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合集下载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

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探究实践能力学生动手操作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和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是一种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过程,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实践、体验和感受,培养实际操作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动手操作可以促使学生思考、分析和判断,使学生在实践中动脑筋,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观察和感知实物的特征和变化,提高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

4. 增强学生的实践动力。

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需要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指导和培养:1.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可以是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等,使学生能够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和实践技能。

2. 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要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资源、示范操作、解答疑惑等方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应该是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要进行反思总结,思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并进行经验总结,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探究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动力。

教师要在实践活动中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引导,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总结,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的目的。

动手启蒙让幼儿动手动脑

动手启蒙让幼儿动手动脑

动手启蒙让幼儿动手动脑在幼儿教育中,动手启蒙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本文将探讨动手启蒙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运用动手启蒙方法。

动手启蒙的重要性促进感知认知发展动手启蒙可以帮助幼儿通过触摸、拆解、组装等方式,感知和认知周围的事物。

例如,通过搭积木、拼图等活动,幼儿可以锻炼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能力。

增强动手能力动手启蒙可以促进幼儿的手部肌肉发育,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

在操作玩具、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中,幼儿需要不断地使用双手进行操作,从而增强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激发创造力通过动手实践,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他们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方式组合玩具或材料,创造出新的作品或形象,从而激发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动手启蒙过程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找到解决方法。

这样的过程可以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面对困难时的应变能力。

如何有效地运用动手启蒙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是使用动手启蒙方法的前提。

在教室或家庭中设置各种玩具、材料和工具,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进行参与。

引导而非替代在幼儿进行动手活动时,教师或家长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而不是替代幼儿完成任务。

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就感,并逐渐培养自信心。

结合实际生活动手启蒙活动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做饭、清洁、整理玩具等日常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实用技能和责任感。

注重个性发展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教师或家长应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设计相应的动手启蒙活动。

注重个性发展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语动手启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对他们的综合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动手能力是指通过实际操作,利用双手运动协调、掌握各种技能的能力。

它是幼儿智力、情感和身体发展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方法及具体技巧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动手能力是幼儿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幼儿智力发展: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可以锻炼观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动手能力还能促进右脑与左脑的协调发展,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加强幼儿身体发展:动手操作需要双手协调运动,可以提高幼儿手指的灵活性和肌肉的协调性,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此外,动手操作还可以促进幼儿大脑、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发育,提高幼儿体质素质,增强身体健康。

3. 培养幼儿实践能力:通过动手操作,幼儿可以学会制作手工艺品、进行简单维修和装配,培养实际技能。

这有助于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处理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教育者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机会: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拼图、插珠,搭建积木等。

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创意手工制作:组织幼儿参与手工制作活动,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材料和工具进行创作。

例如,教育者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贴纸拼贴、折纸手工、画画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安全的环境下,教育者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些实际操作训练,如鞋带绑扣、脱穿衣物、洗手洗脸等。

这可以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三、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具体技巧在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过程中,教育者可以使用一些具体技巧来提高效果:1. 渐进式指导:根据幼儿的能力,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引导幼儿完成各种动手操作活动。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前言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小学数学则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我们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开始接触数字和图形,而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幼儿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字和图形。

在小学数学中,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增强学生的专注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减少分散注意力。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时候,需要全神贯注地去完成任务,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分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此外,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们通过实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通过手工制作数字和图形,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数字和图形的形状和颜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是一门需要探究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也是如此。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知识,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而通过动手操作的过程,学生可以从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动手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作品。

学生在进行手工制作或者做实验的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探究和发现新的方法和思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掘人才。

