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3

合集下载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

《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说课稿扶沟二高任世玲各位领导、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说教材的内容和地位《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是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九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材从三个方面介绍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和发展:“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即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即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即发展)。

地位: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下启即百日维新(即高潮)和戊戌政变(即失败).所以学好本课知识,为以后维新变法的高潮和失败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三维教学目标1、从知识与能力来看: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兴起、发展。

理解康有为的维新思想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能力。

2、从过程与方法来看:通过查找、阅读资料和分组讨论以及创设历史情境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发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潜能。

3、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来看:通过学习“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性以及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通过学习“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维新派和守旧派的论战”,使学生认识到进步思想的形成和传播往往成为社会改革运动的先导。

三、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他们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有一定知识储备,而且有自己的观点,思维活跃,兴趣广泛,乐于表现。

通过初中和高一、高二上期的学习,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他们对于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历史知识的储备和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没有形成知识体系,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

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和新阶级力量的出现。

依据: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受到当时当地的社会背景、经济基础诸因素的影响,历史事件就是“诸因素”的结果。

教学设计——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学设计——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答案概况:甲午战争后,中国近代企业中商办厂矿数增加,投资额及其在总资本额中所占比重迅速上升;官督商办、官办企业数量、投资额及其在总资本额中所占比重全部呈下降趋势。

说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何影响?答案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的阶级基础。

探究归纳: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知识,试归纳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1.政治: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并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4.思想:早期维新思想做了理论上的准备详解早期维新思想:(1)时间:19世纪60、70年代(2)人物: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3)主张: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进行归纳:材料1 商政矿务宜筹也,不变则彼富而我贫;考工制器宜精也,不变则彼巧而我拙;火轮、舟车、电报宜兴也,不变则彼捷而我迟;约章之利病,使才之优绌,兵制阵法之变化宜讲也,不变则彼协而我孤、彼坚而我脆。

——薛福成《筹洋务议·变法》材料2 乃知其治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育才于学校,论证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教材归纳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主张:政治上——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文教上——创办新式学校,培养新式人才(4)作用:为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5)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二、维新运动兴起的表现(一)康有为材料解读:康有为的思想主张材料:“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思考:想一想:材料反映了康有为哪些思想主张?提示:向西方学习,立宪法,开国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来救国图强。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

历史ⅰ人教新资料第九单元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维新运动兴起的情况:早期改良思潮,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与《时务报》。

早期改良思潮在鸦片战争后便出现了,是对林那么徐、龚自珍、魏源等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思想理论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进行了维新变法的实践活动,从而促成维新变法局面的形成。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早期改良思潮的主要代表和主张。

②康有为变法思想的特点和维新变法活动的影响。

③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维新派活动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①归纳总结:分析维新思想形成的背景,总结维新思想的形成过程。

②历史比较:比较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的维新思想特点。

③问题探究:探究维新活动的深远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早期改良思潮的出现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认识时代的局限性和维新派自身的软弱性;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尤其是成功的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

③一批批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公车上书和强学会;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活动。

2、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

【四】学情分析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五】教学方法1、多媒体授课。

2、学案导学法。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1〕复习必修课中的相关知识〔2〕预习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预习部分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好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将全班座位摆放成6个小组,方便讨论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的预习任务是否完成,了解学生的疑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历史教案-第1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1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1.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兴起;2. 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原因;2.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资料/参考书籍。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背景,并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国在近代史上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变革和运动?Step 2 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兴起原因,如外国列强的入侵、农民起义的频繁发生、中国传统社会的固有问题等。

Step 3 主体(2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和讨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或教学资料,重点介绍维新派的主张、改革措施以及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

Step 4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维新变法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展开思考,列出维新变法运动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就其重要性和意义发表个人见解。

Step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重要性的认识。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展示在下节课上。

Step 7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的理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讨论,使学生了解了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原因、主要内容和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研究和写作,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对于有限的课堂时间,可以在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同时,举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理解。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反思意为自我反省。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维新变法运动》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篇1课标要求1.课程内容:讲述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列强侵略和专制统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艰辛。

2.活动建议: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分组模拟、自主探究等方式,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1.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原因,知道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艰难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并失败的过程。

了解严复的主要思想,知道其对近代思想发展的积极影响。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领会变法的意义,提高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利用讲故事、阅读材料及课本、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理解得出结论,并且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维新人士勇于创新变革的精神。

