版年画现已成功申遗,群众和社会也更加有责任去保护。
通过其知名度的提高,有相关了解的群众愿意消费,但仍存在群众认知度不够,销售市场混乱,社会推广度不高的情况。
因此销售方(即我们的对象)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调研数据及数据分析:了解到制作和出售木版年画的店家并不是很多,其日销量在2~1000幅,木版年画的价格在区间5~50元,200~800元。
顾客则以爱好者和游客为主。
针对这一数据,其销量和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推广不足以及没有系统的规范。
只有到现场的游客才会了解并主动购买,所以排除节假日等出游时间段外其销量微乎其微。
另外,游客并不能真正对木版年画有较深的认知,所以针对部分以价格为主观观念的游客,店方则设置了较大落差的价格区间。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报告
艺术探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调查研究报告陈妮 李琳 高思源(江苏大学,江苏,镇江 212000)摘 要:随着经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懂得民间年画艺术的人越来越少,固然日常人们可以或许常看到,可是只有少数的人知道他们的制作方法或者去收集。
所以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研究调查,目的是为了人们能够更好的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这种民间年画艺术,并且能够对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重视。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趋势;民间艺术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概况朱仙镇木版年画是我国社会古老的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其中之一。
它都分布在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以及周边的其他地区,是我国最早的木版年画,也是木版年画的鼻祖,它也被当作新年的祝福,吉祥喜庆的传统手工艺品一直流行到当今。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唐朝的时候产生,在宋朝盛行,又在明朝繁荣鼎盛。
宋代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再加之活字印刷术的兴起,中国的雕版印刷行业走向繁荣。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宋代以及以后的元明清迅速进行发展,明末清初,朱仙镇河道通畅、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又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向最繁荣的阶段。
在民国时期李步青、廉方识编写的《岳飞与朱仙镇》一书中对此就有描写。
清朝末年,政治的腐败,由于闭关锁国的政策,外来敌人的入侵,爆发的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甲午战争等等。
朱仙镇当时河流梗阻,航道也关闭了,经济发展迅速倒退,木版年画与其他贸易都一天天的冷落。
抗日战争发作前,朱仙镇木版年画业都渐渐搬向开封,那时的开封的年画作坊有60多家。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后,中国百废待兴,朱仙镇木版年画也在缓慢发展。
文革时期,朱仙镇木版年画再次面对巨大的发展困境,不再是以前繁荣的发展景象。
改革开放后,许多专家人士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渐渐开始重视起来,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有了必然的成长。
1949年后,开封市开始发展重视对木版年画这种传统工艺进行研究发掘和整合,前后建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集体机构。
朱仙镇年画色彩应用研究
朱仙镇年画色彩应用研究摘要河南朱仙镇年画色泽艳丽、浑厚古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色彩构成原理出发,对朱仙镇年画的色相、纯度、明度三个要素分析,概括出年画用色的配置规律,即冷暖对比、补色对比、面积对比,进一步剖析了隐藏于色彩之后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揭示了其色彩美感的真谛。
关键词:朱仙镇年画色彩用色规律用色理念中图分类号:j218.3 文献标识码:a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它以简练粗犷的线条、古朴稚拙的造型而著称。
其用色大胆热烈,鲜艳明快,多采用纯度较高的红、黄、绿等原色来传递喜庆、吉祥的欢乐气氛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了中原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族意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朱仙镇年画色彩的认知1 色相通过对50张朱仙镇年画色相属性分析,红色面积占36%,绿色占28%,黄色占12%,紫色占10%,黑色占7%,白色占4%,橙色占3%,从而总结出朱仙镇年画常用色依次为红、绿、黄、紫、黑、白、橙。
其中以红、绿、黄、紫为主色,显得对比鲜明,庄重而美观。
2 纯度纯度是指色彩纯净程度,也称饱和度、鲜艳度等。
用photoshop 拾色器对年画“钟魁镇宅”进行颜色拾取并进行分析比较,从结果可以看出,红色、绿色纯度较高,紫色、黄色次之,无论是人物头部还是服饰的配色,都很少采用间色或复色,所以画面生动、华丽,透明不混浊,有较强的表现力。