让“动手操作”成为发展思维的桥梁

让“动手操作”成为发展思维的桥梁

的 目的不 明确 . 仅 关 注 的 是 活 动 的 趣 味 性 , 视 了对 四 边 形 仅 忽 特 点 的 观 察 。 生 思 维 的方 向 就 会 出 现 偏 差 , 致 思 维 活 动 的 学 导
弱化 生 不 知 道操 作 的具 体 目的 , 就 降低 了操 作 的 意 义 。 学 也 所
操 作 来反 映 , 当学 生 操 作 顺 序 准 确 、 序 、 晰 , 明他 们 的 “ 有 清 说 思
维” 已上 路 总 之 .动 手 操 作 是 课 程 标 准 积 极倡 导 的一 种 学 习 方 式 , 但 动 手 操 作 并 不 是 简单 的 “ 手 活 动 ” 而 应 该 伴 随 着 数 学 思 考 , 动 ,
欢 的颜 色 : 二 , 完后 和组 里 的 同学 说 一 说 , 涂 的是 哪 几 个 第 涂 你 图形 . 什 么 不涂 其 他 的图 形 呢 ? 为 ( ) 愿 意把 你 的 作 品 展 示 给大 家 看 ? 有 目的 地 先 找一 个 2谁 ( 涂 的有 错 误 的作 品 . 师 重 点 提 问 涂 错 的 原 因 。 再找 一 个 涂 正 教 确 的 . 点 提 问 为 什么 不 涂 其 他 的 图形 ) 重 2 请 大 家 仔 细 观察 这 几 个 四 边 形 ,它 们 有 什 么 共 同特 点 .
动 手 机 会 . 导 学 生 把 操 作 与 思 维 联 系起 来 , 他 们 在 做 中发 引 让 展 思 维 能力 。 么 , 那 如何 有 效 地 实践 新 课 程 理 念 . 正 提 升学 生 真
口 ◇ / 口口 - - - / 5 - 7
2全 班 交 流 .
的实 践 能力 、 思维 能力 、 新 能 力 呢 ? 何使 动 手 操 作 活 动 由肤 创 如 浅 走 向深 入 呢 ? 下 面笔 者 就 以人 教 实 验 版 三 年 级 上册 《 四边 形 的 认识 》 一 内容 为 例 来 谈 一谈 笔 者 的 做法 。 这 明确 动手 操 作 的 目的 。 高 学 生思 维 活 动 指 向性 提

让孩子多动手的好处

让孩子多动手的好处

让孩子多动手的好处
让孩子多动手有很多好处,从认知发展到情感成长都有积极影响。

首先,让孩子多动手可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通过参与手工制作、绘画、搭积木等活动,孩子可以锻炼空间想象力、手眼协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形状、颜色、大小等概念,促进大脑的发育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其次,多动手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当孩子参与手工制作或者艺术创作时,他们需要自己动手构思、设计、实施,这样的过程可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多动手也有助于孩子的情感成长。

通过动手制作,孩子可以体验到完成一件作品的成就感,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动手制作也可以促进亲子关系或者同伴关系的发展,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另外,多动手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毅力。

在动手制作的过
程中,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需要反复尝试和坚持才能完成作品。

这样的经历可以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不轻易放弃。

总的来说,让孩子多动手有助于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情感成长,以及培养耐心和毅力。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可以鼓励孩子多参与各种动手活动,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思维摘要:在数学课程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以丰富其形象思维。

在教学中,笔者认为操作活动的方法要可取、操作过程要有序,感知的对象要突出等。

关键词:操作活动;学生思维;小学数学新编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

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就重视动手操作活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操作活动方法要可取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面积一节时,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过程中,有的教师是把表面积整体展开,得到一个组合的平面图形,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有的教师把三组相对的面逐次撕下来,贴在黑板上,然后分析推导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

我认为以上这些操作方法不够妥当,因为无论是认识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还是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都必须凭借三维空间才能实现。

在分析探索长方体前后两个面的面积和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的方法时,必须凭借“体”的形象或“体”的表象进行,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求这4个面的面积是用“长×宽×2”和“宽×高×2”。

但如果离开“体”的形象,把两组对面放在一个平面上考察、研究,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眩感--求这两组对面的面积似乎是“长×宽×2”。

由此可见,用展开法的操作方法探求长方体表面积的方法是不恰当的,也是不可取的。

在演示长方体表面积的操作活动前,应制作活动教具(可逐次展开相对的两个面,且可马上复原),操作时,凭借“体”的形象,用功态演示,突出感知对象,把一组对面先展开,展开时这组对面仍不离开“体”,学生看清楚后,马上把这组对面复合“体”上。

这样,通过操作,不仅可以让学生从部分到整体综合归纳出求长方体表面积的一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

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在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实际操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重视实际操作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性。

实际操作是让学生理论知识得以应用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实验、演示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

