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科慢性鼻炎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合集下载

医院耳鼻喉科诊疗规范

医院耳鼻喉科诊疗规范

医院耳鼻喉科诊疗规范的重要性耳鼻喉科是一门关于耳、鼻、喉和相关结构疾病的医学专业。

随着现代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人们对耳鼻喉健康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因此,医院耳鼻喉科的诊疗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的诊疗能够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提高医院的声誉和患者的满意度。

首先,能够保障患者的安全。

在现代医学中,安全是诊疗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

医院耳鼻喉科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领域,处理耳鼻喉问题需要严谨的操作和精确的判断。

不规范的操作可能会导致术后感染、出血、甚至伤害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医院耳鼻喉科应严格遵守消毒、无菌操作等规范,确保手术环境的清洁与安全。

其次,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规范的诊疗流程和方法能够确保医生对于患者的病情准确把握,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案。

临床医疗实践表明,不同疾病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耳鼻喉科的疾病类型繁多,如鼻窦炎、中耳炎、声带息肉等,每种疾病都需要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规范的诊疗过程能够帮助医生减少误诊、漏诊的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还可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生和患者的互动。

耳鼻喉科疾病的诊疗过程通常需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以便医生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规范的诊疗流程能够帮助医生系统地开展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与患者的沟通。

通过充分的沟通,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患者的诉求和需求,制定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此外,还有助于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发展。

规范的诊疗过程能够为临床实践提供基础数据和经验积累,为医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医院耳鼻喉科的诊疗规范可以促进临床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医学领域的进步和创新。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医院应配置专业设备和仪器,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操作。

其次,医生和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持续教育,以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能。

此外,医院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于医生、技术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确保规范的执行。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部常见疾病中医诊疗规范肾开窍于耳,肾气通于耳,胆和三焦经络俱汇入耳中。

所以耳部疾病与胆(肝)、三焦、肾有关。

耳部的急性炎症,多属胆(肝)和三焦实火,治疗应清泻肝胆实火;耳部慢性炎症,多属肾经虚火,治应滋阴降火。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感染,中医称“脓耳”。

多因外感风热火毒,外邪引动肝胆火热,上灼耳窍而发。

小儿形体未充,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生本病。

【诊断】1.初期耳底疼痛,全身发热、畏寒、乏力,听力减退,乳突部按压疼痛。

2 .酿脓时,耳底胀痛较甚,势如雀啄,伴发高热,待鼓膜穿孔流出脓液后,身热渐退,耳痛逐渐减轻,听力逐渐恢复。

3 .耳镜检查,鼓膜初期充血明显,随着炎症加重,鼓膜呈深红色,并肿胀向外膨出,鼓膜穿孔时,可见搏动性脓液溢出。

4 .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5 .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和纯音听阈测试为传导性耳聋。

【治疗】一、辨证论治1.风热外袭耳内胀痛,逐渐加重,耳中鸣叫,听力减退,伴畏寒、发热、头痛,疲倦乏力,食欲减退,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清肿通窍。

方药举例:银花解毒汤加减。

金银花、连翘各15g,牡丹皮、赤芍、天葵各IOg,薄荷、苦丁茶各6g。

2.肝胆火盛耳痛剧烈,势如雀啄,听力明显减退,耳窍流脓,质稠,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利湿。

方药举例: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黄苓、桅子、夏枯草、柴胡、车前子、泽泻、生地黄、赤芍各IOgo二、中成药银黄口服液每服IOmI,每日3次。

适用于风热外袭,肝胆火盛。

龙胆泻肝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

黄连上清丸每服5g,每日2次。

适用于肝胆火盛,兼有大便燥结者。

三、局部处理1 .20%黄连或黄柏滴耳液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2.新鲜虎耳草捣烂取汁滴耳,每次2~3滴,每日3~4次。

3 .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外耳道,保持清洁、干燥,或用0.3%氧氟沙星滴耳液,每日多次滴耳。

耳鼻喉科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耳鼻喉科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的门诊患者。

一、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鼻渊(TCD编码:BRB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ICD-10编码:J32.9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鼻渊(慢性鼻-鼻窦炎)协作组制定的“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临床常见证候:肺经风热证胆腑郁热证脾胃湿热证肺脾气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鼻渊(慢性鼻-鼻窦炎)协作组制定的“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鼻渊(慢性鼻-鼻窦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鼻渊(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