红色是纯度最高的,也是朱仙镇年画常用的颜色,代表着欢快、喜庆、生动、活泼,对视觉刺激的效果强,也符合了年画要求吉庆热闹的民俗特点。
在色彩学中,蓝色纯度偏低,较忧郁、安静,对视觉刺激的效果较弱,没有喜庆的气氛,这正是朱仙镇年画中不用蓝色的原因之一。
这与其他地方的年画色彩有所不同,它反映了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下,人们对于色彩的选择及喜好。
3 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或深浅程度。
它可以概括为三个主要明度阶:高、中、低调。
高调是主体色较浅,颜色较明亮的色彩组合;中调是色彩主体居于中间灰色层次,从明度上概括为浅灰或深灰,颜色较为中庸的色彩组合;低调是主体色较深,从明度上概括为深灰或接近黑色的各种色彩,低调色是较为厚重的色彩组合。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颜色隐喻及文化现象探析
感受文化内涵。
同时,还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供相应的补贴,实行津贴制度等,激发传承人的发展积极性,让传承人自发地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乡村的振兴发展。
为了保证文化基因的有效传承,还要制订规范性、多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利用群众组织、政府组织的优势与条件,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力度,鼓励并引导传承人的发展。
对于具有传承意愿的人才,可以组织其参与教育培训,加强研习专修,并鼓励各领域人才参与其中,调动社会资源,大力开发并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的创新,从而达到发展的要求。
完善传承机制,是乡村振兴视域下推动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必备举措。
首先,应当确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数量,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及传承人数量,大力倡导当地青年群体拜师学艺,并适当地给予青年群体以物质奖励,创造良好的传承氛围,以此扩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规模,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发展、推广创造有利条件。
在确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时,应注重制定合理的标准,可放宽认定标准,通过加强教育辅导和资金扶持,培养新一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
在认定程序中,不仅要注重个人的推荐和申请,还要积极组织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以此提升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其次,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充分地为农民传承提供保护条件,并增强农民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和产权的意识。
在制定法律法规中,应当全面明确损坏、践踏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责任。
再次,应完善人员职责,创造合法的保障条件,保证人才有充足的动力弘扬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还应当结合实际情况与需求,调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政策,利用动态化的法律保护,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弘扬与传承。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现状,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发传统文化和技艺,及时做好申报工作,以此完善传承机制,保障传承人的切身利益。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传播研究
朱仙镇 木版 年 画 的文化 传播 研 究
张 天 定 , 丽敏 徐
(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河南开封 450 ) 70 1
摘
要: 朱仙镇木版年 画是 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体现 了丰富的民俗文化 内涵, 多种媒体异彩纷 在
呈的现代社会 , 朱仙镇木版年 画的文化传播却遭遇 了竞争力不强、 内容陈旧, 形式单一 , 传承乏人等 困境。要
朱 仙镇 木版 年 画诞 生 于唐 , 展于宋 , 发 鼎盛 于 明 , 史悠 久 , 历 源远 流长 , 被誉 为 中 国木 版 年 画鼻 祖 。历史上 , 朱仙镇 木 版年 画的生 产作 坊最 多时达 3 0家 , 0 每年行 销全 国的 年画达几 百万 张 。但 在
多媒体异彩纷呈的现代社会, 这一传统文化却遇到严竣的挑战。 这也是全球化背景下 , 传统文化产 业遇到的共同问题。从产业经济学、 传播学和符号学的视域下探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理论与实践 , 将有利于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开发与文化传播 。 朱仙 镇木版 年 画在 中原 文化 中的地 位