只有亲自动手去做,才能真正理解知识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比如在化学课上,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化学反应的过程,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化学原理和规律。

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际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比于枯燥的课堂讲解,学生更愿意去进行实际操作,因为这样更加生动有趣。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未知的领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际操作可以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体验中成长,让学习不再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一种充满乐趣和收获的体验。

实际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去深入思考,从而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实际操作也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探索、实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都是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际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往往需要和同学一起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在合作中,学生还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提高整体学习效果。

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谈小学数学教学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动手操作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取大量的感性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而且可以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参与到指定的数学活动,通过动手、观察、推理、总结等发现研究对象的某些变化规律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因此,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简要谈一下我自己对小学数学动手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引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生活中的事物引发儿童思考,就要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会,去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的思维得到发展的一个必要因素和过程。

但是我们知道,因为数学知识有着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

这一特点就与低年级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因此,很多小学生不能够在实际的生活中提炼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在学习数学时总是力不从心,感到索然无味,最后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

那么解决这一矛盾的最佳途径,就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增添一些动手操作的教学活动。

比如在教授厘米、毫米的知识时,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厘米有多长吗?我们自己哪些身体部位是一厘米长呢?让我们试试量一下自己的身体部位吧,”此时,学生们一定兴趣十足,忙着在自己身上比划。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量一量自己中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们此时就会恍然大悟。

这样通过动手量一量的过程接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创新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多动手,亲自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活跃,能够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可见多动手操作,能发散学生的思维,达到创新的目的。

大胆地去尝试、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科学实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科学实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科学实验动手操作的乐趣科学实验作为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实验。

有些学生常常因为担心会失败或者觉得实验做不好而不愿意动手,但其实,科学实验的动手操作带来的乐趣是无法言喻的。

一、获得实践能力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实践能力。

理论知识虽然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规律,但实践才是印证学习效果的关键。

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调节管理实验材料和设备,提高对实验结果的精度及可靠性。

二、激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实验通常都有多种实验方法可以选择,学生可以从中学会如何根据实验目的和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的分析、抽象和判断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增加乐趣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增加学生的乐趣。

科学实验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学生可以在实验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与乐趣。

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可以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他们对科学知识更加感兴趣,也可以减轻学习负担。

四、培养合作精神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和实验伙伴或组员共同协作完成实验。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规划实验步骤、分工合作,并最终完成实验目标。

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实验效率,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合作及沟通协调能力。

五、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现实生活中,学生需要通过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动手操作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实验中体验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对学科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总之,动手操作科学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为他们创造更大的知识和快乐,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论文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因此,他们的抽象思维过程仍然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

使学生在亲自动手感知知识的过程中,获得多方面的感性认识,以丰富其表象,达到借助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在动手操作中,建立准确的概念从学生的认识规律来看,感觉和知觉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充分感知,才能建立清晰、准确、牢固的数学概念。

例如: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是不会搞错的,但学生往往会忽略了圆锥与圆柱必须“等底等高”。

为了使学生获得科学的知识并培养他们探索知识的兴趣和能力,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并建立准确的概念。

首先,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让学生量黄沙、做实验,然后让学生表述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几乎所有学生都异口同声的说“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我把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接着又让学生用底、高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做第二轮实验。

结果根本上不是1:3的关系,这就推翻了学生自己原先得出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我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认真思考,寻找原因。

学生终于发现:一定要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

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得出结论,又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否定结论,最后又在分析与比较中完善结论。

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建立了准确的概念,也培养了思维能力。

二、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和算理好动手是儿童突出的心理特征,是一种探索的表现。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我抓住了这个有利的因素,让学生在摆摆画画中理解数量关系和算量。

例如:在学习倍数乘除法应用题时,为了体现此类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我先一次呈现三道例题:1、有2个苹果,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倍,苹果有多少个?2、有8个苹果,2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3、苹果的个数是梨的4倍,有8个苹果,梨有几个?然后,让学生用小圆片代替苹果,三角代替梨,动手操作,第一题根据条件、问题先把2个△看作一份,○的个数就应该摆4份,即求总和。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就能使学生的操作切实有效,学生才会动而不乱,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操作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探究规律、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主动探索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

前苏联心理学家奥加涅相说:“数学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发现,主动获取知识。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使他们乐学、善学,从而使他们在愉快的操作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