2.如鼻腔鼻窦肿瘤、鼻息肉、霉菌性鼻窦炎等具有明显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异常者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观察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鼻镜检查及鼻内窥镜检查。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鼻窦冠状位CT扫描,纤维鼻咽喉镜等检查。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经风热型: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2)胆腑郁热型: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3)脾胃湿热型: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4)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2.外治法(1)鼻窦置换疗法(2)理疗(3)熏蒸法(4)鼻腔(盥洗)冲洗法3.针灸治疗4.健康指导(九)完成路径标准1.鼻塞、流脓涕、头痛、嗅觉减退等症状改善。

耳鼻喉科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耳鼻喉科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一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 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

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

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1. 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

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

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 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

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 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

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 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

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

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 肺经风热证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 胆腑郁热证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中医诊疗方案耳鼻喉科

中医诊疗方案耳鼻喉科

中医诊疗方案耳鼻喉科目录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鼻鼽(变应性鼻炎)诊疗方案耳鸣诊疗方案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慢喉瘖(慢性喉炎)诊疗方案耳胀(分泌性中耳炎)中医诊疗方案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鼻窒(慢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暴聋(突发性聋)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1)听力突然下降,1~3天内听力下降达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

或伴耳鸣、眩晕。

(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

(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

(4)听力检查主要呈感音神经性聋。

(5)应与耳眩晕、耳胀相鉴别。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0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

(1)突然发生的听力损失,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

至少在相连的两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HL以上。

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未发现明确原因包括全身或局部因素)。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八颅神经外,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二)证候诊断1.风邪外犯证:多因感冒或受寒之后,突发耳聋,伴鼻塞、流涕,或有头痛、耳胀闷,或有恶寒、发热、身痛。

舌质红,苔薄白,脉浮。

2. 肝火上炎证: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突发耳聋,耳鸣如潮或风雷声,伴口苦口干,便秘尿黄,面红、目赤。

舌红,苔黄,脉弦数。

3. 痰火郁结证:耳聋耳鸣,耳中胀闷,或见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淡而无味,二便不畅。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香格里拉协和医院二0一九年十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2019年10月目录第一章鼻科学 (1)第一节鼻骨骨折 (1)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第三节鼻前庭炎 (2)第四节鼻疖 (3)第五节急性鼻炎 (3)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第十节鼻硬结病 (7)第十一节鼻结核 (8)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第十四节鼻息肉 (10)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第十七节鼻出血 (12)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第二章咽科学 (17)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第六节鼻咽癌 (24)第七节喉咽肿瘤 (25)第八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7)第三章喉科学 (29)第一节急性会厌炎 (29)第二节急性喉炎 (30)第三节慢性喉炎 (30)第四节声带小结 (31)第五节声带息肉 (32)第六节喉乳头状瘤 (33)第七节喉癌 (34)第八节喉阻塞 (39)第九节喉狭窄 (41)第四章气管食管科学 (42)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异物 (42)第二节食管异物 (44)第五章耳科学 (47)第一节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47)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 (48)第三节耳廓外伤 (49)第四节鼓膜外伤 (50)第五节颞骨骨折 (51)第六节耳廓假性囊肿 (53)第七节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54)第八节外耳道耵聍栓塞 (55)第九节外耳道异物 (56)第十节外耳道疖肿 (57)第十一节外耳道胆脂瘤 (58)第十二节外耳道乳头状瘤 (59)第十三节大疱性鼓膜炎 (59)第十四节分泌性中耳炎 (60)第十五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62)第十六节急性乳突炎 (64)第十七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5)第十八节耳后骨膜下脓肿 (67)第十九节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68)第二十节迷路炎 (69)第二十一节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脓肿 (71)第二十二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72)第二十三节耳源性脑膜炎 (73)第二十四节耳源性脑脓肿 (74)第二十五节周围性面瘫 (76)第二十六节面肌痉挛 (78)第二十七节听神经瘤 (79)第二十八节中耳癌 (81)第二十九节梅尼埃病 (82)第三十节老年性聋 (84)第三十一节药物中毒性聋 (85)第三十二节突发性聋 (86)第三十三节聋哑症 (87)第六章颈部科学 (89)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89)第二节鳃裂囊肿及瘘 (90)第三节颈部囊状水瘤 (91)第四节颈动脉体瘤 (92)第五节颈部淋巴结结核 (93)第六节甲状腺腺瘤 (94)第七节甲状腺癌 (95)第八节颈部转移癌 (96)第一章鼻科学第一节鼻骨骨折一、定义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发生骨折。