着 50 年来 中原大地的思想 、 00 理念 、 行为、 风俗和习惯等。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就是中原文化的一 个重 要 的载体 和表现 形 式 。作 为 中原 文化 的传 播 符号 , 朱仙 镇 木版 年 画 的出版传 播可 以提 高 中原 文化品位。文化与经济融合 , 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当今时代 , 传统产品通过增加文化内涵实 现 更新升 级 , 商 品赋予文 化特 质衍 生为 大产业 。现在 我们 已很难 找到 没有文 化标记 的产 品 , 难 小 很
想走 出 因境 , 需要 政 府 、 业 、 会 多方 面合 力 促 进 , 能 更 好 传 承 这 一 非物 质 文 化遗 产 , 升 中原 文 化软 实 行 社 才 提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困境的思考
(一) 重塑历史文化记忆
遗留的旧版,传承艺人虽然尽力开发了新版年画刻板,但数量
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由于媒体的
依旧稀少且不被大众所接受。综合前面的情况可以得出,由于
大肆宣传并没有使其重新走进当地百姓的心里,反而使其更加
传统木板年画适合不了市场的需求,原本在喜庆节日应张贴木
神圣化、珍贵化,对其感兴趣的人们只能主动去木板年画博物
的。如果不将其转化为经济活动并且创造经济效益,不进行生
作的木板年画已经不再符合市场的需求,一些年轻的传承人由
产性保护的话,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承发展将是静止不动的,
于生计原因纷纷转行 。老一辈的木板年画制作大师往往找不
其结果则是动用额外的国家财政来维持一种僵化的非物质文化
到合适的传承人,一些传统制作技艺如印金、洒金等已经失
紫色也被木板年画大胆采用,用以填充图案。
程中由于血缘关系的存在,手工艺人不需要再花费时间去甄别
朱仙镇木板年画题材丰富,主要分为神话传说类、武将演
弟子的优劣并且可以对自己的子嗣言传身教,其子嗣可以将许
义类和民俗生活类。木板年画顾名思义是用于辞旧迎新庆贺新
多不传之秘尽数习得,但这种制度极具垄断性,一位优秀的木
年或庆祝喜庆事件之用,同时它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心目中固有
板年画制作者未必就能将子嗣培养成才,许多殷实的家庭往往
的概念是趋吉避凶,保护家族平安,但实际上这种最初带有宗
出现技艺断代或技艺粗糙的情况。
教性质的木板年画是作为装饰人们建筑的一种材料,它增加了
第三,被社会比较推崇的传承方式,即现代学徒制传承模
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情趣,甚至成为了一片区域内生活着的人
虎。这种师徒传承制古往今来在各行各业中都屡见不鲜,其存
浅析朱仙镇木板年画表现题材和内容
文化研究摘 要:冯骥才先生曾提过——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龙头”,而朱仙镇木板年画则是中国年画的“源头”。
朱仙镇木板年画种类繁多,表现主题更是多种多样,在年画里的每一幅门神、每一幅场景都蕴含着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或神话、或戏曲、或民俗,因此它可讲、可议、可传播。
它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与民俗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生活艺术,更是人民群众用智慧和心灵创造的实用艺术。
关键词:朱仙镇木板年画;表现题材;内容形式一、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述朱仙镇木板年画因为其产出地在河南开封朱仙镇而得名。
朱仙镇木板年画始于宋代,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明代至清初为其兴盛。
“万通”、“天兴盛”、“德盛昌”、“天义德”等老字号作坊是最为有名的。
朱仙镇木板年画采用木板水印工艺,沿袭了宋代雕版印刷的技法,其刀法质朴,视觉效果具有冲击力,套印色彩强调黄和紫的对比应用,年画风格粗狂浑厚、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造型夸张,极具地域性特色。
二、朱仙镇木板年画表现题材和内容朱仙镇木板年画版味较浓,画味较淡。
其创作者大多是民间艺人,在表现内容和主题上多与当地民俗习惯有关,题材内容大多来自于历史戏剧、神话小说、民间传说等。
比如麒麟送子、岳飞传、木兰从军等,并配以寓意美好的吉祥图案。
但众多题材中表现最多的还是以门神为主,继承了北宋雕版技艺,以墨线为主,构图饱满,文官表现舒展大方,武将则是威风凛凛。
(一) 门神神仙类开封朱仙镇年画自宋代称为“门神”,印制年画的作坊称为“门神店”。
朱仙镇木板年画中的门神分为“武门神”和“文门神”两种形式,武门神以忠义武将形象为主,如自唐以来秦琼,敬德两位门神的形象,武门神是张贴在百姓居住房屋的大门上,是用来镇宅护院,祛除邪恶,庇佑户主安乐康健的。
文门神是张贴在院子里外门和屋子里的内门,文门神有五子登科、福禄寿三星等。
这里将门神的表现内容大概分为“福禄寿三星”门神、“将军、武士类”门神、“财神类”门神、“童子类”门神。
1 将军、武士类门神以秦琼,敬德为代表的将军类门神是朱仙镇木板年画中的“头牌门神”,北宋“辟邪型”门神《钟馗》刻板后,便是以《秦琼 敬德》为代表的“将军型”门神大量刻印。
关于朱仙镇木版年画调研
首先木版年画最重要的是木板的雕刻,一副年画有多 少种颜色就要多少块板子,每个板子只刻需要颜色的那个 部分剩余的空缺。
木板是梨木的,每套板子的颜色都能对上,刻的时候 只要一点出错对不上一块板子就废了,但是我问怎么刻的 时候老板却不愿说。 再有就是印刷了颜色是一个一个印上去的,固定好纸 和台子后,先印黑的外轮廓,剩下的颜色靠经验和触摸形 状一个个的印上去。
1953年后,开封市组织民间艺人成立木版年画制作社,文 革中解散,改革开放以后,朱仙镇政府于1983年成立河南朱仙 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 整理。
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艺术特色