思维认识的发展过程,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结构不断建构的过程。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只有让他们在操作中自己去探索、发现,才能理解深刻,有利于掌握知识内在、本质的联系。

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们自己用长方形的纸折,利用分一分、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发现同样是表示长方形纸的4分之1却有大有小。

促进学生进一步主动探索、体会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用分数描述生活中的事情。

问题的解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能力,克服难题的喜悦成为学生不断进取、提高学习兴趣的动力。

二、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探究规律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

首先强调让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

小学几何公式的推导很多是建立在学生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些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说动手操作是教学几何公式的重要方法。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好 一一 萝 I 一 把 小 , 在 萝 J旁 边 切上 一刀 , 摸 个 、 和 先 、 摸 切 过 的 地 方 有 什 么 感 , 生 回 答 “ 平 的 ” 教 师 指 出 学 是 ,
这 就 叫 “ ” 接 着 让 学 生 把 “ ” 下 , 萝 I 边 再 切 面 。 面 朝 在 、 旁
就 说 出 :t 个 平 均 分 成 2 , 份 4 。 样 既 为 除 法 的  ̄8 - 2 份 每 个 这 引 出 铺 平 了 道 路 , 清 了 认 知 障 碍 , 培 养 了 学 生 一 定 扫 又
的 操 作 能 力和 表 达 能 力 。
三 、 手操 作 , 展 形象 思维 动 发
著 名 教 育家 陶 行 知 先 生 说 过 :单 纯 的 劳 动 , 能 算 “ 不
做, 只能 算 蛮 干 ; 单纯 的 想 , 是 空 想 。 只 有将 操 作 与 思 只
维 结 合起 来 , 能 达 到 操 作 的 目的 。 ” 生 的 操 作 过 程 , 才 学 是 其 思 维 过 程 的 具 体 体 现 。学 生 操 作 时 , 一 种 声 音 在 有 指 挥 他 , 生 观 察 操 作 结 果 时 ,乜 一 种 声 音 在 对 他 说 , 学 c有 这 就 是 所 谓 的 “ 部 语 言对 操 作 表 象 的 描 述 ” 在 小 学 数 内 。
整 的 长 方 体 就 呈 现 在 了学 生 面 前 。 让 学 生 观 察 这 个 长
方 体有 几个 面 、 条棱 、 个顶 点 , 上眼睛 想 …想 , 几 几 再 尺 子 量 , 的 用 线 量 , 有 的 用 小 棒 量 , 手 能 力 强 的 有 还 动
学 生 甚 至 把 长 方 形 框 架 拆 开 来 进 行 比 较 ,在 积 极 的 探

让动手操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动手操作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让 动 手 操 作 点 燃 生龙 县 第 一 实 验 小 学 , 北 卢龙 卢 河 060 ) 6 4 0
数 学 是 抽 象 的 ,又 是 联 系 实 际 的 。现 实 生 活 中处 处 有 数 学 。学 生 学 习 数 学 , 可 以从 课 本 中 学 , 可 以从 生 活 实 践 中 既 又 学 。 师在 设 计 教 学 内容 、 学 方 法 时 应 有 意识 地将 数学 知 识 教 教 与周 围生 活 实 际 联 系 起 来 .能 让 学 生 动 手 操 作 的尽 量 让 学 生 自己去 实 践 , 有 利 于学 生 培 养 学 习数 学 的热 情 , 数 学 产 生 这 对 兴趣 , 实践 中获 取 知 识 。 在 1动 手 操 作 可 以提 高数 学 学 习兴趣 。 . 数 学 是 一 门抽 象 化 的 学 科 , 没 有 语 文 课 的华 丽 多 彩 , 它 没 有美 术 课 的 直 观美 感 , 有 音 乐 课 优 美 的歌 舞 , 没 有 体 育 课 没 也 的丰 富 活 动 ,给学 生 的 第 一 印 象 就 是 严谨 的 分 析 推 理 和 枯 燥 的计 算 。 乏 生 动 和 激 情 , 些学 生 因 此 对 数 学 逐 渐 失 去 了学 缺 一 习 的兴 趣 。 让 数 学课 重 新 成 为 学 生 喜 欢 和 感 兴趣 的科 目 , 要 教 师就 要 对 教学 方法 和教 学方 式进 行 改 革 ,让学 生 动 手 去 操 作 是 一 种很 好 的 方法 。 学生 通 过 教 师 创 设 的 情 景 或 学 具 , 充 分 有 的动 手 时 间 . 主 动 参 与 到 数 学 活 动 当 中来 , 样学 生 的 学 习 能 这 兴 趣 就 会 被 激 发 出 来 , 生 就 能 自 主去 探 索 , 学 自主 去 感 知 , 教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