耳鼻喉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耳鼻喉科 第一节 变应性鼻炎【诊断流程】图3-1 变异性鼻炎的诊疗流程【治疗】治疗原则是尽量避免变应原,正确使用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有条件可行变应原减敏疗法以及患者教育。

1.避免接触变应原对已明确的变应原,应尽量避免与之接触。

2.药物治疗(1) 抗组胺药:给药方式包括鼻腔局部应用和口服。

1)口服抗组胺药:常用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依巴斯汀等。

2)鼻用抗组胺药鼻用剂型将抗组胺药用于鼻腔可使高浓度的药物有效地到达靶组织,目前用于临床的鼻内抗组胺药主要有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鼻喷剂。

(2)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变应性鼻炎最有效的药物。

(3)肥大细胞稳定剂:常用药物有色甘酸钠和奈多罗米,主要其预防作用。

该类药物药效持续时间短且不如抗组胺药和鼻用糖皮质激素。

(4)减充血剂主要用于缓解鼻塞,给药方式主要为鼻内局部应用。

(5)抗白三烯药包括两类药物:1)白三烯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斯特、普鲁斯特等。

2)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如齐留通。

白三烯抗体拮抗剂的疗效与口服抗组胺药相当,但疗效反应的个体差异性较大,临床上一般作为AR的二线药物。

3.手术治疗外科手术不能治疗变应性疾病本身,仅作为AR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是用于下列情况:(1)下鼻甲肥大引起鼻塞,药物治疗无效;(2)鼻中隔解剖异常,并有功能障碍;(3)伴有慢性鼻窦炎。

目的在于改变解剖学的异常,降低鼻黏膜的自主神经的反应性。

【预后】AR目前尚不能彻底根治,但通过长期、正规的综合治疗,AR的症状可得到良好的控制,并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有人认为预防或早期治疗AR有助于防止哮喘的发生或减轻下呼吸道症状的严重程度。

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诊断】1.自幼耳前一瘘口,瘘管口常位于耳轮脚前,少数开口于屏间切迹至口角的联线上,或耳廓、耳垂的其他部位。

2.一般无症状。

挤压时可有少许稀薄粘液或乳白色皮脂样物自窦口溢出,微臭,局部微感搔痒不适。

如继发感染,则局部发生红肿、疼痛、溢脓,可反复发作。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

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香格里拉协和医院二0一九年十月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了临床医疗事业日新月异的向前发展。

但由于人类疾病纷繁复杂,病人的病情千变万化,探求疾病预防、诊断、治疗、转归、康复的规律,是广大医务人员任重道远的责任。

因此,医务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医学理论知识、熟练的医疗技术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良好的医德、不断更新知识和技术,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才能适应现代临床医疗技术发展的需要。

为规范我院临床各科室医务人员的执业行为,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上级的要求,参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

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关专业主要病种的《临床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希望相关专业科室的的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学习、领会及应用,为人民群众提高更高质量的临床医疗服务。