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 江苏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 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 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 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 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有些地方的年画 人物脸部多打红脸蛋来妆饰,而朱仙镇的年画 不打红脸蛋,看起来很自然和谐。在中国传统 民间工艺中,人们多把老虎做成或画成黄老虎 或红老虎,而朱仙镇的年画是紫老虎。这种不 拘泥于传统的创作手法、受到了中外美术界的 重视和赞誉。
朱仙镇在河南省开封市城南10公里, 虽然是个小镇,明至清朝中叶却为中原商 坞要冲,商业发达,经济繁荣。它与湖北 汉口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合称中 国四大名镇。
历史简介 朱仙镇木版年画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唐,兴 于宋,鼎盛于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被誉为中国木版年画 之鼻祖。 唐太宗命画工绘大将秦琼、敬德画像悬挂宫门,以避邪, 成为门神之始,由于它的使用量大单以的手绘年画很难满足需 求,于是民间艺人用木版刻印来大量生产,从而得到发展,近 而形成年俗, 北宋初年,宋太祖总结前朝经验,提倡以文治天 下,结束了长年的动荡,为教化臣民,成立画院,命画院待诏 绘刻图画,张贴于市井茶楼,从而开创了木版年画的鼎盛局面, 宋都东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的商人大量涌 向京城。各地艺术家画家也云集与此,据宋《图绘宝鉴》宋仁 宗时命画院待诏高克明,于氏等绘刻《三朝训鉴图》颁与宗室 和大臣, 上有所好下必効,庞大的市民阶层促进了世俗文艺的发展; 活跃的世俗文艺又给年画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加之活字 印刷术的发明,使宋代在雕版刻工几近失业,这此雕版工人为 寻求出路,大量参与雕印木版年画,使宋代木版年画业推向繁 荣。
浅谈朱仙镇木板年画该何去何从
五、就朱仙镇木板年画发展中遇到的瓶颈给出 的几点建议
1.对朱仙镇木板年画,有组织、有步骤地进行一次全面普查,通
过文字、录音、录像的形式进行调查、登记、采录、建档工作。
2.对于采集的各种资料进行归类、整理、研究,并有计划地编辑 朱仙镇木板年画方面的图书和音像资料。
3.建立朱仙镇木板年画数据库。
身为朱仙镇人了解本土文化尤为重要
朱仙镇木板年画现在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境地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改革开放后,开封市和朱仙镇先后成立了“开封朱仙镇木 版年画社”和“朱仙镇木板年画研究会”。专业人员会同 老艺人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研究,对不同时期、不同店号的 画板进行修补、复制和整理。2004年开封博物馆成立了 “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研究保护中心”。 法国出版了《朱仙镇木板年画》专集,在国际美术界引起 了强烈反响。
开封朱汕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民间美术的代表.其悠久坎坷的发展 历史,古朴浓郁的艺术风格.是中原地区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审美文化 的典型体现。
四、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与发展现状
文化全球化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趋势,朱仙镇木板年画自 然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其传统的、家族式的发展方式不可 避免地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背景前沿
朱仙镇木板年画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是中原地区传承最久,普及 面最广,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美术形式之一。在其诞生发展的过程中, 受中原本土文化、历史政治变迁、社会风俗信仰和民间审美习俗等因 素的影响,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朴拙、浓郁的中原特有的地方性 审美风格朱仙镇木板年画的电视专题片和电影。
5.政府和社会要设立朱仙镇木板年画保护基金,对于重要的传承人 和传承单位要采取一定的方式保护、资助、扶植,鼓励其传承和传 播。 6.加强木板年画所在地朱仙镇的规划管理,建立文化历史名镇,让 朱仙镇及朱仙镇木板年画双重遗产完美的结合,使朱仙镇木板年画 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7.通过朱仙镇木板年画艺术节,提高整个地区的文化保护意识,提 高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意识。 8.通过朱仙镇木板年画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民教育体系。
朱仙镇年画的艺术价值及其保护性开发研究
・266・朱仙镇地处河南省开封县西南部,自唐宋以来便是水陆交通要道和重要商埠,悠久的历史使朱仙镇具有诸多人文景观与文物古迹,木版年画更使该镇名闻遐迩。
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民众多用之迎春祈福,具有各种吉祥美好的寓意,同时亦具有美化生活环境、反映社会民俗、表达心理愿望的功能,是一种非常普及的传统艺术形式。