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动手能力是指一个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双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动手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为主题,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各种实践技能的基础,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动手能力的培养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和途径1.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实验操作,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升实践能力。

2. 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如手工制作、实地考察等,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其中,锻炼动手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并在活动中培养动手能力。

3. 实际操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重实际操作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实习或实践课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实习就业等途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提升动手能力。

4. 提供资源支持学校和家庭应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学校可以提供实验室设备、工具仪器等资源,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提供保障。

家庭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三、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具体措施1. 设计探究性实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设计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动手操作的好处

学生动手操作的好处

学生动手操作的好处学生动手操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并促进其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在本文中,我将探讨学生动手操作的几个好处。

首先,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制作过程等,学生能够深刻地了解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例如,在物理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自己亲手操纵实验器材,从而更好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电路电流计算等课程内容。

其次,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究和发现,这种过程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手工制作中,学生需要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模型或图案,这就需要他们动脑筋、发挥想象力,从而培养出创造性思维。

第三,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需要亲自实践、实验、制作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这种实践能力不仅体现在课程知识的掌握上,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机械制造中,学生需要亲自操纵机床进行加工,这就需要他们熟练掌握机床的操作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第四,动手操作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

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往往能够感受到自己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种感受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兴趣,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学生能够亲眼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产物等,这就会激发他们对化学知识的兴趣。

最后,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往往需要共同完成任务,这就需要他们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

这种合作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机器人编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分工合作,通过相互协助达成共同目标。

总之,学生动手操作有许多的好处。

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因此,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积极运用动手操作方法,并倡导学生更多地参加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浅谈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G626.5:A:ISSN1672-6715(2019)07-138-01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可以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凭借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可以引导思维感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积极地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

如教学“湊十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算理,我决定采用摆圆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例题是“9+2”,这对于学生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是学生刚学过10加几的加法,我让学生先拿出9个白色的小圆片,再拿出2个红色的,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呢?摆摆看!于是学生便积极的摆弄起来,很快就有同学说出了“十”的方法,他将1个红色的小圆片移动到白色的圆片中湊成十个,一下就看出共有11个小圆片了。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好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学生的思维也自然而然地得以引导。

然后我又出示类似的題目加以推广和巩固,加深学生对“湊十法”的印象,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操作,把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米,使概念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课堂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下面我们就初中数学课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概念和定理的表达方式常常给学生带来困扰和抵触情绪,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用感官去感受数学知识,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动手操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将纸上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各种实际问题。

动手操作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需要根据问题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手操作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筋的学科,而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方法和策略1.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动手操作环节。

在布置任务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实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推导出定理的证明过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设计解题步骤和操作流程。

2.提供实物模型和教具。

实物模型和教具是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工具。

例如,利用平面模型和立体模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几何和空间几何的概念和定理。

利用计算器和几何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和操作。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动手解决问题,相互合作、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4.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

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图表、实时操作等教学工具,通过呈现直观的图像、视频和动画,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句话说得好‘听到的忘记了,看见的记住了,动手的理解了’,讲的就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行数学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果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

学生只要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

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例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时,在概念的理解上,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

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根据理解感受,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

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在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

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通过动手操作,调动学生全员参与的积极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

动手操作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

学生通过操作手中的学具,得出结论,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经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

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

在操作过程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并增强学习的信心,引发学习动机,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手操作对培养思维的作用
从操作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动手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它可以展现知识的构成过程,分散难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观表象,以便把新的知识内化成符合自己认识水平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有效地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摆一摆,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这是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把思维训练落到实处。

凭借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学生的操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动手操作,可以引导思维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认识规律是感知——表象——概念。