由于时间仓促,《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仍存在不尽完善之处,但相信随着医院的持续发展,本书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香格里拉协和医院2019年10月目录第一章鼻科学 (1)第一节鼻骨骨折 (1)第二节脑脊液鼻漏 (1)第三节鼻前庭炎 (2)第四节鼻疖 (3)第五节急性鼻炎 (3)第六节慢性单纯性鼻炎 (4)第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 (4)第八节萎缩性鼻炎 (5)第九节变应性鼻炎 (6)第十节鼻硬结病 (7)第十一节鼻结核 (8)第十二节急性鼻窦炎 (8)第十三节慢性鼻窦炎 (9)第十四节鼻息肉 (10)第十五节鼻腔异物 (11)第十六节鼻中隔偏曲 (11)第十七节鼻出血 (12)第十八节鼻腔和鼻窦良性肿瘤 (13)第十九节鼻腔、鼻窦恶性肿瘤 (13)第二十节鼻恶性肉芽肿 (14)第二十一节鼻前庭囊肿 (15)第二十二节鼻窦粘液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囊肿 (16)第二章咽科学 (17)第一节急性扁桃体炎 (17)第二节慢性扁桃体炎 (18)第三节腺样体肥大 (20)第四节扁桃体周脓肿 (21)第五节鼻咽血管纤维瘤 (22)第六节鼻咽癌 (24)第七节喉咽肿瘤 (25)第八节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7)第三章喉科学 (29)第一节急性会厌炎 (29)第二节急性喉炎 (30)第三节慢性喉炎 (30)第四节声带小结 (31)第五节声带息肉 (32)第六节喉乳头状瘤 (33)第七节喉癌 (34)第八节喉阻塞 (39)第九节喉狭窄 (41)第四章气管食管科学 (42)第一节气管、支气管异物 (42)第二节食管异物 (44)第五章耳科学 (47)第一节先天性外耳及中耳畸形 (47)第二节先天性耳前瘘管 (48)第三节耳廓外伤 (49)第四节鼓膜外伤 (50)第五节颞骨骨折 (51)第六节耳廓假性囊肿 (53)第七节耳廓化脓性软骨膜炎 (54)第八节外耳道耵聍栓塞 (55)第九节外耳道异物 (56)第十节外耳道疖肿 (57)第十一节外耳道胆脂瘤 (58)第十二节外耳道乳头状瘤 (59)第十三节大疱性鼓膜炎 (59)第十四节分泌性中耳炎 (60)第十五节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62)第十六节急性乳突炎 (64)第十七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65)第十八节耳后骨膜下脓肿 (67)第十九节颈部贝佐尔德脓肿 (68)第二十节迷路炎 (69)第二十一节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脓肿 (71)第二十二节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72)第二十三节耳源性脑膜炎 (73)第二十四节耳源性脑脓肿 (74)第二十五节周围性面瘫 (76)第二十六节面肌痉挛 (78)第二十七节听神经瘤 (79)第二十八节中耳癌 (81)第二十九节梅尼埃病 (82)第三十节老年性聋 (84)第三十一节药物中毒性聋 (85)第三十二节突发性聋 (86)第三十三节聋哑症 (87)第六章颈部科学 (89)第一节甲状舌管囊肿及瘘 (89)第二节鳃裂囊肿及瘘 (90)第三节颈部囊状水瘤 (91)第四节颈动脉体瘤 (92)第五节颈部淋巴结结核 (93)第六节甲状腺腺瘤 (94)第七节甲状腺癌 (95)第八节颈部转移癌 (96)第一章鼻科学第一节鼻骨骨折一、定义外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发生骨折。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4 劳倦、思虑过度
脾胃虚弱,化生不足,清阳不升,无力托毒

脾气虚弱
鼻渊
主证 鼻塞时轻重,涕粘白,混浊,量多,
劳累后加重,嗅觉减退,头昏头痛,
食少便溏,纳呆,脘腹胀満,面色萎
黄,倦怠乏力,舌胖或边尖有齿痕, 舌淡苔薄,脉细弱

脾气虚弱
鼻渊
治法:健脾益气 利湿通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扁豆 人参
三 脾胃湿热
鼻渊
加减 1.若鼻塞较剧。加:川芎 佩兰 辛夷 2.若脘腹胀滿。加:半夏 砂仁 木香 3.若腹胀纳呆。加:陈皮 二芽 鳮内金

肺气虚寒
病因
1 久病体虚,病后失养
2 过用苦寒,耗伤正气

肺气虚寒
鼻 渊
主症: 鼻塞反复发作,涕粘白,头昏头痛,嗅觉
减退, 稍遇风寒,诸症即加重,气短乏 力,少气懒言, 语声低微,面色苍白,咳嗽痰 多,喷嚏时作,自 汗畏风,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
诊断、辨证、治疗
鼻科学
与中医临床各科一样,是用中医的基本理论, 中医的基本思维,将四诊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 析,归纳,辨别,辨识
病情的轻重 病势的趋向 病变的部位 病变性质的一门学科
鼻科学
《望诊遵经》:“天地氤氲,万物化醇, 男女媾精,五官先生鼻” 《杨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 鼻,人初生谓之首, ……人之胚胎鼻先受 形,故谓始祖为鼻祖”
蒸气吸入
苍耳 辛夷 薄荷等 或内服之药渣
针灸疗法
体针
迎香 印堂等
灸法
囟会 迎香 四白等
按摩 迎香 合谷等
肺系病变:
外邪侵袭 脾胃病变: 脾胃湿热 肝胆病变: 胆腑郁热 其 他: 气血瘀滞 脾胃虚弱 肺(卫)气虚寒