3.认识戊戌变法兴起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之时,旨在救亡图存,是一场爱国的、进步的变法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4.学习康有为、严复、谭嗣同等一代知识分子勇于向先进的国家学习,敢于开拓进取、创新变革的精神和高度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三、教学策略1.采用探究──研讨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和合作讨论。

2.采用情境创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打通时空隧道,再现历史抉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生活实践能力。

3.教师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4.学生准备:预习课本。

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由梁启超的话导入,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2)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引入课题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进行回答。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改革与发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努力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甲午战争,了解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情况。

2.提问:面对民族危机,当时的国人有何反应?第二环节: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影响。

第三环节:课堂讲解1.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民族危机、社会矛盾加剧、洋务运动的失败。

2.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科举制度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等。

3.讲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推动了民族觉醒、促进了思想解放、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第四环节:课堂讨论1.让学生思考: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最终失败?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五环节:案例分析1.介绍梁启超的《变法通议》一文,让学生了解维新派的主张。

2.分析梁启超在文中提出的改革措施,引导学生评价其改革思路的可行性。

2.教师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2.收集有关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分析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原因时,部分学生对改革者妥协的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双重压力——外来侵略和内部腐败。

对话示例:教师:“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在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哪些主要问题吗?”学生:“列强的侵略,国内的腐败。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优质课教案_18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2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优质课教案_18

维新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识记:早期改良思潮、代表人物及主张。

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思想内容的特点。

2、理解康有为维新思想宣传的特点以及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思想特点,进一步认识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

3、探讨早期维新思想和变法思想其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认识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重大影响,学习爱国的仁人志士为中华的崛起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和严复的维新变法思想、活动;公车上书和强学会等。

难点: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是近代伟大的维新志士、“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在戊戌变法的失败后,被封建顽固派囚于狱中,行将就义前夕所写的一首题壁诗,音调激昂,情怀壮烈,近一百年来传遍了华夏大地,感染每一个怀有爱国热情的中华儿女,激起人们对为改革中国而献身的爱国志士们的无限的敬仰与怀念,也促使人们对中国近代改革的危难险阻进行深入的思索。

谭嗣同是维新四杰之一,当时还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与他一起共同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一、早期改良思潮早期改良思潮产生于什么时候?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产生时间:l9世纪60、70年代;产生条件:①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②思想来源是即来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又来源于林则徐、魏源等的新思想;③洋务运动表现出种种弊端促使新型知识分子和爱国人士寻找新出路。

早期改良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性质是什么?薛福成、王韬、郑观应等是主要代表人物;思想主张①提倡西方的文化科学知识;②振兴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主张独立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此来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③变革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他们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主张,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参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参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

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这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二、“公车上书”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3.《时务报》和《国闻报》教学要求和建议一、本课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本课难点: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二、导入新课:讲课前,教师先向学生说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才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

面临中国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经济力量的增长,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自己经济利益的政权,迅速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历史教案-第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3课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第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认识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内容,如:“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甲午战争,那么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了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可适时提问,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3.课堂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国内民众对清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资产阶级逐渐壮大。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入中国,启蒙思想家们开始思考救国救民的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的过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发起“公车上书”,要求清政府进行变法。

1898年,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主要内容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等。

维新变法运动在短短的103天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遭到了封建势力的强烈反对。

(3)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设立议会、实行宪政、废除科举等。

经济体制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鼓励民间投资,改革税制等。

文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倡新学,改革教育制度,选拔人才等。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及其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维新变法运动的特点反封建、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觉醒。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案主题: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1. 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目标和核心诉求;3. 掌握维新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4. 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与意义。

教学重点:1. 维新变法运动的起因和背景;2. 维新变法运动的目标和核心诉求;3. 维新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1. 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与意义;2. 对比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的异同。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相关历史素材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请问你们对维新变法运动有了解吗?2. 让学生谈谈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了解和认识。

二、新知呈现(15分钟)1. 使用PPT介绍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起因,包括: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近代科技进步对中国的影响、西方列强的侵略、传教士传播西方思想的影响等。

2. 介绍维新变法运动的目标和核心诉求,包括强国富民、自强自立、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等。

3. 介绍维新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包括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的倡导、戊戌变法的实施、新式学堂的兴办、报刊杂志的出版等。

三、讨论与互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与意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2. 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发言,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和争论。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对比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的异同,包括目标、内容、组织形式等。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维新变法运动的影响和意义比洋务运动更为深远?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1. 小结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和起因;2. 评价维新变法运动的目标和核心诉求;3. 总结维新变法运动的具体内容和组织形式。