朱仙镇是我国著名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它与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并称为我国四大年画生产基地;而“三地的年画皆发祥于明末清初,惟有朱仙镇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北宋,甚至更早,堪称中国年画的鼻祖”,[1]可谓源远流长。
传统的朱仙镇年画具有浓郁的中原乡土气息,充满强烈的民间情趣,体现出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淳朴的民族风格,可谓民间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本文即通过考察和总结朱仙镇木板年画的艺术价值,深入探讨这一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的传承策略及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的各种有效途径,以期使这一传统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得以更好地承继和不断壮大,散发出璀璨的光芒。
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与价值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广大民众的文化艺术创造,传统制作工艺采用线版与色版相结合的方式,水印套色,花样种类繁多;对所用原材料(如纸张、颜色、版料等)都有具体的规定或制作工序,在底稿创作、刻板工具与技法、印制流程等环节皆有明确规范,对制作者的艺术素养与经验积累等亦有相当高的要求;它“秉承了中国传统的五色体系,在色调上是红、青、黄、白、黑这五大‘正色’为主”,[2]所成作品风格庄重典雅,体现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
进入新时期,在朱仙镇一度成立若干年画社,逐渐形成具有现代意义与规模的年画作坊与批发、零售市场;在制作技术方面,结合现代科技手段,于传统的手工套色工艺基础上,又发展出胶版印刷等新的创制技艺,同时并涌现出一大批既体现民族、民间特色,又极富时代感与现实精神的年画力作:这些新时期的新现象无疑是民间艺术传承过程中值得肯定与大力倡导的;艺术制作手法与表现内容的创变已成为朱仙镇年画生命力得以延续并不断壮大的先决条件与保证。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元素研究
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元素研究□聂晶吴湘济摘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作品蕴含的文化特征鲜明,发展进程更是体现了中原民俗文化的衍生与蜕变。
该文从造型、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剖析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元素,以期更全面地了解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风格,挖掘它潜藏的巨大艺术价值⑷,进而用创新的理念让古老的朱仙镇木版年画走入更多人的视野,走向世界。
关键词:朱仙镇木版年画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元素传承意义一、朱仙镇木版年画概述朱仙镇木版年画诞生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发展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古老的汉族传统工艺品之一。
其源远流长,蜚声海内外,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宋年间,开封朱仙镇的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这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源头。
朱仙镇木版年画堪称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它凝结了民间美术的许多特点,代表着普通百姓的精神追求和审美观念[3]\朱仙镇木版年画蕴含了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生活、美学艺术、商品贸易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它璀璨夺目,可谓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中的一朵奇葩。
朱仙镇木版年画基于民间的神鬼传说、神灵护佑等信仰,贴近劳动人民,符合劳动人民的审美需要,以人们喜欢的粗犷质朴的形式、热烈喜庆的色彩表现着民俗民风。
朱仙镇木版年画主要有以下几种题材:门神类、神像人物类、吉祥纳福类、戏曲及传说故事类等["4(图1)。
丰富多样的内容使朱仙镇木版年画俨然是一本百科全书,通过阅读、欣赏它,人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元素朱仙镇木版年画历经千百年的发展,历久弥新,受到不少名家的青睐。
鲁迅在给著名版画家刘岘的回信中评价朱仙镇木版年画“朴实,不染脂粉,人物没有媚态,色彩浓重,很有乡土味,具有中原木刻年画的独有特色”5。
朱仙镇木版年画不论是在造型、内容还是色彩上,都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农耕文化的影响,它承载了中原文明和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对当地普通百姓生活情境的生动写照。
朱仙镇木版年画考察报告
朱仙镇木版年画考察报告全组人员一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朱仙镇木板年画较感兴趣,也曾听闻申遗成功后的朱仙镇木板年画传承和保护力度欠缺,特对朱仙镇木板年画进行调研了解。