耳鼻喉科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耳鼻喉科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试行版)

慢喉痹(慢性咽炎)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6—94))、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

(1)主要症状:咽异物感、咽干、咽痒、灼热、微痛。

(2)主要体征:咽黏膜慢性充血,或有萎缩,咽侧索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

(3)病程:病程较长。

(4)病史:可有急喉痹反复发作史,或有嗜好烟酒、辛辣食物史,或长期烟尘、有害气体刺激史。

具备2个主症以上,结合局部体征即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慢性咽炎包括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厚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干燥性咽炎。

(1)临床表现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咽部有如异物感、痒感、灼热感、干燥感或微痛感,常有粘稠分泌物附着于咽后壁,使病人晨起时出现频繁的刺激性咳嗽,伴恶心;无痰或仅有颗粒状藕粉样分泌物咳出,萎缩性咽炎病人有时可咳出带臭味的痂皮。

(2)体征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黏膜充血,血管扩张,咽后壁有少数散在的淋巴滤泡,常有少量粘稠分泌物附着在咽黏膜表面。

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黏膜充血增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显著增生,散在突起或融合成块。

咽侧索亦充血肥厚。

萎缩性咽炎与干燥性咽炎:咽黏膜干燥,萎缩变薄,色苍白发亮,常附有粘稠分泌物或带臭味的黄褐色痂皮。

(二)证候诊断1.肺肾阴虚证咽部干燥,灼热疼痛,午后较重,或咽部梗梗不利,干咳痰少而稠;咽部黏膜暗红,或干燥少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

2.脾气虚弱证咽喉梗梗不利或痰粘着感,咽燥微痛;咽黏膜淡红,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呃逆反酸,少气懒言,胃纳欠佳,或腹胀,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边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

3.脾肾阳虚证咽部异物感,梗梗不利;咽部黏膜淡红;痰涎稀白,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腹胀纳呆,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弱。

耳鼻喉科 鼻窒(慢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耳鼻喉科 鼻窒(慢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鼻窒(慢性鼻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T001.6—94)(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1)主要症状:鼻塞,可呈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可伴有少量粘液性涕或脓涕。

(2)次要症状: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等。

(3)主要体征:下鼻甲肿胀或肥厚,甚则呈桑椹样改变。

(4)病程:病程持续12周以上,或反复发作。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7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主要症状:鼻塞,可呈间歇性、交替性或持续性。

可伴有少量粘液性或脓涕,头昏头痛、嗅觉减退等。

主要体征:下鼻甲肿胀或肥厚,甚则呈桑椹样改变。

(1)慢性单纯性鼻炎:间歇性或交替性鼻塞,下鼻甲肿胀、光滑,对血管收缩剂反应敏感。

(2)慢性肥厚性鼻炎:鼻塞呈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下鼻甲表面呈桑椹状,或息肉样变,对血管收缩剂反应不敏感。

(二)证候诊断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色黄量少;可有口干或咳痰黄粘等。

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鼻塞时轻时重、或呈交替性,涕白而粘,遇寒冷加重;可伴有少气懒言,恶风自汗,咳嗽痰稀,纳呆便溏等症。

舌质淡,或有齿印,苔白,脉弱。

3.邪毒久留,瘀滞鼻窍证:鼻塞持续不减,涕或粘黄或粘白,嗅觉减退,头昏头痛。

舌质暗红,脉弦或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肺经蕴热,壅塞鼻窍证治法:清热散邪,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辛夷清肺饮加减。

辛夷花、知母、栀子、黄芩、枇杷叶、升麻、麦冬、生甘草、石菖蒲、路路通、白芷、蔓荆子等。

中成药:香菊胶囊、苍耳子散等。

2.肺脾气虚,邪滞鼻窍证治法:补益脾肺,宣通鼻窍。

推荐方药:参苓白术散合苍耳子散加减。

党参、白术、云苓、扁豆、陈皮、淮山药、砂仁、苡仁、桔梗、苍耳子、辛夷花、薄荷、白芷、甘草、诃子、荆芥、细辛等。

耳鼻喉科鼻咽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鼻喉科鼻咽癌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鼻咽癌鼻咽癌是发生于鼻咽腔后部和侧壁的恶性肿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中医“失荣”范畴。