六、课堂作业(5分钟)1. 请学生以维新变法运动为题目,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 布置课后阅读维新变法运动相关的资料,做好笔记备用。

维新变法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的兴起历史教案

维新变法的兴起历史教案
一、基础知识目标: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

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和组织强学会的情况。

领导南北舆论界的《时务报》《国闻报》。

二、思想教育目标:
1.维新变法运动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产生的。

2.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的变法活动,宣传了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救国图强的思想,开阔了部分知识分子的眼界,为戊戌变法作了必要的准备。

三、能力培养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思考“中国为什么在19世纪末产生戊戌变法运动?”使学生明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危机严重,促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当时人们把发展近代工业作为救亡图存的手段,呼吁“设厂自救”,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这为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创造了客观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的能力。

2.在教师帮助下,通过学生分析,让他们认识:康有为宣传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爱国的、进步的,从而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点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二、“公车上书”
三、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1.强学会的成立和《中外纪闻》的创办
2.各地学会、学堂和报刊的出现。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缀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及其主要内容。

2.教学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其失败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甲午战争,让学生谈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引导学生思考:甲午战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二)新课讲解1.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1)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的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开始萌芽。

3)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启蒙:西方民主、科学思想的传入,启蒙了民族觉醒。

2.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2)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主要内容: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文化教育改革。

3.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1)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改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启蒙了民族觉醒:维新变法运动使民族觉醒,为后来的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础。

3)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维新变法运动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借鉴。

4.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原因1)封建势力的阻挠:封建势力强大,阻碍了维新变法的进程。

2)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与封建势力斗争的勇气和决心。

3)改革措施不力:维新变法运动的改革措施不够彻底,难以解决根本问题。

(三)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认识。

(四)课后作业2.思考:维新变法运动失败后,中国社会的出路在哪里?四、教学反思1.提高课堂互动性,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2.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维新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

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_七年级历史教案_模板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2.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初中历史维新变法教案
适用对象:初中学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
2. 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
1. 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海报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
2. 班级黑板、粉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
通过展示图片或文字,引导学生了解维新运动和变法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
介绍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分析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3. 案例分析(10分钟)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维新变法在历史上的具体实施和影响。

4. 小结讨论(5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讨论,并帮助学生总结思考维新变法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性。

5. 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维新变法,并举一些案例,说明维新变法的影响。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维新变法展开,通过介绍背景、内容和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度,可以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维新变法的影响。

同时,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对维新变法进行深入了解和思考。

(八年级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八年级历史教案)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案

维新变法运动的盛行教课设计八年级历史教课设计
维新变法运动的盛行教课设计
教课目的
1.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状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立报刊、组织学会、创办学堂宣传变法的状况。

2.经过对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课,使学生初步认识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财产阶级参加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经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需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公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
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财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辰,踊跃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切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当学习他们关怀国家和民族前程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要点: "公车上书 "和维新变法运动的睁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盛行的原由。

教课思想:。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八年级历史教案)第三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第三册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八年级历史教案(导入新课)我听说咱们班几位同学排演了一目历史小短剧,(由六位学生表演《时局图》,分别饰演旁白兼清政府、熊、肠、虎、蛙、太阳)首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加分),其他同学思考这个短剧说明了什么问题。

(表演短剧,然后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

中国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时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

(板书课题:第13课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讲授新科)在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时中国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来看第一个黑体字,在这一目中我们要掌握哪些内容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补充课外资料,加分)大家说的都很好,这里讲到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无产阶级产生于什么时期?(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所以中国的无产阶级比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的早。

为什么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而不是在其他时期呢?(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怎样发展起来的?我们就以华侨陈起沅所办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例来看一下。

(教师解释“缫丝”)谁能介绍一下陈启沅这个人?(学生介绍,加分)。

他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是怎样创办、发展起来的?(学生总结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回答不完全,则引导提问:为什么继昌隆缫丝厂会出现这种局面?加分)民族资本主义是否就此止步不前了呢?当然不是,请看大屏幕(出示图片),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对比,由此可以看出在什么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快?(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三段材料),小组迅速交流一下,选出代表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加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经济力量的增强为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创造了条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面对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一些开明的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日本、俄国变法图强,所以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就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学设计]3
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教学目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

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
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一导入新课:教师提问: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

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世纪末)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

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公车上书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强学会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

(演示有关图片)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
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学堂长沙谭嗣同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

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北京:强学会成立《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全国:《时务报》上海梁启超《国闻报》天津严复时务学堂长沙谭嗣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