调研地点: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调研对象:天成老店、曹家老店、振兴德、调研方法:采访、陈述、双方发言、共享看法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受众名为尹金堂,开封市朱仙镇木板年画著名老字号“天成老店”的第六代传承人,作品《朱仙镇木板年画故事》集荣获第四届中国民间博览会金奖,被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河南民间工艺美术家”,被河南省民协命名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被河南省人事厅命名为“高级民间艺术师”等荣誉称号。
调查目的及要所要解决的问题:1.了解木版年画的历史及现状,推进自己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认知和了解;2.寻找团队所要帮扶的对象,观察对象所处的环境,发现问题;3.解决帮扶对象的经济问题,以提高销量,扩大群众对模板年画的认知,降低成本,形成系统等方面为主的为对象获取最大化利益。
市场背景资料:木版年画现已成功申遗,群众和社会也更加有责任去保护。
通过其知名度的提高,有相关了解的群众愿意消费,但仍存在群众认知度不够,销售市场混乱,社会推广度不高的情况。
因此销售方(即我们的对象)存在着不同方面的问题调研数据及数据分析:了解到制作和出售木版年画的店家并不是很多,其日销量在2~1000幅,木版年画的价格在区间5~50元,200~800元。
顾客则以爱好者和游客为主。
针对这一数据,其销量和价格出现了明显的落差。
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推广不足以及没有系统的规范。
只有到现场的游客才会了解并主动购买,所以排除节假日等出游时间段外其销量微乎其微。
另外,游客并不能真正对木版年画有较深的认知,所以针对部分以价格为主观观念的游客,店方则设置了较大落差的价格区间。
一.店家的优势1冯骥才先生曾亲自对尹金堂(即店家)说过“不管别人怎么变,你就保持原汁原味。
”并写了一本书,专门记载天成老店的木板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寓意和实际应用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艺术Art黄河黄土黄种人2023.03(下)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应用渠道,如装饰家居,作为礼品赠送亲友,作为商业宣传媒介等,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文化价值和生命力。
朱仙镇木版年画介绍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的一种民间年画,历史悠久,最早能追溯到唐代,在宋朝时期开始兴盛。
这些木版年画以色彩鲜艳、画面生动、充满寓意的形式,表达出人们对一年丰收、家庭幸福以及社会安宁的期盼和祝愿,具有浓厚的年节气息和文化底蕴。
明朝至清朝初年,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逐渐传开,成为春节贺年、祈求丰年丰收和祝福家庭幸福的礼物和装饰品。
它以艳丽的色彩和生动的画面,深受民众的喜爱和赞赏。
到了清朝时期,由于战乱不断使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逐步走向了衰落。
木版年画的发展历程有着雕版印刷技术不断革新的身影,正是因为该技术逐步成熟,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绘画作品能够从纸张上转移到木版上。
宋朝时期木版年画在民间十分流行,而河南开封作为宋朝都城,也是朱仙镇所在地,所产生的木版年画更加出彩。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时代变迁和其他文化影响的渗透,朱仙镇的木版年画曾一度被冷落,甚至濒临灭亡。
新中国成立后,朱仙镇木版年画重新焕发生机,并随着人们保护和重视传统文化意识的日益增强,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获得了更好发展。
现在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成为文化宝藏。
随着旅游业发展,众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都来到朱仙镇参观、体验和购买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文化寓意分析寄托吉祥祈福寓意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一种具有独特装饰风格和寓意深刻的艺术形式,其文化内涵在历史长河积淀中愈加深厚,其中寄托吉祥祈福寓意是重要内容。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宋朝时期走向兴盛后,在民间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极大满足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和审美诉求,这使得吉祥祈福寓意得到延展,更为深入人心。
朱仙镇木版年画民俗文化探微
朱仙镇木版年画民俗文化探微朱仙镇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年画是其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版年画是朱仙镇传统年画的代表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和收藏。
木版年画在朱仙镇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最早的时候是用红木刻板制作,后来逐渐发展出使用柿子木、桑木等材料制作的多种款式和形式。
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刻画技艺和明快生动的色彩,为朱仙镇民俗文化留下了崭新的印记。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主题多为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戏曲人物等,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风情。