好发于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以揍涕带血、鼻塞、头痛、耳鸣、颈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本病系因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滞上逆,瘀阻顽颗,或饮食不节,嗜食厚腻,脾失运化,痰湿内生,邪毒壅滞,结于清窍,而成本病。

病久则耗伤气血,脏腑衰竭,出现恶证。

【诊断】1.患侧攥涕带血,或吸鼻后痰中带血,头痛、鼻塞不利,耳中鸣响,听力下降,颈淋巴结肿大。

2 .局部检查,鼻咽部黏膜粗糙不平,可见结节样隆起或肉芽样肿物,或溃疡糜烂。

3 .钳取鼻咽部组织,或摘取同侧颈部肿大淋巴结作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4 .血清EB病毒抗体检查为阳性。

5 .鼻咽部摄片有助于诊断了解病变范围。

6 .CT扫描摄片,有助了解颅骨底部破坏情况。

【治疗】一、辨证论治1.气滞血瘀鼻塞、头痛、涕血紫暗、耳鸣,咽部有异物受阻感,伴胁肋胀痛,暧气泛恶,舌质暗滞,或有瘀点、斑瘀,苔薄,脉弦。

治法:理气化瘀,通窍散结。

方药举例:通窍活血汤加减。

桃仁、红花、丹参、川苜、郁金、香附、八月札、半枝莲各IOg,牡蛎15g。

2 .痰毒壅结鼻塞涕多,黏稠,头痛头重,胸闷脱痞,饮食不香,颈部淋巴结肿大,硬而不痛,舌苔厚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化痰,解毒消肿。

方药举例:二陈汤加减。

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山豆根、山慈菇、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0g,牡蛎15go3 .气血不足经常擦涕带血,或痰中带血,耳鸣耳聋,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精神萎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扶正解毒。

方药举例:八珍汤加减。

党参、黄黄、当归、熟地黄、丹参、茯苓、白术、山豆根、山慈菇各IOg,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5g。

二、中成药小金丹每服2粒,每日2次。

适用于气滞血瘀、痰毒壅结。

西黄丸每服3g,每日2次。

适用同上。

云芝多糖每服2〜4粒,每日3次。

适用于气血不足。

灵芝胶囊每服2~4粒,每日3次。

适用于气血不足。

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txt

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txt

中医耳鼻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耳胀耳闭中医诊疗指南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耳胀耳闭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耳胀耳闭的诊断和治疗。

西医学的分泌性中耳炎等病的中医诊疗可参考本指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耳胀耳闭Erzhang Erbì耳胀耳闭是指以耳内胀闷堵塞感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疾病。

新病者称为耳胀,久病者称为耳闭。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病史多有感冒史或长期鼻病史,儿童可有腺样体肥大史。

3.1.2临床症状耳内胀闷堵塞感,伴有听力下降。

病初起,以耳内胀闷为主,或兼有疼痛;病久者,耳内如物阻隔,听力逐渐下降。

3.1.3局部检查早期可见鼓膜轻度充血、内陷,若中耳有积液,则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若反复发作,可见鼓膜严重内陷,甚或粘连;亦可见鼓膜萎缩或钙化。

3.1.4其他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测听检查提示传导性聋;声导抗检查示鼓室导抗图呈负压型(C型)或平坦型(B型),声反射消失。

3.2鉴别诊断3.2.1外耳道异物外耳道异物亦可出现耳堵塞感及传导性聋,但有明确的异物进入耳史,外耳道检查可发现异物,异物取出后症状消失。

3.2.2耵耳耵耳亦可出现耳堵塞感及传导性聋,但外耳道检查可见耵聍栓塞,取出耵聍后症状消失。

3.2.3鼻咽肿物鼻咽肿物(如鼻咽肿瘤、腺样体肥大等)压迫咽鼓管亦可导致中耳积液,出现耳堵塞感及传导性聋,检查鼻咽部便可鉴别。

3.2.4暴聋暴聋亦可出现耳部闷堵感及听力下降症状,但鼓膜检查一般正常,听力学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聋。

4辨证4.1风邪外袭证耳内作胀、不适或微痛,耳鸣,自听增强,听力下降;可伴有鼻塞、流涕、头痛、发热恶寒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