操作学具,符合这一规律,能变学生被动地听为主动地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去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形成知识的表象,并积极地探索,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形成科学的概念。

同时也给学生指明了思维的方向和思考的方法。

如教学“凑十法”,由于一年级学生思维还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算理,我决定采用摆圆片的方式来辅助教学。

例题是“9+2”,这对于学生虽然是一个全新的内容,但是学生刚学过10加几的加法,我让学生先拿出9个白色的小圆片,再拿出2个红色的,问: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呢?摆摆看!于是学生便积极的摆弄起来,很快就有同学说出了“凑十”的方法,他将1个红色的小圆片移动到白色的圆片中凑成十个,一下就看出共有11个小圆片了。

这种方法既直观又好掌握,便于学生理解,学生的思维也自然而然地得以引导。

然后老师又出示类似的题目加以推广和巩固,加深学生对“凑十法”的印象,轻松的突破了教学难点。

又如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时:出示12-9,直接提问学生是怎么算的?由于破十法对于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比较陌生,所以学生的计算方法还是停留在比较单一的“想
加法做减法”,此时学生的思维完全处于一种狭隘的状态,此时操作非常必要。

事实也证明,当学生用小棒操作之后思路完全打开,又出现了两种非常好的计算方法:
方法1:先从12根里面拿掉2根,再从一捆里拿掉7根,剩下就是3根,所以12-9=3。

方法2:先从一捆里拿掉9根,剩下的1根和2根小棒放在一起就是3根,所以12-9=3。

所以利用学具操作对于解决问题十分重要,当学生处于思维停滞状态时,小棒一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得到了发散,运算的思维也开阔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操作学具,把抽象的思维和具体的实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概念具体化,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动手操作,可以促进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维离不开形象和动作,所有知识的获得和结论的概括均始于对研究对象的操作活动之中。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去启发,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既可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先用分苹果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知1/2,再用折纸的方法理解了1/2之后,放手让学生折纸,通过小组合作,想折几分之几就折几分之几。

大大激发了他们主动参与的深度,使学生积极性提高,创新意识增强,因此有的同学就产生了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三份,把三角形平均分成4份的创新。

又如在教学第三册“乘法的认识”时,我引导学生边摆小棒边说:第一行摆8根是1个8,第二行再摆8根又是1个8,这样摆4行,每行都是8根,共有几个8呢?学生回答是4个8;我又问:那么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呢?怎么算的?于是学生列出了加法算式8+8+8+8=32,这时我告诉学生还有一种算式可以表示,即8×4=32,并告诉学生只有加数相同时才能这样写,它表示4个8,这就是乘法。

然后我让学生换一个方向观察摆的小棒,问:这样看每行有几根?有几行?可以说成几个几呢?能写成
乘法算式吗?当然有了前面的经验,这些问题学生是能够解决的。

这样,原本比较抽象的问题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心思考之后就变得容易理解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向深度发展。

三、动手操作,能够深化思维
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学习数学时,要把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先把学习数学知识的智力活动方式“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又通过这一外部程序“内化”为学生的智力活动方式。

所以,在教学中,要把动手操作与想和说紧密结合,并要求学生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即做到操作方法、思考方法和语言表达内容三者一致。

如教学“长方形的认识”一节,让学生通过观察、折、量、想而抽象其特征,要求:(1)观察长方形有几条边?几个角?(2)折一折:长方形的对边有什么特点?(3)量一量:长方形每边的长度,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长方形的每一个角,有什么特点?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综合、抽象出长方形的本质属性,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过程和结果进行描述并形成概念,达到理性认识。

这样学生在边操作边说的过程中,逐步摆脱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清晰、完整、丰富的表象,为知识的“内化”作好充分的准备,深化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动手操作,能够发散思维
操作有极强的表现力,它通过数字演变、空间图形及线段等的变化过程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维过程缓慢清晰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又重视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时,先启发学生:怎样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平面图形,而得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呢?随即,学生拿出剪刀和直尺开始拼剪,很快他们便发现用“割补”的方法能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后的长方形与原来的图形有紧密的联系,即长方形的长就是原图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原图形的高,从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通过这样的动手操作,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探索知识,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
维,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总之,操作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的重要手段,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动手操作,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教师正确地引导学生把手、眼、口、脑结合起来,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且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