例如《天官赐福》、《三十六计》、《捉放双仙》等,都是经典作品。
其中,以《天官赐福》最为著名,被誉为“天上的神仙,地上的年画”。
这幅年画刻画了十二位神仙和两位道士手持着宝剑驾着祥云在天空中翱翔,庄严肃穆的场景令人心生敬畏。
此外,还有描绘四季景色和地方风貌的年画,如春耕、夏稼、秋收、冬藏、渔船出海、山水风光等,展现了朱仙镇的自然环境和民间生活,更是具有观赏和收藏价值。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全由手工完成,从制板、雕刻、上色到装裱,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工匠精细的手工操作。
其中,雕刻是木版年画的核心环节,它需要雕刻师的细腻手工和精湛技艺。
雕刻师需要根据图案的大小、清晰度和色调来选择刀口和刻刀的细胞和压力,以刻划出细腻而立体的线条和色彩层次,才能为年画注入生命力和灵魂。
每幅年画都需要经过数日甚至数月的几十道工序,方可制成完整的作品。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传统工艺精品,也是中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不仅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更是朱仙镇历史的见证和记忆,对于传承和弘扬朱仙镇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朱仙镇也将继续发扬木版年画工艺,让它在时代的长河中发扬光大,促进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探究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 艺术与设计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探究蒋俊杰谢君沂西安工业大学陕西西安710032摘要:朱仙镇木板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可在当下社会中,其与人们的生活产生脱节,不符合大众审美。
本文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新可行性进行分析,指出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望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发展传承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朱仙镇木板年画;创新可行性;传承一、朱仙镇木板年画概论(一)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朱仙镇历史悠久,它既是名人故里又是战场遗迹。
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其历史题材的来源便极为丰富,题材性的多元是其自身的优势所在。
朱仙镇木版年画存在于历史的交替中,它不仅体现了开封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信息,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期民间的生活以及习俗。
从艺术方面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笔法刚健,画面简练,气势磅礴,富有豪气。
作为传统艺术,也透露出其自身的古朴性。
人物的描绘多为正面,少数的是稍侧面。
色调以红,黄,绿,黑,紫为主色调,视觉冲击力强。
(二)朱仙镇木版年画发展现状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中,由于社会环境的改变对其发展传承产生了一系列的阻碍,具体原因如下。
1、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存在方式以纸质版以及木板刻物为主,保存性本身偏差,再加上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方式多以“口传心授”为主,以及历史的变迁再加上知名度的低微使得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资料保护手段不周,这些因素让如今的朱仙镇木版年画已经产生了“断层”的危机。
2、现代的新兴事物具有的特点是快捷性,易成性,是一种日新月异,追求效率的节奏。
3、对于朱仙镇木版年画来说应该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下进行更新,纵观发展,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形式的确过于单一。
4、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题材虽然多元,但缺少创新,与新兴事物鲜有联系,在传统民间工艺现代转型的市场中也没有优势。
可见,朱仙镇木版年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严重受阻。
下文将先分析朱仙镇木板年画在当下发展的可行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朱仙镇木板年画项目的调研报告摘要: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又称神像画,是木板神像画与新春联的发祥地,为木板年画之鼻祖,它起源于唐、兴于宋,极盛于晚清。
在题材表现上多反映历史戏剧、演绎小说、神话故事与民间传说为主,也有吉祥之物。
乡土气息浓郁,在艺术表现上积历代流传的民间精华,至今仍保持着民间艺术所具有的地方特色。
本文试图对朱仙镇木板年画制作工艺、题材、创作理念以及发展现状做番探索。
一、朱仙镇木板年画题材
朱仙镇木板年画独特的风格特点大体归纳而言共有五点:线条粗狂、粗细相间;形象夸张、头大身小;构图饱满、左右对称;色彩艳丽、对比强烈;门神居多、严肃端庄。
1.1门神神仙类