4.2肝胆湿热证耳内胀闷堵塞感,耳内微痛,耳鸣,自听增强,听力下降;烦躁易怒,口苦口干,胸胁苦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3脾虚湿困证耳内胀闷堵塞感,日久不愈,听力渐降,耳鸣;可伴有胸闷纳呆,腹胀便溏,肢倦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红,或舌体胖,边有齿印,脉细滑或细缓。

耳鼻喉科鼻出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耳鼻喉科鼻出血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鼻出血鼻出血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

小量出血称“鼻,严重出血不止称“鼻洪”。

多由气候炎热干燥,或过食辛辣炙博,肺胃火热内生,或五志化火、上熏鼻窍,迫血妄行而致鼻出血。

任何年龄均可发生。

【诊断】1.外伤引起的,有外伤史,鼻腔内可见伤口。

2.因各种鼻炎引起的,鼻腔可见到糜烂及溃疡。

3.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血液病等引起的,有相应的病史和全身症状。

4.多为单侧发病,亦有双侧同病,或间断出血或持续出血,严重出血可致贫血或休克。

5.检查见出血部位,大多在鼻中隔前下方易出血区。

部分中老年人出血可位于鼻腔后部。

【治疗】一、辨证论治1.外伤引起的,服三七片、云南白药。

6.因鼻腔炎症溃破、糜烂引起的,内服清火凉血止血剂。

清肺火如黄茶汤,清胃火如清胃汤加白茅根、茜草根、藕节之类,火盛者加大黄、芒硝。

7.因全身性疾病引起的,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二、局部处理1.冷湿毛巾、冰袋敷额及鼻根部。

2.三七粉、云南白药、血余炭、白及粉,可单用或合用,用棉球蘸药塞入鼻腔。

3.明胶海绵或止血淀粉海绵填塞在出血处。

4.1%麻黄素溶液,1:1000肾上腺素溶液,棉片浸湿填塞。

5.用拇指将出血侧鼻翼压向鼻中隔,或以拇指、食指用力紧捏两侧鼻翼。

若将鼻内塞一棉球再行压捏,则止血效果更佳。

6.如出血量较多,可从前鼻孔填塞凡士林纱布条,压迫止血。

如出血部位靠后,可采用后鼻孔填塞法。

用凡士林纱布卷成长形纱布条,直径约1.5〜2cm,长约6cm,在纱布条中间,用长粗丝线一根扎紧,两头留等长两根丝线,消毒备用。

使用时,先用细导尿管沿下鼻道插入,至口咽部时用海绵钳夹住拉出口腔,以油纱布条一根线扎住导尿管,拉出导尿管,自口腔中引出长线,拉紧长线,油纱布条反折,其中心部分即紧紧嵌于后鼻腔中,压迫出血点,将线头系在纱布卷上,用胶布固定于面颊部。

口中的一根线,可以从软腭以下剪断。

填塞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取出时剪断前鼻孔的固定线头。

待油纱布条逐渐松动后,再用止血钳夹住露在口咽部的线头,将线连同纱布球经口内拉出。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一、总则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建设与管理经验,参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其耳鼻咽喉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主要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耳鼻咽喉科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耳鼻咽喉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二、基本条件第六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耳鼻咽喉科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七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开设门诊,有条件的可以开设门诊手术室、病房,有急症处理能力的可以开设急诊。

第八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应设置候诊区、诊室、检查室、治疗室,各区域布局合理,就诊流程便捷,保护患者隐私。

建筑格局和设施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第九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应根据医疗需要及其工作量,合理配备不同类别与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十条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设备设施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的同时,应配备有助于提高中医诊疗水平的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应配备针刺手法治疗仪、艾灸治疗仪、经络导平治疗仪、咽喉针刀治疗设备、电磁波治疗仪、激光治疗仪、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仪、鼓膜按摩仪、耳鼻咽喉内窥镜光学检查系统、医用多功能吸注套扎器、听力及平衡检查系统等。

有条件的中医医院可配备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多导睡眠呼吸检测仪、嗓音声学诊疗设备、五官科多功能显微镜等。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样本

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样本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状为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

多为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迁延而成。

属于中医鼻渊病范畴。

一、诊断标准参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病史:多有反复伤风鼻塞病史或治疗鼻炎不规范病史。

2.临床症状:本病以脓涕量多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鼻塞或嗅觉减退,症状可局限于一侧,或双侧同时出现,部分病人可伴有明显头痛,头痛的部位常局限于前额、鼻根部、头顶部等,多有一定的规律性。

3.检查: 鼻粘膜充血肿胀,尤以中鼻甲及中鼻道为甚,中鼻甲肥大或息肉样变,中鼻道、嗅沟、下鼻道或鼻后孔可见脓涕,前额部、鼻根部等可有压痛。

鼻窦X线片或CT检查常显示窦腔模糊、密度增高,或可见液平面。

上颌窦穿刺冲洗可了解窦内有无脓液及其性质、量、气味等。

二、术前中医治疗方案1.肺经风热证症状: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头痛,可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痰多,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方药:银翘散加减。

组成:金银花、连翘、荆芥、牛蒡子、薄荷、芦根、桔梗等。

2.胆腑郁热证症状:鼻涕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剧烈,可兼有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耳鸣耳聋,寐少梦多,小便黄赤等全身症状。

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清泻胆热,利湿通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组成: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泽泻、车前子、木通、当归、生地等。

3.脾胃湿热证症状: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成:霍香、黄芩、滑石、茵陈、连翘,白豆寇、石菖蒲、木通、薄荷、贝母、射干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鼻炎(单纯性)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或黏膜下层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因鼻甲肿胀,影响呼吸,称为“鼻窒”。

由外感风寒或风热使肺气失和,或肺气虚弱,不得宣通,或饮食不节、牌虚失运、津液不得上承、湿浊之邪上犯于鼻,鼻窍不能通利而成。

【诊断】
1.鼻阻塞常为交替发生,鼻涕或多或少,或清或黄。

2 .重者鼻阻塞为持续性,且伴有头昏、头胀、咽部不适。

3 .鼻甲肥大,滴收敛剂后可缩小。

【治疗】
一、辨证论治
治法:疏风宣肺。

方药举例:苍耳子散加减。

苍耳子、辛夷、白芷、蕾香各IOg,薄荷、桔梗、菖蒲各5go
加减:鼻流清涕为风寒,加麻黄3g,羌活、荆芥各IOg0鼻流黄涕为肺热,加黄苓、桑白皮各10g,生石膏30g。

鼻甲肥大、充血肿胀者,加牡丹皮10g、赤芍10g、三棱10g、桃仁10g。

二、局部处理
1.1 %~2%麻黄素溶液滴鼻。

2 .鲜鱼腥草叶或鲜鹅不食草叶,洗净,捣烂塞鼻,左右交替塞,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

3 .鹅不食草、苍耳茎叶、辛夷花各3g,薄荷2g,冰片微量,研末装入瓶内。

用少许吹入患侧鼻孔,每日3次。

4 .用碧云散或鱼脑石散、苍耳散吹鼻内,每日3次。

5 .鼻甲肥大不消者,可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或当归注射液或川苛注射液等作下鼻甲封闭,每侧2ml,隔日1次。

6 .对肥厚性鼻炎诸法不效者,可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

三、针灸疗法
体针迎香、合谷、列缺、印堂。

耳针内鼻、肾上腺、额。

艾灸迎香、百会、肺俞、足三里等穴,温灸。

副鼻窦炎
副鼻窦炎中医称为“鼻渊”。

由外感风火热毒,阻于鼻窍而成。

如热毒留恋不
清,反复发作,则转为慢性。

【诊断】
1.急性期鼻塞,流黄脓涕,眉额或眼眶下压痛。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积脓。

常伴有形寒发热,头昏头痛。

2.慢性期不同程度鼻塞,眉额或眼眶下压痛。

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有积脓。

常伴有形寒发热,头昏头痛。

【治疗】
一、辨证论治
治法:疏风宣肺,清热解毒。

方药举例:辛夷清肺饮加减。

辛夷、黄苓、桅子、麦冬、牛劳子各IOg,金银花、
鱼腥草各15g,生石膏30g,薄荷Sg0
加减:慢性期去牛劳子、薄荷,加苍耳子、蕾香、白菊花各10g。

二、中成药
蕾胆丸每服5g,每日3次。

三、局部处理
1.30%黄连水或黄柏水滴鼻,1日多次。

2.1%麻黄素溶液滴鼻,收缩鼻甲,通畅引流。

四、简易方药
鲜鱼腥草50g,水煎服,并用鲜草捣汁滴鼻。

鹅不食草,煎浓汁,澄清液滴鼻。

五、针灸疗法
体针合谷、内庭、上星、少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