由于崇神敬神的传统风俗,朱仙镇木板年画的题材中最多的是门神、财神、灶神、天地全神,这些年画上寄托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还有其他文物门神,题材丰富,如“福禄寿”、“松鹤延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天仙送子”、“三娘教子”、“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人物形象简洁生动。
不俗不媚。
1.2民间戏曲、故事类
在传统的门神年画之外,还有以民间戏曲和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的木版画。
他们迎合了当地居民的审美爱好,多是《木兰从军》、《九龙山》、《长坂坡》、《蝴蝶杯》、《八腊庙》等广为人知的传统曲
目和《麒麟送子》、《牛郎织女天河配》、赵云救主》等民间传说故事。
这些故事都来源于生活,也通过木版画的大量印制起到宣传和教化的作用。
1.3吉祥图案等
有很多身边的事物也由版画艺人刻画在木板上,取其谐音,寓意美好的希望。
花瓶、如意代表“平安如意”,莲花、鲤鱼取其“连年有余”之意,莲子、桂花、石榴寓意“连生贵子”“多子多福”等等。
这些身边的事物都被寄托了情感和希望。
二、朱仙镇木板年画古拙的创作理念
在朱仙镇木版年画最初兴起之时,我国广大农村的农民们长期在贫困与苦难的社会底层中生活着,各种生活基本条件难以得到保障。
连年的征战、生老病死等各种天灾人祸时时困扰着他们。
在这种现实生活不如人愿、物质理想长期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人们只好假借精神手段来暂时满足自己的愿望,以得到替代心理的满足。
趋利避害、求生等基本的功利需求便成为了庶民百姓的共同目的。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创作理念与原始艺术的造型理念相吻合,这不是巧合,而是朴实的劳动人民特有的观察方法、思维方式、审美意趣所致。
这些劳动农民在创作时往往将自己的切身感受直接渗透到现实社会实践中去,生活中的花花草草、点点滴滴都能激起他们的创作激情,而正是这种朴拙的创作理念,使他们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朱仙镇木版年画。
他们一边经受着生活的磨难,一边构建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也正是这种酣畅淋漓的创作状态造就了朱仙镇木版
年画的朴实魅力。
三、朱仙镇木板年画的现状以及对于现状的思考
木板年画的张贴现状
走在以木版年画而闻名全国的朱仙镇之中,时常可以看到机器印制的门神画,而具有朱仙镇特色的门神画只能在木版年画老店中找到。
目前在开封市区已几乎没有手工木版年画张贴,朱仙镇有一部分汉族居民在过年时已经不再张贴年画,而在贴年画的人家中使用手工木版年画的人家微乎其微,都倾向于贴胶印年画和福字、对联。
只有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和年画老店会贴手工木版年画。
但就在木版年画一条街,年画店也张贴机器胶印的门神画。
木版画现状形成的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传统木版年画不再张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民居、民俗的变迁影响年画的使用。
2、传统的木版年画大多用的是白底的宣纸,在节日张贴不喜庆不红火。
3、机器胶印的年画在老百姓看来更加美观。
4、传统手工的木版年画价钱太贵。
5、手工年画的纸张容易破损,没有胶印年画纸结实且有光泽。
6、随大众,流行贴什么就贴什么,居民的个人选择性较差。
7、年货市场没有手工的年画卖,都在专门的年画一条街和其他地方的年画老店中出售。
8、现在家中都有上班的人,单位会免费发福字和对联,不需自
己额外购买。
现在朱仙镇民居的门与古代有了区别。
河南开封的传统民居,门的颜色是有等级变化的,寻常百姓家的门,一般是黑色、褐色,只有官宦人家的宅门才可为红色。
黑色的大门,给人庄重、稳定之感,非轻力可以撼动,非强力不足以洞开,构成了古代开封民居的主要面貌。
黑色大门本身就可以镇宅驱邪,白色纸底、五彩斑斓形象的门神年画贴于黑色门上,既能凸显出年画色彩的美感、又在沉静内敛中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息的同时不失门神的威武与庄严。
3.3对于改善朱仙镇木板年画现状的思考
当今,我国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民族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传统的民间艺术自然也位居其列,越来越多地受到重视。
朱仙镇木版年画在开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目前处于首位。
如果改善朱仙镇木板年画不被重视的现状,除了政府部门的行政措施外,笔者做了以下思考:
1)当今机器胶印年画已经存在并有了广大的市场,如果朱仙镇的胶印年画厂家使用木版年画的色标配色并且进行生产,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突显朱仙镇年画的地域特色,为以后木版年画恢复实用功能做出过渡性的工作。
2)工艺传承的矛盾现象需要消除。
现在很多美术专业学生希望得到民间艺人的知识和手艺,而民间艺人又担心美术专业学生不重视手工艺,如何才能有效的联合两者的优势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另外,要重视民间艺人的心理,加强艺人的话语权。
3)朱仙镇年画的色彩明快,色彩的使用有其特别的讲究、说法,每个颜色在什么位置具有独特的民俗含义。
整块平涂的画面效果现在被普遍简单化,缺乏知识性的引导。
四.结语
朱仙镇木板年画是中国民间美术文化的绚丽瑰宝,历史与逻辑告诉我们: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是此民族区别于彼民族的特征。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满载着浓郁的民俗民族文化内涵,跨越历史的时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留存着它独有的往昔光华,折射出中华民族特殊的人生哲学观、审美观及传统文化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